第221章 復設東勝衛?

萬曆二十四年臘月初一日,水泉營堡邊牆。

眼下離過年還有一個月時間,不過這邊塞的天氣卻是極冷,接連幾場大雪,下得足有幾尺厚,北風一吹,殘雪更是凍成了堅冰,使道路極爲的滑溜難行。特別是從邊牆上極目看去,外面就是邊塞胡地,白茫茫的無邊無際,就算沒被雪蓋住的地方,露出的,不是黃土,就是黃沙,真是荒涼淒冷。

不過儘管寒風貶人肌骨,路面難行,從水泉營堡到歸化城的路面上,還是商賈雲集,駝馬成羣,雙方往來不休。過了秋後,越近年關,這生意就越是好做。近了年關了,不論是漢蒙兩方都是要過年的,每到這時,大批邊牆附近的蒙人,穿着各樣的獸皮袍,戴着氈斗篷,富足些的,便穿着灰鼠皮或是銀鼠皮袍,甚至有些更富貴的,還穿上最新流行的五寨堡呢絨大衣,頭上戴個毛線帽,內中再套上氈斗篷以抵擋寒風。

這些人紛紛趕着自己的牛羊,或到附近漢人民市,或到水泉營堡官市之地,換取漢人的糧食布匹,還有一些油鹽針線百貨等。大些的部落,便趕着大量的牛馬,進入水泉營堡市場中,換取大量的糧米,綢絹,呢絨面布,鍋釜耕具等,每次交市,雙方貨物都是裝滿了近百匹駝馬。

開市幾年來,山西鎮邊牆的漢蒙民衆各取所需,生活都各上了一個檔次。顯而易見的,今年秋後時,以往交易時那種極度瘦餓窮困的蒙人少了許多。

除了這些邊牆兩邊爲了生活所需而互市的漢蒙民衆外,在這條路上,專業販賣各樣商貨的漢蒙商人也不少。五寨堡需要大量的羊毛,從每年夏起,漢商們便到草原上,將一車車的羊毛畜皮運回五寨堡,這種景色一直持繼到冬日。除此之外,歸化城是草原中的羊毛集中之地,周邊又有幾十萬的蒙古人,還有大量的各族商賈,需要大量的商貨,專門做這些人生意的晉商,每個月中,都要將大量的商貨從漢地運往歸化城。

不但羊毛畜皮,肉食也是五寨堡大量需要的,五寨堡各個副食品廠,進了秋後,特別是冬天後,便生產出大量的午餐肉罐頭,各樣凍肉,火腿等,這需要大批的肉食原料。

而到了冬天後,草原上的各種牛羊肉不易腐爛,容易儲藏,又價格低廉,便有許多商人們,也大規模地將草原上的肉食運回五寨堡來。這也形成了諸多的商機,養活了許多的漢蒙商人們。在今年初時,黃來福還在五寨堡開辦了乳品製造廠,生產酸奶、奶油、奶酪等,爲軍隊與民衆提高營養需求,這又需要草原上的大批原料。雙方的種種需求互初,形成了這條繁忙的商路。

不過有道是世上本沒有路,人走得多了,便成了路。從水泉營邊牆到歸化城,共約有四百餘里的路,這些路,自然不可能是驛路,明初大明雖然控制了直到大青山的國土,但卻沒有在塞外修建驛路,明中期後國土縮水到水泉營堡邊牆,就更不會去修建塞外的驛路了。而蒙古人是從來沒有修路的能力與想法的,這就造成了從老營堡到歸化城一帶道路的極度難行,可說是直接從草原上走出一條路,又是坑窪,又是風沙,又是黃土的,到了冬天,更是滿路冰雪,很難說是一條路。

眼下從五寨堡到岢嵐州,到神池堡,到寧武關。五寨堡到偏關,到老營堡幾地己經修建了水泥路,方便了商民的出行流通,也提高了黃來福對幾地的控制力。而修建從老營堡到歸化城的水泥路,也應該提上議程,路一成,大大方便雙方流通不說,還極大提高了黃來福對塞外的掌控力。不過以修建一百里路需要花費三萬兩銀子的價錢算,如修建老營堡到歸化城的水泥路,沒有十二萬兩銀子是不能下來的。

這是一筆龐大的花費……或許,這錢是花得值得的……又或許,還有一條水路可走。從歸化城到關內,不是可以走黑河,再到黃河,再到偏關嗎?黃來福聽說許多商人己經開發出來黑河到偏關的航線了……不過這條水路,應該是將來自己經營包頭城時,纔是發揮最大效用的時候……

城頭寫着斗大“明”字與“黃”字的大明旗幟己經被凍得飛揚不起來,面對邊牆外的塞物風情,黃來福只是按劍沉思着,他的神色深沉,在他的周邊,一排排頂盔披甲的家丁們站得筆直,他們個個身材高大,神情堅韌,就算是臉上被寒風拉開了一道道口中,也還是靜立不動。周邊一處寂靜,只有城門口不時商客通過的馱馬鑾鈴響動聲。

寒風瑟瑟,不時一陣風捲起地上的積雪,向城頭的人迎面撲來,天地一片蒼茫,數十米之外便難辨物。黃來福只覺得陣陣冷風似乎要透入自己的肌骨中去,身上的鐵甲披在身上,就如穿上一件冰衣一般,凍得心肺都要冷了。才迎着風口站了一陣,黃來福覺得自己要凍僵了。

這時腳步聲響起,卻是鎮虜營遊擊許忠泰走上前來,他低聲道:“軍門,城頭風沙大,要不您回官署上去?免得凍壞了身子!”

他身旁滿臉絡腮鬍子的水泉營堡守備謝慶奎也是粗豪地大聲道:“許遊擊說得不錯,這城頭,有我們哥幾個看着就行了,軍門大可以放心,眼下塞外虜人早己被軍門打破了膽,再也不敢來騷擾。就算他們來了,我們也保證他們有來無回!軍門大可安心坐鎮老營堡之中。”

從萬曆二十年黃來福接管老營堡來,原先的老營堡守備劉正威、千總樑治平、千總謝慶奎、原副總兵親將許忠泰等人,因爲相繼的一些戰功,各自身份己經有了一些變化。

許忠泰現在是遊擊,統領鎮虜營三千人。謝慶奎己經升職爲守備,帶五百人,駐紮於水泉營堡中,還兼當守市人員,維持互市的市場秩序。樑治平也是升職爲守備,帶五百人,駐紮於紅門堡之地,同樣兼當守市人員。至於劉正威,拿着遊擊的銜頭,己經榮休了,現在在五寨堡之地買了房子,悠閒地過日子。

這幾年中,許忠泰等人,己經徹底地融入黃來福體系中,其鎮虜營,也成爲與五寨營一樣的虎狼之師。光光一個鎮虜營,就可以威懾塞外數百里之地,護衛塞外的諸多農場安全。

聽了謝慶奎的話後,黃來福微微一笑,人說軍事是政治的延續,眼下的自己,當然不會再擔心有蒙古人敢來入寇山西鎮邊牆等地,所以相比別的軍鎮,這幾年山西鎮的防冬防秋都很輕鬆,現在自己要考慮的是,是如何掌控塞外周邊的廣大土地,讓他成爲大明的糧倉畜場,而不是威脅之地。

當然了,這個心思,與他們說了也不會明白,他們只要嚴格按照自己的指令去做事就行了。不過說實在話,他還是很喜歡謝慶奎這個粗豪漢子的,相對的,許忠泰就謹慎,小心翼翼得多。

他笑道:“謝守備說得是,蒙古人早己被我們打破了擔,他們吃了熊心豹子膽,也不敢再來入寇邊牆,看來這個冬天,我們又可以太平地過去了!”

許忠泰抱了抱拳道:“這都是軍門勇猛無敵,所以虜人聞之喪膽,不敢再來冒犯我大明!”

黃來福點了點頭,道:“將他們打怕了還不夠,要讓塞外那片土地成爲安樂之地,我們還要做很多事!”

見二人不知所云的樣子,黃來福笑了笑,道:“這水泉營堡沒什麼事了,回老營堡吧!”

老營堡離水泉營堡邊牆並不遠,快馬不到一個小時的路程,相比水泉營堡,老營堡就大了許多,險要了許多。周邊五里,城牆高厚,自山西鎮建鎮來,老營堡就是每年鎮城總兵來到此處的防冬之地。

自萬曆二十年黃來福經營老營堡來,四年過去,老營堡變了許多,不但街頭寬敞整潔,商肆店鋪更是密佈。街上行走的,也多是衣衫整潔,精神抖擻的軍戶們,還有那些雄赳赳氣昂昂的鎮虜營將士們。嚴格的訓練,充足的糧餉保障,讓原來充滿老弱殘兵的鎮虜營,己經成爲一個如五寨營一般的虎狼之師。

城外面一片的白茫茫,積雪數尺厚,不過回到老營堡街道時,只有幾寸殘雪浮冰。邊塞之地城堡,居民與商賈們,都養成了雪隨下隨掃的習慣,否則積雪幾尺厚,把門封住,稍一遲延,凍成堅冰,想開門更是麻煩了。街上的積雪,也早被掃除乾淨,餘下一些浮冰,鐵蹄踏上,嘩嘩作響。

看着黃來福的大隊鐵騎回來,街上不論是軍戶還是商賈們,閃避之餘,都是露出了景仰的神情,正是因爲有黃來福與他的軍隊在,所以山西鎮邊牆現在是越來越太平,不再有兵火之災。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誰好誰不好,他們可以分辨得出。

回到老營堡官署內,黃來福拿出塞外地圖,仔細察看。黃來福的軍隊中有專門的情報局,或是派專人,或是利用貿易的商人們,在塞外收集各部落的情報,繪製各地的水源,最後的結果,便是匯成手上這張相對精緻的地圖。

黃來福的手指在地圖上緩緩移動着,陪在他身旁的,除了顧大刀,阿智等心腹親將外,就是老營堡遊擊許忠泰,還有一干隨行的幕賓贊畫等人。黃來福接管了寧武關後,前總兵劉明安相應的一干參謀幕僚人員,他也接收了下來。自己身旁的將官大多是些大老粗,很多文書工作,還是需要這些幕僚人員處理的,有些軍務,也要他們參謀。

不過黃來福有這個心思,在五寨書院中開辦專門的軍事學科,聘請軍官們,傳教自己的心得,形成書冊,這樣好培養一些專業的軍事人員,參謀人員,後勤人員等。這個時代的大明軍將,多是各搞各的私人蔘謀體系,沒什麼全國的整體制度。雖然戚繼光在薊鎮練兵時,有開辦專門的軍校,兵部的職方司,也有某些軍事測繪的職務,不過都不專業,不能推廣,多還是依靠將官們私人努力,所以古時多有什麼軍將世家,名將之稱。

黃來福手指移過清水河與準格爾旗後,停在了塞外東勝與鎮虜兩個地方。這二地,是明初山西行都司,在塞外設的衛所,眼下都荒廢了。在山西行都司的建制中,東勝稱東勝衛,鎮虜稱鎮虜衛。在他們的上面一些,在後世的和林格爾縣城,還設有云川衛,統管包含歸化到大青山等大片地界。在鎮虜衛右邊不遠處,還設有玉林衛。

看地圖就知道,這些衛所都在要害地點,他們的設置,也曾經有力防護了山西鎮及大同鎮,還有宣府鎮的安全。特別是東勝衛,位於黃河東北岸邊上,離歸化城140裡,離老營堡約二百里,威鎮黃河兩岸,並輻射周邊數百里之地,地理位置重要。

歷史上的東勝衛於洪武四年初建,城牆高近十米,城周邊長十六裡,雄居於邊塞之上,東勝衛的建立,將大明邊防線大幅度北移,大大防護了內地的安全。

可惜明中葉後,大明勢力內縮,更由於東勝衛離內地太遠,補給不易,加上蒙古人的騷擾嚴重,最後不但東勝衛,還有鎮虜衛,雲川衛,玉林衛等邊塞衛所,全部都放棄了,大明只依靠長城九邊,作爲內地的防護。沒了這些緩衝地,九邊內地直接承受百年的戰火便可想而知了。

大明現下顧慮太多,也無力恢復這些衛所,不過對於黃來福來說,復設東勝衛與鎮虜衛的時機己經到了。從萬曆二十一年開始,黃來福大規模佈局塞外的經營,最初移民的清水河及黃浦川河一帶,己經有移民二十餘萬,農場及居住點不計其數,開墾的耕地有百萬畝之多,還有衆多的草場被開闢爲畜牧農場。甚至有許多移民,己經越過這兩地,前往後世的達拉特旗一帶,甚至更有膽大之人,己經在後世的包頭之地安家落戶了。

由於黃來福的移民制度完善,這些移民們人口文冊,都勞勞地掌握在他的手上,除了與黃來福合作的一些農場黃來福會有分紅外,從明年開始,三年的免稅期己經過了,到時自己還可以向那些移民們收稅了。

這些移民及到時收上來的稅糧,是自己將來最爲有力的後勤保障,可以就地補地,不再存在着補給太長的問題。再加上今年初時,自己領軍大敗卜失兔,殺得他遠竄西邊,河套周邊的蒙古部落們,無不膽戰心寒,不敢再起對抗自己的心思,在河套東邊之地,自己己經沒有能威脅自己的人。所以復設東勝衛與鎮虜衛的時機,己經成熟了。

等這兩衛復設後,山西鎮再無安全擔憂,還順便照顧了大同鎮的安全。自己再設立包頭城,那河套之地,便真正勞勞掌握在自己手中了。

當然了,要復設兩衛,相關的事宜也是繁多,兩地現在的情況,要勘測探明,周邊蒙人將會有的反應,也要預期。特別是兩衛的設立,也要事先取得朝中的同意,這些,都是需要大量的工作,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

黃來福手撫地圖盤算着,而在場中人都是人精,見黃來福久久注視地圖不語,手指更是停留在原東勝衛的地點上不動。一位幕僚忍不住道:“大人難道想出兵塞外,復設東勝衛之地?”

黃來福環視一眼衆人,見各人皆有熱切之心,點頭笑道:“我正有此意!”

黃來福此言一出,在場中人都是精神大振,在別的軍鎮保守捱打的同時,如果山西鎮能夠出兵塞外,開疆復土,這是多大的事,多大的大功?在場的許多人,或許也能夠名留青史。

特別是那些原總兵劉明安的幕僚們,從跟着黃來福來,便沒有幹過什麼大事情,己經閒得慌了。雖黃來福對他們寬厚,但這些人見黃來福這些年名聲越發顯赫,還深受皇帝寵愛,跟着他大有前途,都是心頭越發熱切,希望能做什麼事,在黃來福面前來顯示自己的重要,眼下機會終於來了。黃來福如有復土之功,在場各人,自然也有大把的功勞可分。

有幾人更是心想:“軍門果然銳氣,如有復土之功,我等將來功成名遂,足以光宗耀祖了!”

顧大刀更是興奮地道:“最好復衛時,那些蒙人來擊,這樣我們就可有軍功了!”

阿智微笑道:“年初時,軍門的那場仗,己經殺得那些蒙人聞風喪膽了,雖復衛時,可能會有些小波折,不過大體應該是順利的!”

黃來福道:“軍力不是問題,眼下原東勝衛及鎮虜衛一帶,沒有敢與我們作對的蒙人部落,歸化城中的三娘子,也不敢正面與我們衝突。眼下最可慮的是,朝中對此事的看法,我需先寫奏摺,與皇上分說纔是!”

衆人都是點頭,黃來福道:“不管怎麼說,事先的籌備是免不了的,這兩地的諸多情況,需要相關的情報支持,還有到時的駐守兵力,建城,後勤供應等,都需要大量的籌辦工作,這些事情,就交於各位去做了!”

在場衆人都是熱血沸騰,一齊抱拳道:“敢不爲軍門效死?”

年末幾天,黃來福從老營堡回到了五寨堡,第二年,也就是萬曆二十五年正月時,黃來福納劉二妞爲妾,五寨堡周邊共賀之!

第113章 發糧餉第32章 進京替職(2)第70章 軍容、青磚第179章 東林黨議始第273章 賑災、清議第273章 賑災、清議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2)第230章 軍糧第212章 大明皇家玻璃廠第209章 冗濫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2)第226章 踊躍第142章 先進經驗第140章 塞外經營、大軍路過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1)第170章 你頭殼被門板夾了?第198章 不聽話文人不如狗第178章 大移民第178章 大移民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1)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6)第214章 連鎖超市第203章 紅薯不如小麥?第18章 轟動第85章 紛爭、大水災第17章 大幹第244章 度種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4)第28章 德潤布莊第228章 入朝第33章 離別第183章 羊毛之誘、互市互利第193章 除夕日第272章 大災第218章 劉二妞第51章 軍歌(2)第220章 齊人之福難享第83章 破家第257章 新戰陣第67章 餘波、軍士武藝等級第35章 顧家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5)第172章 官場奢豪、開發當地構想第98章 給部下嘉獎、擴一營兵第166章 上任第49章 編伍、練兵(1)第27章 變化第4章 窮得讓人落淚的軍戶第221章 復設東勝衛?第18章 轟動第239章 三路進軍第98章 給部下嘉獎、擴一營兵第126章 不滿第232章 豎儒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2)第79章 畜業興盛、火器人才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1)第114章 改造問題第236章 線形戰列第200章 關注及反應第78章 產品熱銷、渠秀荷第6章 這一年第61章 成親(3)第75章 大過年第97章 有了兒子、各方來賀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3)第27章 變化第167章 巡撫的心思第73章 地頭蛇、嚴酷拉練第145章 進門、得子、朝鮮之亂第60章 姐夫們手中的資源第129章 五路攻城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3)第122章 到達、轟動(1)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2)第81章 武裝開礦第94章 歡聚第132章 跋扈第207章 皇莊事宜第148章 朱翊鈞與黃來福的問答第109章 潰敗、殺俘(3)第31章 獸醫王啓年(1)第209章 冗濫第204章 奇技局、農場效應起第246章 談判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1)第118章 寧夏之亂(2)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1)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3)第95章 田園風光美第125章 羨慕同食第262章 大同鎮巡撫到來第183章 羊毛之誘、互市互利第51章 軍歌(1)第105章 不利、陰影第125章 羨慕同食第194章 上元夜、舊情人?第21章 商議第169章 武將,就應該飛揚跋扈些第219章 徵兵!小姨變小妾?
第113章 發糧餉第32章 進京替職(2)第70章 軍容、青磚第179章 東林黨議始第273章 賑災、清議第273章 賑災、清議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2)第230章 軍糧第212章 大明皇家玻璃廠第209章 冗濫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2)第226章 踊躍第142章 先進經驗第140章 塞外經營、大軍路過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1)第170章 你頭殼被門板夾了?第198章 不聽話文人不如狗第178章 大移民第178章 大移民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1)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6)第214章 連鎖超市第203章 紅薯不如小麥?第18章 轟動第85章 紛爭、大水災第17章 大幹第244章 度種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4)第28章 德潤布莊第228章 入朝第33章 離別第183章 羊毛之誘、互市互利第193章 除夕日第272章 大災第218章 劉二妞第51章 軍歌(2)第220章 齊人之福難享第83章 破家第257章 新戰陣第67章 餘波、軍士武藝等級第35章 顧家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5)第172章 官場奢豪、開發當地構想第98章 給部下嘉獎、擴一營兵第166章 上任第49章 編伍、練兵(1)第27章 變化第4章 窮得讓人落淚的軍戶第221章 復設東勝衛?第18章 轟動第239章 三路進軍第98章 給部下嘉獎、擴一營兵第126章 不滿第232章 豎儒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2)第79章 畜業興盛、火器人才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1)第114章 改造問題第236章 線形戰列第200章 關注及反應第78章 產品熱銷、渠秀荷第6章 這一年第61章 成親(3)第75章 大過年第97章 有了兒子、各方來賀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3)第27章 變化第167章 巡撫的心思第73章 地頭蛇、嚴酷拉練第145章 進門、得子、朝鮮之亂第60章 姐夫們手中的資源第129章 五路攻城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3)第122章 到達、轟動(1)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2)第81章 武裝開礦第94章 歡聚第132章 跋扈第207章 皇莊事宜第148章 朱翊鈞與黃來福的問答第109章 潰敗、殺俘(3)第31章 獸醫王啓年(1)第209章 冗濫第204章 奇技局、農場效應起第246章 談判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1)第118章 寧夏之亂(2)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1)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3)第95章 田園風光美第125章 羨慕同食第262章 大同鎮巡撫到來第183章 羊毛之誘、互市互利第51章 軍歌(1)第105章 不利、陰影第125章 羨慕同食第194章 上元夜、舊情人?第21章 商議第169章 武將,就應該飛揚跋扈些第219章 徵兵!小姨變小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