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軍糧

來福領軍在王京城北處紮營,緊靠城門,原先這裡的一處營地,不過朝戰爆發後,大明軍隊進入漢城時,這裡便被騰出來,朝鮮軍隊出城去駐營,而大明軍隊一部分則是在這裡駐紮。

眼下這個軍營住了麻貴的一千家丁,營房還有空餘,不過等黃來福的軍隊住進去後,便滿滿的了。這朝鮮國的軍營比起大明很多普通的營地都不如,更不要說與五寨堡等地的軍營相比了。

大軍住進去後,便忙着修整住處營地,旁邊的麻貴家丁營士兵們則是好奇在旁觀望,久聞山西軍富有彪悍,果然是名不虛傳。

黃來福正忙着,忽聽備倭副總兵李如梅前來拜訪,在第一次朝鮮戰爭中,黃來福曾與李如梅相熟,此次他是與楊鎬一同前來朝鮮。在去年時,李如梅曾與楊鎬一起出擊土蠻部,結果損兵失利,便被推到朝鮮來代罪立功了。

聽說舊友來訪,黃來福連忙表示歡迎,很快,在通報後,身材粗壯的李如梅便帶着幾個親隨虎虎生風地進得營地來,來到黃來福的中軍大堂中。與第一次見到一樣,他仍是頭戴八瓣帽兒鐵盔,身披虎頭連鎖鐵甲。五大三粗,就是一個典型的邊關虎將。

一見面,他就抱拳哈哈大笑道:“黃將軍,一別數年,你還是這麼的春風得意,進京這個陣勢,那些高麗人都是看得目瞪口呆啊。”

他轉頭看了看營外正忙碌着的山西鎮大軍,嘖嘖稱羨道:“人說黃將軍是個大財主,果然不錯,你看你手下的那些軍士,個個都是身形魁偉,每個人都有鐵甲,某手下的家丁也不如啊……”

他一邊說,一邊直是搖頭,他身旁的一些親隨們,也是以嫉妒的眼神看着這一切。

黃來福道:“李將軍客氣了,一別數年,你也是一樣的虎威不減。對了,你哥如鬆與如柏他們好嗎?”

現在黃來福最關心的,還是李如鬆的消息。

李如梅裂了裂嘴道:“慚愧。我算什麼地虎威不減。敗軍之將。眼下是來代罪立功地。”

他是個實誠地人。並不避諱以前自己地失利。只有幾個隨從露出尷尬地神情。接着他又道:“多蒙黃將軍關心。我大哥他還行。就是那些土蠻纏得人慌!至於二哥。他眼下身體不太好。正在家休養呢!”

第一次朝鮮戰爭後。李如柏晉都督同知。繼任貴州總兵。萬曆二十三年轉守寧夏。升晉右都督。後因病辭官。現一直家居休養。歷史上直到二十年後。明末遼東危局。當地無將可守。再被重新起用。不久後又因爲薩爾之戰未遇敵即潰。死者千餘。被彈劾還京。於天啓元年在宅中自殺。也宣告李氏家族地輝煌落下帷幕。

二人寒暄了幾句。黃來福讓李如梅坐下。李如梅不客氣地道:“我知道黃將軍來朝鮮。肯定是帶着什麼好東西地。快搬出來一起享用啊!”

山西鎮軍用物之精。黃來福之好美食。這可是出名地。

正在這時。管理輜重糧草地何如鎮前來稟報。說是有幾個在王京地晉商前來求見。隨行地。還有一些地朝鮮商人。這些大明與朝鮮商人都是被審覈過地。肯定不會是日本人地細作。

當下黃來福吩咐讓他們進來。

很快,便有一些商人進來,一進堂內,各人便向黃來福叩頭:“小的見過總兵黃大人!”

那些朝鮮商人也都會說漢語,也是連連叩道:“小的見過上國黃將軍!”

黃來福讓他們起來。何如鎮向其中幾位介紹道:“軍門,這幾位是京師晉商會館的幾位掌櫃,受王崇義老先生所託,負責運送我山西鎮大軍的糧米肉蔬!今在王京之地,己設幾個專門的榻房,足以供應我山西大軍數月之需。”

一個明商恭敬地拱手道:“從九月初時,小地們受王老掌櫃之託,聯繫明朝兩地海商,着手我爲晉鎮大軍運送糧米,一連月餘,總算不負所托,籌備了數千大軍數月所需物質。”

說到這裡,他臉有得色。

接着何如鎮又取出一份文冊,這是當地幾個倉庫的物質清單,內有大批的米,馬料,午餐肉罐頭,酒、火腿、奶+、魚、米豆、:豆、油、醋、皮囊,幾千雙皮靴,幾千件呢絨面料的冬衣等。何如鎮言道這幾日就會清點,將他們一一收歸入軍中庫房。

至於相關的銀子,可以等回到京師後再付。黃來福在京中也開設了票莊,各樣花費的銀子,己經不需要從五寨堡千里迢迢的押運了。

聽着何如鎮一一道來,黃來福緩緩點頭,眼下他的商人後勤供應體系己經頗見得效,不說糧米可以由商人就近籌備。就是許多特別的物質,眼下在京師,在大明很多城市中,黃來福都有自己專門的倉庫,很多東西,並不需要千里迢迢從五寨堡等地運來。

眼下這種體系己經顯示出他地方便與快捷了。

當然了,相關的槍炮,火藥等戰略物質還不能讓這些商人們運送,所以此次山西軍跟來了大批地醫士、輔兵輜兵們。

看着黃來福與這些人的對話,劉如梅與幾個親隨是聽得目瞪口呆,早聽說過黃來福財大氣粗,沒想到粗到這個程度,各樣的物質,是如此的豐富,可以準備

分,這對各人是難以想象的。對於黃來福地商人倒是一時間沒領會進去。

大明的軍糧體系沿用宋朝地軍糧配給制度,一般明軍口糧有分幾種:駐防時一般性的配給軍糧、平日額外口糧配付、斷糧或是應變時地口糧、行軍或是軍陣戰鬥時的戰鬥乾糧、行軍或是軍陣戰鬥地其它配給……等等數種。

一般的明軍軍糧是一種飯,這是一種古代乾糧,用一石米煮熟後放到水中曝曬,幹後再來一次,共做十次,最後得到二斗後再做成幹米飯。食用時,取一大合用熱水泡,浸軟後再煮熟就可以吃了。

一般駐軍發一次這樣的乾糧,可供一人吃五十天,行軍戰鬥時每人攜帶三日份。此外還有硬鹽塊,粗布醋幹,幹~,蒸餅等,發一次,就可以讓一個軍士吃五十天。

這是一般性的配給,如果是在行軍或是打仗時,便吃一種用鹿肉與麪粉合做成的麋餅,還有皺飯、雜餅等,如在營寨內,便可以用湯配着吃,行軍打仗時就可以直接吃。

最後行軍時還有油麻丸,烏梅等止渴,馬匹則有幹+以緊急解渴之用。最後每個士兵還有葫蘆或繡筒水壺等。

其實算起來,明軍的軍糧制度算是此時世界先進與合理地,如果與日本人與朝鮮人,還有此時的西方人比起來,這些軍糧供給算是豐富的了。不過有道是人比人,氣死人,與山西鎮大軍比起來,李如梅等人便發覺差多了,每次山西鎮大軍隨行都有磚茶,午餐肉罐頭,火腿,乾肉,鹹蛋等,這些物質,就是平時自己這些將軍們也享用不到啊。

現在還增加了奶酪……

懷着嫉妒的心情,李如梅等人在旁瞪眼聽着,其實此次李如梅來,除了想爲自己的軍隊蹭一些物質外,還想詢問黃來福關於火銃的事。

第一次朝鮮戰爭後,黃來福曾給了遼東軍幾根五寨堡火鐃的樣品,不過遺憾的是遼東的匠戶們勞動積極性差了一點,搞到現在,並沒有造出幾根質量好的鳥銃。如果上書讓工部造地話,可能效果更差。因此遼東軍最後又退回了使用射程遠遠不如弓箭的三眼銃。

不過此次黃來福進朝鮮,李如梅看到山西軍的火鐃似乎又與以前不一樣,因此他想問問是怎麼回事。

好容易等何如鎮說完,不過沒等他開口,又有一個朝鮮商人趕忙上前,跪在地上,用純正的漢話向黃來福道:“小的是王京商人金勇漢,現上國黃將軍入京,倭人定會聞風喪膽。聽聞黃將軍在上國頗爲精通商貨之事,不知我等這沒有這個福份爲黃將軍效力?”

聽他這些說,那些朝鮮商人紛紛跪在地上,七嘴八舌地應和。

這幾個商人都是朝鮮國有名的大商人,關於黃來福之事,他們也有所耳聞,當時東征債券在大明轟動時,曾有一部分流入朝鮮中,這些商人們,很大部分都有購買,聽說在大明與黃來福合作的商人都是大發其財,這幾個商人們,不由也動了念頭,也想試試自己有沒有這個機會。

黃來福心念電轉,將來如果要與朝鮮國貿易,自然需要當地的商賈們開道,朝鮮這個地方,黃來福原來以爲窮山惡水,除了人蔘外,餘者不值一看。

不過在第一次朝鮮戰爭後,他回到五寨堡察看了從筆記本電腦中記下來的資料後,卻發現朝鮮這個地方礦產資源還是比較豐富地。後世探明朝鮮有各種礦產數百種,其中石墨、菱礦等儲量居世界前列。鐵礦及、、銅、金、銀等同樣儲量豐富,在咸鏡道的茂山鐵礦更是含鐵儲量達五十多億噸,

如果這些礦產開採起來後,可以大大彌補自己入朝的軍費開支,說不定還可以大賺一筆。

加上朝鮮東側海域寒暖流交匯,與世界三大漁場之一的西北太平洋漁場相鄰,水產資源十分豐富,是優良的作業漁場,可說是大有可爲。

當下他溫言讓這些朝鮮商人起來,道:“你等忠義之心,我是明白的,不過本將初到高麗,又大戰在即,此事容後再議吧!”

商人們與何如鎮走後,最後才輪到了李如梅說話,他道:“我說黃將軍,我老李真是服了你了……”

……

黃來福到了漢城,竟連數千大軍所用糧草都是自備,不需當地總部供用一毫,而且用度豐富,羨慕旁人。楊鎬聽聞後,不由心下恨恨,別的大明軍隊到朝鮮後,都是立時求着他要糧要餉,這黃來福卻是另闢蹊徑,絲毫也求不到他頭上。

他對邢道:“這黃來福目無禮法不說,連糧草都是自備,不經大軍統一調度,這還是大明的軍隊嗎?伯,應招這黃來福前來分說斥責了。”

邢道:“京甫,皇上對黃來福頗爲器重,想想東征大軍糧餉,多是他在京籌備。聽說他買賣東征債券時,數額達數百萬兩之多,足以應對東征大軍所有開支。幾次出戰中,這黃來福向來都是自備糧餉,皇上都沒說什麼,反正他也沒有違背軍紀軍規,便由他吧。

楊鎬嘆氣不語。

幾天後,總督邢招衆將議事……

第13章 大農莊計劃第231章 蔚山第17章 大幹第149章 發行國債的構想第8章 未過門媳婦兒第250章 寄於厚望第222章 朝戰烽煙起、石星革職第119章 平叛第111章 葬禮、賞銀、分紅第231章 蔚山第27章 變化第80章 八角堡開荒第246章 談判第6章 這一年第201章 萬曆帝的陶醉第179章 東林黨議始第58章 各方爭功(1)第214章 連鎖超市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2)第227章 探獄第48章 商賈雲集第159章 所向披靡第2章 家人溫馨第97章 有了兒子、各方來賀第106章 傷亡慘重第8章 未過門媳婦兒第2章 家人溫馨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1)第269章 海龍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180章 走口外、三娘子第107章 糧盡第221章 復設東勝衛?第119章 平叛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2)第18章 轟動第122章 到達、轟動(1)第227章 探獄第77章 城建成、菜園果園雞食第60章 姐夫們手中的資源第60章 姐夫們手中的資源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2)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3)第273章 賑災、清議第194章 上元夜、舊情人?第16章 比軍戶還慘的匠戶第94章 歡聚第171章 忠狗、夜宴第241章 徵日第115章 樹活不了第50章 列隊、號令、軍紀第149章 發行國債的構想第223章 又入京、石星的期盼第21章 商議第209章 冗濫第236章 線形戰列第158章 各方傷亡統計第264章 議事,問題多第186章 商路第205章 分兵出塞、清理河套第256章 望遠鏡、紙殼彈筒第132章 跋扈第120章 五寨堡動員出兵第245章 威赫第199章 情報帝國、報紙的力量第102章 蒙古人來了第269章 海龍第198章 不聽話文人不如狗第164章 斬首改革第146章 黃來福又出兵,萬曆帝召黃來福覲見第201章 萬曆帝的陶醉第211章 上林苑監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1)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1)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2)第130章 軍醫、爭功、李如鬆到來第168章 迎接第178章 大移民第54章 五寨堡手工工廠第74章 鳥銃、年獎分紅第250章 寄於厚望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4)第234章 城破第178章 大移民第81章 武裝開礦第54章 五寨堡手工工廠第75章 大過年第269章 海龍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3)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5)第146章 黃來福又出兵,萬曆帝召黃來福覲見第77章 城建成、菜園果園雞食第65章 大辦工廠(1)第270章 血戰、播州平(二)第143章 賞雪、納妾渠秀荷之事第165章 山西鎮總兵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1)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4)第132章 跋扈
第13章 大農莊計劃第231章 蔚山第17章 大幹第149章 發行國債的構想第8章 未過門媳婦兒第250章 寄於厚望第222章 朝戰烽煙起、石星革職第119章 平叛第111章 葬禮、賞銀、分紅第231章 蔚山第27章 變化第80章 八角堡開荒第246章 談判第6章 這一年第201章 萬曆帝的陶醉第179章 東林黨議始第58章 各方爭功(1)第214章 連鎖超市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2)第227章 探獄第48章 商賈雲集第159章 所向披靡第2章 家人溫馨第97章 有了兒子、各方來賀第106章 傷亡慘重第8章 未過門媳婦兒第2章 家人溫馨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1)第269章 海龍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180章 走口外、三娘子第107章 糧盡第221章 復設東勝衛?第119章 平叛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2)第18章 轟動第122章 到達、轟動(1)第227章 探獄第77章 城建成、菜園果園雞食第60章 姐夫們手中的資源第60章 姐夫們手中的資源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2)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3)第273章 賑災、清議第194章 上元夜、舊情人?第16章 比軍戶還慘的匠戶第94章 歡聚第171章 忠狗、夜宴第241章 徵日第115章 樹活不了第50章 列隊、號令、軍紀第149章 發行國債的構想第223章 又入京、石星的期盼第21章 商議第209章 冗濫第236章 線形戰列第158章 各方傷亡統計第264章 議事,問題多第186章 商路第205章 分兵出塞、清理河套第256章 望遠鏡、紙殼彈筒第132章 跋扈第120章 五寨堡動員出兵第245章 威赫第199章 情報帝國、報紙的力量第102章 蒙古人來了第269章 海龍第198章 不聽話文人不如狗第164章 斬首改革第146章 黃來福又出兵,萬曆帝召黃來福覲見第201章 萬曆帝的陶醉第211章 上林苑監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1)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1)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2)第130章 軍醫、爭功、李如鬆到來第168章 迎接第178章 大移民第54章 五寨堡手工工廠第74章 鳥銃、年獎分紅第250章 寄於厚望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4)第234章 城破第178章 大移民第81章 武裝開礦第54章 五寨堡手工工廠第75章 大過年第269章 海龍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3)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5)第146章 黃來福又出兵,萬曆帝召黃來福覲見第77章 城建成、菜園果園雞食第65章 大辦工廠(1)第270章 血戰、播州平(二)第143章 賞雪、納妾渠秀荷之事第165章 山西鎮總兵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1)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4)第132章 跋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