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蒙古人來了

公元1591年10月28日,清晨。

依農曆,這天是萬曆十九年九月十二日。這個時節的北京城,天氣己經轉爲寒冷。特別是在皇極門前空蕩蕩的廣場上,一陣北風颳來,寒氣似乎要透入骨髓。

皇極殿外,前內閣首輔申時行跪在冷硬的石板上,寒風吹得他的發須紛亂,但這些申時行都顧不得,他只是跪在地上,老淚縱橫,口中不住地嗚咽,任由淚水在臉上流淌:“皇上,皇上……”

廣場上,來往的文武百官都是神情複雜地看着這個前內閣大臣,很多人都是低聲議論紛紛着。

這些天中,北京城內發生了一系列的大事,先是禮部尚書許國,因贊成請立東宮一事受到萬曆帝的譴責,遂引病致仕歸,由羅萬化接任禮部尚書一職。再是幾日後,內閣首輔申時行被彈劾,遂也引咎致仕,大明官場,頓時掀起了一股風潮。

從權力之巔遽然跌落,申時行內心的酸楚可想而知,今日的他,便是來向萬曆帝辭行的。從東暖閣拜別萬曆帝出來後,申時行再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跪倒在地,痛哭不停。

旁邊的戶部尚書王遴上前扶起了申時行,欲言又止,最終一聲長嘆。在王遴的攙扶下,申時行最後看了一眼那紅牆碧瓦的層層宮禁,眼眶微紅,最終無語,獨自踉蹌而而去。

申時行的內閣時代結束,時年五十七。爲相九年,政務寬大,能容納人,世稱長者。萬曆四十二年卒,年八十。贈太師,諡文定,有《賜閒堂集》、《大明會典》、《申文定公集》等著。

申時行致仕後,由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王家屏任內閣首輔。\\\\\入予機務。

幾天內,先後兩個內閣大臣致仕,其中一個還是首輔,這對大明官場,特別是京官來說,無疑是一場大地震。但這些事情,卻一點也沒影響到五寨堡地黃來福。眼下他正在忙個不亦樂乎呢。

離五寨堡大菜園不遠的五寨堡大學堂己經建好,共有學生一千五百餘人,聘請有教授、學正、教諭、訓導、司吏、齋夫、膳夫、先生等五十餘人,黃來福任名譽校長。這種規模,在大明朝算是龐大驚人了。就在岢嵐州衛學內,也不過纔有學生132名。消息傳出後,又是引起了各地士子們的好一陣議論。總體而言,都是正面的讚賞。

五寨堡大學堂內的建築典雅,青磚、青瓦。大木,由多個建築組成,學生大多是五寨堡本地的軍戶屯丁子弟。另周邊州縣衛所,如有適齡兒童少年,也可以送到五寨堡大學堂來學習學堂在11月1日開學,內中實行校舍制,統一服裝,半軍事化管理,分爲低,中。高年紀,幾十個班。由於現在的五寨堡財力充盈,因此黃來福並沒有收什麼學費,學堂內每年幾千兩銀子的花費,他還是給得起地。當然,這種免費教育,只能在五寨堡一地實行。

大學堂內,除教一些大明傳統的禮、射、書、數課學外。還有農技。商業,軍事等知識。而且這種教學。不只是在書上教。每個班,都有自己的一塊菜地,或是農田,果園等,孩子們,經常要搞一些勞動實踐課。

五寨堡大學堂內,平時除了飽讀詩書的文人外,還會有一些老農,商賈,軍官出沒。^^^^黃來福想得很清楚,這些學生中,將來能中科舉的,只是少數,大部分,還是要自己五寨堡內消化,因此,平時的教學中,就要教一些實際有用的東西。

不過大學堂這種作法,不免引起了一些文人地議論,你說學堂內請一些老農也就罷了,在古代社會,農民的地位還是高的,就是很多官員告老還鄉後,也多半搞幾塊田地種種,也是一種風雅。但搞些商賈和軍人到學堂來,這不是個啥嗎?

不過議論歸議論,在五寨堡內,黃來福權威極重,雖說有一些文人在背後偷偷議論,不過學堂內的教學,最後還是按黃來福的意思去做。

公元1591年11月5日。

在離遊擊府邸不遠處的大東街上,鞭炮聲“啪啪啪啪”地響個不停,街上的一家錢莊,黃來福稱之爲五寨堡大銀行的,宣告成立。

在眼下的大明,北京城和大明各省內都建立有寶源局和寶泉局,專門從事鑄幣和發行寶鈔業務。而在北京、上海、天津、廣州等大城市,各大商賈們更是建立了大量地錢莊和票莊,從事存放款、發行銀票、開發莊票、兌換業務。

隨着五寨堡商業的興盛,大量資金銀兩的交易,在堡內建一家銀行,這是必然地事。

關於黃來福使用銀行這個詞,並不是來自後世的產物,而是早在唐代時便己使用。唐宣宗時蘇州便有“金銀行”的出現。北宋惠佑二年,蔡襄知福州時,作《教民十六事》,其中第六條爲“銀行軋造吹銀出賣許多告提”。*,各個作坊,各條水泥路的鋪設上,都是人流滾滾,一片興旺的景色。

不過,事務總是整體存在的,五寨堡這個異數的發展,不會不引起外界的一些變化。越發富裕的五寨堡,不會不引起外界一些人的垂涎欲滴。這些垂涎的人中,有內部的,當然,也有外部的……

關河流經偏頭西瀉黃河,入河處有一個隘口。由於隘口對面就是河套的蒙古部落,在往年冬季,那些蒙古騎兵便會乘冰越河,進入山西鎮虜掠。

所以爲冬防的需要,在偏關內的岢嵐兵備官及駐守偏關參將,在河口的隘處,建有一個水關,名爲關河口,內設一百總領兵佈防。在往年時,每年到了冬天,軍士都要鑿冰,防止蒙古偷渡。

不過隆慶和議後,山西鎮己是多年未經兵火,加上鑿冰太苦,這些年來,駐守偏關的將兵們,對冬季關河鑿冰,早己是鬆懈多時。

20日這天上午,在關河口內,天氣非常寒冷,軍士們都縮在關內的房中,喝酒賭博,呼喝不停。只有三個不情願的執勤軍士,揹着風,縮着頭,沒人願意往河口那邊看一眼。

忽然,一個軍士似乎聽到一陣奇怪的聲音,似無數馬匹踏在冰上的聲音,他罵了句,往那邊看了一眼後,他的全身呆住了,猛然,他淒厲的叫聲撕破了長空:“韃子……”百個火墩邊墩,營堡敵臺,依次燃起,火光沖天,綿延起伏在山西鎮千里防線上。

悶雷似的馬蹄聲響中,潮水般的蒙古騎兵席捲而來,他們目標明確,經偏關,永興堡,樓溝堡等大小數十個軍堡,決不停留。

萬馬齊奔,直指----五寨堡!

公元1591年12月20日,蒙古吉囊部騎兵一萬多人入寇山西鎮。隆慶和議後,大明和蒙古兵鋒又起。在原來的歷史上,並沒有這次入寇,黃來福來到這個世界上,最大的蝴蝶翅膀扇動。

第73章 地頭蛇、嚴酷拉練第48章 商賈雲集第160章 日軍圈套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3)第182章 與三娘子的商談第152章 戚家軍後裔、兵力分配第185章 想要撫賞?第252章 還鄉第191章 五寨堡商稅達五萬兩?第254章 單一火槍兵?第37章 指揮使大人第128章 經驗交流、開始攻城第176章 分紅之爭第22章 過節第132章 跋扈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4)第220章 齊人之福難享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2)第124章 李如柏、李如樟第73章 地頭蛇、嚴酷拉練第109章 潰敗、殺俘(3)第139章 賞銀軍器問題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1)第122章 到達、轟動(1)第59章 共同利益圈第234章 城破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1)第102章 蒙古人來了第264章 議事,問題多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2)第261章 關河口、圈地第260章 軍隊信仰、秋收第207章 皇莊事宜第52章 萬曆帝的震動第239章 三路進軍第46章 一人入伍,全家光榮第216章 平板大玻璃、回五寨堡第237章 提督第171章 忠狗、夜宴第56章 收稅第256章 望遠鏡、紙殼彈筒第69章 包稅十萬兩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149章 發行國債的構想第123章 三邊總督魏學曾第76章 三大徵前兆、化肥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4)第249章 總督兩鎮軍務第213章 天下開礦第237章 提督第205章 分兵出塞、清理河套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1)第71章 毛紡第10章 看田莊唱情歌第209章 冗濫第95章 田園風光美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1)第89章 激戰第99章 又是大豐收、馬推收割機第38章 衛學第45章 交權、招兵第162章 碧蹄館之戰結束、戰果第251章 三十年河西第54章 五寨堡手工工廠第273章 賑災、清議第22章 過節第68章 討價還價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1)第73章 地頭蛇、嚴酷拉練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3)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1)第249章 總督兩鎮軍務第9章 帶着媳婦兒看屯田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5)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2)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3)第243章 對馬島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6)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6)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4)第211章 上林苑監第171章 忠狗、夜宴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2)第166章 上任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2)第172章 官場奢豪、開發當地構想第229章 王京第8章 未過門媳婦兒第47章 豐收的喜悅(1)第80章 八角堡開荒第148章 朱翊鈞與黃來福的問答第133章 掩護第35章 顧家第81章 武裝開礦第108章 決戰第260章 軍隊信仰、秋收第80章 八角堡開荒第214章 連鎖超市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4)
第73章 地頭蛇、嚴酷拉練第48章 商賈雲集第160章 日軍圈套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3)第182章 與三娘子的商談第152章 戚家軍後裔、兵力分配第185章 想要撫賞?第252章 還鄉第191章 五寨堡商稅達五萬兩?第254章 單一火槍兵?第37章 指揮使大人第128章 經驗交流、開始攻城第176章 分紅之爭第22章 過節第132章 跋扈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4)第220章 齊人之福難享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2)第124章 李如柏、李如樟第73章 地頭蛇、嚴酷拉練第109章 潰敗、殺俘(3)第139章 賞銀軍器問題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1)第122章 到達、轟動(1)第59章 共同利益圈第234章 城破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1)第102章 蒙古人來了第264章 議事,問題多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2)第261章 關河口、圈地第260章 軍隊信仰、秋收第207章 皇莊事宜第52章 萬曆帝的震動第239章 三路進軍第46章 一人入伍,全家光榮第216章 平板大玻璃、回五寨堡第237章 提督第171章 忠狗、夜宴第56章 收稅第256章 望遠鏡、紙殼彈筒第69章 包稅十萬兩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149章 發行國債的構想第123章 三邊總督魏學曾第76章 三大徵前兆、化肥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4)第249章 總督兩鎮軍務第213章 天下開礦第237章 提督第205章 分兵出塞、清理河套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1)第71章 毛紡第10章 看田莊唱情歌第209章 冗濫第95章 田園風光美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1)第89章 激戰第99章 又是大豐收、馬推收割機第38章 衛學第45章 交權、招兵第162章 碧蹄館之戰結束、戰果第251章 三十年河西第54章 五寨堡手工工廠第273章 賑災、清議第22章 過節第68章 討價還價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1)第73章 地頭蛇、嚴酷拉練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3)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1)第249章 總督兩鎮軍務第9章 帶着媳婦兒看屯田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5)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2)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3)第243章 對馬島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6)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6)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4)第211章 上林苑監第171章 忠狗、夜宴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2)第166章 上任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2)第172章 官場奢豪、開發當地構想第229章 王京第8章 未過門媳婦兒第47章 豐收的喜悅(1)第80章 八角堡開荒第148章 朱翊鈞與黃來福的問答第133章 掩護第35章 顧家第81章 武裝開礦第108章 決戰第260章 軍隊信仰、秋收第80章 八角堡開荒第214章 連鎖超市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