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黃來福獻計、三萬蒙古兵來援

萬曆二十年七月八日,公元1592年8月15日。

農曆的七月八日,己經是秋天了,天氣也慢慢轉涼。放在五寨堡,想必此時己經全民總動員,開始了春小麥的收割。

不過放在寧夏城附近,卻還是一片衰敗的情象。斷垣殘壁,家園殘破,人民流離失所。好在不久前,萬曆帝下旨免了陝西和寧夏兩地的全部稅糧,讓兩地百姓的日子不至於雪上加霜。

此時三邊總督魏學曾,甘肅巡撫葉夢熊,寧夏巡撫朱正色,正在寧夏城下巡視,他們身旁,跟着一大票的各軍鎮的總兵武將。不過提督李如鬆陪着監軍梅國楨,卻是沒有跟來。

看着城下的情形,朱正色嘆了口氣:“兵兇戰危,古有明訓,果然受苦的還是百姓。按在往日,寧夏向有塞上江南之美譽,灌溉方便,土地肥沃,此時必是麥粒滿倉,哪如眼前這般的滿目瘡痍。”

魏學曾也嘆道:“只是戰火不止,百姓終不得迴歸家園。”

葉夢熊皺着眉頭:“就不知寧夏賊哪日能平,看眼前的情形,賊勢仍是衆大,要攻破城池,難啊。”

衆人都是沉默不語,後面的各位武將也都是大眼瞪小眼,讓他們上陣殺敵沒問題,但讓他們獻計,各人就沒有辦法了。黃來福心中一動,他走上前去,抱拳施禮道:“總督大人,兩位巡撫,末將有一計,不知當講不當講。”

幾個文官都是哦了一聲,連衆武將都是看向黃來福。魏學曾對黃來福印象很好,他微笑道:“黃將軍有什麼妙計只管說出來,老夫倒是很有興趣聽聽。”

黃來福回禮道:“是。”

他道:“末將曾看過寧夏城四邊的情形,該城正居釜底,城西北低下,觀音湖。新渠,紅花渠,金波湖,三塔湖環抱城池。大人試想,若是遣軍士環城築堤,到時引水灌城。寧夏城破指日可待。”

衆人都是吸了口氣。黃來福這計好厲害。連身後地衆武將們都是議論紛紛。

魏學曾撫須沉吟不語。朱正色低頭沉思。葉夢熊出聲道:“此計倒也可行。只是引水攻城。只慮城中百姓會否死傷衆多。有違聖上仁義心懷。”

黃來福心想。這水攻之計。歷史上就是葉夢熊你想出來地。果然是你第一個贊成。

想到這裡。黃來福笑道:“葉大人宅心仁厚。末將佩服。大人所慮末將也有想過。我軍三面築堤後。到時放水慢慢灌城即可。水淹城牆。使牆根倒塌。雖水會浸入街道。卻不會危及城中百姓地安全。”

魏學曾放下心來。道:“如此。倒也可行。”他意味深長地看了黃來福一眼。心道:“這個黃來福沒想到打仗厲害。謀略也如此出衆。”

朱正色也道:“魏公。此計可行。”

甘肅巡撫葉夢熊看着黃來福笑道:“黃將軍還真是文武雙全,此計我等都想不出,沒想到倒讓黃將軍想出了。”

黃來福看着周圍的武將們都是用嫉妒的眼神看着自己,連忙謙虛道:“不敢,末將也是偶爾所得。”

葉夢熊道:“黃將軍不必過謙了,如寧夏賊平,黃將軍當記一大功。”

他忽然想起一事道:“對了,老夫久研火器。卻沒見過如黃將軍標下如此犀利的火銃,不知黃將軍那些火銃都是從何而來?”

旁邊的各個軍鎮的武將們也是豎起耳朵,五寨堡軍隊彪悍地火銃,他們也見過了,自然也是非常關心。

黃來福道:“無他,只是讓軍匠們精心打製而以。試射不過關,器械有問題,嚴加查辦,如此。自然器械精良。”

葉夢熊笑道:“原來如此。”

半響他又嘆了口氣:“精心打製。談何容易。”

經過討論,連李如鬆和梅國楨在內。大家都認同了水攻的方案。三邊總督魏學曾將方案上報朝廷,朝議也認爲決黃河水灌城可行。眼下國庫己經是支撐不住,大家都希望能速戰速決。

很快,在第二天,魏學曾和梅國楨等人就分派將士,繞城築堤,準備水攻。

不過在衆人忙碌的同時,監軍梅國楨卻在寫彈劾奏摺了,他認爲寧夏城之所以到現在還沒攻下來,是因爲各將攻城不力,相互忌功,還有三邊總督魏學曾無能。

他上疏劾諸將觀望,並將寧夏軍中所見一一上奏:“諸將心不一,但知忌功,不肯立功……諸將口雖唯唯,無有從者,由臣望淺權輕,不足懾服,坐辱君命,雖死無補。……諸將用兵不及遊戲,因知從前捷報,盡屬欺罔。”

他奏摺中還反應了平亂軍中缺少旌旗金鼓,各軍中缺少糧草,軍馬病餓死過半,特別重要的的是軍中缺箭。他還抱怨各將不聽自己的,讓自己不能全力任事:“臣之官爲虛設,不若早賜罷斥,得離行間……”

看了梅國楨地彈劾奏摺後,萬曆帝自然是大怒。此時原西北經略鄭洛也彈劾魏學曾幾點:擅啓邊隙,招撫玩寇,掩敗不報,舉止乖方。

朝臣方從哲也鼓動言官彈劾魏學曾招撫劉東陽,許朝,停軍固原十日不進,坐失戰機。李渡河遲緩,松山,河套被韃虜所佔,我軍被動。

到了這時,萬曆帝更是怒火不可抑止,當下下令免去魏學曾的督撫職,改由葉夢熊代領。不久後,又令錦衣衛將魏學曾逮捕入京。

萬曆二十年七月十七日,公元1592年8月24日。

經過城下近十萬官兵的努力,到了這天,環城大堤築成,總長1700丈。剛好這天上午,朝廷聖旨到,罷秩魏學曾,命葉夢熊代之,也授予尚方寶劍。

由於事先朝廷已接到梅國楨的奏疏,彈劾諸將觀望。萬曆帝念師久無功。都是因爲主帥紀律不嚴。調度失策,以至各將士皆不用命,奸誤國事。所以他下令將各路兵統於一,由總督統一調度,監軍專司監紀,無侵事權。

當時寧夏城下十二萬大明軍隊。分爲了幾部,魏學曾統的西北四鎮爲一部、甘肅巡撫葉夢熊爲一部、李如鬆領的宣府、大同等鎮軍爲一部。督撫、監軍各自爲部,各有調兵權。此時城下的大明軍隊,才真正的指揮統一。

當天下午,新督撫葉夢熊召集魏學曾、朱正色、梅國楨,還有各鎮軍將們會議。葉夢熊與魏學曾大不相同,敢於殺伐決斷,連一向跋扈慣的李如鬆也懼怕他三分,不敢不前來聽命。

葉夢熊隨後整肅軍紀。頒佈各種軍令,城下地十餘萬大明軍士,無不是肅然聽命。

萬曆二十年七月二十一日。公元1592年8月28日。

葉夢熊下令決水灌城,立時茫茫大水向寧夏城撲去。城上叛軍惶恐一片,看着城外水位不斷高漲,城牆根上也不斷現出裂縫,堵都堵不住,城內的拜,李東陽等人都是手足無措。

拜急忙派養子克里益突圍去向河套地蒙古順義王力克求援。李如鬆得知後,命親將李寧追趕,斬克力益等二十九人首級。拜求援未成。

拜不死心,隨後又派出部下攜帶黃金、繡蟒等財物,去向河套部地卜失兔求援,請他急往靈州,佔據下馬關,阻隔官兵餉道。

這一次,拜聯繫到了卜失兔。經過激烈的爭論後,卜失兔決定出兵,他與河套部的莊禿賴聯合。集兵三萬,分兩路增援拜。

一路兩萬人,由土昧、弭糾雷率領,進攻定邊、小鹽池。一路由打正率領,率一萬蒙古騎兵,從寧夏後衛花馬池西邊的沙湃口攻入,進攻官軍的側後。

新督撫葉夢熊得知幾萬蒙古兵來援拜地消息後,兵發兩路反擊。

首先他命令山西副總兵官黃來福,領着自己標下的二千三百人馬。還有寧夏副總兵官麻貴。領着自己標下的四千多人馬。二人合兵近七千,阻擊打正。二人還隨帶一些葉夢熊撥給的炮車相助。

此外葉夢熊判斷河套部幾萬人來援。定然是後方空虛,他派遣董一元率兵五千,乘虛出塞,定要搗其巢穴。而且葉夢熊又派遣甘肅遊擊龔子敬,提苗兵八百人堵在沙湃口,到時斷打正部地後路,並與出塞而回的董一元會合。

葉夢熊命令傳下後,衆人都是緊急行動起來。很快,黃來福和麻貴便集合自己標下的兵馬,南渡黃河,往靈州城方向而去。

說實在,此次出戰,是黃來福主動要求的,如果可以的話,他寧可與蒙古人野戰,也不願意再進行那殘酷地攻城戰了,自己的精兵,不是無意義地消耗在那的。

看到黃來福這麼積極,主動去和蒙古人作戰,城下各將都是驚訝,好好地在城下不好,去和蒙古人作戰?那可是凶多吉少,連李如鬆都很驚訝。當然,看到黃來福這麼勇猛,葉夢熊當然是很高興,他大大地表揚了黃來福一番。

而聽說自家大人要領兵出寧夏城到外地作戰,五寨堡軍隊地各個將士們,從軍官到士兵,個個都是歡喜得嚎叫。這些天,在寧夏城下,衆人都是鬱悶無比,這種攻城戰,真是沒一點意義,一點本領也施展不開,又拿不到軍功,各人只想着什麼時候可以痛快地到野外撕殺。

此時機會來了,衆人個個都是摩拳擦掌,討論着將來自己可以斬敵多少,拿到多少首級。這種好戰的樣子,看到城下別的軍隊眼中,又是一番感受。

這些天的攻城戰中,五寨堡軍隊損失150人左右,爲了補充兵源,黃來福從五寨堡輜兵中,挑選了150人補充進來。這些輜兵,雖說精銳度比城下許多大明軍士要強,但卻沒有資格進入五寨堡軍隊戰兵營中,此時他們被選進來,個個都是歡喜。

第133章 掩護第235章 潰散第261章 關河口、圈地第169章 武將,就應該飛揚跋扈些第163章 停戰、談判、回國第246章 談判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1)第225章 朝會第48章 商賈雲集第78章 產品熱銷、渠秀荷第133章 掩護第171章 忠狗、夜宴第262章 大同鎮巡撫到來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1)第1章 附身邊軍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2)第32章 進京替職(2)第158章 各方傷亡統計第122章 到達、轟動(2)第39章 去太原的路上第224章 石見銀山第51章 軍歌(1)第109章 潰敗、殺俘(4)第13章 大農莊計劃第39章 去太原的路上第107章 糧盡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2)第98章 給部下嘉獎、擴一營兵第173章 明日閱兵,通知楊巡撫來第10章 看田莊唱情歌第144章 納妾程序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2)第247章 賠款、搬師回國、封賞!第253章 歡迎熱潮、義父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163章 停戰、談判、回國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1)第116章 目光要往外看第225章 朝會第170章 你頭殼被門板夾了?第217章 防秋防冬、五寨堡匯票第178章 大移民第203章 紅薯不如小麥?第32章 進京替職(3)第116章 目光要往外看第89章 激戰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1)第182章 與三娘子的商談第243章 對馬島第114章 改造問題第120章 五寨堡動員出兵第61章 成親(3)第216章 平板大玻璃、回五寨堡第148章 朱翊鈞與黃來福的問答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2)第174章 耀武揚威第128章 經驗交流、開始攻城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1)第196章 要想富、與民爭利?第53章 各方反應第266章 開發債券第152章 戚家軍後裔、兵力分配第214章 連鎖超市第138章 回家、盤點收穫第257章 新戰陣第74章 鳥銃、年獎分紅第198章 不聽話文人不如狗第1章 附身邊軍第173章 明日閱兵,通知楊巡撫來第228章 入朝第154章 平壤攻防佈置第230章 軍糧第231章 蔚山第224章 石見銀山第220章 齊人之福難享第244章 度種第118章 寧夏之亂(1)第227章 探獄第258章 火銃兵與長矛手第205章 分兵出塞、清理河套第162章 碧蹄館之戰結束、戰果第50章 列隊、號令、軍紀第10章 看田莊唱情歌第267章 播州第19章 行商第168章 迎接第17章 大幹第88章 無惡不作、迎戰馬賊第229章 王京第251章 三十年河西第153章 議和鬧劇、大軍進朝鮮第200章 關注及反應第117章 墾殖農場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2)第41章 渠秀荷、周文棟第73章 地頭蛇、嚴酷拉練第213章 天下開礦第248章 賠款分配紛爭第24章 萬曆帝、春耕第49章 編伍、練兵(1)
第133章 掩護第235章 潰散第261章 關河口、圈地第169章 武將,就應該飛揚跋扈些第163章 停戰、談判、回國第246章 談判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1)第225章 朝會第48章 商賈雲集第78章 產品熱銷、渠秀荷第133章 掩護第171章 忠狗、夜宴第262章 大同鎮巡撫到來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1)第1章 附身邊軍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2)第32章 進京替職(2)第158章 各方傷亡統計第122章 到達、轟動(2)第39章 去太原的路上第224章 石見銀山第51章 軍歌(1)第109章 潰敗、殺俘(4)第13章 大農莊計劃第39章 去太原的路上第107章 糧盡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2)第98章 給部下嘉獎、擴一營兵第173章 明日閱兵,通知楊巡撫來第10章 看田莊唱情歌第144章 納妾程序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2)第247章 賠款、搬師回國、封賞!第253章 歡迎熱潮、義父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163章 停戰、談判、回國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1)第116章 目光要往外看第225章 朝會第170章 你頭殼被門板夾了?第217章 防秋防冬、五寨堡匯票第178章 大移民第203章 紅薯不如小麥?第32章 進京替職(3)第116章 目光要往外看第89章 激戰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1)第182章 與三娘子的商談第243章 對馬島第114章 改造問題第120章 五寨堡動員出兵第61章 成親(3)第216章 平板大玻璃、回五寨堡第148章 朱翊鈞與黃來福的問答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2)第174章 耀武揚威第128章 經驗交流、開始攻城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1)第196章 要想富、與民爭利?第53章 各方反應第266章 開發債券第152章 戚家軍後裔、兵力分配第214章 連鎖超市第138章 回家、盤點收穫第257章 新戰陣第74章 鳥銃、年獎分紅第198章 不聽話文人不如狗第1章 附身邊軍第173章 明日閱兵,通知楊巡撫來第228章 入朝第154章 平壤攻防佈置第230章 軍糧第231章 蔚山第224章 石見銀山第220章 齊人之福難享第244章 度種第118章 寧夏之亂(1)第227章 探獄第258章 火銃兵與長矛手第205章 分兵出塞、清理河套第162章 碧蹄館之戰結束、戰果第50章 列隊、號令、軍紀第10章 看田莊唱情歌第267章 播州第19章 行商第168章 迎接第17章 大幹第88章 無惡不作、迎戰馬賊第229章 王京第251章 三十年河西第153章 議和鬧劇、大軍進朝鮮第200章 關注及反應第117章 墾殖農場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2)第41章 渠秀荷、周文棟第73章 地頭蛇、嚴酷拉練第213章 天下開礦第248章 賠款分配紛爭第24章 萬曆帝、春耕第49章 編伍、練兵(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