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連升三級

關於五寨堡要開建大學堂,在座衆人都是聽說了。也是,到了現在爲止,連五寨堡的軍戶屯丁們,連到五寨堡來的僱工商賈們,五寨堡帶各地農場,人口己經突破數萬。這數萬人口中,適齡兒童就有千人以上,此外還有許多半大,可以接受教育的青少年。

黃來福自然知道教育的重要,所以早在去年大豐收後,就在謀劃興建大學堂的事,進入今年八月份後,他更是決定破土動工,讓五寨堡軍戶孩子們早日接受教育。

不過他這個大學堂和大明別地有些不同,學堂裡除教孩子們一些傳統的禮、射、書、數外,還會教一些農技知識,一些商業管理知識,並且還要有一些軍事的訓練。這些孩子成才後,除了一部分參加科舉外,他們將大部分都留在五寨堡當地發展。

對於五寨堡將要建立大學堂,消息傳出後,不論是五寨堡軍戶們還是屯丁們,都是非常支持和贊同,連附近州縣的官員們聞聽後都是非常讚賞。話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對於知識的尊重,不論在眼下大明誰的心目中,這種觀念都是根深蒂固的。

就連五寨堡的一些商賈們,也打算踊躍捐助,以博得五寨堡軍戶們的好感,留下美名。

而五寨堡大學堂要開設,這過千的學生,自然需要的先生就多。這些先生。除了一些可以從附近衛學文廟挖角外,餘下地,自然都是要從五寨堡當地一些文人中聘請。

而每月二兩銀子的月俸。足以讓許多做着帳房的文人們心動了。或許有一些到五寨堡地文人可以不在意月俸,但顯然做教書先生,總比做記帳的帳房要高雅得多。

此時聽了這人這樣說,張成德和楊東平幾人都是露出了注意的神情。張成德興奮地道:“明鼎兄說得對,我等飽讀詩書,總不能一直蒙塵與此,做帳務,終歸是埋沒胸中所學。愧對先生教誨。爲兄己經決定了,等五寨堡大學堂建立後,就去應聘。不知各位兄臺作何打算?”

楊東平道:“張兄都這樣說了,小弟自然是跟從。(

楊東平其實己經打聽清楚了,在五寨堡大學堂做先生,就算普通的教員,每月都有二兩銀子的月俸,學堂內還提供住宿,這麼好的機會,他自然不會放過。

聽二人這樣說。餘者各人也是紛紛出聲,各人都約定了,到時一起去應聘。如能成功,到時白日教學,一舒胸口所學,閒時到草堂來吟風弄月,怕是神仙般的日子。

而果然如這些人所說,8月5日時,投資三千兩銀子巨資的五寨堡大學堂,在離五寨堡大菜園不遠地一個小山上破土動工了。對這所大學堂。五寨堡從上到下,熱情都很高,許多軍戶們們忙完自己的事情後,每日都會跑來義務幫忙。

與此同時。五寨堡內第一家醫館也成立了。以前五寨堡軍戶們看病很不方便,堡內雖有一些郎中之類的大夫,但總歸資源少。而這這所醫館,是直接由五寨堡文衛組管理,有着雄厚的財力,可以大力向各地聘請名醫,購買藥材等。

對於這所醫館,黃來福很重視。因爲他不但爲五寨堡軍戶們治病。還將擔負着五寨堡的衛生防疫等工作,特別是這時的瘟疫疾病可是一大殺手。有了五寨堡醫館,也讓黃來福放心不少。

還有,五寨堡內的一家養濟院也開始開建,專門收養一些貧苦無依的孤老,每月發給口糧和布匹,過年過節都會看望慰問,讓他們能安享晚年。

中國敬老的思想源遠流長,歷朝政府多有對老年人的優惠政策,到了明朝政府,也專門有收養孤老地法律,《明律?戶律》規定:“凡鰥寡孤獨及篤疾之人,貧窮無親依靠,不能自存,所在官私應收養而不收養者,杖六十;若應給衣糧,而官吏克減者,以監守自盜論。”

洪武十九年(1386)規定,天下各府縣都要設置養濟院,收留一些沒有依靠的鰥寡孤獨,每年給於六石米,北京五城各設養濟院一區,盡數收養貧民,巡城御史發現乞丐,凡民籍的送順天府交養濟院,軍籍的送幡竿、蠟燭二寺供養。^^^^

養濟院在大明初期,執行得比較好,不過到了大明中後期,由於國家財力及腐敗的原因,這個制度,多爲名存實亡。不說各地府州,官員們大力侵吞養濟院的錢米。就是眼下京城的一些養濟院中,那些鰥寡孤獨,一年也領不到三石米。

五寨堡以前作爲軍堡,窮得叮噹響,當然沒有什麼養濟院之說,眼下五寨堡越來越富足,這五寨堡軍戶們的福利問題,自然是提上議程了。而五寨堡養濟院的設立,也使得黃來福等人更是博得了好名聲,增強了五寨堡軍戶們的凝聚力,也使外人對五寨堡地生活更爲嚮往。

在黃來福忙着五寨堡之事時,黃來福和田大付在神池堡大敗馬賊之事,也分別由山西都司及山西鎮,報到了京師。說實在,黃來福和田大付雖說是親家,但一個屬於衛所繫統,一個屬於軍鎮系統,並不同屬一個陣營,因此他們上報的渠道也不同,不過最終還都是報到兵部。

這其中,山西都司府劉甫玉對黃來福的戰功非常上心,專門寫了奏捷文書。也是,大明的衛所繫統,好久沒有這麼露臉地事了,黃來福有功,劉甫玉連帶也有獎賞。加上黃來福對劉大人的孝敬不斷。怪不得劉大人對黃來福這麼重視上心。

而田大付這邊有些波折,神池堡屬於山西鎮直接管轄,山西鎮總兵是劉明安。對於劉明安來說。這黃來福和田大付,都是他厭膩之人,黃來福和他不同系統,他沒辦法對付。但對田大付,他還是有辦法地,最後造成田大付的軍功被劉明安奪去了一大半。

報捷的文書到了京城後,由兵部主理。眼下大明武官地升調、襲替、優給、誥敕、功賞之事都是由兵部的武選清吏司掌管。主事的郎中和員外郎等人查驗過此事後,各種實證都在。此事並未殺良冒功,而是實實在地功勞。

如果說神池堡地田大付能大敗馬賊還能讓人接受,畢竟他手下都是些精銳的營兵。但黃來福地衛所軍同樣大敗馬賊,就讓人驚訝了。

眼下的大明,各地衛所軍士己經成了窮苦地種地農民,逃亡不斷,毫無戰意,遇敵能不一轟而散,就讓人感覺不正常了,更不要說以二百兵大敗數百馬賊。還斬首兩百多級,繳獲無數了。

不過此事又千真萬確,並有各種實證。兵部武選清吏司的官員們,雖說也聽說過這五寨堡黃來福的聲名,但那都是他能種地的緣故,什麼時候五寨堡衛所軍,還能這樣殺敵了?懷着異樣的心情,他們議定了軍功,上報了兵部尚書石星。

接到上報的文書後,石星有些吃驚。不過他對黃來福很有好感,當下也不留難,直接擬定公文,準備先由內閣商定。最後再報於萬曆帝。在大明朝,不論是衛所繫統的千戶,百戶,都指揮使。還是軍鎮系統的參將、遊擊、守備等武將,最終的任用權都在皇帝手中,兵部並無決定權。

文淵閣內。

天氣有些涼意,小冰河時期的北京,在八月時。天氣己經轉冷了。閣內很多閣臣們,都是不約而同地加上了厚衣裳。

在案前。首輔申時行看了兵部尚書石星擬定地奏摺,有些震驚地道:“以兩百軍士大敗五百馬賊,斬首259級,這五寨堡的軍士,什麼時候這麼強悍了?我記得他們是衛所軍啊?”

石星道:“怪不得閣老驚異,老夫初見奏摺時,也是覺得不可思議,不可此事倒是千真萬確。”

看到申時行和石星這樣子,在文淵閣內忙碌的幾個閣臣,如許國、王遴、曾同亨等人,都是停下了閱批,看向了二人。在傳看了石星的奏摺後,各人也是覺得很是驚訝戶部尚書王遴再三向石星確認後,嘆道:“沒想到這個黃來福屯田厲害,打兵打仗,也是同樣厲害,真是不可想象。”他欲言又止,想說什麼,不過最終沒有說出口。

申時行對石星道:“那兵部對五寨堡守備定功之事,己經議好了嗎?”

石星道:“武選司的議定是,黃來福領軍二百,斬首256級,每級賞銀五兩。擒得賊首劉少安,賞銀156兩。此外五寨堡守備職進二秩,其職下將士,獎賞不等。”

申時行點了點頭,認同了石星的意見,準備票擬。其餘閣臣也沒有問題。這些人都是鬼靈精怪的人物,眼下萬曆帝對黃來福很看重,而且此次黃來福立功又是事實俱在,他們自然不會說什麼。

大明皇宮內。

接到石星的奏摺後,萬曆帝也很是高興,其實關於黃來福在神池堡大敗馬賊的事,錦衣衛和馬公公己經密摺上報了,比兵部的公文,早了好幾天。不過獎勵地事,當然需要由兵部來議定,他纔好處理。

對於黃來福此戰,萬曆帝內心震驚外,心下也很是高興,五寨堡軍士的改變,讓他想到一個思路,如果天下間的衛所軍,都能變得如五寨堡這樣強悍的話,那那些募兵,也就沒有存在地必要了,那一年可以給大明節省多少軍費啊。

萬曆帝心中想,這個黃來福,可是個寶貝,不但屯田厲害,經營厲害,一年可爲他賺多少錢。打仗也厲害,是個人才,必須重重獎勵。

想到這裡,他看向手中石星的奏摺,兵部的議定是,斬首賞銀外加官進二秩,黃來福升職爲鎮西衛指揮同知,加都司銜。

萬曆帝哼了一聲,心想兵部這些人就是小氣,賞銀萬曆帝就不打算加了,不過他卻是拿起硃筆,在奏摺上批註了幾行字。

最後的上渝是:“查五寨堡守禦千戶所守備黃來福,忠勇可嘉,大破匪賊。特擢升五寨堡守禦千戶所爲五寨衛,原千戶黃來福擢升五寨衛指揮使,加遊擊銜,並賞銀千兩,望其忠勇國事,勿負朕望,欽此!”

萬曆帝大筆一揮,黃來福就連升三級,升職爲衛指揮使不說,還獨立開衛,並加爲遊擊銜,可領戰兵一營。

第191章 五寨堡商稅達五萬兩?第251章 三十年河西第229章 王京第72章 神池、馬賊第20章 晉商、大氣魄第201章 萬曆帝的陶醉第255章 刺刀誕生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2)第119章 平叛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2)第97章 有了兒子、各方來賀第45章 交權、招兵第138章 回家、盤點收穫第241章 徵日第248章 賠款分配紛爭第14章 開始第47章 豐收的喜悅(1)第6章 這一年第267章 播州第243章 對馬島第231章 蔚山第15章 火熱第238章 援軍第269章 海龍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1)第153章 議和鬧劇、大軍進朝鮮第203章 紅薯不如小麥?第38章 衛學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2)第39章 去太原的路上第249章 總督兩鎮軍務第133章 掩護第244章 度種第100章 又震動第260章 軍隊信仰、秋收第156章 火銃對射第55章 臘肉、火腿、加工業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2)第170章 你頭殼被門板夾了?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2)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3)第90章 虎蹲炮、淒厲第108章 決戰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1)第172章 官場奢豪、開發當地構想第233章 威力第264章 議事,問題多第163章 停戰、談判、回國第241章 徵日第156章 火銃對射第99章 又是大豐收、馬推收割機第184章 開市之爭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1)第100章 又震動第192章 軍隊武器收支,燧發槍?夏稅秋糧!第171章 忠狗、夜宴第45章 交權、招兵第60章 姐夫們手中的資源第46章 一人入伍,全家光榮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6)第47章 豐收的喜悅(3)第32章 進京替職(1)第131章 李如鬆、梅國楨第51章 軍歌(2)第120章 五寨堡動員出兵第182章 與三娘子的商談第264章 議事,問題多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1)第189章 五寨堡五年盤點第205章 分兵出塞、清理河套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2)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2)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1)第156章 火銃對射第96章 連升三級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1)第12章 養兵所需費用第205章 分兵出塞、清理河套第165章 山西鎮總兵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5)第28章 德潤布莊第35章 顧家147章 面聖第12章 養兵所需費用第255章 刺刀誕生第272章 大災第228章 入朝第252章 還鄉第170章 你頭殼被門板夾了?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6)第32章 進京替職(2)第139章 賞銀軍器問題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3)第216章 平板大玻璃、回五寨堡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1)第96章 連升三級第268章 陽奉陰違第230章 軍糧第203章 紅薯不如小麥?第24章 萬曆帝、春耕
第191章 五寨堡商稅達五萬兩?第251章 三十年河西第229章 王京第72章 神池、馬賊第20章 晉商、大氣魄第201章 萬曆帝的陶醉第255章 刺刀誕生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2)第119章 平叛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2)第97章 有了兒子、各方來賀第45章 交權、招兵第138章 回家、盤點收穫第241章 徵日第248章 賠款分配紛爭第14章 開始第47章 豐收的喜悅(1)第6章 這一年第267章 播州第243章 對馬島第231章 蔚山第15章 火熱第238章 援軍第269章 海龍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1)第153章 議和鬧劇、大軍進朝鮮第203章 紅薯不如小麥?第38章 衛學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2)第39章 去太原的路上第249章 總督兩鎮軍務第133章 掩護第244章 度種第100章 又震動第260章 軍隊信仰、秋收第156章 火銃對射第55章 臘肉、火腿、加工業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2)第170章 你頭殼被門板夾了?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2)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3)第90章 虎蹲炮、淒厲第108章 決戰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1)第172章 官場奢豪、開發當地構想第233章 威力第264章 議事,問題多第163章 停戰、談判、回國第241章 徵日第156章 火銃對射第99章 又是大豐收、馬推收割機第184章 開市之爭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1)第100章 又震動第192章 軍隊武器收支,燧發槍?夏稅秋糧!第171章 忠狗、夜宴第45章 交權、招兵第60章 姐夫們手中的資源第46章 一人入伍,全家光榮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6)第47章 豐收的喜悅(3)第32章 進京替職(1)第131章 李如鬆、梅國楨第51章 軍歌(2)第120章 五寨堡動員出兵第182章 與三娘子的商談第264章 議事,問題多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1)第189章 五寨堡五年盤點第205章 分兵出塞、清理河套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2)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2)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1)第156章 火銃對射第96章 連升三級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1)第12章 養兵所需費用第205章 分兵出塞、清理河套第165章 山西鎮總兵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5)第28章 德潤布莊第35章 顧家147章 面聖第12章 養兵所需費用第255章 刺刀誕生第272章 大災第228章 入朝第252章 還鄉第170章 你頭殼被門板夾了?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6)第32章 進京替職(2)第139章 賞銀軍器問題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3)第216章 平板大玻璃、回五寨堡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1)第96章 連升三級第268章 陽奉陰違第230章 軍糧第203章 紅薯不如小麥?第24章 萬曆帝、春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