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鳥銃、年獎分紅

公元1590年12月30日,五寨堡營房。

天剛微亮,外面就傳來了一聲聲的喇叭起牀號響,軍士張大三立時翻身而起,離開了溫暖的火炕,開始穿衣疊被。接着一屋的軍士們也是紛紛起來。

在小旗周大金的指揮下,各人紛紛穿衣整褥,其中兩個軍士們去伙房那擡來一桶熱水,然後各人又是洗漱打掃,屋前屋後的忙開了。經過四個多月的軍營生活,各人己是非常熟悉這裡的程序。

很快,各人便整好了屋內的一切,然後一個個對着屋內的大銅鏡,端詳着自己的容貌,互相整理着對方的衣甲,又取出軟布,擦着自己的兵器。小旗周大金看着衆軍士們熟練的樣子,再看看屋內可說是一塵不染的地面,滿意地點了點頭,看來這一個月的營屋衛生評比,自己的房屋,是不會落到後面了。

依五寨堡軍隊的內務條令,軍內的內部關係、禮節、軍容風紀、作息、日常制度、值班、警衛、點驗、緊急戰鬥準備和緊急集合以及裝備和軍馬、伙食和財務、衛生、營產、野營的管理等。都在嚴格的管理之內,每個百戶,每個小旗的內務,每月都要進行一次評比,評比不合格的,都要處罰。

經過這種嚴格的管理制度,五寨堡軍隊的軍容軍風,可說是煥然一新。再加上幾個月的嚴酷訓練,五寨堡這隻軍隊,己經頗有彪悍的味道。

吃到早飯後,各人便到外面的較場訓練。

今天是各人自由訓練,因此各人便按各自忙開了,有的舉石鎖。有的練兵器,有地則是練馬步。

小旗周大金玩的是舉石鎖,舉石鎖除了練臂力外,更重要是可以練習全身的整力,特別是腰胯之力。而在冷兵器時期,腰胯之力是最重要的。這個石鎖重有百斤,但舉在周大金手中,卻是舉重若輕。或掄或接。看得旁人佩服不己。

張大三則是吼聲連連,將一個5米長,重滯無比的狼筅舞得虎虎生風,我攔。我挑、我據、我架、我叉、我掛……真是當者披靡,無人敢近他的身旁!

鳥銃手王貴秀則是在練習鳥銃的射擊。鳥銃學名叫鳥嘴銃。俗稱鳥銃,現在的鳥銃當然都是火繩點火,不點火地燧髮式火銃還要過幾十年纔在大明崇禎年間出現呢。

王貴秀手中地這隻鳥銃,是用熟鐵打造,槍管長且直,重約斤,上有準星照門,安裝木託之上。銃口長出木託寸。託後寸向下彎曲。銃管底部,以螺栓封閉。託腹有搠杖(通條)一根。銃口口徑釐米,射程可達200步,殺傷力在百步左右。

明朝的火器質量很有問題,不過王貴秀手中的這隻鳥銃,是五寨堡軍器組用精鐵打製,此種精鐵要用10斤粗鐵才能煉出1斤,銃管堅固耐用,鑽銃時一個月才鑽成一支,因此質量上決對沒有問題,可以放心使用。

明軍鳥銃手的標準配備是是每名長刀一把,鳥銃一門,搠杖錫鱉銃套鉛子袋藥管若干個,備徵火藥鉛子火繩若干,這裡就約重19斤,加上盔甲,乾糧,飲水等,負重不小。不過黃來福有規定,平時軍士們訓練時,都要全副武裝,因此此時王貴秀也是全副武裝地在練習射擊。

此時王貴秀熟練地從身上背地火藥罐中取出裝引火藥,先將火藥裝入銃內,用搠杖送實,然後又取出鉛子一枚,用搠杖送下。將火門打開,倒了一些火藥於火門內,又取了一根點燃的火繩安入龍頭內。

王貴秀前手托住鳥銃地腰腹,用照星瞄準前面幾十步外地一塊木板,瞄了一會兒,他右手大食指撥動板機,“啪。”的一聲響,一股黑煙冒起,刺鼻的火藥味傳來,那塊木板己是被擊碎。

王貴秀得意地吹了一聲口哨,這是和守備大人學的。從一個菜鳥練成了現在的神槍手,十有九中,平均一分鐘可打兩發左右,最快時達到三發,這也是王貴秀刻苦練習的結果。

相對來說,鳥銃打得較準,是在於槍管細長,瞄準時又兩手俱託銃身,又不用考慮臨時點燃火繩的緣故。不過說實在,相對於戰場上,這時的鳥銃發射速度還是較慢地。

爲彌補這一缺點,此時明軍通常採用三排輪放法,和眼下地西方軍隊差不多,一排裝銃,一排進銃,一排放銃,第一排發射完畢後,退至第三排裝銃,第二排進至第一排位置放銃,如此輪流發射。

這是種優秀的方法,黃來福自然也是繼承與學習。

下午。

營房外天氣寒冷,但此時較場上氣氛卻是火熱,各軍士們互相高興地議論着。因爲今天是月底,又到了發軍餉地時候了。大家整齊地排在教場上,等着守備大人唱名給與。

五寨堡軍士們每月的糧餉是一石,當然你也可以每月拿月銀一兩。在一石糧和一兩銀之間,大多數軍士們都是選擇了取月糧一石。

而且現在己經形成了一個規則了,有家口的,每時月底時,軍屬們便聚在營房外等候,各人互相高興地說着話,等軍士們領了糧後送到營房口,她們和自家男人說了一會兒話後,便歡喜地和男人們用獨輪車推了糧食回家了,反正自家男人或是子弟在營房內管吃管住,洗盥穿衣等,軍隊內都包了,並不需要花費,這些糧食推回去後,足以讓一家老小餬口了。

此時在教場上,黃來福微笑地站在上面,幾個家丁們在分發糧餉,此時他身邊堆滿了一包包的糧食,都是一石米一包的,另還有用監鏨包封的銀子一箱箱的,在唱到一個軍士的名字時。那軍士便上來,或領米,或領銀。領到糧餉後,個個向黃來福彎腰感謝,然後興高采烈地下去了。

比起其它地方剋扣軍餉成風,黃來福並不興這一套,每月地軍餉都是實打實的,他的身旁就放着大秤和小秤。大秤兌米。小秤克銀,保證每個軍士們領到的糧餉,都是足額的。如果一封銀不足,則所包諸封。要追究管理後勤的人之罪。

衆軍士們一個一個上前,領到自己的糧餉後。個個都是高興地議論着。等會出營後到哪裡去消遣,有家口的自然就回家了。依黃來福地規定,每月在領到軍餉地當天和第二天,除了留一些執勤的人,軍士們可以放假一天半,除此外,平時都要待在營房內,除了節假日外。不得外出。

張大三領到了自己的一兩銀子。這是他和家人商量的結果,家裡地米麪己足以食用幾個月了。加上快過年了,這次便領取銀兩,準備回家添備一些年貨,想到晚上就可以見到媳婦兒,他的全身不由一陣火熱……

公元1591年1月14日,五寨堡官署。

官署內一陣歡笑喧擾,以何副千戶等老軍官們爲首,個個都是臉上掩不住地喜意,因爲年初時守備大人答應他們地分紅兌現了。

此次黃來福拿出了二萬兩銀子出來分紅,何副千戶分四千兩銀子,兩個老鎮撫各分三千兩銀子,其餘的每個百戶們,各人分一千兩銀子。

領到銀子時,各人臉上都是笑開了花,這麼多銀子,是以前他們想象不到的,就放在去年時,他們每年收入有個幾十兩銀子己經很不錯了,哪想到有今天的好日子?這更堅定了衆人緊跟黃來福的決心。

四千兩銀子,重達四百斤,以何副千戶力氣,自然是背不動,他專門喚來了三個家人背錢。至於江永勝江百戶,千兩銀子百斤,對他來說自然不是問題,將裝銀的布袋,往肩膀上一背,就了事了。

各人背錢回家後,自然又是一家老少,備齊禮物,往守備府拜訪老千戶黃思豪了。

公元1591年1月17日。五寨堡外較場上。

天氣非常寒冷,零下多少度,風一吹到身上,就如刺骨一般,各人都是用圍巾,將頭臉包得嚴嚴實實的,不過好在雖然天氣冷,但是今天的天氣卻是很好,並沒有下雪,而且只有微風。

此時在較場上,己是人擠得滿滿地,場地上擺滿了桌椅,桌子上滿是熱氣騰騰地酒菜,大家都是坐在桌旁,一邊吃喝談笑着,一邊看着場地中間由五寨堡宣傳歌唱隊表演的一個又一個精彩地節目,真是熱鬧無比。

這些人中,大是衆多老農場的屯丁們,另還有二十個新農場的屯丁代表們前來觀禮。除此以外,較場外也擠滿了各樣看熱鬧的人,以羨慕的眼神看着裡面的一切。

今天,較場上正在舉行年獎表彰大會,此時在演武廳上,除了黃來福,黃思豪,何副千戶,江百戶,楊百戶,王啓年,周文棟等人外,馬久英公公和錦衣衛千戶楊大爲也應邀出席了大會。

對眼前的一切,錦衣衛千戶楊大爲還好一些,馬久英公公則是非常好奇,不住地向黃來福左問右問,黃來福則是低聲地向他解釋着。

依黃來福在各個農場中推行的屯丁待遇制,每個農場每月將評出一等屯丁、二等屯丁若干人。每一等屯丁們獎勵不等。而一等屯丁和二等屯丁,如有至少保持7個月不變者,便能獲得年獎。

根據各農場的監管屯統計上來的名冊,老十個農場五千個屯丁中,共有87人獲得了一等屯丁的年獎,有257人獲得了二等屯丁的年獎。看來這年獎制度,確實是充分地調動了屯丁們的積極性啊。

演武廳上黃來福和馬久英公公交頭接耳,下面的較場上也是議論紛紛,特別是那些有望獲得年獎的屯丁們,都是眉歡眼笑,大聲地和旁人說着話,盤算着等會領了年獎後,自己要拿這些財物做什麼。

很快,領獎儀式便正式開始,首先是一等屯丁們年獎,在黃來福報出名字時,他們便一個一個上前,個個都是臉色興奮得通紅,將胸膛挺得高高的。而這些獲獎的屯丁們,他們的家屬們也是許可進入較場內,此時,他們的家屬們也是跟着自家男人上臺,享受這種榮耀。

黃來福微笑地一一鼓勵表揚他們,每人頒給他們錦旗一面,然後分發給他們銀物獎勵,一等莊丁的年獎有恩銀5兩,肥豬一頭,雞三隻,鴨三隻,還有鹽酒等。銀子當然是當場給,鹽和酒,也是由家屬們抱着,至於肥豬、雞和鴨等,則是由黃來福發給木牌一隻,上面寫着“肥豬一頭,雞三隻,鴨三隻”字樣,還蓋着守備大人的大印,由獲獎屯丁們到五寨堡大畜場領取,由王啓年負責支給。

一等屯丁們和家屬們個個腰彎到九十度,千恩萬謝地從黃來福手中接過獎勵後,然後滿臉榮耀地魚貫而下,引來了下面羨慕的眼光無數。

接着是二等屯丁們的年獎,二等屯丁的年獎有賞銀五錢,豬肉10斤,雞1只,鴨1只,鹽2斤,酒5斤。在黃來福報出他們的名字時,他們也是和自家家屬們一一上臺,從守備大人手中領取了獎勵,雖說他們的年獎比不起一等屯丁們,但也足以讓人羨慕了。

而這個年獎大會,也不知激勵了多少屯丁們的熱情,想必第二年後,他們會幹得更歡實了。而20個新農場的屯丁代表們,也是個個看得心中火熱,恨不得自己也成爲那個受獎勵的一員。

當年,這個年獎,也花了黃來福幾千兩銀子,看着屯丁們一個一個從黃來福手中領取了獎勵,馬久英公公在一旁是一副極爲可惜的樣子,最後,他實在忍不住道:“黃大人,你給這些屯丁們的獎勵,是不是太高了?這樣屯田成本要增加很多啊。”

黃來福微笑道:“敢讓公公知道,只有高的獎勵,屯丁們纔會實心做事,我五寨堡能在秋收獲得大豐收,就是靠這些獎勵調動了屯丁們的做事熱情,羊毛出在羊身上,我們不會虧的。”

馬久英公公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年獎大會結束後,仍是在此後的幾天成爲五寨堡各人口中的熱門話題。

時間很快到了公元1591年1月24日,這天是大明朝的農曆大年初一。

萬曆十九年,大明朝新的一年到來了。

第218章 劉二妞第257章 新戰陣第12章 養兵所需費用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4)第143章 賞雪、納妾渠秀荷之事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2)第181章 黃來福出塞第190章 收穫與成本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4)第49章 編伍、練兵(1)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1)第222章 朝戰烽煙起、石星革職第165章 山西鎮總兵第54章 五寨堡手工工廠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1)第254章 單一火槍兵?第163章 停戰、談判、回國第115章 樹活不了第166章 上任第252章 還鄉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2)第199章 情報帝國、報紙的力量第49章 編伍、練兵(2)第247章 賠款、搬師回國、封賞!第65章 大辦工廠(2)第7章 謀劃第240章 大捷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1)第194章 上元夜、舊情人?第212章 大明皇家玻璃廠第51章 軍歌(1)第135章 黃來福獻計、三萬蒙古兵來援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3)第58章 各方爭功(1)第32章 進京替職(3)第123章 三邊總督魏學曾第109章 潰敗、殺俘(3)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3)第132章 跋扈第84章 蒼涼第207章 皇莊事宜第50章 列隊、號令、軍紀第94章 歡聚第27章 變化第78章 產品熱銷、渠秀荷第81章 武裝開礦第37章 指揮使大人第109章 潰敗、殺俘(2)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1)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2)第4章 窮得讓人落淚的軍戶第53章 各方反應第141章 感嘆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3)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1)第78章 產品熱銷、渠秀荷第119章 平叛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1)第110章 反響、升官、撫卹第12章 養兵所需費用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145章 進門、得子、朝鮮之亂第250章 寄於厚望第238章 援軍第142章 先進經驗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3)第61章 成親(1)第130章 軍醫、爭功、李如鬆到來第273章 賑災、清議第228章 入朝第273章 賑災、清議第39章 去太原的路上第197章 大臣打架?民郵、設報誘人心第9章 帶着媳婦兒看屯田第61章 成親(3)第71章 毛紡第87章 大鐵廠第171章 忠狗、夜宴第91章 大勝、斬首第180章 走口外、三娘子第4章 窮得讓人落淚的軍戶第84章 蒼涼第151章 妖言惑衆第224章 石見銀山第210章 申明亭前第116章 目光要往外看第2章 家人溫馨第22章 過節第248章 賠款分配紛爭第193章 除夕日第31章 獸醫王啓年(2)第143章 賞雪、納妾渠秀荷之事第154章 平壤攻防佈置第163章 停戰、談判、回國第27章 變化第208章 宛平三宮第162章 碧蹄館之戰結束、戰果第194章 上元夜、舊情人?第89章 激戰第31章 獸醫王啓年(1)
第218章 劉二妞第257章 新戰陣第12章 養兵所需費用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4)第143章 賞雪、納妾渠秀荷之事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2)第181章 黃來福出塞第190章 收穫與成本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4)第49章 編伍、練兵(1)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1)第222章 朝戰烽煙起、石星革職第165章 山西鎮總兵第54章 五寨堡手工工廠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1)第254章 單一火槍兵?第163章 停戰、談判、回國第115章 樹活不了第166章 上任第252章 還鄉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2)第199章 情報帝國、報紙的力量第49章 編伍、練兵(2)第247章 賠款、搬師回國、封賞!第65章 大辦工廠(2)第7章 謀劃第240章 大捷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1)第194章 上元夜、舊情人?第212章 大明皇家玻璃廠第51章 軍歌(1)第135章 黃來福獻計、三萬蒙古兵來援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3)第58章 各方爭功(1)第32章 進京替職(3)第123章 三邊總督魏學曾第109章 潰敗、殺俘(3)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3)第132章 跋扈第84章 蒼涼第207章 皇莊事宜第50章 列隊、號令、軍紀第94章 歡聚第27章 變化第78章 產品熱銷、渠秀荷第81章 武裝開礦第37章 指揮使大人第109章 潰敗、殺俘(2)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1)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2)第4章 窮得讓人落淚的軍戶第53章 各方反應第141章 感嘆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3)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1)第78章 產品熱銷、渠秀荷第119章 平叛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1)第110章 反響、升官、撫卹第12章 養兵所需費用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145章 進門、得子、朝鮮之亂第250章 寄於厚望第238章 援軍第142章 先進經驗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3)第61章 成親(1)第130章 軍醫、爭功、李如鬆到來第273章 賑災、清議第228章 入朝第273章 賑災、清議第39章 去太原的路上第197章 大臣打架?民郵、設報誘人心第9章 帶着媳婦兒看屯田第61章 成親(3)第71章 毛紡第87章 大鐵廠第171章 忠狗、夜宴第91章 大勝、斬首第180章 走口外、三娘子第4章 窮得讓人落淚的軍戶第84章 蒼涼第151章 妖言惑衆第224章 石見銀山第210章 申明亭前第116章 目光要往外看第2章 家人溫馨第22章 過節第248章 賠款分配紛爭第193章 除夕日第31章 獸醫王啓年(2)第143章 賞雪、納妾渠秀荷之事第154章 平壤攻防佈置第163章 停戰、談判、回國第27章 變化第208章 宛平三宮第162章 碧蹄館之戰結束、戰果第194章 上元夜、舊情人?第89章 激戰第31章 獸醫王啓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