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各方爭功(2)

黃來福道:“上繳戶部的屯糧?張大人,本官有一事不明,國朝不是在世宗肅皇帝時就免了邊鎮衛所的屯糧歸倉了嗎?怎麼張大人現在和本官說,又要上繳戶部屯糧子粒了呢?”

按明時的衛所制,各軍鎮、各都司,都設有戶部分司,專管軍儲。明初各衛所的屯田,每年軍士所收穫的穀物,自己留糧六石,納糧上交12石。上交的糧,除了衛所自用外,餘糧便由各地的戶部分司調度,統一支用。

不過到了嘉靖後期時,大明屯田制早就敗壞,所徵屯糧越來越有限,政府不得不免了邊鎮各衛所軍田的糧食歸倉,特別是小冰河後,更地衛所的軍糧更多是由國庫撥給。

而在一些內地衛所,則是納糧和民戶無一,每畝收取子粒一斗。屯田軍士們,不是成了佃農,就是成爲了自耕農。這也是明中葉後武將勢微的原因之一,錢糧的撥給握在文官的手裡,想硬,也硬不起來啊。

當然,黃來福不存在這一情況,他現在糧餉可以自給自足,現在就可以公然質疑這位山西鎮的管糧主事張大人,可以和他進行不卑不亢的辯論。如果是換了別的軍堡的話,就算他是一個參將,副將,因爲糧餉的撥給掌握在這位老兄手中,怕也要低聲下氣地陪笑說話,不能和黃來福一樣的硬氣張文保有些驚異地看了黃來福一眼,先前他就覺得這黃來福說話舉止和普遍武夫很不一樣,雖是年輕,但知書達禮,不卑不亢,此時聽見黃來福公然質疑自己,再看着他滿眼的精明,張文保有一種感覺,說這黃來福是一個軍漢千戶。不如說他是個商人更合適。

而他身爲戶部山西鎮管糧主事,不論是哪個武將見了自己。都要恭敬有加,沒想到一個區區的五寨堡千戶,竟敢頂撞自己,不過黃來福確是不一樣,因爲依衛所制,戶部只是管糧餉,而軍官的考勤評論等。則是兵部的事,自己能掌控他的地方確實不多。

他皺了皺眉,強忍心中的不悅,朝天拱了拱手,道:“黃千戶,你也知道眼下年景不好。各地屯田欠收。流民遍地,不論是皇上,還是各有司官員,都是憂心忡忡,黃千戶你既爲朝庭官員,就應該爲國分憂。”

他的聲音轉厲。有點恨鐵不成鋼地道:“肅皇帝時,國朝免了邊鎮衛所的屯糧歸倉,那是朝庭體恤將士,並不是因此衛所就能不納糧地原因。現今各地軍屯欠收,無糧可納,那也是沒有辦法,但黃千戶的五寨堡既然頗有收穫。測試文字水印3。就應該上思以報國恩。爲君分憂。黃千戶,難道你不想爲朝庭出力嗎?”

黃來福微笑道:“張大人言重了。本官何談不想爲朝庭出力?張大人也知道,五寨堡以前是什麼樣子,一個苦寒之地,每年堡內地一千餘旗軍糧餉都要靠戶部的拔給。但現在,我五寨堡糧餉不但能自給自足,還有餘力向外輸糧,如果這不叫爲朝庭出力,本官不知道什麼才叫爲朝庭出力。難道那些懶惰不思進取,每年指望朝庭輸糧的軍堡才叫爲朝庭出力,而我五寨堡這種不需要戶部操心,朝庭憂慮的軍堡反而是不爲朝庭出力了?張大人的話,太過匪夷所思,也太讓五寨堡的將士心寒啊。”

他這話一出,震驚四座,張文保猛地站了起來,他指着黃來福,半天,卻是張口結舌,不知該說什麼,只是道:“你,你這叫什麼話……哼,真是牙尖嘴利,牙尖嘴利……”

張文保身旁幾個家人小吏也是跳了出來,紛紛對黃來福喝叱,早見先前,他們見黃來福那種不卑不亢的樣子,就看不順眼了,他應該奴顏婢膝纔對啊。

對上這些人,黃來福卻是不必如對張文保一樣客氣,他皺了皺眉,喝道:“你們是什麼人?上官說話,哪有你插嘴地份?真是不知尊卑體統。”

黃來福身旁的江大忠,楊小驢等人也是紛紛出聲喝叱,以助聲色。論官品,自己的大人和這位叫什麼張文保的同級,又不擔心糧餉,自然他們是絲毫不懼,更不要說他們身爲千戶大人的家丁,理因和大人一起共同進退了。

不過何副千戶,楊百戶等人則是對上頭文官的畏懼是根深蒂固,他們紛紛出來和聲道:“兩位大人息怒,有話好說,有話好說。”

張文保怔怔地看了黃來福一陣,猛地笑了出來,他指着黃來福哈哈大笑道:“好好,沒想到黃千戶倒是性情中人,本官一向爲國掄才,對黃大人,本官倒是有些欣賞了。”

他坐了下來,緩緩地道:“本官實話和黃千戶說吧,黃千戶爲國屯糧,使兵食充足,國有所賴,這是大功,不過這糧,肯定是要納地,只是多少地問題罷了。”

張文保知道,在這一片蕭條中,五寨堡這個亮點肯定會受到上頭的格外關注和嘉獎,否則戶部尚書王遴也不會急令自己前來五寨堡了,顯是朝中已經關注到了五寨堡,並對此有什麼震驚爭論不成。黃來福怕也是明白這一點,所以纔有些有持無恐。其實黃來福現在還不知道萬曆帝等人對他的關注,只是他來自後世,沒有此時武將對文官那種根深蒂固的畏懼罷了。

其實五寨堡的大豐收,放在整個大明來說,並不算什麼,那些糧,也不能對整個大明邊鎮產生什麼決定性的影響,但他開創了國朝自明中葉以來衛所不能自給自足地特例,這太讓人震驚了。

眼下大明各地軍鎮衛所的糧餉負擔日漸沉重,如果多些邊鎮能象五寨堡這樣的話,那對大明朝堂的負擔,將是大大減輕。

朝中注意到五寨堡,怕用意就是要樹立出一個典型出來,就如明初時,朱元璋下令嘉獎軍屯得力的康茂才所部一樣,以廣爲宣傳,讓各邊鎮如五寨堡一樣。能自給自足,不要再讓上頭勞累了。政治意義大於經濟意義。

而今天就算自己和黃來福的爭議傳出去。上頭只怕會曬然一笑罷了,不會對黃來福怎麼樣。加上張文保確實也對黃來福有了幾分欣賞之意,現在在各邊鎮衛所中,象黃來福這樣的人才不多啊。張文保自認忠心體國,勇於公事,不會和黃來福這個武夫一般計較。

黃來福也知道這糧肯定是要納地,只是多少問題罷了。來自後世地他,對依法納稅地觀念,還是根深蒂固地,他也不屑於和某些文官及商賈一樣,以偷稅漏稅爲樂。事實上,自大豐收後。他便準備了幾萬兩白銀。準備用來納糧及打公關,先前他地樣子,也只是商人中的討價還價方式罷了,以免讓上頭這些官員認爲自己軟弱可欺,以後將自己的五寨堡當成提款機。

見張文保這樣,他也順勢下梯。笑道:“張大人公忠體國,爲國掄才,本官佩服。爲國納糧這也是本官應盡之事,不消張大人說。”

見黃來福這些說,張文保也是臉上露出了笑容,道:“黃大人能爲朝庭着想,那是再好不過了。”

此後廳內便是一團和氣。而何副千戶等人也是鬆了口氣。剛纔黃來福和張文保劍拔弩張的樣子,可把他們嚇壞了。此時何副千戶更是趁機道:“那依張大人之見。我五寨堡要納糧多少呢?”

張文保沉吟道:“此事怕本官也不能作主,五寨堡的事,已經驚動了朝庭,本官此次前來,就是受戶部尚書王遴大人所託,前來五寨堡察看,此次回稟後,五寨堡納糧稅率之事,怕要勞動朝中諸公了。”

聽張文保這樣說,黃來福還好,何副千戶等人聽了,都是震驚地相互而視,各人神情都是很興奮,又有些惶恐,對他們來說,廟堂上那些諸公就是高高在上,和他們不是一個層次的人。沒想到此次自己五寨堡的名聲,竟也傳到了他們地耳中,這真是讓人高興又害怕啊。

“不過……”張文保道:“朝中諸公如何想不知,但依國朝納糧法,不外乎是以下幾種。”

張文保道:“一是依國朝初的納糧制,每軍士收穫的糧米,每畝軍屯田地納糧合計三鬥。”

黃來福還不動聲色,何副千戶,楊百戶,江大戶等人則是抽了一口氣,喃喃道:“不……不會這麼黑吧?”要是這樣,五寨堡一年的納糧都差不多達到一個上縣的標準了,五寨堡區區一個軍堡,前一年需要的幾千石糧還要上頭輸送,第二年就要納糧六萬石,這太讓人震驚了。

張文保道:“當然,依第一納糧制,國朝初時規定凡開荒地屯田,三年免收稅糧。不過話雖如此,在座諸位也是不願意此法,本官想朝中諸公也不會如此,這樣一來,任是哪個軍堡都不敢再開荒種地了。”

何副千戶等人忙應和道:“張大人說得是,張大人說地是,想必朝中的大人們,不會如此短視。”

黃來福道:“那二呢?”

張文保道:“二是依現國朝的田稅制,每畝軍屯田地納糧一斗,聽聞五寨堡有屯田二十萬畝,這樣五寨堡就要納糧2萬石。”

何副千戶鬆了口氣:“這還好。”

黃來福也是點了點頭,雖說五寨堡以前靠從上頭拔糧,到現在自己的自給自足,不用上頭憂慮不說,還要往上交糧,和別的邊鎮軍堡一斗米也不給交,比起來有些不公平,但這種稅率還在他的承受與意料之中。

張文保最後道:“也極有可能是折銀,要視戶部鑑定這五寨堡地屯田是上田還是中田,上田每畝徵銀五分,中田每畝徵銀三分。不過本官聽聞五寨堡每畝產糧達二石,自然都是屬於上田,20萬畝田地,需要徵銀共一萬兩。”

何副千戶最後更是鬆了口氣:“還是折銀好,還是折銀好。”

第195章 規劃山西鎮第61章 成親(2)第75章 大過年第31章 獸醫王啓年(2)第197章 大臣打架?民郵、設報誘人心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1)第83章 破家第228章 入朝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2)第54章 五寨堡手工工廠第188章 小姨子是姐夫貼心的小棉襖第261章 關河口、圈地第10章 看田莊唱情歌第74章 鳥銃、年獎分紅第113章 發糧餉第268章 陽奉陰違第101章 鮮明對比、興旺第98章 給部下嘉獎、擴一營兵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2)第258章 火銃兵與長矛手第242章 毆打第135章 黃來福獻計、三萬蒙古兵來援第109章 潰敗、殺俘(2)第61章 成親(1)第30章 外界的一些事情第244章 度種第209章 冗濫第154章 平壤攻防佈置第116章 目光要往外看第128章 經驗交流、開始攻城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3)第112章 老營堡第260章 軍隊信仰、秋收第80章 八角堡開荒第122章 到達、轟動(2)第231章 蔚山第74章 鳥銃、年獎分紅第220章 齊人之福難享第215章 陳於陛的感觀第235章 潰散第32章 進京替職(3)第54章 五寨堡手工工廠第201章 萬曆帝的陶醉第65章 大辦工廠(1)第60章 姐夫們手中的資源第39章 去太原的路上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3)第191章 五寨堡商稅達五萬兩?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2)第230章 軍糧第118章 寧夏之亂(2)第272章 大災第177章 大規模建設、老婆來了第129章 五路攻城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2)第24章 萬曆帝、春耕第132章 跋扈第115章 樹活不了第149章 發行國債的構想第135章 黃來福獻計、三萬蒙古兵來援第12章 養兵所需費用第203章 紅薯不如小麥?第50章 列隊、號令、軍紀第60章 姐夫們手中的資源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4)第218章 劉二妞第187章 寧武關年終盤點第90章 虎蹲炮、淒厲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1)第183章 羊毛之誘、互市互利第226章 踊躍第95章 田園風光美第115章 樹活不了第182章 與三娘子的商談第164章 斬首改革第93章 軍議、回家第139章 賞銀軍器問題第77章 城建成、菜園果園雞食第149章 發行國債的構想第109章 潰敗、殺俘(1)第45章 交權、招兵第12章 養兵所需費用第207章 皇莊事宜第80章 八角堡開荒第239章 三路進軍第1章 附身邊軍第247章 賠款、搬師回國、封賞!第202章 新收割機、糖廠、溫室栽培第165章 山西鎮總兵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3)第166章 上任第268章 陽奉陰違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2)第53章 各方反應第227章 探獄第142章 先進經驗第240章 大捷第79章 畜業興盛、火器人才第198章 不聽話文人不如狗
第195章 規劃山西鎮第61章 成親(2)第75章 大過年第31章 獸醫王啓年(2)第197章 大臣打架?民郵、設報誘人心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1)第83章 破家第228章 入朝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2)第54章 五寨堡手工工廠第188章 小姨子是姐夫貼心的小棉襖第261章 關河口、圈地第10章 看田莊唱情歌第74章 鳥銃、年獎分紅第113章 發糧餉第268章 陽奉陰違第101章 鮮明對比、興旺第98章 給部下嘉獎、擴一營兵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2)第258章 火銃兵與長矛手第242章 毆打第135章 黃來福獻計、三萬蒙古兵來援第109章 潰敗、殺俘(2)第61章 成親(1)第30章 外界的一些事情第244章 度種第209章 冗濫第154章 平壤攻防佈置第116章 目光要往外看第128章 經驗交流、開始攻城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3)第112章 老營堡第260章 軍隊信仰、秋收第80章 八角堡開荒第122章 到達、轟動(2)第231章 蔚山第74章 鳥銃、年獎分紅第220章 齊人之福難享第215章 陳於陛的感觀第235章 潰散第32章 進京替職(3)第54章 五寨堡手工工廠第201章 萬曆帝的陶醉第65章 大辦工廠(1)第60章 姐夫們手中的資源第39章 去太原的路上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3)第191章 五寨堡商稅達五萬兩?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2)第230章 軍糧第118章 寧夏之亂(2)第272章 大災第177章 大規模建設、老婆來了第129章 五路攻城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2)第24章 萬曆帝、春耕第132章 跋扈第115章 樹活不了第149章 發行國債的構想第135章 黃來福獻計、三萬蒙古兵來援第12章 養兵所需費用第203章 紅薯不如小麥?第50章 列隊、號令、軍紀第60章 姐夫們手中的資源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4)第218章 劉二妞第187章 寧武關年終盤點第90章 虎蹲炮、淒厲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1)第183章 羊毛之誘、互市互利第226章 踊躍第95章 田園風光美第115章 樹活不了第182章 與三娘子的商談第164章 斬首改革第93章 軍議、回家第139章 賞銀軍器問題第77章 城建成、菜園果園雞食第149章 發行國債的構想第109章 潰敗、殺俘(1)第45章 交權、招兵第12章 養兵所需費用第207章 皇莊事宜第80章 八角堡開荒第239章 三路進軍第1章 附身邊軍第247章 賠款、搬師回國、封賞!第202章 新收割機、糖廠、溫室栽培第165章 山西鎮總兵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3)第166章 上任第268章 陽奉陰違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2)第53章 各方反應第227章 探獄第142章 先進經驗第240章 大捷第79章 畜業興盛、火器人才第198章 不聽話文人不如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