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萬曆帝的陶醉

趙志皋在沉思,在場各人也是在沉思,

禮部尚書羅萬化忽然放下手中的《五寨堡新聞報》,一拍案桌,道:“這黃來福好大的膽子,先是開礦誘利,盤剝商民,眼下又公然開設民報,言論無稽,他眼中還有沒有朝廷法度?”

戶部尚書楊俊民目光深沉地想了一會,道:“此報乃國之利器,豈可歸於一鎮總兵之手?該收歸朝廷掌控纔是!”

羅萬化一怔,隨後反應過來,道:“楊公高見,此乃老成謀國之言!”

兵部尚書石星不屑地冷笑道:“羅閣老何必如此,先前那程紹、楊應文二人邀功賣直,污衊有功將官大臣,己被聖上免黜,黃軍門之礦稅商稅之事,皇上早有定論,羅閣老何必又舊事重提?至於黃軍門開設民報之事,我朝不以言獲罪,現在國朝各地,大江南北,多有民報開設,就算黃軍門開設報紙,也無不可!”

羅萬化猛地指着石星喝道:“石星,這黃來福目無法度,你卻爲他說話,是何用心?”

石星大怒,道:“黃軍門一片忠君愛國之心,我是看不慣他受小人的污衊,免得讓邊鎮有功將士心寒!羅萬化,你事事針對黃軍門,又是何用心?”

羅萬化氣得全身發抖,喝道:“匹夫,你又在辱我,你懷疑老夫因私廢公?”

石星冷笑道:“難道不是嗎?”

羅萬化大叫着要上前撕扯石星,石星也不甘示弱,見二人如此,旁邊諸位閣臣忙上前勸說,只有內閣首輔趙志皋坐在一旁生氣,沒辦法,他的脾氣好,又威望不重,幾位老資格的閣臣都當他不存在似的,想吵就吵,想罵就罵,根本不尊重他的意見。

他只得繼續看各部送上來的奏疏,忽然他咦了一聲,手上拿起了一份奏疏,卻是山西巡按御史彈劾山西鎮總兵黃來福的奏本——《請旨嚴行查究山西鎮總兵黃來福疏》。

“……山西鎮總兵黃來福縱容兵勇,專以財利爲事,貪得無厭,與民爭利,從五寨到寧武,天怒人怨。又據五寨當地稱,該大員縱容家丁,扭毆書生,有辱斯文,索勒商民,恬不爲怪。該地書院秦貴秀、江緝思、方貫中、楊進玉等十餘人項頸頭臉等處被毆傷……”

“臣所查,該員又於五月初一日於五寨、寧武二地設卡逞兇,逼勒商民,收取重稅。所過商客,肆行滋擾,所求不遂,復喝令兵丁毆打,使多商民致傷遍體。五月十五日又妄設民報,鉗控言論,目無法紀。臣責其醜行,該署總兵卻不知引以爲恥,方且因以爲利,是誠何心?”

“古有云:州縣不得人,則州縣之事必壞。營伍之將不得人,則兵勇必潰。一署總兵不得人,則鎮事必壞。若凡兵將志在殺賊爲國者,必不屑以擾民爲事,而其志在得財者,又必不能以報國爲事,此固理勢之必然者也。臣受御史之職,勘查山西地方風憲,凡該地大臣奸邪小人構黨,作威福亂政者,劾!凡該地官員猥茸貪冒壞官記者,劾!凡該地學術不正,上書陳言變亂成憲希進用者,劾!爲消宵晉鎮之隱慝,臣仰懇皇上天恩,切實查究參革該員,以飭戎行而儆官邪……”

這份奏疏非同小可,趙志皋看完後,又默默地將奏疏遞於旁邊的幾位閣臣,幾位閣臣看完後,也是一片吃驚。如果說前些時間程紹、楊應文二人彈劾黃來福還無足輕重的話,因爲他們職位緣故,又大多隻是風聞。

這巡按御史彈劾黃來福,就算是大事了,畢竟巡按御史代天巡視,官低位高。以往象這類彈劾,都是巡按御史一年之期滿後,回京保結時,才依滿日造報冊式,列下自己一年中在當地查理倉庫錢糧,清軍民刁訟等成果,還有一些薦舉、禮待、問革文武職官等彈奏或是褒獎。

眼下山西巡按御史還在任上時,就彈劾黃來福,難道是有什麼真憑實據,抓到了黃來福的把柄?要知道,黃來福可是一鎮總兵,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被人彈劾的。都察院的憲綱中也有規定巡按御史不可隨便對一鎮總兵無禮。彈劾一鎮總兵後,也要承受相應的後果。因爲巡按御史期滿後,都察院也有回道考察,巡按御史如有不職事蹟,或是在外擅作威福,都察院也要參奏罷黜他。

不過拋開奏疏者的身份,看這份奏疏內容,倒是沒什麼新鮮事,都是以前程紹、楊應文二人彈劾黃來福時的舊內容,不過各事記得更清楚詳細些罷了。唯一新鮮的就是新增了彈劾黃來福擅自開設民報。這種事情可大可小,只看萬曆帝的意思,有了以前程紹、楊應文二人的前例,在場各人都不看好山西鎮巡按御史這份奏疏。只要萬曆帝一個留中不報,山西巡按就要乾瞪眼了。

與萬曆帝共事這麼多年,在場閣臣都明白萬曆帝的脾氣,如果看誰順眼的話,至死都偏袒這個人。以往是李如鬆,現在是黃來福了。比起黃來福,以前的李如鬆更是個風雲人物,幾乎月月都有人彈劾他,各種罪名都有,不過到現在爲止,李如鬆還是活得好好的。

還是石星先開口,他冷笑道:“先是程紹、楊應文,現在又是山西巡按,這事老夫不發表意見,還是留作皇上聖裁吧!”

東暖閣內,萬曆皇帝朱翊鈞手上拿份《五寨堡新聞報》,興奮地走來走去。萬曆帝是個喜好看書的人,《五寨堡新聞報》傳入京後,立時就進入了萬曆帝的眼簾,看過幾期後,萬曆帝就深深地迷上了。很多時候還召喚鄭貴妃,與他一起看,兩人不時地品頭論足一番。

每次看報紙,不但萬曆帝有眼前一亮的感覺,這份報,比邸報有趣多了。而且每次看,萬曆帝都非常的舒心,看慣了官員們對自己的漫罵,只有這份報將他誇得象一朵花似的,由不得萬曆帝不感動。

特別是這期的頭條:《黃軍門沐浴更衣,眼含熱淚思皇恩!》,更是讓萬曆帝感慨,又興奮,又陶醉,不住地在閣內走來走去,心想:“這黃來福是個大忠臣啊,如此思君愛君,真是大明少有!”

●тt kān●¢〇 當然了,《五寨堡新聞報》不合朝廷法度,萬曆皇帝第一眼看到報紙時就知道了,不過看完報紙後,萬曆帝卻有了心中的想法,只有聰慧的鄭貴妃明白他的意思,因爲萬曆帝曾在報紙旁寫過一張“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字畫。別人不懂這是什麼意思,鄭貴妃卻是明白的。

看完報紙後,萬曆帝有種到五寨堡走走的衝動,不過他知道這是不可能的,自正德帝后,大明君皇想出京,真是難比登天啊。

嘆了口氣,萬曆帝走回御案,開始批擬內閣送上來的奏摺,雖說萬曆帝不喜上朝,但對奏摺的批覆卻從不怠慢,這也是萬曆朝時沒有出名司禮監大太監的緣故。

突然萬曆帝哼了一聲,放在面前的,是山西巡按御史彈劾黃來福的奏疏,萬曆帝冷冷地看了一遍,冷笑道:“譁衆取寵!”也不批紅,就將奏疏放到一邊去了,可憐山西巡按辛辛苦苦,卻在一秒鐘之間心血白費了。

自萬曆初張居正起,萬曆帝對文官們失望後,又沒有對付龐大文官們的力量,便開始消極應對。自國本案始,萬曆帝更是對這些動不動就彈劾的文官們產生了深深的厭煩。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便鬧到似是要亡國的地步,一張嘴只會清談,讓他們做一些實事,卻是沒那個能力。

對於黃來福,萬曆帝當然非常瞭解,他在五寨堡設的錦衣衛千戶楊大爲,每月定時都將五寨堡及黃來福的情況上報他,萬曆帝自認自己對黃來福的瞭解比山西巡按清楚得多了,也自認爲自己對黃來福的掌控還是牢固無比,所以對於山西巡按的彈劾不以爲然。

……

萬曆帝將山西巡按御史的彈劾奏疏留中不報,冷了十幾日後,他才發出上諭:“據錦衣衛查,山西巡按彈劾該鎮總兵黃來福各事純屬子烏,該員應慎選牧令,思慮周詳,無遠弗屆,該員知道。又,山西鎮總兵黃來福開設民報之事,國朝不因言獲罪,亦不拘泥成法,着通政司每年派員督查,以綱舉目張,欽此。”

當在寧武關苦苦等待的李巡按提前從邸報上看到這份上諭時,不由氣得全身發抖!

入秋了,五寨堡四邊的農場中,又遍地是金黃色的麥穗,顆顆籽粒飽滿,可想而知,今年又是大豐收。而趕在這個時候,各地的糧商們又是雲集五寨堡,路上的商旅不絕。

在路旁,看着這種繁華的情景,錦衣衛千戶楊大爲很是感慨,他是萬曆十八年長駐五寨堡的,幾乎是看着五寨堡一年比一年繁華起來,不過這一切繁盛,都與楊大爲無關,除了黃來福每月給他的,他什麼也得不到。在楊大爲身旁,站着幾位身穿飛魚服,腰佩秀春刀的錦衣衛校尉。看着眼前的情形,他們也是羨慕,不過卻沒有在別處那種囂張跋扈的情形。

在外地人見人怕的錦衣衛,在五寨堡也得規規矩矩,就是小民見了他們,也是神情自若,沒有外地官員商民們那種如見到老虎的樣子。沒辦法,吃人的嘴軟,拿人的手短,加上黃來福的囂張,只吃軟不吃硬,他們就是想囂張跋扈,也沒這個資本啊。想威脅黃來福,他可不吃這一套。

除了楊大爲身爲千戶略好些,其實錦衣衛中普通的力士、校尉,他們收入並不高,每月不過二石粳粟米,或是本色米一石,還有一年幾疋的冬衣布花,除此便沒了。放在往常時,他們長駐一地後,可以向一些富戶或是官員們打秋風,每年搞一些銀兩花花。不過放在黃來福這裡,這一套行不通,只有黃來福給他們的,沒有他們向黃來福要的。

只不過從萬曆十九年起,黃來福每年給楊大爲及給他手下力士、校尉們的銀兩也不少,每年高達幾千兩銀子,這些錢,餵飽了楊大爲等人的肚子,也消磨了他們的膽量與心思。只得好好與黃來福配合。

幾年過去了,楊大爲也從一個粗豪憨厚的中年漢子,變成了一個貪財享受的油滑人,每年住在五寨堡,享受着黃來福的供養,頗有些樂不思蜀的感覺。眼下的楊大爲,是萬曆帝心中的紅人,或許再過幾年,就可以入京做錦衣衛同知了。

不過在外人羨慕的同時,楊大爲也有自己的憂慮,他是看着五寨堡一年比一年強大起來的,不說該地軍隊,如黃來福的來福營,五寨堡的五寨營,還有老營堡的鎮虜營,這近萬軍隊,都是大明首屈一指的強軍之選。還有五寨堡農場中近萬的屯丁們,就是許多鎮城的家丁標兵也不過如此,還有五寨堡中充足的糧餉,自給自足的礦產,這些都是黃來福豐厚的資本。

有人說,當某人或是某國開始對某人某國產生擔憂時,開始並不是因爲他的企圖心思,而是他的實力,能否對自己產生威脅,因爲心思總是變來變去的,實力才決定一切。

楊大爲知道,眼下的黃來福,己經有了這種威脅的力量,當年的寧夏之亂時,那哱拜的實力還遠遠不如黃來福,但卻給大明造成了如此大的麻煩,調了十萬兵,花了幾百萬兩銀子才平定。雖說楊大爲有自信,就算黃來福有非分之想,但最後還是被平定滅族的命運,這是當時大明軍將官員普遍存在的自豪感,對自己國力的自信。

不過到了那一天,黃來福不好過,自己因爲失查失職之罪,也免不了要掉腦袋了。楊大爲只希望黃來福如那報紙上吹的,一直做着大明的忠臣是最好了。自己也順順利利地升官發財,豈不是更好?

懷着這樣的心思,楊大爲來到自己的居所,又是一個月了,該給皇上寫密摺了,這是萬曆帝對楊大爲的恩寵,換成別的錦衣衛千戶,纔沒有獨奏皇帝的權力呢。

“臣錦衣衛千戶楊大爲報:皇上宵旰尤勤,聖鑑如天,我皇凝圖撫運二十三年,聖尊照臨萬方。五寨堡又是一年秋收……”

第265章 規劃第86章 高科技搶人飯碗的問題第120章 五寨堡動員出兵第141章 感嘆第21章 商議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3)第31章 獸醫王啓年(1)第246章 談判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1)第48章 商賈雲集第51章 軍歌(1)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1)第48章 商賈雲集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3)第36章 親家合夥賺錢第150章 鄭貴妃、遼陽城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2)第69章 包稅十萬兩第152章 戚家軍後裔、兵力分配第200章 關注及反應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4)第49章 編伍、練兵(1)第107章 糧盡第126章 不滿第181章 黃來福出塞第59章 共同利益圈第21章 商議第134章 慘烈第36章 親家合夥賺錢第255章 刺刀誕生第4章 窮得讓人落淚的軍戶第68章 討價還價第220章 齊人之福難享第150章 鄭貴妃、遼陽城第102章 蒙古人來了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6)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1)第20章 晉商、大氣魄第258章 火銃兵與長矛手第101章 鮮明對比、興旺第272章 大災第182章 與三娘子的商談第14章 開始第97章 有了兒子、各方來賀第265章 規劃第205章 分兵出塞、清理河套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5)第230章 軍糧第229章 王京第47章 豐收的喜悅(3)第205章 分兵出塞、清理河套第157章 平壤城破第74章 鳥銃、年獎分紅第140章 塞外經營、大軍路過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4)第92章 分功147章 面聖第14章 開始第32章 進京替職(3)第250章 寄於厚望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3)第7章 謀劃第169章 武將,就應該飛揚跋扈些第172章 官場奢豪、開發當地構想第220章 齊人之福難享第32章 進京替職(3)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4)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1)第231章 蔚山第238章 援軍第117章 墾殖農場第7章 謀劃第199章 情報帝國、報紙的力量第37章 指揮使大人第103章 一片恐慌第86章 高科技搶人飯碗的問題第108章 決戰第270章 血戰、播州平(一)第139章 賞銀軍器問題第19章 行商第241章 徵日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1)第248章 賠款分配紛爭第59章 共同利益圈第61章 成親(2)第3章 期望第72章 神池、馬賊第241章 徵日第193章 除夕日第18章 轟動第258章 火銃兵與長矛手第9章 帶着媳婦兒看屯田第4章 窮得讓人落淚的軍戶第50章 列隊、號令、軍紀第24章 萬曆帝、春耕第178章 大移民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5)第165章 山西鎮總兵第254章 單一火槍兵?第32章 進京替職(3)
第265章 規劃第86章 高科技搶人飯碗的問題第120章 五寨堡動員出兵第141章 感嘆第21章 商議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3)第31章 獸醫王啓年(1)第246章 談判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1)第48章 商賈雲集第51章 軍歌(1)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1)第48章 商賈雲集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3)第36章 親家合夥賺錢第150章 鄭貴妃、遼陽城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2)第69章 包稅十萬兩第152章 戚家軍後裔、兵力分配第200章 關注及反應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4)第49章 編伍、練兵(1)第107章 糧盡第126章 不滿第181章 黃來福出塞第59章 共同利益圈第21章 商議第134章 慘烈第36章 親家合夥賺錢第255章 刺刀誕生第4章 窮得讓人落淚的軍戶第68章 討價還價第220章 齊人之福難享第150章 鄭貴妃、遼陽城第102章 蒙古人來了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6)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1)第20章 晉商、大氣魄第258章 火銃兵與長矛手第101章 鮮明對比、興旺第272章 大災第182章 與三娘子的商談第14章 開始第97章 有了兒子、各方來賀第265章 規劃第205章 分兵出塞、清理河套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5)第230章 軍糧第229章 王京第47章 豐收的喜悅(3)第205章 分兵出塞、清理河套第157章 平壤城破第74章 鳥銃、年獎分紅第140章 塞外經營、大軍路過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4)第92章 分功147章 面聖第14章 開始第32章 進京替職(3)第250章 寄於厚望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3)第7章 謀劃第169章 武將,就應該飛揚跋扈些第172章 官場奢豪、開發當地構想第220章 齊人之福難享第32章 進京替職(3)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4)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1)第231章 蔚山第238章 援軍第117章 墾殖農場第7章 謀劃第199章 情報帝國、報紙的力量第37章 指揮使大人第103章 一片恐慌第86章 高科技搶人飯碗的問題第108章 決戰第270章 血戰、播州平(一)第139章 賞銀軍器問題第19章 行商第241章 徵日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1)第248章 賠款分配紛爭第59章 共同利益圈第61章 成親(2)第3章 期望第72章 神池、馬賊第241章 徵日第193章 除夕日第18章 轟動第258章 火銃兵與長矛手第9章 帶着媳婦兒看屯田第4章 窮得讓人落淚的軍戶第50章 列隊、號令、軍紀第24章 萬曆帝、春耕第178章 大移民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5)第165章 山西鎮總兵第254章 單一火槍兵?第32章 進京替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