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走口外、三娘子

萬曆二十二年六月三日。

朝中的變故,暫時與黃來福無關,現在他正忙呢。

春耕後,不論是五寨堡,八角堡,老營堡等地,又開始了各項耕種畜牧的工作。而寧武的開礦採煤之事,也是進行得如火如荼,似乎整個鎮城都忙了起來。

好在這些事情有五寨堡糧食局副局長顧世寶,五寨堡畜牧局局長王啓年等人在忙,省了黃來福許多事。現在的黃來福,己經在寧武關又起了一些機構架子,仿效五寨堡,處理各項事物,各人都有各人的事,反倒是黃來福有些閒下來,整天亂轉,不知道瞎忙些什麼。

除此之外,就是關於塞外移民的事,也是在穩步地進行着。由於塞外移民,各移民點需要大批的武器裝備,這幾個月中,不說黃來福兵器不知道賣出去了多少,就是爲了打造兵器,五寨堡的軍器作坊也是每天開足馬力地生產腰刀長槍等。而由於鐵器需求的增多,神池堡大鐵廠每天也是開足馬力地生產。

不過塞外面對的威脅是遊牧民族,需要很多的弓箭,黃來福卻是沒辦法。他決定將來還是向移民們賣火銃。畢竟製造弓箭不容易,培養一個弓箭手更不容易,用火銃就簡單得多了,因此五寨堡的軍器作坊又是每天在大造火銃。這些事情一直忙到六月,這時黃來福在朝鮮之戰的軍功賞賜己經下來了。他仍是山西鎮總兵,進都督同知銜,蔭一子世錦衣指揮僉事。餘者將士也各有封賞。兵部還同意了黃來福所請,以江大忠爲五寨堡參將,鎮守五寨堡之地。這又讓衆人高興了一陣。

爲了加緊塞外移民之事,這天,黃來福帶着數百標兵們,到離老營堡不遠之地的水泉營堡視察。

從寧武關往神池堡,往老營堡,再到水泉營堡,這裡就是邊牆了,連綿不斷地長城。從這裡出了關。就是塞外了。

往常水泉營堡只是個小堡,不過由於從去年來,大批的內地移民到這裡,或在老營堡換關照。或在這裡換了關照出關,所以這裡很快熱鬧起來,將一個小堡擠得水泄不通,如車水馬龍的集市般。熙熙攘攘的都是各地的口音。

關照是明邊塞守將對出關民衆頒發的出入境證件,爲木製長方形,上刻有文字:“關照。某某守將給給照事,今據某某一名,於本月日出關換照,赴關驗收,如有冒名,查出定行嚴處不貸,此照。萬曆某年某月某日。”

大批的內地移外到了這二堡後,換照出關,他們留下的字據文冊,最終移交於黃來福。由他手下統計人口數目等。而那些在商賈農場中務工的流民們。則是商賈們在內地就統計人數,不過同樣要換照出關。最終還是要報於黃來福處。

留在這裡等待出關的衆多移民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富有窮。相同之處地是,人人神情興奮,眼中滿懷着對未來的憧憬,很多人拖兒帶女,或乘車馬,或是步行,衣衫襤褸的挑着自己簡單的行李,嘰嘰喳喳聲不絕。

楊大安穿着一身單衣,揹着一個包袱,也是站在一隊人中謹慎地看着這一切,他是靜樂人,家中長子,由於這些年家中老是遭災,幾畝薄田收成微薄,一家老小都不知道該怎麼活命纔好,好在今年黃軍門來到了寧武關,他就隨着老父,帶着家中老小到了寧武城謀生。

又聽了一個秀才唸叨黃軍門地墾殖文書,他不由動心了,在塞外農場中做工,包吃住,待遇好不說,將來掙了錢還能在塞外買地,聽宣傳,那地可便宜了。

有這種好事,他就抱着試試看的念頭,進了一個商賈招募組建的農場屯丁隊中,他的主意是先去塞外看看,如果好地話,就把家裡剩餘的人都一起移民過去,畢竟幾百畝地的吸引力是巨大地。

不過他是個老實人,一路被領頭帶來水泉營堡後,一直是多聽少說,只是密切地關注着別人的神情。同樣看着城牆上的大軍走來走去的,也是充滿了畏懼之

正在觀察着,忽聽身後一個人笑道:“這位兄弟,看你那拘謹的樣子,第一次出遠門啊?”

楊大安轉頭一看,卻是一看壯年小夥,正滿臉笑容地看着他。

楊大安臉上忙浮起了笑臉,道:“這位小爺叫俺?有啥事?”

小夥笑道:“不用緊張,大家都是去口外,看樣子,我們都是在劉爺手下做事,以後大家就是一個農場的鄉親了。俺叫李大牛,兄弟怎麼稱呼啊?”

楊大安看他沒有惡意,心下略略放心,又聽了他的名字,都有一個大字,心中會有一些親切感,當下道:“俺叫楊大安,是靜樂的,兄弟是哪人?”

李大牛嘿了一聲,道:“看來我們還是半個老鄉呢,俺是寧化所的。”

兩人更是親切起來,嘮起了彼此的家常,原來這李大牛算是老江湖了,不要看他年輕,卻是經常到外流浪,跑了很多地方,這次準備到塞外去碰碰運氣,幹個幾年活,積一點錢再說,到時再看看塞外有什麼機會。\///\\聽他滔滔不絕,楊大安心下佩服,他有些遲疑地問題道:“聽說口外那地方,比俺們老家冷多了,尿尿都得帶根棍,一邊尿一邊敲,是不是真地?”

李大牛不由哈哈大笑,道:“哪有那麼厲害,只是比我們老家冷一點罷了,再說了,我們住地地方肯定有火炕,不用擔心。”

兩人越說越合得來,不知不覺,己成爲好友。李大牛感慨地道:“其實塞外是個好地方。荒地多,草場多,牛羊遍地,到處都是狍子野鼠洞,發財很容易。只可惜以前是韃子的地盤,眼下有黃軍門地大軍保證,我們地機會來了。我李大牛這次如果不發財,我是不會回老家啦。”

聽了李大牛地話後,楊大安也是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憧憬。

眼前關內往塞外移民地點分兩處,一處爲清水河一帶。一處爲準格爾旗一帶。如果說清水河一帶還帶着一些黃土高原的地貌外,準格爾旗這個地方,則大部分是草原沙漠的地貌了。

六月的準格爾草原藍天明澈,白雲如雪。一片一片的綠草如海般的延伸到天邊的盡頭,綠草上還有各樣的野花中,充滿了生機盎然地景象。在黃浦川河邊,除了綠草外。還有一片片的林海,山坡上盡是各樣的大樹,棵棵都是樹幹筆直。直刺上天。

黃浦川河河谷一帶是得天獨厚的,這裡靠近大明境內,只有草原,沒有沙漠,到處是草場及林海,水量相對又足。往常這裡只有一些遊牧民族在放牧牛羊,不過現在河谷地許多地方,己經多了很多新開墾的田地,一些熟田中,一片片的麥浪在輕風的吹拂下泛起道道漣漪。

離麥田不遠處。正有許多壯漢正在用土石樹木建圍牆房屋。離他們不遠地山坡上,一些女人及小孩則是趕着大羣的牛羊。好一片悠閒的景色。

當楊大安及李大牛一行新人到達這裡時,不由被面前地景色吸引了。楊大安更是貪婪地看着這一切。以後這裡就是自己安身之所了。

對這些人的到來,農場主及當地屯丁們都抱以極大的熱情及善意,眼下塞外人少地多,大家耕種都非常吃力,有這些人來到,就太好了。

很快,楊大安及李大牛等人就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去,建有雙層夾牆的磚房石頭屋,建畜場,開墾新地等,每天都忙個不停。

不過每天充足的飯食,每月足額的工錢,讓各人幹勁都很大。慢慢的,楊大安也瞭解了一些周邊的情形,知道沿這條河上下,密佈着各式各樣的屯墾農場,農場中除了漢人屯丁外,還有一些窮苦地蒙古牧民跑來這兒來做事。

畢竟草原上地生存環境還是非常惡劣的,常常會有雪災,每次災害後,大部落還好,小部落就會經常餓死人。對他們這些窮苦地牧民來說,雖說每天放牧牛羊,但其實每年吃肉的機會很少,很多人糧食都吃不起,草原上許多人,平時都是吃老鼠,草根,馬奶什麼地過日子,還有經常挖些野鼠洞儲備過冬物資。

到了漢人的農場來,雖說每天干活辛苦,但天天吃得飽飽的,還有工錢拿,這種穩定的生活吸引了很多蒙古小部落中的牧民拖家帶口的來投。

當然了,對於黃來福的屯殖塞外舉動,不是沒有塞外的蒙古部落看到這種行爲將來對草原的危害,不過很多小部落都是黃來福的威名,不敢輕舉妄動,至於一些大部落……

在山西鎮,大同鎮,宣府鎮的前方草原中,是蒙古俺答部落的地盤,有幾十萬的人口。至少到了萬曆年時間時,俺答部己經由單純的遊牧生活方式,變成了農牧混合的生活方式,又放牧又種地的。

他們學大明百姓,搞來耕牛種子,在黃河邊,還有歸化城的黑河一帶,大規模地種起田來,當然他們的種田本領不能與大明百姓相比,每年的收穫並不多。不過就算如此,他們對大明的糧食依賴,比幾十年前減少了許多。

俺答部因酋長俺答汗而得名,隆慶和議後,俺答汗被封爲順義王,此後年年通使,歲貢不絕。萬曆九年,俺答汗病逝,大明朝廷特賜祭壇七座、彩幣十二雙、布匹一百,此後俺答部由其妻三娘子主理。

三娘子名叫中金,史稱“鍾金哈屯”是個厲害的人物,俺答汗去世後,其部就由她主理政務,掌管兵權,大明於萬曆十五年封她爲一品“忠順夫人”。

三娘子心慕華風,經常會到大同府去拜見總督吳兌,吳兌也將她當做自己的女兒看待,後總督換成鄭洛,也繼續將她當做女兒看待。三娘子先嫁俺答汗,再嫁其長子黃臺吉,再嫁黃臺吉的兒子扯力克,也算是一傳奇人物。到了萬曆二十二年時,她時年44歲。

對黃來福的塞外墾殖,三娘子當然得到消息,不過她認爲塞外地廣人稀,黃來福之舉,並不會與自己的部落起衝突。不過很多部落不是這樣看,爲了解決這個問題,她招集各部族長於歸化城內議事。

第252章 還鄉第67章 餘波、軍士武藝等級第185章 想要撫賞?第171章 忠狗、夜宴第154章 平壤攻防佈置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2)第56章 收稅第257章 新戰陣第60章 姐夫們手中的資源第256章 望遠鏡、紙殼彈筒第41章 渠秀荷、周文棟第237章 提督第160章 日軍圈套第90章 虎蹲炮、淒厲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2)第3章 期望第266章 開發債券第101章 鮮明對比、興旺第156章 火銃對射第10章 看田莊唱情歌第261章 關河口、圈地第170章 你頭殼被門板夾了?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3)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2)第127章 商隊到達、衆將羣星、朱巡撫有請第181章 黃來福出塞第137章 寧夏平、論功行賞第257章 新戰陣第240章 大捷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3)第263章 勾結第264章 議事,問題多第140章 塞外經營、大軍路過147章 面聖第102章 蒙古人來了第264章 議事,問題多第149章 發行國債的構想第91章 大勝、斬首第178章 大移民第115章 樹活不了第239章 三路進軍第123章 三邊總督魏學曾第99章 又是大豐收、馬推收割機第234章 城破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2)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2)第6章 這一年第215章 陳於陛的感觀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78章 產品熱銷、渠秀荷第107章 糧盡第201章 萬曆帝的陶醉第4章 窮得讓人落淚的軍戶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3)第183章 羊毛之誘、互市互利第37章 指揮使大人第141章 感嘆第263章 勾結第200章 關注及反應第162章 碧蹄館之戰結束、戰果第238章 援軍第54章 五寨堡手工工廠第51章 軍歌(1)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1)第79章 畜業興盛、火器人才第175章 走狗開路第262章 大同鎮巡撫到來第265章 規劃第221章 復設東勝衛?第6章 這一年第89章 激戰第266章 開發債券第181章 黃來福出塞第96章 連升三級第229章 王京第4章 窮得讓人落淚的軍戶第82章 血腥鎮壓第9章 帶着媳婦兒看屯田第69章 包稅十萬兩第181章 黃來福出塞第270章 血戰、播州平(一)第259章 火炮、軍校第241章 徵日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1)第88章 無惡不作、迎戰馬賊第56章 收稅第78章 產品熱銷、渠秀荷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2)第156章 火銃對射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1)第37章 指揮使大人第272章 大災第27章 變化第196章 要想富、與民爭利?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1)第53章 各方反應第96章 連升三級第86章 高科技搶人飯碗的問題第203章 紅薯不如小麥?第99章 又是大豐收、馬推收割機
第252章 還鄉第67章 餘波、軍士武藝等級第185章 想要撫賞?第171章 忠狗、夜宴第154章 平壤攻防佈置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2)第56章 收稅第257章 新戰陣第60章 姐夫們手中的資源第256章 望遠鏡、紙殼彈筒第41章 渠秀荷、周文棟第237章 提督第160章 日軍圈套第90章 虎蹲炮、淒厲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2)第3章 期望第266章 開發債券第101章 鮮明對比、興旺第156章 火銃對射第10章 看田莊唱情歌第261章 關河口、圈地第170章 你頭殼被門板夾了?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3)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2)第127章 商隊到達、衆將羣星、朱巡撫有請第181章 黃來福出塞第137章 寧夏平、論功行賞第257章 新戰陣第240章 大捷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3)第263章 勾結第264章 議事,問題多第140章 塞外經營、大軍路過147章 面聖第102章 蒙古人來了第264章 議事,問題多第149章 發行國債的構想第91章 大勝、斬首第178章 大移民第115章 樹活不了第239章 三路進軍第123章 三邊總督魏學曾第99章 又是大豐收、馬推收割機第234章 城破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2)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2)第6章 這一年第215章 陳於陛的感觀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78章 產品熱銷、渠秀荷第107章 糧盡第201章 萬曆帝的陶醉第4章 窮得讓人落淚的軍戶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3)第183章 羊毛之誘、互市互利第37章 指揮使大人第141章 感嘆第263章 勾結第200章 關注及反應第162章 碧蹄館之戰結束、戰果第238章 援軍第54章 五寨堡手工工廠第51章 軍歌(1)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1)第79章 畜業興盛、火器人才第175章 走狗開路第262章 大同鎮巡撫到來第265章 規劃第221章 復設東勝衛?第6章 這一年第89章 激戰第266章 開發債券第181章 黃來福出塞第96章 連升三級第229章 王京第4章 窮得讓人落淚的軍戶第82章 血腥鎮壓第9章 帶着媳婦兒看屯田第69章 包稅十萬兩第181章 黃來福出塞第270章 血戰、播州平(一)第259章 火炮、軍校第241章 徵日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1)第88章 無惡不作、迎戰馬賊第56章 收稅第78章 產品熱銷、渠秀荷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2)第156章 火銃對射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1)第37章 指揮使大人第272章 大災第27章 變化第196章 要想富、與民爭利?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1)第53章 各方反應第96章 連升三級第86章 高科技搶人飯碗的問題第203章 紅薯不如小麥?第99章 又是大豐收、馬推收割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