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1)

向書友們道歉,有些天沒更新了,主要是這幾個月來,精神非常不好,嚴重的神經衰弱,特別是這些天來,每晚都失眠,一直要到晚上三、四點才睡去。我多少次告訴自己晚上九點或是十點就要睡覺,但結果往往是十點躺在牀上,卻是眼睜睜的到三點也睡不去,結果白天起來後,頭腦就暈得厲害,提不起絲毫的精神寫作。

其實關於本書,寫作前,連查資料連構思,專門準備了半年,本書後面的情節,從三大徵,從北方到南方,主角如何發展,會引起什麼變化,早己詳細構思完畢。心中有一肚子的東西要寫,也很着急想要把內心的東西闡述完畢,爭取早日完本,就是坐在電腦面前身子發軟,沒有氣力寫。這兩天,找了朋友開了一些安眠藥,希望能讓自己好好休息入睡,養養身體。算算本月竟欠了讀者十章了,本月還有十天的時間,我爭取把這些章節補上,在這裡,向讀者們表示歉意。

近中午,一陣風吹來,捲起一片的泥沙,撲打在衆人的臉上。

過了黃河,從靈州城一直往南,河流水渠到處的景色己經改變,到處是荒漠草灘,人煙稀少。這一帶本來就荒涼,加上連年的大旱災,車馬行過去後,更是漫天的塵土。

此時,路上行來了一隻神色匆匆的軍隊,連駝馬輜重軍械在內,如一條長蛇般的蜿蜒約有近萬人。看旗號,正是黃來福和麻貴領的標下人馬。大熱的天,雖衆人沒有披甲,但個個都是累得滿頭大汗,滿臉的塵土,很多駝馬也是直吐白沫。

根據探馬回報,此次從花馬池沙湃口攻入的一萬蒙古騎兵,己經往下馬關方向而去。因此衆人去的方位。就是那邊。

由於黃來福領的軍隊都是騎兵,因此他的軍馬大多位於前軍。黃來福,還有他的三百家丁們,還有麻貴領地一些家丁們,還有一些旗手鼓手們,是位於中軍。最後是輜重還有麻貴的大隊步兵。位於後軍。

此次出戰,麻貴領的軍馬中,約有三分之一是騎兵。不是麻貴缺馬,而是因爲他帶來的馬匹中,由於在寧夏城下缺少糧草,因此很多馬匹不是餓死,就是餓瘦,早己不堪大用,勉強只能找出一些馬。讓他的部分軍士們騎馬。

哪象黃來福手下的軍士們,不論是人還是馬匹,個個都是吃得身彪體壯。生龍活虎地,一路而去,不知引來了多少麻貴手下將士們的羨慕。當然,黃來福軍隊兵強馬壯,這前軍的重任,自然是由他軍隊擔任了。

大隊一路而去,探馬早己四處撒開,一直偵察周邊三十里的地帶。

這時前方煙塵滾滾,一個全身披甲。背上插着色旗的五寨堡探馬從前方急奔而來,到了黃來福跟前,他滾鞍落馬,向黃來福抱拳稟報道:“啓稟大人,前方再行進五里,就到石溝城了。”

黃來福點了點頭。對身邊地麻貴道:“麻老將軍。我們加快腳步。到石溝城再休息如何?”

麻貴騎在一匹健馬上。一路過來。他地臉上早己被太陽曬得通紅。不過仍是精神抖擻。老軍伍就是老軍伍。雖說五十歲了。但騎在馬上還是絲毫不見萎靡之色。

聽黃來福這樣說。麻貴摸了摸自己滿是虯髯地腮幫。道:“也好。看將士們也疲倦了。就到前方地石溝城休息吧。”

黃來福地馬鞭凌空抽了一聲脆響。馬鞭一指。喝道:“傳令下去。全軍加快步伐。到石溝城休息。”

黃來福與麻貴地身前身後都是中軍旗手。立時中軍坐纛下地五寨堡督戰令旗手將黃來福地命令依次傳了下去:“將軍有令。全軍加快步伐。到石溝城休息。”

此起彼伏地傳令聲中。五寨堡軍隊沒說什麼。只是默默地催動了馬匹。往前而去。而麻貴地軍隊中則是傳來了陣陣地埋怨聲。很多士兵都抱怨走不動了。

消息傳了回來,麻貴大怒,道:“有誰不聽令者,軍法從事。”

立時麻貴身旁的家丁們策馬四出,提着馬鞭與軍棍,只是劈頭蓋臉地往那些拖拉的士兵們頭上抽去,在一片慘叫聲中,立時後隊埋怨的聲音消失,大家都是精神抖擻,滾滾向前而去。

見大軍行進的步伐加快了許多,黃來福不由稱讚道:“久聞麻老將軍是邊關虎將,治軍嚴謹,今日一見,果真是名不虛傳。”

麻貴看了前方默默行軍,卻是始終整齊如一的五寨堡軍隊一眼,嘆了口氣,道:“慚愧,和黃將軍標下地軍馬比起來,我手下的兒郎們還差得遠啊。”

黃來福微微一笑,心中也有些得意,他道:“麻老將軍真是過謙了,兄弟是後進晚輩,哪敢和麻老將軍相比。”

聽黃來福這樣一說,麻貴咧開大嘴笑了笑,心中會好受些,他的性情高傲,平時自詡爲大明朝有數的勇將,也一向以自己手下部卒悍勇而自豪,自認爲天下精兵之一,平時難得服人。黃來福這麼年輕,就身位副總兵官,和他平級,這怎麼能讓麻貴服氣?

不過黃來福治軍成績是擺在眼前的,就是剛纔的傳令,軍隊上下也是如臂使指一般,反觀己方,由不得麻貴不服氣。看着黃來福手下那些彪悍的兵馬,麻貴嫉妒的同時,也感覺自己是不是老了。一個李如鬆己經夠年輕的了,來一個黃來福,就更是年輕,或許現在是年輕人地天下了,麻貴內心嘆道。

黃來福沉吟了半晌,說道:“麻老將軍,兄弟心中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麻貴道:“黃將軍有什麼話就說吧,我老麻是粗人,最喜歡的就是直來直去。”

黃來福豎起大拇指,道:“好,痛快,兄弟我最欣賞的就是麻老將軍這種豪爽勁!”

他道:“此次我軍兵強馬壯,來犯的虜兒鎩羽而歸那是必然。不過有道是親兄弟明算賬。這斬殺虜人的首級,我們有必要事先講明,以免到時傷了兩軍的和氣。”

麻貴立時眼神炯炯地看向黃來福,眼睛亮得象燈泡,他摸着自己濃密的鬍子道:“那依黃將軍所言,這首級該如何分呢?”他身旁的部將馬孔英和麻承詔。也是緊盯着黃來福。

黃來福道:“此次我兩軍親密合作,協心戮力,共殺敵寇……嗯,前些時日,斬殺寧夏賊的那118具地首級分成,兄弟可以不要。此次如殺虜賊,由我軍主戰,麻老將軍就在旁協助,首級我們就按四六分成。我六你四如何?”

麻貴大怒,道:“黃將軍是認爲我標下兒郎不能戰不成?”

不過麻貴說是這樣說,他也知道。如果遇到蒙古人,怕到時主戰地真的會是黃來福標下地軍隊,自己手下有戰力的,就是那些家丁,還有一些騎兵,餘者,皆是不足一提。

馬孔英和麻承詔,也是怒盯着黃來福。黃來福身旁的江大忠,自然也是趕忙怒瞪回去。氣氛一時有些緊張。

黃來福內心暗歎大明的武將都是首級控。面上他卻是哈哈大笑,道:“和麻老將軍開個玩笑,兄弟知道麻老將軍捍勇……這樣吧,到時我兩軍協心殺賊,首級就按五五分成,麻老將軍認爲可好?”

麻貴轉怒爲喜,道:“這樣纔夠意思。”

他越看黃來福就越順眼,道:“黃將軍,雖然你年輕。但我很欣賞你,你這個朋友,我老麻是交定了。”馬孔英和麻承詔二人也是由雲轉睛,裂開嘴直笑。

黃來福笑道:“能得麻老將軍這個朋友,是來福之幸。”

他道:“此次擊殺虜賊,如得功而歸,麻老將軍官復原職那是肯定地了,說不定老將軍調到延綏鎮做總兵,和我們山西鎮成了鄰居呢。那就更好合作了。”

麻貴更喜。嘴都差點兒合不攏,連聲道:“承蒙吉言。承蒙吉言。”

黃來福道:“來來來,讓我們共唱《友誼地久天長》。”不久,黃來福和麻貴的大軍來到了石溝城下。石溝城,是一個驛站,據《嘉靖寧夏新志》記載,石溝驛在靈州城東南九十里,“石溝城:即石溝驛。北至大沙井六十里,南至鹽池七十里。城周邊三百步。駐軍113名,百戶一員領之。”

這個地方,不說眼前一片荒涼,就是在後世,此處的周邊,也仍是多沙地草灘,不過卻有一個千萬噸級礦井羣的採煤公司入駐,每年採煤無數。

不過由於寧夏亂起,石溝城位於從下馬關到靈州城的重要糧餉要道,經常有糧隊經過這裡,休憩喝水,因此這個荒涼的地方,一下子重要了許多,駐軍也增強到了數百,由一把總領之。

此時,黃來福坐在馬上,任由風沙掃過自己的臉龐,眯着眼睛打量前方不遠處的石溝城,一片的平原荒草沙地中,這座以夯土堆砌地驛城顯得頗爲的高大醒目,城上飄着大明的日月旗和蒼龍旗。不過好象是久無修繕地緣故,城頭己是多處坍塌。

城垛上,一些大明軍士正在張望,看旗號是大明軍隊,再說,不久前,五寨堡軍隊的探馬早己通知石溝城守將,他們應該知道自己這隻軍隊的來歷。

果然不久,東城門大開,守城的楊把總帶了幾個軍士們迎了出來。

“石溝城把總楊建仁,見過兩位將

黃來福擡手道:“免了,楊把總,你可見過虜人蹤跡。”

楊把總單膝跪在地上,恭敬地回道:“回兩位將軍,末將曾接烽火訊息,又聞塘馬回報,虜賊大部,前往下馬關,末將己令守軍嚴加戒備,不過還末曾見到虜人蹤跡。”

黃來福和麻貴互視一眼,麻貴摸着臉上濃密的鬍子,沉吟道:“算算日子,他們應該靠近石溝城了,他們現在到哪了呢?”

黃來福道:“不管他們到哪裡了,先讓將士們休息再說。”

麻貴點了點頭。

很快,中軍位置的各個鑼手敲響了銅鑼,聽那到銅鑼的聲音,大軍中,立時不論是前軍,中軍,後軍,大家都是一屁股坐了下來,喝水休息。同時金邊響起,黃來福手下軍隊及麻貴手下軍隊的探馬,也是了一隊一隊地奔向各方,偵察戒備。

休息後,黃來福手下的軍隊還保持着安靜,只是就着軍葫蘆安靜地喝水,吃點乾糧,或是給軍馬喝水,喝養糧食草料等,輜重隊地軍士們,更是忙着給騾馬放鬆馬肚。而麻貴標下的人馬,則是一下子熱鬧無比,喧騰聲一片。看得麻貴皺眉不己,兩軍的差距真是一眼可以看得出,他手下的家丁們,雖說裝備及精銳度,可以比得上五寨堡軍隊普通的士兵們,但整體而言,卻是遠遠不如。

那石溝城把總楊建仁,也是久經軍伍,自然可以一眼看出黃來福手下軍隊的精銳程度,再看黃來福這麼年輕,他內心暗暗詫異,面上卻是恭敬地道:“兩位將軍,城內己是備下酒菜,兩位將軍可否要進城歇息?”

麻貴揚了揚手道:“不必了,我軍歇息片刻就走。”

黃來福溫言道:“楊把總,此地己無事,你回城去,小心戒備。”

那楊把總領命回去,關好城門。

正休息中,忽然聽到東北方向傳來火銃的聲音,黃來福和麻貴都是臉色一變,大軍也騷動起來。跟着更是聽到尖銳的鳴鏑聲響,黃來福和麻貴互視一眼,心中都是想:“蒙古人來了。”

採用鳴鏑通知大隊人馬的方法是遊牧民族地老方法了,從漢時的匈奴之亂,一直到明時的蒙古人,都是使用這種手法。他們的大隊出動之前,都是斥候隊四出,遇到對手,能吃就吃,不能吃就纏,並用鳴鏑通知大隊人馬前來。可以肯定,鳴鏑之後,蒙古人的大隊人馬就要前來了。

黃來福一陣熱血沸騰,終於找到這股蒙古人,可以和他們作戰了。

黃來福猛地站了起來,喝道:“傳令下去,全軍整隊,披甲!”

中軍位置尖厲的孛羅聲響起,各軍士們紛紛起身,各人都從馬騾上拿出自己的盔甲穿戴起來。很快,五寨堡軍隊這邊,一片鐵甲的海洋,就出現在衆人的眼前。

看得麻貴手下地將士們,個個都是羨慕不己。這些五寨堡軍士,人人有強壯地馬匹騎用不說,連每個普通的小兵,竟然也都擁有鐵甲。反觀己方,除了家丁們和騎兵有鐵甲外,餘者,只有皮甲或是單衣。這人和人,真是不能比。

不過說實在地,雖然五寨堡軍隊,從軍官到小兵,人人都擁有鐵甲,看起來光鮮,但卻是有苦自己知。眼下仍是炎熱,穿着單衣都是汗流浹背,更不要說再披上幾十斤重的鐵甲了,真是如籠罩在籠中一般。不過保命要緊,有鐵甲沒鐵甲,關係到自己生命的安全,這纔是最重要的。

衆人正在整隊,只見遠處五寨堡探馬急搖小黃旗,看旗號,敵人來了約有萬人之多,正是打正率領的那隻萬人蒙古大隊,他們從花馬池沙湃口攻入後,己經到了石溝城了。接着更是聽到地面隱隱的顫動,似乎有劈天蓋地地騎兵前來。看樣子,蒙古人離這不遠了。

第267章 播州第78章 產品熱銷、渠秀荷第146章 黃來福又出兵,萬曆帝召黃來福覲見第250章 寄於厚望第73章 地頭蛇、嚴酷拉練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41章 渠秀荷、周文棟第272章 大災第56章 收稅第245章 威赫第19章 行商第241章 徵日第180章 走口外、三娘子第176章 分紅之爭第220章 齊人之福難享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2)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2)第41章 渠秀荷、周文棟第39章 去太原的路上第51章 軍歌(2)第90章 虎蹲炮、淒厲第222章 朝戰烽煙起、石星革職第216章 平板大玻璃、回五寨堡第160章 日軍圈套第236章 線形戰列第176章 分紅之爭第52章 萬曆帝的震動第203章 紅薯不如小麥?第211章 上林苑監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3)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4)第149章 發行國債的構想第117章 墾殖農場第109章 潰敗、殺俘(1)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1)第192章 軍隊武器收支,燧發槍?夏稅秋糧!第89章 激戰第97章 有了兒子、各方來賀第183章 羊毛之誘、互市互利第232章 豎儒第188章 小姨子是姐夫貼心的小棉襖第55章 臘肉、火腿、加工業第31章 獸醫王啓年(2)第54章 五寨堡手工工廠第145章 進門、得子、朝鮮之亂第11章 引水與大水車第192章 軍隊武器收支,燧發槍?夏稅秋糧!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1)第126章 不滿第152章 戚家軍後裔、兵力分配第84章 蒼涼第19章 行商第65章 大辦工廠(1)第160章 日軍圈套第11章 引水與大水車第156章 火銃對射第122章 到達、轟動(1)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4)第142章 先進經驗第228章 入朝第172章 官場奢豪、開發當地構想第223章 又入京、石星的期盼第240章 大捷第246章 談判第14章 開始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1)第124章 李如柏、李如樟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1)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2)第4章 窮得讓人落淚的軍戶第32章 進京替職(1)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4)第24章 萬曆帝、春耕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2)第122章 到達、轟動(1)第209章 冗濫第127章 商隊到達、衆將羣星、朱巡撫有請第235章 潰散第179章 東林黨議始第80章 八角堡開荒第37章 指揮使大人第202章 新收割機、糖廠、溫室栽培第137章 寧夏平、論功行賞第122章 到達、轟動(1)第137章 寧夏平、論功行賞第125章 羨慕同食第12章 養兵所需費用第108章 決戰第95章 田園風光美第74章 鳥銃、年獎分紅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4)第42章 馬久英公公第180章 走口外、三娘子第105章 不利、陰影第177章 大規模建設、老婆來了第189章 五寨堡五年盤點第35章 顧家第132章 跋扈
第267章 播州第78章 產品熱銷、渠秀荷第146章 黃來福又出兵,萬曆帝召黃來福覲見第250章 寄於厚望第73章 地頭蛇、嚴酷拉練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41章 渠秀荷、周文棟第272章 大災第56章 收稅第245章 威赫第19章 行商第241章 徵日第180章 走口外、三娘子第176章 分紅之爭第220章 齊人之福難享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2)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2)第41章 渠秀荷、周文棟第39章 去太原的路上第51章 軍歌(2)第90章 虎蹲炮、淒厲第222章 朝戰烽煙起、石星革職第216章 平板大玻璃、回五寨堡第160章 日軍圈套第236章 線形戰列第176章 分紅之爭第52章 萬曆帝的震動第203章 紅薯不如小麥?第211章 上林苑監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3)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4)第149章 發行國債的構想第117章 墾殖農場第109章 潰敗、殺俘(1)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1)第192章 軍隊武器收支,燧發槍?夏稅秋糧!第89章 激戰第97章 有了兒子、各方來賀第183章 羊毛之誘、互市互利第232章 豎儒第188章 小姨子是姐夫貼心的小棉襖第55章 臘肉、火腿、加工業第31章 獸醫王啓年(2)第54章 五寨堡手工工廠第145章 進門、得子、朝鮮之亂第11章 引水與大水車第192章 軍隊武器收支,燧發槍?夏稅秋糧!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1)第126章 不滿第152章 戚家軍後裔、兵力分配第84章 蒼涼第19章 行商第65章 大辦工廠(1)第160章 日軍圈套第11章 引水與大水車第156章 火銃對射第122章 到達、轟動(1)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4)第142章 先進經驗第228章 入朝第172章 官場奢豪、開發當地構想第223章 又入京、石星的期盼第240章 大捷第246章 談判第14章 開始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1)第124章 李如柏、李如樟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1)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2)第4章 窮得讓人落淚的軍戶第32章 進京替職(1)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4)第24章 萬曆帝、春耕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2)第122章 到達、轟動(1)第209章 冗濫第127章 商隊到達、衆將羣星、朱巡撫有請第235章 潰散第179章 東林黨議始第80章 八角堡開荒第37章 指揮使大人第202章 新收割機、糖廠、溫室栽培第137章 寧夏平、論功行賞第122章 到達、轟動(1)第137章 寧夏平、論功行賞第125章 羨慕同食第12章 養兵所需費用第108章 決戰第95章 田園風光美第74章 鳥銃、年獎分紅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4)第42章 馬久英公公第180章 走口外、三娘子第105章 不利、陰影第177章 大規模建設、老婆來了第189章 五寨堡五年盤點第35章 顧家第132章 跋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