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樹活不了

在劉正威等人的陪同下,黃來福一直沿着關河南岸往西走,順着河的兩岸,不時分佈着一些河邊灘地。越走,河水就越寬。

從老營堡旁的大河灣,一直到近偏關的陳家營,這裡都是屬於老營堡的防區,這一帶的田地,自然也是屬於老營堡所有。

和南邊一馬平川的五寨堡不同,偏關境內,多的是高山大壑。這邊的河邊灘地也不多,岸邊雖說有一些屬於軍戶的田地,但和五寨堡清漣河岸邊盡是平坦的田地一比,差得太遠了。

田地參差不齊不說,和五寨堡以前的問題一樣,關河河水乾涸了許多,灌溉越來越不方便。而且這邊的屯田,也大部分是被一些軍官所佔有。

不過眼下這些田地,因爲年景不好,不說軍官們不願意經營,就是當地的軍戶們,也都不願意耕種。因爲一耕種,就要交各種稅,雖說朝庭己免了糧米歸倉。但耕種田地,雖收不了多少米糧,還是會有當地衛所及地方上的稅上來。所以,關河兩岸的土地,己經是閒置多年了。

不過這也好,黃來福正好將田地全收了,拿來自己利用,根據他筆記本電腦中關於後世偏關的資料,本縣共有耕地54萬畝,如果利用起來,要養活當地的駐軍人口,是完成沒有問題的。不過偏關比起五寨堡來,氣候更寒冷一些,所以這邊只能沿關河一線種一些莜麥。

對於田地,劉正威等人並不關注,因爲他們是營兵系統,平時只是靠朝廷發餉。不過老營堡在明初中期間,曾經是衛所,內中原來一千多戶的軍戶,世代下來,也繁衍了幾千人口,統歸於一個千戶管理。

當然這些老營堡軍戶們,逃的逃,剩下的,都成了堡內的屯田兵及雜役了,有什麼髒活累活,都是由他們在幹。除此之外,這些軍戶們還要守衛一些火路墩。

老營堡內那個世襲的老營堡千戶叫石澤,有四十多歲年紀,皮膚粗黑,滿臉的皺紋,他也陪在黃來福身邊,在黃來福問起爲什麼老營堡一帶的田地都廢棄了。

他忙恭敬地道:“回黃大人,我們的老營堡,向來乾旱缺水,地裡產不出糧食。聽老一輩說,在往日裡,本地風調雨順時,一畝地,最多也不過產六斗的麥子,眼下年年乾旱,關河的水越來越少,很多井裡的水也都乾涸了,產出越少,大家覺得不合算,索性就不種了。不單是我們老營堡,就是偏關那帶,也是如此。”

黃來福沉默不語,老營堡情形,真是和五寨堡一樣啊,不過比起來,五寨堡的條件可是比老營堡好多了,看看眼前的關河,沿河邊崎嶇不平不說,河裡的水量,也是越來越少。不知道以後能不能滿足灌溉的需要。

石澤又嘆道:“聽老一輩說,我們老營堡和偏關,之所以經常乾旱,除了不下雨外,就是因爲地上沒有樹,沒有了樹,就更沒有了水,養不活人啊。”

黃來福道:“你們以前有種過樹嗎?”

石澤道:“回大人,聽老一輩說,以前的軍戶們都有種過樹,不過地不保水,樹難成活。林苗一坡一坡的種下去,過些年後,又是半坡半坡地死在地裡。剩下的一些樹,就算成活的,也都是幾十年都長不粗的小老樹。這些樹不經風,幾十年下來,這些樹都被漠北的風吹得往一個方向扭着。大家都說,外鄉客來到偏關,來到老營堡,只要什麼時候看見樹往一個方向扭,那就到了老營堡了。”

說到這裡,他苦笑起來,臉上更是皺紋,劉正威等人也是笑。

黃來福也是笑了笑,搖了搖頭,心想,關於種樹的問題,當地看來是沒有辦法,自己回去察看下資料,看看後世的資料,有什麼經驗辦法沒有。

公元1592年3月5日。

到了老營堡三天了,仔細察看過堡內外各地的情形後,黃來福開始準備老營堡的各項整改工作。首先,是對老營堡數千官兵的挑選問題。黃來福打算選一些青壯進入軍隊,餘者的,都去種田。馬上就要春耕了,老營堡的屯田要抓緊了。

此時在老營堡軍營內,這裡正是熱火朝天。因爲士兵的挑選,己經開始了。老營堡守備劉正威,千總樑治平,千總謝慶奎,親將許忠泰在一旁相陪觀看。

此時,他們都是目瞪口呆,沒想到五寨堡士兵的挑選,是如此的嚴格。許忠泰更是心涼,他原想讓自己的那些家丁們都進入黃來福的家丁隊的,畢竟這些人原來都是舊副兵總的家丁們,個個都是老營堡官兵中最強壯的,也算是精兵了。

不過看了黃來福的選兵方法後,這些原家丁們,不要說繼續成爲黃來福家丁,就是能不能進入五寨堡軍隊,都是一個問題。

連軍戶在內,幾千老營堡原官兵們,排在一旁,一個個地過來輪流選拔。

和原來的五寨堡一樣,場內的選兵,分爲幾道程序。看身高、看臉面性情、看身體強壯、看耐力等。兵痞,還有老弱等,這些人,堅決不能要。

經過看外表,看身體強壯,舉石鎖,還有耐力負重等一系列挑選,連老營堡的軍戶及營兵在內,老營堡現留存的三千五百多個男丁,有一千五百人選入了五寨堡軍隊中,成爲黃來福士兵的一員。

至於家丁們,這些老營堡士兵們,暫時還沒人被選入,因爲黃來福的家丁們,他們都是五寨堡軍隊中精銳中的精銳,只有非常優秀的老兵,才能選入,現在的五寨堡家丁們,也不過才五百人。

想成爲黃來福的家丁們,要看這些人以後的表現。不過和別處不同的是,別處的軍隊,都是以剋扣軍餉來養主將的家丁,黃來福軍隊中,則不存在這個現象,士兵們雖然羨慕那些家丁們,但個個都很安心。

明白這點後,原副總兵親將許忠泰也懷着希望,成爲了五寨堡軍隊中的一員把總,還是繼續領着那三百多的舊家丁。這些人不愧是家丁,身體條件都不錯,個個都入選了。

黃來福早己宣佈了五寨堡軍隊的待遇,還有各種獎賞撫卹斬待遇等,加上旁邊那些人高馬大,精銳非常的五寨堡官兵在旁作實例,誰不羨慕,誰不想進?只是這種選兵方法,淘汰率太高了,通過的,得意洋洋,不中的,一通自怨自艾後,只好垂頭喪氣地站到一邊。

老營堡的軍隊經過嚴格挑選後,入選的一千五百名士兵,成爲黃來福軍隊的一部分,以後這些人,就是專業訓練,不參與平時老營堡的雜事。餘下的二千多人,他們將編成農場屯田兵,一邊種田,一邊從事各種雜事。

在待遇方面,入選軍士以後就和五寨堡軍隊一樣,至於那些落選的軍士們,以後就和五寨堡各農場屯丁們一樣的待遇,這些人雖然喪氣,也沒什麼好說的,而且依五寨堡農場制,只要努力幹活,前景也很不錯。

這樣,連五寨堡的留守兵在內,黃來福就有了兩營兵,分駐五寨堡及老營堡兩地。五寨堡那營兵,人稱爲來福營。老營堡這一營兵,黃來福取名爲鎮虜營。

五寨堡的來福營,由於抽了一千人出來到老營堡後,前些日子,又從五寨堡各地農場抽調了一千屯丁補充到軍隊內。而原先的屯丁名額,則是向外招募,眼下的五寨堡各農場,可是熱門職業,那些屯丁們一被抽調出,就有大批的堡內外的青壯到各農場打探招募事宜了。

而老營堡的鎮虜營,連五寨堡來的那一千人,連老營堡這一千五百人,兵力在二千五百人左右,稍稍單薄了一些,黃來福準備以後慢慢補充,將他們補滿三千人。

這一營兵,名義上由黃來福統領,不過黃來福經常要老營堡,五寨堡兩地的跑,所以實質由五寨堡千總李奉帶領訓練。

至於原來的老營堡那些軍官們,如守備劉正威,千總樑治平,千總謝慶奎等人,他們的官職不變,不過各人帶的兵都少了一些。不過這幾人還是很高興,這樣強悍的兵帶出來,將來立功是顯而易見的,不說黃來福對軍隊的豐厚賞賜他們早己打聽得清楚,各種撫卹賞賜,斬首一級賞銀40兩,讓人聽了直流口水。而且黃來福這麼年輕,就成了副總兵,聽說他還深受皇帝寵愛,跟着這樣的人,前景肯定不錯。

又有了一營兵,將來的花費肯定如流水,不過讓黃來福高興的是,老營堡的武庫內,還是有很多裝備的,如各種兵器,刀盾弓箭,火藥火銃等。此外更有佛郎機二十門,虎蹲炮三十門,不愧爲邊關重要,裝備就是多。這些物質,黃來福自然都是不客氣地笑納了,也省了自己很多錢。

部隊整編後,就是開始轟轟烈烈的訓練了。當然,在訓練的同時,也不要忘了自己營房的修葺。

很快,黃來福從五寨堡運來了大筆的物質,每個老營堡鎮虜營的士兵們,都分到自己的被褥,還有各種洗盥工具,如毛巾牙刷牙缸臉盤飯盤等物,又發了一套的軍衣更換,包括軍鞋,內衣等。

原五寨堡士兵們沒說什麼,這些待遇,在五寨堡軍隊內可說是司空見慣的,但那些原老營堡士兵們,則是驚喜交加,如此好待遇的軍隊,他們可是第一次遇到。特別是那些原老營堡入選的軍戶士兵們,更是驚喜無比,回去和家人說起,他們的家人都是一樣的歡喜。

關於老營堡營房的修葺,原先的軍營,就如一個大豬欄一樣,髒亂差,軍隊內該有的衛生整潔,一樣都沒有,這樣的地方,自然培養不出軍人的英姿氣質。

黃來福自然非常重視,訓練還沒開始前,首先就是投入重金,將堡內的軍營大大修葺一番,最後是煥然一新。與五寨堡軍隊的營房一樣,修葺後,老營堡軍營內也是分爲多個營排。每一排營房內,就住着一個百總的士兵,一間屋子內,就住着一個小隊的人。

此外,每排營房都有公共廁所一個,各個營區之間也都挖有排水溝。每個小隊的營屋都有溫暖的火炕屋,每間小隊屋內,都有專門的衣櫥、洗漱木架及武器架等。與五寨堡一樣,眼下老營堡的鎮虜營中,都有了專門的內務條例,平時要需要注意衛生,每個月中,各隊之間還要評比。營屋中如有一人衛生不合格,整個小隊都要受處罰。

各營房前,還專門打有手壓機井一個,每天水都是嘩嘩的流,滿足了將士們的洗盥需求。和五寨堡一樣,老營堡這個地方,地下水還是豐富的。

原先的老營堡營房,沒有排水溝不說,整個營房內公共廁所沒有幾個,打掃也不勤,真是臭氣沖天。火炕屋也只有軍官纔有,士兵們只能苦熬,因爲他們沒錢買煤。此外的洗盥問題,更是一個老大難,老營堡本來就缺水,唯一堡內的一口井,都被軍官們霸佔,用水都要到堡外的關河上去挑。

這些一來,很多士兵們,半年沒洗澡,沒有刷牙洗盥,是很正常的,一開口說話,幾米遠都能聞到口臭味,這樣的士兵,自然讓人愛不起來,更不要說能得到大姑娘小媳婦的青睞了。

經過黃來福的大力指揮建設後,這些事情,總算都得到了解決。

和五寨堡一樣,老營堡內,也建了大食堂。

每一個百總營房區內,都建有一個大夥房,每天吃飯時,米飯湯麪只管吃飽,本來這些,己經讓老營堡的士兵們滿足了,以前的他們,每天能吃飽,己經成了美好的夢想。

讓他們驚喜的是,每餐吃飯時還有菜,那大桶的青菜蘿蔔,火腿鹽蛋,魚乾燻肉等,只要不浪費,只管吃,聽說這些都是從五寨堡運來的,直讓各人看呆了眼。

第68章 討價還價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1)第22章 過節第116章 目光要往外看第185章 想要撫賞?第98章 給部下嘉獎、擴一營兵第228章 入朝第119章 平叛第31章 獸醫王啓年(1)第241章 徵日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1)第125章 羨慕同食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2)第108章 決戰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1)第160章 日軍圈套第159章 所向披靡第47章 豐收的喜悅(3)第142章 先進經驗第89章 激戰第61章 成親(2)第92章 分功第247章 賠款、搬師回國、封賞!第71章 毛紡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5)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1)第237章 提督第48章 商賈雲集第65章 大辦工廠(1)第234章 城破第167章 巡撫的心思第123章 三邊總督魏學曾第15章 火熱第262章 大同鎮巡撫到來第245章 威赫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3)第256章 望遠鏡、紙殼彈筒第87章 大鐵廠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243章 對馬島第18章 轟動第125章 羨慕同食第270章 血戰、播州平(二)第203章 紅薯不如小麥?第99章 又是大豐收、馬推收割機第192章 軍隊武器收支,燧發槍?夏稅秋糧!第12章 養兵所需費用第24章 萬曆帝、春耕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2)第129章 五路攻城147章 面聖第17章 大幹第118章 寧夏之亂(1)第216章 平板大玻璃、回五寨堡第38章 衛學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2)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2)第13章 大農莊計劃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2)第70章 軍容、青磚第115章 樹活不了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1)第98章 給部下嘉獎、擴一營兵第148章 朱翊鈞與黃來福的問答第232章 豎儒第33章 離別第167章 巡撫的心思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3)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4)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123章 三邊總督魏學曾第77章 城建成、菜園果園雞食第124章 李如柏、李如樟第225章 朝會第263章 勾結第51章 軍歌(2)第71章 毛紡第163章 停戰、談判、回國第131章 李如鬆、梅國楨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3)第87章 大鐵廠第13章 大農莊計劃第255章 刺刀誕生第14章 開始第253章 歡迎熱潮、義父第50章 列隊、號令、軍紀第137章 寧夏平、論功行賞第138章 回家、盤點收穫第50章 列隊、號令、軍紀第258章 火銃兵與長矛手第210章 申明亭前第253章 歡迎熱潮、義父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2)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2)第215章 陳於陛的感觀第31章 獸醫王啓年(2)第236章 線形戰列第205章 分兵出塞、清理河套
第68章 討價還價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1)第22章 過節第116章 目光要往外看第185章 想要撫賞?第98章 給部下嘉獎、擴一營兵第228章 入朝第119章 平叛第31章 獸醫王啓年(1)第241章 徵日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1)第125章 羨慕同食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2)第108章 決戰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1)第160章 日軍圈套第159章 所向披靡第47章 豐收的喜悅(3)第142章 先進經驗第89章 激戰第61章 成親(2)第92章 分功第247章 賠款、搬師回國、封賞!第71章 毛紡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5)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1)第237章 提督第48章 商賈雲集第65章 大辦工廠(1)第234章 城破第167章 巡撫的心思第123章 三邊總督魏學曾第15章 火熱第262章 大同鎮巡撫到來第245章 威赫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3)第256章 望遠鏡、紙殼彈筒第87章 大鐵廠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243章 對馬島第18章 轟動第125章 羨慕同食第270章 血戰、播州平(二)第203章 紅薯不如小麥?第99章 又是大豐收、馬推收割機第192章 軍隊武器收支,燧發槍?夏稅秋糧!第12章 養兵所需費用第24章 萬曆帝、春耕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2)第129章 五路攻城147章 面聖第17章 大幹第118章 寧夏之亂(1)第216章 平板大玻璃、回五寨堡第38章 衛學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2)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2)第13章 大農莊計劃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2)第70章 軍容、青磚第115章 樹活不了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1)第98章 給部下嘉獎、擴一營兵第148章 朱翊鈞與黃來福的問答第232章 豎儒第33章 離別第167章 巡撫的心思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3)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4)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123章 三邊總督魏學曾第77章 城建成、菜園果園雞食第124章 李如柏、李如樟第225章 朝會第263章 勾結第51章 軍歌(2)第71章 毛紡第163章 停戰、談判、回國第131章 李如鬆、梅國楨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3)第87章 大鐵廠第13章 大農莊計劃第255章 刺刀誕生第14章 開始第253章 歡迎熱潮、義父第50章 列隊、號令、軍紀第137章 寧夏平、論功行賞第138章 回家、盤點收穫第50章 列隊、號令、軍紀第258章 火銃兵與長矛手第210章 申明亭前第253章 歡迎熱潮、義父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2)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2)第215章 陳於陛的感觀第31章 獸醫王啓年(2)第236章 線形戰列第205章 分兵出塞、清理河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