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朱翊鈞與黃來福的問答

東暖閣內溫暖祥和,一點也感覺不到外面就是料峭的寒冬。

此時黃來福纔看清了閣內的景色,古色古香的的書架,卷帙浩繁的書籍,牆上黑板泥金的大匾,看來這地方就是萬曆帝平時處理政事的地方。果然是在家辦公的SOHO一族,在這裡,沒有朝臣無聊的紛擾,可以自由自在地辦事,果然是高明。

不過眼下黃來福沒有心思關注這個,他整個人的心思,都投入到與萬曆帝的問答中來。

黃來福向萬曆帝大至介紹了五寨堡如何發展,還有自己兩次與蒙古人作戰的情形,聽得萬曆帝津津有味,心中頗有種金戈鐵馬,飛揚塞外的念頭。而且他心中有個微妙的感覺,和黃來福在一起,非常的放鬆,甚至心中有點懶洋洋的感覺,就好象兩個好友在閒談一樣,沒有提防,沒有拘束,這種感覺是他從來沒有過的。

“黃愛卿,聽說五寨堡商賈們己經在開發塞外?”

萬曆帝終於提到了正點上。

“是的,皇上。”

黃來福從歷史中知道,萬曆帝平時似乎不管事,但由於有了發達的錦衣衛系統,天下間的任何事,都逃不過他的眼睛,而且如果有什麼危害皇權的事,他向來是果斷出手,毫不留情,令對手無從翻身。在他面前,最好不要隱瞞什麼事,否則給他留下什麼不好印象,以後自己前途堪憂,當然黃來福是穿越者的事,打死他也不會說。

當下黃來福坦然道:“現今我大明,人多地少,又災禍連連,所以各地流民雲集。而朔方之地,土地萬里,又大多爲肥沃之地,棄之孰爲可惜。”

黃來福爲萬曆帝介紹了河套地區的一些豐富資源:“僅偏關西面的黃浦川河(準格爾旗明時的舊稱)一帶。就有可耕之地達百萬餘畝,上好草場數百萬餘畝。更不要說整個朔方之地有良田千萬,草場無數,如盡數開墾起來,足以養活寧夏鎮,延綏鎮。山西鎮,大同鎮等地千萬軍民,節省國帑無數。”

萬曆帝聽得非常心動,沒想到河套之地,竟有如此好處,在他以前的觀念中,塞外之地,向來都是一文不名,現在看來自己的觀念要改變了。如真如黃來福所說。塞外之地可養活邊地數鎮軍民,那……

當時地情況是。由於北地連連缺糧。所以京師和各鎮軍隊需要地大量糧食都要從長江下游啓運。耗費驚人。況且眼下江南之地地糧食都是越來越少。連福建之地。米穀大半都要取足於廣東。如果北地都能自己解決糧食問題。那國家地大部分財政危機就將解決。大明地統治也越發穩定。他遲疑了會。道:“只恐虜人緊張。邊畔又生。國朝現在。己是無力對塞外用兵。”

黃來福道:“皇上英明。所以微臣想出地法子。就是以商賈爲前驅。經營塞外。然後蠶食鯨吞。慢慢光復整個朔方之地。這樣國朝不費公帑一文。卻能光復祖宗之土。就算虜人有什麼動靜。損失地也是那些商賈。於我大明無憂。”

萬曆帝道:“商賈們不會擔憂虜人地騷擾嗎?”

黃來福道:“皇上擔憂得是。不過寧夏之戰後。北虜畏我大明如虎。己不敢輕言騷擾。就算騷擾。商賈們地護衛隊。也足以擊退他們。況且北虜各地酋首皆爲見利忘義之輩。只要給他們足夠地好處。他們就會於我們合作。畢竟虜人不擅耕種。那些土地對他們也是無用。與其荒廢。換取一些好處。他們也是開懷。”

萬曆帝當然明白黃來福口中地“商人護衛隊”是什麼意思。他也不揭穿。自五寨堡當地地錦衣衛千戶楊大爲向萬曆帝密報了這個事情後。萬曆帝就一直非常關注。黃來福以這個方法慢慢收復河套之地。萬曆帝也是眼前一亮。他擔憂地只是蒙古人地反應。會不會又引起什麼兵禍。他現在是真地沒錢了。此時聽了黃來福地話後。他放下心來。

擔憂一去。萬曆帝另一個心思涌上心頭。他興奮地道:“經營朔方之地。此乃利國利民之事。黃愛卿只管放手去做。朕會全力支持你。”

黃來福大喜,心中最後一點擔憂全部去除,他大聲道:“謝皇上,臣定不辱使命,經營好塞外之地。”

萬曆帝放低聲音道:“塞外經營,真的收穫如此豐厚嗎?那些商賈們如此趨之若鶩?”

黃來福也放低聲音道:“皇上有所不知,塞外地廣人稀,可利用土地衆多。在大明內地,就是百畝之地,官府及民衆,也要鬧出無數糾紛,而在塞外,就是隨便圈佔千畝,萬畝之地,也是若無其事,怪不得商賈們興奮無比。”

萬曆帝更是心動,欲言又止。黃來福明白他的心意,昂然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那些商賈們都可大肆圈佔土地,皇上身爲萬兆臣民之主,豈可……皇上如要設立什麼皇莊,微臣可代爲辦理,百萬畝之地,只管包在臣地身上。”

大明前期,大明戶部庫銀與皇宮內庫不分,皇宮之內要用什麼銀子,都要通過戶部。明中期後,由於國家財政慢慢緊張,戶部對皇宮的銀子用度卡得更緊。而在這時,皇宮內人員越發衆多,太監宮女就有數萬,皇子皇孫,更是無數,戶部撥給的那些銀子,可說是杯水車薪。

所以到了明中期,皇店皇莊興起,用於皇室地直接經營。到了正德九年時,各地有皇莊土地三萬七千五百餘頃。除皇帝莊田外,還有一些皇太后及皇太子莊田。不過收入都不高,皇店每年收得的租錢不過數萬兩,皇莊每年收上來的皇莊子粒銀,也不過二十萬兩。而且這些銀子中,如各地有什麼災難,軍隊糧餉有什麼困難,還經常要從內庫撥款。

這些所謂的皇店皇莊,一直是當時大明官員們苟病的對象,雖說很多官員們的身家。比皇室還富有。不過站在黃來福的角度來說,他卻覺得很正常合理。事實上,就是放在後世,不論是英國,還是日本,還是泰國的皇室們。他們擁有的財富,都是天下之首,更不要說那些富得流油地阿拉伯國家王室們了。

不過也只是黃來福,才能理解這一現象,要是朝堂中地那些文官們,聽了黃來福這一建議後,他這天下第一號大奸臣的稱號,可就是免不了了。好在此時閣內只是萬曆帝和黃來福二人,連一干宮女太監。也都是盡數退出,所以不用擔心這個事情會泄漏出去。

萬曆帝看着黃來福那意氣風發的樣子,心下感慨黃來福確是個經營高手。而不象一個武將。如果只看他的外表,決對是來一個,被騙一個。他微笑地點了點頭,道:“如此,便有勞黃愛卿了,一干的事宜,黃愛卿可便宜行事。”

黃來福道:“臣領旨,臣自當盡心戮力,以報皇上洪恩。”

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羣分。只有在黃來福面前,萬曆帝纔敢這麼輕鬆地和他談到錢的事,如果是別地官員,只要略略提出這種想法,決對是鋪天蓋地地尋死覓活的進諫。當然,在大明各皇帝中,也只有萬曆帝,纔敢在黃來福這個臣子面前,公然和他談經營地事情。別的皇帝,是開不了這個口的。

而站在黃來福的角度上,他也是有私心的。

以淺一點的心思來說,看情形,自己以後的官會越做越大,對大明地影響力也越來越深,就不知未來自己及家族的前景如何,多將自己與大明皇室地利益連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未來家族地安全就有了更大的保障。就算有一個萬一,他經營塞外。將來還可以爲自家子孫留一條後路,將來子孫或在塞外逍遙,或在東南亞,澳洲等地逍遙,就算遠走美洲,都可以保留家族血脈。

以深一點地心思來說,他之所以事事爲大明着想,也是守護這個文明的意思。覆巢之下,豈有完卵?要不想自己子孫將來死於流寇的刀下,或是不想自己子孫留一條金錢鼠尾,爲滿洲人做賤民。大明,決對不能亡。

到了這個時候,萬曆帝對黃來福更爲親熱,他心中盤算以畢,奇怪地道:“朕有一事不明,比起晉西北的五寨堡之地,我各地皇莊,土地更爲肥沃。爲何五寨堡年年豐收,而我皇莊子粒,卻是年年欠收呢?”

黃來福沉吟起來,依他穿越前看過的相關歷史資料,還有穿越後詳查大明各類史料,各地皇莊經營不善,在於相關的制度有問題。一般掌管皇莊的有太監,官校,莊頭,伴當,家人等數十人。這些人爲非作歹,肆意加稅,奴役莊客,對莊農進行殘酷剝削,引起莊農地不斷反抗。

再加上事實上皇莊的經營,也和各地民田無一,無所謂合力興修水利,集體使用耕牛等,還是一樣的小農似經營方式,在頻繁的天災面前,也是無力應對。這樣的經營制度,能豐收纔怪。

最後黃來福嘆了口氣,道:“一言難盡,臣也要實地考察後,才能提出相關的意見。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如讓臣來經營,相關管理,必須改變。”

萬曆帝道:“朕有意在朝鮮國亂平後,將各地皇莊,交於黃愛卿經營,就不知黃愛卿所說的改變,是指哪一些?”黃來福心中一喜,心想:“皇帝還真對自己越來越依重,連他們的私家產業,都交給自己經營。”

他謝過萬曆帝對自己的看重,凝重地道:“包稅,每年上交子粒銀多少,然後皇莊地管理,由臣全權負責,就如五寨堡各莊田一樣。否則臣放不開手腳,各地皇莊的經營,便談不上豐收。”

萬曆帝點了點頭,站起身來,負手在閣內來回踱步,最後他嘆道:“國朝支出日增,國用日匱。平寧夏,費銀百萬,平朝鮮,又不知要費銀幾何,國庫空虛,戶部官員束手無策,不知黃愛卿有何妙法?”

他這個問題,其實應該去問戶部,只不過戶部各大小官員,擺明了都是無能爲力,萬曆帝只希望黃來福有什麼妙法了。

看着萬曆帝期盼的目光看着自己,黃來福的腦子,也是急速地運轉起來。大明最大的心病就是財政吃緊,然後這個問題,是從開國初,就埋下的。明太祖制定的各種財政制度,是以當地的小農經濟爲收稅依據,然而幾百年過去了,早己不適應社會的發展,又無法改變。現今大明財政上地死板與混亂,早己達到不可想象地地步。

加上大明官員上下造假,大明收稅的依據,黃冊和魚鱗冊中地田畝與人口,都已經不再真實,幾乎純屬捏造,搞出了明中後期在冊人口還不如建國初期的人口,這真是一場笑話。其實以明中後期的經濟發展,如果有後世那樣良好的財政制度,不要說現今每年幾千萬兩銀子的收入,就是一年幾億兩的稅收,也是非常輕鬆的事。

解決財政問題一般在於開源與節流,事實上,一個龐大的國家,發展到後期時,想要節流,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去年九月時,京營的武官譁變,連工部尚書曾同亨都被毆打,就是所謂節流的反彈。

不過在開源方面,也是問題多多。最大的稅收方面,田畝子粒,早己不再真實,各地的地主官員,隱瞞土地不報,把稅收轉嫁到小民頭上,富者越富,窮者越窮。

還有各地商稅,這其中的利潤,都被大商人大官員瓜分完畢。海禁早己解除,然後海貿除了給沿海的官員大海商們增加利潤外,國家並沒有得到多少好處。還有各地礦山,也被各地豪強及官員佔據,國家同樣收不到錢財。更可怕的是,這些得到好處的官員商賈們佔據了輿論要點,如果國家開徵稅收,便會遭到他們的強烈反彈,動輒以與民爭利抨擊。

對於財政問題,歷史中萬曆帝以開礦榷稅與三餉加派解決。說實在,開礦榷稅,黃來福是非常贊成的,事情處理得好,利大於弊。但三餉加派他就不贊成了。

想到這裡,黃來福道:“皇上,國用問題,紛繁複雜,一時解說不易。如需長遠解決國財問題,臣需好好思量,寫個摺子。如只需解決眼下的朝鮮用度,臣倒是有一個法子。”

第144章 納妾程序第99章 又是大豐收、馬推收割機第16章 比軍戶還慘的匠戶第10章 看田莊唱情歌第51章 軍歌(2)第30章 外界的一些事情第47章 豐收的喜悅(2)第89章 激戰第264章 議事,問題多第263章 勾結第215章 陳於陛的感觀第118章 寧夏之亂(1)第154章 平壤攻防佈置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1)第141章 感嘆第207章 皇莊事宜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2)第197章 大臣打架?民郵、設報誘人心第58章 各方爭功(1)第119章 平叛第20章 晉商、大氣魄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1)第239章 三路進軍第83章 破家第260章 軍隊信仰、秋收第217章 防秋防冬、五寨堡匯票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19章 行商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2)第153章 議和鬧劇、大軍進朝鮮第68章 討價還價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2)第265章 規劃第114章 改造問題第146章 黃來福又出兵,萬曆帝召黃來福覲見第178章 大移民第73章 地頭蛇、嚴酷拉練第69章 包稅十萬兩第67章 餘波、軍士武藝等級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3)第215章 陳於陛的感觀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1)第205章 分兵出塞、清理河套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4)第75章 大過年第176章 分紅之爭第156章 火銃對射第216章 平板大玻璃、回五寨堡第169章 武將,就應該飛揚跋扈些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1)第130章 軍醫、爭功、李如鬆到來第74章 鳥銃、年獎分紅第101章 鮮明對比、興旺第55章 臘肉、火腿、加工業第250章 寄於厚望第65章 大辦工廠(1)第13章 大農莊計劃第232章 豎儒第1章 附身邊軍第218章 劉二妞第162章 碧蹄館之戰結束、戰果第269章 海龍第233章 威力第48章 商賈雲集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1)第122章 到達、轟動(2)第61章 成親(2)第212章 大明皇家玻璃廠第193章 除夕日第205章 分兵出塞、清理河套第2章 家人溫馨第119章 平叛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1)第233章 威力第83章 破家第160章 日軍圈套第252章 還鄉第150章 鄭貴妃、遼陽城第151章 妖言惑衆第105章 不利、陰影第247章 賠款、搬師回國、封賞!第125章 羨慕同食第153章 議和鬧劇、大軍進朝鮮第90章 虎蹲炮、淒厲第241章 徵日第82章 血腥鎮壓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2)第240章 大捷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5)第265章 規劃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2)第109章 潰敗、殺俘(1)第201章 萬曆帝的陶醉第53章 各方反應第4章 窮得讓人落淚的軍戶第230章 軍糧第34章 岢嵐州第215章 陳於陛的感觀第231章 蔚山第256章 望遠鏡、紙殼彈筒
第144章 納妾程序第99章 又是大豐收、馬推收割機第16章 比軍戶還慘的匠戶第10章 看田莊唱情歌第51章 軍歌(2)第30章 外界的一些事情第47章 豐收的喜悅(2)第89章 激戰第264章 議事,問題多第263章 勾結第215章 陳於陛的感觀第118章 寧夏之亂(1)第154章 平壤攻防佈置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1)第141章 感嘆第207章 皇莊事宜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2)第197章 大臣打架?民郵、設報誘人心第58章 各方爭功(1)第119章 平叛第20章 晉商、大氣魄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1)第239章 三路進軍第83章 破家第260章 軍隊信仰、秋收第217章 防秋防冬、五寨堡匯票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19章 行商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2)第153章 議和鬧劇、大軍進朝鮮第68章 討價還價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2)第265章 規劃第114章 改造問題第146章 黃來福又出兵,萬曆帝召黃來福覲見第178章 大移民第73章 地頭蛇、嚴酷拉練第69章 包稅十萬兩第67章 餘波、軍士武藝等級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3)第215章 陳於陛的感觀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1)第205章 分兵出塞、清理河套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4)第75章 大過年第176章 分紅之爭第156章 火銃對射第216章 平板大玻璃、回五寨堡第169章 武將,就應該飛揚跋扈些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1)第130章 軍醫、爭功、李如鬆到來第74章 鳥銃、年獎分紅第101章 鮮明對比、興旺第55章 臘肉、火腿、加工業第250章 寄於厚望第65章 大辦工廠(1)第13章 大農莊計劃第232章 豎儒第1章 附身邊軍第218章 劉二妞第162章 碧蹄館之戰結束、戰果第269章 海龍第233章 威力第48章 商賈雲集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1)第122章 到達、轟動(2)第61章 成親(2)第212章 大明皇家玻璃廠第193章 除夕日第205章 分兵出塞、清理河套第2章 家人溫馨第119章 平叛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1)第233章 威力第83章 破家第160章 日軍圈套第252章 還鄉第150章 鄭貴妃、遼陽城第151章 妖言惑衆第105章 不利、陰影第247章 賠款、搬師回國、封賞!第125章 羨慕同食第153章 議和鬧劇、大軍進朝鮮第90章 虎蹲炮、淒厲第241章 徵日第82章 血腥鎮壓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2)第240章 大捷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5)第265章 規劃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2)第109章 潰敗、殺俘(1)第201章 萬曆帝的陶醉第53章 各方反應第4章 窮得讓人落淚的軍戶第230章 軍糧第34章 岢嵐州第215章 陳於陛的感觀第231章 蔚山第256章 望遠鏡、紙殼彈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