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回家、盤點收穫

萬曆二十年九月二十日。

天氣有些陰冷,在寧夏城北十數裡處的一片山丘上,密密麻麻的白幡隨風舞動。這正是此次平叛的大明軍隊爲戰死的將士招魂設祭。

此次平叛大軍約有十萬人,數月的征戰,約有數千人獻身於這片土地,其中五寨堡軍隊也有傷亡二百餘人。依大明軍制,士卒陣亡,將領應弔唁並給於安葬,親臨哭之。不過那些普通的士兵們只能就地安葬,而一些將領們,則可以將屍身送歸家鄉。

長途運屍,極爲不易,所以黃來福打算將戰死的將士遺體火化,然後將他們留下的骨灰衣冠一起運回五寨堡英烈園安葬,然後再爲他們舉行盛大的祭奠儀式。

穴地深挖四尺,以爲深埋,密密麻麻的牌位前,香火塋繞。此次平叛的官員軍將,都是密密層層站立一旁。人人披麻帶孝,以葉夢熊,李如鬆爲首,幾次大禮後,各人都是依次上香禱告,或是一些軍將上前號啕大哭。

在另外一邊的五寨堡場地中,煙火滾滾,數千五寨堡將士們,都是靜靜站立一旁,看着戰死兄弟的遺體慢慢火化,還有衆多的五寨堡商賈夥計們,也是站在一旁肅立。

“施禮,放……”

旁邊站着數百名手持鳥銃的五寨堡戰士,他們整齊地放響了自己的火銃。

“再放!”

鳥銃的轟鳴響傳遍了四野。

“萬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與義兮。氣衝斗牛……”

雄壯地歌聲中,旁邊的葉夢熊,李如鬆等人看來,目光若有所思。而在衆人的注目中,五寨堡軍中醫士慢慢地整理戰死將士的骨灰。爲他們刻牌裝盒。

九月二十五日。

寧夏之事己定,各鎮援軍陸續回撥,黃來福也將要和李如鬆等人迴轉了。

臨走時,寧夏巡撫朱正色非常高興地邀請黃來福到他的府邸一敘。這讓衆將都很是奇怪。

寧夏平後,朱正色就一直忙着安撫百姓。重建家園地工作。此次他之所以找黃來福,是因爲當日黃來福向朱正色獻計的聯跨黃河虹吸管道己實驗而成,只一管道,就用了數百個裝糧食的瓷甕,果然可以將黃河水引上來。

對於他這種方法,當地人都是驚爲天人,很多官員們觀看後也是紛紛讚歎不己。稱其方法可謂是鬼斧神工,可活民無數。

朱正色是個好名之人,對衆人的稱讚,他含笑接受,深以爲榮。不過他在內心中。知道這都是黃來福地勸勞,所以他此次找來黃來福,就是感謝的意思。

只有黃來福知道在真實地歷史中,這都是朱正色實在的功勞,只是朱正色哪裡知道,只是一個勁地感謝黃來福,讓黃來福白得一個人情。

九月二十六日。

黃來福的山西鎮五寨堡大軍,隨同李如鬆統領的宣府鎮,大同鎮等數萬援軍回撥,同往的。還有葉夢熊等人。押解着承恩、承寵、洪大等一干叛軍將領,前往京城獻俘。

當然。這個榮耀現在還輪不到黃來福,他直接領軍回五寨堡就是。至於他此次立下的功勞,怕是沒那麼快賞下來。

臨走時,蕭如薰,麻貴,董一奎,董一元等軍將都來和黃來福告別,黃來福這麼年輕,就軍功在望,又深知斂財之道,和他搞好關係,總是不會錯的。特別是麻貴,由於曾和黃來福並肩作戰過,所以和黃來福分別時,頗有些依依不捨。

大軍一路回去,同行地,自然還有渠源銳爲首的五寨堡商隊們,此次他們隨五寨堡軍隊一起出來,可說是發了大財。不說五寨堡軍隊本身需求高,就是一路過來,在寧夏城下,也做了好多筆大生意,各人賺得盆滿鉢滿,自然是個個興高采烈。

大軍一路回來,就算黃來福再將行軍步伐放慢,但慢慢的,他的大軍還是遠遠的將李如鬆、葉夢熊、梅國楨等人統領地宣府鎮,大同鎮等軍拋在後面。

這個原因,除了五寨堡軍隊本身精銳外,他一路前去,有五寨堡商隊提供充足的糧草也是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而李如鬆領的大軍,一路前去,糧草都要靠當地州縣撥給,自然是走得很慢。五寨堡軍隊這種現象,也讓李如鬆、葉夢熊、梅國楨等人若有所思。

此次黃來福行軍算是慢的了,所以一個月後,也就是萬曆二十年十月二十六日,公元159年11月29日,他才領着出征的大軍回到闊別幾個月的五寨堡。

公元1592年11月29日,清晨。

天氣己是轉冷,當黃來福領着出征的大軍回到五寨堡時,整個五寨堡都是傾巢出動,到南門來迎接黃來福一行人。在一片歡呼中,出征的將士們,個個都是挺胸凸肚,神情自豪。還有那些同回來的五寨堡商隊們,也是個個洋洋得意。

人山人海地,黃來福父親黃思豪,母親楊氏,妻子顧雲娘,還有馬久英公公等人,也是在城門口迎接黃來福。出征數月,顧雲娘懷中地兒子黃大郎,己經又大了很多,見黃來福而來,只是用圓圓的眼睛好奇地看着他。

黃來福下了馬,母親楊氏首先迎了上來,她一把抓住黃來福地手,眼睛一紅:“福兒,你一去數月,想死爲娘了。”

她旁邊的黃思豪有些不以爲然,道:“福兒此次出戰平賊,這是好事,你哭個什麼勁?真是婦人一個。”

楊氏嗔怪他道:“老不修的,你說些什麼呢?”

旁邊幾個姐姐都是笑了起來。

這時旁邊的馬久英公公也擠了上來,道:“黃將軍一路辛苦了。”

黃來福還禮道:“有勞公公出迎,真是愧不敢當。”

馬久英公公道:“嘿嘿嘿嘿嘿嘿嘿,黃將軍太客氣了,黃將軍領軍在石溝城大敗胡虜,咱家就是在五寨堡,也有所耳聞呢。”

兩人客氣了幾句,黃來福又見過自己妻子顧雲娘,逗了兒子黃大郎一陣,這纔在衆人的簇擁下,回進城內。

進了城後,黃來福回總兵府,他放了此次出征的將士們幾天的假,立時衆兵哇哇叫着散去,急不可耐地找自己的家人妻小吹噓去了。而在好長的一段時間內,他們都是五寨堡內衆人爭先宴請的對象。堡內外每一個人,都對他們此次的出征充滿興趣。

黃來福回到府中,見了小妾劉玉梅和柳環及眉月,見她們的身孕更高,內心更是歡喜。

一連幾天,黃來福都在府內及軍營內大擺宴席,慶祝此次出戰的勝利。當然,有歡喜也有悲傷,此次出戰,五寨堡軍隊傷亡200餘人,相關的撫卹工作,黃來福也是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除安排專人去慰問外,戰死的一百多將士的遺骨,己經放於岢嵐山腳下的五寨堡英烈園,在12月3日這天,全堡軍民,還爲他們舉行了盛大祭奠儀式。陣亡軍士的家人,也一次性發給撫卹費30兩銀子,以後每月還會發米一石,讓他們生活無憂。

此外,那些傷殘的戰士們,也一次性發給傷殘撫卹費20兩銀子,以後每月還會補助他們五斗米。並將他們安排到各個農場中去工作。這種種做法,全堡軍民看在眼中,都是深深覺得爲黃來福賣命就是值得。

還有相關的戰後總結,也是同樣在進行。這在五寨堡軍隊中,己經形成了專門的條例。

戰後的事宜忙碌幾天後,黃來福將注意力轉回堡內事務來。

秋收早己完畢,和去年一樣,同樣的大豐收。根據五寨堡糧食局副局長顧世寶的統計,五寨堡10個老農場中,平均畝產小麥還是達二石五斗,20個新農場中,平均畝產還是達二石左右,這樣整個五寨堡四十萬畝田地中,糧食總產量與去年一樣,共獲得了九十萬石糧。

此外還有八角堡之地,這裡有二十萬畝田地,去年這裡種植了衆多的大豆、甜菜、胡麻(芝麻)、油菜等物,以爲肥田養地。今年時,這裡也種上了小麥,雖說收穫量不能和五寨堡相比,但每畝地,也獲得了一石糧的產量。二十萬畝田地,共獲得了二十多萬石的糧食。

兩堡之地就是110萬石糧。這樣的產量,自然又是震驚大明各地,往來五寨堡取經的人,源源不斷。

關於糧食方面,今年的黃來福還是決定留糧20萬石,這樣他的糧倉中,就有90萬石糧可以出售,如以每石糧銀6錢的價格賣於商賈們,最少可以得銀五十多萬兩。

此外還有老營堡沿偏關關河一帶,雖說很多土地今年纔開墾,很多水利今年才建設。但一年的收穫下來,還是可以養活老營堡的將士們。

這是各農場的收穫,此外還有各地的作坊礦產。

在五寨堡,各個菜園,果園,各大畜場,眼下都進入了穩定的收穫期,秋收喜人。還有各大作坊,也是錢財滾滾。特別是神池堡的鐵礦和煤礦,一年下來,可獲純利二十多萬兩銀子。

帳本上的數目,黃來福是越看越喜,對於他來說,萬曆二十年,是個收穫的一年。

黃來福憧憬明天會更好。

第178章 大移民第91章 大勝、斬首第128章 經驗交流、開始攻城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2)第270章 血戰、播州平(一)第197章 大臣打架?民郵、設報誘人心第106章 傷亡慘重第65章 大辦工廠(1)第205章 分兵出塞、清理河套第269章 海龍第141章 感嘆第50章 列隊、號令、軍紀第261章 關河口、圈地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3)第89章 激戰第191章 五寨堡商稅達五萬兩?第84章 蒼涼第228章 入朝第7章 謀劃第260章 軍隊信仰、秋收第77章 城建成、菜園果園雞食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2)第107章 糧盡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2)第90章 虎蹲炮、淒厲第3章 期望第196章 要想富、與民爭利?第50章 列隊、號令、軍紀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2)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2)第191章 五寨堡商稅達五萬兩?第92章 分功第201章 萬曆帝的陶醉第195章 規劃山西鎮第89章 激戰第270章 血戰、播州平(二)第5章 軍與兵第16章 比軍戶還慘的匠戶第258章 火銃兵與長矛手第101章 鮮明對比、興旺第186章 商路第193章 除夕日第150章 鄭貴妃、遼陽城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2)第56章 收稅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3)第12章 養兵所需費用第3章 期望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1)第144章 納妾程序第114章 改造問題第115章 樹活不了第166章 上任第213章 天下開礦第4章 窮得讓人落淚的軍戶第12章 養兵所需費用第109章 潰敗、殺俘(1)第97章 有了兒子、各方來賀第184章 開市之爭第186章 商路第187章 寧武關年終盤點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1)第134章 慘烈147章 面聖第58章 各方爭功(2)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2)第182章 與三娘子的商談第216章 平板大玻璃、回五寨堡第49章 編伍、練兵(2)第5章 軍與兵第186章 商路第35章 顧家第92章 分功第127章 商隊到達、衆將羣星、朱巡撫有請第163章 停戰、談判、回國第22章 過節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2)第95章 田園風光美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1)第116章 目光要往外看第231章 蔚山第92章 分功第151章 妖言惑衆第267章 播州第185章 想要撫賞?第215章 陳於陛的感觀第149章 發行國債的構想第128章 經驗交流、開始攻城第199章 情報帝國、報紙的力量第240章 大捷第2章 家人溫馨第36章 親家合夥賺錢第93章 軍議、回家第81章 武裝開礦第32章 進京替職(3)第99章 又是大豐收、馬推收割機第33章 離別第9章 帶着媳婦兒看屯田第52章 萬曆帝的震動第254章 單一火槍兵?
第178章 大移民第91章 大勝、斬首第128章 經驗交流、開始攻城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2)第270章 血戰、播州平(一)第197章 大臣打架?民郵、設報誘人心第106章 傷亡慘重第65章 大辦工廠(1)第205章 分兵出塞、清理河套第269章 海龍第141章 感嘆第50章 列隊、號令、軍紀第261章 關河口、圈地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3)第89章 激戰第191章 五寨堡商稅達五萬兩?第84章 蒼涼第228章 入朝第7章 謀劃第260章 軍隊信仰、秋收第77章 城建成、菜園果園雞食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2)第107章 糧盡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2)第90章 虎蹲炮、淒厲第3章 期望第196章 要想富、與民爭利?第50章 列隊、號令、軍紀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2)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2)第191章 五寨堡商稅達五萬兩?第92章 分功第201章 萬曆帝的陶醉第195章 規劃山西鎮第89章 激戰第270章 血戰、播州平(二)第5章 軍與兵第16章 比軍戶還慘的匠戶第258章 火銃兵與長矛手第101章 鮮明對比、興旺第186章 商路第193章 除夕日第150章 鄭貴妃、遼陽城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2)第56章 收稅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3)第12章 養兵所需費用第3章 期望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1)第144章 納妾程序第114章 改造問題第115章 樹活不了第166章 上任第213章 天下開礦第4章 窮得讓人落淚的軍戶第12章 養兵所需費用第109章 潰敗、殺俘(1)第97章 有了兒子、各方來賀第184章 開市之爭第186章 商路第187章 寧武關年終盤點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1)第134章 慘烈147章 面聖第58章 各方爭功(2)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2)第182章 與三娘子的商談第216章 平板大玻璃、回五寨堡第49章 編伍、練兵(2)第5章 軍與兵第186章 商路第35章 顧家第92章 分功第127章 商隊到達、衆將羣星、朱巡撫有請第163章 停戰、談判、回國第22章 過節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2)第95章 田園風光美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1)第116章 目光要往外看第231章 蔚山第92章 分功第151章 妖言惑衆第267章 播州第185章 想要撫賞?第215章 陳於陛的感觀第149章 發行國債的構想第128章 經驗交流、開始攻城第199章 情報帝國、報紙的力量第240章 大捷第2章 家人溫馨第36章 親家合夥賺錢第93章 軍議、回家第81章 武裝開礦第32章 進京替職(3)第99章 又是大豐收、馬推收割機第33章 離別第9章 帶着媳婦兒看屯田第52章 萬曆帝的震動第254章 單一火槍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