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畜業興盛、火器人才

公元1591年5月2日。

渠良萬帶着渠秀荷和一些僕從到了五寨堡,不說五寨堡的潔淨和興旺讓渠秀荷驚訝,也不說渠秀荷去守備府找顧雲孃的一系列事情。

單說五寨堡這幾個月中各樣商品的熱銷,也爲五寨堡和周邊各地帶來了廣泛的變化。

現在的五寨堡屠宰場己經建設完善,裡面建有了一個巨大的冷庫,這使得五寨堡現在可以一年四季地屠宰畜生,屠宰好的豬羊雞鴨魚等,便立時送入冷庫中庫存。

而離五寨堡屠宰場不遠,又是一大片副食品的加工廠,將那些凍肉,蛋類加工成各類的副食品,由於五寨堡食品加工廠規模大,對食品衛生和質量要求嚴格。這樣,憑藉着優良的品質,良好的口味,公道的價格,加上和五寨堡合資的商賈們不泛晉商中的大豪,擁有自己各樣的經營渠道,比起眼下大明各地普遍的小作坊生產方式,自然是大大佔優。

眼下大明雖流民滿地,但同樣的,商業城鎮極多,富戶滿地,對於肉食的需求龐大,不愁沒有市場。因此,五寨堡各樣副食品,很快進入了周邊的各個州縣,特別是今年三月份以來,進入了太原周邊,更是受到了很大的歡迎。

五寨堡副食品的熱銷,自然更是加大了五寨堡各大畜場的規模,到了今年四月,五寨堡己經擴展到三個大畜場,養有肥豬近六千頭,雞鴨無數。

此後,由於各種呢絨面料,還有羊絨製品的熱銷,也更加大了五寨堡毛紡廠的規模。由於萬曆帝的關照。加上獨闢蹊徑,避開了大明竟爭極爲激烈的棉布和絲綢行業。因此五寨堡毛紡廠的各類產品,出產出來後,一直是供不應求。

從去年十月,到現在的五月,開業半年多來,毛紡廠己是一再地擴大了人手,從員工兩千多人,擴大到了現在的三千人。由於毛紡廠多要地是婦女,這也使得周邊州縣軍堡的窮苦婦女們。紛紛成羣結隊地到五寨堡來打工。

另外因毛紡廠這種大規模的生產方式,比起眼下大明紡織業多爲家庭似的小作坊,生產力強悍,又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具有極大的竟爭力,也引起了外地一些商賈們的關注與思考。

五寨堡毛紡廠在飛快地發展,需要的原料越來越多,這樣,五寨堡和周邊州縣的養羊業也跟着飛快地發展。五寨堡養的多爲綿羊,去年秋後地時候。五寨堡農技組從蒙古等地引進了一些多毛的綿羊良種。

五寨堡用事實證明了圈養和青貯的好處,圈養的牲畜,更容易成長,冬季也少掉膘,出欄快。不過圈養的動物容易生病。又容易交叉傳染。這是一個缺點,不過總體來說圈養利大於弊。

黃來福的做法就是多請獸醫,在黃來福充足的經費提供下,到了今年五月份,五寨堡畜牧組組長王啓年手下的獸醫們,己經達到了五十人。

至於青貯,就是將收穫上來的紫花苜蓿等新鮮的青飼料填入密閉地青貯窖中,製成各樣的飼料。除了平時牲畜們吃外。最重要是作爲牲畜們過冬季的飼料。依去年的經驗,一畝紫花苜蓿可產牧草幾千斤。可以養活兩頭豬或是兩隻羊。

不過最後黃來福經過考慮,認爲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圈養是很有好處,不過在大明朝如果全是圈養的話,風險也是很大地,一場預想不到地疫病,就能讓自己的心血全玩玩。

因此黃來福也將一半的羊和豬也是採用了散養的方式,不過大力種植紫花苜蓿等牧草並不改變。五寨堡宜牧地面積有50萬畝,可作爲的牧場衆多,黃來福開闢了幾個大牧場作爲豬羊的散養之地。

爲了節省成本,有利於牧草的恢復,也防止牲畜踩踏啃食過冬牧草。黃來福借鑑了電腦中後世澳大利亞一些農場的優秀經驗,將一個大牧場分爲一個個小牧區,小牧區中間造了一些刺樹圍欄隔開,各牧區間用木柵欄們聯通,每個牧區間放牧幾天後,再趕到下一個牧區中去。

這樣,連圈養帶散養,到五月份,五寨堡共養羊二萬多隻,養豬一萬多頭。最後五寨堡還嘗試地養了一些鹿和兔子,都是採用散養大牧場小牧區地方式。

這是在五寨堡地情形,對於五寨堡附近的岢嵐州來說,由於五寨堡毛紡廠對於山羊絨原料地龐大需求,岢嵐州的山羊養羊業,也得到了飛快地發展。

不說鎮西衛指揮使劉景春和岢嵐州知州等官員軍將們,各自搶佔了州內許多水草豐富的牧場,購買小羊,大力放牧。就是岢嵐州各鄉鎮的鄉紳富戶們,看到養羊有利可圖,也是紛紛購買羊只,開始放養。而原先的岢嵐州各地的養羊戶們,在羊毛原料收購無憂的情況下,也是紛紛擴大自己的養羊規模。

比如,岢嵐州三井鎮焦山村的楊大倌,今年就多養了五十隻山羊,以便到年底時,有錢購置彩禮迎娶村中錢老漢的女兒錢大妞。在他的帶動下,村民們紛紛養起羊來。

養羊業的發展,也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達,現在岢嵐州高家會鎮,鎮內孫夫人的羊毛加工家庭作坊,己是一再的擴大人手,楊喜妹由於幹活勤奮,己經得到了孫夫人的賞識,成爲了一個小女工頭,每個月有穩定的三錢銀。公元1591年5月4日,五寨堡軍匠坊。

軍匠坊仍是在堡內,此時這裡是叮噹作響,熱鬧無比,現在的五寨堡軍匠坊,有軍匠軍夫三百多人,其中有軍匠近百人,大部分都是聽說五寨堡對軍匠們的優厚待遇後,從各地軍堡逃亡來的。其中更是從寧武關鎮城逃來幾個打製鳥銃經驗非常豐富的老軍匠。其中一個還是百戶的官身。

爲此,山西鎮的總兵大人還發文給黃來福。要求他遣返這些軍匠們,黃來福當然不能答應,只是託人送去了三百兩銀子,收了銀子後,總兵大人沉默了。

對這些逃來地老軍匠們,黃來福自然是非常歡迎,給了他們良好的安排。而五寨堡軍匠坊合理地獎懲制度,也讓這些逃亡來的軍匠們很安心,在各個軍匠軍夫的努力下。五寨堡軍匠坊,進入了良性的發展循環。每一個月,都可以打製出大批的優良盔甲兵器。

眼下的五寨堡軍匠坊,除了專門打製一些盔甲腰刀和長槍等外,其餘的弓箭、藤牌、狼筅等武器,黃來福多是向各地軍鎮衛所購買。

不過對於軍服,五寨堡現在己經是自己製作,黃來福下了一個訂單給五寨堡毛紡廠,讓他們生產三千套軍服,都是採用呢絨面料。款式當然是和大明眼前的軍服一樣。黃來福吃了熊心豹子膽,也不敢改變軍服的式樣。對於這些軍服地款式,黃來福採用了眼下明軍中較爲流行的對襟式樣,這種式樣,除了沒鈕釦外。和後世的呢絨軍大衣很是相似。

此外。^^首發?君?子??堂?^^朝廷現在己經是許可了五寨堡製作鳥銃等火器,對這些火器,黃來福自然都是讓五寨堡自己打製,依五寨堡軍匠坊的嚴格制度,任何質量不過關的火器,是不能入庫的,這樣才讓五寨堡軍士們用得安心。

軍器組組長劉天祿,他領下的五寨堡軍匠們。原先只能修復一些受損的鳥銃。或是堅難而又緩慢地打製一些鳥銃,眼下有了幾個鎮城的鳥銃打製老手的加入。這速度和質量都快了許多。

眼下五寨堡軍士們使用地鳥銃,都是用精鐵打製,銃管堅固耐用,一個軍匠,一個月能鑽銃製作一門,整個五寨堡軍匠坊,每月可以製作鳥銃十五門,而且質量上是決對沒問題的。所以五寨堡軍士們,對這些鳥銃,個個用得安心,鳥銃手更是每天都在訓練,比起其它軍鎮衛所的軍士們,對於鳥銃使用的戰戰兢兢,真是不可同日而語。

黃來福來自後世,自然知火器的重要性,所以對於火器人材地渴求,是永遠不會滿足地,現在大明優秀的火器人才都在工部管理的軍器局和內府管理的兵仗局那邊,黃來福希望馬久英公公多幫忙,從二地挖來一些火器製造人才前來五寨堡,馬久英公公也寫了幾封私信,不過到現在爲止,還沒有火器人才從這二地過來。

其實黃來福眼下最渴求的人材就是明末火器發明家趙士禎,趙士禎他發明的“火箭溜”、“制電銃”、“鷹揚炮”等,在不久後的抗倭戰鬥中發揮了強大的作用。

此後,他還仿西域魯密銃,製成了新式火槍,改良了發火裝置,並在槍牀地尾部裝上了鋼刀,可在近戰時作斬馬刀用。同一年,他又發明了迅雷銃,可轉輪發射。還是在這一年,他參照西洋鳥槍和佛郎機制成掣電銃,採取後裝子銃式,子銃事先裝好,作戰時輪流裝入槍管中發射,射擊速度明顯加快。

此外,趙士禎著地《神器譜》、《備邊屯田車銃儀》等書,也受到後世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高度評價。堪稱火器發明大家。

此時趙士禎正在京內任八品銜的鴻臚寺主簿,由於耿介剛直,一直久居下位不得升遷,這個八品官,竟做了18年之久,一直到萬曆二十四年,才得晉升爲從七品銜地中書舍人。

眼下趙士禎正是潦倒時期,機會難得啊,如能將趙士禎請到五寨堡,將對五寨堡的火器事業,有着難以言說的促進作用。可惜黃來福不認識趙士禎,馬久英公公在京內雖然聽說過這個趙士禎,但卻不認識他本人,一時之間,讓黃來福不知該如何下手,只能靜等時機了。

第105章 不利、陰影第261章 關河口、圈地第112章 老營堡第2章 家人溫馨第188章 小姨子是姐夫貼心的小棉襖第187章 寧武關年終盤點第199章 情報帝國、報紙的力量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4)第19章 行商第245章 威赫第93章 軍議、回家第221章 復設東勝衛?第21章 商議第38章 衛學第122章 到達、轟動(2)第266章 開發債券第208章 宛平三宮第101章 鮮明對比、興旺第7章 謀劃第15章 火熱第78章 產品熱銷、渠秀荷第183章 羊毛之誘、互市互利第27章 變化第86章 高科技搶人飯碗的問題第126章 不滿第126章 不滿第108章 決戰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261章 關河口、圈地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6)第202章 新收割機、糖廠、溫室栽培第24章 萬曆帝、春耕第103章 一片恐慌第262章 大同鎮巡撫到來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2)第32章 進京替職(2)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4)第266章 開發債券第263章 勾結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2)第253章 歡迎熱潮、義父第217章 防秋防冬、五寨堡匯票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6)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2)第32章 進京替職(3)第134章 慘烈第30章 外界的一些事情第206章 皇帝有請、見爹孃、進宮第226章 踊躍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1)第35章 顧家第223章 又入京、石星的期盼第137章 寧夏平、論功行賞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6)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2)第134章 慘烈第243章 對馬島第137章 寧夏平、論功行賞第244章 度種第218章 劉二妞第215章 陳於陛的感觀第122章 到達、轟動(1)第247章 賠款、搬師回國、封賞!第257章 新戰陣第47章 豐收的喜悅(2)第215章 陳於陛的感觀第229章 王京第273章 賑災、清議第270章 血戰、播州平(二)第184章 開市之爭第193章 除夕日第45章 交權、招兵第91章 大勝、斬首第181章 黃來福出塞第243章 對馬島第213章 天下開礦第49章 編伍、練兵(1)第58章 各方爭功(1)第124章 李如柏、李如樟第88章 無惡不作、迎戰馬賊第14章 開始第204章 奇技局、農場效應起第83章 破家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3)第201章 萬曆帝的陶醉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1)第79章 畜業興盛、火器人才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1)第99章 又是大豐收、馬推收割機第107章 糧盡第32章 進京替職(3)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2)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4)第95章 田園風光美第35章 顧家第248章 賠款分配紛爭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3)第208章 宛平三宮第207章 皇莊事宜第135章 黃來福獻計、三萬蒙古兵來援
第105章 不利、陰影第261章 關河口、圈地第112章 老營堡第2章 家人溫馨第188章 小姨子是姐夫貼心的小棉襖第187章 寧武關年終盤點第199章 情報帝國、報紙的力量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4)第19章 行商第245章 威赫第93章 軍議、回家第221章 復設東勝衛?第21章 商議第38章 衛學第122章 到達、轟動(2)第266章 開發債券第208章 宛平三宮第101章 鮮明對比、興旺第7章 謀劃第15章 火熱第78章 產品熱銷、渠秀荷第183章 羊毛之誘、互市互利第27章 變化第86章 高科技搶人飯碗的問題第126章 不滿第126章 不滿第108章 決戰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261章 關河口、圈地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6)第202章 新收割機、糖廠、溫室栽培第24章 萬曆帝、春耕第103章 一片恐慌第262章 大同鎮巡撫到來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2)第32章 進京替職(2)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4)第266章 開發債券第263章 勾結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2)第253章 歡迎熱潮、義父第217章 防秋防冬、五寨堡匯票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6)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2)第32章 進京替職(3)第134章 慘烈第30章 外界的一些事情第206章 皇帝有請、見爹孃、進宮第226章 踊躍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1)第35章 顧家第223章 又入京、石星的期盼第137章 寧夏平、論功行賞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6)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2)第134章 慘烈第243章 對馬島第137章 寧夏平、論功行賞第244章 度種第218章 劉二妞第215章 陳於陛的感觀第122章 到達、轟動(1)第247章 賠款、搬師回國、封賞!第257章 新戰陣第47章 豐收的喜悅(2)第215章 陳於陛的感觀第229章 王京第273章 賑災、清議第270章 血戰、播州平(二)第184章 開市之爭第193章 除夕日第45章 交權、招兵第91章 大勝、斬首第181章 黃來福出塞第243章 對馬島第213章 天下開礦第49章 編伍、練兵(1)第58章 各方爭功(1)第124章 李如柏、李如樟第88章 無惡不作、迎戰馬賊第14章 開始第204章 奇技局、農場效應起第83章 破家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3)第201章 萬曆帝的陶醉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1)第79章 畜業興盛、火器人才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1)第99章 又是大豐收、馬推收割機第107章 糧盡第32章 進京替職(3)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2)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4)第95章 田園風光美第35章 顧家第248章 賠款分配紛爭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3)第208章 宛平三宮第207章 皇莊事宜第135章 黃來福獻計、三萬蒙古兵來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