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五寨堡商稅達五萬兩?

何朝勳道:“黃軍門,各位同僚,自萬曆十八年起,五寨堡商事開始興起,到現在的二十二年底,五寨堡內外共有商鋪超過千間,計有糧行、麪粉行,食油行、魚乾行、紙線行、香燭行、駝行、貨店行、塌行、毛紡行、氈毯行、生皮行、皮帽行、銀錢行、針篦行、碾子行、炒鍋行、蒸作行、土鹼行、豆粉行、雜菜行、賣筆行、荊筐行、燒煤行、等秤行、泥罐行、裁縫行等近百行業……”

“其收稅則例,每塌房,上等塌房,每疋年徵稅銀二十五兩。中等塌房,每疋年徵稅銀一十五兩。下等塌房,每疋年徵稅銀一十兩……塌房貨載中,上等紗綾錦每疋,青紅紙每一千張,篦子每一千個,稅銀各六兩七百文。中等紗綾錦每疋,細羊羔皮襖每領,黃牛真皮每張,扇骨每一千把,稅銀各五兩。青三梭布每疋,紅油紙每八千張,冥衣紙每四千張,鐵鍋每套四口,藤黃每斤,稅銀各四兩……”

“小絹白中布青匾線夏布每疋,手帕每連三個,手巾每十條,皮褲每件,小靴每套三雙,板門每合,響銅每斤,連五紙每千張,連七紙每一百五十張,稅銀各一兩。青大碗每二十五個,青中碗每三十個,青大每五十個,稅銀各七百四十文。青小每五十個、白中盤每十五個,稅銀各六百文……”

何朝勳滔滔不絕。黃來福等人是聽得目瞪口呆,這些專業性地東西對各人來說是暈頭轉向。好容易聽何朝勳說完塌行,又說到駝行,然後又是一陣的滔滔不絕,駝行說完又將有數十行……

黃來福忍不住咳嗽一聲,說道:“何老大人。你說說五寨堡一年地商稅是多少就行了,餘者我有空細看!”

何朝勳道:“是,軍門!”

他翻到手中的文書底下,說道:“據統計,五寨堡今年的商稅總額爲五萬二千四百七十二兩五錢七分三釐二毫六絲七忽。水泉營堡及紅山門堡商稅共爲二萬六千七百五十六兩四錢五分四釐三毫二絲六忽!”

何朝勳滿臉笑容地道:“軍門,這就是五寨堡及水泉營堡與紅山門堡的商稅總數!職下查過了。如此多的商稅,這是國朝未有之事

在大明對於商稅地徵收中,在各河道設鈔關,在各布政司設有稅課司局,一般府及以上的單位,設稅課司。府下的州縣等地,則設有稅課局。司局內設有各樣的大使、差官、巡視、監收等官吏。其收稅。有本色,有折鈔,有銀兩等。其起解收貯,一部分收入內府。一部分收入戶部,一部分有留各處。

而在山西布政司中。則設有太原府稅課司,平陽府稅課司。大同府稅課司,潞安府稅課司等。餘下的。就是各軍堡州縣的稅課局了。

大明徵收地商稅中,有當鋪塌房,客店商鋪,茶酒醋等課,另有牲畜油鹽,布帛米穀等諸色課,還有金、銀、鉛、硃砂、膽礬、黃丹、青、綠、毛纓、碧甸子、鍾乳粉、棕毛、水銀、魚茶、礬、硝、鉛粉、黑錫、粉錫、石膏、窯課等諸色課。

看起來需要納稅地東西不少。不過洪武年有令。各處稅課司局商稅。俱三十分稅一。除正課外。每契本一紙。納工本銅錢四十文。餘外不許多取。年營業額在四十兩以下地還可以免稅。大明商稅低。加上徵收手段落後。各地富戶商賈又爭先逃稅。其實每年各地稅課司局收上來地商稅都不多。

以大明京城崇文門地宣課分司爲例。萬曆年中。每年收上來地商稅不過一萬九千八百一十六兩。通州張家灣宣課司一年收上來地商稅不過三千零九兩。放在地方中。江西布政司一省一年地商稅銀。不過是區區三千二百九十五兩六錢九分。就是在江南繁華之地地杭州府。一年徵收地折色船料商稅正餘銀。不過是三萬六千八百餘兩。淮安府不過是二萬二千七百餘兩。揚州府不過是一萬二千九百餘兩。

江南繁華之地。一府之地。每年收取地商稅還這麼少。而五寨堡晉西北苦寒之地。以一堡之地。一年地商稅收入就達五萬餘兩。這是非常驚人地。

在場各人聽到何朝勳報地商稅數額後。也都是發出了驚訝地聲音。如此多地商稅。在大明其它地方是沒有地。這標誌着五寨堡商業地繁華。也證明了五寨堡稅課局稅收條例地完善。要知道。雖說收了這麼多商稅。但五寨堡地商業還是越來越繁華。絲毫沒有影響到各商賈地做生意熱情。怪不得各人震動。

黃來福也非常高興。他道:“很好。有這個成績。這是稅課局上下同仁努力地成果。也是與五寨堡商會地配合所分不開!你們都將記一大功。”

渠源銳站了起來。與何朝勳拱手道:“這都是軍門地功勞。小地(屬下)微末之功。不敢自誇!《》”

五寨堡稅種完善,條例繁多,如果不是五寨堡商會的配合,商稅要順利徵收,是比較有難度的。五寨堡商賈中,除了早年來五寨堡的商人外,還有許多近年來堡的商人,這些商賈們,在各地官商勾結,偷稅漏稅習慣了,跑到五寨堡來,還想行進這一套。

不過對這些人的懲罰,五寨堡稅課局是嚴厲的,第一次罰款數倍,第二次更重,第三次算是累教不改者,沒收財貨後,趕出五寨堡,以後禁止來五寨堡經商。

這免不了讓一些心懷鬼胎的官商富商們不滿,他們己經在造謠“五寨堡萬稅”。與民爭利了。而由於渠源銳領導地商會事事配合黃來福,這也讓商會一些商賈們不滿。認爲渠源銳不能盡最大努力維護商會的利益。

對這些情況,黃來福自然有所瞭解,對古今中外商人們地劣根性他也明白,不過他決不許該進入自己口袋的財富從身旁溜走,對於這些心懷鬼胎之徒。他打算在開年後,讓五寨堡稅課局進行一場清理活動,他也不介意從**上消滅一些不良之徒。

同時黃來福覺得身旁不時有暗流涌動,自己應該成立一個情報機構了,雖然現在的大明錦衣衛系統是世界上最強悍的情報組織,不過黃來福有信心。如果自己暗中成立一個情報機構,還是可以在大明稱雄的。

此時聽到渠源銳與何朝勳地謙遜之言後,黃來福笑道:“該是你們的功勞就是你們的功勞,這是誰也不了的事實,我黃來福信奉的是賞罰分別,你們立了大功,我會獎勵你們的!”

渠源銳謝過後坐下。他笑道:“五寨堡收取商稅如此衆多,想必上面一些大人物見到後,又將蠢蠢欲動了!”

大明地各地稅課司局收稅,一向要造冊三本。一本留存當地,一本繳入內府。一本繳入戶部。五寨堡是隱瞞不住的。而看到五寨堡這種商稅結果後,想必許多人目瞪口呆下。又將垂涎三尺

黃來福微笑道:“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某些人想要奪我的財帛功業,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五寨堡蔬菜局局長江永勝彙報工作,他完後,又是五寨堡果樹局局長韓炳彙報工作。

眼下五寨堡種了大量的蔬菜,並且在研究溫室栽培蔬菜。溫室栽培自西漢起,到了明時,各樣的溫室栽培技術己經得到了很大地發展,特別是在京師附近,冬天裡各官員富商們吃到蔬菜,是很普遍的事。不過五寨堡沒有相關的人才,眼下五寨堡蔬菜局己經在研究相關的人才引進事宜。

除了蔬菜外,五寨堡還種植許多各種果樹,特別是蘋果,葡萄,梨和櫻桃幾樣,眼下更是產量衆多,爲五寨堡提供了豐富地酒類釀造原料,也爲五寨堡帶來了大批的財富。

然後又是楊小驢老爹,五寨堡建設局局長楊安章彙報工作,言道這些年在五寨堡與老營堡,及寧武關等地修建了多少官營房屋,修了多少橋補了多少路,等等。

聽他彙報,黃來福想起了一事,五寨堡與神池堡,與寧武關之間地道路該修繕了,按照後世的鄉村水泥公路級別,平均每公里建設資金大概需要25萬元,合大明地銀兩約四百兩。再省省,平均每公里建設資金大概三百兩夠了。

五寨堡到神池堡,約四十里路。神池堡又到寧武關,約是二十里路。不過這都是後世的鐵路距離,換成水泥公路地話,路途更遠,而且多是盤山路。不過就算以這三地六十里(三十公里)的路程,如果要修水泥路的話,最基本的資金也要九千兩銀子,再加上可能多的路程還有人工,還有以後的維護等,怕是需要一萬多兩銀子。

再算算,修了五寨堡到寧武關的路,岢嵐州到五寨堡的路是不是也該修?從五寨堡到偏關及老營堡的路是不是該修?

五寨堡到岢嵐州路程約四十里,最基本的資金也要六千兩銀子,再加上人工及以後的維護等,怕是需要近萬兩銀子。而從五寨堡到偏關,老營堡等地的路程也不近,而且地勢更復雜,路面更難修,這裡又是要使出大批白花花的銀可能自己全部掏腰包,修路是好事,好事就要大家一起做。到時他將發動幾堡之地的商民一起出資修路,如果要黃來福出大頭的話,他將考慮在這些地方的水泥路面上建立收費站收稅。

盤算完畢後,黃來福便吩咐楊安章局長就此事宜拿出個章程來,修路難度大不大,各樣成本要多少,到時如何集資等。楊安章高興地答應了。

接下來是五寨堡農技局局長蘇銳彙報發言。五寨堡農技局主要的職務範圍是購買和培育一些優良的田地種子,水產種子,果樹菜苗種子,並在大明各地購買一些優秀的農田水利書籍等。此外他們局中還在研究各樣的農藥肥料製作,並給一些農場中提拱技術指導。如田地有災害,他們還負責技術清除。

這幾年五寨堡農技局發展也是很快速的,五寨堡各農場的高產,離不開他們購買與培育的優良種子,他們出產的各樣人畜糞肥料,臭泥落葉腐草料肥料,餅渣麻渣料,土製氮肥磷肥料等,還有石灰與硫磺製成的農藥殺蟲劑,除了深受五寨堡各農場歡迎外,也遠銷到太原等地,甚至是更遠的地方去。

種子,肥料與農藥,己經成爲五寨堡農技局的搖錢樹,他們不需要黃來福撥款,就可以自給自足,並每年上交大批稅款。

黃來福勉勵了蘇銳後,五寨堡民器局局長孫天正又發言,他們除製作各樣的農具外,還大量製造水車,五寨堡水車,己經名揚大明,特別是大明工部,更是對其讚不絕口,力求推廣各地。許多外地的州府民衆,更是指定要五寨堡的牌子。五寨堡各樣水車,己經爲大明糧食產量的提高,縮小各地流民外出規模,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接下來是五寨堡文衛局局長孫貴,宣傳局局長馬文才,人力局局長徐受接連彙報發言。

五寨堡文衛局是清水衙門,專門管理五寨堡的文化、教育、及衛生防疫等事宜,現在五寨堡己經有一家大醫館,除給民衆治病外,還負責堡內外瘟疫等防治工作。除此以外,五寨堡還成立了一家大書院。由於五寨堡看病及讀書費用低廉,根本不能自給自足,這二者每年都要花去黃來福不少的錢。還有堡內養濟院的鰥寡孤獨篤疾之人,也是需要黃來福每年撥款。

宣傳局也是花錢的部門,不過現在五寨堡的聞名,與宣傳局的努力也是分不開的,特別是五寨堡的一些軍歌等,更是聞名堡外。無意中打響了五寨堡的知名度。

還有五寨堡人力局,每年負責招聘引進一些外來的優秀人才,比如五寨堡許多做文書,做師爺的落魄文人,就是他們引進的,還有一些書院的先生等人,也是他們招聘來的。這個部門更是花錢滾滾,沒有黃來福的撥款就不能生存。

第18章 轟動第137章 寧夏平、論功行賞第113章 發糧餉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3)第201章 萬曆帝的陶醉第89章 激戰第212章 大明皇家玻璃廠第209章 冗濫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1)第113章 發糧餉第175章 走狗開路第201章 萬曆帝的陶醉第202章 新收割機、糖廠、溫室栽培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5)第38章 衛學第236章 線形戰列第213章 天下開礦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5)147章 面聖第204章 奇技局、農場效應起第253章 歡迎熱潮、義父第172章 官場奢豪、開發當地構想第47章 豐收的喜悅(3)第238章 援軍第83章 破家第245章 威赫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2)第215章 陳於陛的感觀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2)第138章 回家、盤點收穫第31章 獸醫王啓年(2)第123章 三邊總督魏學曾第173章 明日閱兵,通知楊巡撫來第84章 蒼涼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4)第4章 窮得讓人落淚的軍戶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2)第125章 羨慕同食第212章 大明皇家玻璃廠第27章 變化第194章 上元夜、舊情人?第139章 賞銀軍器問題第197章 大臣打架?民郵、設報誘人心第125章 羨慕同食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2)第37章 指揮使大人第192章 軍隊武器收支,燧發槍?夏稅秋糧!第65章 大辦工廠(2)第61章 成親(2)第188章 小姨子是姐夫貼心的小棉襖第124章 李如柏、李如樟第162章 碧蹄館之戰結束、戰果第137章 寧夏平、論功行賞第156章 火銃對射第242章 毆打第195章 規劃山西鎮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5)第255章 刺刀誕生第84章 蒼涼第11章 引水與大水車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5)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2)第32章 進京替職(1)第270章 血戰、播州平(二)第110章 反響、升官、撫卹第105章 不利、陰影第127章 商隊到達、衆將羣星、朱巡撫有請第61章 成親(1)第38章 衛學第154章 平壤攻防佈置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5)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1)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2)第4章 窮得讓人落淚的軍戶第149章 發行國債的構想第48章 商賈雲集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4)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1)第270章 血戰、播州平(二)第52章 萬曆帝的震動第169章 武將,就應該飛揚跋扈些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1)第256章 望遠鏡、紙殼彈筒第261章 關河口、圈地第202章 新收割機、糖廠、溫室栽培第174章 耀武揚威第210章 申明亭前第45章 交權、招兵第108章 決戰第235章 潰散第143章 賞雪、納妾渠秀荷之事第81章 武裝開礦第51章 軍歌(2)第65章 大辦工廠(1)第144章 納妾程序第254章 單一火槍兵?第30章 外界的一些事情第233章 威力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6)
第18章 轟動第137章 寧夏平、論功行賞第113章 發糧餉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3)第201章 萬曆帝的陶醉第89章 激戰第212章 大明皇家玻璃廠第209章 冗濫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1)第113章 發糧餉第175章 走狗開路第201章 萬曆帝的陶醉第202章 新收割機、糖廠、溫室栽培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5)第38章 衛學第236章 線形戰列第213章 天下開礦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5)147章 面聖第204章 奇技局、農場效應起第253章 歡迎熱潮、義父第172章 官場奢豪、開發當地構想第47章 豐收的喜悅(3)第238章 援軍第83章 破家第245章 威赫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2)第215章 陳於陛的感觀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2)第138章 回家、盤點收穫第31章 獸醫王啓年(2)第123章 三邊總督魏學曾第173章 明日閱兵,通知楊巡撫來第84章 蒼涼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4)第4章 窮得讓人落淚的軍戶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2)第125章 羨慕同食第212章 大明皇家玻璃廠第27章 變化第194章 上元夜、舊情人?第139章 賞銀軍器問題第197章 大臣打架?民郵、設報誘人心第125章 羨慕同食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2)第37章 指揮使大人第192章 軍隊武器收支,燧發槍?夏稅秋糧!第65章 大辦工廠(2)第61章 成親(2)第188章 小姨子是姐夫貼心的小棉襖第124章 李如柏、李如樟第162章 碧蹄館之戰結束、戰果第137章 寧夏平、論功行賞第156章 火銃對射第242章 毆打第195章 規劃山西鎮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5)第255章 刺刀誕生第84章 蒼涼第11章 引水與大水車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5)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2)第32章 進京替職(1)第270章 血戰、播州平(二)第110章 反響、升官、撫卹第105章 不利、陰影第127章 商隊到達、衆將羣星、朱巡撫有請第61章 成親(1)第38章 衛學第154章 平壤攻防佈置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5)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1)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2)第4章 窮得讓人落淚的軍戶第149章 發行國債的構想第48章 商賈雲集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4)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1)第270章 血戰、播州平(二)第52章 萬曆帝的震動第169章 武將,就應該飛揚跋扈些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1)第256章 望遠鏡、紙殼彈筒第261章 關河口、圈地第202章 新收割機、糖廠、溫室栽培第174章 耀武揚威第210章 申明亭前第45章 交權、招兵第108章 決戰第235章 潰散第143章 賞雪、納妾渠秀荷之事第81章 武裝開礦第51章 軍歌(2)第65章 大辦工廠(1)第144章 納妾程序第254章 單一火槍兵?第30章 外界的一些事情第233章 威力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