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援軍

於黃來福就任提督,總督邢是心情複雜的,不過他臣中少數幾個能顧全大局,除立時派心腹家人向黃來福表示祝賀外,他還來到慶州,與黃來福商議軍略之事,醞釀新的一次攻勢。

二人都認爲,前些時間的蔚山險局,有兩個重要原因,一是兵力不足,二就是日軍通過水路輸送援兵,所以應該大力加強大明與朝鮮的水軍力量,實行海陸夾攻。

因此在與黃來福商議後,邢向上奏報:“日軍據朝鮮的南海,東西百里。臣等舉兵進剿,若其力不能支,必率水師入內地。所以欲殲滅日軍,先必須重視防守。今總兵周於德統領水師,如果日軍轉入內地則予以進剿。如果繼續佔據朝鮮,則當聽臣等調用,以爲夾攻之舉。山東總兵李成勳,宜率水師駐紮長山島,以守登萊之門戶,備旅順之應援,保定總兵則暫時移駐天津,以鞏固內地!”

萬曆皇帝交兵部議處。

從萬曆二十六年三月後的幾個月裡,黃來福都是與邢忙着調兵遣將,排兵佈陣,而這時,源源不斷的後勤補給也經由天津道浮海輸送到朝鮮內地。

不但是各樣糧草,就是各樣武器也是不計其數,光是那種破虜炮,三眼鐃等,就達一千多門,一萬多杆,更不說別的武器裝備了。大明這種龐大的國力,是日本遠遠不如地,就這點上看,他們也是註定要遭到失敗的結局。

此外還有山西軍中使用的燧槍,經麻貴等人上報後,也是引起了大明朝中的極大關注,萬曆皇帝與兵部都是親自過問,很快,工部便向山西軍要來樣品,並讓工匠們便仿製了幾百杆。不過在擊率,點火率上,銃膛的使用次數上,都遠遠不能與山西軍中使用地燧火銃相比,而且還有一些老毛病,如現在明軍中使用的火繩鳥銃一樣,喜歡炸膛……

五月初一日,慶州。

天氣己經慢慢熱起來,眼下的慶州早己成爲了一個大軍營,由於相互對峙,一時間沒有新的戰事,因此黃來福與麻貴等人都是回到了慶州,只留下一部分兵馬守蔚山及島山倭城。

這些時間裡,黃來福一直在慶州提督府裡忙個不停,現在他是提督,總理軍務,千頭萬緒,都必須經由他主理,可說是繁忙無比,只有時候到城內外巡視一番,看看朝鮮女人的露乳裝,才能放鬆下心情。

這日下午時。黃來福滿臉笑容。因爲家中來信了。信上所書。雖是顧雲娘地口吻。不過字體娟麗秀美。想必卻是渠秀荷地代筆。

信中先是祝賀黃來福榮升提督一職。全家包含五寨堡上下。都是莫與榮膺。又說了一些家中地閒話。言道黃大郎等人己經進五寨書院就學了。還有小叔子黃靈斌。眼下也懂事了許多。五寨堡中地大小事。他都學着處理。讓她們地工作負擔減輕了不少……總之是讓黃來福安心在外殺敵。萬事不用操心。

“日日思君。盼君早點凱旋歸……妻顧雲娘筆。”

黃來福微微一笑。仔細地收好了信。透過繡簾向外瞧去。外面陽光明媚。讓他心情愉快了許多。

這時腳步聲響起。“那個人”悄無聲息地走了進來。向黃來福稟報道:“大人。己確認。楊鎬回程途中。路遇山石。馬匹受驚墜入谷中。楊鎬己確定死難!”

黃來福點了點頭。“那個人”又道:“四月下時。遼東總兵李如鬆將軍在輕騎出塞時。遭遇土蠻部大部。李將軍力敵身亡。該消息己確認!”

黃來福閉上眼睛,長長地嘆了口氣,任提督以來,自己就幾次三番派人入遼,告知李如鬆要小心土蠻部,結果他還是逃不過歷史地宿命。這麼一員勇將,就這樣死了,真是可惜啊。想起自己與李如鬆的交情,他不由癡了。

最後“那個人”又低聲說起另一件事,最後他跪在地上道:“……任務失敗,這是屬下的失職,請大人責罰……”

黃來福沒有責怪他,只是癡想了許久,最後喃喃說了句什麼。“那個人”靜靜地退了下去。

……

萬曆二十六年四月二十六日,土蠻犯遼東,遼東總兵官李如鬆率輕騎五千人遠出搗其巢穴,中途中伏力戰身死,時年五十。李如鬆死後,朝中震驚,萬曆皇帝更是悲痛不己,追贈李如鬆爲少保、寧遠伯,忠烈,在廣寧府建廟立祠,享受香火。

除此之外,遼東還生了另一件大事,時建州衛都督,龍虎將軍努爾哈赤遭遇不明人士刺殺,險些死於非命,依現場留下來的服飾甲器來看,努爾哈赤懷是蒙古人或是海西女真人乾地事。

一衛都督遭遇刺殺,這是一件大事,再加上時努爾哈赤對明忠順,不但不派士卒侵擾邊境,還經常將部屬擅自掠奪來的漢人和牲畜送還大明,而且還多次親自進京朝貢,因此大明眼下對努爾哈赤印象頗好。萬曆十七年升遷他爲都督,二十三年又封他爲龍虎將軍,而且還在撫順、開原、清河等處設立馬市,與建州衛互市,這讓努爾哈赤獲得了巨大地好處,史稱滿洲民殷國富。

努爾哈赤遭遇刺殺後,大明禮部派官員攜帶禮物前往撫慰。

……

李如鬆死難的消息傳到朝鮮後,朝鮮國王李與平倭總督邢都是祭悼。黃來福親自設壇祭祀,高策、祖承訓、查大受、吳惟忠等人也是震驚不己,紛紛在自家軍營中爲故帥設立靈位。

長死難,李如梅痛哭之餘,也是回遼東奔喪,同時旨意,繼任遼東總兵一職。他在朝鮮地職務便由董一元代領。

時間進入六月,經提督黃來福與總督邢的商請,大明入朝的援軍源源不斷而來,六月十二日,有“劉大刀”之稱的猛將兄劉領兩萬西南兵馬,到達了慶州,拜見了總督邢與提督黃來福。

這劉是江西洪都人,字子紳,以勇猛聞名,其使用一柄鑌鐵大刀,重達一百二十斤,而且在戰場上是輪轉如飛,因此獲得了劉大刀之稱。

除了個人地武勇外,劉手下還有一隻親軍車營,共計五千餘人,以川人爲主。車營配有步兵,騎兵,還有火鐃手,以及幾百輛戰車。

作戰時,騎兵先行,步兵與火銃手推車而行,敵軍出現時,以戰車圍成圈陣,火鐃手便以此爲屏障,對敵動射擊,待敵銳氣盡後,便以騎兵由車陣內衝出,擊垮敵營,最後步兵出擊,追殲敵軍。可說是攻守兼備,憑藉這支軍隊,劉贏得了無數地軍功。

有這樣地軍隊加盟,黃來福可說是如虎添翼,不過讓黃來福頭痛的是,一般武勇地人,生性都比較桀驁不馴,對於劉來說,黃來福這樣二十幾歲的小娃娃做他地頂頭上司,自然讓他不服,雖說軍中傳揚黃來福武勇,此次坐上提督之位也是衆望所歸,不過劉沒見識過,自然是不以爲然。

而且劉所部兩萬人構成複雜,不但有漢兵,還有西南各地的土司兵,這些人軍紀極差,不論是在大明還是朝鮮,所過之處,都是雞犬不寧。而且劉只要能打勝仗,對這些事從來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也是劉屢立戰功卻屢遭彈劾的主要原因,不過因爲他的軍隊很能打仗,所以雖屢遭彈劾,但卻一次次能被朝廷重新重用。

不出意外的,劉所部到了慶州後,當地地擾民之事也是急速上升,雞鴨豬被偷被吃是小事,還經常有朝鮮當地的大姑娘小媳婦被騷擾,更要命的朝鮮南部的女性有着露乳裝地傳統,從十五歲到八十五歲的女人都是露在外面,這怎麼能不讓那些軍中地壯漢流鼻血?

朝鮮都元帥權慄整天就是來向黃來福哭訴,每天有多少多少朝鮮女性被天兵性騷擾了,每天有多少雞鴨被偷吃了,黃來福下令嚴明軍紀,這讓劉不滿。

七月十六日,廣東水師都督陳率廣東水師五千人,津遼水師三千人,戰船270,對外號稱500,到達了朝鮮國,隨行的有副將鄧子龍,率領江浙步兵五千人。

陳字朝爵,廣東翁源人,這是個讓黃來福更頭痛的人物,說起來,陳的資格很老,嘉靖末年就是指揮僉事,不過幾十年下來,最後到萬曆年間,才最後當上總兵。

主要是他只會講語,不會講官話,京官們聽不懂,自然是失去了很多優勢。這些還好,陳最大的毛病就是貪戀,每到一處,便放縱手下搶掠民財,不論到哪裡,做什麼官,都是一個字貪,早年因爲奴役士卒導致兵變被罷官,所以被冷藏很多年。

不過陳打仗確實也不錯,有謀略,善將兵,此次朝戰需要水陸兩進,所以總督邢便想到了這個人,陳被用。結果陳到了朝鮮後,先便惹下了許多事。

與陳相處過的人都知道他地性情狂暴獰猛,所以各人是敬而遠之,連劉也警告要小心此人。果然,朝鮮國王李爲了歡迎天朝水軍來臨時,親出漢城勞軍,陳竟當着朝鮮衆多君臣的面,將一個朝鮮官員打得血流滿面,朝鮮大臣柳成龍苦勸方止。

而且陳到了慶州後,見總領提督軍務地黃來福竟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也頓時不服,於劉一左一右,對黃來福是陽奉陰違。

不過對於陳,黃來福另有打算,他平靜地將陳打到古今島去,那裡有李舜臣率領地朝鮮水軍。大明援軍源源不斷地開入朝鮮,朝鮮國也是大造艦隊,最後新造了一百餘艘戰船,只等大明最後的反攻命令。

陳領軍到達古今島,朝鮮水軍由他統領,許多人都擔心他會不會與李舜臣相合。不過此時李舜臣這個朝鮮名將表現出了他地另一面,陳甫到,李舜臣便大排宴席爲他接風,更大力吹捧他的功績,讓陳樂得合不攏嘴,賓主盡歡而散。此後大明水師與朝鮮水師相處融洽,黃來福接報後,也感覺到了李舜臣實在是個人際高手,值得自己學習啊。

當然了,也不是什麼來援將領都如陳與劉一樣囂張的,隨陳一同到來的老將鄧子龍,就是一個非常忠厚的老實人,當時他己是年逾七十,卻還是副總兵的身份,不過接到朝廷調令後,卻是毫不猶豫就動身出,聽從陳的指揮。

到了朝鮮後,見到提督黃來福,他也是恭恭敬敬,拜見時都是行了全禮。對於這位老將的命運,黃來福是知道的,他希望自己能改變他,最後讓他載譽而歸,安享晚年。

近八月時,集在朝鮮的大明軍隊己經達到了八萬餘人,朝鮮方面也拼盡全力集結起了二萬餘人的軍隊,其中包括李舜臣率領的朝鮮水軍七千餘人,戰船二百餘艘。

明朝總計兵力最後達十萬餘人,最後決戰的機會己經到了。

第98章 給部下嘉獎、擴一營兵第109章 潰敗、殺俘(1)第168章 迎接第209章 冗濫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5)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1)第176章 分紅之爭第178章 大移民第109章 潰敗、殺俘(4)第219章 徵兵!小姨變小妾?第201章 萬曆帝的陶醉第58章 各方爭功(2)第10章 看田莊唱情歌第200章 關注及反應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3)第124章 李如柏、李如樟第28章 德潤布莊第243章 對馬島第242章 毆打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5)第99章 又是大豐收、馬推收割機第55章 臘肉、火腿、加工業第52章 萬曆帝的震動第159章 所向披靡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2)第52章 萬曆帝的震動第93章 軍議、回家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196章 要想富、與民爭利?第118章 寧夏之亂(1)第150章 鄭貴妃、遼陽城第27章 變化第128章 經驗交流、開始攻城第252章 還鄉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4)第108章 決戰第85章 紛爭、大水災第197章 大臣打架?民郵、設報誘人心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6)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3)第230章 軍糧第111章 葬禮、賞銀、分紅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6)第41章 渠秀荷、周文棟第227章 探獄第75章 大過年第24章 萬曆帝、春耕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6)第34章 岢嵐州第9章 帶着媳婦兒看屯田第270章 血戰、播州平(一)第162章 碧蹄館之戰結束、戰果第122章 到達、轟動(2)第231章 蔚山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5)第252章 還鄉第138章 回家、盤點收穫第84章 蒼涼第107章 糧盡第257章 新戰陣第80章 八角堡開荒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1)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5)第220章 齊人之福難享第102章 蒙古人來了第194章 上元夜、舊情人?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5)第3章 期望第103章 一片恐慌第113章 發糧餉第73章 地頭蛇、嚴酷拉練第108章 決戰第58章 各方爭功(2)第47章 豐收的喜悅(3)第221章 復設東勝衛?第109章 潰敗、殺俘(2)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2)第269章 海龍第92章 分功第124章 李如柏、李如樟第219章 徵兵!小姨變小妾?第5章 軍與兵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3)第223章 又入京、石星的期盼第221章 復設東勝衛?第185章 想要撫賞?第28章 德潤布莊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1)第41章 渠秀荷、周文棟第272章 大災第20章 晉商、大氣魄第202章 新收割機、糖廠、溫室栽培第194章 上元夜、舊情人?第118章 寧夏之亂(1)第146章 黃來福又出兵,萬曆帝召黃來福覲見第21章 商議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2)第58章 各方爭功(1)第96章 連升三級第102章 蒙古人來了
第98章 給部下嘉獎、擴一營兵第109章 潰敗、殺俘(1)第168章 迎接第209章 冗濫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5)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1)第176章 分紅之爭第178章 大移民第109章 潰敗、殺俘(4)第219章 徵兵!小姨變小妾?第201章 萬曆帝的陶醉第58章 各方爭功(2)第10章 看田莊唱情歌第200章 關注及反應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3)第124章 李如柏、李如樟第28章 德潤布莊第243章 對馬島第242章 毆打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5)第99章 又是大豐收、馬推收割機第55章 臘肉、火腿、加工業第52章 萬曆帝的震動第159章 所向披靡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2)第52章 萬曆帝的震動第93章 軍議、回家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196章 要想富、與民爭利?第118章 寧夏之亂(1)第150章 鄭貴妃、遼陽城第27章 變化第128章 經驗交流、開始攻城第252章 還鄉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4)第108章 決戰第85章 紛爭、大水災第197章 大臣打架?民郵、設報誘人心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6)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3)第230章 軍糧第111章 葬禮、賞銀、分紅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6)第41章 渠秀荷、周文棟第227章 探獄第75章 大過年第24章 萬曆帝、春耕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6)第34章 岢嵐州第9章 帶着媳婦兒看屯田第270章 血戰、播州平(一)第162章 碧蹄館之戰結束、戰果第122章 到達、轟動(2)第231章 蔚山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5)第252章 還鄉第138章 回家、盤點收穫第84章 蒼涼第107章 糧盡第257章 新戰陣第80章 八角堡開荒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1)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5)第220章 齊人之福難享第102章 蒙古人來了第194章 上元夜、舊情人?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5)第3章 期望第103章 一片恐慌第113章 發糧餉第73章 地頭蛇、嚴酷拉練第108章 決戰第58章 各方爭功(2)第47章 豐收的喜悅(3)第221章 復設東勝衛?第109章 潰敗、殺俘(2)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2)第269章 海龍第92章 分功第124章 李如柏、李如樟第219章 徵兵!小姨變小妾?第5章 軍與兵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3)第223章 又入京、石星的期盼第221章 復設東勝衛?第185章 想要撫賞?第28章 德潤布莊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1)第41章 渠秀荷、周文棟第272章 大災第20章 晉商、大氣魄第202章 新收割機、糖廠、溫室栽培第194章 上元夜、舊情人?第118章 寧夏之亂(1)第146章 黃來福又出兵,萬曆帝召黃來福覲見第21章 商議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2)第58章 各方爭功(1)第96章 連升三級第102章 蒙古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