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大辦工廠(2)

山西鎮,岢嵐兵備道西路,偏頭關。

偏頭關與黃河邊的蒙古部僅一水之隔,關外有豐州灘,歸化城,板升諸處,有蒙古順義與東西兩哨部落駐牧。偏頭關地勢重要,與寧武關、雁門關,合稱外三關。

偏頭關於洪武二十三年建設土城,萬曆二年磚包,週五裡零三百一十八步,高三丈五尺,初設守備一員,嗣設副總兵一員及守禦千戶所,以保德州同知與本他大使監收錢糧,後添管糧通判一員,嘉靖二十一年改副總兵爲總兵移鎮寧武,以老營堡參將改駐本關,隆慶三年移岢嵐兵備道駐紮於此。

偏關曾是蒙古人入寇的必經之地,隆慶初俺酋率衆由偏頭關驢皮窯入,經岢嵐,嵐縣,陷石掠汾,全晉震動。不過隆慶和議後,該地已經多年未經兵火。

現在偏關一帶,和蒙古人開有多個民市,商販輻輳,有西商,有蒙古商人,前來貿易者絡繹不絕,城內商號作坊,寺廟樓觀,民居院落等大小建築鱗次櫛比,錯落有致。

現城內有西路管糧同知楊喜賀大人,欽差整飭岢嵐兵備按察司副使高其大人,欽差分守西路偏關參將李力大人。

偏頭關城內,兵備官府邸。

“果真如此……”聽了兩個心腹的話後,欽差整飭岢嵐兵備按察司副使高其高其大人陷入了沉思。

五寨堡的情形,聽兩個心腹描繪後,高其心動是心動。不過想下手的話,事到臨頭。才發現不是想象中地那麼簡單。高其名義上是山西按察使副使兼岢嵐西路兵備官,官居正四品,節制一參將。一遊擊。五守備,四操守,九防守。但自己手中真正掌握的力量,只是手中地一百餘家丁們,其它的兵權,實際上都是掌握在各軍堡將官手中。

對五寨堡。他能使的力量和手段有限,雖是節制,但畢竟是不同系統,一個軍。一個兵,也用不上屢試不爽地斷糧方法。移防吧,也是麻煩,因爲依明時地兵制,若無戰事時,移防千人以上的軍隊,須經請示兵部。擅自移防。以謀反論處,高其雖是兵備官。卻也不敢做這樣的事情。

而且大明幾百年,沒聽說過衛所軍戶們移防的,都是世世代代駐守一地。而要移防的,只有讓五寨堡成爲營兵,不過這也困難,大明營兵的招募,掌握在兵部地手中,無令擅自募兵者,以謀反論處。

依大明軍制,總兵手中的標兵,副將手中的奇兵,參將手中的援兵,游擊手中地遊兵,纔算得上是營兵,又稱爲戰兵。整個山西鎮軍馬,除了總兵標下兩掖營兵及鎮中的奇遊援三營外,其它的幾萬人,都是衛所的軍戶軍士,除了戰事外,衛所軍士們都是幾百年不動的。

想讓五寨堡成爲營兵,談何容易,一成爲營兵,就要戶部發糧餉,發武器衣被,開支龐大,戶部不會答應的。而五寨堡之前雖有招募了一些民戶們補充入五寨堡軍士們,不過他們都是加入了五寨堡軍戶戶籍,算是衛所間正常的清勾替補。

高其心想:“這事情,先和李參將商議一下,再遣心腹至寧武關,聽總兵大人是什麼想法。”

五寨堡,清漣河邊。

“吱嘎吱嘎”地聲響中,河邊水力磨坊地石碾石磨在河水的衝擊下,正發出繁忙地聲音。

這座水力磨坊很大,稱之爲黃來福大水力磨坊,磨坊上面着一個大棚,鋪着茅草。大棚邊上,沿石砌的河沿邊,大棚木欄旁,還放有一溜的木椅,供人休憩,對着河,還可以看離這邊不遠的渡口的情形,眺望不遠處的黃來福大水車,此時河上是船來船往,一片繁忙。

磨坊裡面有着衆多的石碾石磨,雖是興建不久,不過生意卻是非常好,人來人往的,非常熱鬧。經常會有商人們,運着一車車的糧食而來,在這裡將小麥脫殼或是將米磨成麪粉。

還有一些五寨堡的軍戶婦女們也來此脫殼磨面的,或是直接前來這裡買米。而受此影響,水力磨坊旁邊也興建了幾座米鋪。

早在前些時候,在五寨堡大豐收後,黃來福就注意到了關於小麥脫殼磨粉的問題,原來大多數的軍戶們還是採用原始的椿米脫殼法和人力揚米法,還有畜力磨粉法,雖五寨堡的商賈們也在堡內建了幾家畜力碾米鋪坊,不過這效率還是太低。

有鑑於此,黃來福便依自己電腦中的資料,畫出了椿米水車圖紙,還有旋轉式風扇車,及水磨等,吩咐五寨堡民器坊製作出了這些物什,最後和渠源銳一起,投資了幾百兩銀子,興建了這個水力磨坊。

此時磨坊內擠滿了人,一片歡鬧聲,除了大部分是堡內的米商外,還有許多的五寨堡的大姑娘,小媳婦們提着自己裝着小麥的粗布口袋,在這裡忙忙碌碌,進進出出,還有些是小孩子們在這裡玩耍的。還有一些人是專門趕來看熱鬧的,畢竟這個水力磨坊也是個新鮮事物,和當初的黃來福大水車一樣,吸引了衆多人的好奇觀看。

只見在水流的帶動下,大碾石不停地轉動着,不需要多久,一口袋的小麥便碾好了,引起衆人的一片讚歎:“真是太快了。”比起以前自己的人力脫殼或是畜力脫殼,這速度,真是不能比啊。

小麥便碾好後,立時磨坊內的工人,還有大姑娘,小媳婦們,就拿出一些乾淨的掃帚,仔細地將糠米掃到一起,用簸箕裝好,然後到一旁的車旁扇米。

很快的,在糠米放進車地糧鬥。搖動轉柄,米自動落進一個出口的口袋內。而糠則是從另一個出口而扇出,不需要多久,在婦女和磨坊內地工人們滿臉細粉的時候。簸箕的糠米便扇好了。又是讓衆人一片讚歎:“好快啊,以前自己地手工人力揚米法,真是不能比……”

有了這種車,讓五寨堡地居民們的糠秕分離工作大大減輕,而這種在漢朝時便出現在中國北方,後來失傳。只流存在中國南方,並一直使用到21世紀,現在在一些中國邊遠山區還在使用的車,因黃來福的原因。又在五寨堡現出新的風采。

到了這一步,如果還要加工麪粉的,又可以到一旁地水力石磨旁,將麥米磨成麪粉,同樣也是速度非常快,不需要多久,一口袋的麥米便磨好了。而且磨出的麪粉質量好。

因方便快捷。加工費也不高,這座水力磨坊自建起後。就生意興隆,除了堡內有限的幾家有自己地畜力碾米鋪坊外,大多數的五寨堡糧商們,都將自己的糧食運到清漣河邊這座黃來福大水力磨坊來,付出一些加工費,就可以輕鬆地得到米麪。還有五寨堡的軍戶們,也都是將自己的糧食,運到黃來福大水力磨坊來,或是直接來這裡購買米麪,反正堡內離這裡也不遠,走路要不了幾分鐘,就到了。

因爲生意興隆,引起了五寨堡一些商人們的注意,他們向黃來福和渠源銳試探,是否允許他們也在清漣河邊興建水力磨坊,不過出於壟斷的目地,黃來福還沒批准別地人在五寨堡興建這種水車磨坊,不過他們可以和黃來福合資,將水車磨坊越做越大。

在黃來福大水力磨坊來內,石磨是最多的了,因爲黃來福除用石磨來磨面外,還用石磨來榨油,或將來用來搗鼓羊毛,碾壓皮革等。

這不,此時在離黃來福大水力磨坊來不遠處,也有一個大棚,內中有一長排地石磨,這些石磨就是專門用來榨取五寨堡這次大豐收的大豆和油菜籽的。

今年五寨堡大豐收,大豆和各種油菜收穫頗大,所以各類菜油的加工和豆類的製作相繼開始。而爲了榨油,黃來福在大水力磨坊來旁邊,蓋了一個大大的榨油作坊,專門用於製作五寨堡的各種油料。

還是依黃來福事先的安排,由黃來福出原料,出地盤及一部分的資金,渠源銳聯合一些商人,出資金,出管理人員,招募員工等,負責將來的銷量,並開始興建各種作坊廠房,當然,在年底的分紅中,雖然黃來福等軍官,出錢最少,但分紅是最大的。

同樣的,出於壟斷和最大利潤率的目的,五寨堡榨油作坊只能有一家,稱爲大五寨堡榨油作坊,不過各個商人們可以和黃來福及渠源銳合資,出資多少,分紅多少,將大五寨堡榨油作坊越做越大,形成農產品種植,原料收購加工,最後成品銷售一條龍,降低了許多不必要的損耗,實現利潤率最大化。一家榨油作坊,由一家五寨堡軍戶所開,不過只是一座矮舊的平房,使用一些簡陋的手法,如用一臺裝着鐵碌的石碾子,還有幾口大鍋和一些草製作油。現在那家榨油作坊,早已關門大吉,業主投身到五寨堡各個農場中去了。

在五寨堡大豐收後,地裡的油菜籽收割、曬乾之後,大五寨堡榨油作坊也開業了,由於原五寨堡軍戶們早已被各個農場吸引完畢,所以現在招募的員工,都是各個州縣到五寨堡來的流民。坊招募員工的時候,可說是流民蜂擁而入,每月幾錢銀的工錢,是非常吸引人的。最後招募了一些工人,一些有榨油經驗的大師傅。

當這天作坊的大門開業後,成爲五寨堡同樣吸引人關注的一個地方。指導,先用幾口大炒鍋裡炒熟,這是需要力氣的,工人們死力幹,大師傅則是在一旁掌握火候。炒到差不多的時候,大師傅就會命人油菜籽倒入石碾或石磨的槽內,以前是用牛碾壓,現在則是用水力。

油菜籽碾碎後,便拿到鍋裡去蒸,這裡需要大師傅們親自觀察火候,火候一到,以前是用頭上包了一層厚厚的鐵套榨木撞擊,由一些精壯漢子扶着榨木,人工撞擊,但現在是用水力推動,就省力多了。不過碓棒的撞擊聲,還是非常大。下,油餅開始汩汩流淌,慢慢榨出油來,越流越多,油香在作坊內瀰漫,經過幾輪後,出油量開始減少,到最後慢慢流乾,這樣工作作結束了。

出了油後,便由工人們收集一處,運到庫房內儲藏,再由大五寨堡榨油作坊的股東們或提供五寨堡內軍民食用,或運到各處販賣,每天人來人往,運油的車馬不絕,形成了一股繁忙的情景。

第65章 大辦工廠(1)第111章 葬禮、賞銀、分紅第17章 大幹第12章 養兵所需費用第74章 鳥銃、年獎分紅第109章 潰敗、殺俘(4)第178章 大移民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1)第77章 城建成、菜園果園雞食第188章 小姨子是姐夫貼心的小棉襖第183章 羊毛之誘、互市互利第61章 成親(1)第248章 賠款分配紛爭第61章 成親(1)第194章 上元夜、舊情人?第184章 開市之爭第204章 奇技局、農場效應起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2)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4)第247章 賠款、搬師回國、封賞!第99章 又是大豐收、馬推收割機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2)第200章 關注及反應第10章 看田莊唱情歌第13章 大農莊計劃第31章 獸醫王啓年(1)第47章 豐收的喜悅(3)第3章 期望第195章 規劃山西鎮第164章 斬首改革第154章 平壤攻防佈置第269章 海龍第232章 豎儒第251章 三十年河西第94章 歡聚第133章 掩護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6)第55章 臘肉、火腿、加工業第100章 又震動第242章 毆打第81章 武裝開礦第51章 軍歌(1)第101章 鮮明對比、興旺第154章 平壤攻防佈置第194章 上元夜、舊情人?第108章 決戰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6)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2)第112章 老營堡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5)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1)第134章 慘烈第101章 鮮明對比、興旺147章 面聖第202章 新收割機、糖廠、溫室栽培第58章 各方爭功(2)第156章 火銃對射第249章 總督兩鎮軍務第52章 萬曆帝的震動第100章 又震動第237章 提督第179章 東林黨議始第134章 慘烈第81章 武裝開礦第264章 議事,問題多第267章 播州第258章 火銃兵與長矛手第115章 樹活不了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2)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1)第115章 樹活不了第218章 劉二妞第223章 又入京、石星的期盼第10章 看田莊唱情歌第2章 家人溫馨第141章 感嘆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1)第119章 平叛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2)第69章 包稅十萬兩第79章 畜業興盛、火器人才第231章 蔚山第123章 三邊總督魏學曾第94章 歡聚第127章 商隊到達、衆將羣星、朱巡撫有請第255章 刺刀誕生第160章 日軍圈套第38章 衛學第207章 皇莊事宜第51章 軍歌(2)第153章 議和鬧劇、大軍進朝鮮第67章 餘波、軍士武藝等級第239章 三路進軍第230章 軍糧第35章 顧家第243章 對馬島第98章 給部下嘉獎、擴一營兵第118章 寧夏之亂(1)第166章 上任
第65章 大辦工廠(1)第111章 葬禮、賞銀、分紅第17章 大幹第12章 養兵所需費用第74章 鳥銃、年獎分紅第109章 潰敗、殺俘(4)第178章 大移民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1)第77章 城建成、菜園果園雞食第188章 小姨子是姐夫貼心的小棉襖第183章 羊毛之誘、互市互利第61章 成親(1)第248章 賠款分配紛爭第61章 成親(1)第194章 上元夜、舊情人?第184章 開市之爭第204章 奇技局、農場效應起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2)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4)第247章 賠款、搬師回國、封賞!第99章 又是大豐收、馬推收割機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2)第200章 關注及反應第10章 看田莊唱情歌第13章 大農莊計劃第31章 獸醫王啓年(1)第47章 豐收的喜悅(3)第3章 期望第195章 規劃山西鎮第164章 斬首改革第154章 平壤攻防佈置第269章 海龍第232章 豎儒第251章 三十年河西第94章 歡聚第133章 掩護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6)第55章 臘肉、火腿、加工業第100章 又震動第242章 毆打第81章 武裝開礦第51章 軍歌(1)第101章 鮮明對比、興旺第154章 平壤攻防佈置第194章 上元夜、舊情人?第108章 決戰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6)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2)第112章 老營堡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5)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1)第134章 慘烈第101章 鮮明對比、興旺147章 面聖第202章 新收割機、糖廠、溫室栽培第58章 各方爭功(2)第156章 火銃對射第249章 總督兩鎮軍務第52章 萬曆帝的震動第100章 又震動第237章 提督第179章 東林黨議始第134章 慘烈第81章 武裝開礦第264章 議事,問題多第267章 播州第258章 火銃兵與長矛手第115章 樹活不了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2)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1)第115章 樹活不了第218章 劉二妞第223章 又入京、石星的期盼第10章 看田莊唱情歌第2章 家人溫馨第141章 感嘆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1)第119章 平叛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2)第69章 包稅十萬兩第79章 畜業興盛、火器人才第231章 蔚山第123章 三邊總督魏學曾第94章 歡聚第127章 商隊到達、衆將羣星、朱巡撫有請第255章 刺刀誕生第160章 日軍圈套第38章 衛學第207章 皇莊事宜第51章 軍歌(2)第153章 議和鬧劇、大軍進朝鮮第67章 餘波、軍士武藝等級第239章 三路進軍第230章 軍糧第35章 顧家第243章 對馬島第98章 給部下嘉獎、擴一營兵第118章 寧夏之亂(1)第166章 上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