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奇技局、農場效應起

奇怪,有些書友爲什麼對菸草這麼反感呢,還扯到道T7現在世界各國,哪國不是在大力發展菸草業,以取得大把的稅收。中央也在農村大力推廣烤煙,促進各地經濟發展。再說了,在萬曆時,菸葉早己在全球範圍內興起,當時菸草被認爲可以治病,主角不種,別人也會種。再說了,煙可是個好東西,飯後一根菸,賽過活神仙,抽菸的人,舉止也瀟灑,容易吸引異性的目光。我現在每天要抽三包煙,才能滿足,感謝香菸帶給我的美好享受。當然了,書友們的意見,我也尊重,歡迎大家討論。)

阿智回來後,黃來福吩咐將各樣高產農作物種子收好,令五寨堡糧食局及農技局研究培育,爭取早日出優良品種,以推廣天下。至於阿智的安排,黃來福念他勞苦功高,升他爲來福營家丁一百總,繼續在自己身旁護衛。

此次黃來福回來,主要是設立五寨堡奇技局的事,以促進五寨堡及周邊民間科技的發展,因此在萬曆二十三年(1595十二月初九日,五寨堡奇技局成立,由黃來福親任局長,由王啓年兼任副局長,平時事務由王啓年主理,專門重獎民間的各樣發明,如果該發明被五寨堡官方及商賈們用於經濟活動,每年還可以得到相應的分紅。

消息傳出,加上《五寨堡新聞報》的大力宣傳,引起了堡內外的普遍關注,雖然有些對黃來福不滿的文人又在罵黃來福正事不幹,又在弄一些奇技淫巧的東西,你是總兵還是匠人啊?不過在《五寨堡新聞報》的宣傳下,這些聲音被忽略了。

第二天開始,就有許多人拿着自己所謂的發明,來到五寨堡奇技局,希望能被承認。此後更是人流不斷。到新年時,經過審覈,有一部分人得到了獎勵,典型的就是嵐州破落秀才凌峰,還有神池堡大煤礦一個普通礦工武小桂。

萬曆十八年(1590)黃來福發明水泥後,到萬曆二十三年時,經過幾年的發展,不斷的推陳出新,水泥在五寨堡及周邊得到了普遍的使用,修橋鋪路蓋房,都免不了要使用它。不過水泥雖是很好的建築材料,能頂住很重的重量,但是不能做棟樑,因爲容易斷裂。對於水泥的事,黃來福早己拋到九霄雲外去了,他很忙,這些小事怎麼能進入他的內心中?

不過對於這個問題,嵐州一個叫凌峰的秀才卻是留上了心,最後解決了這個問題。

凌峰生於嵐州一個富足的家族,不過傳到他這一輩時,卻是家道中落,家人都對凌峰抱以很大的期望。

不過讓他們失望的是,凌峰雖中秀才,在當地也有一定的才氣名聲,不過卻是無心進士,只是愛好雜學,和王啓年有點類似。他看到水泥使用的便捷,還有不能做棟樑的這個問題後,便終日琢磨,更是無心讀書。家人父母看他如此,都是非常疼心,不過任他們如何責罵,凌峰都不爲所動。

從萬曆二十一年一直到萬曆二十三年,凌峰一直在琢磨這個問題,他的後院中種着一些花草,需要許多大花盆。不過當時買不到這麼大的瓦盆,用木盆價格又太貴。凌峰看到水泥後,便靈機一動,自己動手,用水泥做了一些大花盆。不過在他來回搬動水泥花盆的時候,許多花盆卻裂開了,讓他很痛心,於是他用鐵絲一圈一圈的將花盆纏起來,再塗上一層水泥,等水泥幹後,他發現這種花盆特別結實,就是用錘子敲打也不會裂開。

凌峰很是自得。他有一個好友。平時也愛好雜學。一天來到凌峰地後院。看到他地鐵絲水泥花盤。新奇之餘。便向他說道:“鐵絲與水泥可用於花盤。自也可用於長樑房屋。當今黃軍門己在五寨堡設立奇技局。重獎天下奇技之士。子嶽兄何不到五寨堡去碰碰運氣?”

凌峰被說得心動。便協同好友來到了五寨堡。向奇技局獻上了自己地構思思維與實物。黃來福一見之下。卻是震驚不小。沒想到十六世紀末地鋼筋混凝土在這裡出現。這可是極好地建築材料。想想後世高層建築地大發展。或許大明建築業地發展大契機就在這裡。

當下黃來福毫不猶豫。下令重獎凌峰。獎金一千兩銀子。以後他地鋼筋混凝土如有商賈使用。還必需向他交納一定地紅利。獎後。黃來福還宴請了凌峰等人。席中。他提出地一系列改良發展建議也讓凌峰各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回到家後。凌峰頗有衣錦還鄉地味道。消息傳出。整個嵐州當地都轟動了。沒想到才整個破花盤。就能得到這麼多地賞金。真讓人難以置信。而獎金一千兩銀子。放在後世來說。就是六十萬人民幣。對於凌峰這樣地破落家道來說。如果省點使用。不說一輩子。也足以讓家人幾十年內衣食無憂了。

而凌峰受獎後。原來整日責罵他地父母妻小。立時換了一張笑臉。逢人便說自己這個兒子有出息。自己家人是如何地支持他搞創意。纔有今日地成果。而原先因爲凌峰愛好雜學。使得家道越發破敗。當地人對他地冷嘲熱諷。也轉眼不見了蹤影。明末風氣奢華。商事大興。各地頗有些笑貧不笑娼地味道。只要你能賺到錢。那就是本事。管你是文人還是

是匠人。也管你搞什麼。凌峰地例子。讓很多人心~

至於事件的另一位主角武小桂,也頗有無心插柳柳成蔭的味道。武小桂本是神池堡大煤礦一位普通的礦工,因爲五寨堡及周邊軍堡州縣這幾年的發展,需要的煤鐵越來越多,這讓神池堡大煤礦及神池堡大鐵礦的開採越來越興旺。

礦石開採出來後,最重要的是運輸問題,起初,不論是神池堡大煤礦,還是神池堡大鐵礦,都是採用背煤背礦的方式,當地礦工及一些婦孺,人人烏黑,人背肩挑的,從礦井中,背出一筐筐的煤或是礦石。這樣的結果,是勞動效率非常低,遠遠不能滿足需求。

後來各礦山中出現了拖筐運煤或是礦石的方法。這種拖筐,比人工的肩挑身背,會快捷些,不過缺陷還是很多。武小桂在煤礦中做工多年,當然深知這其中的問題,他是個機靈的人,平時也在琢磨如何多運礦石,有一天,他想了一個法子,就是從山上向坡下平放兩股圓木,讓中間的距離相同,一根接一根地擺到山下。裝滿礦石的斗車,就可以順着兩股圓木往下滑,一直滑到山下。

這樣的方法,由於製作簡單,由上向下運送重物也很省力,一時大受各礦山歡迎。武小桂也成了神池堡的知名人物。

年末時,黃來福設立五寨堡奇技局,許多工友便慫恿武小桂前來奇技局試試運氣,看過文書代寫的詳細該物說明後,黃來福同樣震驚,這就是十六世紀末的木頭軌道啊,換上鐵做的軌道,就是鐵路的鐵軌了,或許有一天,火車也能提前在大明出現也不定。

不用說,黃來福同樣下令重獎武小桂,獎金同樣是一千兩銀子。消息傳出,加上《五寨堡新聞報》的推波助瀾,成爲轟動一時的話題。而武小桂驟得大獎,自然是一連暈呼呼了多日,這個普通的礦工,沒想到當時只是自己隨意所爲,就能得到如此厚待,激動之餘,也推動了他向科學技術方向發展的決定。五十年後,也就是崇禎十七年(1644)時,當他與凌峰二人一起發明鐵路火車時,或許就是因爲今天來的機遇造成他的發展結果。

有了武小桂及凌峰的例子,鼓舞之餘,五寨堡等地的發明更是層出不窮,事態的發展,一直順着黃來福的初衷預想發展。

……

時間過得飛快,眨眼己是第二年初春,離春耕時節己是不遠的。

萬曆二十四年(1596)正月二十九日,太原府。

太原府管轄有十餘州縣,其治下榆次縣,向來是魚米之鄉,商貿興旺。東陽鎮是榆次縣諸鄉鎮之一,這裡河網密集,土地肥沃,雖是一個鄉鎮,卻雲集着諸多擁有良田美宅的商賈地主。不過明末北方土地兼併厲害,縮小到東陽鎮也是如此,這裡除了大地主外,自耕農己少,多爲租種土地的佃戶們。

田家是東陽鎮有名的大地主,其家族在東陽耕傳近百年,擁有土地近萬畝,佃農無數。往常裡,這些佃農們租種着田家的土地,幾十年都是如此,雖然清苦,生活倒也過得平靜。不過過了年後,卻有一些小道消息竊竊傳來,讓各人議論紛紛,憂心忡忡。今日大家被田家的管家吩咐集中到曬穀場議事,更是證明了衆人內心的擔擾。

有消息說,新接任田家事務的田家大少爺田之壟,剛從什麼五寨堡的地方歸來,有意學啥子的“大農場計劃”,要將大家的身份從佃農改爲僱工,而且可能不再需要這麼多人手,可能會解佃解僱一部分人。關係到大家的活計問題,這怎麼不讓衆人擔憂?

僱工大家不是不知道,在榆次這個地方,多的是長工或短工,活計不定不說。依大明律,僱工打罵家長者杖八十,徒二年,家長打罵僱工人無罪。僱工人折傷家長,罪至絞,家長折傷僱工人,減罪三等。僱工謀殺家長,已遂未遂均處死,家長毆死僱工,杖一百,徒三年……

種種由來,可說是非人的生活,哪有做佃農好?生活自主,每年耕種後,餘下的,就是自己的。而且多年下來,家主與佃人己經形成固定的關係,家主爲了自己的租稅,輕易也不會驅逐或者剝奪佃農的耕地。有些和善些的家主,逢年過節,還要客氣地請佃農們吃酒。唉,也不知道田家大少哪根筋不對,爲什麼大家不相安無事呢?

衆人的竊竊私語中,田家大少田之壟在管家及幾個家人的陪伴下,進入了曬穀場內。不過在走路的同時,田之壟還有內心盤算沉思着,心神也沒有從五寨堡歸來的震驚中回醒過來。

他從去年秋進入五寨堡,一直過了年後纔回的東陽鎮,那些天中,他目擊了五寨堡的繁華與活力,還有堡外那些農場的優越及興盛,給田之壟帶來很大的衝擊。真想不到,那個地方,幾年前只是個窮困無比的軍堡。對於五寨堡的領頭人黃來福,田之壟佩服得五體投地。

黃來福年紀與他相仿,卻做下了如此大的功業,田之壟暗暗在內心決定,自己也要幹出一番大事業來。首先自己可以學的,就是五寨堡的大農場計劃。

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2)第77章 城建成、菜園果園雞食第152章 戚家軍後裔、兵力分配第255章 刺刀誕生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2)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5)第13章 大農莊計劃第142章 先進經驗第65章 大辦工廠(2)147章 面聖第90章 虎蹲炮、淒厲第198章 不聽話文人不如狗第220章 齊人之福難享第179章 東林黨議始第119章 平叛第243章 對馬島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6)第246章 談判第220章 齊人之福難享第11章 引水與大水車第65章 大辦工廠(1)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1)第39章 去太原的路上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5)第171章 忠狗、夜宴第250章 寄於厚望第223章 又入京、石星的期盼第216章 平板大玻璃、回五寨堡第140章 塞外經營、大軍路過第140章 塞外經營、大軍路過第214章 連鎖超市第194章 上元夜、舊情人?第38章 衛學第217章 防秋防冬、五寨堡匯票第210章 申明亭前第221章 復設東勝衛?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3)第170章 你頭殼被門板夾了?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2)第122章 到達、轟動(1)第6章 這一年第214章 連鎖超市第156章 火銃對射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3)第148章 朱翊鈞與黃來福的問答第109章 潰敗、殺俘(3)第252章 還鄉第190章 收穫與成本第228章 入朝第2章 家人溫馨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1)第82章 血腥鎮壓第31章 獸醫王啓年(1)147章 面聖第149章 發行國債的構想第170章 你頭殼被門板夾了?第126章 不滿第72章 神池、馬賊第239章 三路進軍第99章 又是大豐收、馬推收割機第169章 武將,就應該飛揚跋扈些第109章 潰敗、殺俘(4)第137章 寧夏平、論功行賞第188章 小姨子是姐夫貼心的小棉襖第186章 商路第137章 寧夏平、論功行賞第7章 謀劃第150章 鄭貴妃、遼陽城第157章 平壤城破第270章 血戰、播州平(一)第12章 養兵所需費用第234章 城破第213章 天下開礦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1)第33章 離別第250章 寄於厚望第10章 看田莊唱情歌第272章 大災第124章 李如柏、李如樟第12章 養兵所需費用第105章 不利、陰影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2)第79章 畜業興盛、火器人才第171章 忠狗、夜宴第118章 寧夏之亂(1)第144章 納妾程序第32章 進京替職(1)第137章 寧夏平、論功行賞第125章 羨慕同食第61章 成親(3)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2)第6章 這一年第102章 蒙古人來了第108章 決戰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1)第139章 賞銀軍器問題第168章 迎接第194章 上元夜、舊情人?第18章 轟動第226章 踊躍
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2)第77章 城建成、菜園果園雞食第152章 戚家軍後裔、兵力分配第255章 刺刀誕生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2)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5)第13章 大農莊計劃第142章 先進經驗第65章 大辦工廠(2)147章 面聖第90章 虎蹲炮、淒厲第198章 不聽話文人不如狗第220章 齊人之福難享第179章 東林黨議始第119章 平叛第243章 對馬島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6)第246章 談判第220章 齊人之福難享第11章 引水與大水車第65章 大辦工廠(1)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1)第39章 去太原的路上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5)第171章 忠狗、夜宴第250章 寄於厚望第223章 又入京、石星的期盼第216章 平板大玻璃、回五寨堡第140章 塞外經營、大軍路過第140章 塞外經營、大軍路過第214章 連鎖超市第194章 上元夜、舊情人?第38章 衛學第217章 防秋防冬、五寨堡匯票第210章 申明亭前第221章 復設東勝衛?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3)第170章 你頭殼被門板夾了?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2)第122章 到達、轟動(1)第6章 這一年第214章 連鎖超市第156章 火銃對射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3)第148章 朱翊鈞與黃來福的問答第109章 潰敗、殺俘(3)第252章 還鄉第190章 收穫與成本第228章 入朝第2章 家人溫馨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1)第82章 血腥鎮壓第31章 獸醫王啓年(1)147章 面聖第149章 發行國債的構想第170章 你頭殼被門板夾了?第126章 不滿第72章 神池、馬賊第239章 三路進軍第99章 又是大豐收、馬推收割機第169章 武將,就應該飛揚跋扈些第109章 潰敗、殺俘(4)第137章 寧夏平、論功行賞第188章 小姨子是姐夫貼心的小棉襖第186章 商路第137章 寧夏平、論功行賞第7章 謀劃第150章 鄭貴妃、遼陽城第157章 平壤城破第270章 血戰、播州平(一)第12章 養兵所需費用第234章 城破第213章 天下開礦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1)第33章 離別第250章 寄於厚望第10章 看田莊唱情歌第272章 大災第124章 李如柏、李如樟第12章 養兵所需費用第105章 不利、陰影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2)第79章 畜業興盛、火器人才第171章 忠狗、夜宴第118章 寧夏之亂(1)第144章 納妾程序第32章 進京替職(1)第137章 寧夏平、論功行賞第125章 羨慕同食第61章 成親(3)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2)第6章 這一年第102章 蒙古人來了第108章 決戰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1)第139章 賞銀軍器問題第168章 迎接第194章 上元夜、舊情人?第18章 轟動第226章 踊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