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碧蹄館之戰結束、戰果

日軍氣勢洶洶地衝上山來。

在日軍的進攻中,正面由小早川隆景部萬人以上日軍突擊,分爲數波衝擊部隊。明軍的兩側,由於山嶺崎嶇不平,不利於攻擊,所以如何從兩側攻擊明軍陣地,日軍還在研究。

面對強敵,李如鬆拔出長刀,厲喝道:“全軍死戰!有畏縮不前者,斬!”

日軍己經逼得越來越近,在明軍正對面,這裡地勢最開闊,在這裡主戰的是黃來福的五寨堡軍隊。面對日軍黑壓壓地逼來,黃來福一直非常沉着。

等正面日軍衝進兩百步內,黃來福一聲令下。頓時他前面的數十輛佛郎機火炮開火,立時炸得那些日軍們暈天暗地,死傷慘重。

好容易等那些日軍繼續衝來,在八十步時,佛郎機火炮後的五寨堡火銃手又是一齊開火,打得日軍慘叫連連,呼天搶地。

三輪火銃射擊後,日軍勉強衝到五十步。此時五寨堡火銃手退後,弓箭手又是上前,又是一波的箭雨,將正面日軍如刺蝟一般射翻在陣前。

三波箭雨後,火銃手又是上前……這樣,二者兩互交替,相互掩護,形成連續的火力。日軍部隊一直不能衝入五寨堡陣前二十步。日軍留下的屍體,慢慢的在五寨堡軍隊陣前地越堆越高。

由於歷史上得知這場大戰,所以此次前來,黃來福帶了充足的箭只彈藥,足以使用幾天。只要箭只彈藥不絕,日軍就休想逼近五寨堡軍隊陣前一步。

黃來福還建議李如鬆多帶火炮的子銃。^^ ^^此時都用在陣前的佛郎機火炮上,只要日軍集結,企圖以弓箭,鐵炮壓制黃來福地火力,黃來福就以火炮轟擊,打爛他們的陣形。他們以散兵衝擊,又以火銃轟擊他們。

日軍衝了一次又一次,傷亡慘重。卻是連五寨堡士兵們的盔甲也摸不到。而由於第一線的火銃手。弓箭手們就可以將日軍擋在陣前,在第一陣最後面的黃來福部短兵部隊都用不上了,這不由讓他們心裡癢癢的。

正面的五寨堡陣地固若金湯,以犀利的火銃弓箭打得日軍慘不忍睹。二陣地李如柏、李如梅、祖承訓、查大受、楊元等人看了都是咋舌不己,五寨堡軍隊火器之利,軍士之精,果然不是隨便說說地。中軍位置的李如鬆看得明白,也是暗暗點頭不已。

而在日軍這邊。在陣前指揮的小西行長、小早川隆景等人,則是看得凝重不己。衆人知道此次攻打明軍陣地,將會是一場苦戰,卻沒想到會是這麼的艱苦。在明軍正面方向,己方衝了一次又一次,不時多,部將損失慘重,死傷怕己千人,卻是換來這樣的結果。

小早川隆景更是心下暗暗切齒:“黃來福!”

此次主攻的是他的軍隊。死傷如此慘重,怪不得小早川隆景痛恨。

小西行長忽然喝了聲:“看!”

日軍衆將急忙看去,在日軍又一次衝鋒失敗後,滾滾千人的鐵甲騎兵,從明軍地第二陣中衝出。\\\\\上有李及查字大旗。卻是李如柏、查大受二人接李如鬆之令,帶領麾下騎兵衝擊殘敵。

數千鐵蹄翻滾。地面微微顫抖。加上他們從山上衝出,居高臨下。帶起泥土煙塵無數,其勢更是驚人。正面攻擊黃來福陣地的日軍本己敗退,己經是垂頭喪氣,見明軍騎兵如此威勢,更是嚇得魂飛魄散,很多人抱頭就逃。

衝擊的明軍騎兵,前陣第一排早己點燃了手中三眼銃的火繩,他們衝到日軍前,首先是一陣三眼銃轟擊。三管射完後,一片硝煙中,日軍被當場打死打傷不少。三眼銃射完後,這些明軍騎兵又高高地舉起了三眼銃,作爲狼牙棒使用,衝入日軍中,掄起三眼銃就砸。

被鐵製,沉重的三管銃頭砸一下,不死也要去半條命。

一排排的明軍騎兵衝入敗退的日軍中,如法炮製,衝進人羣大肆打殺,殺得日軍更是哭爹喊娘。除了被三眼銃打死砸死的日軍外,被明軍戰馬撞翻和踐踏致死的日軍士兵也是不計其數。

這千人地明軍騎兵,甚至衝近山下的日軍大隊前,見明軍滾滾而來,山下的各日軍將領都是魂飛魄散,急令弓箭手及鐵炮手射擊。

日軍的大弓多爲竹弓,射出的箭並沒什麼力道,明軍騎兵都是身披鐵甲,就要坐騎不中箭,就算捱上幾箭,也是若無其事。

只不過日軍地鐵炮手頗有威力,在他們地紛紛射擊下,一些明軍騎兵落於馬下,見討不到便宜,李如柏、查大受二人領着餘下騎兵回山。^^ ^^此次的突然衝擊,二人殺死殺傷日軍數百人,己方傷亡十餘人,算是大勝了。

此次明軍騎兵出擊,對小早川隆景,小西行長等人地打擊是巨大的。雖然從明軍陣地兩側進攻地勢不利,不過爲了牽制明軍,也爲了更好地突破。

一陣商議下,小早川隆景令日將立花宗茂領數千日軍突擊明軍右翼。日將毛利元康、小早川秀包等人領軍數千,進攻明軍左翼。小早川隆景部,繼續從正面進攻。

這樣一來,戰鬥越發地激烈起來。

黃來福的正面陣地還是堅如磐石,不過日軍從兩側不斷地逼近過來。李如柏和查大受領軍數次出擊,浪戰中,日將安東常久與安東幸貞被查大受及李如柏斬落馬下。不過日軍還是一波波而來。

眼見日軍在兩側攻勢急迫,己經壓迫到黃來福的正面陣形,李如鬆猛地從腰間抽出戰刀,高高舉起,厲喝道:“衆將士。隨我出擊!”

此時在李如鬆身旁的,有李如梅,遊擊將軍李有異,裨將李有升,祖承訓,李寧,張世爵等人。有明軍最精銳的騎兵近千人。聽聞李如鬆這樣說,衆將士都是轟然聽命。上馬隨李如鬆往左翼山下殺去。

千餘騎兵狂涌而下。鐵蹄聲響,大地爲之顫抖!

迎面而對地,是日將毛利元康、小早川秀包部數千人,見明軍騎兵滾滾而來,衆人都是落膽。最前面的,是日軍的竹矛足輕,他們一聲大喝,密密麻麻的竹槍舉起。\\\\\鋒利的矛尖指向滾滾而來的明軍騎兵們。只要他們敢撞上來,就將他們連人帶馬給刺成窟窿。

不過李如鬆領的明軍騎兵們,並不如他們想象的那樣,在離日軍輕足三十步左右時,前排地明軍騎兵們,舉起了手中地三眼銃,對準日軍方陣就是一陣射擊。

“啪啪啪啪!”三眼銃一陣響中,日軍慘叫着倒下一片。

這排明軍撥馬從日軍陣旁掠過。

第二排明軍又是衝來,三眼銃又是一陣放響。日軍慘叫着又是倒下一片。然後明軍又從日軍陣前掠過。

如此數排明軍從日軍陣前衝過,一片的硝煙中,最前面的日軍長矛輕足己是所剩無幾。由於日軍沒有裝備盾牌的習慣,因此而對明軍鐵騎衝擊的火銃,只能站着光捱打。而後排日軍弓箭手急忙射出的弓箭。對披着鐵甲的明軍騎兵。卻也是影響很小。

由於日軍前陣的長矛輕足死傷慘重,到現在己是所剩無幾。此時地明軍後排的騎兵。便直接衝了進來,他們舉起三眼銃。對缺口中的日軍就是一陣轟擊。三管過後,缺口處的日軍傷亡更是慘重,他們的陣形己經有崩潰的危險。

而三眼銃射完後,這些明軍騎兵們同樣舉起了三眼銃,作爲狼牙棒使用,藉着馬力,衝入日軍羣中,左右亂砸。與此同時,那些前排的明軍騎兵也撥馬回來,加入了衝擊的對象。

如此一來,從左翼進攻的日將毛利元康、小早川秀包等部數千人崩潰了,個個扔下兵器,哭爹喊娘地跑。\\\\\一路上,除被明軍打死的,一路上自相踐踏致死的也不少。連日將毛利元康都是死在亂軍之中。

打退了左翼日軍的進攻,李如鬆還不罷休,領着部下的騎兵還是在山下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見到李如鬆這個樣子,黑田長政、小早川隆景、宇喜多秀家、小西行長等人是又怒又喜。

怒地是李如鬆視他們爲無物,喜地是李如鬆不待在中軍位置,親自衝殺,正好將他包圍攻殺。當下碧蹄館山下日軍,在碧蹄館日軍中軍旗號的指揮下,集中兵力,慢慢對李如鬆進行了合圍。

不過李如鬆就是李如鬆,雖在日軍地重重包圍下,還是領着一些家丁們左突右攻,勢不可擋。不過正在這時,立花軍中一個身披金甲的日軍將領野成幸,帶着身旁百餘武士,惡狠狠地向李如鬆衝來。

此時李如鬆身旁只餘數十家丁們,身邊大部己被日軍衝散,形勢危急。離李如鬆不遠處地李如梅、李寧等人見李如鬆形勢危急,便拼死向李如鬆靠近。

但日軍抓住這個機會,哪肯放棄?立時無數的日軍狂涌而來,將他們緊緊纏住。裨將李有升擊殺日將小川成重後,拍馬上前護主,混戰中,他被打下馬來,一擁而上的日軍武士將其砍成數段。

就在這個時候,李如梅手起一箭,射中了領野成幸的面門,領野成幸落於馬下,餘部日軍武士大驚,一鬨而散,李如鬆轉危爲安。

此時李如梅,祖承訓等人,哪還敢讓李如鬆在山下左殺右突?護着李如鬆,回到了山嶺上的陣地中。日軍和明軍,又恢復到了攻守前的情形。

而見事情功虧一簣,小西行長等人都是嘆息。

此後雙方又是陷入了攻防的苦戰,殺聲、槍炮聲驚天動地。

雙方從午後交戰至黃昏,各方還是死戰不退。山下山下,到處是明軍與日軍的屍體,真可說是堆積如山,血流成河。由於戰事太過殘酷。日軍悍將立花宗茂,主動找到小早川隆景接替自己的位置,退出了戰場。

在日軍這邊,不但士兵傷亡超過數千人,就是日軍將領,也是陣亡十餘員。這次攻戰,日軍可說是大傷了元氣。

而在明軍這邊,傷亡的多是守護兩側的明軍士兵,而黃來福的五寨堡軍隊,雖說是守衛最前方的正面陣地,但由於他手下軍隊的火炮火銃太犀利了。日軍攻擊部隊,一直攻不入他的陣中,他的部下,只有一些短兵出擊的冷兵器部隊傷亡。

或許黃來福損失最大的,就是他手下火銃手的火銃們。由於他們手中的火銃使用太頻繁了,一個下午不知道開了多少銃,銃管將要報廢,或許回去後,就要集體更換火銃了,這是一筆很大的支出。

到了黃昏時,聽到山下殺聲震天,原來是副總兵楊元終於率兵趕到了,從日軍側翼發起猛攻。日軍經過一晝夜激戰傷亡慘重,已成強弩之末,又誤認爲是明軍主力來援,日軍將領小早川隆景,小西行長等人遂倉惶率軍撤回王京。

在日軍敗逃的時候,黃來福精神了,立時向李如鬆請命,率軍追擊日軍逃敵。此時李如鬆等人己是無力追擊,當下便由黃來福率自己的本部三千多人,向日軍發起追擊。

黃來福一直追到王京下,這纔回轉,又帶回了日軍首級一千多具。

到了這個時候,碧蹄館之戰才完全結束。

經過打掃戰場,最後統計,碧蹄館今昨兩戰,明軍共傷亡爲一千五百餘人,主要爲查大受部,其傷亡有一千人。餘者爲李如鬆,黃來福等部。其中黃來福部傷亡數十人。明軍陣亡將領有裨將李有升。

日軍傷亡近一萬人,除了普通士兵外,日軍陣亡將領包括:小野成幸、十時連久、池邊永晟、安東幸貞、小川成重、安東常久、久野重勝、橫山景義、桂五左衛門、內海鬼之丞、伽羅間彌兵衛、手島狼之助、湯淺新右衛門、吉田太左衛門、波羅間鄉左衛門等十餘人。

一晝夜交戰,日軍陣亡將領高達十餘員之多,可見碧蹄館戰況之慘烈。

在歷史中,碧蹄館之戰,日軍傷亡人數爲七千餘人,明軍傷亡人數爲二千五百餘人。經過黃來福參戰後,明軍傷亡人數降低爲一千五百餘人,日軍傷亡人數增加到近萬人。這樣使碧蹄館戰事更爲慘烈,於日軍的打擊更沉重,讓他們更膽寒。

經此一戰後,明軍強大的戰鬥力極大震懾了日軍,最後到達王京的日軍雖然增加到了十二萬人之多,但面對僅僅三萬多人的明軍,卻是一直龜縮王京不敢出戰,他們己經徹底地喪失了與明軍野戰的信心。

第46章 一人入伍,全家光榮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3)第205章 分兵出塞、清理河套第150章 鄭貴妃、遼陽城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3)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3)第179章 東林黨議始第52章 萬曆帝的震動第143章 賞雪、納妾渠秀荷之事第55章 臘肉、火腿、加工業第254章 單一火槍兵?第255章 刺刀誕生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1)第208章 宛平三宮第32章 進京替職(2)第239章 三路進軍第241章 徵日第248章 賠款分配紛爭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5)第84章 蒼涼第79章 畜業興盛、火器人才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2)第218章 劉二妞第73章 地頭蛇、嚴酷拉練第217章 防秋防冬、五寨堡匯票第31章 獸醫王啓年(2)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68章 討價還價第248章 賠款分配紛爭第56章 收稅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3)第109章 潰敗、殺俘(3)第139章 賞銀軍器問題第193章 除夕日第11章 引水與大水車第222章 朝戰烽煙起、石星革職第42章 馬久英公公第32章 進京替職(2)第182章 與三娘子的商談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2)第273章 賑災、清議第208章 宛平三宮第269章 海龍第117章 墾殖農場第207章 皇莊事宜第187章 寧武關年終盤點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38章 衛學第170章 你頭殼被門板夾了?第270章 血戰、播州平(二)第109章 潰敗、殺俘(3)第211章 上林苑監第37章 指揮使大人第34章 岢嵐州第112章 老營堡第195章 規劃山西鎮第13章 大農莊計劃第132章 跋扈第133章 掩護第257章 新戰陣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3)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2)第7章 謀劃第32章 進京替職(2)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1)第99章 又是大豐收、馬推收割機第111章 葬禮、賞銀、分紅第176章 分紅之爭第5章 軍與兵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2)第140章 塞外經營、大軍路過第31章 獸醫王啓年(2)第126章 不滿第114章 改造問題第178章 大移民第80章 八角堡開荒第215章 陳於陛的感觀第83章 破家第53章 各方反應第129章 五路攻城第130章 軍醫、爭功、李如鬆到來第237章 提督第226章 踊躍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5)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6)第195章 規劃山西鎮第52章 萬曆帝的震動第169章 武將,就應該飛揚跋扈些第122章 到達、轟動(2)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4)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1)第76章 三大徵前兆、化肥第237章 提督第166章 上任第153章 議和鬧劇、大軍進朝鮮第99章 又是大豐收、馬推收割機第128章 經驗交流、開始攻城第61章 成親(2)第7章 謀劃第70章 軍容、青磚
第46章 一人入伍,全家光榮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3)第205章 分兵出塞、清理河套第150章 鄭貴妃、遼陽城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3)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3)第179章 東林黨議始第52章 萬曆帝的震動第143章 賞雪、納妾渠秀荷之事第55章 臘肉、火腿、加工業第254章 單一火槍兵?第255章 刺刀誕生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1)第208章 宛平三宮第32章 進京替職(2)第239章 三路進軍第241章 徵日第248章 賠款分配紛爭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5)第84章 蒼涼第79章 畜業興盛、火器人才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2)第218章 劉二妞第73章 地頭蛇、嚴酷拉練第217章 防秋防冬、五寨堡匯票第31章 獸醫王啓年(2)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68章 討價還價第248章 賠款分配紛爭第56章 收稅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3)第109章 潰敗、殺俘(3)第139章 賞銀軍器問題第193章 除夕日第11章 引水與大水車第222章 朝戰烽煙起、石星革職第42章 馬久英公公第32章 進京替職(2)第182章 與三娘子的商談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2)第273章 賑災、清議第208章 宛平三宮第269章 海龍第117章 墾殖農場第207章 皇莊事宜第187章 寧武關年終盤點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38章 衛學第170章 你頭殼被門板夾了?第270章 血戰、播州平(二)第109章 潰敗、殺俘(3)第211章 上林苑監第37章 指揮使大人第34章 岢嵐州第112章 老營堡第195章 規劃山西鎮第13章 大農莊計劃第132章 跋扈第133章 掩護第257章 新戰陣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3)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2)第7章 謀劃第32章 進京替職(2)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1)第99章 又是大豐收、馬推收割機第111章 葬禮、賞銀、分紅第176章 分紅之爭第5章 軍與兵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2)第140章 塞外經營、大軍路過第31章 獸醫王啓年(2)第126章 不滿第114章 改造問題第178章 大移民第80章 八角堡開荒第215章 陳於陛的感觀第83章 破家第53章 各方反應第129章 五路攻城第130章 軍醫、爭功、李如鬆到來第237章 提督第226章 踊躍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5)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6)第195章 規劃山西鎮第52章 萬曆帝的震動第169章 武將,就應該飛揚跋扈些第122章 到達、轟動(2)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4)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1)第76章 三大徵前兆、化肥第237章 提督第166章 上任第153章 議和鬧劇、大軍進朝鮮第99章 又是大豐收、馬推收割機第128章 經驗交流、開始攻城第61章 成親(2)第7章 謀劃第70章 軍容、青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