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獸醫王啓年(2)

五寨堡大畜場。

軍匠少女劉玉梅隨五寨堡大畜場管事錢氏巡視大畜場各處,一路上,那些忙活着的軍戶婦女紛紛向劉玉梅招呼,臉上滿是熱情的笑容,等她們走過後,各人又神情異樣,低聲議論着什麼。

自那日黃來福似是對劉玉梅有意的八卦消息經錢氏的口中傳開後,立時大畜場的人人對她的神情都不一樣了,那個熱情,那個殷勤,連帶劉二妞都有人記着上前巴結,錢氏本就和劉玉梅交好,此後更是隻安排劉玉梅做些輕鬆的活兒。

шшш⊕ttκan⊕¢ Ο

本來劉玉梅今年十五歲,古時到了這個年紀,已經到了說親談嫁的時候,以前還會有些五寨堡婦女上門給劉玉梅說親事,現在是沒有一個人敢了。傳言劉玉梅已是大少爺看中的女人,誰吃了熊心豹子膽,在五寨堡敢和大少搶女人了?

衆人紛紛的討好,還有背後的流言蜚語,開始讓劉玉梅很不習慣,她只是一個單純的軍匠少女罷了。

不過慢慢的,衆人的奉承,也讓她生出了一些心思來。特別是一些外堡的民戶們,想讓家人進入五寨堡各農場和大畜場做事的,不知道探聽到什麼,竟開始有人提着各式禮物上門,求劉玉梅有機會能在大少面前美言幾句,連她爺爺劉老漢那邊走動的人也多了。

這種被衆人環繞的感覺是很容易讓人陶醉的,劉玉梅慢慢有些享受這種感覺起來,隱隱也將自己當作了黃來福的女人,頗爲心安地接受起衆人的奉承起來。只是……就不知道大少那邊是什麼想法,讓她心中平時有些七上八下的,她的心思錢氏當然明白,她是拍着胸脯說此事就包在自己身上,她一定會想辦法探聽清楚大少的心意的。

錢氏一家平時和劉玉梅一家向來交好,她當然很樂意看到劉玉梅被黃來福收納爲妾,這樣對錢氏也是很有好處的。

※※※

黃來福,王啓年,楊管家,加上江大忠,楊小驢幾人來到五寨堡大畜場,錢氏得到消息,急忙帶着劉玉梅迎了上來。

隨便說了兩句,黃來福見錢氏身旁的劉玉梅臉兒紅得厲害,不由奇怪地瞧了她一眼。正對上劉玉梅在偷看自己,那眼神有些羞赧,又有些驚慌。黃來福對她微笑地點了點頭,劉玉梅更是如受驚的小鹿般,急忙低下頭來,臉兒更是紅了。

錢氏低笑地偷偷看了看黃來福,又看看劉玉梅,隨即恭敬地對黃來福道:“大少,裡面請。”有些奇怪地看了黃來福身旁的王啓年一眼,不知道這個窮酸和大少是什麼關係。

在管事錢氏的帶領下,黃來福巡看了大畜場一遍,這大畜場倒確也有王啓年說的那些毛病。

黃來福對王啓年說道:“王先生說得倒也不差,依先生之見,這豬圈各處應該如何改進呢?”

王啓年道:“排溝不當,豬圈內糞屎衆多之類的清潔問題好說,吩咐畜丁們及時清理,再多散石灰就是了。豬圈的位置卻應該再加高些,以減少低窪溼氣,再勤換墊草,在豬舍內鋪墊爐灰,便可使豬圈地面不潮溼,消除寒氣。”

黃來福點了點頭,旁邊的錢氏卻是臉上有些蒼白,這個什麼的“王先生”剛纔在大少面前此說,似乎是指責自己這個管事督管不力,以至於豬圈內出現了衆多的清潔問題。

她連忙搶出來,跪在黃來福面前磕頭:“大少,圈舍內的清潔,都怪婦人監管不力,請大少責罰。”

劉玉梅也慌忙地跟着錢氏跪下。

黃來福知道錢氏只是依以前五寨堡軍戶們的養豬標準去考慮清潔問題,並不是故意怠慢,當時自己見了也覺得馬馬虎虎就這樣不錯了。老實說,黃來福也沒見過後世養豬場的清潔標準是什麼,電視上的養豬場一閃而過,也看不清楚。不過顯然依王啓年的標準來看,他會更嚴格一些。

當下他道:“這次就算了,下次注意些,圈舍內的清潔問題一定要重視。”

錢氏連連磕頭道:“是,是,謝大少寬饒。”站了身來,鬆了口氣,轉頭恨恨地瞪了王啓年一眼,王啓年卻是將頭轉到一旁,一臉無所謂的樣子。

劉玉梅跟着錢氏站起身來,站到一旁,大氣也不敢出一口。

黃來福一邊繼續在大畜場內巡視,一邊和王啓年討論着問題,看得出來,這王啓年對養殖方面頗有自己的心得,即懂得獸醫之道,又懂得養殖之道,讓黃來福聽了不住點頭,暗喜自己得到了一個人才。

談到防寒,如羊舍一樣,要解決豬舍的寒冬問題,方法也是如出一轍,秋季時,夜間在圈舍門上掛上草簾,在豬舍地面上多鋪上墊草便可。至於寒冬到來時,便修建地下暖圈,在地道豬舍內增設地下回龍火道或是暖火牆,便可使豬兒安然過冬。

王啓年還提議對豬兒實行高密度飼養,每間圈舍多養幾頭豬,充分利用豬自身產生的熱量過冬,又可使豬兒容易長肥,只要注意衛生,便不會有問題。

他道:“《齊民要術》有云:圈不厭小,圈小則肥疾。又云:豬多,總設一大圈,細分爲小圈,每小圈止容一豬,使不得鬧轉,則易長也。”

對於養豬的豬食飼料,他肯定了黃來福將來用油菜和蕪菁、紫花苜蓿等製成的飼料餵豬的做法,也肯定了黃來福將來還想利用豆腐渣餵豬的方法。

不過在餵養方法及餵豬飼料上,王啓年也有自己的看法:“肥豬之法,可用貫仲三斤,蒼朮四兩,黃豆一斗,芝麻一升,各炒熟,共爲末,餌之,十二日則肥。《三農紀》又有云:若養豬,飼須下少。豢人持糟工圈外,每一槽着糟□勺,輪而復始,令極飽。若剩槽,復加麩糠,散於槽上,令食極淨方止。善豢者六十日而肥。”

王啓年還提議用一種發酵的飼料餵豬,他總結的經驗是,將馬齒莧切碎,加米泔水和糟等發酵。經發酵後的飼物,可產生一種酸味和香味,刺激豬的食慾,幫助消化,增進食量,讓豬吃得更開心,肥得更快。

黃來福點了點頭,這是一種很科學的飼料調製法,這類用微生物發酵飼料的方法,記得在《王禎農書》中就記載過,一直到後世仍是在使用,對現代的養豬生產,也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王啓年說的這些,確是馬上就可以使用到五寨堡大畜場的養豬大業中去。

黃來福和王啓年談得熱烈。王啓年這些年一直受冷遇,他以一讀書人身份卻是專搞畜牧獸醫之道,平時迎接他的,都是刻骨的嘲諷與冷笑。

此時見黃來福專心傾聽,頗有種知已之感,心想:“人言五寨堡黃大少只是一粗漢,顯是不盡然。”更是將自己所知道的,一股腦兒的全倒出來。

對五寨堡大畜場這個地方,可說是他心目中理想中的地方。不要說這裡待遇待遇好,就是沒有工錢,只要管飯,他也極願意留下。

旁邊的除了楊管家外,錢氏,江大忠,楊小驢幾人見王啓年滿口的之乎者也,都是聽得直翻白眼,錢氏心想這窮酸就會賣弄,偏偏大少還對他很看重的樣子,真是徒之奈何。

對王啓年的話,劉玉梅更是聽不明白,她的一雙俏目只是不時在黃來福臉上轉轉,又在王啓年臉上轉轉。

※※※

衆人轉到一片豬欄,這裡養的大多是一些母豬,個個肥滿體長,大多是從附近州縣買來的。可想而知,這些母豬生下了的小仔,將來個個都是活蹦亂跳,健康活潑。

其實中國的豬種向來不錯,一直以早熟、易肥、耐粗飼和肉質好、繁殖力強著稱於世。從漢、唐以來,就廣爲歐亞各地人民所稱讚。不論是以前的羅馬帝國,還是後世的英國,西方等地,都千方百計地引入中國豬改良他們本地的豬種。

知名英國大白豬,又名約克夏豬,就是用中國華南豬和英國約克夏本地豬雜交改良而成的。1818年這種豬曾被稱爲“大中國種豬”,以示不忘根本。美國的波中豬,還有現今世界上許多著名豬種都具有中國豬的血統。達爾文曾說的:“中國豬在改進歐洲品種中,具有高度的價值。”

錢氏在旁恭敬黃來福,說是這些母豬買來後,有些已經開始產小仔了。聽得黃來福滿臉笑容時,錢氏又有些吞吞吐吐地道,只怕到時母豬們大規模產仔是在十月,十一月份,那時天氣寒冷,怕是小豬仔們會凍死許多。

黃來福對這個是一竅不通,當下問王啓年有什麼在寒冷季節提高仔豬的成活率的方法。

王啓年沉吟了半晌,說到時的小豬仔防寒,除必須採取暖圈圈養外,另還必須採用另一個辦法。

“《齊民要術》有云,仔十月、十一月生者,一宿蒸之。蒸法,索籠盛豚,着甑中,微火蒸之,汗出便罷。豚不蒸則腦凍不合,出旬便死。所以然者,豚性腦少,寒盛則不能自暖,故須暖氣助之。”

黃來福點頭,王啓年意思是說,初生仔豬大腦皮層發育不全,調節體溫機能不完善,受寒可使新生仔豬體溫發生不可逆的降低。特別是冬天產下的仔豬,體溫急劇下降,需要幾天才能恢復正常。而且受寒的仔豬,行動遲緩,被母豬壓死的危險性要大些。同時受寒也是使仔豬得病死亡的一個誘因。因此,對初生仔豬作好保溫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這保溫工作具體做法就是用微火將新生小豬仔放在索籠中蒸個一晚,當然火不能太大,不然就蒸熟了。《齊民要術》中這個對新生仔豬的養護方法確是不錯,可以大大減少初生仔豬的死亡率。看來老祖宗在各方面的積累都很充足啊。

對王啓年的話,錢氏雖然聽不明白,但見大少聽得滿臉笑容,連連點頭,錢氏除了不服氣地看了王啓年一眼外,也不得不想:“這窮酸看來倒也有幾分本事……”

最後衆人走到了雞鴨圈。

對於將來小雞小鴨的孵化,王啓年有自己的看法。他建議用人工孵化法,這樣孵化數量,時間便不受限制,且孵化率也可達九成以上,比母雞母鴨自己孵化來得快得多,孵化率也高得多。

人工孵化法是北方地區和南方一些地區一些民間作法,具體方法是:在北方,可用土缸或火炕孵蛋,靠燒煤炭升溫。在南方,一般用木桶或谷圍孵蛋,以炒熱的穀子作爲熱源。炒谷的溫度大約在三十八到四十一攝氏度之間,經八小時逐漸降低到三十四五攝氏度,再炒一次。每天共炒谷三次,使木桶裡的溫度經常保持在三十七攝氏度左右。種蛋孵化十天後,蛋裡胚盤發育中自身產生熱,此後就可摻入新的種蛋。如果木桶裡保溫良好,這樣舊蛋自身發出的熱已足以供給新蛋胚盤發育的需要,無須再炒谷了。土法孵化的巧妙處也就在這裡。。”

人工孵化法的特點是設備簡單,不用溫度調節設備,也不需要溫度計,卻能保持比較穩定的溫度,而且,成本很低,正適用於五寨堡大畜場大規模的養殖。

黃來福聽得滿臉笑容,說實在,這種民間經驗,如果不是王啓年平時專注這些,又遊歷各處,是不會知道這些學識的。

老實說,黃來福以前就沒有聽說過這種人工孵化法。而五寨堡的軍戶們,平時家中的小雞小鴨,都是讓雞媽媽自己孵化,從來就沒想過什麼人工孵化法。確實,在古代中,科技的傳播是緩慢的,一些學識性的東西,都很難普及到全國。

錢氏等人也是驚異地看着王啓年,心想這窮酸厲害,連小雞的孵化都不用母雞就可以。

最後,王啓年還介紹了自己所知的填鴨肥育技術。

在鴨孵出後六七十日就可以開始填肥,每天給兩回肥育飼料。在肥育期間,不再在舍外放飼,同時在肥育舍的窗格子上掛上布簾,把屋子弄成半明半暗。肥育用的飼料是高粱粉、黑麩和黑豆粉。把這些飼料用熱湯搓製成棒狀的條子,填鴨的技師用手把鴨嘴撐開,一個一個填下。初次試填,每天每隻約填七到九個。如有消化不良的,下次宜減去一二個。如消化良好,以後逐日遞增,最後約填二十個左右。

這樣鴨子在肥育期的兩週到四周間,就可增加體重四斤到六斤,肥育完成,可增重到九斤到十二斤,肉味特別鮮美,而且長得特別快。比零散的放到河邊吃魚蝦好多了。

黃來福聽到這裡,心裡已是下定了決心,王啓年則是望着鴨圈旁的魚塘,神情有些迷醉地道:“聞聽江南菱湖有一種桑基魚蕩的養魚方式,難道大少就是仿效於此?”

黃來福微笑道:“正是。”他斜眼相睨,見王啓年瞪着魚塘中,臉上頗有一種狂熱的味道。

只聽王啓年嘆道:“向聞江南菱湖桑基魚蕩,以池中養魚,塘埂植桑。淤泥肥桑,蠶蛹餵魚,如此循環往復,魚桑皆得利。東陸早而聞之嚮往,可惜未得一見。”

黃來福道:“啓年兄的表字是東陸?”

王啓年拱手道:“不敢,小生表字正是東陸,有勞大少垂詢。”

黃來福道:“東陸兄,以後你就是我黃來福的畜牧幕僚,負責五寨堡各畜場的養殖和各畜生的醫治防疫,年薪24兩外加年賞,不知東陸兄可願屈就?”這麼一個又懂養殖,又懂畜牧醫治的人才,黃來福是不可能放過的。

王啓年大喜,深施一禮,對黃來福謝過了。對於待遇,他倒不是很重視,不過能在這裡一展自己所長,他卻是滿懷喜悅。

而錢氏等人見了王啓年如此受黃來福重視,都是又是羨慕又是嫉妒。

※※※

隨後的黃來福在劉玉梅異樣眼神的目送下,回到了千戶宅。

說幹就幹,黃來福招來了馬蹄坡圈羊場管事黃大梁,和五寨堡大畜場管事錢氏,讓二人配合王啓年對各處畜場的修整事宜,需要什麼錢糧,什麼人手,儘管讓楊管家支配於他。

黃來福還設宴款待了王啓年,問起了王啓年一些事。

這位老兄怕是這些時間心中苦悶,急欲找人傾訴,便將自己的事都對黃來福說了。

原來這位老兄是太原附近人氏,從小就喜歡與豬啊、羊啊、牛啊的打交道,倒也給他琢磨出一些事來。不管哪裡的牲畜生病、下崽,還是其他搞不懂的事情,只要捎個信他立馬就趕到,倒也一治就好。

後來長大後,便到處遊歷,也走遍大江南北,遊歷了許多地方。平時也看了許多關於養殖與畜牧醫治方面的書,對這些方面,很有些心得。

王啓年也算是個讀書人,曾考中過秀才,家人對他的期盼還是很大的。不過王啓年大半的心思卻是放在畜牧之道上,家人爲此打他罵他都沒用。

王啓年本來有一個從小就定親的媳婦兒的,不過女方閒他整日與畜生打交道,沒什麼出息,就和他退了婚,嫁給了另外一個商人。

寧嫁商賈也不嫁與他,這對王啓年的打擊是極爲沉重的。家人的責罵與旁人的嘲諷,讓王啓年在老家呆不下去,便出來遊歷散心,平時憂煩時便以宋時“廣禪侯”常順爲勉。

不知道爲什麼,王啓年遊歷到了五寨堡,走到此地時,一是身上的盤纏已將用盡,二是五寨堡各地的畜場很讓他心動,便懷着試試的心思來應聘。沒想到一試便中了。

聽了王啓年的遭遇,黃來福安慰他道:“天涯何處無芳草,何必單戀一隻花。那女人放棄了你,是她沒眼光。你放心,你將來媳婦兒的事,就包在我身上,保管爲你尋一房稱心如意的可人兒。”

王啓年站起身對黃來福深施一禮,卻只是苦笑。

第7章 謀劃第58章 各方爭功(2)第61章 成親(3)第123章 三邊總督魏學曾第70章 軍容、青磚第21章 商議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4)第60章 姐夫們手中的資源第108章 決戰第139章 賞銀軍器問題第208章 宛平三宮第20章 晉商、大氣魄第95章 田園風光美第171章 忠狗、夜宴第100章 又震動第184章 開市之爭第238章 援軍第272章 大災第177章 大規模建設、老婆來了第247章 賠款、搬師回國、封賞!第196章 要想富、與民爭利?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6)第218章 劉二妞第182章 與三娘子的商談第31章 獸醫王啓年(1)第226章 踊躍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1)第139章 賞銀軍器問題第47章 豐收的喜悅(2)第9章 帶着媳婦兒看屯田第172章 官場奢豪、開發當地構想第196章 要想富、與民爭利?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1)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1)第166章 上任第31章 獸醫王啓年(2)第139章 賞銀軍器問題第87章 大鐵廠第59章 共同利益圈第225章 朝會第184章 開市之爭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1)第75章 大過年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4)第1章 附身邊軍第19章 行商第162章 碧蹄館之戰結束、戰果第12章 養兵所需費用第85章 紛爭、大水災第266章 開發債券第272章 大災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1)第149章 發行國債的構想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6)第210章 申明亭前第227章 探獄第39章 去太原的路上第214章 連鎖超市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3)第94章 歡聚第11章 引水與大水車第99章 又是大豐收、馬推收割機第81章 武裝開礦第205章 分兵出塞、清理河套第85章 紛爭、大水災第186章 商路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1)第186章 商路第260章 軍隊信仰、秋收第206章 皇帝有請、見爹孃、進宮第217章 防秋防冬、五寨堡匯票第207章 皇莊事宜第86章 高科技搶人飯碗的問題第81章 武裝開礦第199章 情報帝國、報紙的力量第250章 寄於厚望第142章 先進經驗第160章 日軍圈套第171章 忠狗、夜宴第260章 軍隊信仰、秋收第233章 威力第215章 陳於陛的感觀第49章 編伍、練兵(1)第190章 收穫與成本第68章 討價還價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1)第219章 徵兵!小姨變小妾?第41章 渠秀荷、周文棟第56章 收稅第76章 三大徵前兆、化肥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152章 戚家軍後裔、兵力分配第101章 鮮明對比、興旺第247章 賠款、搬師回國、封賞!第193章 除夕日第254章 單一火槍兵?第242章 毆打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1)第244章 度種第235章 潰散
第7章 謀劃第58章 各方爭功(2)第61章 成親(3)第123章 三邊總督魏學曾第70章 軍容、青磚第21章 商議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4)第60章 姐夫們手中的資源第108章 決戰第139章 賞銀軍器問題第208章 宛平三宮第20章 晉商、大氣魄第95章 田園風光美第171章 忠狗、夜宴第100章 又震動第184章 開市之爭第238章 援軍第272章 大災第177章 大規模建設、老婆來了第247章 賠款、搬師回國、封賞!第196章 要想富、與民爭利?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6)第218章 劉二妞第182章 與三娘子的商談第31章 獸醫王啓年(1)第226章 踊躍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1)第139章 賞銀軍器問題第47章 豐收的喜悅(2)第9章 帶着媳婦兒看屯田第172章 官場奢豪、開發當地構想第196章 要想富、與民爭利?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1)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1)第166章 上任第31章 獸醫王啓年(2)第139章 賞銀軍器問題第87章 大鐵廠第59章 共同利益圈第225章 朝會第184章 開市之爭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1)第75章 大過年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4)第1章 附身邊軍第19章 行商第162章 碧蹄館之戰結束、戰果第12章 養兵所需費用第85章 紛爭、大水災第266章 開發債券第272章 大災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1)第149章 發行國債的構想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6)第210章 申明亭前第227章 探獄第39章 去太原的路上第214章 連鎖超市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3)第94章 歡聚第11章 引水與大水車第99章 又是大豐收、馬推收割機第81章 武裝開礦第205章 分兵出塞、清理河套第85章 紛爭、大水災第186章 商路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1)第186章 商路第260章 軍隊信仰、秋收第206章 皇帝有請、見爹孃、進宮第217章 防秋防冬、五寨堡匯票第207章 皇莊事宜第86章 高科技搶人飯碗的問題第81章 武裝開礦第199章 情報帝國、報紙的力量第250章 寄於厚望第142章 先進經驗第160章 日軍圈套第171章 忠狗、夜宴第260章 軍隊信仰、秋收第233章 威力第215章 陳於陛的感觀第49章 編伍、練兵(1)第190章 收穫與成本第68章 討價還價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1)第219章 徵兵!小姨變小妾?第41章 渠秀荷、周文棟第56章 收稅第76章 三大徵前兆、化肥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152章 戚家軍後裔、兵力分配第101章 鮮明對比、興旺第247章 賠款、搬師回國、封賞!第193章 除夕日第254章 單一火槍兵?第242章 毆打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1)第244章 度種第235章 潰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