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耀武揚威

寧武關城外有一個大較場,向來是鎮城官兵檢閱會操的地方。作爲一鎮之首的大較場,平時全鎮官兵經常在這裡操演,場地自然非常大,足以容納數萬官兵同時排兵佈陣。

此時較場上早己是旌旗如雲,站滿了密密麻麻的官兵,結個一個又一個的方陣。這些人中,有城內駐防的四營兵,有寧武關的衛所軍,還有各地的火路墩守衛軍等,還有黃來福帶來的二千家丁們,無一不是站在這裡。話說人過一萬,無邊無沿,望眼看去,較場上就是黑壓壓的一片人頭。

除了這些官軍外,較場外還擠滿了各地來看熱鬧的寧武關百姓們,有城內的鎮民,還有四邊的百姓,將一個較場四周,擠得是水泄不通,各人都是用興奮好奇的目光看着場的中間。難得啊,這樣的機會不是每天都有的。

較場上的演武廳高臺上,滿是寧武關的大小官員們,有黃來福,馬公公,楊巡撫,劉兵備等人,還有外堡來鎮城拜見黃來福的各地武將們。除此之外,演武廳高臺兩邊,就是密密麻麻的親衛旗手等,黃字大旗,高高飄起。

站在高臺上,黃來福按劍四望,毫情涌起,馬久英公公也是穿了一身的甲冑,得意洋洋地站在他的身旁。只有旁邊的楊巡撫,劉兵備等一干寧武關大小文官們神情很是不好,還有旁邊一干的外地武將,也是神情不自然,頻頻地往較場右邊看去。

兵備鬆弛,有如兒戲,在鎮城原官兵身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鎮城內原有四營兵,原總明劉明安的標兵一營。巡撫楊方略的標兵一營,還有散兵各兩營,這些人都是拿餉的營兵,每年不知道要消耗朝廷糧餉多少。兩營散兵衣甲不整不說,還多老弱在裡面。手上拿地兵器也多是鏽跡斑斑。

就是兩營標兵,雖多青壯,衣甲也頗爲整齊,但在這種嚴肅的場合中,卻是紀律鬆弛,排列陣列稀稀拉拉。原總明劉明安的標兵們爲了讓現總兵黃來福看上自己,還在參將劉全利的約束下極力挺胸凸肚。拿出一副威武的樣子。而巡撫楊方略地標兵一營中,卻是人人呼舞搏笑,沒有一點軍人的樣子。

至於他們再旁邊的衛所軍,就更是糟糕。本來這些軍衛軍己經成爲了專業的屯田兵,幾十年都難得操演一次,又糧餉不足。青壯大批的逃亡。因此此時在寧武關指揮使孫之去的身後,原額五千六百名的衛官官兵。現在只有不到二千人,但盡是個個軍衣破爛,且多爲老弱殘兵。

反觀黃來福帶來地兩千家丁們,才稱得上是真正的標兵精銳!每個人都是出奇的年輕,身材高大結實,身上披着精製的鐵甲,手上的兵器也是雪亮,神情中威武強悍,充滿了血戰後的煞氣。特別是他們紀律嚴整,列隊後。各人就佇立不動。有如樹林。

他們排列地陣形,從哪方面看都是一條直線。讓旁邊的人看了無不震駭。他們才明白,什麼是令行禁止。什麼纔是軍人地樣子。

不說他們旁邊的衛所軍,還有一些營兵們,個個以羨慕畏懼的神情看着這些來自五寨堡的軍士們,就是高臺上的楊巡撫等人看了,也是心中百味夾雜,非常的不舒服。

黃來福帶來的軍隊到了寧武關後,就一直待在軍營內沒出來,楊巡撫當日沒看到,他還得意洋洋地自認爲自己手下標兵乃是一鎮之首,在黃來福面前有橫行的本錢。沒想到與黃來福帶來的家丁們一比,卻是天差地遠了。這讓他感到非常失落。

就是臺上的那些外堡武將們,本來他們認爲鎮城內地標兵營兵們,相比他們軍堡地軍士,確實是算是精銳了,不愧爲鎮城之軍。只不過再看到黃來福的軍隊後,才深刻了解精銳地含義。也明白了黃來福流星般崛起的原由。

還有場外那些圍觀地百姓們,也是看出這一點,原先他們身在鎮城中,不瞭解周邊的情形,也一向以鎮城的標兵們爲傲,此時才覺得以前自己錯得厲害,黃軍門手下的兒郎們,纔是真正的軍爺啊。各人議論紛紛,都是嘆氣。

黃來福微微一笑,一擺手,高臺上的黃旗、紅旗、黑旗、青旗、白旗同時舉起,立時場中慢慢靜了下來。黃來福再一揮手,高臺上的旗手揮動旗號,立時五寨堡軍隊隨之變動陣形陣勢,不論臺上揚的是旗號,還是吹打的是金鼓,都是絲毫不亂。

臺下那幾營卻是手忙腳亂,走來走去,有的人向東,有的人向西,不一會兒勉強結成的陣形己是一團糟。至於那些衛所軍們,則是呆呆地站着,多年沒有操練,他們己是看不懂臺上的旗號了。

四周的百姓們轟笑,各人指指點點,黃來福微微搖頭,臺上的楊巡撫臉色難看,劉兵備也是臉色蒼白,這才明白自家軍隊之爛,黃來福軍隊之精,果然不是說說的。\\/\不過臺上如此,臺下楊巡撫的標兵營們卻是不以爲然,神情仍舊。他們還認爲百姓們的轟笑是對自己的誇獎,個個得意洋洋。

只有臺下劉全利參將及一干原總兵標兵們,卻是人人滿頭大汗,自己這個出醜的樣子,到時黃軍門不要對自己失望纔好。他們可是真心想投靠新主人黃來福的。

很快,高臺上的黃旗、紅旗、黑旗、青旗、白旗都是同時舉起,立時五寨堡軍隊又恢復了原先那種肅立的陣形。而直到老半天,他們身旁的營兵及衛所軍們,才平靜下來。而剛纔運動了好半天,他們的陣形就更亂了。

這時一匹健馬急奔臺下,一紅纓鳳翅的鐵甲軍官滾鞍落馬,單膝跪在地上,大聲向臺上稟報道:“軍門,巡撫大人。將士們己列陣完畢,請操閱!”

這人正是五寨堡家丁參將楊小驢!

黃來福笑着對楊巡撫,馬久英公公道:“諸位大人請吧!”

一聲炮響,周邊安靜下來。

馬蹄聲響起,從高臺上下來的各人都是騎上了馬匹。檢閱較場中的萬餘將士!

黃來福一身精製的鐵甲,頭戴八瓣帽兒鐵尖盔,身上繫着大紅披風,騎着一匹高頭大馬。他地身旁,並排行着馬久英公公與楊巡撫。三人的身後,是劉兵備及一干武將等人,再他們身後。是跟着寧武關的一些文官們。

馬匹一起邁步,較場上密密麻麻的一個又一個官兵陣列,各人緩緩從各個陣列隊前走過。

對於寧武關當地營兵及衛所軍們,楊巡撫等人都不怎麼關注,他們的目光,都往五寨堡軍隊陣形那邊看去。越往那邊去。空氣中瀰漫地肅殺之氣越重,特別是走到近前時。五寨堡將士們那種如虎狼般的眼神,讓他們不敢與之對視!

這種壓力,讓楊巡撫與劉兵備臉色蒼白,很多當地小文官們,更是不時地着額頭上的汗水。

只不過五寨堡將士們這種充滿煞氣的眼神看到黃來福身上時,卻是轉爲尊敬崇拜的神情。看着眼前這個自己一手締造的軍隊,黃來福心中充滿了自毫感,他猛地抽出腰間的利劍,大喝道:“萬勝!”

“萬勝!萬勝!”

五寨堡軍士同時抽出兵刃大喝,聲震四野!

他們地聲音帶動了周邊的營兵衛所軍們。還有四周的百姓們也是不由自主地歡呼。那“萬勝”聲越來越響。一浪高過一浪,響徹了整個寧武城。

這排山倒海的聲音是如此的震懾人心。不說各文官們兩腿發顫,就是楊巡撫與劉兵備。也是臉色更蒼白了!

黃來福操閱後,不說寧武關的百姓們津津樂道了好多天,就是楊巡撫,劉兵備等一干文官們也是消停了許多,各人眉眼間,都對黃來福敬畏客氣了許多。

此後幾天,總兵府邸多了許多拜會地人,除了當地一些文官武將外,還有許多是商家,各樣滾滾的禮物送入了總兵府邸。黃來福一一安心收下,這其實也是大明間一條正常地財路大明的官俸一向微薄,就算各部正二品官銜的尚書們,他們全年的俸銀也不過是區區152兩。他們要保持豪華的生活,決非區區的俸銀所能維持的。

所以一般大明官員的主要收入都是依靠各商人官員的孝敬饋贈,每年各省總督巡撫們所到的禮金或是禮品,都在他們年俸地十倍甚至百倍之間。這種灰色地收入當時是合理合法的,黃來福也不想表現自己地清高,自己要改變這個時代,首先就要融入這個時代,因此對於各人送的錢物,他是收得不亦樂乎。

各地武將們己經懷着敬畏及滿足地心情回去了,黃來福也對當地情況有了自己的瞭解,該辦正事了。

所以現在黃來福,賞了一些銀子後,全部撤了總兵府的寧武關原總兵標兵們,從自己帶來的來福營中抽選了三百家丁作爲總兵府邸的護衛。他早在來寧武關之前,己經將自己身邊的家丁親兵營命名爲來福營,帥旗雄獅。將留守五寨堡的軍隊,命名爲五寨營,營旗猛虎。老營堡的將士們,還是繼續名爲鎮虜營。

對於黃來福的決定,這些原標兵們,沒有一個人敢說些什麼,他們自然知道自己不能與來福營相比,不論是親近度還是強悍度上,都不在一個檔次上。他們只希望黃來福能接納他們,讓自己成爲黃來福的嫡系之一,擁有原標兵的待遇。

對於劉全利等人的心思,黃來福自然是明白的,因此在操閱後的第三天,黃來福吩咐楊小驢將劉全利找來,他有話對他說。

第265章 規劃第210章 申明亭前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2)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1)147章 面聖第38章 衛學第4章 窮得讓人落淚的軍戶第252章 還鄉第214章 連鎖超市第101章 鮮明對比、興旺第31章 獸醫王啓年(1)第243章 對馬島第41章 渠秀荷、周文棟第95章 田園風光美第12章 養兵所需費用第102章 蒙古人來了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2)第80章 八角堡開荒第255章 刺刀誕生第254章 單一火槍兵?第28章 德潤布莊第247章 賠款、搬師回國、封賞!第180章 走口外、三娘子第12章 養兵所需費用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5)第24章 萬曆帝、春耕第81章 武裝開礦第260章 軍隊信仰、秋收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1)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4)第140章 塞外經營、大軍路過第73章 地頭蛇、嚴酷拉練第193章 除夕日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2)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4)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2)第230章 軍糧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5)第234章 城破第21章 商議第32章 進京替職(1)第227章 探獄第59章 共同利益圈第183章 羊毛之誘、互市互利第30章 外界的一些事情第16章 比軍戶還慘的匠戶第102章 蒙古人來了第95章 田園風光美第185章 想要撫賞?第107章 糧盡第37章 指揮使大人第186章 商路第61章 成親(1)第22章 過節第84章 蒼涼第159章 所向披靡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2)第34章 岢嵐州第191章 五寨堡商稅達五萬兩?第226章 踊躍第51章 軍歌(2)第133章 掩護第32章 進京替職(1)第8章 未過門媳婦兒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6)第106章 傷亡慘重第182章 與三娘子的商談第109章 潰敗、殺俘(1)第54章 五寨堡手工工廠147章 面聖第50章 列隊、號令、軍紀第105章 不利、陰影第198章 不聽話文人不如狗第214章 連鎖超市第77章 城建成、菜園果園雞食第129章 五路攻城第128章 經驗交流、開始攻城第110章 反響、升官、撫卹第49章 編伍、練兵(1)第84章 蒼涼第249章 總督兩鎮軍務第242章 毆打第47章 豐收的喜悅(3)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1)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2)第48章 商賈雲集第270章 血戰、播州平(一)第234章 城破第98章 給部下嘉獎、擴一營兵第122章 到達、轟動(1)第176章 分紅之爭第262章 大同鎮巡撫到來第20章 晉商、大氣魄第69章 包稅十萬兩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2)第134章 慘烈第163章 停戰、談判、回國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1)第4章 窮得讓人落淚的軍戶
第265章 規劃第210章 申明亭前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2)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1)147章 面聖第38章 衛學第4章 窮得讓人落淚的軍戶第252章 還鄉第214章 連鎖超市第101章 鮮明對比、興旺第31章 獸醫王啓年(1)第243章 對馬島第41章 渠秀荷、周文棟第95章 田園風光美第12章 養兵所需費用第102章 蒙古人來了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2)第80章 八角堡開荒第255章 刺刀誕生第254章 單一火槍兵?第28章 德潤布莊第247章 賠款、搬師回國、封賞!第180章 走口外、三娘子第12章 養兵所需費用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5)第24章 萬曆帝、春耕第81章 武裝開礦第260章 軍隊信仰、秋收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1)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4)第140章 塞外經營、大軍路過第73章 地頭蛇、嚴酷拉練第193章 除夕日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2)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4)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2)第230章 軍糧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5)第234章 城破第21章 商議第32章 進京替職(1)第227章 探獄第59章 共同利益圈第183章 羊毛之誘、互市互利第30章 外界的一些事情第16章 比軍戶還慘的匠戶第102章 蒙古人來了第95章 田園風光美第185章 想要撫賞?第107章 糧盡第37章 指揮使大人第186章 商路第61章 成親(1)第22章 過節第84章 蒼涼第159章 所向披靡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2)第34章 岢嵐州第191章 五寨堡商稅達五萬兩?第226章 踊躍第51章 軍歌(2)第133章 掩護第32章 進京替職(1)第8章 未過門媳婦兒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6)第106章 傷亡慘重第182章 與三娘子的商談第109章 潰敗、殺俘(1)第54章 五寨堡手工工廠147章 面聖第50章 列隊、號令、軍紀第105章 不利、陰影第198章 不聽話文人不如狗第214章 連鎖超市第77章 城建成、菜園果園雞食第129章 五路攻城第128章 經驗交流、開始攻城第110章 反響、升官、撫卹第49章 編伍、練兵(1)第84章 蒼涼第249章 總督兩鎮軍務第242章 毆打第47章 豐收的喜悅(3)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1)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2)第48章 商賈雲集第270章 血戰、播州平(一)第234章 城破第98章 給部下嘉獎、擴一營兵第122章 到達、轟動(1)第176章 分紅之爭第262章 大同鎮巡撫到來第20章 晉商、大氣魄第69章 包稅十萬兩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2)第134章 慘烈第163章 停戰、談判、回國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1)第4章 窮得讓人落淚的軍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