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引水與大水車

衆人回到五寨堡千戶宅,走進堂屋時,裡面正熱鬧,人來人往的,往大桌上擺着酒菜,熱騰騰的冒着熱氣。堂邊擺着幾個火爐,燒着火熱的炭火,讓整個堂屋暖融融的。

黃思豪和楊氏和顧千戶等人圍坐在火爐邊,一邊烤火,一邊在說話,幾個小孩圍在邊上玩鬧着。

見黃來福和顧雲娘等人進來,幾個正說話的姐姐都停了下來,拿取笑的眼神看着黃來福和顧雲娘。楊氏笑道:“正說着你們,就回來了。正好要開飯了。”

卻見顧雲娘又恢復了乖乖女的形象,依到楊氏的懷裡,“姨娘,姨娘”的叫個不停,嘴甜之極,惹得楊氏愛憐不已,將她摟在懷裡,只是憐愛。形象變化之快,讓黃來福大爲開眼。

楊氏對懷中的顧雲娘柔聲道:“我的雲娘和來福出去,他有沒有欺負你?如有的話,只管和姨娘說,姨娘幫你教訓他!”

顧雲娘偷偷地白了黃來福一眼,眼中閃過一絲狡詐,說道:“沒有啦,來福哥哥對雲娘很好,他還唱山歌給人家聽呢?”

廳中衆人立時笑了起來,大姐大叫道:“啊呀,這太陽打西邊出來了,弟弟什麼時候還會唱山歌了,是情歌吧,唱的是哪一齣啊?”

廳中衆人更是大笑,幾個小娃娃更是起鬨:“……舅舅唱情歌了,舅舅唱情歌了……”黃思豪和顧千戶也不由撫須相對微笑。黃來福有些尷尬,瞪了顧雲娘一眼,顧雲娘毫不示弱地回瞪了黃來福一眼,接着又有些洋洋得意的樣子,似乎先前黃來福對她的冷落都報復回來了。

江大忠和楊小驢二人站在黃來福身後,他們是明白的,見此情形,也是張嘴偷笑。

衆人又笑了一陣,黃思豪道:“好了,大家不要鬧了,人到齊了,就開飯吧!”

他起身對顧千戶道:“顧世兄,請!”

顧千戶微笑道:“好,黃賢弟請!”

衆人坐好,顧千戶招呼黃來福坐在他身邊,顧雲娘則是坐在楊氏的身邊。

黃思豪和顧千戶對飲了一杯,黃來福也向顧千戶敬了一杯酒。

顧千戶微笑道:“好,好。”他喝了酒,對黃來福道:“來福賢侄出去查看屯田,可有什麼發現?”

衆人都看向黃來福,黃思豪也是舉箸不語。

黃來福道:“爹,世伯,孩兒和楊管家上午到田地去查看,發現屯田各地,處處缺水嚴重,就是河中的水,也是乾枯了不少,引水極爲不易。沒有水,這些田地就不要想有好收成。”

黃思豪點了點頭,嘆道:“奈何近年年景不佳,缺少雨水,爲父也是沒有辦法。”

顧千戶道:“如今天下都是一樣,我在鎮西衛的那些田地,也同樣是如此。唉,和往年相比,如年這各處田地,收成是十不如一啊。”

黃來福道:“爹,世伯,孩子此次遊歷大江南北,對於田地缺水,倒是想到了一些解決法子。”

顧千戶不由大感興趣,坐直了身子道:“哦,賢侄有什麼好法子,不妨說來聽聽。”

衆人也都是看着黃來福,顧雲娘也是俏目斜斜地看向黃來福,想聽聽他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

黃來福道:“爹,世伯,孩兒觀各處田地缺水,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田地靠近河邊,因河水乾枯,河岸過高,水車無法引水上岸,或是引上的水量極少,以至守着河水無法灌溉田地。二種是那些不靠近河邊的田地,則是大部分都拋荒了。看這年景,以後同樣是雨量稀少,不能指望老天爺的恩賜了,只能靠取地下水與想辦法引水上岸。”

見衆人不明白的樣子,他仔細解說道:“對於引取河水,現今堡內的龍骨水車引水太淺,已不足爲用,不過孩兒在江南一帶,看到一種大水車,可引水達六、七丈之高(約20米),足以滿足河邊田地所需,還不需人力或畜力,以水流帶動即可。”

顧千戶吸了口氣:“可引水達六、七丈之高?”他喃喃道:“如此一來,不管水位多高,只要河中還有流水,就可引水使用了。”

黃思豪急迫地道:“我兒,那水車製作法子,你可知道?”

黃來福微笑道:“爹爹放心,孩兒當時見到此物時,便已仔細詢問相干匠人,並已牢記水車製作方法!”

黃來福說的那大水車,就是筒車的一種了,特別是以黃河大水車爲參考,他昨晚謀劃時,知道此後大明朝幾十年都會嚴重缺水,就查看了相關的電腦資料,這水車筒車之類的引水工具,自然也在他的思考之中。當然,那水車的具體制作細節,等閒下來時,他還要再去找電腦看看。

其實這筒車,早在唐代就已出現,並從人力畜力提水發展爲水力提水。這黃河大水車,更是筒車應用的精華表現。據記載,最早黃河大水車是明嘉靖年間蘭州人段續創造的。

段續在遊覽西南各地時,發現那裡多用筒車汲水灌田,利用水力將低處的河流溪水提往高處灌田,很感興趣,想起自己家鄉人民雖然倚水而居,但因黃河河岸太高,水面與農田的垂直距離較高,守着黃河喝不上水,便命人繪圖帶回蘭州,並兩次赴西南考察,終於創造成功。

段續是蘭州人,所以又叫蘭州大水車。蘭州大水車氣魄古樸宏大,在世界中,與荷蘭的大風車並列雙絕,榮登國家名片。

其實中國古代科技發達,各種發明不絕,不說筒車,單說以人力或畜生爲動力的龍骨水車,不但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水車。西方遲至1500年後才能製造這種以鏈輪傳動、翻板提升爲工作原理的水車。

只是在古代農業社會,男耕女織的自然經濟時代,交通封閉,科技推廣一向緩慢,再加上很多科技,往往需要高投入,這是自然小農戶所不能承受的。所以雖然古代發明衆多,但很多科技往往只是地方性的,區域性的使用,很難推廣到全國,爲其它地方所用。再加上戰亂等原因,古代很多技術往往失傳。

筒車在唐時就出現,但一直到明朝段續出現,才使用於黃河沿岸。在沒製成水車前的家鄉,幾百年中,一直守着黃河水奔流東去,而岸上大片的農田卻無法澆灌。

不要說古代,就是在21世紀機械科技非常發達的時候,在中國一些地區還是堅持着幾千年來一人一牛一犁的耕作方式,可見自然經濟的頑強。

此時的五寨堡也是面臨同樣的情況,堡中沒人知道關於筒車,黃河蘭州大水車的知識,和段續以前的家鄉一樣,同樣是守着清漣河水奔流西去,而岸上大片的農田卻無法澆灌。

不過黃來福來了,事情將會很快得到改變。

第31章 獸醫王啓年(2)第82章 血腥鎮壓第215章 陳於陛的感觀第273章 賑災、清議第174章 耀武揚威第47章 豐收的喜悅(3)第16章 比軍戶還慘的匠戶第197章 大臣打架?民郵、設報誘人心第49章 編伍、練兵(2)第32章 進京替職(2)第129章 五路攻城第211章 上林苑監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5)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5)第247章 賠款、搬師回國、封賞!第157章 平壤城破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4)第13章 大農莊計劃第48章 商賈雲集第118章 寧夏之亂(2)第255章 刺刀誕生第167章 巡撫的心思第102章 蒙古人來了第238章 援軍第272章 大災第168章 迎接第41章 渠秀荷、周文棟第97章 有了兒子、各方來賀第96章 連升三級第9章 帶着媳婦兒看屯田第132章 跋扈第55章 臘肉、火腿、加工業第259章 火炮、軍校第219章 徵兵!小姨變小妾?第209章 冗濫第68章 討價還價第172章 官場奢豪、開發當地構想第42章 馬久英公公第96章 連升三級第109章 潰敗、殺俘(3)第200章 關注及反應第41章 渠秀荷、周文棟第156章 火銃對射第177章 大規模建設、老婆來了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1)第20章 晉商、大氣魄第175章 走狗開路第49章 編伍、練兵(1)第195章 規劃山西鎮第48章 商賈雲集第174章 耀武揚威第114章 改造問題第130章 軍醫、爭功、李如鬆到來第255章 刺刀誕生第20章 晉商、大氣魄第199章 情報帝國、報紙的力量第48章 商賈雲集第113章 發糧餉第107章 糧盡第205章 分兵出塞、清理河套第42章 馬久英公公第10章 看田莊唱情歌第124章 李如柏、李如樟第196章 要想富、與民爭利?第188章 小姨子是姐夫貼心的小棉襖第49章 編伍、練兵(1)第81章 武裝開礦第8章 未過門媳婦兒第200章 關注及反應第250章 寄於厚望第138章 回家、盤點收穫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1)第215章 陳於陛的感觀第270章 血戰、播州平(二)第72章 神池、馬賊第188章 小姨子是姐夫貼心的小棉襖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2)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4)第224章 石見銀山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2)第165章 山西鎮總兵第233章 威力第19章 行商第49章 編伍、練兵(1)第65章 大辦工廠(1)第59章 共同利益圈第11章 引水與大水車第251章 三十年河西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1)第227章 探獄第20章 晉商、大氣魄第206章 皇帝有請、見爹孃、進宮第262章 大同鎮巡撫到來第200章 關注及反應第159章 所向披靡第234章 城破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2)第197章 大臣打架?民郵、設報誘人心第164章 斬首改革
第31章 獸醫王啓年(2)第82章 血腥鎮壓第215章 陳於陛的感觀第273章 賑災、清議第174章 耀武揚威第47章 豐收的喜悅(3)第16章 比軍戶還慘的匠戶第197章 大臣打架?民郵、設報誘人心第49章 編伍、練兵(2)第32章 進京替職(2)第129章 五路攻城第211章 上林苑監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5)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5)第247章 賠款、搬師回國、封賞!第157章 平壤城破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4)第13章 大農莊計劃第48章 商賈雲集第118章 寧夏之亂(2)第255章 刺刀誕生第167章 巡撫的心思第102章 蒙古人來了第238章 援軍第272章 大災第168章 迎接第41章 渠秀荷、周文棟第97章 有了兒子、各方來賀第96章 連升三級第9章 帶着媳婦兒看屯田第132章 跋扈第55章 臘肉、火腿、加工業第259章 火炮、軍校第219章 徵兵!小姨變小妾?第209章 冗濫第68章 討價還價第172章 官場奢豪、開發當地構想第42章 馬久英公公第96章 連升三級第109章 潰敗、殺俘(3)第200章 關注及反應第41章 渠秀荷、周文棟第156章 火銃對射第177章 大規模建設、老婆來了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1)第20章 晉商、大氣魄第175章 走狗開路第49章 編伍、練兵(1)第195章 規劃山西鎮第48章 商賈雲集第174章 耀武揚威第114章 改造問題第130章 軍醫、爭功、李如鬆到來第255章 刺刀誕生第20章 晉商、大氣魄第199章 情報帝國、報紙的力量第48章 商賈雲集第113章 發糧餉第107章 糧盡第205章 分兵出塞、清理河套第42章 馬久英公公第10章 看田莊唱情歌第124章 李如柏、李如樟第196章 要想富、與民爭利?第188章 小姨子是姐夫貼心的小棉襖第49章 編伍、練兵(1)第81章 武裝開礦第8章 未過門媳婦兒第200章 關注及反應第250章 寄於厚望第138章 回家、盤點收穫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1)第215章 陳於陛的感觀第270章 血戰、播州平(二)第72章 神池、馬賊第188章 小姨子是姐夫貼心的小棉襖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2)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4)第224章 石見銀山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2)第165章 山西鎮總兵第233章 威力第19章 行商第49章 編伍、練兵(1)第65章 大辦工廠(1)第59章 共同利益圈第11章 引水與大水車第251章 三十年河西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1)第227章 探獄第20章 晉商、大氣魄第206章 皇帝有請、見爹孃、進宮第262章 大同鎮巡撫到來第200章 關注及反應第159章 所向披靡第234章 城破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2)第197章 大臣打架?民郵、設報誘人心第164章 斬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