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2)

周文棟說道:“現今年景不好,田地產出不多,再說,農夫一年所獲之糧,不若工一月所做貨物之值。工一月所做貨物之值,又不若商一日所獲之資。厚利在前,小民自會抉擇,也怪不得大家都想要從商。”

黃來福搖了搖頭:“小民愚昧短視,只顧眼前小利,卻看不到將來的情形,古有云,金銀珠玉,飢不能食,渴不能飲,不如穀物絲麻。逐末之風大興,稼穡不足,加上大災大旱,如有小人挑動,必生大患。”

對周文棟的話,黃來福很不以爲然,雖說無工不富,無商不活。但農業不穩時,如果人人都想經商的話,那只是本末倒置罷了。

後世很多人津津樂道美國是什麼世界第一商業大國,因商而富國。事實上,很多人不知道美國同時還是世界第一農業大國,世界第一工業大國。就是近代的英國,如果沒有農業的富足發展,也絕不可能會有商業和手工業的發展。

而大明此時的情況就是本末倒置,當時大明追求金錢的味道極爲濃厚,民間棄農從商的事情非常普遍。蘇州地誌,《四友齋叢說摘抄》卷四有云:“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農而改業爲工商者三倍於前矣。昔日原無遊手之人,今去農而遊手趁食又十之二三矣。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農矣。”

揚州儀真縣:《嘉靖儀真志》卷七:“宿喜商賈不事農業……田畯較賈十之一,土著較流寓二十之一。”徽州:金聲《金忠節公文集》卷四:“能以生業著於地者,十不獲一。”《萬曆常山縣誌》卷山:“丁壯者屏而事負載,以取日入之傭值……務本力農,已去十五。”陝西三原:《成化三原志》卷一:“民逐末於外者八九。”

這股畸形的棄農興商風氣,以前只多發生在商業發達的江南一帶,沒想到這股風氣現在也瀰漫到北方來了。

周文棟沉吟了良久,道:“不是還可以從江南調糧嗎?”

黃來福搖了搖頭,“遠水解不了近渴,北地廣大,總不能都靠江南吧?”

事實上,因爲當時江南商業的發達,江南地帶的經濟作物每年播種面積都在提高,而糧食稻米的播種面積則是每年都在減少,糧食在江南自己都供不應求,並沒有多大餘力供應北方。

周文棟臉上有些不以爲然的情形,二人又聊了幾句,雖說兩人觀點有些不同,但還算挺聊得來。黃來福問起了這位老兄,原來他也是古交縣人氏,還是個秀才,因見今年年景不好,便打算去太原城內投奔開綢緞莊的叔叔,去那做個帳房。

黃來福和他聊了幾句,發現這位老兄對算帳,記帳很有心得,還知道一些西洋紅夷的複式簿記法,這已經和後世的借貸記帳法頗爲接近了。黃來福不由心下可惜,他五寨堡各個農場的事情越來越多,正準備招聘一個得力的帳房爲楊管家分憂,沒想到卻失之交臂。

兩人又聊了幾句,便分了手,各自進了太原府。

※※※

太原府西有懸甕山,西北有蒙山。東有汾水。東南有洞渦水,源自樂平,下流入汾。明萬曆年間,太原府轄25縣,有121043戶,990450人。

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明太祖朱元璋封他的三兒子爲晉王,駐守太原,晉王讓他的岳父謝成對太原城進行了擴建。向東、南、北面擴展,建成了周圍14公里,高約18米的城牆,外用磚砌,開有八個門,城外城壕深10米,城頭四角建角樓4座,小樓92座,敵臺32座,使之成爲堅逾鐵甕的城堡。

黃來福一行人從振武門而進,走進太原城內,只見裡面真是繁華無比,店鋪連城。這裡是九邊重鎮之一,又是晉商的大本營,自然是商賈駢集,貨財輻輳。街旁各種糧行、油麪行、綢緞行、茶館、錢莊林立,處處充滿了市井和繁盛熱鬧之氣。

城內的許多街道以行業命名,如東米市、西米市、東、西羊市、估衣市、棉花巷等。各處商人在進行着綢緞、棉花、布疋、瓷器、紙張、糧食、糖、茶、染料、藥材等經營,走在街上,舉目滿是吆喝之聲。

明時的市民文化已經非常成熟,太原作爲明朝一個重要的商業城市,就更是如此。街上走着各種各樣的人,驢馱子馱載着的各樣的貨物,茶館裡每天都是滿客。綠柳成蔭,枝條煙娜的柳巷上,人流熙攘,絡繹不絕,各式各樣的口音都能聽得見。

眼前的這一切,只把顧雲娘和江大忠等人看得目瞪口呆,他們哪看過這麼熱鬧的地方?不過黃來福卻只是以獵奇的目光看着眼前的一切,欣賞一下此時大明朝商業重鎮的人文風情。要論繁華,後世的北京,上海,他已經看夠了。

幾個正在街上走着,忽聽旁邊一個驚喜的聲音道:“原來真是黃大少爺,小的總算等到大少了。”

黃來福看去,卻是一個下人打扮的人正對着自己點頭哈腰地道。

黃來福疑惑道:“你是……”

那人道:“小的是渠老東家手下的夥計,那日在五寨堡,小的還給大人送給禮呢。”

黃來福想起來了,原來這人是那天渠廷柱和渠良萬身邊的一個下人,一個負責擔綢緞禮盒的角色。

那人滿面笑容地道:“東家一直吩咐,千萬要小的在這裡等到黃大少爺,小的一連等了多天,總算等到了。”言下是不勝之喜。

黃來福點了點頭,想起了自己在五寨堡答應渠廷柱的事,當時只是隨便說說,沒想到渠廷柱還真派人在這裡等了,也好,省了自己花客棧的錢。

黃來福低聲對顧雲娘等人說了幾句,對那人道:“辛苦你了。”賞了他一塊碎銀子。

那人更是歡喜,連聲道:“謝謝大少,謝謝大少。”又殷勤地道:“大少請隨小的來。”

看了黃來福一眼,在前面領路,他見黃來福身旁的顧雲娘,江大忠,楊小驢等人都是不住地東張西望,就象個土包子一樣,不過這個黃大少卻是一臉的平常,似乎以前他住的不是一個小小窮困軍堡,而是京師一樣,不由暗暗稱奇,這個黃大少到了省城花花世界,怎麼一點反應都沒有。

在那人的帶領下,衆人穿街過巷,黃來福一路看去,真是滿眼的風情,這種穿街過巷,更能領略小市民的生活。

走到了南關城一條街巷邊,這一帶全是四合院,個個都是高牆朱門,門臉闊大。

到了一個四合院前,正是渠家在太原的宅院。那人對黃來福道:“請大少在這裡稍稍等候,小的趕快進去報告老東家。”

黃來福點了點頭,那人進去了。很快,渠廷柱便帶着渠良萬等人迎了出來。

渠廷柱移動自己肥胖的身子,拱手呵呵笑道:“五寨堡別後,老夫便一直在宅中恭候,今日總算是等到大少前來太原了。”他身旁的渠良萬也是皮笑肉不笑地對黃來福抱拳施禮。

黃來福也不客氣,只是一抱拳,道:“此次前來,打擾渠老掌櫃了。”

渠廷柱呵呵笑道:“大少太客氣了,裡面請。”

當下黃來福等人進入了四合院內,而黃來福等人的馬匹,自然有渠家的下人們牽走服侍。

※※※

“呵呵,大少,請嚐嚐這道魷魚卷燒魚肚,這可是京師來的大廚親手做的。”

渠廷柱笑盈盈地對黃來福道,黃來福微微點頭,伸筷嚐了一口。

晚宴時,渠廷柱專門爲黃來福等人接風洗塵,結結實實做了個四套大席。這四套大席乃是清湯魚骨、雞絲卷、鮮蝦燒海蔘、稍麥、燒蹄筋、魷魚卷燒魚肚、紅燒乾貝、紅燒魚翅、蒸魚皮、溜雞片、燴鳥蛋、炸佛手、燴三絲、珍珠丸、溜魚片、肉火燒、米粉肉。

整整請了四大桌席,都是太原城內一些和渠家交好的商賈,名豪,還有渠家的一些重要的人物。又請了一臺山西梆子唱堂戲。除了這些,華貴的大廳四周還站着十幾個叉手伺立的丫頭,細心地爲衆人服侍着。

看着眼前這一切,黃來福不由心下暗歎,人說當時明人商賈競相奢靡,誇富鬥豔,果然不錯。看看眼前奢豪的情形,再看四處流民雲集,真是讓人感慨啊。

“大少,這些菜餚可合您的口胃?”

渠廷柱瞥了一眼黃來福身邊吃得非常開心的顧雲娘,對黃來福呵呵笑道。眼前的這些菜餚,就是太原城的普通人都吃不到,從五寨堡來的這些人,不論是席中的顧雲娘,還是旁席的江大忠,楊小驢等人,都是吃得不亦樂乎,只有黃來福神情淡淡的。

似乎這些菜餚對他來說,只是很普通的東西,讓渠廷柱有些驚異,這黃大少不是個窮苦軍堡出身的人嗎?就算是千戶宅內,也吃不到這種好貨吧,怎麼他一點感覺也沒有?他卻不知道,此類菜餚,對後世的黃來福來說,並不算什麼特別的東西。

黃來福點了點頭,微笑道:“還不錯,渠老掌櫃盛情了。”這渠廷柱如此看重自己一個小小千戶,還請了這麼多人來相陪,倒是讓黃來福感到驚訝。

“呵呵,那就好,那就好,只要大少不怨老夫招待不週便好。”渠廷柱笑道。他這邊熱情,只有他旁邊的渠良萬勉強保持着笑容,偶爾對黃來福舉起了杯。

黃來福又喝了一杯酒,一個穿着淺藍色衣衫,頭上流着雙丫髻,約十五六歲的少女來給黃來福滿上了酒,一股淡淡的幽香傳來,黃來福無意識地看了她一眼,不由微微有些驚訝。

倒不是這個少女長得很漂亮,而是這少女眼神清澈,整個人顯得非常清純,讓黃來福很是奇怪,渠家這個商賈之地,會出這麼一個清純的人兒。

只聽旁邊的渠良萬良低聲呵斥道:“五妹,你怎麼能隨隨便便地跑過來?”

第9章 帶着媳婦兒看屯田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2)第194章 上元夜、舊情人?第67章 餘波、軍士武藝等級第118章 寧夏之亂(1)第5章 軍與兵第41章 渠秀荷、周文棟第58章 各方爭功(2)第84章 蒼涼第1章 附身邊軍第183章 羊毛之誘、互市互利第3章 期望第123章 三邊總督魏學曾第231章 蔚山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2)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1)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2)第231章 蔚山第207章 皇莊事宜第47章 豐收的喜悅(2)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1)第235章 潰散第71章 毛紡第7章 謀劃第14章 開始第227章 探獄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2)第191章 五寨堡商稅達五萬兩?第181章 黃來福出塞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1)第120章 五寨堡動員出兵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1)第148章 朱翊鈞與黃來福的問答第86章 高科技搶人飯碗的問題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5)第5章 軍與兵第83章 破家第191章 五寨堡商稅達五萬兩?第120章 五寨堡動員出兵第216章 平板大玻璃、回五寨堡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2)第240章 大捷第31章 獸醫王啓年(1)第235章 潰散第82章 血腥鎮壓第10章 看田莊唱情歌第173章 明日閱兵,通知楊巡撫來第84章 蒼涼第65章 大辦工廠(1)第209章 冗濫第27章 變化第172章 官場奢豪、開發當地構想第53章 各方反應第32章 進京替職(1)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153章 議和鬧劇、大軍進朝鮮第210章 申明亭前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2)第67章 餘波、軍士武藝等級第171章 忠狗、夜宴第5章 軍與兵第212章 大明皇家玻璃廠第157章 平壤城破第217章 防秋防冬、五寨堡匯票第67章 餘波、軍士武藝等級第21章 商議第65章 大辦工廠(2)第5章 軍與兵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1)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4)第22章 過節第209章 冗濫第179章 東林黨議始第221章 復設東勝衛?第24章 萬曆帝、春耕第124章 李如柏、李如樟第137章 寧夏平、論功行賞第39章 去太原的路上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2)第9章 帶着媳婦兒看屯田第42章 馬久英公公第181章 黃來福出塞第208章 宛平三宮第159章 所向披靡第202章 新收割機、糖廠、溫室栽培第8章 未過門媳婦兒第17章 大幹第28章 德潤布莊第99章 又是大豐收、馬推收割機第122章 到達、轟動(2)第257章 新戰陣第176章 分紅之爭第130章 軍醫、爭功、李如鬆到來第59章 共同利益圈第210章 申明亭前第85章 紛爭、大水災第80章 八角堡開荒第106章 傷亡慘重第226章 踊躍
第9章 帶着媳婦兒看屯田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2)第194章 上元夜、舊情人?第67章 餘波、軍士武藝等級第118章 寧夏之亂(1)第5章 軍與兵第41章 渠秀荷、周文棟第58章 各方爭功(2)第84章 蒼涼第1章 附身邊軍第183章 羊毛之誘、互市互利第3章 期望第123章 三邊總督魏學曾第231章 蔚山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2)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1)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2)第231章 蔚山第207章 皇莊事宜第47章 豐收的喜悅(2)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1)第235章 潰散第71章 毛紡第7章 謀劃第14章 開始第227章 探獄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2)第191章 五寨堡商稅達五萬兩?第181章 黃來福出塞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1)第120章 五寨堡動員出兵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1)第148章 朱翊鈞與黃來福的問答第86章 高科技搶人飯碗的問題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5)第5章 軍與兵第83章 破家第191章 五寨堡商稅達五萬兩?第120章 五寨堡動員出兵第216章 平板大玻璃、回五寨堡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2)第240章 大捷第31章 獸醫王啓年(1)第235章 潰散第82章 血腥鎮壓第10章 看田莊唱情歌第173章 明日閱兵,通知楊巡撫來第84章 蒼涼第65章 大辦工廠(1)第209章 冗濫第27章 變化第172章 官場奢豪、開發當地構想第53章 各方反應第32章 進京替職(1)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153章 議和鬧劇、大軍進朝鮮第210章 申明亭前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2)第67章 餘波、軍士武藝等級第171章 忠狗、夜宴第5章 軍與兵第212章 大明皇家玻璃廠第157章 平壤城破第217章 防秋防冬、五寨堡匯票第67章 餘波、軍士武藝等級第21章 商議第65章 大辦工廠(2)第5章 軍與兵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1)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4)第22章 過節第209章 冗濫第179章 東林黨議始第221章 復設東勝衛?第24章 萬曆帝、春耕第124章 李如柏、李如樟第137章 寧夏平、論功行賞第39章 去太原的路上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2)第9章 帶着媳婦兒看屯田第42章 馬久英公公第181章 黃來福出塞第208章 宛平三宮第159章 所向披靡第202章 新收割機、糖廠、溫室栽培第8章 未過門媳婦兒第17章 大幹第28章 德潤布莊第99章 又是大豐收、馬推收割機第122章 到達、轟動(2)第257章 新戰陣第176章 分紅之爭第130章 軍醫、爭功、李如鬆到來第59章 共同利益圈第210章 申明亭前第85章 紛爭、大水災第80章 八角堡開荒第106章 傷亡慘重第226章 踊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