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交權、招兵

“事情就是如此,各位大人,你們看如何?”

第二天上午,在千戶宅堂屋內,當黃來福說出這些話時,何朝勳何副千戶,江永勝江百戶,楊安章楊百戶,李安、李成、韓炳等幾個百戶,都是你看來,我看你,半響說不出話來。還有一些總旗也是坐在下面,各人都是大眼瞪小眼。

剛纔黃來福說了,從明天開始,他將嚴格督促五寨堡的軍將們操練,不過念在各位大人都是年事已高,唯恐他們受不了這種操練,便深思熟慮後,便想出了一個良方。

就是這些大人們仍然名義上掛着百戶或總旗之職,但年長的,體弱的,可以安排家中年輕的舍人們來爲他們分勞。舍人們太老的,或是太弱的,也可以安排一些族中的年輕人出來做事嘛。

至於這些老弱病殘的大人們,他們可以在家裡過些閒雅的生活嘛,就不必每天出來辛苦操練了,免得到時動作遲緩,被嚴格的黃來福大人打板子,弄得大家的臉色都不好看。

當然了,黃來福大人也不會忘了給他們好處的,每年五寨堡各個農場的屯田收入,都少不了會分紅給他們。這樣他們每月在家裡過逍遙的日子,每年還可以分錢,豈不快哉?

其實這些軍官們對黃來福來說,當然不是老弱病殘,只是這些軍官們大都是些老油條了,自己將來希望的是一個號令統一,如臂使指的軍隊,不能充斥着一些只會敗事的兵油子,官油子。

當然了,這些軍官畢竟是世襲的軍將,他們的家世傳承,使得他們懂得的,自然是比普通的士兵多。這些人雖然不能帶兵。不過到時還是可以噹噹顧問,作作參謀的嘛。每個人,都有他地有用之處,就看你怎麼用了。

當然了,黃來福也說了,他們可以選擇繼續留在旗軍中,不過黃來福有言在先,到時他的訓練是非常嚴厲的,如果他們到時受不了要退出。將會受到非常嚴格的處罰。

何朝勳何副千戶臉上帶着笑,他心裡已經有了決定,反正他從來就不管軍。平時的職責只是屯屯田,操操營。現在五寨堡所謂的屯田操營多少年前就名存實亡了。黃來福要怎麼做他都無所謂,反正每年五寨堡各個農場中有他的分紅,他就滿足了。

不過見衆人都在沉吟,他也不說話,要看看衆人怎麼說。而其它軍官們都是在盤算,此事對自己到底是利還是弊,因此一下子倒沒人跳出來說話。

這時坐在上首的黃思豪哈哈一笑,放下手中的茶杯。他站了起來。緩緩踱步。在衆人地眼光都投到他身上時,他走到江永勝江百戶的面前,問道:“永勝啊,你也跟了我有十幾年了吧?”

江永勝江百戶站了起來,也是有些感慨:“是啊,黃老大人,大概有十五年了吧。”

黃思豪親切地示意他坐下。嘆道:“是啊。眨眼就十五年了,我們都老了。現在是年輕人的天下了。福兒剛纔說得對啊,五寨堡現在是家大業大,難免會招來小人覬覦,我們需要保護自己地家業,操練出一隻可戰之軍。不過現在大家的年紀確實都是大了,這操練之事,各人都是一把老骨頭地,誰受得了?只是軍法如山,福兒是個急性子,到時鬧出什麼事來,大家面子上都過不去。”

他掃視着衆人道:“不如將這些事情放手地讓年輕人去做,我們在家裡,過過含飴弄孫的小日子,有空,到軍營走走,和孩兒們說說話,豈不是更好?大家說說,我黃思豪的話,對也不對?”

各位大人都是連忙點頭,是啊,黃家在五寨堡百年的經營,誰敢不給黃老大人一些面子?不想在五寨堡混啦?特別是這個黃大少爺,更不是一個好相與之人。再說了,黃老大人剛纔說的話,想想,也確實是在理啊。

黃來福看着父親從容說話,心下也是佩服,這姜啊,果然是老的辣。

黃思豪微笑道:“再說了,剛纔福兒也說了,到時每年的農場分紅,都少不了大家的一份,按來福說地,到時每家每年最少都會有幾百兩銀子地收入。這麼多銀錢,要是放在以前,哪會有啊?來福他攢出這麼大的家業,不容易啊。我們大家都需抱成一團,一起保護五寨堡這個家啊。”

韓炳韓百戶站了起來,大聲說道:“沒說的,黃大人說怎麼樣就怎麼樣,我老韓確是老了,這舞刀弄槍,每天操練的事,確實是沒這個心力了,不如在家裡抱抱孫子,樂得悠閒自在。”

黃來福看了韓炳一眼,第一次覺得,韓炳這張油光滿面的胖臉是如此可愛。

有了他的帶頭,其它幾位百戶都是紛紛道:“不錯,大人說怎麼安排就怎麼安排吧,我們決無二話。”

見衆情涌涌,黃思豪雙手虛按,高興地道:“好好好,大家有這個心就好。”和黃來福對視了一眼,父子二人都是微微一笑,心中暗喜。

江百戶剛纔被韓百戶搶先表白,心裡有些不樂意,按理說,剛纔黃老大人問他,應該他第一個跳出來說話的,卻被這個韓胖子搶了頭,讓人不爽。他對黃來福身後地江大忠道:“忠兒,你出來。”

江大忠出來了。

江百戶交待他道:“爲父老了,以後就要看你地了,知道嗎?”江大忠在父親面前跪下,大聲道:“爹爹放心,孩兒不會給您丟人的。”

江百戶這才滿意地點了點頭。

看着廳內地情形,黃來福心中吁了口氣,心中意氣飛揚,豪情萬里:“這五寨堡,終於完全是自己的天下了。”

公元1590年8月9日,下午。

8月的天氣,對五寨堡這個地方來說,已經快進秋日了。今天的天氣很好,再加上五寨堡大豐收就在眼前。因此走在五寨堡街上的軍戶們都是心情愉快。

而此時在五寨堡的營房大門前,更是人頭涌頭,熱火朝天。因爲,本堡的千戶大人黃來福,在營房門口貼出告示,要開始在五寨堡內堡外招兵了。

招兵本來很正常,大明各地都有招兵,不過話說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在大明各處,除了實在活不下去的窮困人外,纔會去幹個被人看不起地大頭兵。而且參軍前還要左問右問。當兵可以,可不能被搞進軍戶戶籍裡去。那樣的話,一輩子就完了,還連累子孫後代一起受苦。

不過輪到黃來福大人招兵,就有些不同了。從去年開始,這幾個月中,黃來福大人搞出的每件事,哪一件不吸引人的注意?他搞的各大農場,啥子的水泥廠之類的。誰看了不眼紅。誰不想進去?只是你想進去吃糧,也得有那個命不是?現在黃大人又招兵了,肯定是與衆不同。

果然,招募告示上,那些招募士兵的待遇條例,就顯得頗爲的誘人……特別。

首先地話,如果你有幸被招募了。千戶大人會先給你安家銀五兩。讓你的家人放心,吃得安心。然後呢。是每月軍糧一石,到了軍營裡,可是吃穿住全包的。

當然,這些放在一些衛所邊鎮上並不算什麼,各地基本都是如此,特別是一些營兵,除了安家銀五兩外,有些地方,每人還有月銀一兩五錢呢。不過大家知道,在黃來福大人手下當兵,是決對不會剋扣軍餉地,拿到手中的錢,都是實打實地。

如果這還很平常的話,後面那些軍士們的優撫條例,如受傷和陣亡撫卹條例,還有啥子的退役條例,就很吸引人了。

按上面說的,如果你哪天不幸戰死了,會先有一次性的撫卹費30兩銀子。汗,這已經很讓人震驚了,按大明朝的規定,如果你哪天陣亡了,只有一次的喪葬費一石米,如果你在軍營中病亡地,就只有五斗米了。這還是明初時地規定,到了明末,這種執行在各地更是名存實亡了。

這還不算,按黃來福的陣亡撫卹條例,這些戰士們的家人遺孀,每月還會有米一石,保證他們的生活無憂。其實在大明朝,很多時候,士兵們戰鬥時不努力,有一點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士兵們大多是家裡的壯勞力,如果他們死了的話,家人就沒人供養了,這讓他們不得不成爲逃跑之王。

在這一點上,黃來福算是解決了軍士們地後顧之憂,可以讓他們放心戰鬥,就算自己死了,家人也會有黃來福大人地照顧,無形中,這讓各人的戰鬥力提升了一大截。

上面是陣亡撫卹條例,接着是傷殘撫卹條例。

如果你不幸受傷地話,當然休息一個月就可以走動,活蹦亂跳的小傷不算。如果你不幸受傷的話,缺了手,缺了腿,恭喜你,你可以光榮退休了。

首先,你會有一次性的傷殘撫卹費20兩銀子,然後,五寨堡會每月補助你五斗米的傷殘費。此外,這些受傷的將士,如果願意工作的,將每人都安排到五寨堡各個農場去做監管屯丁,每月又有月糧五斗。而且,如果你幹得好,讓農場豐收的話,每年的年獎又是很豐厚的。

這陣亡撫卹條例和傷殘撫卹條例已經很讓人激動人心了,此外還有將士退役條例。

按條例,如果軍士們參軍五年後,如果想要退役的話,可以一次性領取一筆約20兩銀子的退役金,如果願意工作的話,將安排到五寨堡各個農場中去做屯丁,並優先安排監管屯丁的崗位,這意味着以後的長遠生活又有了保障。

如果上面這些,已經很讓人激動的話,黃來福告示中的最後一個說明,就更是讓人熱血沸騰了。

因爲黃來福作了一個決定,他將爲戰死的將士們建廟設祀,每人都刻英靈牌位。然後五寨堡每年都將舉行了盛大的祭奠儀式,由黃來福帶着全堡軍民拜祭這些戰死的將士們,讓他們的英靈享受香火的供奉。

這個告示說明,讓每個看到的人都是震動,大明朝的將士們一向地位底下,除了有時一些名將會有一些民間百姓紀念一下,大部分士兵,都是默默無聞地死去。而現在自己,就算戰死了,也有可以象菩薩一樣,享受別人的拜祭,就算戰死了,又有什麼呢?

其實定出上面這些招兵待遇條例,是黃來福深思熟慮的結果。軍士們每月的待遇不能給得太高,否則,依此時嚴重的小農思想,怕沒什麼人願意過那種刀口舔血的日子,估計都會紛紛考慮去過安穩的生活。有一句話說得好,蘿蔔就是要吊在前面,讓驢子看到又吃不到才能起作用,要是真讓它吃了就會立刻失去作用。

只有較高的退役待遇,傷殘撫卹,陣亡撫卹,配合鐵的紀律,再加上精神的鼓勵美化,纔可以出一支優秀的鋼鐵軍隊。

果然,黃來福設定的這些招兵待遇條例,顯現出了良好的效果,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的俗話,在這裡,沒一點市場。營房外報名的人流,一直排到了很遠,大多是各地的民戶和一些外地的流民。當然,此時,五寨堡營房內的旗軍們,也在經歷着自己面臨的選拔。

衆多的人流,吸引了很多旁人看熱鬧,許多商人們也是紛紛駐足在旁觀看,各人都是議論紛紛。

渠源銳也在一旁,爲黃來福的招兵條例震驚,爲衆多報名的人流震驚,他心想:“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難道天下又要再出一個戚家軍不成?”

第68章 討價還價第47章 豐收的喜悅(3)第203章 紅薯不如小麥?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1)第229章 王京第208章 宛平三宮第74章 鳥銃、年獎分紅第153章 議和鬧劇、大軍進朝鮮第49章 編伍、練兵(2)第225章 朝會第270章 血戰、播州平(二)第49章 編伍、練兵(2)第17章 大幹第217章 防秋防冬、五寨堡匯票第102章 蒙古人來了第244章 度種第211章 上林苑監第36章 親家合夥賺錢第111章 葬禮、賞銀、分紅第234章 城破第56章 收稅第9章 帶着媳婦兒看屯田第126章 不滿第247章 賠款、搬師回國、封賞!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2)第7章 謀劃第154章 平壤攻防佈置第85章 紛爭、大水災第262章 大同鎮巡撫到來第211章 上林苑監第103章 一片恐慌第224章 石見銀山第127章 商隊到達、衆將羣星、朱巡撫有請第152章 戚家軍後裔、兵力分配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5)第9章 帶着媳婦兒看屯田第158章 各方傷亡統計第117章 墾殖農場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1)第16章 比軍戶還慘的匠戶第48章 商賈雲集第31章 獸醫王啓年(1)第108章 決戰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1)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2)第224章 石見銀山第73章 地頭蛇、嚴酷拉練第207章 皇莊事宜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1)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3)第5章 軍與兵第130章 軍醫、爭功、李如鬆到來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1)第223章 又入京、石星的期盼第116章 目光要往外看第164章 斬首改革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1)第237章 提督第232章 豎儒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4)第31章 獸醫王啓年(2)第222章 朝戰烽煙起、石星革職第115章 樹活不了第52章 萬曆帝的震動第255章 刺刀誕生第68章 討價還價第18章 轟動第111章 葬禮、賞銀、分紅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2)第17章 大幹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3)第35章 顧家第17章 大幹第115章 樹活不了第154章 平壤攻防佈置第226章 踊躍第259章 火炮、軍校第249章 總督兩鎮軍務第16章 比軍戶還慘的匠戶第13章 大農莊計劃第112章 老營堡第211章 上林苑監第118章 寧夏之亂(1)第110章 反響、升官、撫卹第193章 除夕日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3)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2)第17章 大幹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1)第31章 獸醫王啓年(1)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2)第141章 感嘆第227章 探獄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4)第30章 外界的一些事情第24章 萬曆帝、春耕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1)第263章 勾結第12章 養兵所需費用第139章 賞銀軍器問題
第68章 討價還價第47章 豐收的喜悅(3)第203章 紅薯不如小麥?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1)第229章 王京第208章 宛平三宮第74章 鳥銃、年獎分紅第153章 議和鬧劇、大軍進朝鮮第49章 編伍、練兵(2)第225章 朝會第270章 血戰、播州平(二)第49章 編伍、練兵(2)第17章 大幹第217章 防秋防冬、五寨堡匯票第102章 蒙古人來了第244章 度種第211章 上林苑監第36章 親家合夥賺錢第111章 葬禮、賞銀、分紅第234章 城破第56章 收稅第9章 帶着媳婦兒看屯田第126章 不滿第247章 賠款、搬師回國、封賞!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2)第7章 謀劃第154章 平壤攻防佈置第85章 紛爭、大水災第262章 大同鎮巡撫到來第211章 上林苑監第103章 一片恐慌第224章 石見銀山第127章 商隊到達、衆將羣星、朱巡撫有請第152章 戚家軍後裔、兵力分配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5)第9章 帶着媳婦兒看屯田第158章 各方傷亡統計第117章 墾殖農場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1)第16章 比軍戶還慘的匠戶第48章 商賈雲集第31章 獸醫王啓年(1)第108章 決戰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1)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2)第224章 石見銀山第73章 地頭蛇、嚴酷拉練第207章 皇莊事宜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1)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3)第5章 軍與兵第130章 軍醫、爭功、李如鬆到來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1)第223章 又入京、石星的期盼第116章 目光要往外看第164章 斬首改革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1)第237章 提督第232章 豎儒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4)第31章 獸醫王啓年(2)第222章 朝戰烽煙起、石星革職第115章 樹活不了第52章 萬曆帝的震動第255章 刺刀誕生第68章 討價還價第18章 轟動第111章 葬禮、賞銀、分紅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2)第17章 大幹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3)第35章 顧家第17章 大幹第115章 樹活不了第154章 平壤攻防佈置第226章 踊躍第259章 火炮、軍校第249章 總督兩鎮軍務第16章 比軍戶還慘的匠戶第13章 大農莊計劃第112章 老營堡第211章 上林苑監第118章 寧夏之亂(1)第110章 反響、升官、撫卹第193章 除夕日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3)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2)第17章 大幹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1)第31章 獸醫王啓年(1)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2)第141章 感嘆第227章 探獄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4)第30章 外界的一些事情第24章 萬曆帝、春耕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1)第263章 勾結第12章 養兵所需費用第139章 賞銀軍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