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發行國債的構想

“國債?”

萬曆帝驚訝地道。

“是的,皇上。”黃來福施禮道:“我大明雖未發行過國債,然在西洋紅夷各國,以國債解決國家用度,卻也有百年曆史,且效果非常明顯。我中華取天下之長,西夷之法,也未嘗不可爲我中國所用。”

近代以來,西方銀行界大多是沿用中國古代銀行之法建立,比如紙鈔發行,基本銀行程序等,都是學自中國。不過青出於藍勝於藍,經過多年發展,西方銀行發展出了許多獨到之處,國債制度就是其中一點。在中古晚期,西歐各國家便普遍採用了包稅制及國債制,有效地解決了國家政財問題。

以英國爲例,從17世紀起,英國建立了國債制度。很快,國債增長越來越快,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時爲5300萬鎊,到七年戰爭時即高達1.22億鎊。總之,英國通過農業革命,海外貿易,殖民掠奪,國債制度和稅收政策等,使它的資本原始積累以超過任何國家的速度順利地進行着,爲工業革命的興起創造了重要的條件。

不過國債這個東西有利有弊,需要將來有一定的償還保障,而且聽起來不好聽。國債國債,國家欠債,怕是那些大小官員們聽後會有一種異樣的感覺吧。中國傳統的官員都是希望國家庫藏滿倉,而不是欠個一屁股債。

黃來福之所以向萬曆帝提起這個方法,原因之一是萬曆帝是個非常靈活的君主,對他來說只要達到目的,手段問題可以考慮。二是此時的大明包容精神還是非常寬廣的,她們並不介意引進國外任何先進的東西,以佛郎機火炮爲例,從發現到引進。到完全國產化,到青出於藍,勝於藍,不過用了十幾年時間。

國債的發行程序對黃來福這個來自後世地商人並不是問題,他簡單地向萬曆帝介紹了一些國債發行的工序,該如何做等,然後道:“發行國債,除可以有效解決國用問題外,臣還有一點考量。”

黃來福道:“古有云,財富如水。國朝到了現在,天下富戶鉅萬,然而他們並不知道如何使用這些財富。大部分的人,都是將銀子藏於地窖中。這些銀子和廢石又有何分別?”

“先聖曾有云:流水不腐,戶樞不螻,在於動也。大明現在國庫空虛,然民間巨量的白銀又淤積於窖房之中,只有讓銀子如人體的血液一樣流動起來。才能讓國朝氣血充盈。”

萬曆帝聽得目瞪口呆。沒想到關於銀子還有這樣一番大道理。這些話語,戶部的官員們從來沒有和他說過,萬曆帝以前也想不到,他有種打開一片新天地的感覺。萬曆帝越發覺得黃來福應該來做戶部尚書這個位子。

萬曆帝精神煥發,道:“黃愛卿所言。真是說到朕的心中去,朕一直聽錦衣衛言國朝現在民間富裕。卻一直想不到國庫爲什麼越發空虛,國用日匱,原來是有這樣一番道理在內。”

黃來福笑道:“所以說,大明現在不是沒有銀子,而是銀子所用不得法。發行國債,可以將淤積於民間的財富爲我所用,有效地解決國用問題。而銀子流動起來,又可以增加更多財富,讓國朝氣血更加充盈。”

萬曆帝滿面笑容,在閣內來回踱步。連聲道:“好好好。如能解決國用問題,黃愛卿當居功爲首。”

他在閣內來回踱步了半響。忽然停下腳步,道:“國債即爲債,意味着將來必須償付,將來朝廷如何償還這筆帳呢?”

國債這個詞難不難聽,倒不在萬曆帝的考慮之內,他關注地,是將來如何還這筆錢款。如果國家借了債,將來卻還不上,引起什麼民間騷亂的話,大明的臉面,就會被丟個光,這是萬曆帝必須考慮的。

黃來福暗贊萬曆帝一眼看到事物的本質,並沒有被當前的好處迷惑。他道:“皇上英明,一眼就看出這國債的優缺點。國債確實也是債,將來除發還本金外,還要支付年息,這年息還不能低,否則便吸引不了商人富戶購

黃來福道:“國債將來的償付,一般可用幾種方法。如提高各種稅收,讓民間來支付國債,當然這是竭池而漁,輕易不可取,臣也認爲此法不可,否則臣便是國朝地罪人。”

“一種是將國債償付轉嫁到外,臣先前言地開發塞外,也是一種方法,可效防以前的開中引鹽法,以土地換國債,臣以武力護衛那些商賈們的安全,他們也必須付出一定的代價。此法運用得當的話,效果頗佳,開發塞外,獲利豐厚,且塞外土地衆多,足以任我使用。就算將來塞外土地分配完畢,不是還有南洋嗎?南洋分配完畢,也有其它地方,這個世界大得很。”

萬曆帝又是聽得目瞪口呆,沒想到黃來福地眼界這麼寬廣,又是塞外,又是南洋的,這又讓他看到了中國外新地天地。

黃來福繼續道:“最後,還有一種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朝鮮亂平後,讓朝鮮國代償軍費,讓日本國割地賠款,以解我軍費所用。”

萬曆帝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氣,他覺得和黃來福說話,有一種驚心動魄的感覺,讓他氣有點透不過來,他說的一言一語,實在是太驚世駭俗了。

萬曆帝想象不出,一個邊鎮的軍將,怎麼會有這樣的想象與頭腦。

他緩緩地道:“讓朝鮮國代償軍費不可取,朝鮮乃我大明屬國,一向侍奉甚恭,天朝幫他們平亂,怎麼能要他們代償軍費呢,不說朝臣們不答應,就是其它屬國,也會寒心。”

黃來福暗歎了口氣。古代中國,向來都是要面子多過要裡子,這高麗棒子是什麼東西,作爲後世的他可是明白得很,不過現在朝鮮國上下確是對大明非常恭敬就是了。

明面上黃來福恭敬地道:“皇上英明,是臣愚昧了。”

不讓朝鮮國代償軍費,不過萬曆帝卻對讓日本國割地賠款,償付軍費,倒是興味昂然,這是他與眼下大明朝臣及以往的大明皇帝區別最大的地方。

萬曆帝興致勃勃地道:“倭人擾我屬國。確是應該給於懲戒,不過,日本國國弱民窮,他們有那麼多的銀子嗎?”

黃來福微笑道:“皇上有所不知,我大明民間,特別是江南一帶,稱日本國爲“金銀島”,據臣從一些商賈中得來地消息。日本國每年出口到江南地銀子。都在百萬兩之間,他們地銀子多着呢?”

在16世紀後期時,日本就是東方最大地白銀供應國,與當時西邊的墨西哥一起,佔了世界白銀流通量的25%。可見日本的白銀儲藏量之大。就算到了十七世紀後期的1684年到1710年間,日本白銀出口總量還在188噸之間。平均每年出口7噸。

萬曆帝的瞳孔一下子放大了,他的眼睛射出了璀璨的光芒,好半天,他才恨恨地道:“沒想到日本人這麼有錢……哼,等朝鮮國亂平後,定要讓這些倭人賠付百萬兩白銀的代價,以作爲懲戒!”

黃來福遲疑道:“賠付百萬兩銀子是不是太少了,依臣之見,最少應該讓他們賠付三千萬兩地白銀……嗯,能賠付一萬萬兩的白銀是最好的了。”

萬曆帝又有種呼吸透不過氣來的感覺。他輕咳了一聲。道:“此事容朝鮮亂平後再說。”

他看向黃來福,道:“朕想過了。發放國債之事,必須謹慎,黃愛卿可寫個摺子,讓朕好好看看。還有,如何說服朝臣,也是個問題。”

說到這裡,萬曆帝臉上現出了憂慮,大明文官的威力,他是經常領教的,只要他們認爲是錯的,就是前仆後繼,寧死不屈啊。萬曆帝可以想象得到,國債這個東西,首先這名字,就通不過朝堂的那班文官們。

黃來福自然明白萬曆帝地憂慮,他就是光看史書,也明白這班腐儒們地威力,他低聲道:“皇上,如朝堂上不可行,臣可私下聯絡那些商賈們,爲皇上分憂。”

萬曆帝凝視了黃來福半響,嘆道:“或許到時真要如此了。”

黃來福慷慨激昂地道:“爲皇上分憂,微臣義不容辭。”

萬曆帝感動地點了點頭,道:“我就知道黃愛卿是個忠臣。”

忽然他想起一事,問黃來福道:“對了,黃愛卿,聽說你神池堡那幾個礦產經營得不錯?”

黃來福道:“託皇上洪福,微臣的神池堡大煤礦及神池堡大鐵廠的經營,己經平穩。微臣的數堡包稅,神池堡各礦產收入居功甚偉。”

萬曆帝眼中現出迷茫之色,道:“朕不明白,爲什麼黃愛卿的各礦產經營平穩,而朕累次想開礦,都有羣臣勸阻呢?要知道,開礦可收取稅金,礦工還可化爲兵,在外可救飢,在內可備用,這是好事啊。”

黃來福想說這些礦產早己被各地官員及豪強們瓜分完畢,己經形成了一個強大地利益集團,你下詔開礦,就是絕了他們的財路,他們當然要勸阻了。面上這話當然不能說,只是意有所指地道:“其實微臣初次開礦時,也是阻力衆多,當地豪強勾結馬賊騷擾,是臣殲滅了馬賊後,才順利開礦地。”

萬曆帝點了點頭,道:“朕明白了。”

黃來福不知道,他這個話語,更堅定了萬曆帝將來詔令天下開礦的決心。

君臣談到這裡,天色己暗,萬曆帝有了一套解決財政危機的良法,心情愉快,看黃來福也越發順眼,他喚進了一個太監,讓他在翠華園備下酒宴,他要款待黃來福,那太監看了黃來福一眼,心下暗暗詫異,密談還不夠,還要設宴款待,這姓黃的,也太讓皇帝寵溺了吧,面上是恭敬地去了。

萬曆帝對黃來福笑道:“忠明,來,朕帶你去見朕的鄭愛妃,她也想見見你。”

第144章 納妾程序第218章 劉二妞第21章 商議第52章 萬曆帝的震動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2)第27章 變化第163章 停戰、談判、回國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6)第154章 平壤攻防佈置第145章 進門、得子、朝鮮之亂第242章 毆打第55章 臘肉、火腿、加工業第108章 決戰第172章 官場奢豪、開發當地構想第243章 對馬島第16章 比軍戶還慘的匠戶第108章 決戰第119章 平叛第17章 大幹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1)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5)第259章 火炮、軍校第203章 紅薯不如小麥?第263章 勾結第174章 耀武揚威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4)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1)第196章 要想富、與民爭利?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1)第225章 朝會第171章 忠狗、夜宴第68章 討價還價第124章 李如柏、李如樟第184章 開市之爭第32章 進京替職(1)第87章 大鐵廠第28章 德潤布莊第65章 大辦工廠(2)第61章 成親(2)第61章 成親(2)第31章 獸醫王啓年(2)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116章 目光要往外看第256章 望遠鏡、紙殼彈筒第118章 寧夏之亂(2)第99章 又是大豐收、馬推收割機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3)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3)第206章 皇帝有請、見爹孃、進宮第266章 開發債券第15章 火熱第58章 各方爭功(1)第115章 樹活不了第60章 姐夫們手中的資源第189章 五寨堡五年盤點第263章 勾結第245章 威赫第52章 萬曆帝的震動第256章 望遠鏡、紙殼彈筒第135章 黃來福獻計、三萬蒙古兵來援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3)第32章 進京替職(3)第47章 豐收的喜悅(1)第112章 老營堡第140章 塞外經營、大軍路過第34章 岢嵐州第113章 發糧餉第17章 大幹第46章 一人入伍,全家光榮第117章 墾殖農場第233章 威力第239章 三路進軍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4)第171章 忠狗、夜宴第22章 過節第59章 共同利益圈第187章 寧武關年終盤點第92章 分功第237章 提督第235章 潰散第201章 萬曆帝的陶醉第167章 巡撫的心思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1)第123章 三邊總督魏學曾第203章 紅薯不如小麥?第211章 上林苑監第13章 大農莊計劃第226章 踊躍第85章 紛爭、大水災第253章 歡迎熱潮、義父第45章 交權、招兵第166章 上任第142章 先進經驗第39章 去太原的路上第24章 萬曆帝、春耕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72章 神池、馬賊第209章 冗濫
第144章 納妾程序第218章 劉二妞第21章 商議第52章 萬曆帝的震動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2)第27章 變化第163章 停戰、談判、回國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6)第154章 平壤攻防佈置第145章 進門、得子、朝鮮之亂第242章 毆打第55章 臘肉、火腿、加工業第108章 決戰第172章 官場奢豪、開發當地構想第243章 對馬島第16章 比軍戶還慘的匠戶第108章 決戰第119章 平叛第17章 大幹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1)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5)第259章 火炮、軍校第203章 紅薯不如小麥?第263章 勾結第174章 耀武揚威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4)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1)第196章 要想富、與民爭利?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1)第225章 朝會第171章 忠狗、夜宴第68章 討價還價第124章 李如柏、李如樟第184章 開市之爭第32章 進京替職(1)第87章 大鐵廠第28章 德潤布莊第65章 大辦工廠(2)第61章 成親(2)第61章 成親(2)第31章 獸醫王啓年(2)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116章 目光要往外看第256章 望遠鏡、紙殼彈筒第118章 寧夏之亂(2)第99章 又是大豐收、馬推收割機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3)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3)第206章 皇帝有請、見爹孃、進宮第266章 開發債券第15章 火熱第58章 各方爭功(1)第115章 樹活不了第60章 姐夫們手中的資源第189章 五寨堡五年盤點第263章 勾結第245章 威赫第52章 萬曆帝的震動第256章 望遠鏡、紙殼彈筒第135章 黃來福獻計、三萬蒙古兵來援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3)第32章 進京替職(3)第47章 豐收的喜悅(1)第112章 老營堡第140章 塞外經營、大軍路過第34章 岢嵐州第113章 發糧餉第17章 大幹第46章 一人入伍,全家光榮第117章 墾殖農場第233章 威力第239章 三路進軍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4)第171章 忠狗、夜宴第22章 過節第59章 共同利益圈第187章 寧武關年終盤點第92章 分功第237章 提督第235章 潰散第201章 萬曆帝的陶醉第167章 巡撫的心思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1)第123章 三邊總督魏學曾第203章 紅薯不如小麥?第211章 上林苑監第13章 大農莊計劃第226章 踊躍第85章 紛爭、大水災第253章 歡迎熱潮、義父第45章 交權、招兵第166章 上任第142章 先進經驗第39章 去太原的路上第24章 萬曆帝、春耕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72章 神池、馬賊第209章 冗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