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冗濫

同志們,不是太監,是實在太忙了!不過到今天,多了,所以有空寫作,恢復更新。還有幾十萬字左右,忙完北方忙南方,忙完南方忙東北,大結局那章,我都己經寫好了,會有個完美結局的。當然,本書吸取的教訓就是,下本書,我會存個四十萬字稿子,再發到網上去,這樣臨時出現什麼事,也可以及時更新,不會斷更了。相信下本書的寫作,會更成熟。

宛平縣編戶七十五里,城外村莊共有三百二十八處,三宮皇莊就位於離城七十里外的永安鄉處。在這裡,多個村莊連成一片全被圈爲皇莊。

胡林村就是皇莊土地的一處,算是大村,有百十戶人家,村民都以耕種皇莊土地爲生,民風樸實,鄉情濃郁。村裡以許姓佔多,另有王、劉、樑、等姓氏人家。

胡林村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村西有河流過,灌溉條件好,本來應該是一個很富裕的村莊纔是,不過黃來福卻是看該村破敗,甚至有些人家茅草屋中的泥巴牆都要倒似的,許多村民也是臉有菜色,見黃來福等大隊人馬前來,受驚似的飛快閃開。

黃來福不由連嘆,該地一副田園風光的景象,卻是如此破敗,真是不應該。更不要說該地還是京畿皇莊之地,本來生活可以更好的。

在村口橋頭上,得知黃來福、奉御太監陳奉等人來到,胡林村裡長領着幾個甲長,還有幾個老人,己經恭敬地在橋頭相迎。

依明制,一百十戶爲一里,設里長一人,甲長十人。此外,各里還設有里老人之職,凡年齡在五十歲以上,有德行、有見識,而爲大衆所敬服者,每裡推選數名老人,負責督導地方百姓勤務農桑,遵守“孝順父母,尊敬長上,和睦鄉里,教訓子孫,各安生理,毋作非爲”的六倫之訓。這些老人權力很大,地方官也常常請這些老人來解決地方上的各樣糾紛問題。

胡林村有百十戶人家,雖是屬於皇莊之地,但還是里長,甲長,老人都具備,只不過他們不用再往戶部運糧賦役,由管莊太監向村中收糧。里長叫許志行,算是胡林村家底最殷實中人,年歲在五十左右,看他的談吐,似乎是讀過幾年書的人。

一羣迎接地人。恭恭敬敬地跪在地上向黃來福等人叩頭。特別是黃來福身後充滿殺意地強悍家丁們。更是讓他們暗暗吃驚。哪來地這麼彪悍地大兵?就算胡林村裡長許志行。也算是見多識廣。卻沒有在京城中見過如此有殺氣地軍士。

這邊陳奉眼睛一掃。卻是沒有看見管莊太監吳志飛在人羣中相迎。不由大怒。尖聲道:“吳志飛上哪去了。見黃軍門和咱家前來。竟不來迎接。真是好大地膽子。”

三宮皇莊位於永安鄉處。而管莊太監吳志飛地居所卻是在胡林村內。平時吳志飛帶着旗校名下在各村之地呼嘯往來。得意洋洋。今日卻是一個也不見蹤影。這不能不讓陳奉覺得大掃面子。

本來今日前來三宮皇莊。黃來福出於突然襲擊。考察原貌地目地。因此來宛平時。並不通知管莊太監。不過都到了村口。自然要派出家丁通知。讓他們前來迎接。而胡林村地裡長等人都前來了。管莊太監吳志飛等人卻並不前來。不能不說是對黃來福、陳奉等人地蔑視。

見陳奉發怒。胡林村裡長等人都有些惶恐。就算那些在本地德高望重地老人。也只得乾瞪眼。說不上話。因爲皇莊事物各地方官不得干涉。老人體系在這裡無用。這也是爲什麼此時宛平知縣沈榜沒有跟來地緣故。而對於他們來說。黃來福與陳奉。還有本地地管莊太監吳志飛等人又都是他們惹不起地人物。大魚打仗。小蝦遭殃。他們只能沉默了。

還是胡林村裡長許志行大着膽子說了一句道:“好叫公公得知。小地見各位大人前來時。曾讓人去參請管莊地吳大公公。不過聽說吳公公病了。不能親自前來迎接。還望各位大人海涵。”

“病了?”

陳奉冷笑一聲,正要說話。黃來福道:“即是管莊吳太監病了,不能相迎,那就算了,陳公公,我們進村去吧。”

陳奉吸了一口氣,那吳志飛是御馬監掌印太監楊東帆的心腹,楊東帆在御馬監地地位遠較自己爲高,自己雖不將吳志飛放在眼裡,卻不能不顧及楊大公公的臉色。當下他忍了一口氣,隨里長等人進入村莊內。

胡林村景色秀麗,四周盡是平坦的田地,河水依依,只可惜村民生活貧寒。在村民的遠遠圍觀下,很快,衆人來到了管莊太監吳志飛地居所,這是一個幾進院落的大宅子,高高地圍牆,朱漆銅環的大門,顯得頗爲的豪華,與周邊村民們的破房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大宅子的大門前站着一些挺胸凸肚地豪奴,這是吳志飛府上的家人。在此時,每處皇莊地管莊太監,他們帶的旗校,家人,莊頭,伴當等人,動不動就是三四十人,養這些人,也是管莊太監平時裡一筆龐大地支出。

衆人來到門口時,周邊圍觀的村民己經越來越多,大家竊竊私語,都在猜測黃來福等人地身份來歷。特別是隨在黃來福身後的彪悍家丁們,更是讓衆人投去了畏懼的目光。吳府門口的這些豪奴見大隊的人馬前來,紛紛緊張喝道:“是什麼人,爲何擅闖我吳府之地?”

這也是黃來福等人大隊人馬前來,而且兵強馬壯的緣故,所以這些豪奴們語氣會低調些,換成別人,以他們的囂張,早就不客氣地上前大罵動手了。

陳奉大怒,尖聲地上前喝罵道:“大膽的奴才,看清楚了,咱家是宮中的奉御太監陳奉陳大公公。我旁邊這位是山西鎮的黃來福黃大總兵,咱們奉皇上之命,前來整治各處的皇莊之地。吳志飛在哪,叫他出來,怠慢了皇上地差事,仔細他的腦袋。”

“黃來福?”

那些豪奴們一怔,目光都看向了黃來福這邊,顯是他們平時有聽說過了黃來福的大名。正在這時,忽然府內傳出一個尖細的聲音:“喲,原來是陳大公公來了,咱家一時不知,有失遠迎,有失遠迎。”

接着一個肥胖的太監從門口出來,笑容滿面地向陳奉拱手作揖,跟目光又看向黃來福:“這位就是威鎮塞外的黃大軍門

日得見,真是三生有幸,失敬,失敬。”

依明制,吳志飛這些沒品地管莊太監見到黃來福這樣的大員時,應該叩頭行禮纔是,不過他們是皇帝的家奴,向來囂張跋扈,不將任何人放在眼裡,所以也沒對黃來福行禮。

黃來福也懶得與這種人一般見識,只是微微點頭。陳奉卻是哼了一聲,道:“吳公公好大的架子,見咱家與黃軍門前來,竟不願出來迎接,咱家今日真是見識了。”

吳志飛笑容滿面地道:“實在是咱家這些時日身子不適,所以起居難行,並非有意怠慢。還請兩位大人不要見怪。”

話是這樣說,不過他的神情中,沒有半點身子不舒服的樣子。黃來福沒有興趣揭穿他,陳奉哼了一聲,也不願意逼得他太開,畢竟吳志飛是御馬監掌印太監楊東帆的心腹。

當下,在吳志飛的相迎下,黃來福等人進入宅子,阿智,顧大刀等人隨在黃來福身旁,餘者家丁們,則是在府旁駐紮。還有村中的里長等人,自然是沒有資格進入吳府之內。一路進去,府內豪華,男女僕人衆多,黃來福暗暗皺了皺眉,心想:“這管莊太監只是個沒品的太監,卻能如此奢侈,看來是個會刮錢地角色,也怪不得胡林村這麼窮。”

進入大廳,分賓主坐下,獻了茶,吳志飛開口道:“兩位大人來到我這個小地方,敢問是爲了何事?還乞兩位大人斟酌賜示。”

陳奉慢條斯理地喝着茶道:“黃軍門鎮守邊陲,才能出衆,治下的五寨堡等地,是年年糧米大豐收,因此皇上招黃軍門進京,便是要他老人家看看京畿各處的皇莊之地,能怎樣治理。這事皇上吩咐下來,我等自然要謹遵力辦,監內的幾位大公公,也專門寫了書條,要各處皇莊,都緊密地依從黃軍門,這樣到時各地皇莊有了收效,監內有面子不說,也有裡子不是?”

“吳公公,今日咱家陪黃軍門來到宛平皇莊,楊公公地意思,你可要侍候好他老人家。”

說着陳奉從衣袖中取出一份手書來,沒辦法,各處皇莊的管理,都是幾位御馬監大太監手下地心腹在管理,沒有他們的手書,這些人是誰的帳也不買。黃來福雖有萬曆帝的旨意與支持,可以使用武力強行接過管理權,不過一是他在京畿之地沒有這麼多的人手,二是肯定會與御馬監鬧翻,不到萬一,黃來福是不願意這樣做的。他倒是希望與各處地管莊太監好好合作,畢竟他們管理多年,許多情況都很熟。

吳志飛接過手書看了半響,猶豫道:“皇上有旨意下來,我們做奴才的,肯定謹遵照辦。更不要說有幾位大公公地手書了。只不過我等在莊中多年,到時黃軍門接管後,我姓吳的該如何?我們莊中這些人手又咋辦?”

怪不得吳志飛擔心,還有不甘心,他在胡林村等地多年,一向如土皇帝一般,而且隨從家人衆多,都是跟他混飯吃地人,這些人,平時作威作福的同時,也爲吳志飛斂取了大量地財物。如果黃來福接手三宮皇莊,他們這些人的去留,就成了一個最大的問題,而且財路也失去了。

黃來福身後的顧大刀忍不住道:“我們家大人在京中時,就曾與你們監中幾位太監說過了,我們大人受皇上所託,管理各地皇莊之事,是爲了給皇上生財,並不是要與御馬監爭權,也不是看上你們那些好處,說實在,京畿皇莊每年那一點的子粒,我們家大人從不放在眼裡。

我們家大人說了,經營皇莊,是與御馬監合作,各處皇莊的原人手不變,到時皇莊有了效益,皇上滿意,大家也都有好處,畢竟我們家大人在五寨堡等地治理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

聽顧大刀這樣說,吳志飛臉色變了變,冷笑道:“好大的口氣……”

看向黃來福,意識是他的家丁沒禮貌,他有什麼話說,卻見黃來福臉色平靜,他又要說什麼,陳奉打斷他的話語道:“好了,事情己經明瞭,吳公公,你將三宮皇莊的文冊交於黃軍門,將事情好好說說吧。”

黃來福的本事,御馬監當然久聞了,這不論是御太監中的各位大太監,還是吳志飛與陳奉,都是心知肚明,顧大刀的話不好聽,不過卻是事實。有財發就是最大的好事,陳奉不願意多生事端,吳志飛明白自己的不會被趕出胡林村之後,也是放下心來,當下依言取出文冊,將三宮皇莊情況,一一說於黃來福聽。

宛平三宮皇莊,是指慈慶宮、慈寧宮、乾清官皇莊,都在永安鄉。三宮皇莊,起於正德末年,到了嘉靖末年時,在永安鄉共有二百多頃田地,也是田地二萬六千七百餘畝。依文冊,三宮皇莊現有佃農數百戶,分散在多個村之內,最大的佃租村就是在胡林村,合起來,三宮皇莊每年可徵銀七百六十餘兩。

這樣的所得,在黃來福看來,真是不可思議。推開來看,每每黃來福不明白,大明的皇莊,都是位於京畿重地,地勢平坦,土地肥沃,灌又方便,不可能三百萬畝之地,每年所得纔不到十萬兩銀子。而且皇莊之地的租額還頗重,比民田重了數倍,許多皇莊土地每畝收租高達三鬥,以至於佃農沸怨。

到了胡林村,又看了現在的文冊,再接合一些歷史資料,黃來福才明白一些了。就是因爲管莊太監們的橫行不法,貪得無厭。看吳志飛就知道了,區區一個沒品太監,隨從家人竟是如此衆多,府邸如此豪華,這些錢是從哪來的,就是盤剝佃農,提高租額得來的,而且各地皇莊大多的收穫也是進入了管莊太監們的私人腰包,皇帝的所得只佔一小部分。史料稱各處皇莊,輸之宮+者曾無什之一二,而私人入囊橐者蓋不啻什**矣,看來是真的。

而且歷史上稱各處皇莊的管莊太監擅作威福,肆行武斷,亂侵佔皇莊附近民田不說,什麼各地的牛馬豬羊,誤入莊地後,即被攫取,近莊的冢墓被隨意發掘,屋舍被拆毀,稍與管莊人員爭辯,即被鞭捶,這都不說了,甚至管莊的官校太監,還有污人婦女,戕人性命者。

這是到時黃來福要注意的,不要到時自己管理皇莊出來的成果,又被各樣人等侵佔。

第4章 窮得讓人落淚的軍戶第207章 皇莊事宜第37章 指揮使大人第250章 寄於厚望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4)第38章 衛學第203章 紅薯不如小麥?第37章 指揮使大人第130章 軍醫、爭功、李如鬆到來第177章 大規模建設、老婆來了第5章 軍與兵第100章 又震動第93章 軍議、回家第79章 畜業興盛、火器人才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1)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4)第58章 各方爭功(2)第172章 官場奢豪、開發當地構想第75章 大過年第112章 老營堡第156章 火銃對射第129章 五路攻城第257章 新戰陣第11章 引水與大水車第51章 軍歌(2)第115章 樹活不了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2)第101章 鮮明對比、興旺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1)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2)第252章 還鄉第141章 感嘆第199章 情報帝國、報紙的力量第201章 萬曆帝的陶醉第47章 豐收的喜悅(1)第80章 八角堡開荒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5)第212章 大明皇家玻璃廠第204章 奇技局、農場效應起第185章 想要撫賞?第176章 分紅之爭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3)第185章 想要撫賞?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1)第46章 一人入伍,全家光榮第190章 收穫與成本第191章 五寨堡商稅達五萬兩?第156章 火銃對射第188章 小姨子是姐夫貼心的小棉襖第47章 豐收的喜悅(3)第225章 朝會第47章 豐收的喜悅(2)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2)第13章 大農莊計劃第102章 蒙古人來了第130章 軍醫、爭功、李如鬆到來第149章 發行國債的構想第236章 線形戰列第263章 勾結第99章 又是大豐收、馬推收割機第13章 大農莊計劃第47章 豐收的喜悅(2)第202章 新收割機、糖廠、溫室栽培第273章 賑災、清議第31章 獸醫王啓年(1)第140章 塞外經營、大軍路過第79章 畜業興盛、火器人才第266章 開發債券第107章 糧盡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2)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5)第247章 賠款、搬師回國、封賞!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2)第157章 平壤城破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1)第61章 成親(1)第58章 各方爭功(2)第65章 大辦工廠(1)第16章 比軍戶還慘的匠戶第117章 墾殖農場第89章 激戰第111章 葬禮、賞銀、分紅第206章 皇帝有請、見爹孃、進宮第100章 又震動第33章 離別第90章 虎蹲炮、淒厲第241章 徵日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5)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1)第47章 豐收的喜悅(2)第211章 上林苑監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2)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3)第240章 大捷第265章 規劃第10章 看田莊唱情歌第238章 援軍第257章 新戰陣第202章 新收割機、糖廠、溫室栽培第49章 編伍、練兵(1)
第4章 窮得讓人落淚的軍戶第207章 皇莊事宜第37章 指揮使大人第250章 寄於厚望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4)第38章 衛學第203章 紅薯不如小麥?第37章 指揮使大人第130章 軍醫、爭功、李如鬆到來第177章 大規模建設、老婆來了第5章 軍與兵第100章 又震動第93章 軍議、回家第79章 畜業興盛、火器人才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1)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4)第58章 各方爭功(2)第172章 官場奢豪、開發當地構想第75章 大過年第112章 老營堡第156章 火銃對射第129章 五路攻城第257章 新戰陣第11章 引水與大水車第51章 軍歌(2)第115章 樹活不了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2)第101章 鮮明對比、興旺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1)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2)第252章 還鄉第141章 感嘆第199章 情報帝國、報紙的力量第201章 萬曆帝的陶醉第47章 豐收的喜悅(1)第80章 八角堡開荒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5)第212章 大明皇家玻璃廠第204章 奇技局、農場效應起第185章 想要撫賞?第176章 分紅之爭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3)第185章 想要撫賞?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1)第46章 一人入伍,全家光榮第190章 收穫與成本第191章 五寨堡商稅達五萬兩?第156章 火銃對射第188章 小姨子是姐夫貼心的小棉襖第47章 豐收的喜悅(3)第225章 朝會第47章 豐收的喜悅(2)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2)第13章 大農莊計劃第102章 蒙古人來了第130章 軍醫、爭功、李如鬆到來第149章 發行國債的構想第236章 線形戰列第263章 勾結第99章 又是大豐收、馬推收割機第13章 大農莊計劃第47章 豐收的喜悅(2)第202章 新收割機、糖廠、溫室栽培第273章 賑災、清議第31章 獸醫王啓年(1)第140章 塞外經營、大軍路過第79章 畜業興盛、火器人才第266章 開發債券第107章 糧盡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2)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5)第247章 賠款、搬師回國、封賞!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2)第157章 平壤城破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1)第61章 成親(1)第58章 各方爭功(2)第65章 大辦工廠(1)第16章 比軍戶還慘的匠戶第117章 墾殖農場第89章 激戰第111章 葬禮、賞銀、分紅第206章 皇帝有請、見爹孃、進宮第100章 又震動第33章 離別第90章 虎蹲炮、淒厲第241章 徵日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5)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1)第47章 豐收的喜悅(2)第211章 上林苑監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2)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3)第240章 大捷第265章 規劃第10章 看田莊唱情歌第238章 援軍第257章 新戰陣第202章 新收割機、糖廠、溫室栽培第49章 編伍、練兵(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