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三邊總督魏學曾

本月事情較多,爭取下月穩定更新。本月還欠讀者兩章,下月補上。

7月的寧夏,天氣炎熱,到了這個時候,又是寧夏鎮揚沙浮塵肆虐的時候。這不,上午剛剛過去一場沙塵暴,讓寧夏鎮城的上空顯得有些昏暗,空氣中瀰漫着一股嗆人的土腥味。

不過到了下午,空氣又晴朗起來,萬里無雲,讓人心情會愉快一些。

見天氣轉好,三邊總督魏學曾,也從自己的中軍營房出來。他是個己經快七十歲的老頭了,不過還是精神矍鑠,他身着一身大紅苧絲麒麟官袍,大袖飄飄,身後親兵,捧着尚方寶劍,在寧夏巡撫朱正色等一干官員的陪同下,馬不停蹄地巡視軍營各處。

自農曆四月以來,朝廷的數路大軍,己經將整個寧夏鎮城圍個水泄不通,各處連綿的軍營,一眼望不到邊。到今天爲止,從各地趕來的大明平叛大軍,己經接近十萬人之多,各色旌旗,在鎮城下隨風飄揚,各色口音,喧嚷不絕。

據估計,鎮城內的叛軍,只有兩萬人之多,朝廷平叛軍隊,佔有決對優勢。不過賊兵依賴西北雄鎮,負隅頑抗。加上城內物資儲備充足,非短期內可以攻破的。

看着面前的寧夏鎮城,魏學曾憂心忡忡,平叛數月來,一直久攻鎮城不下,魏學曾己經風聞皇上對自己的不滿,如果再這樣拖下來,自己的前途堪憂。

只是看着眼前的雄城,想硬攻下。難啊,只希望接下來地招撫能成功了。

朝廷大軍圍困,突圍無望,城內的拜等人也是憂心如焚,己經派出多批的使者要求招撫了,魏學曾也認爲如招撫成功,對雙方都是件好事,他曾上書皇帝言:“城堅急不可得。賊已聽撫出邊,原總兵張傑已入城議招撫事,並請巡撫朱正色入城。以獻賊首。”

在魏學曾看來,鎮城內的亂軍。還是可以救藥的,他曾對手下說道:“寧夏賊本爲軍士,受飢寒所迫,誤入歧途。今日若能明之以理,曉以大義,收撫而用,可顯朝廷既往不咎,寬大爲懷的胸懷。”

魏學曾認爲對拜等人的招撫一切順利。他還想將董一奎調回洮州防秋時,不過事情在前些天,卻是起了變化。

在前些天,也就是農曆六月六日。公元1592年7月14日時,甘肅巡撫葉夢熊領着三千苗兵到達寧夏鎮城下,還帶來了火炮戰車400輛增援,一時間軍心大振。

不過葉夢熊到來時,三天前,官兵與鎮城內的叛軍和議已成,葉夢熊聽說後,極力反對。言道賊兵性情狡詐。不可輕信求撫。面臨地是戰還是撫,大家爭得臉紅脖子粗。有人議,如不履行和議,失言繼續作戰,則有辱國體。只有葉夢熊力排衆議,更改約法,極力主戰。

雙方爭了十幾天,還沒爭出個子醜寅卯,對於葉夢熊的橫插一腳,魏學曾還是很不滿的,此時他冷笑了一聲:“戰,說得輕鬆,哪來地糧餉軍器?”

自平叛以來,魏學曾就向各省徵集糧餉,以爲軍資,只是西北各省一向貧窮,自己都吃不飽,哪有那麼多的糧草供應?十萬大軍,每日地消耗額就是個驚人的數目,雖各省民夫,每日運糧的隊伍絡繹不絕,但還是滿足不了將士們的需求。

根據魏學曾巡視各軍營得到的結果,各路平叛官軍,普通存在幾個問題。

各軍中缺少旌旗金鼓,號令不便,指揮不靈。各軍中缺少糧餉,糧草供應問題極大,很多軍隊,經常是斷糧一天幾天的,軍士們吃不飽,哪來的力氣平叛。各軍中戰馬缺乏草料獸醫,戰馬病餓死者過半。作戰的利器在於弓箭,然而此時各平叛軍中,普遍缺箭。

種種因素,讓魏學曾認爲平叛不容樂觀,能招撫是最好地了。不當家不知柴木貴,身爲總督,各路大軍都是伸手問他要糧要餉,而葉夢熊等人只會閉着眼睛哇哇叫,不顧現實情況,這讓魏學曾很是鄙視。

帶着這樣的心事,魏學曾巡視了幾處軍營,不過畢竟是年過六十的老人了,精力有些不濟,很快,魏學曾就累了,正想回營休息。

忽然,有一個親將,急匆匆地過來向他稟報,說是有一隻來自山西鎮的平叛友軍,正往營地而來,看樣子,精銳非常。\\\\\\

魏學曾不由驚訝地哦了一聲,他這個親將,也是個見過世面地人,平時眼高於頂,能讓他稱讚精銳非常的軍隊,顯不是一般的人。他不由起了好奇之

他隨同一干大小官員,走出大營門外,往南邊張望,不久,就見旗幟如雲,帶着一股巨大的煙塵,一個移動的方陣,正往這邊整齊而來,雖是緩緩而來,但卻聲勢驚人。越行越近,又有一個讓人吃驚的,這隻軍隊,竟是全體騎馬,領前的騎兵們,更是人人身披鐵甲,就是身下的馬匹,也是披着鑲嵌鐵葉地棉甲。這樣地裝備,就是鎮城下的平叛大軍中,也是不多見地。

看得出來,這隻軍隊兵強馬壯,確是精銳非常。魏學曾雖身爲總督,手下領有千軍萬馬,但見了這隻山西鎮來的軍隊,也是吸了一口氣,這是哪來的軍隊,如此精悍,難道是提督李如鬆領着家丁們來到了?不可能啊,如果是這樣,應該早就通報了啊。不單是魏學曾等人,隨着這隻軍隊的緩緩而來,鎮城南邊的幾處大明軍營也是紛紛轟動,很多人,都擠出來看,各人議論,到底是何方神聖到來。

不過很快的,隨着這隻軍隊的通報。魏學曾明白了,原來這隻軍隊是山西鎮副總兵黃來福領的平叛軍隊,依令先期於李如鬆地幾路大軍出發,先到了寧夏鎮城下。

“原來是他。”

對於黃來福,魏學曾平時也聽多了,通過大明發達的邸報系統,他了解了很多關於五寨堡及黃來福的事情,對這個人。魏學曾一直抱着好奇的態度。說實在的,魏學曾有些不明白黃來福,爲什麼短短的時間內。竟可以出來那麼優秀的屯田結果,似乎不論什麼地方交給他。都可以變出金山來。

還有,對於黃來福在五寨堡大敗入寇的蒙古人,魏學曾也聽說了。大明又出現一位勇將,這是好事,不過對於黃來福將俘虜地蒙古俘虜盡數斬首,魏學曾就不以爲然了。顯然,黃來福這樣做,這於大明寬厚的政策胸懷是不相合的。

很快地。這支山西鎮五寨堡軍隊,來到了魏學曾不遠處,在這個距離中,五寨堡軍隊的那種充滿殺氣地壓迫力。更是隱隱逼人。而這時,魏學曾也看得更清楚,這隻軍隊確實是精銳,盔明甲亮,軍容威武。士兵高大強壯,營養良好,馬匹粗壯彪悍,讓人耳目一新。

這隻強軍前來。讓魏學曾很是高興。自己平叛的把握,看來又多了幾分啊。

很快。在那邊的黃字大旗下,一個全身披甲,高大強壯,英氣勃勃,年約二十的年輕將領下了馬,向這邊大步而來。當時可沒有相片,魏學曾雖在邸報上見過關於黃來福的報道,但卻沒有親眼見過黃來福真人。此時見這個年輕將領大步而來,他心想:“難道這人就是山西鎮副總兵黃來福?果然是年輕。”

黃來福早得到通報,知道眼前的是些什麼人,他大步地走到魏學曾面前,一撩身後的猩紅斗篷,單膝下跪,雙手抱拳,向魏學曾施禮道:“末將山西鎮副總兵官黃來福,見過三邊總督魏軍門魏大人,請恕末將甲冑在身,不能全禮。”

魏學曾捋須呵呵而笑,道:“黃將軍多禮了,起來吧。”

黃來福大聲道:“謝軍門。”隨勢站起身來,一身的甲葉錚然作響。

魏學曾上下打量着黃來福,見黃來福這麼年輕,就當了副總兵,再看他那粗壯地樣子,真想不出,這樣一個人,怎麼屯田賺錢這麼厲害?他又看了看黃來福身後的五寨堡軍隊,撫須緩緩而笑,道:“好,好,果然是彪悍勇將,領的虎狼之師,怪不得能大敗入寇的虜賊。”

魏學曾說話地同時,他身旁的寧夏巡撫朱正色也是好奇地看着黃來福,撫須緩緩打量。

魏學曾又問了幾句黃來福在路上的情形,最後他親切地道:“來,黃將軍,隨老夫來見過寧夏巡撫朱正色大人。”

明代下級軍官,稱呼總督和巡撫時,都是稱軍門。當下黃來福轉身向向朱正色同樣行禮:“末將見過朱軍門,同請恕末將甲冑在身,不能全禮。”

朱正色微笑道:“黃將軍不必多禮,你一路前來辛苦了。”

黃來福快速地掃了一眼朱正色,見這位老兄一身的官服,年在五十多歲,三絡長鬚,相貌較爲儒雅。依自己在筆記本電腦中對於寧夏之亂時相關歷史人物的查詢,那位魏學曾老兄,在一個月後,就會被免官,由錦衣衛逮捕入京,後回家,並在1596年死去。

而這位寧夏巡撫朱正色,倒是個傳奇人物,在寧夏亂起時,就單騎赴任,協助平叛,並時有計謀。時人評價其有“子房之帷幄多籌,仲淹之甲兵夙富”的韜略。平亂後,萬曆皇帝特頒聖旨,在朱正色的家鄉南和縣爲朱家建立了三座高大的石牌坊,並親書“平定邊疆坊”、“金吾世胄坊”、“天恩覃敷坊”以旌表其功。在朱正色死後,又特批白銀幾十萬兩,爲其營造了高規格地陵墓。

還有在平定寧夏之亂後,朱正色治理寧夏黃河水患,他根據黃河是地上河地特點,利用裝糧食的瓷甕,將甕底打穿,對接起來,建成聯跨黃河地虹吸管道,把黃河水調出堤岸,使千萬畝荒地變成了良田。當地百姓稱朱正色是“萬家生佛”,併爲其建立了生祠,以示紀念。

而且史稱朱正色性情寬厚,很好相處,這樣的人物,怪不得黃來福對他上心。

魏學曾又親切地對黃來福道:“黃將軍遠道而來,先紮營歇息,如缺乏糧餉,我會讓管糧主事,爲你們調撥。”

如五寨堡軍隊這樣的精兵,當然要優先照顧了,而且黃來福這人很知道禮貌,頗有儒將之風,讓魏學曾很有好感。魏學曾很希望將來能從李如鬆手中,將這隻軍隊的使用權,從李如鬆手中奪過來。

不過魏學曾聽說李如鬆那傢伙雖然身爲武將,卻是飛揚跋扈,不可一世,什麼總督,巡撫的,他向來不放在眼裡。而且他以武將身份任提督後,怕是更爲囂張,就不知道這隻精兵,自己能不能抓在手中。

黃來福道:“末將謝過魏軍門,不過末將領軍前來,己經自己備有糧餉,此後商隊糧餉也將源源不斷,所以末將的糧餉問題,魏軍門不必擔憂。”

“自備糧餉?”魏學曾一驚,和朱正色互視一眼,這麼有力氣的聲音,自己還是第一次從武將口中聽說到,那個甘肅巡撫葉夢熊,雖說領軍前來,也是自備糧餉,不過他是文官,還是一省之首,所以有這個能力,不過黃來福身爲武將,竟有如此本錢?怪不得大明邸報上將他吹上了天。

黃來福謝過了魏學曾和朱正色,領着自己的軍隊,迎着那些沸騰好奇的大明各路軍隊目光,選地紮營去了。他是山西鎮來的客軍,自然是尋找李如柏、李如樟等遼東鎮,宣府鎮,大同鎮,山西鎮合路兵馬的營地靠邊扎。

看着黃來福的背影,魏學曾看了朱正色一眼,道:“應明,對黃來福這人你怎麼看?”

朱正色笑道:“確庵公,他領的是虎狼之師不錯,不過我更感興趣的,是他屯田爲什麼如此厲害。”

第11章 引水與大水車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2)第24章 萬曆帝、春耕第256章 望遠鏡、紙殼彈筒第151章 妖言惑衆第61章 成親(2)第151章 妖言惑衆第195章 規劃山西鎮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3)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1)第140章 塞外經營、大軍路過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1)第5章 軍與兵第58章 各方爭功(2)第205章 分兵出塞、清理河套第212章 大明皇家玻璃廠第65章 大辦工廠(2)第182章 與三娘子的商談第145章 進門、得子、朝鮮之亂第221章 復設東勝衛?第249章 總督兩鎮軍務第207章 皇莊事宜第236章 線形戰列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2)第160章 日軍圈套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4)第116章 目光要往外看第270章 血戰、播州平(二)第174章 耀武揚威第177章 大規模建設、老婆來了第1章 附身邊軍第221章 復設東勝衛?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1)第114章 改造問題第158章 各方傷亡統計第254章 單一火槍兵?第249章 總督兩鎮軍務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2)第168章 迎接第164章 斬首改革第122章 到達、轟動(1)147章 面聖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2)第260章 軍隊信仰、秋收第140章 塞外經營、大軍路過第191章 五寨堡商稅達五萬兩?第127章 商隊到達、衆將羣星、朱巡撫有請第231章 蔚山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2)第174章 耀武揚威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3)第101章 鮮明對比、興旺第216章 平板大玻璃、回五寨堡第190章 收穫與成本第142章 先進經驗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2)第109章 潰敗、殺俘(1)第245章 威赫第88章 無惡不作、迎戰馬賊第134章 慘烈第214章 連鎖超市第229章 王京第231章 蔚山第171章 忠狗、夜宴第265章 規劃第165章 山西鎮總兵第78章 產品熱銷、渠秀荷第171章 忠狗、夜宴第239章 三路進軍第70章 軍容、青磚第109章 潰敗、殺俘(1)第22章 過節第170章 你頭殼被門板夾了?第204章 奇技局、農場效應起第148章 朱翊鈞與黃來福的問答第119章 平叛第109章 潰敗、殺俘(1)第8章 未過門媳婦兒第99章 又是大豐收、馬推收割機第56章 收稅第127章 商隊到達、衆將羣星、朱巡撫有請第210章 申明亭前第109章 潰敗、殺俘(4)第113章 發糧餉第98章 給部下嘉獎、擴一營兵第228章 入朝第212章 大明皇家玻璃廠第179章 東林黨議始第205章 分兵出塞、清理河套第185章 想要撫賞?第158章 各方傷亡統計第264章 議事,問題多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2)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2)第93章 軍議、回家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4)第67章 餘波、軍士武藝等級第72章 神池、馬賊
第11章 引水與大水車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2)第24章 萬曆帝、春耕第256章 望遠鏡、紙殼彈筒第151章 妖言惑衆第61章 成親(2)第151章 妖言惑衆第195章 規劃山西鎮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3)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1)第140章 塞外經營、大軍路過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1)第5章 軍與兵第58章 各方爭功(2)第205章 分兵出塞、清理河套第212章 大明皇家玻璃廠第65章 大辦工廠(2)第182章 與三娘子的商談第145章 進門、得子、朝鮮之亂第221章 復設東勝衛?第249章 總督兩鎮軍務第207章 皇莊事宜第236章 線形戰列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2)第160章 日軍圈套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4)第116章 目光要往外看第270章 血戰、播州平(二)第174章 耀武揚威第177章 大規模建設、老婆來了第1章 附身邊軍第221章 復設東勝衛?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1)第114章 改造問題第158章 各方傷亡統計第254章 單一火槍兵?第249章 總督兩鎮軍務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2)第168章 迎接第164章 斬首改革第122章 到達、轟動(1)147章 面聖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2)第260章 軍隊信仰、秋收第140章 塞外經營、大軍路過第191章 五寨堡商稅達五萬兩?第127章 商隊到達、衆將羣星、朱巡撫有請第231章 蔚山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2)第174章 耀武揚威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3)第101章 鮮明對比、興旺第216章 平板大玻璃、回五寨堡第190章 收穫與成本第142章 先進經驗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2)第109章 潰敗、殺俘(1)第245章 威赫第88章 無惡不作、迎戰馬賊第134章 慘烈第214章 連鎖超市第229章 王京第231章 蔚山第171章 忠狗、夜宴第265章 規劃第165章 山西鎮總兵第78章 產品熱銷、渠秀荷第171章 忠狗、夜宴第239章 三路進軍第70章 軍容、青磚第109章 潰敗、殺俘(1)第22章 過節第170章 你頭殼被門板夾了?第204章 奇技局、農場效應起第148章 朱翊鈞與黃來福的問答第119章 平叛第109章 潰敗、殺俘(1)第8章 未過門媳婦兒第99章 又是大豐收、馬推收割機第56章 收稅第127章 商隊到達、衆將羣星、朱巡撫有請第210章 申明亭前第109章 潰敗、殺俘(4)第113章 發糧餉第98章 給部下嘉獎、擴一營兵第228章 入朝第212章 大明皇家玻璃廠第179章 東林黨議始第205章 分兵出塞、清理河套第185章 想要撫賞?第158章 各方傷亡統計第264章 議事,問題多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2)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2)第93章 軍議、回家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4)第67章 餘波、軍士武藝等級第72章 神池、馬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