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規劃山西鎮

很快,萬曆二十三年正月便過去了,黃來福也回到了寧武關。

寧武關還是一樣平靜,不過正月裡朝中卻發生了一些事。從開國初到現在,大明宗室繁衍子女衆多,由於某些制度問題,許多宗人子弟沒有出路,鄭恭王朱厚烷的兒子朱載奏請萬曆帝:“請許可宗室考試入仕,中式者無論中外職,視才器使。”

後經禮臣會議,萬曆帝答應了朱載的請求,但規定宗室子弟及第後不得授京朝官。

幾天後,禮科給事中楊天民奏請萬曆帝恢復建文年號:“建文年號,不宜革除,值會纂修國史之時,當更正洪武三十二年至三十五年號,以復建文元、二、三、四四年之

禮部從其議,萬曆帝也表示同意,不久詔以建文朝附國史《太祖本紀》末,復其年號。

正月裡北京城最大的動靜便是關於明日和議之談,早在去年十月二十三日時,力主對日議和封貢的兵部尚書石星,便上疏請儘快封貢日本:“當初日本攻佔朝鮮,是利用其威。及其退還王京、送回王子和陪臣,是講食用。皇上慨然許封,則當儘快封之。一封而日寇以退,朝鮮以保,外患以息,內備以修。今日軍久住釜山,我之慾封不封,既已失信。彼之請封未封,封后而勒令盡歸,宜無不得。封前而數爲責備,似難必行。宜一面令日使小西飛進京確示予封之信,一面令侵朝日軍統帥行長即退,以待冊使往之。即使行長不敢速歸,待冊使至而返,亦無不可。封則朝鮮暫安,得自爲戰守。若復設難成之約,則禍及朝鮮,全羅必失。我遼東亦難以支持。若封后有反覆,臣願自往蒞,事不濟則治臣罪。”

萬曆帝同意了石星的上疏,詔日使小西飛(小西如安)入京,許其予封之事。

早在去年十月時,日本國議和使團小西如安等人便到了北京城外,一直在焦急地等待明日和談之事。而來大明之前,小西如安便與小西行長達成了欺上瞞下的攻守同盟。一直等了幾個月,直到今年的正月,終於明皇准許兩國和談了。小西如安興沖沖地進入北京城後,便與大明兵部尚書石星進行談判,還一口氣答應了石星提出的四項條款:

1、日軍在受封后迅速撤離朝鮮和對馬。

、只冊封而不準求貢。

3、與朝鮮國修好不得侵

4。賠款大明軍費三千萬兩白銀。

總算萬曆帝記得黃來福地話。插入了要求日本國賠償鉅額軍費地款項。也因此明日對於大明提出地前三項條款。大明官員們都沒什麼異議。只有對於第四款。百官們是議論紛紛。說什麼都有。不過奇怪地是。對於這些條款。小西如安是一口答應。

其實小西如安本來就是來忽悠地。根本沒有一絲地誠意。欺明國人不懂日語信口答應罷了。而沈惟敬也配合日本使團。遞交小西如安僞造地日本降表。這使大明君臣大爲滿意。

封議遂定。萬曆帝冊封豐臣秀吉爲日本國王。並按小西如安提供地名單冊封了日本國大臣。萬曆二十三年正月底。萬曆帝便根據談判地條款。對日本國下發了諭旨。命臨淮候勳衛署都督僉事李宗城爲正使。五軍營右副將署都督僉事楊方亨爲副使。各賜武官一品服。取道朝鮮釜山。前往日本國宣旨。

沈惟敬無奈。可得隨李宗城。楊方亨等人一起前往日本。不過到了朝鮮釜山時。正使李宗城從某人口中得知了談判地內情。不由大驚失色。竟然丟下印璽與國書。連夜逃了。不知去向所蹤。以來才知道。這位老兄逃回了大明京城。

而正使都逃了。副使楊方亨等人只得停留在朝鮮釜山。一直等到第二年地六月。纔有下文。都是黃來福看到後來地邸報得知地。和歷史上並無區別。這些事情黃來福暫時管不到。他回到寧武關後。就在醞釀規劃治理整個山西鎮地事。

要規劃治理一地,與當地的資源,土地,人事是分不開的,在山西鎮數十個軍堡州縣中,歸黃來福掌握只有五寨堡、老營堡、寧武關三地。深厚影響的有神池堡、八角堡、偏關堡、岢嵐州幾地。餘者河曲縣、保德州、甚至更肥沃的太原府,代州、忻州及汾州之地,黃來福影響力微小,或是影響力幾乎爲零。

在黃來福掌握及影響的幾地中,五寨堡不用說,根本之地。老營堡威鎮塞外,關係着黃來福將來塞外的經營佈局,而且該地控制着山西鎮的互市商稅,自然重要。寧武關不用說,自然也重要。

而在神池堡內,有石灰石、煤鐵等礦產,離五寨堡又近,是黃來福的重要經營地帶。現在神池堡地掌管人是黃來福三姐夫田大付。黃來福準備與三姐夫好好合作,將神池堡經營爲主要的工業礦產之地,主要發展煤炭、水泥、磚瓦、鐵器等行業。以後的五寨堡水泥廠也要搬遷到這邊來。

不過由於五寨堡需要的鐵器量增加,神池堡的鐵礦將來怕是滿足不了需求,黃來福將目光瞄向了偏關堡及保德州。堡離老營堡近,境內有很多的石灰石,鐵礦等資源。後世偏關有年產10萬噸的水泥廠,還有年生產能力達5萬噸的鐵廠,如果當地鐵礦開發出來,是可以滿足黃來福將來的需求的。

至於保德州,當地地礦產資源也是非常豐富,有大量的煤鐵礦、硫磺礦、石灰石、高嶺土等。特別是當地地煤炭煤質好、埋藏淺、雜質少、易開採儲量豐富,後世探明總儲量達127億噸。還有鐵礦也是類型衆多,分佈廣泛,總儲量達37.8億噸。石灰石與硫磺礦儲量也達數十億噸。

不過由於保德境內溝壑縱橫,交通不便,而且當地豪強勢力強硬,這幾年中。很少有礦產運到五寨堡來,只有保德的油棗經常會運到五寨堡來販賣。不過由於保德州的資源太豐富了,是黃來福將來所需求的,他盤算着就算陸路不好走,但保德州與五寨堡之間還有水路朱家川河可以聯繫,以後當地地礦產還是用得上地。眼下在保德州的守備是黃來福二姐夫李應春,自己也有優勢。黃來福將保德州地礦產資源放到自己的後備計劃中。

這幾年中,岢嵐州與五寨堡地聯繫越來越密切,當地牧場中的優質絨山羊,爲五寨堡毛紡廠提供了大量地原料。當地也因此致富。幾年下民官商也因此與五寨堡的利益密不可分。己經不需要黃來福特別地去經營佈局了。

不過黃來福掌管及影響的各地要發展,餘者地方也一樣要發展不是?在黃來福的私人幕府,也就是五寨堡這個局那個局的謀劃下,黃來福對山西鎮各地的經營,己經有了一個詳細的計劃。

萬曆二十三年二月初一日,公元1595年3月11日。

這天黃來福進巡撫衙門與楊巡撫商議山西鎮規劃治理之事,之所以要與楊巡撫等人商議,是因爲在眼下的大明各鎮中。都是文臣統兵,各巡撫兵備權力重大。巡撫統領一鎮各道的軍務、兼理糧餉。而一道的兵備官,則是處理道內各堡地將營、兵馬、錢糧、倉場、驛遞、糧儲、屯田、水利等事務。

除了巡撫、兵備外,兵備下還有各州府的同知、通判等,負責一府州的軍、政諸事,形成了一個完善的文臣統兵系統。各地武將可說除了操練打仗外,權力很小。黃來福要規劃一鎮各地的民政事務,沒有巡撫、兵備等人的支持,是寸步難行的。

寧武關巡撫衙門的屏牆之南,是平時巡撫、兵備會議所在的三司廳。在這個廳內,凡是鎮內郡縣百司各政令發佈。賞罰之施,諸帥出兵、受律、獻馘,全是在此地商說起來,山西鎮內共有四道兵備官,其中:山西鎮冀寧道兵備管轄永寧州、寧鄉、臨縣等地州堡。並靜樂、太原、清源、交城、文水、五縣。山西鎮雁平道兵備駐於代州,管理廣武、北樓、平刑關等處將官。又管轄代州、繁峙、五臺、崞縣四州縣,兼理當道屯田。山西岢嵐道兵備管轄偏頭關。老營城、樓溝堡、岢嵐州、河曲縣城、保德州城、嵐縣城、興縣城等地。

還有山西鎮寧武道兵備管轄寧武關、陽方堡、寧化城、盤道樑堡、神池堡、利民堡、八角堡、長林堡等地。現任兵備就是寧武城內的劉堂生兵備官。

本來黃來福要商議整個山西鎮地事,沒有各道的兵備官們全部聚齊。是商議不是什麼事地,就拿修路來說,從岢嵐州修路到五寨堡,從五寨堡修路到寧武關,從偏關修路到五寨堡,都需要數道兵備的合力商議。

不過除了岢嵐兵備與寧武劉兵備外,黃來福與其它的各道兵備並沒有什麼交情,而岢嵐道又遠了一些。他決定先與楊巡撫及劉兵備透個氣,看看事情如何,如果能全鎮展開事務那是最好,不能的話,就先從寧武道開始了。

此時,黃來福正與楊巡撫及劉兵備在三司廳內議事。聽了黃來福慷慨激昂的一番話,又看了看黃來福文書中擬定地一些事務操辦之法。楊巡撫神情不悅,他道:“黃軍門只管操練兵馬,爲國殺賊就好了,鎮內的大小民務,我與劉大人等自會操勞。”

他話一出口,見黃來福神情難看,而他雖是文臣大員,但由於這兩年與黃來福合作賺錢,許多事都要依重他,臉上又露出和藹地笑容,道:“黃軍門一番爲國之心,老夫可以理解,不過俗話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黃軍門這一番作爲,己經超出你的職權範圍之內了!”

劉兵備也是陰陽怪氣地道:“黃軍門一來,就要農工商礦並舉,各樣文書條目繁多,讓人閱者不免興嘆,好大魄力。只恐以晉鎮現在之財力與人力言,怕是無可奈何。光是修路一項,就需要錢糧不少吧?”

在黃來福地計劃中,山西鎮發展包括農業、工業、商業、礦業四個方面的內容。農業,以增加各地田地生產爲主,大力興修水利,推廣五寨堡水車種子農具等物。工業,在各地開辦各樣作坊工廠。商業,促進各地貿易及發展金融業。礦業,各地開礦,開發地寶,利用投資。

種種項項,確實是各樣條文繁多,需要財力不少,不過最重要地,如果這些事務實行起來,黃來福影響力更深。搶了他們的權力吧。大明各地對武將的警惕,是深入骨髓的,就算這兩年他們與自己合作,賺了不少錢,不過相對於文臣與武將權力之爭,這些都是排在末位了。

想到這裡,黃來福微微一笑,他當然有自己說服楊巡撫等人的話語。

第9章 帶着媳婦兒看屯田第153章 議和鬧劇、大軍進朝鮮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1)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1)第33章 離別第71章 毛紡第106章 傷亡慘重第7章 謀劃第170章 你頭殼被門板夾了?第72章 神池、馬賊第91章 大勝、斬首第109章 潰敗、殺俘(3)第246章 談判第112章 老營堡第90章 虎蹲炮、淒厲第202章 新收割機、糖廠、溫室栽培第231章 蔚山第122章 到達、轟動(1)第229章 王京第22章 過節第185章 想要撫賞?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1)第214章 連鎖超市第256章 望遠鏡、紙殼彈筒第164章 斬首改革第46章 一人入伍,全家光榮第102章 蒙古人來了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2)第241章 徵日第227章 探獄第166章 上任第206章 皇帝有請、見爹孃、進宮第206章 皇帝有請、見爹孃、進宮第227章 探獄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3)第97章 有了兒子、各方來賀第116章 目光要往外看第90章 虎蹲炮、淒厲第35章 顧家第1章 附身邊軍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2)第249章 總督兩鎮軍務第19章 行商第182章 與三娘子的商談第86章 高科技搶人飯碗的問題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2)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2)第253章 歡迎熱潮、義父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5)第163章 停戰、談判、回國第76章 三大徵前兆、化肥第212章 大明皇家玻璃廠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1)第16章 比軍戶還慘的匠戶第188章 小姨子是姐夫貼心的小棉襖第31章 獸醫王啓年(2)第123章 三邊總督魏學曾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1)第37章 指揮使大人第211章 上林苑監第188章 小姨子是姐夫貼心的小棉襖第141章 感嘆第149章 發行國債的構想第220章 齊人之福難享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2)第51章 軍歌(1)第224章 石見銀山第60章 姐夫們手中的資源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2)第232章 豎儒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2)第149章 發行國債的構想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4)第197章 大臣打架?民郵、設報誘人心第202章 新收割機、糖廠、溫室栽培第96章 連升三級第228章 入朝第126章 不滿第12章 養兵所需費用第266章 開發債券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1)第140章 塞外經營、大軍路過第180章 走口外、三娘子第260章 軍隊信仰、秋收第13章 大農莊計劃第269章 海龍第112章 老營堡第187章 寧武關年終盤點第153章 議和鬧劇、大軍進朝鮮147章 面聖第77章 城建成、菜園果園雞食第19章 行商第118章 寧夏之亂(2)第75章 大過年第139章 賞銀軍器問題第206章 皇帝有請、見爹孃、進宮第260章 軍隊信仰、秋收第22章 過節第139章 賞銀軍器問題
第9章 帶着媳婦兒看屯田第153章 議和鬧劇、大軍進朝鮮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1)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1)第33章 離別第71章 毛紡第106章 傷亡慘重第7章 謀劃第170章 你頭殼被門板夾了?第72章 神池、馬賊第91章 大勝、斬首第109章 潰敗、殺俘(3)第246章 談判第112章 老營堡第90章 虎蹲炮、淒厲第202章 新收割機、糖廠、溫室栽培第231章 蔚山第122章 到達、轟動(1)第229章 王京第22章 過節第185章 想要撫賞?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1)第214章 連鎖超市第256章 望遠鏡、紙殼彈筒第164章 斬首改革第46章 一人入伍,全家光榮第102章 蒙古人來了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2)第241章 徵日第227章 探獄第166章 上任第206章 皇帝有請、見爹孃、進宮第206章 皇帝有請、見爹孃、進宮第227章 探獄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3)第97章 有了兒子、各方來賀第116章 目光要往外看第90章 虎蹲炮、淒厲第35章 顧家第1章 附身邊軍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2)第249章 總督兩鎮軍務第19章 行商第182章 與三娘子的商談第86章 高科技搶人飯碗的問題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2)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2)第253章 歡迎熱潮、義父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5)第163章 停戰、談判、回國第76章 三大徵前兆、化肥第212章 大明皇家玻璃廠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1)第16章 比軍戶還慘的匠戶第188章 小姨子是姐夫貼心的小棉襖第31章 獸醫王啓年(2)第123章 三邊總督魏學曾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1)第37章 指揮使大人第211章 上林苑監第188章 小姨子是姐夫貼心的小棉襖第141章 感嘆第149章 發行國債的構想第220章 齊人之福難享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2)第51章 軍歌(1)第224章 石見銀山第60章 姐夫們手中的資源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2)第232章 豎儒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2)第149章 發行國債的構想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4)第197章 大臣打架?民郵、設報誘人心第202章 新收割機、糖廠、溫室栽培第96章 連升三級第228章 入朝第126章 不滿第12章 養兵所需費用第266章 開發債券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1)第140章 塞外經營、大軍路過第180章 走口外、三娘子第260章 軍隊信仰、秋收第13章 大農莊計劃第269章 海龍第112章 老營堡第187章 寧武關年終盤點第153章 議和鬧劇、大軍進朝鮮147章 面聖第77章 城建成、菜園果園雞食第19章 行商第118章 寧夏之亂(2)第75章 大過年第139章 賞銀軍器問題第206章 皇帝有請、見爹孃、進宮第260章 軍隊信仰、秋收第22章 過節第139章 賞銀軍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