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豪情壯志

長安這邊,要準備迎接他們的皇帝了,雖然李隆基走了沒多久,也走了沒多遠,但畢竟是出去了。

古人對這種遷居特別的講究,從一個地方換到另外一個地方居住,不像咱們後世一樣燒個香,搬點行李,住進去就完事了。

先要遷神祗,守宮神丶日夜遊神,家宅六神,都得跟着皇帝回去,長安這邊還要祭祀,外出迎駕的還有樂舞團,百姓還需從家裡的帚上邊撇下一枝,扔在朱雀大街,意思是幫聖人淨街。

總之,非常繁瑣。

這一切的繁瑣都是爲了時刻提醒所有人,誰纔是老大。

李瑁當然不會管這些,因爲他有兩府要離開長安去盯着皇甫惟明。

翊一府中郎將韋寡悔,親事府長史蓋明書,共兩千四百人,將會前往鄂縣,

李林甫的意思是,皇甫敢越過鄂縣一步,直接按造反論。

負責支援兩府的,是薛兼訓的右領軍,他也集結了兩千人馬,駐守在長安以西的一座大營內。

那麼李瑁的左衛,等於還有一府,眼下負責成衛皇城,臧希的翊二府。

兵馬整頓完畢,臨行前,韋丶蓋二人來向李瑁辭行。

「皇甫不一定會在鄂縣,如果在,你們於城外駐紮,封鎖入京官道即可,如果不在,」李瑁朝二人小聲道:

「你們還是於城外駐紮,按兵不動。」

韋寡悔聽到這裡,一臉異道:

「那我們去幹什麼?皇甫既然已經奏報朝廷,他會於鄂縣駐守,總不至於擅離吧?」

李瑁笑道:「朝廷也沒讓他獻俘,人家不照樣來了嗎?他會不會在鄂縣,誰也說不準的。」

韋寡悔所知有限,他只知道朝廷讓他徵兵,出城盯着皇甫,至於爲什麼,不知道,但是李瑁這麼一吩咐,他有點糊塗了。

雖然他是韋昭訓的堂兄,但是有些事情,韋昭訓可不會告訴他。

既然隋王這麼吩咐,他照辦即可,沒必要刨根問底,反正問了,人家也不會告訴我。

「好,卑職會按照隋王的吩咐照辦,」韋寡悔點了點頭。

李瑁搖頭笑道:

「也不是讓你一味的駐守原地,什麼叫盯着?皇甫究竟會在哪,究竟在幹什麼,你還是要查清楚的,他只要對長安沒有威脅,你就不要動,但如果他做出了一些出格的舉動,你自然也不能傻乎乎的什麼都不幹。」

韋寡悔一臉苦惱道:「卑職聽的一頭霧水,隋王還是說清楚一點吧,也好讓我有個分寸。」

李瑁微笑看向蓋明書,隨後道:

「屆時明書自會告訴你該怎麼做。」

蓋明書朝着韋寡悔點了點頭,後者苦笑搖了搖頭,不再追問了。

韋寡悔也清楚,自己在左衛,還算不上隋王的絕對心腹,人家對自己倒也信任,但肯定比不過蓋丶臧二人。

蓋明書這邊,是什麼都清楚的,這小子是張掖太守蓋庭倫的次子,在長安惟堂哥蓋擎馬首是瞻,老蓋家這一次,算是隋王黨這邊,參與最深的,同乘一條船,船翻了,大家一起完蛋。

在李猖的計劃中,只要韋丶蓋二人在前面不動,後面的薛兼訓自然也不會動,三部人馬,將會眼睜睜看着皇甫消失在西線官道,等到灞橋那邊變故一起,

蓋明書自然會帶上韋寡悔,哦對了,還有薛兼訓一起往灞橋方向。

他的任務是接應李塌,爲李開闢一條安全的保命通道。

華清宮這邊,已經在收拾行李了,宮眷丶宗親丶百官,都在收拾。

聖人說三月十九返京,那就一定是這天,皇帝可不會在這種事情上面虛晃一槍,因爲出行,都是算好的日子,輕易不能改。

今天利於出行,也許明天就不利了,甚至後天大後天都不利。

安祿山也要離開了,韋陟已經擬好了詔書,交給了幾名宦官,等到安祿山抵達范陽,過上一個月,這幾個宦官就會宣旨,由安祿山接任范陽。

這就是打一個時間差,因爲安祿山抵達范陽的時候,裴寬肯定已經走了,等一個月後再宣旨,是因爲那個時候,朝廷就會對裴寬有新的任命,裴寬卸任了,

安祿山那邊才能接手。

這邊還沒卸任,那邊倒先上去了,這不成兩個范陽節度使了嗎?

吳懷實已經點好兵馬,一千人,一千兩百馬,攜帶各類軍械輻重,將會護送安祿山往范陽。

他這輩子不是沒有出過遠門,但確實沒去過范陽,對那裡也不熟悉,他本人對安祿山並不信任,所以提前找了七八個來自河北的嚮導,免得路上被安祿山耍了。

安祿山那邊,正在與兒子等人告別。

安慶宗丶張忠志丶康孝忠丶劉駱谷等人是要留京的,他們會暫時住在客棧,

等到確定安祿山就任范陽之後,他們就會進駐進奏院,將裡面屬於裴寬的勢力連根拔起。

而吳懷實這邊,則是高力士親自來送行。

「阿爺爲何愁苦?」吳懷實望着憂心的高力士,好奇問道。

高力士嘆息一聲,上前幫吳懷實綁好帶,道:

「皇甫惟明來了,帶着的人馬不少,我憂其恐有賊心,勸聖人更換遷宮日子,聖人不以爲然。」

吳懷實笑道:

「阿爺是一番赤忠,但聖人那是何等神仙人物,又怎會懼他一個皇甫?若是因此而更換吉日,實乃大謬,太子此番自尋死路,沒有人可以救得了他。」

這兩個人都是知曉核心機密的頂格皇帝心腹,自然曉得皇甫這次冒險,絕對不安好心,他這是不想束手待斃,不想落個韋堅和王忠嗣的下場。

華清宮這邊已經收到消息,李瑁左衛的兩府外加薛兼訓已經去攔了,先不說這三部人馬就夠皇甫喝一壺,就算皇甫有本事突破三部,也已經是強弩之末,三萬多的禁軍,他能幹什麼?

而聖人在得知之後,已經決定此番回京,廢太子,誅殺皇甫,這兩人的末日,已經到了。

在這種時候,聖人更要表現的一點不虛,若是被你嚇着,還是聖人嗎?

沒錯,歷史上安祿山造反之後,李隆基都打算御駕親征來着,因爲他是皇帝,他不能讓任何人知道,他會害怕。

朕怕什麼?這世上還有值得朕害怕的事情?

高力士仍是一臉憂色道:

「我擔心,太子廢,十八郎的好日子也算是過到頭了,聖人此番居於行宮,日常遊樂,榮王常伴一側,聖意已然很明顯了,十八郎的結局,恐怕也好不到哪去。」

吳懷實聞言點了點頭:「我們這些做奴婢的,還能如何呢?只能是盡人事罷了,十八郎命理如此,我們也愛莫能助。」

高力士沒有再說什麼,拍了拍吳懷實的肩膀走了。

吳懷實其實還是喜歡李瑁的,一來兩人打交道的次數比較多,有交情,再者,他也認爲李瑁是諸王當中最適合的儲君人選,奈何李瑁身上的鎖太多了。

只憑貴妃這一條,他都上不來。

虢國夫人剛來華清宮的時候,時不時便會在聖人面前讚揚李瑁幾句,但是每一次提到李瑁,聖人的表情都非常不悅,時間久了,連一向敢說話的虢國夫人,

也不敢再幫李瑁說話了。

吳懷實嘆息一聲,翻身上馬,朝着嚴武等人點了點頭之後,策馬離開前往新豐縣。

他會在縣城與安祿山等人匯合,然後走兩京官道,從洛陽北上前往范陽。

安祿山此刻已經是歸心似箭了,皇帝派在他身邊的宦官有六個,其中四個負責宣讀詔書,另外兩個則是會永遠留在范陽。

這是宮裡派去監視他的,可不是服侍他的,人家有官職。

高尚本來也是要留京的,但是安祿山想來想去,覺得不妥,因爲他身邊的兩大謀臣就是嚴莊和高尚,這兩人不在身邊,沒人給他出謀劃策了。

所以他將進奏院的內務,託付給了康孝忠,外務託付給了張忠志。

張忠志因其驍勇過人,勇猛彪悍,已經被聖人收爲射生子弟。

射生子弟,是龍武軍當中的一支特種作戰部隊,選擅騎射者充之,左右龍武加起來有一千人,總領的將領,叫做左右射生官。

至於兒子安慶宗,安祿山基本沒有什麼交代,你該幹嘛幹嘛,反正在長安,

多與駙馬張填兄弟親近即可。

因爲人家張珀應諾,要給安慶宗在長安找一門親事。

新豐縣外,安祿山已經率隊早早等候在這裡,見到吳懷實趕來,趕忙下馬相迎,拱手道:

「吳將軍。」

吳懷實馬都沒下,只是道:「時辰不早了,早早上路吧,天黑之前還要抵達下一座驛站,我引軍在前,後軍殿後,你部居中,走吧。」

說罷,吳懷實一揚起馬鞭,帶隊離開,地面頓時塵土飛揚,嗆了安祿山好幾口。

一層灰塵落在安祿山的笑臉上,他也沒有擡手擦拭,反而笑呵呵的轉身看向衆屬下道:

「范陽上空的烏雲已經飄遠,兒郎們隨我返鄉吧。」

說罷,在衆人的大笑及口哨聲中,安祿山等人仗馬執鞭,朝着吳懷實追趕過去。

而站在遠處遠觀,連上前打招呼資格都沒有的杜鴻漸,則是等人走遠之後,

帶人前往新豐倉,他要見一見韓混。

昨天韓混來過一趟縣城,與他密會了一番,杜鴻漸從而得知,新豐倉老大韓混,眼下也是自己人了,韓混已經說服他的堂兄,關鍵時刻,會助隋王一臂之力。

一向中立的老韓家,這次不中立了,或者說,只是其中幾個,被韓混的三寸不爛之舌,給忽悠了。

河西與朔方的情況,都有點特殊。

河西基本上都是蓋嘉運的班底,他想要秘密調兵,前提肯定是封鎖消息,赤水軍三萬三千人,他直接帶走兩萬三。

兩萬三的兵馬行軍,可謂是漫山遍野,想要不走漏消息的可能性,基本爲零,而蓋嘉運能做的,就是儘量延緩被長安發現的時間,能緩兒天算兒天。

那麼想要做到這一點,難度就在驛站上面。

大軍沿路補給,都在驛站,而驛站屬於兵部,必然會在第一時間將消息遞送長安,所以蓋嘉運只有一個辦法,派出先鋒小股部隊,將沿途驛站的主官兵曹參軍迅速控制住,將驛站傳遞消息的驛卒全部關押起來。

這其實跟造反都沒什麼兩樣了。

他既然帶兵從涼州出發,基本上就已經抱着弄死皇帝的心了,他對基哥是有深仇大恨的,因爲當年基哥準備弄死他。

所以在蓋嘉運的立場來看,我既然出來了,就必須換一個皇帝,否則隋王完蛋,他的末日也就到了。

而郭子儀那邊呢,因爲王忠嗣稀裡糊塗的被貶官,朔方本土已經對朝廷充滿戒心,郭子儀雖然暫時被拜爲知留後,但是他想要徹底控制朔方,尚需一段時間。

以至於他不能像蓋嘉運那樣大動,只能帶着六千人出發,還得安撫好朔方的王忠嗣舊部,意思是你們都耐心等着,我去長安打聽一下,看看大將軍到底是怎麼回事才被聖人貶官的。

那麼這樣一來,河西是因爲都是自己人,所以沒有人往長安傳遞消息,李光弼被控制起來,跟個囚犯似的,也傳遞不出來,哥舒翰遠在青海,他傳遞消息時間上也來不及。

以至於河西軍兩萬多人離開地盤六七天,一個往長安報信的都沒有。

而朔方呢,是郭王的地盤,郭子儀做爲暫時的扛把子,忽悠本鎮說他是去長安打聽消息,那麼自然也沒有人給長安送消息。

兩大藩鎮調動,長安還完全矇在鼓裡呢。

就好像歷史上安祿山造反,還是河東藩鎮的東受降城將消息經太原傳給長安的,而長安收到消息的時候,安祿山都快打到洛陽了。

朔方距離長安很近,幾乎就是長驅直下,只要路線隱秘,便不疑被外人告狀,但是河西那邊呢,有個隴右,安思順等人會將消息傳遞給長安,但是蓋嘉運防着他一手,在東進的路上都設置了關卡,專門阻截隴右那邊傳信的。

李林甫雖然還不知道藩鎮已經調動,但是他也察覺到事情不對勁了。

本來就很疑心,一直等到李瑁主動告訴他,王妃和韋孺人都染病了,不能前往迎駕,這下子李林甫算是徹底懵逼了。

讓兒媳去探視吧,明擺着告訴李瑁,我不相信你的話,不去探視吧,我自己如在喉。

他很清楚王妃和韋孺人並不在一塊住,同時染病的概率非常小,而且連帶兩個皇孫也染病了?我特麼這輩子就沒有被這麼糊弄過的。

你哄鬼呢你?

於是他找到武落庭,通過對方將這一消息轉告武明堂,以武明堂與李瑁的關係,自然會前往探望,是否是真病,介時便一目瞭然了。

而武明堂也是關心,收到消息的第一時間便去了隋王宅,但是他卻被阻在了蘭方院外。

「我說老六,你敢攔我?」武明堂直接扯住武慶的耳朵,挑眉道:

「你眼睛瞎了?認不得我是誰了?」

武慶咿咿呀呀道:

「王妃之疾,會傳給他人的,我家大郎就是這麼染上的,夫人不便進去,等王妃病癒,自會見您。」

武明堂冷笑道:「我要是去棲子院,你是不是也是這番說辭?」

「那肯定的,都是一樣的病,傳人的,」武慶硬着頭皮道。

武明堂呵呵道:「我要不怕染上呢?」

「您不怕,我也不能讓您進,阿郎有交代的,」武慶一臉爲難道。

武明堂冷哼一聲:「十八郎到底在搞什麼?他人在何處?」

「今早去了太常寺,至今還沒有回來,」武慶道。

李瑁去太常寺,是準備迎駕的禮儀去了,他做爲兒子,迎接他爹的時候,腦袋上得戴一頂藤草冠,其實就是柳條紮起來的。

當下的柳樹初發新芽,寓意方物生長,欣欣向榮,皇室宗親屆時都得戴上這玩意。

而且他今天還需要與太子和十王宅諸王,一起祭祖,其實祭拜的只有睿宗廟庭,意思是告訴爺爺奶奶,我爸爸就要回來了,今後主祭就不是我們了。

祭祖本來就是與祖先交流嘛。

武明堂肯定不會罷休,於是便等在隋王宅,她要等李瑁給她一個說法。

而此刻的皇城,李瑁剛剛與衆王祭拜過爺爺奶奶之後,前腳剛跨出門檻,就被李亨給叫住了:

「祭祀先祖,就你一個人來?你們家臉面這麼大?」

李瑁呵呵道:「疾爲穢,怎可沾染先祖廟庭,難不成我們還不能患病嗎?你管的也太多了。」

李亨冷笑道:「這麼說,迎父皇回京,四娘她們也去不了了?」

李瑁挑眉道:「若是傳給父皇,算你的還是算我的?」

呵呵..::..李亨心中冷笑,沒事,不管你在玩什麼貓膩,你在場就行,只要弄死你,兩對孤兒寡母又算得什麼?

「怎麼就沒有傳給你呢?」延王李陰陽怪氣道。

李直接甩了一句:「你沒有資格跟我說話。」

李頓時一愣,他沒有想到李瑁會當着這麼多人的面子落他的臉,於是大怒道:

「你算老幾?一個嗣王也敢在這裡逞能?按祖制,你今天都沒資格來祭奠先皇,大放厥詞,我看你囂張到幾時。」

李亨這時候反倒當起和事佬了,說道:

「好了好了,背後就是祖父廟庭,這裡不是你們吵嘴的地方,等到父皇回京,自會問詢,真病還是裝病,屆時大家都會知道的。」

盛王李琦聽到這裡,直接來了句:

「隋王妃沒有來不要緊,但是沒有太子妃,祖父祖母恐怕不會高興,自己的屁股都沒有擦乾淨,還好意思說別人。」

這下子李亨啞巴了,瞬間臉色鐵青。

咸宜也在一旁幫腔道:「祭祖向來不可能人都全了,長兄他們四個不是也不在嗎?誰家裡還沒點事,這次沒有太子妃不要緊,下次帶一個來不就好了。」

她這句話簡直已經是難聽到了極點,語氣中充滿對太子的不屑和諷刺,李亨哪能忍得了這個氣,直接過去就給了咸宜一巴掌。

太常寺丶宗正寺丶禮部衆多官員,眼瞅着隋王這邊就要跟太子幹起來了,連忙過來將兩撥人馬給拉扯開。

宗正卿的褒信王李怒道:

「睿宗皇帝丶昭成順聖皇后都在看着呢,你們想幹什麼?」

衆王聽到這句,紛紛收斂,不怪李罵他們,確實不成體統,等到父皇回來若是知道,他們都得被懲治。

就這樣,在一衆官員的拉扯下,這幫子兄弟姐妹不歡而散,各走各的道,涇渭分明。

「阿嫂到底怎麼了?連我都不能去探視?」離宮的路上,咸宜皺眉詢問道。

李瑁點頭道:「她這個病傳人太厲害,你最好別去沾惹,不要擔心,並不打緊,精神還是很好的,能吃能喝,再有個七八天,應該就差不多了。」

精神好,能吃能喝,這還叫病嗎?咸宜雖然狐疑,但也沒有多想,與丈夫告別兩個哥哥之後,就這麼離開了。

她是沒有多想,但是楊洄的腦子裡一直在不停的轉。

眼下的局勢他雖然看不清楚,但總覺得哪裡不對勁,尤其是李瑁今天沒來由的給他來了一句:你要是保護不好我妹妹,我肯定會跟你算帳。

咸宜還用我保護啊?是她保護我好不好?

怎麼個意思啊這是?神神叨叨的,不就是個皇甫惟明嗎?他還能捅破天,威脅到我?

等到楊洄他們走遠之後,李瑁這才靠近李琦,小聲囑附道:

「迎父皇的時候,我在哪,你跟着在哪,我往哪走,你跟緊了,性命攸關,

不要大意。」

李琦雙目一眯,點了點頭。

他們兄弟倆已經收到華清宮那邊的消息,聖人在回京之後,極大可能會廢太子,這樣的消息,自然是牛貴兒傳遞出來的,而牛貴兒,自然是從黎敬仁那裡知道的。

李瑁並沒有瞞着他這個弟弟,將太子可能會趁機除掉他們的可能都告訴了李琦。

他總不能只顧自己保命,不管弟弟妹妹,如果是那樣的話,就算最後成功,

咸宜和李琦也會跟他會產生嫌隙的。

至於爲什麼不告訴咸宜,很簡單,女婿和駙馬,這屬於外人,不可能距離皇帝太近,李亨動手之後,他們有大把的機會逃離。

後天基哥就要回來了,李瑁反倒沒有一開始那麼緊張了。

正如老黃狗曾經說過的那句話一樣:自打參軍,我便做好了隨時去死的準備。

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必須將生死置之度外。

李瑁突然豪情壯志,大步走出朱雀門,至於下一次會以什麼樣的方式再從此門而入,就留給老天爺決定吧。

第22章 便下襄陽向洛陽第229章 亡秦者胡也第157章 忠義第158章 自然是打算造反了第92章 各演各的戲第102章 忠王友第五十八章 追贈太子少保第109章 什麼叫睹物思人?第六十八章 家國永安第264章 寧親公主第164章 如身使臂,如臂使指第7章 我排在第3第272章 應該扯平了吧第154章 偃月堂第143章 好一個逆子!第149章 狗舌頭第211章 兩個都是第306章 右相救我第232章 報喜不報憂第139章 真爭氣第138章 無情無義的孽障第145章 問題出在豎心旁第119章 小畜生第86章 右賢左戚第七十章 婚假三十天第241章 中樞大官候補第一順位第137章 公非人世之人第13章 珍饈丞第132章 律疏上沒有這一條第342章 天塌了第304章 單于大都護第六十四章 非你莫屬第286章 敲鐘第330章 搶親第100章 集大成者第377章 針尖對麥芒第313章 大家都是要吃飯的第214章 憂君之憂第114章 你有意見第352章 顏值拉胯第20章 你想讓我死?第242章 前因後果第241章 中樞大官候補第一順位第197章 破兇迎吉第216章 內聖外王第355章 射程之內第227章 明月當空第七十三章 紫金魚袋第四十二章 以卑職舉劾高官第六十章 要死一起死第303章 我爹是個老實人第184章 歷史最大變數第37章 2王3恪第81章 文壇元帥第15章 走別人路第12章 眼下富裕第340章 畜......畜生......第293章 我同意第142章 水滿則溢第201章 河西進奏院第216章 內聖外王第160章 他跟我是一類人第373章 軍之大者第六十九章 伴食宰相第289章 心繫長安第220章 錢沒白花第四十三章 延興客棧第306章 右相救我第365章 什麼是籌碼第142章 水滿則溢第104章 雖離乃復有私第175章 狩獵第14章 老子肯定不去第82章 恩怨兩消第298章 國家隊第22章 便下襄陽向洛陽第350章 秘書省第230章 韓珠團第112章 三千怨女放出宮第234章 便宜行事第四十六章 情理切害第297章 爲民除害第8章 他敢不認朕?第六十五章 女強男弱第5章 我們該如何道別第333章 伴君如伴虎第387章 隔閡第326章 荔枝外交第156章 躺平第一人第四十二章 以卑職舉劾高官第127章 服務業第156章 躺平第一人第353章 入京述職投票第169章 從前的我,你愛搭不理第233章 七絕聖手投票第327章 護短第353章 入京述職第332章 茲事體大
第22章 便下襄陽向洛陽第229章 亡秦者胡也第157章 忠義第158章 自然是打算造反了第92章 各演各的戲第102章 忠王友第五十八章 追贈太子少保第109章 什麼叫睹物思人?第六十八章 家國永安第264章 寧親公主第164章 如身使臂,如臂使指第7章 我排在第3第272章 應該扯平了吧第154章 偃月堂第143章 好一個逆子!第149章 狗舌頭第211章 兩個都是第306章 右相救我第232章 報喜不報憂第139章 真爭氣第138章 無情無義的孽障第145章 問題出在豎心旁第119章 小畜生第86章 右賢左戚第七十章 婚假三十天第241章 中樞大官候補第一順位第137章 公非人世之人第13章 珍饈丞第132章 律疏上沒有這一條第342章 天塌了第304章 單于大都護第六十四章 非你莫屬第286章 敲鐘第330章 搶親第100章 集大成者第377章 針尖對麥芒第313章 大家都是要吃飯的第214章 憂君之憂第114章 你有意見第352章 顏值拉胯第20章 你想讓我死?第242章 前因後果第241章 中樞大官候補第一順位第197章 破兇迎吉第216章 內聖外王第355章 射程之內第227章 明月當空第七十三章 紫金魚袋第四十二章 以卑職舉劾高官第六十章 要死一起死第303章 我爹是個老實人第184章 歷史最大變數第37章 2王3恪第81章 文壇元帥第15章 走別人路第12章 眼下富裕第340章 畜......畜生......第293章 我同意第142章 水滿則溢第201章 河西進奏院第216章 內聖外王第160章 他跟我是一類人第373章 軍之大者第六十九章 伴食宰相第289章 心繫長安第220章 錢沒白花第四十三章 延興客棧第306章 右相救我第365章 什麼是籌碼第142章 水滿則溢第104章 雖離乃復有私第175章 狩獵第14章 老子肯定不去第82章 恩怨兩消第298章 國家隊第22章 便下襄陽向洛陽第350章 秘書省第230章 韓珠團第112章 三千怨女放出宮第234章 便宜行事第四十六章 情理切害第297章 爲民除害第8章 他敢不認朕?第六十五章 女強男弱第5章 我們該如何道別第333章 伴君如伴虎第387章 隔閡第326章 荔枝外交第156章 躺平第一人第四十二章 以卑職舉劾高官第127章 服務業第156章 躺平第一人第353章 入京述職投票第169章 從前的我,你愛搭不理第233章 七絕聖手投票第327章 護短第353章 入京述職第332章 茲事體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