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狗頭軍師

李琩以雷霆手段壓制輿論,還是非常有效的。

收拾神仙,就得用另外的神仙,李瑁做爲凡人肯定是幹不過的,那就交給龍王爺吧。

王孝德被抓回來之後,李瑁交給李恆秘密去審,這是攻心,因爲王孝德是李禕舊部,與李恆也是認識的,而李恆這個人呢,總是給人一種心慈手軟丶值得信賴丶維護下屬的感覺,比較容易套取真相。

既然王孝德敢在軍營動手反抗,多半不怕死,來硬的不一定行,那就讓李恆來軟的。

相較於這件事,另外一件更重要。

蓋嘉運的回信來了,他主動請纓,從河西出擊深入敵境,以攻代守,在西海一帶攪亂吐蕃內部。

河西終於要動了,而且是大動,兒大軍鎮會同時出擊,多線作戰,給吐蕃形成巨大壓力,其中赤水軍丶大斗軍和寧寇軍將會向石堡城後方遊弋,以對乞力徐形成壓迫姿態。

這是絕對的好消息,李瑁立即回信蓋嘉運,你想怎麼幹就怎麼幹,今後不必請示我,可自作主張。

他必須讓人家自作主張,因爲李瑁實際上也管不了河西,那裡鐵板一塊,只認蓋嘉運,這便是唯知其將之恩威,而不知有天子。

正所謂外任之重莫比焉,所以涼州又有「天下第一節度」之稱,蓋嘉運是權力最大的節度使。

李瑁在節帥府大堂召開會議,將這一消息宣佈出來,大家無疑是非常振奮的,還是隋王好使啊,你一到,蓋嘉運便全力配合。

「半月至一月之內,西海之戰必見分曉,」李瑁朝衆人道:

「等到形勢明朗,便是決戰之期,屆時我隴右與河西內外夾擊,石堡城必然失而復得。」

說罷,他看向韋光乘道:

「抓緊募兵,新軍就算不能作戰,擺出來震賊軍也是有必要的,從隴右牧場再要兩千馬,我來簽字,將來用完會還給他們。」

韋光乘點了點頭:「大總管放心,後勤保障必然無虞。」

皇甫惟明眼下表情平靜,但內心肯定是不高興的,他這邊曾經幾次寫信給蓋嘉運,希望對方全力支援,但是蓋嘉運以河西防務爲重等各種藉口推脫。

如今對方將這個面子給了隋王,明擺着是要捧隋王的場,只看今天堂內衆將之神情,可見效果顯着,大家對李瑁似乎越來越有信心了。

這小子真不是白來的,威望這麼快就建立起來了。

河西有蓋嘉運配合,隴右有韋光乘配合,有如此臂助,李瑁威望大漲幾乎日成定勢,太子給自己的囑託,看樣子是難以實現了。

就看王難得與李光弼了,這兩人要是在積石城打好了,自已還有機會將大戰提前。

那麼主攻石堡城,肯定是他來主持,只能寄希望一切順利,佔據頭功,免得讓隋王將風頭全都搶了。

他不是爲了自己,是爲了少陽院,爲了朝局,爲了將來的大唐。

在他看來,李瑁過於強勢,羽翼日豐,對整個大唐都是不利的。

「立即將消息傳給王難得和李光弼,讓他們安心準備,伺機出戰,」皇甫惟明吩咐傳令官道。

嘴巴上說伺機出戰,其實就是催促二人儘快出擊,你們再磨蹭下去,河西就來搶功勞了。

兩人配合,自古都有主副之別,桌球羽毛球雙人比賽,也一定有個是主攻手。

這一次的大戰形勢,隴右無疑是主攻,河西是輔助,皇甫惟明自然不願意河西這個輔助搶走他們的風頭,到時候朝廷會覺得他們隴右真沒用。

那麼在積石城,王難得就是主攻,李光弼輔助,但是李光弼立功心切,怕不是衝着奪頭功去的。

皇甫惟明已經私下暗授王難得,千方不能讓功勞被李光弼搶走。

李瑁其實也是支持積石城那邊早點打起來,雖然在那裡的是吐蕃精銳,表面看起來似乎最難啃。

但是我們要明白一個道理,越是精銳,你越是珍惜。

就像河西的赤水軍丶隴右的臨洮軍,我可以上去打,但風向稍有不對,我就得趕緊撤回來,要保存實力。

因爲過早主力損失嚴重,對其它軍隊的士氣打擊很大。

積石城的郎支都手裡是他爹的近衛兵團,他也不敢給他爹打沒了,所以幾乎可以判斷,只要李光弼他們打出優勢,郎支都在多重顧慮之下,很可能選擇保存實力。

當然,這只是李瑁的猜測,人家說不定會選擇跟你玩命。

畢竟李瑁總是習慣於從政治角度思考,而邊境大戰,有時候打着打着就忘了政治這回事了。

所以李瑁當衆支持皇甫惟明,道:「節師說的沒錯,只要機會適宜,我軍還是要主動求戰,積石城防線,我們還是佔據主動的。」

積石城沒丟,肯定是主動,石堡城丟了,那肯定就是被動。

皇甫惟明覺得自己越來越摸不透李瑁這個人了,他到底是來幹什麼的?他到底有幾分私心幾分公心?

太子有這樣一個對手,也實在是造化弄人,人家恰好曾經就與太子有過儲君之爭,相比於十王宅其他人,更容易獲得支持。

中樞又有一個李林甫在背後協助,少陽院即將面對的壓力越來越大。

會議結束之後,各鎮主將立即返回本鎮,做戰鬥準備,只等河西傳來好消息,便可全面出擊。

韋光乘則是屁顛屁顛的跟着去了李瑁居住的小院。

他原來是朔方副使,本就是李瑁曾經名義上的下屬,現在好了,成了實質上的下屬,雖然是臨時性的。

「我已經安排好了,兩天之內,已經招募的兩千新軍,將優先供應給振武軍+

韋光乘跟在李瑁身邊道:「隋王若是有意將振武軍變成自己的,我這裡倒是有一個建議。」

這個人能力是絕對有的,就是人太過圓滑了一些,直白點就是太會做官了。

他現在主管隴右道的軍資分配和招募兵員,算是內務權利最大的一個了,但凡上門找他的,都是請求撥錢撥糧撥兵撥軍械,說白了,人家現在是隴右道的大管家。

他這個管家上面有一個老爺,就是李林甫,而李林甫又是李隆基的管家。

韋光乘手裡早就徵調上來兩千新軍,就是不給人放下去,因爲找他的人實在太多了,給誰也不合適,那就暫時拖着,觀察形勢,給誰作用最大,再選擇調撥。

縣官不如現管,手裡有資源,別人纔將你當回事,要不是抓着那個命脈,他這個觀察使,也不會被那些驕兵悍將放在眼裡。

這就是爲什麼人家官做的大,當官的做事不是直來直去,而是繞來繞去,雖然會顯得效率低下,但自身受益良多。

就比如這次,痛痛快快將兩千人都給了李瑁,李瑁是不是就欠了人家一個人情?

人情是要還的,不還就成了老賴,以後就得不到人情了。

李瑁笑道:「你倒是說說看。」

韋光乘道:「將振武軍的番號改了,既然隋王有意將這支軍隊做爲自己的直管親軍,可是眼下又不能大換血,改番號是最合適的,方便振武軍與信安王徹底劃清界限,那麼隋王便是創建人,以後軍中自然會以您爲尊,當然了,信安王也許會不高興,李恆他們也許會有意見,就看隋王如何權衡了。」

李瑁聞言笑了笑,將對方帶進自己的小屋子坐下,令人煮茶道「我來隴右,不是來培植自己的黨羽,只是爲聖人分憂,爲朝廷解難,長安那麼多雙眼睛盯着我,我不能亂來的,知道你是一番好意,但此言切勿再提。」

韋光乘還是不肯放棄,道:

「隋王有心謙讓,不與人爭,但別人可不會這麼想,您自從來了郡州,皇甫每日都會與他的心腹參議密事,他在防着你啊,白狗的事情,多半就是他乾的,

也許隋王會認爲皇甫不是那樣的人,但是您要知道,做事和做人從來都是兩回事,好人可以做壞事,壞人也會做好事,從來都不是一成不變的,一方節度,干係何其之大,他做什麼事情,其實也由不得他自己。」

李瑁笑了笑,道:「看樣子,你似乎對他非常瞭解,說說看,在你心裡,皇甫究竟是怎樣一個人?」

韋光乘接過武慶遞來的茶水,一個大官坐在一個小板凳上,就這麼朝李瑁道:

「這個人心裡有大義,常存報國之心,也敢於擔當,是一賢良之臣,但問題就出在,他跟太子牽扯太深了,又是個知恩圖報之人,所以很多時候,他自己也是被長安牽着鼻子走。」

說着,韋光乘嘆息一聲,道:

「他本人不屑於陰暗手段丶卑鄙勾當,但是爲了上面,有時候也會這麼做,

隴右各鎮心裡對他都是服氣的,但卻不願與他太過親近,就是因爲他背後是少陽院,所以說,隴右派系林立的形勢,其實問題就出在皇甫的立場上面,聖人春秋正盛,太過支持太子豈不是自尋苦惱?杜希望早就看明白了,希望卸任回長安,

不願趟這趟渾水,但是長安不讓他回去,就是讓他留下制衡皇甫。」

韋光乘也是越說越起勁,拍手道:

「杜希望是誰?前任節帥,放這麼一個人在皇甫身邊,這不是噁心人嘛?放眼我大唐藩鎮,哪個地方是這麼乾的?」

李瑁也是聽的哭笑不得,主要是韋光乘這個人說話的時候繪聲繪色,面部表情非常豐富,怎麼看都像是一個傳閒話的。 但是人家的每一句話,卻也是實實在在的肺腑之言,李瑁聽得出來,韋光乘對皇甫的評價非常客觀。

李瑁點頭道:「杜希望還是穩重的,不得罪長安,也不得罪皇甫,目下來說,此人還是稱職的。」

「年紀大了,想圖個清淨,」韋光乘沉聲道:

「等到隴右塵埃落定,他必然稱病返回長安,長安要是不同意,他多半選擇致仕,朝廷這一次在蓋嘉運和皇甫身上吃了虧,將來必然會更換其中一個,屆時究竟會換誰,說不準,要看博弈了。」

是的,人家說的沒錯,不是誰的錯誤大,誰就下去,而是要看背後人在朝堂上的角逐。

蓋嘉運現在是指望李瑁的,而皇甫惟明是太子黨,換句話說,是李瑁和太子的鬥爭。

韋光乘的話裡,是在暗示李瑁早做準備,以防被人家打個措手不及。

聊着聊着,李恆和李峴兄弟倆回來了,李瑁也便暫時停下這個話題。

四個人圍着一個火爐,吃着烤的乾硬的胡餅。

韋光乘牙口不好,需要泡看羊奶吃,屋子雖小,氣氛卻非常溫馨。

李恆兄弟對韋光乘還是非常客氣的,在長安混,宗室也不願得罪京兆韋,何況將來太子繼位,韋家就是外戚了。

「做將軍的,骨頭硬,再用刑怕將他打死,我好說列說,此子油鹽不進啊,」李恆嘆息一聲道:

「反倒是我落了一身埋怨,王孝德興許知道自己死罪難逃,將我們父子給罵了一頓,那股子怨氣真大啊,好像我們家虧欠了他似的。」

李瑁點了點頭:「聽說他當年是信安王的近衛,若非硬漢,信安王也不會用他,快五十的人了,這麼多年沒有升遷,仕途基本上是斷了,累年積壓之怨氣,

恰好你來了,不找你發泄還能找誰呢?」

王孝德其實是一名干將,沒點能耐會讓他守石堡城?

乾的最苦逼的活,升遷跟他一點關係都沒有,唯一的大後臺信安王又不管他了,以至於內心滋生怨恨。

這是人的正常心理,升米恩鬥米仇嘛,所以說駕馭下屬,一直都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工作。

別說他了,牛仙客都跟李禕翻臉了。

這種事情,就連韋光乘心裡都很清楚,李禕是不得不這麼做,四方征戰,軍功過着,嫡系黨羽遍佈天下,你不做分割,聖人就只能割你了。

人家能活八十歲是有原因的,是個拿得起放得下啊。

「那麼這個王孝德,究竟該怎麼處理呢?」韋光乘看向李瑁,瞳孔閃爍道。

李瑁笑了笑,心知韋光乘要玩套路了。

這個人是非常有水平的,人家能從藩鎮順利過渡中樞,擔任衛尉寺一把手,

心智手腕絕非凡人,裝傻充愣的功夫更是爐火純青。

以前李瑁在十王宅出不來,人家壓根都不將李瑁放在眼裡,一出來,立即便又是另外一副面孔,姿態卑微,刻意討好。

這是一個官場老油條啊。

李瑁想了想,隨後道:

「這件事鬧得這麼大,長安是肯定會知道的,修建廟宇給戶部增了一筆開支,我總是要跟中書門下解釋清楚,既然在鄯州審不出來,遞送長安,交給右相吧。」

李瑁在鄯州城修建的這個廟宇,規模可不小,這是隴右的第一座龍王廟,自然要突出一個大字。

專管宗教事宜的鴻臚寺肯定要過問,廟宇的樑柱神像也是要用大料,單是銅製香爐,就需要鴻臚寺特批,一個香爐用銅,能做多少開元通寶?銅是國家戰略資源,你不報備能行嗎?

這是必備流程。

韋光乘聽罷嘴角微動,餘光看向李氏兄弟。

李恆沒什麼表情,李峴卻是非常吃驚,眼神閃爍,明顯是在思考將王孝德送進長安之後會有什麼後果。

兄弟倆這一比較,明顯李恆更是宰相的料子,喜怒不形於色,波瀾不驚,但歷史上反倒是老三李峴當了宰相。

或許有時候人太精明瞭,不容易被人信任吧。

李峴皺眉道:

「隋王已經以龍神吞白狗,化解這一危局,沒有必要鬧到長安吧?王孝德在隴右,就是一個罪犯,一旦被送往長安,可就不一樣了,不知道會有多少人着做文章,眼下這個時候,在隴右處理掉是最合適的,大理寺的問詢手段層出不窮,萬一逼供,由他亂說一通,事情就非我們所能掌控了。」

李瑁故作認同的點了點頭,看向韋光乘道:

「你怎麼看?」

韋光乘笑道:

「我認爲三郎的顧慮是對的,眼下隴右之事,皆在隋王一人,大小事宜,您可自行決斷,我們可以慢慢查,但最好不要鬧到長安,正如三郎所言,事情到了長安,還不知道會發展成什麼樣。」

聽到韋光乘這麼說,李恆終於開口了:

「我認同韋寺卿的看法,支持大事化小。」

李瑁笑了笑,令武慶將徐少華帶進來。

等人進來之後,李瑁吩附道:

「給你二十人,即刻押送王孝德往長安,交給兵部裴公。」

李峴頓時一愣,你怎麼不聽勸啊?其中利害關係你看不出來嗎?

老大李恆則是沒有任何表態。

不多久,大家各自散去。

但不大一會,韋光乘便去而復返,仍是坐在了剛纔的位置,目光看向李恆方纔坐着的板凳,道:

「隋王看出問題來了嗎?」

李瑁笑道:「沒看出來。」

韋光乘哈哈一笑:「若是沒看出來,就不會拿王孝德試探了,如果我猜的沒錯,王孝德不會走,走的是另外一個假王孝德。」

李瑁沒有承認,而是道:「那你說說,問題在哪。」

韋光乘低聲道:

「白狗的事情肯定是皇甫做的,李恆在保皇甫,他去審訊王孝德,絕對能問出一些東西,就連你我都能看得出,王孝德眼下唯一能保全妻兒的機會,就是信安王府作保,李恆多半是給了對方一些承諾,讓他閉嘴,隋王當面說出押送長安,他們必然會設法滅口。」

李瑁故意道:「如果滅口,很容易讓我猜到他與皇甫有謀,這不是露出馬腳了嗎?李恆是個穩當人,不一定出此下策。」

「若能保住皇甫,還在乎隋王是否猜疑嗎?」韋光乘皺眉道:

「人證都沒了,猜疑已是虛無縹緲,王孝德若是落在右相手裡,他手下的羅希爽丶吉溫,還不知道會給王孝德羅織出什麼樣的罪名出來,說不定能讓王孝德開口說出皇甫會造反,這都是有可能的。」

李瑁忍不住笑道:「那麼你覺得,這個人到底應該不應該送往長安?」

韋光乘趕忙點頭:「必須交給右相,這是皇甫的把柄,這個人眼下不能離開鄯州,一旦離開必死無疑,只能是隋王將來帶在身邊,一起回長安,總不會有人敢襲擊你的護軍,那直接便是造反了。」

ωwш •ttκǎ n •C○

李瑁裝出一副恍然道:「聽君一席話,豁然開朗,就按照韋寺卿說的辦。」

韋光乘一臉滿足的點了點頭。

他和李林甫綁的太深了,太子將來繼位,他和李林甫屬於是一口鍋裡面的,

會被人家一鍋端了。

所以他當下沒得選擇,只能是支持李瑁的,但是支持,首先要讓對方看到你的用處,沒用的人,人家隋王也不會看重你。

他覺得自己今天的表現很不錯,很明顯獲得了隋王的認可。

其實李瑁今天這一套,跟郭子儀對王難得那一套是一樣的,給對方一種被認同的感覺。

其實他早就想好了,王孝德不能死,將來留着有大用。

所以被派去護送假王孝德的,不是徐少華,而是左衛的二十個人,徐少華會在背地裡悄悄盯着,看看是否會有人真的殺人滅口。

如果真的發生,他很想知道,李會怎麼跟他交代。

今天的事情,只限他們四個人知道,那麼一旦半路出現截殺,內鬼就在三人當中。

「隋王眼下,還需要拉攏李光弼,」韋光乘還打算證明自己的價值,於是文給李瑁來個一個建議。

李瑁愣道:「怎麼講?」

韋光乘一臉深沉道:

「聖人在扶持此子,而李光弼與河西是貌合神離,皇甫目下也正在拉攏此子,這個人治軍極嚴,是個成氣候的,隋王如今大權在握,一句話便可以爲他增功,人情要早早放出去,方便今後。」

「你的意思是,積石城之戰,讓李光弼主攻?」李瑁問道。

韋光乘點了點頭:「李丶王二人必然搶功,這是事實,年輕人嘛,膽子大,

有魄力,急於上進,隋王打個招呼又不費勁,還能賺得好感,何樂而不爲呢?」

李瑁哈哈一笑,指着韋光乘道:

「真機謀之士也,有韋寺卿佐助,本王何愁賊軍不平,我這便寫信給李光弼,囑咐他爭搶頭功。」

韋光乘像是一個狗頭軍師一樣,授須微笑。

第121章 無心與物競第126章 騎驢的南方人第121章 無心與物競第87章 利益小團體第376章 宜稱陛下第285章 五大巨宦第147章 豪蕩第253章 撤軍第七十二章 蹭飯第363章 傳言是真的第101章 既要馬兒跑第307章 買房子第四十六章 情理切害第287章 庫房鑰匙第334章 三策第188章 我也是受人之託第309章 王八看綠豆第156章 躺平第一人第106章 欲蓋彌彰第375章 議立新君第366章 白月光第115章 我是你姨第352章 顏值拉胯第155章 最將風味念家鄉第178章 體弱,不能封疆第12章 眼下富裕第184章 歷史最大變數第310章 沒的選第239章 絕世高手第315章 反間計第189章 左領軍將軍第261章 田舍郎第151章 是誰偷偷,偷走我的心第250章 亮如白晝第99章 給你封個國公第185章 伴君如伴虎第92章 各演各的戲第193章 老黃狗第386章 契丹第五十七章 外重內輕第259章 十望州第96章 莊嚴一家第196章 同室操戈第295章 最大節日第3章 16王宅第241章 中樞大官候補第一順位第七十三章 紫金魚袋第239章 絕世高手第120章 忠心不是擋箭牌第261章 田舍郎第9章 不差我這1個第128章 三代之內必出興家之子第299章 腦瓜子嗡嗡的第335章 捧土加泰山第104章 雖離乃復有私第91章 國寶郎第21章 大膽的押第156章 躺平第一人第377章 針尖對麥芒第264章 寧親公主第141章 有緣無分第222章 給他多準備點紙錢第224章 好戰第25章 磧西節度使第326章 荔枝外交第354章 大愚若智第285章 五大巨宦第371章 聖人英武第142章 水滿則溢第198章 永王李璘第358章 還差三個月第119章 小畜生第七十二章 蹭飯第351章 鑰匙第107章 拜倒在石榴裙下第282章 兒媳之爭第五十六章 三個女人第385章 棺材板第217章 富貴同享第199章 夢中懷孕第202章 郡縣二級制第276章 莫以當代論古人第36章 長安名士小團體第83章 美名冠之第189章 左領軍將軍第82章 恩怨兩消第319章 斬斷親情第180章 姚 宋第381章 錢監第382章 武家二虎第114章 你有意見第五十四章 這話當我沒問過第249章 綏和守捉城第334章 三策第331章 罪魁禍首第389章 金花箋第275章 金仙觀主第116章 也就是我心眼好第386章 契丹第347章 天下無不是的君父
第121章 無心與物競第126章 騎驢的南方人第121章 無心與物競第87章 利益小團體第376章 宜稱陛下第285章 五大巨宦第147章 豪蕩第253章 撤軍第七十二章 蹭飯第363章 傳言是真的第101章 既要馬兒跑第307章 買房子第四十六章 情理切害第287章 庫房鑰匙第334章 三策第188章 我也是受人之託第309章 王八看綠豆第156章 躺平第一人第106章 欲蓋彌彰第375章 議立新君第366章 白月光第115章 我是你姨第352章 顏值拉胯第155章 最將風味念家鄉第178章 體弱,不能封疆第12章 眼下富裕第184章 歷史最大變數第310章 沒的選第239章 絕世高手第315章 反間計第189章 左領軍將軍第261章 田舍郎第151章 是誰偷偷,偷走我的心第250章 亮如白晝第99章 給你封個國公第185章 伴君如伴虎第92章 各演各的戲第193章 老黃狗第386章 契丹第五十七章 外重內輕第259章 十望州第96章 莊嚴一家第196章 同室操戈第295章 最大節日第3章 16王宅第241章 中樞大官候補第一順位第七十三章 紫金魚袋第239章 絕世高手第120章 忠心不是擋箭牌第261章 田舍郎第9章 不差我這1個第128章 三代之內必出興家之子第299章 腦瓜子嗡嗡的第335章 捧土加泰山第104章 雖離乃復有私第91章 國寶郎第21章 大膽的押第156章 躺平第一人第377章 針尖對麥芒第264章 寧親公主第141章 有緣無分第222章 給他多準備點紙錢第224章 好戰第25章 磧西節度使第326章 荔枝外交第354章 大愚若智第285章 五大巨宦第371章 聖人英武第142章 水滿則溢第198章 永王李璘第358章 還差三個月第119章 小畜生第七十二章 蹭飯第351章 鑰匙第107章 拜倒在石榴裙下第282章 兒媳之爭第五十六章 三個女人第385章 棺材板第217章 富貴同享第199章 夢中懷孕第202章 郡縣二級制第276章 莫以當代論古人第36章 長安名士小團體第83章 美名冠之第189章 左領軍將軍第82章 恩怨兩消第319章 斬斷親情第180章 姚 宋第381章 錢監第382章 武家二虎第114章 你有意見第五十四章 這話當我沒問過第249章 綏和守捉城第334章 三策第331章 罪魁禍首第389章 金花箋第275章 金仙觀主第116章 也就是我心眼好第386章 契丹第347章 天下無不是的君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