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鑰匙

「隋王容稟,」

李瑜一聽到要給他來五杖,趕忙道:

「卑職乃淮安郡王四世孫,父鎮,承襲樑郡公,曾任職門下省,符和議貴,

請隋王明察。」

楊釗一聽這話,心中冷笑,你也太小看隋王了,你的這層關係在他這算個屁,他能因此就饒了你?

他的父親李,跟李齊物是堂兄弟,都是李神通一脈,隸屬於嶺南流亡迴歸的宗室,以前在門下省地位還可以,給事中,正五品。

但是呢,已經死了。

衆所周知,你爸爸再牛逼,如果死了,你也牛逼不起來了。

「噢?」李瑁擡手攔住蓋明書,沉吟片刻後:

「既屬宗屬,減杖三。」

「謝隋王!」

李瑜頓時心花怒放,減少三下,承受的痛苦固然少了很多,更重要的是壓了楊釗一頭,我挨兩下就可以,你得挨五下,我贏了。

楊釗嘴角一抽,沒什麼好說的了,他反正是不好意思說我是貴妃堂兄,尤其是在李瑁面前。

再說了,說了也未必有用,他屬外戚,人家屬宗室,外戚比不了宗室。

就這樣,蓋明書取來大棒,給了楊釗五下,給了李瑜兩下,都是放水,壓根沒怎麼用力。

但是楊釗裝作很慘的樣子,哀豪了好一陣,李瑜看在眼中,心裡那叫一個痛快,他還以爲隋王是故意輕罰他而重懲楊釗。

「你還呆在這幹什麼?」李瑁斜眼看向李瑜。

李瑜趕忙揖手:「卑職告退。」

等到走廊上再沒有其他人,李瑁這纔在一旁坐下,望着一臉痛苦的楊釗道:

「別裝了,人都走了。」

楊釗四處張望一番,這才揖手感謝道:

「隋王高擡貴手,卑職銘記於心。」

李瑁呵呵一笑:

「你現在什麼處境,心裡沒數?這種時候能忍則忍,不要輕易與人紛爭,你倒好,聖人上響剛走,你下響就跟人打起來了,也就是遇到了我,若是換成他人,你今天不好過了。」

楊釗嘆息一聲,道:「卑職經驗尚淺,不通刑律,以至於失手鑄成大錯,如今惶惶不可終日,這種滋味,實難道哉。」

李瑁擡了擡手,示意蓋明書等人走遠一些,隨後道:

「蔣岑舉的案子,結果如何?」

楊釗嘴脣一動,故意裝作猶豫的樣子。

他奉旨承辦這件案子,最後的結果,聖人卻沒有對外聲張,屬於保密事件,

如今李瑁問起來,他不能不說,因爲聖人不在京師的日子,他得靠人家罩着他。

再者說,李林甫說不定已經告訴人家了,但是他還是要裝出一副爲難的樣子,給李瑁一種這種事我本不該說的,但既然是你問,那我就勉爲其難偷偷告訴你。

「請隋王爲卑職保密,一旦漏泄,卑職擔不起這個罪過,」楊釗道。

李瑁裝出一副完全不知情的樣子道:

「放心,我會保密的,說吧。」

「蔣少卿供述,他是受慶王指使的,」楊釗小心翼翼道。

李瑁頓時表現出一副震驚的樣子。

跟楊釗這種人打交道,比較難,既要對方覺得自己不是那麼好騙的,還要讓對方覺得,你能騙的了我,這個尺度得把握好。

因爲李瑁如果表現的非常聰明,楊釗就會提防他,言語之中不近其實,免得被李瑁窺破他的想法和行爲,但是呢,也不能表現的太傻,否則這小子會一直逛他。

說到底,楊釗壓根不是中樞級的料,小心眼丶小心思丶小聰明,這套技能在中樞撐不了多久的。

怪不得歷史上他一上臺,安祿山就反了,能力有限,鎮不住局面啊。

「竟是這樣?」李瑁驚訝道:

「怪不得這件案子無疾而終,也難怪聖人會將四王帶走,原來如此..:,

楊釗又道:

「正因聖人知曉隋王是被污衊的,所以才留您坐鎮京師,也算是因禍得福吧。」

「你做的很好,這是你的功勞,」李瑁點頭道:

「若非你堪破此案,本王還不知要受多少冤枉。」

楊釗趕忙道:「份屬本職,不敢居功,能爲隋王洗刷清白,是卑職的榮幸。」

實際上,他就是邀功呢,楊玉瑤走之前,給他提過醒,讓他多與隋王接觸,

有隋王做保,別人就會有所顧忌,所以他也接受了妻子的提議,讓妻子頻繁的出入隋王宅,討好巴結。

他的意思是,我眼下四面楚歌,都是因爲幫你洗刷冤屈啊,你可不能不管我。

李瑁聽出了這層意思,但卻故意岔開話題,問起來剛纔打架的事情,兩人又聊了一陣後,李瑁便離開了。

因爲他從楊釗口中得知,李瑜今晚值夜班。

大唐特別注重官員禮儀,尤其是在皇城上班的。

武則天時期有個官員叫做張衡,本是令史小吏出身,後來混到了三品,有一次下班回家,路過一個燒餅攤,買了一個燒餅邊走邊吃,結果被御史臺看到,直接告了一狀:張衡身居顯位,不遵禮儀,當街食餅。

然後,張衡就被貶官了。

這個例子多少有些冤枉,吃個燒餅嘛,多大點事,估摸着是牽扯進了政治鬥爭。

還有一個更作死的例子,大名鼎鼎的許敬宗,他本來是嘲笑歐陽詢長的醜,

因而放聲大笑,看起來似乎也沒什麼,但是他是在長孫皇后的葬禮上笑出來的,

這不純純作死嗎?依然是御史臺告的狀,直接貶官。

後來還有一個叫劉軻的,是因爲有氣管炎,動不動就呵的一聲,吐痰,然後因行止不檢被貶官。

所以說,楊釗和李瑜在門下省的門口打架,李瑁處罰的都算輕的。

禮儀缺失的官員大有人在,但被當做典型拎出來的,其實並不多,畢竟御史臺的咬人,也是分時候,分場合,分對象。

這種事情本來就是可大可小,落到李適之手裡,這事就大,落在李瑁手裡,

這事就小。

既然李瑁已經處罰了,那麼別人就不便再處罰了。

李瑁先是回了一趟左衛,捏了幾團麪疙瘩,然後看似漫無自的的溜溜達達便來到了軍器監。

今晚這裡值夜班的官吏,有二十七人,李瑁進來之後,便以查勤的名義,調出值班名單,然後一一對照着查驗這些人是否在老老實實值夜。

嘿,你還別說,一個都不少。

其實李瑁沒有這個權力,查驗點卯出勤,是御史臺的事情,但是呢,他當下的權利非常模糊,似乎什麼都能管。

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李瑁自然又見到了李瑜,於是順帶詢問了對方的傷勢。

李瑜沒有楊釗那麼狡猾,而是感激李瑁沒有動真格的,輕拿輕放,屁股上一點事都沒有。

「去你的公房看看,」李瑁看似隨口道。

李瑜似乎頗爲榮幸,趕忙道:「隋王請,卑職在前帶路。」

走過幾條巷子,李瑁來到了一個小院,院子很小,門也很矮小,牆卻很高,

東西北三面各坐落着幾間公房,不少都上了鎖。

「這間是做什麼用的?」李瑁隨手一指道。

李瑜提着燈籠,解釋道:「回隋王,西側三間,皆爲材革出納之帳,工徒衆寡之役本,大概就是打造軍械之原材出納檔案,以及用工之祿賦。」

李瑁點了點頭,這不是我關心的東西,於是他又指向北面:

「那邊呢?」

李瑜答道:「存納印璽符寶,以及各庫鎖匙。」

得,就這個了,而且還開着門呢。

李瑁笑道:「你就是在這裡值夜?」

「回隋王,是的,」李瑜道。

李瑁直接跨步向前:「瞧瞧去。」

「小心腳下,」李瑜提着燈籠,引領着李瑁進入北屋。

李瑁進來之後,就像是回到自己家一樣,四處亂看亂翻,眼神沒有錯過屋內的任何一處細節。

這間北屋,左右各有兩個隔間,中間是辦公的地方,右邊是值夜的地方,左邊是存放符寶印璽的地方。

李瑁都一一轉了一遍,他發現,有一串鑰匙掛在牆上,而左側的存儲室,架上的匣子全部都是上鎖的,鎖的大小,剛好符合牆上那串鑰匙的大小。

於是他已經開始在腦子裡盤算着,怎麼支開李瑜,好方便他做一個臨時的模具。

正巧這時候,他的肚子咕嚕響了一聲,而李瑜也聽到了。

李瑁趁機道:「夜食吃的太早,你這裡有沒有什麼充飢之物?」

「卑職這裡沒有,不過我可以去問問廚房,」李瑜道。

每個衙門,都有獨立的廚房。

李瑁點了點頭:「最好是胡餅,充飢。」

「隋王稍待,卑職這就去,」李瑜不疑有他,匆匆去了,也是啊,誰能想到一個親王,在惦記他們軍器監府庫的鑰匙呢?

李瑁立即令武慶守在外面,然後他便從牆上取來鑰匙進入左側藏室。

架子上陳列着數十個匣子,裡面存放着的東西都不一樣,但是李瑁是見過世面的,知道哪種匣子是存放印璽的,哪種是存放鑰匙的,尤其是武庫的鑰匙特別大,那麼存放用的匣子肯定小不了。

於是他盯上其中幾個長條形的匣子,過去一一嘗試開鎖。

打開其中一個之後,李瑁一眼就認出這是武庫的鑰匙,因爲他親眼見過大小,於是趕忙從懷裡取出麪糰,將鑰匙壓在上面。

大唐的鑰匙,沒有後世那麼複雜,但在當下,應算是全球最頂尖工藝了,體現了鍛造丶焊接丶冶煉水平。

不過在大唐擁有鎖的家庭也特別少,貧民家裡防盜都是門栓,壓根沒有鎖,

防盜主要靠人,不是靠鎖,武庫也如此,主要是靠守衛。

如果讓後世的開鎖匠穿越過來,一根鐵絲他能撬開大唐所有的鎖,但李瑁沒有那個本事。

他不敢耽擱太久,做了三個模具之後,便趕緊鎖好匣子,將鑰匙放回原處,

然後坐在正房,耐心的等待着。

等了還沒有五分鐘,李瑜便回來了,手裡捧着五個胡餅。

而李瑁也非常悠閒的與其攀談起來,因爲麪糰做模具,徹底幹了之後更爲清晰,他不用着急,反正已經得手了。

聖人一走,長安明顯放鬆下來,這就好比你的老闆出差,日常在辦公室也自由了很多。

李適之在新豐縣迎駕之後,便迴轉長安,因爲新豐縣已經沒什麼好查的了,

他的心思也不在這上面。

王忠嗣被貶經過新豐驛,李適之都沒有去看過他,因爲他怕沾染上,明擺着對方是因爲這批軍械纔出的問題,可見聖人心裡已經有答案了。

在新豐縣迎駕的時候,他找機會見過高力士,高力士也暗示他了,這件案子拖一拖時間,就可以定案了,至於怎麼個定案法,讓李適之自己琢磨。

李適之瞬間秒懂,找幾個有關衙門的官員,定個失察之罪,結案就完事了,

已經不能深究了,因爲聖人那裡已經有答案了,你要是着不放,查出來的結果與聖人那裡有出入?以誰的爲準呢?

所以啊,稀裡糊塗交差就完事了。

不論太原軍器監那邊傳來什麼結果,都改變不了李適之已經擬定好的罪臣名單,有時候當官風險就是這麼大,你很可能死的不明不白,但是歸根結底,都可以將他歸咎爲一個因素:政治鬥爭。

回到長安後的李適之,第一時間開始聯絡各個官員,他要跟李林甫唱對臺。

韋堅完蛋,接下來肯定輪到他,所以他不得不以攻爲守,提前反擊。

因爲蔣岑舉的事情,當下對李林甫不滿的人有很多,雖然不少人清楚,楊釗膽肥,是因爲貴妃撐腰,但是楊釗同時也是李林甫的狗腿,大家也是知道的。

不敢針對貴妃,那自然就要針對李林甫。

於是李適之回來之後的短短五天,偃月堂議事的官員少了一半,李適之自己坐鎮中書門丁下,主持另一個朝會。

不要小看這個朝會,論紙面上的實力,是完全壓過偃月堂的。

中書省蕭華丶崔琳壓陣,門下省兩名給事中:源消丶張。

尚書省,刑部尚書崔翹丶工部尚書韓擇木,尚書左丞吏部侍郎盧奐,尚書右永刑禮房朝集使韋濟等等等等。

別看他們紙面實力壓過偃月堂,但並不能代表他們能比得上那邊,別的不說,蓋印簽押的權力在李林甫手裡呢,他們這邊吵吵叭火議論出來的東西,人家不給你批,你也沒招。

任何決策,到最後都要經過偃月堂,李林甫看都不會看一眼,直接全盤否認,只按照自己議定的政策去掌舵大唐。

你們也想架空我?沒有我的簽字,你們能幹成什麼?

李瑁是昨天開始參加偃月堂議事的,這裡已經空曠了很多,坐席少了,也不擁擠了,而且大多是李林甫的擁是,所以氣氛也很輕鬆。

「裴寬奏請減免范陽一年賦稅,用以資助李齊物穩定河北,門下省已經批了,右相怎麼看?」嚴挺之將一份公文遞給李,由李轉呈李林甫。

陳希烈皺眉道:「他沒這個膽子吧?挪用國賦?誰給他的權利?」

嚴挺之道:「是暫時挪用,裴寬的意思是,等到李齊物來年還給他,他再給朝廷補回來。」

「放特麼的屁!」陳希烈罵道,瞧見沒,他也失禮儀了,暴粗口了,御史大夫王就在這呢,但肯定是不敢管的。

大佬罵人也說髒話,不說髒話怎麼罵人?

對於那份公文,李林甫看都沒看一眼,冷笑道:

「挑撥離間,他們也只能用這麼下三濫的手段了。」

眼下這種時候,李林甫不可能減免任何地方的賦稅,因爲財政沒錢,而裴寬此番奏請,明着是幫李齊物緩解局面,實際上,是想挑起李齊物與李林甫之間的矛盾。

因爲他們知道李林甫不會答應,而李齊物得不到幫助,有可能心生不滿。

事實上,朝廷給予李齊物的優待已經太多了,河南尹都給你了,你還想要什麼?但是呢,人心嘛,總是不會滿足的,說到底,李齊物不是李林甫的人,而是裴耀卿丶高力士丶嚴挺之黨羽。

李齊物當下,只會關心自己,因爲聖人放話了,年底之前整改不回來,讓他跳黃河。

裴敦復笑道:「既然裴寬樂於助人,乾脆右相便准許,讓他將今年范陽留州的一部分租賦撥給李齊物。」

留州的錢,就等於是裴寬自己可以全權支配的財賦,主要用於范陽當地,他是不會割肉的。

「好主意,」蕭靈附和笑道。

李瑁卻是聽的皺眉,不對呀,裴敦復跟裴寬哪來的矛盾?你們是一家人,可是今天怎麼感覺你對他意見不小呢?

原因很簡單,當下李齊物因爲河南尹的事情欠了裴敦復一個大大的人情,而裴寬此舉,也是在交好李齊物,這牽扯到一種複雜的人情關係。

大概就是,這個人跟我交好,你憑什麼插手進來?我不願意看到你倆關係好。

自打裴耀卿退下去之後,這倆姓裴的算是沒人能約束了。

李林甫搖頭笑道:「浪費紙,你就算這樣發文,裴寬也不會遵照,反倒會各種訴苦,范陽不跟朝廷要錢,老夫便已經謝天謝地了。」

王點頭道:

「李齊物那邊,還是要安撫的,時間確實緊迫了些,年底之間要將弊端盡數扭轉,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屆時朝廷要錢,他交不上來,聖人肯定會怪罪,裴寬此番挑撥,其實還是很高明的。」

李齊物當下坐鎮洛陽,掌管永濟渠以及半個河北,權利非常大,幾乎就是第二個韋堅了,但是他這個位置跟韋堅一樣,都很特殊。

特殊就特殊在,辦成了,位置還是你的,辦不成,隨時滾續子,而基哥是給他設定了期限的。

所以李齊物當下也是想方設法搞錢,走私偷稅的該抓抓,該殺殺,漕運衙門貪腐的,他也在盡力搜查拿贓,但凡關稅不全的,必須在洛陽都給我補齊了,否則扣貨抓人。

因爲要趕期限,所以他的舉措有些激進,直接導致河北南部以及洛陽周邊怨聲載道。

告狀的人,比以前不減反增。

所以裴寬允諾的支援,實在是正中他的下懷,因爲他現在在洛陽,也不敢下藥太猛,免得引發騷亂,裴寬調撥給他的錢是借,等他穩住局面,再還給人家,

然後裴寬再還給朝廷。

聽起來,似乎合情合理,互幫互助,但是朝廷可不願意,你們倆擱那邊給我算小帳呢?國賦是你們說挪用就能挪用的?

吏部侍郎苗晉卿:「范陽還是用錯人了,裴寬不合適啊。」

此話一出,衆人皆是神色一動,看向李林甫。

沒錯,很多人都看出,裴寬隨着裴耀卿退出,已經開始脫離右相府的掌控這對李林甫來說不是什麼好事。

更何況李林甫這邊,確實掌握了裴寬私下與李適之有勾結的情況,長此以往,范陽將徹底脫離他的控制。

李瑁聽到這裡的時候,已經意識到,安祿山要起勢了,而且無法阻擋。

他現在必須擁護李林甫,兩人已經綁在一起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雖然他不願意看到安祿山冒頭,但是仔細想想,安史之亂歸根結底,是河北的問題,

就算不是安祿山,換成其他人,恐怕依然避免不了那場毀滅大唐的戰亂。

而李林甫確實已經打算對裴寬動手了。

裴寬在范陽,李齊物在河北,任由這兩人勾連起來,再加上長安有李適之,我特麼說不定還真會被架空。

政治鬥爭,是黨爭,是派系之爭,是地盤之爭,李林甫絕對不允許失去范陽這個地盤。

「批!本相就給他批了又如何?」

李林甫拿起那份公文,打開,簽署上了自己的名字,並且蓋上了中書門下之印。

要對付裴寬,就不能惹了李齊物,所以這筆錢,李林甫打算忍痛割讓,並且派人送往興慶宮請聖人御覽,明着告訴聖人,裴寬在交好李齊物。

這樣一來,聖人就會覺得,朕將洛陽都交給李齊物了,你出手幫忙算怎麼一回事?

朕給的優待不夠?還是朕給的期限太少了?你這麼做,是覺得朕在逼迫李齊物?朕做惡人,你做好人?

拿國庫的錢,交你的人情是吧?

李瑁不免在心中叫絕,因爲這樣一來,首先就會讓裴寬在基哥心裡留下一個不好的印象,算是爲接下來對付裴寬拋磚引玉了。

不得不說,玩政治,還得是你哥奴啊。

第162章 隴右道採訪處置使第120章 忠心不是擋箭牌第204章 豪門與寒門第310章 沒的選第351章 鑰匙第263章 禍亂根源第100章 集大成者第233章 七絕聖手第181章 英武果毅五十人第357章 長生牌位第13章 珍饈丞第321章 憋了九年的怨氣第180章 姚 宋第226章 洛陽來的貴婦人第82章 恩怨兩消第293章 我同意第347章 天下無不是的君父第四十七章 古怪癖好第118章 萬壽仙君第118章 萬壽仙君第114章 你有意見第272章 應該扯平了吧第六十二章 小心氣死他第178章 體弱,不能封疆第377章 針尖對麥芒第175章 狩獵第388章 那是老子的地第80章 下簾詩第382章 武家二虎第290章 大魚吃小魚第319章 斬斷親情第250章 亮如白晝第103章 一世英名第108章 不禁行走第341章 終極釣魚佬第259章 十望州第322章 不請自來第126章 騎驢的南方人第83章 美名冠之第21章 大膽的押第364章 能騙你的都是自己人第95章 粟特人第25章 磧西節度使第四十三章 延興客棧第296章 明帳和暗帳第298章 國家隊第101章 既要馬兒跑第88章 左領軍府胄曹參軍第四十六章 情理切害第209章 六味地黃丸第215章 實力派新生代第六十三章 這是朕的家第82章 恩怨兩消第四十七章 古怪癖好第10章 誰給你賣命第262章 撕破臉第96章 莊嚴一家第162章 隴右道採訪處置使第231章 妖女第226章 洛陽來的貴婦人第五十章 九死一生第338章 聖人心疼你第124章 勳國公房第112章 三千怨女放出宮第376章 宜稱陛下第78章 別問了第四十六章 情理切害第86章 右賢左戚第36章 長安名士小團體第四十八章 職分不明第244章 意見不合第173章 瀚海侯第323章 口技奇才第288章 有時候也是可以破例的第133章 祖宗顯靈第115章 我是你姨第347章 天下無不是的君父第374章 你們不高興嗎?第211章 兩個都是第139章 真爭氣第2章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第141章 有緣無分第339章 一襲紅衣第351章 鑰匙第312章 各路豪傑,齊聚京師第326章 荔枝外交第七十二章 蹭飯第185章 伴君如伴虎第五十一章 給他找個事幹第366章 白月光第295章 最大節日第101章 既要馬兒跑第370章 豪情壯志第187章 讓皇帝第183章 西市第3章 16王宅第179章 河西進奏院第187章 讓皇帝第97章 好雨知時節第102章 忠王友
第162章 隴右道採訪處置使第120章 忠心不是擋箭牌第204章 豪門與寒門第310章 沒的選第351章 鑰匙第263章 禍亂根源第100章 集大成者第233章 七絕聖手第181章 英武果毅五十人第357章 長生牌位第13章 珍饈丞第321章 憋了九年的怨氣第180章 姚 宋第226章 洛陽來的貴婦人第82章 恩怨兩消第293章 我同意第347章 天下無不是的君父第四十七章 古怪癖好第118章 萬壽仙君第118章 萬壽仙君第114章 你有意見第272章 應該扯平了吧第六十二章 小心氣死他第178章 體弱,不能封疆第377章 針尖對麥芒第175章 狩獵第388章 那是老子的地第80章 下簾詩第382章 武家二虎第290章 大魚吃小魚第319章 斬斷親情第250章 亮如白晝第103章 一世英名第108章 不禁行走第341章 終極釣魚佬第259章 十望州第322章 不請自來第126章 騎驢的南方人第83章 美名冠之第21章 大膽的押第364章 能騙你的都是自己人第95章 粟特人第25章 磧西節度使第四十三章 延興客棧第296章 明帳和暗帳第298章 國家隊第101章 既要馬兒跑第88章 左領軍府胄曹參軍第四十六章 情理切害第209章 六味地黃丸第215章 實力派新生代第六十三章 這是朕的家第82章 恩怨兩消第四十七章 古怪癖好第10章 誰給你賣命第262章 撕破臉第96章 莊嚴一家第162章 隴右道採訪處置使第231章 妖女第226章 洛陽來的貴婦人第五十章 九死一生第338章 聖人心疼你第124章 勳國公房第112章 三千怨女放出宮第376章 宜稱陛下第78章 別問了第四十六章 情理切害第86章 右賢左戚第36章 長安名士小團體第四十八章 職分不明第244章 意見不合第173章 瀚海侯第323章 口技奇才第288章 有時候也是可以破例的第133章 祖宗顯靈第115章 我是你姨第347章 天下無不是的君父第374章 你們不高興嗎?第211章 兩個都是第139章 真爭氣第2章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第141章 有緣無分第339章 一襲紅衣第351章 鑰匙第312章 各路豪傑,齊聚京師第326章 荔枝外交第七十二章 蹭飯第185章 伴君如伴虎第五十一章 給他找個事幹第366章 白月光第295章 最大節日第101章 既要馬兒跑第370章 豪情壯志第187章 讓皇帝第183章 西市第3章 16王宅第179章 河西進奏院第187章 讓皇帝第97章 好雨知時節第102章 忠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