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河西進奏院

從涼州到河西,三十里一驛,皆備快馬。

驛卒的趕路速度,與所傳之消息的重要程度是成正比的,最緊急的軍情日夜兼程的話,六天可至。

十二月二十二,隴右首府鄯州的軍情率先抵達,緊接着下響時分,來自河西涼州的軍情也進入長安。

隴右道全面開打。

勤政務本樓,燈火通明,五品以上官員全都來了。

牛仙客病重不能參議軍情,所以兵部這邊由兵部侍郎張咱全權負責。

「吐蕃兵分七路,衛如及蘇毗十個東岱,預判兵力爲十一萬,統帥慕容阿波謁,攻安人軍。」

「上葉如兵力四萬,桑鉢如本統領,下葉如兵力三萬,噶爾如本統領,主攻祁連城。」

「通頰十一個東岱丶象雄十東岱,以及多康六崗,統兵十萬,攻石堡城,統帥爲乞力。」

「如拉統帥爲尺帶珠丹之子琅支都,預判兵力五萬人,攻積石軍。」

「約如統帥莽布支,兵力一萬,攻石門山。」

河西方面的奏報與隴右方面的奏報,肯定是不一樣的,因爲轄區就不一樣,

探聽到的消息也不一樣,兵部彙總之後,基本得出一個結果,吐蕃此番犯境,總兵力約在四十萬之間。

「這還只是開始,接下來的軍情,應會晝夜不休送達長安,」信安王李禕皺眉沉聲道:

「賊人兵力過衆,西北有惡戰啊。」

眼下的朝堂,能拿的出手的軍方大佬,一隻手掌都能數得過來,牛逼的全在藩鎮。

牛仙客也是大佬,可惜病重不能參與議事。

曾經擔任過河西節度使的蕭靈,也是一臉凝重道:

「好在右相運籌帷,後期補給絕無問題,就是兵力懸殊過衆,我雖據邊關險要之地,然敵軍多路進擊,一旦有關隘失守,便是虎狼入室之局,應設法化大戰爲小戰。」

兵部侍郎盧絢看向李林甫道:

「安西北庭方面,也無法協防,這次只能靠蓋嘉運和皇甫了,此二人素有矛盾,右相應立即發文警告,國事當頭,不容私怨。」

安西和北庭的根結就在於,地盤太大了,職責又太重,既要撫寧西域,還要防制突騎施丶堅昆丶大食國等等,它們的地盤本來就很亂,一旦調兵離開,內部會出大問題。

歷史上安史之亂爆發,安西軍被調回長安,直接導致西域被綠,再也扭轉不過來。

李隆基就在帝座上靜靜的聆聽着,大臣們早已習慣了他這個態度,反正聖人只會在關鍵的時候開口,衆議的時候很少打斷。

這次大戰,朝廷是早有預感的,也早有準備,所以李林甫一點都不慌。

大唐跟吐番打打停停上百年,又不是隻有今年開打。

人多算什麼?入境的路就能幾條,你就是百萬大軍,也是走這幾條路,總不會長翅膀飛進來。

守好這些道路上的關隘,打成持久戰,吐蕃後勤跟不上自然退兵。

這就是蕭靈所言的大戰化小戰,大唐地大物博,都無法供應四十萬大軍的全面大戰,吐番更供應不起。

所以李林甫預測,一月之內只要關隘不丟,吐蕃自己就會撤回大部分兵力,

否則軍中一旦缺糧,他們內部就會爆發大亂,屆時根本控制不住。

所以大規模兵團作戰,戰術什麼的都在其次,就是看誰耗得起。

趙括不想耗,要跟白起硬剛,結局可想而知。

那麼李林甫就要分配任務了,衛尉寺要供應多少軍械,戶部要供應多少軍糧,太府寺準備好賞賜之物,太僕寺準備戰馬..:::.全力保供河西隴右。

就連韋堅都被分配了八十萬石軍糧。

洛陽方向,洛口倉調存糧一百六十萬石,絹帛七十萬匹....

楊洄擔任京師至西北一線的轉運處置使,負責軍資調度,韋光乘擔任隴西道觀察使,帶人往西北督戰..:..

每一步的安排,都非常合理,李隆基頻頻點頭:

「就按照右相的部署,安排諸事,今後常朝,照今日例,五品以上在京官,

非有特殊者,不得缺席。」

說罷,李隆基便擺了擺手,離開了大殿。

「中書門下暫停議政,改在興慶殿,」李林甫環顧衆人道:

「軍國大事在前,其它事務都先緩一緩,等西北的問題解決了,再說:

李適之臉色陰沉的警了一眼楊慎矜,心知又被這老小子暫時躲過去了。

剛纔李林甫有交代,太府寺是要準備賞賜之物的,這是慣例。

國家賞賜的那是國家賞的,太府寺賞的那是聖人賞的,性質不一樣,前者賞兵,後者賞將,歷來如此。

那麼刑部對楊慎矜的審查,在西北大戰面前,肯定就需要暫時擱置一下,總不能因爲查帳誤了軍國大事,誰也擔不起這個罪。

那麼今天朝會,雖然皇帝走了,但依然會繼續,吳懷實被留下來旁聽,他身後的內侍會將朝會內容記錄,最後再呈給聖人過目。

接到任務的官員,也紛紛離開,最後只剩下了三十來個人。

韋堅賴着不走,說道:

「我這個轉運使,少不了要跟京兆府打交道,裴公卸任京尹,我該找誰呢?

蘇震?他還是個糊塗鬼呢。」

京兆少尹,一般由長安令兼任,韋堅以前就是,而少尹大多時候就是掛職,

因爲這個職位本來就是在跟京兆尹搶權力,哪個京兆尹也容忍不了,所以漸漸的就成虛設了。

韋堅這句話,其實是在試探,因爲他知道姚閒請牛仙客舉薦他了,但始終沒個動靜,所以想藉此機會探探李林甫的口風。

李林甫淡淡一笑,看向盧奐道:

「國寶郎考慮的怎麼樣了?」

考慮NMDB,盧奐淡淡道:

「吏部職責過重,不敢推辭,京兆尹還需德高望重之人出任,我推薦韓朝宗李適之藉機道:「我也推薦韓朝宗。」

得嘞!稍微一出手,全特麼試出來了,韋堅嘴角一勾,甩了甩袖子,直接拍拍屁股走人了。

他這一走,這個話題便沒人再聊了,因爲大家心裡都清楚,這個位置的角逐牽扯太大,短時間內多半不會有定論。

原本官員們因爲年底祿米的問題,一直在告狀,西北打起來,他們也不告了。

再告下去就是沒有眼力勁了,邊關要用錢,是大事,他們的俸祿,是小事,

不能因小失大。

也許很多人都認爲,當官的都不缺錢,甚至並不指望那點俸祿過日子。

其實這是不對的,缺不缺錢,是看衙門的,隨便一個比方,萬年縣就比長安縣有錢,每年的租庸高出了三倍不止,那麼在萬年縣上班,肯定要比在長安縣上班,日子過的滋潤。

再比如巡查京師,幾月一輪的衛府,肯定不如全年坐班的金吾衛有錢。

雖然李瑁的右金吾,虧空的令人髮指,但下面的衛士們,一個個吃的肥體壯,大多都有小妾。

李這段時間就住在右金吾官,他很納悶,爲什麼衛府明明有堂食,但是大部分官員都不在衛府吃飯,而是去外面。

搞了半天才知道,他們在外面吃飯,不花錢。

「十八郎平日也是如此?」李吃着右金吾的工作餐,朝韋昭訓詢問道。

韋昭訓非常坦誠道:

「隋王來衙署的次數並不多,自然很少在這裡用飯,不過他在外面吃飯是花錢的,這一點我絕對不會騙你。

李點了點頭:「他但凡要點臉,就不會吃白食,有些事情別人能做,他不能做,丟的不是他一個人的臉面。」

韋昭訓這段時間,是負責接待李並且配合人家查案。

今天是李一旬查案時間的最後兩天,河西兵的事情,他都詳詳細細的寫了一份奏報,後日就會帶着案卷卷宗,向基哥彙報。

查到了什麼就寫什麼,不偏不倚。

他自認爲這樣的結果,父皇一定會滿意,因爲他做到了公正。

李瑁去河西的時候,帶着飛龍禁軍,而這支禁軍本就出自羽林軍,也就是說,飛龍軍的戰鬥力,從側面體現了羽林軍的戰鬥力。

詢問過當時與李瑁一同前往河西的武慶丶李晟丶程元振等人後,李得出一個結果。

李瑁嫌棄飛龍軍丟人,在西北非但沒有展現出禁軍該有的威勢,反倒讓人家藩鎮的軍士看貶了。

這丟的是李瑁的人嗎?不是,丟的是聖人的人。

李已經見過蓋擎,在他看來,這個人要比陳玄禮強多了,如果羽林軍和龍武軍的將領都是蓋擎這樣的人,也不至於出門在外,被人家瞧不起。

他這是異想天開,他的老丈人侯莫陳超不是安西出身嗎?眼下不就在羽林軍,有什麼用?他沒改變人家,反被人家改變了。

風氣如此,不是簡簡單單一個將領就能改變的,而是要從上到下深入改革。

吃完早飯,李獨自一人坐在堂內發呆。

日子過的好快,不知不覺出來已經八天了,自由的感覺真的很好,即使這八天他都是在無比忙碌中度過。

可是眼下,只有兩天時間了。

還是十八郎看的通透啊,早早想辦法離開十王宅,可惜我老婆沒有被親爹搶走,我想出去,也沒有理由啊。

一想到楊玉環,李頓時笑了。

這是一種非常複雜的情緒,荒唐丶荒誕丶難以置信,有對李瑁的憐憫,也有嘲笑。

以及對他爹的費解與疑惑。

西北軍情,走官驛的,自然是直達中樞,主要是彙報戰事進展以及戰略應對而更爲詳盡的內幕消息,則是發往進奏院。

蓋擎最擔心的事情,莫過於李光弼那個SB將他的赤水軍給敗了,所以一直安排有人,將赤水軍的任何消息及時向他彙報。

老爹蓋嘉運返回涼州之後,按照聖人的心意,已經提拔李光弼爲赤水軍副使,本來河西最強的一環,現在成了最讓蓋擎擔心的地方。

赤水軍是河西王牌,不能出事,所以蓋嘉運將赤水軍後撤五十里,駐紮進刪丹衛,以健康軍和寧寇軍補上了祁連城防務,已經跟吐蕃上下葉如的七萬大軍幹起來了。

祁連城藉助祁連山脈險要的地理特徵,呈防禦之勢,正抵禦着敵軍的一波文一波進攻。

蓋擎一直以來都知道李瑁對河西戰事非常感興趣,所以乾脆派人去請李來進奏院一起參議軍情。

李瑁知道的足夠多,就可以將更爲真實的河西消息,傳入中樞,這對他來說是好事。

而眼下的隋王宅,李巧不巧的也在這裡,得知蓋擎邀請李瑁後,表情古怪的看向李,看他會怎麼答覆。

都說你跟蓋嘉運牽扯太深,我對此還不以爲然,好家夥,你都能參議河西軍事了?

啥時候進中樞啊?別忘了提前跟我說一聲啊。

李瑁笑呵呵的拉着李的手臂就往外走:

「走吧,一起去瞧瞧,眼下似乎沒有比這更大的事情了。」

李撇了撇嘴,算你小子識相,知道帶上我,有我沒我,區別可大了去了。

進奏院的軍情大廳,一直存放着累年的檔案卷宗,你在這裡甚至能查到三十年前的軍情奏報。

這就是爲什麼,長安特別怕失火,尤其是官方機構。

蓋擎並沒有因爲李的到來而感到意外,而是熱情的將兩人引至軍情大廳,

一張寬大的長方形桌子上,製作有河西藩鎮防禦工事沙盤,上面放置着很多的特殊標記。

一根小木棍插在一個圓形的木盤上,棍子上面掛着各類顏色的旗幟,代表河西各軍鎮的番號,只有食指高低,非常袖珍。

眼下是河西防線密密麻麻擺滿着標記,隴右方面則是零零散散。

李瑁指着沙盤皺眉道:

「崇仁坊和務本坊,可是鄰居,爲什麼不派人去隴右進奏院詢問防禦佈置?」

河西進奏院與隴右進奏院,不在一個坊,不過挨的非常近,兩邊如果能碰碰頭,互相交換一下消息,眼前的沙盤上,也不至於隴右方面空空蕩蕩。

李也附和道:「是這麼個道理,你們兩家職責一樣,應互通有無,共享軍情纔是。」

蓋擎笑着解釋道:

「事情不是這麼辦的,我們的奏報與隴右的奏報,都會送至中樞,中樞會做彙總統籌,但是我們私下裡,不能這麼接觸,事實上,各進奏院很多消息,是絕對不會外傳的,即使是中樞,知道的人也少之又少。」

說着,蓋嘉運從一旁的書架上取出一個小竹筒,從裡面倒出一枚紙卷,遞給李瑁過目。

李下意識的湊近過來。

李瑁挑了挑眉,乾脆便在兩人的中間位置將紙卷展開。

這枚紙卷是河西發來的,上面都是寫着一些抱怨隴右防務的牢騷,誰寫的,

不知道。

這很正常,兩家合作,互相之間肯定是有些勾心鬥角的,大事上面不敢含糊,但小事上面,分的特別清楚。

接着,蓋擎又拿來幾個紙卷讓兩人觀看。

其中一個是在抱怨隴右的軍馬跑到河西這邊來吃糧食,趕都趕不走,還有一個更刺眼,直言皇甫惟明無能,管不了他下面的兵。

李瑁擡頭望着兩側木架上密密麻麻的信筒,可見進奏院做爲藩鎮在長安的情報中樞,其實是一個非常注意保密的部門。

這裡的消息,確實不宜共享,只怕當初彈劾李林甫和裴耀卿的奏疏,也在其中。

「有意思,我在少陽院,都沒有聽說隴右還有這些事情,」李對這些東西特別感興趣,擺出一副想要繼續閱覽的態度。

但人家蓋擎不讓他看了,而是將兩人的注意力轉至沙盤。

「河西現在有一個問題,朝廷將來一定會問詢,那就是赤水軍的調動,」

蓋擎指着那邊小紅旗道:

「赤水軍原先佈防於祁連城,如今後撤至東北方向的刪丹衛,蓋帥有此安排,皆因大軍更換了主將,李光弼還是需要時間來考驗的,目前爲止,很難讓人放心。」

對李光弼不放心,不能明擺着奏報聖人,因爲這是聖人安排的,你對聖人的安排不滿意,那不是沒事找事嗎?

關鍵是李光弼剛剛接手赤水軍,就吃了個敗仗,名聲已經傳出去了,現在各方軍鎮都對他不放心,赤水軍內部也是滿地怨言。

說着,蓋嘉運擡頭分別看了兩人一眼,道:

「將來若是中樞以此問責,還請二位幫我們說句話,非是愛護羽翼,實在是擔心赤水軍有失,動搖河西軍心。」

李生怕別人知道他沒有幫人說話的本事,率先點頭道:

「放心,蓋帥的安排合情合理,赤水軍本就是涼州防衛最重,確實不宜有失,否則影響深遠。」

這是誰都知道的事情,做爲當今大唐實力最爲雄厚的軍鎮,赤水軍就是西北的一面旗幟,是定海針。

蓋擎坐鎮,上下一心,他甚至可以跨過他爹,調動其它軍鎮協防,以此保證赤水軍萬無一失。

但是李光弼沒這個本事,他連赤水軍都鎮不住,更別提別人了。

他也難啊,不是實力不夠,實在是時間不夠。

李瑁對李光弼肯定有信心的,雖然這個人給他的印象有些陰。

「賊人分七路,總會有一路爲主攻,蓋將軍傾向於何處?」李瑁問道。

蓋擎毫不猶豫的指向安人軍:

「就是這裡,今年年初的那場試探,想必吐蕃應有所收穫,與其另選其它戰線推進,不如走駕輕就熟的這條,年初的時候他們已經突破安人軍防線,只是我河西未動,他們不敢冒進,如今河西防線也有賊軍牽扯,多半是打算故技重施了。」

李在一旁的聽的頻頻炸舌,不對吧,年初那一戰,不是藏希液大破賊軍嗎?照你這麼說,不是藏希液厲害,而是吐番壓根只是試探?

李是有腦子的,他自然傾向於蓋擎的說法,因爲人家是專業的,而他不過是在少陽院道聽途說的。

「如果還是走安人軍防線,按照眼下河西的佈置,恐怕不能應援,也就說,

全靠皇甫惟明?」李瑁問道。

蓋擎點了點頭:「吐蕃對我們也是非常瞭解的,自然曉得隴右有弱點。」

這個弱點他沒有明說,但是李瑁知道是在說隴右派系複雜,皇甫惟明不能一個人全都說了算。

接着,蓋擎看向李瑁,目光中頗爲敬重,道「所以隋王在州,降安思順爲臨洮軍兵馬副使,實在是幫了皇甫惟明的大忙,這對整個西北佈防,都是有好處的,我們那時候還擔心你會因此得罪右相,

如今看來,有些杞人憂天了。」

安思順是番將,番將大多都是依附李林甫的。

李瑁笑道:

「你們對右相還是有成見的,慢慢你們就會了解,右相不只是會罷人,治人,也會用人,安思順的事情,在我回到長安之後,右相對此只有三個字:做得好!」

蓋擎頗感意外,聞言然。

李磷更是一臉不可思議,好嘛,你跟李林甫的關係都可以掛在嘴上了是吧?

你是腦子進水了嗎?敢當着我的面說出來?我可是會告訴父皇的。

李瑁其實對河西,並不是很擔心,因爲那裡還有杜鴻漸,有杜鴻漸在旁勸說,杜希望和皇甫惟明,會對安人軍防線特別留心。

蓋擎能看出來,沒理由皇甫和杜希望看不出來。

大規模兵團作戰,大的戰略方向是很難更改的,如果吐番鐵了心要攻安人軍,那麼只能一條路走到黑,無論遇上多大的阻力,也要強攻猛打。

因爲臨時改變作戰方針,會出大問題。

主攻方向不能變,只能增加其他輔翼的戰術安排,來更好的協助主攻大軍。

比如說,玩了命的攻石堡城,拖住石堡城一線的唐軍,就是給安人軍方向的主力大軍提供幫助。

李磷興致漸高,乾脆令人搬來一把椅子,叫來他的幕僚韋子春,談論着西北軍事,不明白的地方,還會請教蓋擎。

他現在身上,還遙領着一個一級行政大區,荊州大都督。

剛剛回朝的韓朝宗,身上還兼着一個職位,叫做荊州大都督府長史。

名義上兩人是上下屬,實際上毛關係沒有。

李還在天真的幻想着,憑藉他與太子的關係,將來太子繼位之後,他可以外放就藩,去地方做他的土皇帝。

殊不知,當太子成爲皇帝后,觀念和想法,將會是霄壤之別。

第10章 誰給你賣命第159章 勤勉盡責,材優幹濟第四十八章 職分不明第204章 豪門與寒門第195章 早晚死在女人身上第128章 三代之內必出興家之子第24章 道本玄元皇帝之教第361章第六十二章 小心氣死他第126章 騎驢的南方人第241章 中樞大官候補第一順位第28章 這家人最是心狠手辣第128章 三代之內必出興家之子第108章 不禁行走第35章 父皇聖明第163章 莫要負了我一番苦心第290章 大魚吃小魚第187章 讓皇帝第374章 你們不高興嗎?第296章 明帳和暗帳第115章 我是你姨第95章 粟特人投票第253章 撤軍第七十三章 紫金魚袋第285章 五大巨宦第248章 狗頭軍師第5章 我們該如何道別第246章 殺牲歃血誓神第271章 一報還一報第302章 你們得求我第12章 眼下富裕第238章 清平三章第七十章 婚假三十天第176章 古君子之風第341章 終極釣魚佬第37章 2王3恪第304章 單于大都護第130章 宗籍擴容第207章 真婦人也第六十三章 這是朕的家第五十三章 左衛勳一府中郎將第34章 好你個賤人第325章 無恥又可惡第351章 鑰匙第358章 還差三個月第7章 我排在第3第329章 能幫就幫第372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29章 刑部尚書兼禦史臺大夫第324章 和平使者第94章 黃鶴樓形象大使第343章 報什麼喜報喜?第4章 太原郭氏第354章 大愚若智第270章 做皇帝難度更大第150章 這纔是男人第368章 託付後事第114章 你有意見第1章 朔方節度使第187章 讓皇帝第117章 我的團長我的團第七十三章 紫金魚袋第186章 再無兄弟第14章 老子肯定不去第201章 河西進奏院第350章 秘書省第246章 殺牲歃血誓神第153章 養老送終第90章 美輪美奐第122章 老哥糊塗啊第132章 律疏上沒有這一條第294章 五武第294章 五武第243章 局面複雜,各懷心思第195章 早晚死在女人身上第223章 語言是一門藝術第五十九章 挾私報復第240章 三五七言第239章 絕世高手第8章 他敢不認朕?第372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225章 生不怕京兆尹第307章 買房子第96章 莊嚴一家第316章 勞民傷財第325章 無恥又可惡第128章 三代之內必出興家之子第267章 天生跋扈第154章 偃月堂第六十章 要死一起死第16章 這可不是1般的紅豆第209章 六味地黃丸第239章 絕世高手第355章 射程之內第152章 右羽林軍右翊府右郎將第七十五章 隆基白第220章 錢沒白花第41章 外任之重無比焉第361章
第10章 誰給你賣命第159章 勤勉盡責,材優幹濟第四十八章 職分不明第204章 豪門與寒門第195章 早晚死在女人身上第128章 三代之內必出興家之子第24章 道本玄元皇帝之教第361章第六十二章 小心氣死他第126章 騎驢的南方人第241章 中樞大官候補第一順位第28章 這家人最是心狠手辣第128章 三代之內必出興家之子第108章 不禁行走第35章 父皇聖明第163章 莫要負了我一番苦心第290章 大魚吃小魚第187章 讓皇帝第374章 你們不高興嗎?第296章 明帳和暗帳第115章 我是你姨第95章 粟特人投票第253章 撤軍第七十三章 紫金魚袋第285章 五大巨宦第248章 狗頭軍師第5章 我們該如何道別第246章 殺牲歃血誓神第271章 一報還一報第302章 你們得求我第12章 眼下富裕第238章 清平三章第七十章 婚假三十天第176章 古君子之風第341章 終極釣魚佬第37章 2王3恪第304章 單于大都護第130章 宗籍擴容第207章 真婦人也第六十三章 這是朕的家第五十三章 左衛勳一府中郎將第34章 好你個賤人第325章 無恥又可惡第351章 鑰匙第358章 還差三個月第7章 我排在第3第329章 能幫就幫第372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29章 刑部尚書兼禦史臺大夫第324章 和平使者第94章 黃鶴樓形象大使第343章 報什麼喜報喜?第4章 太原郭氏第354章 大愚若智第270章 做皇帝難度更大第150章 這纔是男人第368章 託付後事第114章 你有意見第1章 朔方節度使第187章 讓皇帝第117章 我的團長我的團第七十三章 紫金魚袋第186章 再無兄弟第14章 老子肯定不去第201章 河西進奏院第350章 秘書省第246章 殺牲歃血誓神第153章 養老送終第90章 美輪美奐第122章 老哥糊塗啊第132章 律疏上沒有這一條第294章 五武第294章 五武第243章 局面複雜,各懷心思第195章 早晚死在女人身上第223章 語言是一門藝術第五十九章 挾私報復第240章 三五七言第239章 絕世高手第8章 他敢不認朕?第372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225章 生不怕京兆尹第307章 買房子第96章 莊嚴一家第316章 勞民傷財第325章 無恥又可惡第128章 三代之內必出興家之子第267章 天生跋扈第154章 偃月堂第六十章 要死一起死第16章 這可不是1般的紅豆第209章 六味地黃丸第239章 絕世高手第355章 射程之內第152章 右羽林軍右翊府右郎將第七十五章 隆基白第220章 錢沒白花第41章 外任之重無比焉第36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