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秘書

李與竇銘的見面,沒有一句多餘的廢話。

兩人甚至都沒有碰杯酒,喝口茶,從見面到結束,桌子上是啥樣還是啥樣。

李林甫將這件事交代給李,說是讓李瑁賣竇銘一個人情,其實李林甫所指的這個人情,並非真正意義上的人情,而是一種交易。

關於惡錢上面的交易,中書門下可以給你一個官,但前提是竇家要在惡錢的事情上做出讓步,以及適當的配合。

而竇銘毫不猶豫就答應了,他做爲既得利益階層,不會見不得國家好,在對國家有利的政策上面,是不會跟政敵發生衝突的。

政治鬥爭,往往是來自於思想鬥爭丶利益鬥爭丶權力鬥爭丶私人鬥爭,在對國家有利的政策方面,一般不會鬥,鬥了就是不愛國,你都不愛國了還有什麼資格鬥?

而李瑁也不會擔心竇銘耍賴,這叫政治信譽,你耍賴一次,信譽崩塌,今後誰還會信你呢?

竇銘的要求,是在戶部任職,因爲他本身就是財稅專家,而他想去戶部,也是想搞清楚這些年來戶部的帳在李林甫的管理下,究竟成了什麼樣子。

換句話說,他想要查帳,而他衝着戶部去,除了李林甫不樂意之外,幾乎所有人都願意,他們都會覺得竇銘是勇者,要做扳倒李林甫的排頭兵。

明知如此,李瑁並沒有經過李林甫的同意就答應下來了,因爲他知道,戶部的帳沒有問題,李林甫的每一筆開支預算都是來路清楚,人家貪的錢,沒有一分來自國庫。

小官在挖國庫財政的牆角,大官在補牆角。

而戶部這樣的機構,是很難出缺的。

那麼就必須將別人頂替下去,戶部幾乎都是李林甫的人,換個人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位置就是戶部司員外郎,以前是王,現在是李林甫的女婿鄭平,更早以前就是竇銘。

「十八郎也真敢答應,戶部的位置能隨便許人?」李在家裡得到消息之後,擔心老爹生李瑁的氣,故意說:

「阿爺也是,你至少得給十八郎一個範疇,怎麼能讓他隨便點頭呢?這下好了,你這是搬起石頭打自己的腳。」

李林甫皺眉看向兒子,道:

「你以爲別的職位,竇銘能看的上?老夫就猜到他必然還是盯着戶部,他希望來,別人也希望他來,老夫便遂了他們的願,請君入甕,將來隨便給他們露個破綻,他們都會像狗見了屎一樣,一擁而上。」

「這麼說,阿爺覺得十八郎答應竇銘的條件,沒有什麼問題?」李問道。

李林甫點了點頭:「大的事情上面,竇銘是不敢亂來的,戶部的帳經得起推敲,讓他了解一些也是好事,好讓他看看,他的那位恩師,到底給大唐留下了多大的窟窿。」

賢相和姦相,有時候並不是真的看你賢良與否,賢不賢也不是你自己個說了算,有時候看運氣。

歷史上崔羣有這麼一句評價:玄宗初得姚崇丶宋璟丶盧懷慎丶蘇丶韓休丶

張九齡則治,用宇文融丶李林甫丶楊國忠則亂,故用人得失,所繫非輕。

這句話等於是將玄宗一代的宰相,區分出了賢相和姦相,而崔羣這句話最精妙之處,就是在最後一句,暗示了問題不在宰相身上,而在李隆基身上。

前期的李隆基勵精圖治,所以宰相傾力輔佐,以成盛世,後期的基哥沉迷享樂,享用無度,所以宰相們一直在補窟窿。

換句話說,是李隆基造就了天寶無賢相。

李林甫的才華,足以成爲賢相,但是李隆基這個時候,需要的不是賢相,是一個能夠滿足他龐大欲望的同時,還能管理好財政的宰相。

Wωω●ttkan●¢o

但李林甫不是神仙,所以他比前面任何一個宰相都辛苦。

他當年提出和僱之策的時候,可沒說要區別對待,眼下好了,河北人都在埋怨他,以爲是李林甫將河北排除出了和僱之外。

「誰能想到,這個楊三娘如今胃口這麼大,好在阿爺及時阻止,否則指不定惹出多大事來,」李在一旁吐槽道:

「自打阿爺出任中書令,求到兒子頭上的人不知凡幾,我答應了幾個?一雙手都能數得過來,有些還全靠人情,一個錢沒收,她倒好,一個寡婦跨過中樞舉官,聖人也真是......真是太縱容她了。」

李林甫長長嘆息一聲,沒有接兒子這句話。

要不是因爲他現在就算卸任,將來也是不得好死,他寧可不做這個宰相了。

太難了......兢兢業業一心爲了朝政,一心爲了聖人,卻背了一屁股的罵名,搞得是政敵遍地,完全將自己和親眷置身於險境之中,如果將來不能扶持李瑁上位,後果如何,他都不敢想像。

「告訴鄭平,讓他去太常寺待一段日子,給人家竇銘挪個位置,」李林甫吩咐道。

李點了點頭:「我會交待他的。」

大唐貴族的女婿,一般不會埋怨老丈人,因爲老丈人大多都是真心待他們的,畢竟大唐的貴族女婿出身也都不簡單。

鄭平,聽姓也知道是滎陽鄭氏,所以李林甫安排鄭平去太常寺,那也是平調,不會貶官。

老丈人幫女婿,在古代是天經地義,後世老丈人不幫女婿,是因爲很多女婿出身不太好,而是依靠自己的才華爬到了一定位置,也就是鳳凰男了。

但是呢,前面那幫鳳凰男乾的事情,將後面的這幫鳳凰男的路給堵死了。

後面的老丈人學聰明瞭,必須將女婿的各種地位降在女兒之下,才放心。

於是便造就了,家境不好依靠自己打拼擁有了一定財富地位的優質男青年,

很難再娶到家世優越的女孩。

元載有一個好老丈人,雖然現在還不是,但馬上就是了。

因爲元載中了,天寶元年壬午科狀元及第,進士科第一名。

歷史上,這一年的狀元,應該叫王閱,出身太原王氏,但今年有元載,他肯定是不行了,行也不行。

朔方那邊打的並不小,朝廷倚仗王忠嗣解決北方邊患,在這樣的形勢下,元載不想中都難。

尤其是咸宜在一次入宮陪她老爹下棋的時候,透露了上元節時候,在自己府上見到的這幕綺麗風光。

生米都被煮成了熟飯,李隆基本來只是給元載一個道舉的保底,一聽到還有這種事,直接給主考官嚴挺之打了招呼,元載必須中,否則方一哪天王秀挺着個大肚子出現,王忠嗣都可以去撞死了。

雖然最後定狀元的是李隆基本人,但他還是希望下面人能夠推薦元載。

在各方面條件都成熟之下,元載高中也就順理成章了,雖然有不服的,但不服你也沒辦法,大唐的考卷內容不會對外公佈,就算元載答的不好,你也不知道啊。

但是呢,元載自己認爲,他是憑實力考中的,鳳凰男的本質一下子就暴露出來了。

沒有你老丈人,你能行嗎?

張榜之日,是在四月末,而五月初一,是及第者們的遊彩。

其實就是從朱雀大街最南的明德門,走到最北的皇城朱雀門,意味着你從一個士子,正式成爲了大唐的官員。

在編制如此緊張的一個時代,這樣的遊行無疑是非常裝逼耀眼的,尤其是走在前面的進士。

今年中舉進士共二十三人,這是朝廷優先要安排的,至於多久安排,那就還得靠自己的本事了。

元載在這方面倒是很清醒,心知自己會做什麼官,什麼時候做官,得靠王秀的爹。

所有科目及第者,今年共有三百三十一人,浩浩蕩蕩的從明德門進城,接受着百姓們的祝賀。

所謂遊彩,這個彩字纔是關鍵,彩就是彩頭,獎勵的意思。

長安有各大藩鎮的進奏院,進奏院是會從考中的士子們當中挑選需要的人才進入藩鎮任職的,而皇城有些衙門有空缺的話,也會在遊彩的時候,當衆將那名士子召入衙門,甚至會出現好幾個衙門當衆爭搶一個人的局面。

一開始這樣的習俗,表演成分居多,就是做給那些沒中的士子看,讓他們認爲,只要考中,好處是實打實的。

這是給人信心,也是畫餅,寒門士子大部分由於消息閉塞,壓根就不知道大唐沒有職事的守選官員,是一個恐怖的數字,他們還以爲,只要考中,很快就能得到安排。

豪門貴族的子弟,很多又不用參加科舉,參加的也不會告訴你名額非常緊張,因爲他擔心你去搶。

悶頭驢偷吃料嘛。

今天的遊彩,元載很不開心,因爲在經過安義丶保寧兩坊時,街道兩邊派來的捉郎官,很多都將橄欖枝拋給了同一個人。

李泌。

他中的是道舉,老子中的是進土,他憑什麼跟我比?

有時候看一個人不爽,就是這麼來的。

「宗正寺崇玄署,府一人,虛位以待,請趙郡李長源停步一觀。」

經過開明坊的時候,又一道聲音響起。

元載下意識的便回頭看,他覺得,李泌去這個部門,那是絕對的對口了,可以說也是道舉起步的最好崗位。

崇玄署啊,管理天下道家事宜,太適合你了。

但是李泌呢,只是微微一笑,朝着崇玄署官員方向躬身揖手,道:

「長源受寵若驚,海涵海涵。」

這便等於是拒絕了,是的,他們完全可以拒絕,因爲遊彩是讓他們挑選崗位。

除了各大衙門來選人,也有不少貴族少女來選婿,榜下捉婿嘛。

而她們就要含蓄一些了,會在一張花箋紙上面寫下自己的出身來歷聯繫方式,封在一個信封裡,塞入看中眼的士子手裡,等着以後聯繫。

這類少女,大多屬於家族旁系,或是庶女,普遍地位不高。

地位高的早就被人選走了,哪會便宜這幫考生。

而李泌收到的花箋信也是最多的,這讓元載氣的快吐血了,老子纔是今年最風光的,怎麼風頭全被你給搶走了?

陸陸續續的,相繼有二十三名士子被各個衙門選走,其中單是明算一科,就被要走六個。

這一科也是最好就業的,因爲是技術工種,屬於數學丶天文學丶曆法學專業人才,比較稀缺,但沒有升遷途徑。

再有就是明法科,基本就是司法人才,這一科每年的就業環境,主要是看吏部對大考和小考的重視程度,如果要嚴查官員紀律,那麼就多招人,不嚴查,就少招人。

次要看戶部對天下戶口田畝清查的力度,以及租賦催繳。

學的是法律,卻是爲吏部和戶部效力。

而這一門學科當下的就業環境還是不錯的,因爲盧奐要狠辦一批官員,李林甫要清繳往年的逃稅情況。

做爲今年的頭名進土,元載暫時還沒有被任何一個衙門喊出名字。

不過他還抱有希望,因爲越牛逼的部門,越是在後面。

李泌不去崇玄署,那是因爲後面有更牛逼的崗位。

盧奐今年想盡辦法,從三省六部要了七個崗位,兩個八品,一個九品,比去年多了一倍。

別看人家給出的崗位官階非常低,但是我們要知道,三省六部纔是皇朝核心,你在別的部門幹一輩子見到的貴人,都不如在這些衙門幹一天見得多。

見的貴人多了,就會有機會,比如崔圓。

李瑁曾經拜託盧奐,將李泌安排給他,盧奐當時就很爲難,他不是不想幫忙,而是幫不了。

因爲李泌太出名了,必然會在遊彩的時候,被各方爭搶,而人家會中意哪個,誰也不知道啊。

考中的士子,也就是今天最風光,這是一場秀,過了今天就得夾着尾巴做人。

「太子內坊,書令史,空位以待,請長源小友細加斟酌,」東宮這邊,今天出面的,是太子右庶子高仲舒。

其實大家都知道,東宮的缺最多,但大部分人都不願意去,因爲太心酸了,

除了領俸祿,無事可做,壓根就見不到太子。

但是這個書令史不一樣,雖然都沒有品級,但卻要在少陽院上班,也就是說,可以接近太子,掌管太子符寶,佐理文書案讀,相當於是個秘書。

我們要知道,給領導當秘書,是相當有前途的。

元載目瞪口呆,因爲他知道,這是一個可以一步登天的職位。

第20章 你想讓我死?第302章 你們得求我第274章 貴妃出宮第346章 家賊難防第140章 我只是欣賞他第95章 粟特人第121章 無心與物競第232章 報喜不報憂第89章 今朝有酒今朝醉第96章 莊嚴一家第215章 實力派新生代第七十二章 蹭飯第240章 三五七言第104章 雖離乃復有私第232章 報喜不報憂第310章 沒的選第33章 表妹第21章 大膽的押第332章 茲事體大第97章 好雨知時節第249章 綏和守捉城第四十七章 古怪癖好投票第302章 你們得求我第228章 讖書第313章 大家都是要吃飯的第238章 清平三章第92章 各演各的戲第351章 鑰匙第283章 互毆第六十五章 女強男弱第321章 憋了九年的怨氣第六十九章 伴食宰相第327章 護短第四十七章 古怪癖好第126章 騎驢的南方人第387章 隔閡第264章 寧親公主第41章 外任之重無比焉第237章 先生大才,一字不改第176章 古君子之風第105章 丟朕的臉第四十四章 一個寫碑文的第101章 既要馬兒跑第215章 實力派新生代第191章 河西駐長安話事人第225章 生不怕京兆尹第91章 國寶郎第34章 好你個賤人第339章 一襲紅衣第310章 沒的選第216章 內聖外王第77章 太子的怨念第220章 錢沒白花第280章 白羽大箭第六十章 要死一起死第282章 兒媳之爭第87章 利益小團體第327章 護短第22章 便下襄陽向洛陽第345章 翹tun第249章 綏和守捉城第138章 無情無義的孽障第360章 體面第265章 對錯在人第128章 三代之內必出興家之子第108章 不禁行走第373章 軍之大者第158章 自然是打算造反了第153章 養老送終第260章 偃月堂議事第40章 公主的驕傲第186章 再無兄弟第316章 勞民傷財第209章 六味地黃丸第225章 生不怕京兆尹第3章 16王宅第六十四章 非你莫屬第333章 伴君如伴虎第375章 議立新君第11章 大宗嗣小宗第372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9章 不差我這1個第28章 這家人最是心狠手辣第177章 封疆大吏第六十章 要死一起死第314章 十事要說第259章 十望州第196章 同室操戈第189章 左領軍將軍第127章 服務業第145章 問題出在豎心旁第372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37章 2王3恪第254章 三月初三第229章 亡秦者胡也第186章 再無兄弟第311章 親戚關係第92章 各演各的戲第387章 隔閡
第20章 你想讓我死?第302章 你們得求我第274章 貴妃出宮第346章 家賊難防第140章 我只是欣賞他第95章 粟特人第121章 無心與物競第232章 報喜不報憂第89章 今朝有酒今朝醉第96章 莊嚴一家第215章 實力派新生代第七十二章 蹭飯第240章 三五七言第104章 雖離乃復有私第232章 報喜不報憂第310章 沒的選第33章 表妹第21章 大膽的押第332章 茲事體大第97章 好雨知時節第249章 綏和守捉城第四十七章 古怪癖好投票第302章 你們得求我第228章 讖書第313章 大家都是要吃飯的第238章 清平三章第92章 各演各的戲第351章 鑰匙第283章 互毆第六十五章 女強男弱第321章 憋了九年的怨氣第六十九章 伴食宰相第327章 護短第四十七章 古怪癖好第126章 騎驢的南方人第387章 隔閡第264章 寧親公主第41章 外任之重無比焉第237章 先生大才,一字不改第176章 古君子之風第105章 丟朕的臉第四十四章 一個寫碑文的第101章 既要馬兒跑第215章 實力派新生代第191章 河西駐長安話事人第225章 生不怕京兆尹第91章 國寶郎第34章 好你個賤人第339章 一襲紅衣第310章 沒的選第216章 內聖外王第77章 太子的怨念第220章 錢沒白花第280章 白羽大箭第六十章 要死一起死第282章 兒媳之爭第87章 利益小團體第327章 護短第22章 便下襄陽向洛陽第345章 翹tun第249章 綏和守捉城第138章 無情無義的孽障第360章 體面第265章 對錯在人第128章 三代之內必出興家之子第108章 不禁行走第373章 軍之大者第158章 自然是打算造反了第153章 養老送終第260章 偃月堂議事第40章 公主的驕傲第186章 再無兄弟第316章 勞民傷財第209章 六味地黃丸第225章 生不怕京兆尹第3章 16王宅第六十四章 非你莫屬第333章 伴君如伴虎第375章 議立新君第11章 大宗嗣小宗第372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9章 不差我這1個第28章 這家人最是心狠手辣第177章 封疆大吏第六十章 要死一起死第314章 十事要說第259章 十望州第196章 同室操戈第189章 左領軍將軍第127章 服務業第145章 問題出在豎心旁第372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37章 2王3恪第254章 三月初三第229章 亡秦者胡也第186章 再無兄弟第311章 親戚關係第92章 各演各的戲第387章 隔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