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商議

“打斷這種大勢?”高季昌連忙問道:“敢問前輩,不知該如何打斷?”

當年戰國末年時,秦國就形成了這種統一天下的大勢,六國難以與之對抗,即便是六國中最強的趙國也在長平之戰中被打得元氣大傷,再也無力與之爭雄。

到了那個時候,天下的局勢已經完全失衡了。

這與如今吳國在南方的局勢有些相似,各國都難以與吳國抗衡,只能各自想辦法尋求生存之道。

而戰國時期,六國爲了贏得喘息的時間,同樣做了不少事情來延緩秦國一統天下的進程。

這其中比較出名的或許就是鄭國渠的修建和荊軻刺秦了。

鄭國渠修建的本來目的,就是爲了轉移秦國的注意力,消耗他們的財力物力,讓他們暫時集中力量去整頓內部,使得六國有喘息的時間。

從某種程度上說,這個計謀成功了,秦國爲了修築這道鄭國渠,前後花費了十年時間,這的確是達到了這個計策的初始目的。

然而從本質上來看,鄭國渠的修建卻使得秦國更加強大了,其修成以後,關中之地沃野千里,年年豐收,從長遠來看反而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至於荊軻刺秦,更是指望以刺客去刺殺秦王的手段來阻止秦國統一天下的進程,不過這個計劃的最終結果更是世人皆知。

如今吳國同樣勢大難制,同樣有席捲南方之勢;天下間能夠與之對抗的樑國又在北方被晉王李存勖所牽制,無力南顧。

在這種情況下,南方各勢力想要以普通手段,在戰場上遏制吳國的進攻已經很難;若是寄希望於吳國自身出現內亂或者其他動盪,這顯然也是不靠譜的。

所以唯一的希望就是以非常規的手段去給吳國找麻煩,讓他們無暇西顧。

只聽樑震分析道:“節帥,要打斷吳國統一南方的大勢,必須從吳國內部着手才行。首先一點,派刺客去行刺吳王楊渥。如今的楊氏,除了吳王這麼一個成年人外,其他諸多楊氏子弟都還年幼,難以讓諸臣信服。若是能將楊渥刺殺掉,那麼吳國必然出現內亂,自然就不能成爲節帥之患!這是上上之策!”

“行刺?”高季昌有些驚訝。

如今的吳國,之所以能夠變得如此強大,最重要的一點或許就是因爲吳國有楊渥這個賢明的君主。

在楊渥執掌淮南以來,他最大的貢獻,其實並不在於帶領淮南軍奪取了多少地盤,而在於他徹底改變了吳國的內部結構,將吳國的力量全部集中起來了。

在楊行密的時代,淮南已經是南方最強大的勢力,但那時候的淮南的實力卻被分散在一個個節度使或者地方刺史的手中,難以集中起來對付外部的敵人。

再加上那時候朱溫的實力正處於全盛時期,極大的牽制了吳國的力量。

這樣一來,在與錢鏐等勢力交戰時,吳國所能動用的軍隊其實並不多,與敵軍相比兵力並不佔優,所能依靠的也就是更加優秀的將領和更加強悍的將士。

但這些都不能保證淮南軍的絕對優勢,所以那時候淮南對外擴張進行得非常的艱難,經常出現被敵軍擊敗的情況。

而楊渥開始執掌淮南之後,經過他的大力改革,吳國的力量被大幅度集中,使得吳王府能夠掌握更多的力量去對付敵人。

再加上那時候恰好是朱溫勢力由盛轉衰的時期,楊渥帶領淮南軍在那幾年裡大肆擴張,每次都以絕對的實力去碾壓對手;出動兵力最多的時候甚至都能在正面戰場上與朱溫一較高低。

從那時候起,淮南乃至後面的吳國纔算是形成了統一南方的大勢,才具備了橫掃南方的絕對實力。

當然,吳國如今雖然大勢已成,但其弱點同樣非常明顯,這個弱點就是楊家除了他之外,其他人都還年幼,都不足以擔負起執掌吳國的重任。

“前輩所言極是,行刺吳王楊渥的確是最好的選擇。不過要想成功行刺吳王,這談何容易?更何況此人之前就經歷過多次行刺,如今只有更加謹慎的;再加上他現在長期呆在金陵王宮之中,想要行刺就更加困難了!”高季昌聽了後,先是眼神一亮,但隨即又有些失望的說道。

事實上,自古至今一方勢力的君主真正被敵對勢力行刺的並不多,比較出名的也就孫策而已;至於其他死於非命的君主,基本都是死於內部人的鬥爭。

而如今的吳國內部極爲穩定,沒什麼人能威脅到楊渥;再加上楊渥的謹慎小心,所以行刺這種辦法,即便是吳國內部人都難以做到。

高季昌作爲一個外人,在金陵什麼勢力都沒有,他即便派刺客前去,只怕連楊渥的面都見不到,更別說對他行刺了。

“節帥所言甚是,行刺之法雖然能夠一勞永逸,但的確難以成功,所以必須想別的辦法才行。”樑震嘆道。

“節帥,楊渥此人年少之時就名動天下,如今更是執掌吳國,爲天下人所敬服。不過他這十幾年來過得太順利了,基本上沒有遇到任何挫折就取得了如今的地位。”樑震繼續道。

這話用來說楊渥的確是再合適不過了。

像李存勖,繼位的時候內部有他的叔叔陰謀奪權,外部有樑軍大舉圍攻潞州,可以說是內憂外患。

而楊渥呢?他的弟弟年紀都很小,所以他早早的就被確定爲唯一的繼承人。

而楊行密更是在生前就對他大力培養,使得他到接位之時基本上沒有遇到任何麻煩就徹底掌控了局勢。

而在對外方面,楊渥統領淮南軍東征西討,更是連戰連勝,沒有遇到一次兵敗的情況,甚至與朱溫正面交手時都佔了一些便宜。

可以說楊渥這些年的日子的確是過得太順利了,在外人看來他幾乎就是天命之子,沒有遇到任何挫折。

“前輩說的是,那吳王楊渥的確是很彷彿有天命在身一般。不過這與如今的局勢有何關係?”高季昌有些疑惑的問道。

“自然有關係!一般過得太順利的人難免都會有驕傲自滿的情緒,節帥若是能設法讓他變得驕傲自大,或許能讓他開始變得安於享受,不思進取;又或者讓他自視甚高,做出錯誤的決定,而不是像現在一般穩紮穩打,步步爲營的統一南方!”樑震道。

“讓他驕傲自滿?前輩的意思本帥能夠理解,不過楊渥此人雖然不像他父親楊行密一般生性節儉,但也算不上驕奢淫逸之人,甚至連他後宮的女人都只有寥寥數人。要讓他驕傲自滿,談何容易?”高季昌嘆道。

在他看來,這個楊渥的確像是一個完美的君主一般,不僅能征善戰,更是勤於治理內政,擅長用人,虛心納諫,重用賢臣,遠離小人,再加上他沒有什麼安逸享樂之心,性格又是較爲寬容的那種,這幾乎就是每個臣子心中最賢明的君主了。

若不是高季昌如今處於他的敵對面,而且放不下手中已有的權利,只怕他也會主動投入楊渥的手下去做個爲王前驅的臣子。

想要讓這麼一個明主變得驕奢淫逸起來,這在高季昌看來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節帥說的,老夫何嘗不明白,不過凡事只有做了纔會知道能不能做成!不做,就永遠不能成!”

“嗯,本帥明白了!不過前輩,此法能不能成還不好說,更何況見效還慢,有沒有能很快就能見效之法?”高季昌接着問道。

如今吳國消滅了福建的王審知之後,現在又休整了大半年時間,接下來他們到底是準備進攻楚王馬殷,還是嶺南劉隱,甚至是直接向他的荊南發起進攻,這些都不好說。

所以高季昌急需要能夠迅速見效的辦法來延緩吳國咄咄逼人的攻勢。

“節帥想要用很快就能見效的辦法,老夫倒也有一個,那就是挑起吳國的內亂!”樑震沉聲道。

“挑起內亂?但如今的吳國內部極爲穩定,加上吳國如今正是大舉擴張的時期,其內部凝聚力還是很強的,如何才能挑起他們內亂呢?”

“節帥,吳國內部安定是不假,不過要說他們內部就完全沒有矛盾,所有人都對吳王楊渥忠心耿耿,這顯然是不可能的。節帥若是能夠找到那些對吳王暗自不滿的人,自然就有希望挑起吳國的內亂了!”樑震笑道。

“前輩的意思是,劉威和陶雅二人?”高季昌眼神一亮。

楊渥對這兩人的猜忌,當初在廣陵就有不少流言,後來吳國立國之後,這種流言雖然少了很多,但那些有心人只要刻意去尋找,還是能夠得到這方面的消息的。

問題的關鍵在於,劉威和陶雅二人如今都被楊渥冊封爲國公,又是朝中六部尚書之一,這已經是極爲優待他們了,再加上他們都是當年追隨了楊行密的老臣,對楊氏定然極爲忠心,要說動他們起來反對楊渥,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第一百九十六章 討論(續)第八十六章 攻城第二百六十二章 行刺第九十一章 夜戰(下)第六百八十五章援軍到來第四百一十二章禁佛第六百八十二章夜攻第六百八十三章朱虔佑死於此第四百三十二章生財有道第二百六十九章 攻與守第一百八十七章 宣州平定第十二章 合議第四百六十二章戰柏鄉第一百二十九章 兵變(中)第一百三十一章 張灝第八十一章 蘇州之圍(十四)第五十八章 對峙第二十八章 逃第四百六十三章王彥章第五百零七章謀劃江陵第六百四十四章擊契丹第六百零五章朝議第六百三十五章鎮州第七十三章 蘇州之圍(六)第三百一十八章 使者第一百一十四章 杭州第二十二章 夜襲第三百一十一章 興兵第二百四十一章 追擊第五百二十九章消息第三百四十八章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第三百七十章醒悟第四百二十章伏擊第五百一十六章憤怒第三百零七章 歡呼第五百二十九章消息第四百二十八章擇婿第一百五十章 臨陣脫逃第三百八十章各地建國第三百五十四章中計第六百四十二章生擒第二百零四章 後續反應第六百一十九章溫韜第五百六十五章蔡州兵亂第一百章 嘉興之戰(三)第六百三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四百零一章吳國最大的敵人第四百九十七章馮道的決定第四百七十章蔡州之亂第五十章 悠閒第五百三十四章壞消息第二百八十二章 接位第三百八十章各地建國第二百三十四章 怒火第四百八十八章繼續出兵第一百五十八章 全軍進攻(上)第一百六十二章 攔截第五百一十九章攻打衛城第三百三十三章 江西第一百六十九章 擊潰第一百七十七章 戰(中)第一百五十九章 全軍進攻(中)第三百三十八章勸說第二百七十一章第三十六章 行刺(上)第五百五十九章北方亂象第一百七十七章 戰(中)第七百零八章兵亂第二百七十五章軍議第二百七十八章 善後第五百七十二章流言第六十二章 武勇都之亂(三)第一百八十章 戰局已定第五百一十九章攻打衛城第三百一十四章 好消息第三百八十章各地建國第五百二十四章戰前佈置第四百七十章蔡州之亂第一百五十六章 兩軍陣前第三百九十七章戰局第六百四十八章倒戈第六百一十七章霍彥威第三百六十一章登陸第一百六十一章 整軍再戰第四百一十六章迎接第五百七十六章劉鄩第一百九十二章 回到原點第四百三十章內閣變動第二百七十九章第一百零一章 嘉興之戰(四)第五百三十四章壞消息第三百四十章鍾匡時第一百四十五章 騎兵突擊(下)第二百八十八章 籌謀第一百六十二章 出擊第六百七十一章募兵第三百四十九章對王審知的態度第三十九章 醒來第四百三十二章生財有道第五百五十一章大獲全勝
第一百九十六章 討論(續)第八十六章 攻城第二百六十二章 行刺第九十一章 夜戰(下)第六百八十五章援軍到來第四百一十二章禁佛第六百八十二章夜攻第六百八十三章朱虔佑死於此第四百三十二章生財有道第二百六十九章 攻與守第一百八十七章 宣州平定第十二章 合議第四百六十二章戰柏鄉第一百二十九章 兵變(中)第一百三十一章 張灝第八十一章 蘇州之圍(十四)第五十八章 對峙第二十八章 逃第四百六十三章王彥章第五百零七章謀劃江陵第六百四十四章擊契丹第六百零五章朝議第六百三十五章鎮州第七十三章 蘇州之圍(六)第三百一十八章 使者第一百一十四章 杭州第二十二章 夜襲第三百一十一章 興兵第二百四十一章 追擊第五百二十九章消息第三百四十八章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第三百七十章醒悟第四百二十章伏擊第五百一十六章憤怒第三百零七章 歡呼第五百二十九章消息第四百二十八章擇婿第一百五十章 臨陣脫逃第三百八十章各地建國第三百五十四章中計第六百四十二章生擒第二百零四章 後續反應第六百一十九章溫韜第五百六十五章蔡州兵亂第一百章 嘉興之戰(三)第六百三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四百零一章吳國最大的敵人第四百九十七章馮道的決定第四百七十章蔡州之亂第五十章 悠閒第五百三十四章壞消息第二百八十二章 接位第三百八十章各地建國第二百三十四章 怒火第四百八十八章繼續出兵第一百五十八章 全軍進攻(上)第一百六十二章 攔截第五百一十九章攻打衛城第三百三十三章 江西第一百六十九章 擊潰第一百七十七章 戰(中)第一百五十九章 全軍進攻(中)第三百三十八章勸說第二百七十一章第三十六章 行刺(上)第五百五十九章北方亂象第一百七十七章 戰(中)第七百零八章兵亂第二百七十五章軍議第二百七十八章 善後第五百七十二章流言第六十二章 武勇都之亂(三)第一百八十章 戰局已定第五百一十九章攻打衛城第三百一十四章 好消息第三百八十章各地建國第五百二十四章戰前佈置第四百七十章蔡州之亂第一百五十六章 兩軍陣前第三百九十七章戰局第六百四十八章倒戈第六百一十七章霍彥威第三百六十一章登陸第一百六十一章 整軍再戰第四百一十六章迎接第五百七十六章劉鄩第一百九十二章 回到原點第四百三十章內閣變動第二百七十九章第一百零一章 嘉興之戰(四)第五百三十四章壞消息第三百四十章鍾匡時第一百四十五章 騎兵突擊(下)第二百八十八章 籌謀第一百六十二章 出擊第六百七十一章募兵第三百四十九章對王審知的態度第三十九章 醒來第四百三十二章生財有道第五百五十一章大獲全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