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醒悟

當朱溫因爲淮南軍一直都沒有動靜而感到難受的時候,楊渥同樣因爲危全諷一直沒有動靜而感到難受。

這次北上的目的主要就是爲了引誘危全諷的主動來犯,所以在出兵之前,楊渥就儘量將這次北伐鬧得那麼聲勢浩大,以至於連遠在北方的李克用、李茂貞等藩鎮都知道了淮南軍即將北伐的消息,不可能說距離洪州那麼近的危全諷等人一點消息都收不到。

如果危全諷得到了消息,那麼他爲什麼還沒有什麼動作?是楊渥的計謀已經暴露了嗎?

楊渥覺得這應該不至於,當初他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之前,連郭崇韜、李神福等智謀之士都不能想到他的目的,那麼危全諷等人又有什麼本事看破他的目的呢?楊渥可不認爲危全諷的智謀更在郭崇韜等人之上。

既然不是危全諷看破了他的計謀,那麼他爲什麼還沒有任何動作,這一點卻是讓楊渥感到不解。

“郭參贊,朱將軍,二位覺得危全諷遲遲不肯出兵,到底是什麼原因所導致的?”既然一個人想不明白,楊渥自然向自己的幾個參謀詢問起來。

樞密副使朱瑾有些不確定的道:“以末將之見,危全諷可能想要出兵,不過考慮到吉州彭玕、虔州盧光稠,還有湖南馬殷,這些人畢竟不是危全諷的屬下,或許是在出兵問題上危全諷與這些人還沒有商量好的緣故吧!”

“大王,屬下倒是覺得,或許危全諷已經得到了我軍北伐的消息,甚至都確認了我軍已經抵達了宿州,不過因爲我軍還沒有與樑軍正式交戰的緣故,所以危全諷出於謹慎,這纔沒有立即招展開行動吧!”郭崇韜的語氣同樣有些不確定。

這次北上,楊渥依舊是將郭崇韜和朱瑾二人帶來負責參贊軍務,而將嚴可求留在了廣陵。

這二人此時提到的兩點其實楊渥也想到了,由馬殷出面組織的所謂“反淮南聯盟”畢竟還只是一個鬆散的組織,危全諷還沒有絕對的權威直接下令讓其他勢力出兵,所以各種商議和拖沓就不可避免,只是這樣一來就讓楊渥有些頭痛了。

若是危全諷遲遲不出兵的話,爲了不暴露自己的意圖,在與樑軍對峙了一段時間之後,楊渥就不得不展開行動與樑軍交戰了,不然對峙得太久而不交戰會讓人懷疑的。

雖然危全諷的智謀不怎麼樣,但朱溫和馬殷手下卻是有一些能人,若是他們看出了淮南的圖謀,再將消息傳給危全諷他們,只怕這次北上的目標就要失敗了。

不過現在北上的話,就不得不與樑軍的主力碰撞,這未免有些得不償失。

“你們說,孤若是分兵進攻徐州如何?以部分兵力對徐州進行一次試探性進攻,主力則繼續留在宿州。這樣一來樑軍也只能分兵與我軍交戰,即便失敗了,損失也不會大!”想了一會兒後,楊渥卻是起意道。

徐州的重要性對淮南來說非同尋常,若是能夠將徐州奪取的話,不僅能讓淮南的防線進一步向北推進,使淮南獲得更多的戰略縱深,更是在將來淮南北伐的重要前進基地。

不管是劉裕北伐還是徐達北伐,北伐軍的主力都是從徐州這裡北上的。

所以楊渥在奪取了宿州以來一直都想進一步奪取徐州,如今對徐州進行一次試探進攻倒也不錯。

“此時分兵進攻徐州倒也可行,至少能進一步迷惑危全諷,讓他放下心來出兵洪州。不過恕屬下直言,此時分兵進攻徐州的話只怕有較大危險!這一次樑軍南下聲勢遠在上次之上,再加上徐州的地形較爲適合騎兵作戰,在這方面我軍卻是處於不利地位的。”郭崇韜略帶提醒的說道。

出身晉王麾下,郭崇韜對騎兵的威力可是深有體會,在合適的地形條件下所能發揮出來的威力可不是淮南騎兵能夠相比的。

“你是說若是分兵進攻徐州的話,我軍有可能遭遇一場敗仗?”楊渥皺眉起來。

他並不認爲淮南軍能夠天下無敵,更不認爲在面對樑軍的時候能夠輕易取勝,所以當郭崇韜指出出兵徐州的風險時,楊渥不由有些猶豫。

若是真的分兵徐州,考慮到徐州與宿州之間的距離,到時候勝敗就只能看前線將領的表現了,後方根本難以給予支援,否則就可能引起與樑軍主力的大規模交鋒,那顯然不是楊渥所願意看到的。

“大王,樑軍主動南下了,朱溫派遣大將劉鄩領兵兩萬進攻永城!”正當楊渥感到猶豫之時,卻是突然有新的消息傳來。

“樑軍南下了?看來朱溫終於忍不住了!”楊渥大喜道。

樑軍主動南下,這就避免了淮南軍冒險北上的風險,而永城地處宋州和宿州之間,距離兩地的距離都不算遠,乃是淮南軍與樑軍對峙的最前沿。

在這裡交戰的話,即便前線出現問題,後方也能做出應對,不至於出現太大的損失。

“大王,看來朱溫也不想在如今與我軍大規模交戰啊!如今他將交戰地選在永城,應該只是對我軍進行試探而已!”郭崇韜笑道。

“不錯,既然樑軍南下,孤怎能不應戰?劉鄩昔日爲平盧節度使王師範麾下將領時就以智謀多端著稱,兩年前更是在美原一戰中與劉知俊一起大敗李茂貞、楊崇本的聯軍,乃是樑軍中新近崛起的名將。不過我淮南軍中也不缺名將,諸位將軍誰願意領兵去與之交戰?”楊渥沉聲向衆將問道。

既然朱溫只派了兩萬人來,楊渥也不打算派更多的兵力前去,這固然是他不願墮了淮南軍的聲勢,更是想要控制交戰的規模。

如今雙方都是大軍雲集,淮南軍分兵的話樑軍也可以分兵,而淮南軍若是增兵的話樑軍同樣可以增兵,在兵力方面淮南軍並不佔優勢。

而對樑軍來說,在北方強敵環視的如今,與淮南爆發大規模衝突也沒什麼好處,所以朱溫應該也在有意控制交戰的規模。

楊渥的話音剛剛落下,下方王茂章、李簡等幾個將領幾乎同時站出來道:“末將願往!”

楊渥頓時滿意的笑了,士氣旺盛,將領求戰之心強烈,這纔是一支強大軍隊所應有的樣子。

“李簡,你的天武軍自從成立以後還沒有參加過大戰,這一次就有你去與劉鄩交手吧!”

楊渥覺得,朱溫派兵南下,除了試探淮南軍的虛實外,還有一個目的應該就是借淮南軍之手來磨練軍隊。

在前兩年的戰爭中,樑軍的損失較大,尤其是那些百戰老兵更是折損較多,之後樑軍的總兵力雖然恢復了,但其中的新兵卻是增加了不少,所以通過戰爭來磨練這些新兵也是朱溫的一個目的。

而對於淮南來說,新組建的天武軍自從成立之後同樣沒有參加過實戰,不僅下面的士兵乃是新招募的,便是各級軍官都有不少人是臨時提拔的,需要得到實戰歷練才行,所以楊渥才點了李簡的名。

對於李簡來說,上次張崇案中楊渥藉機對李簡進行了敲打,雖說李簡也知道楊渥還不會因爲那件事情就處置他,不過若是他一直不能在戰場上表現自己的能力的話,將來保不準就會出問題。

如今見楊渥將這個機會交給了他,李簡連忙道:“末將定當給讓那劉鄩知道我淮南軍不是好惹的!”

……

不管是楊渥還是朱溫,此時都頗有默契的控制了交戰的規模,樑軍只派出了兩萬人,淮南一方同樣只派出這麼點兵力。

不過楊渥沒有想到的是,因爲謹慎的緣故,他只派出了與樑軍同等規模的兵力來交戰,但這卻使得朱溫進一步懷疑起淮南軍的目的起來。

若是淮南軍真的是爲了北伐而出兵,爲什麼楊渥之前要把聲勢搞得那麼大,在很久之前就開始興師動衆了,但實際出兵的速度卻又較爲緩慢,以至於給了樑軍充足的準備時間。

而等到真的出兵抵達宿州之後,淮南軍一直沒有動作的這一反常行爲,就更加讓朱溫懷疑了。

“可以肯定的是,楊渥此次北上,主力集中在宿州,定然是爲了吸引我軍注意力,以達到聲東擊西的目的!傳令給潁州、蔡州、江陵、安州等地,告訴他們務必小心防範淮南軍的突然襲擊!”朱溫當即下令道。

可惜的是,他雖然確定了淮南軍的目標不是宿州方向,但任憑他狡詐多端,卻也只以爲楊渥的目標是他麾下的其他地盤,卻是難以想到楊渥的真實目標根本就不是他的地盤!

一直等到從南方傳來的消息說,撫州刺史危全諷會同吉州刺史彭玕,袁州刺史彭彥章,信州刺史危仔昌這四州的六萬大軍,再加上楚王馬殷的兩萬大軍,共八萬人,聯手進攻洪州。

到了此時,朱溫才猛然醒悟過來,楊渥的目標根本不是他,而是危全諷!

可惜的是,因爲距離遙遠的緣故,此時的他即便想要阻止危全諷等人也是沒有辦法了!

第三百一十九章濟州島第五百六十九章洛陽兵變第六百五十八章擴編軍隊第六百六十二章吳軍的反擊第三十四章 驚喜(下)第二百七十五章軍議第六百八十五章援軍到來第二百一十章 軍隊整編第三百一十九章濟州島第六百三十五章鎮州第七十二章 蘇州之圍(五)第六百三十八章親征鄆州第八十九章 應對第三十章 田覠的憤怒第五百八十六章商議軍務第五百六十四章致歉第六十三章 武勇都之亂(四)第六百九十八章三請第三百九十三章兵敗與連鎖反應第一百四十七章 撤軍第二百一十七章 各處戰局第三百二十八章大戰連起第二百三十九章 撤退第五百九十二章朱廣德第三百六十七章大計劃(續)第六百七十五章渡河(上)第四百七十五章變革第一百九十一章 初步設想第二百九十三章 榴彈第四十九章 撤軍第三百七十九章虔州歸順第二百七十四章 震驚第三百二十三章軍議第五百八十七章定策第五百六十九章洛陽兵變第十二章 合議第三百八十章各地建國第五百二十八章寇彥卿第三百三十九章第四百七十九章準備議和第一百一十六章 使者(下)第一百四十三章 行動第五章 家宴(上)第六百六十二章吳軍的反擊第四百五十二章沙盤推演第五百九十三章議和第六百七十八章危急第二百七十七章 錢鏐之死第一百二十二章 奇襲第一百六十六章 伏擊(上)第三百八十四章閱兵第五百零二章慈禪寺第五百零五章紙幣第四百六十三章王彥章第五百三十二章樑軍的反常第六百零四章樑國局勢第三百一十五章 樑軍出動第一百章 嘉興之戰(三)第二百五十七章 錢鏐的驚喜第四百七十五章變革第一百零四章 嘉興之戰(七)第二百四十六章 陳璋第三百九十五章病逝第六百二十章冒險第三百二十二章 叛亂第二百五十九章 艱難的決定第四百三十一章騎兵與北方局勢第六百一十章託付後方第四百八十二章勸降第一百五十一章 混戰 (上)第十章 王茂章第九十三章 李儼第四百四十六章黎求第二百五十八章 王令謀第四百九十六章謀劃虔州第一百六十八章 再次誘敵第一百零七章 湖州之變(續)第四百一十九章設伏第十三章 溫馨第一百三十九章 勸說第二百七十六章 投降條件第二百九十章調兵遣將第五百九十一章入城第二百五十八章 王令謀第四百四十九章晉與燕第四百二十三章奪取建州第一百九十二章 回到原點第六百零四章樑國局勢第七百零四章財政崩潰第五百一十六章憤怒第六百七十五章渡河(上)第六百六十一章商議軍情第六百八十章激戰第五百六十三章罷官第一百七十八章 戰(下)第三百九十三章兵敗與連鎖反應第三百五十二章洪州第六百五十二章五日滅樑(上)第三百八十二章勸進(下)第二百四十二章 德清
第三百一十九章濟州島第五百六十九章洛陽兵變第六百五十八章擴編軍隊第六百六十二章吳軍的反擊第三十四章 驚喜(下)第二百七十五章軍議第六百八十五章援軍到來第二百一十章 軍隊整編第三百一十九章濟州島第六百三十五章鎮州第七十二章 蘇州之圍(五)第六百三十八章親征鄆州第八十九章 應對第三十章 田覠的憤怒第五百八十六章商議軍務第五百六十四章致歉第六十三章 武勇都之亂(四)第六百九十八章三請第三百九十三章兵敗與連鎖反應第一百四十七章 撤軍第二百一十七章 各處戰局第三百二十八章大戰連起第二百三十九章 撤退第五百九十二章朱廣德第三百六十七章大計劃(續)第六百七十五章渡河(上)第四百七十五章變革第一百九十一章 初步設想第二百九十三章 榴彈第四十九章 撤軍第三百七十九章虔州歸順第二百七十四章 震驚第三百二十三章軍議第五百八十七章定策第五百六十九章洛陽兵變第十二章 合議第三百八十章各地建國第五百二十八章寇彥卿第三百三十九章第四百七十九章準備議和第一百一十六章 使者(下)第一百四十三章 行動第五章 家宴(上)第六百六十二章吳軍的反擊第四百五十二章沙盤推演第五百九十三章議和第六百七十八章危急第二百七十七章 錢鏐之死第一百二十二章 奇襲第一百六十六章 伏擊(上)第三百八十四章閱兵第五百零二章慈禪寺第五百零五章紙幣第四百六十三章王彥章第五百三十二章樑軍的反常第六百零四章樑國局勢第三百一十五章 樑軍出動第一百章 嘉興之戰(三)第二百五十七章 錢鏐的驚喜第四百七十五章變革第一百零四章 嘉興之戰(七)第二百四十六章 陳璋第三百九十五章病逝第六百二十章冒險第三百二十二章 叛亂第二百五十九章 艱難的決定第四百三十一章騎兵與北方局勢第六百一十章託付後方第四百八十二章勸降第一百五十一章 混戰 (上)第十章 王茂章第九十三章 李儼第四百四十六章黎求第二百五十八章 王令謀第四百九十六章謀劃虔州第一百六十八章 再次誘敵第一百零七章 湖州之變(續)第四百一十九章設伏第十三章 溫馨第一百三十九章 勸說第二百七十六章 投降條件第二百九十章調兵遣將第五百九十一章入城第二百五十八章 王令謀第四百四十九章晉與燕第四百二十三章奪取建州第一百九十二章 回到原點第六百零四章樑國局勢第七百零四章財政崩潰第五百一十六章憤怒第六百七十五章渡河(上)第六百六十一章商議軍情第六百八十章激戰第五百六十三章罷官第一百七十八章 戰(下)第三百九十三章兵敗與連鎖反應第三百五十二章洪州第六百五十二章五日滅樑(上)第三百八十二章勸進(下)第二百四十二章 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