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二章戰柏鄉

朱思勍不爲所動,依舊保持警惕,這讓秦彥輝的所有謀劃都無法達成。

說到底,他的實力完全比不上吳軍,根本無法正面與吳軍交戰,只能寄希望於偷襲,這本身就落了下乘。

此外,楚軍畢竟都是步兵,機動能力有限,若是趁着吳軍沒有防備的情況下突襲還有可能取得勝利,想要像晉軍騎兵一樣施展襲擾戰術那是不可能的。

只要他暴露了位置,又被吳軍咬住之後,他便難以有所作爲了。

又等了兩天後,終於有消息傳來,衡州失守了。

城中殘餘的兩千多守軍在嘗試突圍失敗後,最終只好向吳軍投降。

這些降兵因爲之前堅決抵抗過,所以他們都將受到懲罰。

他們將要面臨的,很可能是被流放到夷州去的命運。

不過這一切對於秦彥輝來說都已經不重要了,如今衡州失守,他繼續留在這裡也沒多少意義。

至於說趁着朱思勍北上潭州的半途中偷襲他們,這一點秦彥輝只是起了個念頭便放棄了。

以朱思勍的謹慎小心,在攻城最艱難的時候都沒有半點鬆懈,在行軍途中又怎麼可能不做防備呢?

所以權衡之後,秦彥輝打算趁着衡州剛剛失陷,朱思勍還要在衡州休整幾天的時機,迅速北上潭州,與潭州城中的許德勳聯手,看有沒有機會先行擊敗劉信。

當然他也知道這一點要實現的可能性同樣不大。

劉信兵力較少,這段時間都是在堅守營地,以牽制潭州守軍爲主。

在劉信堅守不出的情況下,即便他們與許德勳聯手也難以攻破劉信的營地。

更何況朱思勍顯然不可能在衡州停留多久,劉信需要堅守的時間並不長,以他的能力和吳軍的實力定然能夠辦到。

……

當吳軍攻破衡州之時,北方的晉樑大戰也到了最關鍵的時期。

十二月二十三日,樑軍在王彥章統領下抵達柏鄉,而晉、趙、北平三家聯軍同樣在李存勖的統領下南下抵達柏鄉以北,距離野河三十里處修建營地。

營地修好後,李存勖派周德威渡河向樑軍發起挑戰,結果樑軍避而不戰。

這一切與當初楊渥等人在沙盤推演中的基本上是一樣的。

不過接下來,李存勖卻沒有像沙盤推演中李承嗣那樣直接將營地遷移到高邑,而是直接將營地遷移到了野河以北,距離樑軍僅僅五里的地方,並且再次派出周德威領騎兵前往樑軍營地挑戰。

這一次,樑軍沒有再堅守,大將韓勍親自領步兵三萬人出營與周德威交戰。

周德威以騎兵爲主,兵力較少,自然不會與樑軍交戰,所以選擇退避,等到與李存璋率領的步兵匯合以後纔開始與樑軍交戰。

不得不說,龍驤軍、神捷軍這兩支樑國精銳禁軍,的確不是一般軍隊能夠比擬。

那些士兵們不僅士氣高昂,經驗豐富,更是一個個鮮衣怒馬,顯得極有氣勢。

這可是朱溫麾下最精銳的兩支軍隊,自然是裝備最爲精良,再加上他們的天子親軍的身份,使得他們一個個都是光彩顯耀。

而晉軍的士兵不是胡人出身,就是北方邊地的漢民,加上北方貧寒,又常年經歷戰爭,所以士兵們雖然驍勇善戰,卻是標準的窮鬼,根本沒有見識過像龍驤、神捷這樣盛裝打扮的軍隊。

相比之下,自己一方就好比窮山溝裡出來的土包子,陡然遇到對方這麼一羣“高貴”的敵軍,所以都有些自慚形穢,再加上敵軍衆多,結果晉軍士氣爲其所奪。

關鍵時候還是周德威站出來鼓勵衆將士說:敵人雖然衣甲光鮮,不過實際上他們都是一些販夫走卒,街頭無賴,就是十個加起來也打不過你們一個。

若是你們能夠抓住一個敵軍,光是他們身上的財富就足夠你們過上富足日子了!

士兵們一聽,頓時士氣高漲,一個個爭先恐後的向樑軍殺過去,都希望自己能夠有幸抓住一個敵軍。

可惜的是,龍驤、神捷兩軍可不僅僅是衣甲光鮮而已,他們的戰力也的確很強,即便晉軍將士各個爭先,奮勇殺敵,周德威更是率領精騎不斷攻擊樑軍左右兩翼,但這一戰最終還是以平手告終。

至此,兩軍的第一次交鋒結束,樑軍未能奈何晉軍,晉軍也未能奈何樑軍。

當晚,晉軍營地,中軍大帳裡,衆將依次而坐,商議軍情。

“大王,從今日戰況來看,敵軍實力的確很強大,我軍想要迅速擊敗敵軍只怕很難。如今之計,最好的辦法就是堅守以等待時機!”此時,營帳裡迴盪着周德威那堅毅的話語。

李存勖疑惑道:“我軍此次遠道而來,目的是爲了救人之急;我們三鎮的軍隊不過是臨時組建的,若是時間一久,只怕內部就會出現問題,所以我軍應當速戰速決。將軍卻主張穩紮穩打,這是爲何?”

“大王有所不知,趙王、北平王的軍隊戰力低下,只適合用來守城,不適合野戰。同時,我軍的優勢在於騎兵。”

“大王,請恕末將直言,如今我軍的營地距離樑軍營地太近了,僅僅五里路程,這點距離根本不足以讓騎兵馳騁,這完全就是自縛手腳,如何能夠破敵?”

或許是今日戰事不怎麼順利的緣故,周德威說話也有些衝。

率軍直逼樑軍營地,這是李存勖親自做出的決定,如今居然被周德威給毫不客氣的稱做自縛手腳,這自然引得年輕氣盛的李存勖心中不快。

“哼!”李存勖臉色陰沉,一句話沒說就直接起身離去,只留下營帳裡衆多將領面面相覷。

“周將軍,不是本將說你,你就算對大王的安排有什麼不滿,那也完全可以換種說法嘛,何必說得這麼難聽?”

“就是,周將軍,你這下可是將大王惹怒了。”

“以本將之見,周將軍等會兒還是親自去見一見大王,向大王認個錯。你畢竟是大王麾下重將,與大王鬧得不歡不喜可是會影響到接下來這一仗的!”

……

衆將紛紛勸說,不過在場之人卻沒有一個認爲周德威的觀點錯誤的。

畢竟大家都是打老了仗的人,自然知道該如何發揮騎兵的長處。

而李存勖雖然在潞州之戰中創下輝煌戰績,不過那只是一場偷襲戰而已,論起實戰經驗,他自然比不上週德威等老將。

此時,面對衆將的勸說,周德威也意識到自己之前的錯誤,不過他並不打算直接去向李存勖認錯。

畢竟對他來說,說服李存勖遷移營地纔是最重要的。

若是不能做到這一點,他現在貿然去和李存勖談話,反而可能將關係鬧僵了。

所以出了營帳後,周德威想了一想便去尋找監軍張承業。

當年朱溫討伐李茂貞,兵圍鳳翔近一年時間,最終迫使李茂貞將天子交出來。

爲了給這一戰找到足夠的理由,當時朱溫在得到唐昭宗之後,便迫使唐昭宗下令天下各大藩鎮,殺光在當地的監守太監。

結果其他小藩鎮都照做了,而王建、李克用、楊行密等強大藩鎮卻都對這份詔書陽奉陰違,各自保下了一些宦官。

這其中,楊行密保下的宦官名爲程匡柔,乃是前清海軍的監軍。

不過此人在被楊行密保下後沒多久就病逝了。

而李克用保下的河東監軍張承業卻依舊活着,並且因爲此事而對李克用忠心耿耿,後來更是一心輔佐李存勖,乃是李存勖的心腹之臣。

當然,張承業雖然忠心於李存勖,但他更加忠心於唐朝,他對於李存勖給他的加官進爵一概拒絕,堅持以唐朝皇帝當初任命的河東監軍自居。

此時,周德威在找到張承業後便開口直言道:“大王最近幾年與樑軍交戰,屢屢獲得勝利,以至於大王有輕敵之心。”

“如今大王根本不考慮敵我兩軍的實力對比,卻一心想要與敵軍速戰速決。”

“如今我軍營地距離敵軍營地不過一河之隔,若是敵軍修建浮橋渡河來攻,而我軍騎兵又難以馳騁,到時候兵敗就在眼前啊!”

張承業雖然已經六十多歲了,不過身體還很健朗。

他聽了周德威之言後,沉吟片刻才緩緩問道:“既然你覺得我軍目前的營地不妥,那麼你打算將營地遷移到哪裡去呢?”

“高邑!”

“高邑?”

“不錯!”周德威點點頭,眼神放出光彩,有些興奮的道:“高邑這個地方,可以說是目前最適合我軍的營地。”

“首先它距離野河很近,我軍可以在那裡修築浮橋,隨時渡河!”

“其次,高邑距離柏鄉三十里,若是我軍騎兵在那裡渡河,就有足夠的距離來發揮騎兵的威力!”

“最後一點,高邑再怎麼小,那也是一座縣城,若是將來局勢危急,我軍也能依託高邑來防守,這就能發揮趙兵和義武軍的優勢!”

“可以說,高邑就是一個完美的駐營處,大王若是能將營地遷移到高邑去,則此戰必勝!”

周德威越說越興奮,聲音也越來越大。

第四百三十二章生財有道第一百八十二章 商議第二百一十章 軍隊整編第二十二章 夜襲第五百五十二章進軍襄州第一百二十章 火藥第四百八十七章偷聽第二百三十四章 怒火第三百二十九章和談第五百七十七章康懷貞第三百七十八章撤兵第一百六十六章 伏擊(上)第四百二十八章擇婿第二百三十九章 撤退第二百零八章 應對第八章 父親召見第四百七十二章提醒第五百三十九章取勝的關鍵第四百六十五章意外的決戰第三百四十四章 王審知的安排第二百一十一章 將領安排第三百六十二章擊潰第七百一十一章炮擊第一百零四章 嘉興之戰(七)第六百六十八章禍不單行第二十二章 夜襲第三百五十章江西大局第五百二十八章寇彥卿第六百四十五章休整第四百八十八章繼續出兵第四百三十一章騎兵與北方局勢第一百七十七章 戰(中)第四百七十九章準備議和第五十六章 甜蜜第三百八十四章閱兵第三十章 田覠的憤怒第二十八章 逃第一百九十章 封賞第三百三十五章鍾延規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二百九十八章淮南軍的撒手鐗第八十章 蘇州之圍(十三)第九十三章 李儼第六百一十章託付後方第四百零八章疑雲第八十二章 蘇州之圍(十五)第六百六十四章陣前相會第五百二十一章風寒第五十章 悠閒第六百一十二章討伐張文禮第三百八十六章軍銜與封爵第一百二十三章 發動第八十五章 奪軍(下)第一百二十八章 兵變(上)第三十一章 討伐朱全忠第四百四十一章密探第六百九十三章突圍第五百四十三章吳軍的部署第七百章伐蜀(上)第五百零八章監國之爭第一百一十九章 定計第一百二十一章 軍紀第一百七十六章 戰(上)第三百五十一章高季昌第四百六十二章戰柏鄉第一百三十四章 壽州(上)第二百八十三章一年之後第一百二十六章 宣州第四百二十四章絕望第五百二十一章風寒第六百一十三章風起第九十二章 收服孫琰三百五十六章投降第四百八十九章心中冰涼第三百九十三章兵敗與連鎖反應第五百零三章清理佛門第二百九十二章 進軍方略第四百四十七章野心第三百五十三章爭論第四百一十章酒館喝酒第五百六十三章罷官第五百八十八章襲擊第六十九章 蘇州之圍(二)第三百三十章 條件第六百七十二章主動進攻第二百三十一章 幕後之人第六百九十四章李嗣源之死第五十四章 婚事第三百五十三章爭論第二百一十九章 光州平叛(續)第一百七十八章 戰(下)第五百三十五章壞消息(續)第一百八十八章 楊行密的安排第二百五十四章 洞房第五百九十二章朱廣德第一百三十一章 張灝第四百九十四章憂慮第七百零五章財政改革第一百八十八章 楊行密的安排
第四百三十二章生財有道第一百八十二章 商議第二百一十章 軍隊整編第二十二章 夜襲第五百五十二章進軍襄州第一百二十章 火藥第四百八十七章偷聽第二百三十四章 怒火第三百二十九章和談第五百七十七章康懷貞第三百七十八章撤兵第一百六十六章 伏擊(上)第四百二十八章擇婿第二百三十九章 撤退第二百零八章 應對第八章 父親召見第四百七十二章提醒第五百三十九章取勝的關鍵第四百六十五章意外的決戰第三百四十四章 王審知的安排第二百一十一章 將領安排第三百六十二章擊潰第七百一十一章炮擊第一百零四章 嘉興之戰(七)第六百六十八章禍不單行第二十二章 夜襲第三百五十章江西大局第五百二十八章寇彥卿第六百四十五章休整第四百八十八章繼續出兵第四百三十一章騎兵與北方局勢第一百七十七章 戰(中)第四百七十九章準備議和第五十六章 甜蜜第三百八十四章閱兵第三十章 田覠的憤怒第二十八章 逃第一百九十章 封賞第三百三十五章鍾延規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二百九十八章淮南軍的撒手鐗第八十章 蘇州之圍(十三)第九十三章 李儼第六百一十章託付後方第四百零八章疑雲第八十二章 蘇州之圍(十五)第六百六十四章陣前相會第五百二十一章風寒第五十章 悠閒第六百一十二章討伐張文禮第三百八十六章軍銜與封爵第一百二十三章 發動第八十五章 奪軍(下)第一百二十八章 兵變(上)第三十一章 討伐朱全忠第四百四十一章密探第六百九十三章突圍第五百四十三章吳軍的部署第七百章伐蜀(上)第五百零八章監國之爭第一百一十九章 定計第一百二十一章 軍紀第一百七十六章 戰(上)第三百五十一章高季昌第四百六十二章戰柏鄉第一百三十四章 壽州(上)第二百八十三章一年之後第一百二十六章 宣州第四百二十四章絕望第五百二十一章風寒第六百一十三章風起第九十二章 收服孫琰三百五十六章投降第四百八十九章心中冰涼第三百九十三章兵敗與連鎖反應第五百零三章清理佛門第二百九十二章 進軍方略第四百四十七章野心第三百五十三章爭論第四百一十章酒館喝酒第五百六十三章罷官第五百八十八章襲擊第六十九章 蘇州之圍(二)第三百三十章 條件第六百七十二章主動進攻第二百三十一章 幕後之人第六百九十四章李嗣源之死第五十四章 婚事第三百五十三章爭論第二百一十九章 光州平叛(續)第一百七十八章 戰(下)第五百三十五章壞消息(續)第一百八十八章 楊行密的安排第二百五十四章 洞房第五百九十二章朱廣德第一百三十一章 張灝第四百九十四章憂慮第七百零五章財政改革第一百八十八章 楊行密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