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蘇州之圍(六)

那天擊敗王良材後,楊渥趁機攻下常熟,在常熟休整了一天後,他將傷兵全部留下,又留下五百士兵守常熟,自帶剩餘六千多人進攻崑山。

因爲他們佔領常熟的速度太快,快到崑山這邊也來不及把錢糧轉運到蘇州去。不過崑山並不是對抗淮南的第一線,守軍相對少些,只有一千五百人。他們聽說楊渥率軍到來後便迅速關閉城門,避而不戰,一心一意的守城。

“崑山守軍雖然只有一千五百人,但城牆較高,防備森嚴,我軍要攻下崑山只怕有難度啊!”秦裴嘆息道。

他當年在這裡堅持抵抗顧全武,深知此城不好攻,甚至已經做好了長期圍攻的打算。

“是啊,有難度啊!”望着遠處城牆上密佈的城樓,楊渥不禁有些頭皮發麻。像常熟那樣在野外擊敗敵軍顯然是不可能了,攻城的話不知道要花多少時間,損失多少士兵。

“難道現在就要使用殺手鐗?”楊渥低頭沉思起來。

事實上楊渥並不是沒有辦法攻城,比如用黑火藥來炸開城門。

他當初在運河裡救起來的那個寧中,在楊渥給他提供了實驗場所,又爲他指明瞭配方改進方向後,寧中的實驗迅速取得成功,製造出了威力更大的黑火藥。

不過這種武器是楊渥的絕密,用來攻打崑山這麼個小地方顯然划不來。

除了黑火藥外,還有重力式拋石機,也就是後世蒙古人用來攻打襄陽的“回回炮”,又稱爲“襄陽炮”。

目前各方勢力使用的發石機,都需要用數十甚至數百人的人力來拉曳發射,而且發射的石彈重量、射程等都有所不足;而襄陽炮則使用配重來發射石彈,需要的人力少了很多,發射的石彈卻重了很多,而且射程和精確度都遠超現在的發石機。

若是用回回炮來攻打崑山城,楊渥相信一定能夠攻下來。但回回炮製造複雜,需要大量工匠,消耗大量時間,因此適合於長期攻城;而楊渥可不願意在崑山耽擱太多時間,他還想着迅速佔領蘇州周圍縣城,然後與周本匯合攻打蘇州,等攻蘇州時再祭出回回炮這種大殺器。

兩人圍着崑山城轉了一圈,果然如秦裴所言,找不到半點漏洞。無奈之下只好決定先試探攻城一下。

當天,淮南大軍開始挖溝築壘,打製攻城器具,又在城外的險要處建了營寨,內用木材外用夯土,十分堅固,外面又挖了四尺深的壕溝,溝底插了竹籤,這些都是爲防止守軍突然出城襲擊而做的必要防備。

做完這些後,楊渥又派人向城裡射勸降文書,之後便發起試探攻城。他命朱思勍率領一都人攻打西城門,自己與秦裴率其餘軍隊接應。

隨着一陣陣戰鼓聲響起,朱思勍開始帶兵慢慢向前移動。

城牆上,守將張達正滿臉愁容。崑山位處蘇州之東,位置險要,守軍卻只有三個營。當初他曾經向孫琰提出增加這裡的兵力,但孫琰卻認爲崑山不是防禦淮南的第一線,若是淮南小規模來攻,那麼有常熟和蘇州擋着就行了;若是淮南大規模來攻,那就應該儘量放棄周邊縣城,集中各縣的兵力和錢糧來防守蘇州以待救援。

所以孫琰佈置在崑山的兵力就只有這麼多了,至於更後方的華亭、嘉興等縣,兵力更加少。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錢鏐起家較晚,兵力遠遠比不上淮南,只能採取重點防守的辦法。

此時面對城外淮南軍的進攻,張達一面在在城牆上來回奔走,鼓舞士氣,一面暗中思考着如何退敵。

如果沒有好的辦法就這麼繼續防守下去,恐怕城池最後也難免陷落。他聽說蘇州已經被團團圍住了,而杭州那邊更是發生叛亂,如今勝敗不知。所以指望援軍儘快趕來解圍是不現實的。

“如果投降的話?”

這個念頭剛剛升起就被他掐滅了。這倒不是說他對錢鏐有多麼忠誠,只是他的家人都在蘇州,在蘇州被淮南軍佔領前他是不敢投降的。

心中想着心事,手中卻半點都沒有停。

眼見着淮南軍已經扛着雲梯快衝到城下了,張達大聲呼號道,“預備,射!”

頓時士兵們紛紛張弓射去,箭雨遮蔽天空,但城下淮南軍卻只有十幾人中箭倒下。

“再射!”

又是一輪箭雨,這次敵軍靠的較近,倒下的要多了一下,但淮南軍依然不退,紛紛將雲梯搭上城牆,準備登城。

“準備滾木!”

……

半個時辰後,隨着一陣鳴金聲傳來,攻城的淮南軍開始緩緩撤退。守軍士兵們紛紛歡呼,人人臉上佈滿喜色,“勝利了!”

然而與士兵們的歡呼不同的是,張達看着對方有條不紊的撤退,卻一臉陰沉,“唉,今後的日子不好過了!”。

他知道若是敵人發瘋一般的進攻那反而是好事,所謂“剛不可久,柔不可守”,敵軍一味強攻,肯定堅持不了多久;但現在敵人這樣有條不紊的攻城,那就說明敵軍將領頭腦冷靜,今天僅僅是試探一下,接下來的攻城就會越來越猛,而自己一方卻會不斷的被放血,直到筋疲力盡時就是城池陷落之時。

接下來的幾天淮南軍果然不慌不忙的攻城,一點點的給城內守軍放血,僅僅十天下來,守軍便傷亡了兩百多人。

這天,剛剛打退了淮南軍的進攻後,張達草草交代了守城的營指揮幾句話,便愁容滿面的回到自己的府宅。

“將軍,崔縣令前來求見,正在客廳等候。”這時候下人突然來報。

“崔肅?他來幹什麼?”張達有些疑惑,他與縣令崔肅的關係可不怎麼好,只是因爲最近守城才融洽了一點。

匆匆趕到客廳,一番客氣後,崔肅肅然問道,“敢問張將軍,如今戰況如何?”

他雖然是縣令,但在崑山卻沒有多少權利,不要說軍權,便是平時崑山的政務都是張達說了算,所以他和張達的關係只能說一般。

張達心中雖然憂慮,但也知道要給這些人守城的信心,所以他笑着說道,“崔大人放心就是,今天敵軍攻城已被本將輕易擊退了,殺死了他們上百人而我軍傷亡卻很小。所以大家都不要擔心,敵軍攻不進來的!”

崔肅卻搖了搖頭,嘆了口氣道“將軍何必瞞我?本官雖然不懂軍務,卻也知道這十天來將士們傷亡很大,若是沒有別的辦法改變局勢,只怕將軍守不了多久了。”

當初秦裴當初之所以能堅守,那是因爲他當初兵力有三千人,而且那時候他們還能指望淮南派援軍來解圍;但現在的崑山顯然不具備這些條件。

“嗯?”張達皺了皺眉,眼神肅然看向崔肅,冷冷說道:“怎麼,難道宋大人是想勸本將投降的?”

崔肅笑着搖了搖頭,“非也,本官不過是爲將軍引薦一個人而已。此人有一策可助將軍破敵。”

……

ps:求收藏,求推薦!

第二百九十八章淮南軍的撒手鐗第二百九十九章 反擊第四百八十二章勸降第二百三十六章 出征第四十七章 練兵第二百八十二章 接位第一百三十章 兵變(下)第六百三十九章攻陷鄆州第三十四章 驚喜(下)第二百九十章調兵遣將第二百五十七章 錢鏐的驚喜第三百九十五章教訓馬殷第五百七十八章意驚訝第四百四十一章密探第三百二十八章大戰連起第四百五十章馮道第四十六章 楊渥的新手下第六百二十一章衝突第一百四十六章 矛盾第二百四十九章 父與子第七百一十章兵圍興唐府第三百零三章撤軍第三百五十章江西大局第六百三十章突襲第四百五十四章救援第二百九十七章漏洞第四百六十章原因第六百九十一章大獲全勝第二十一章 出征第九十七章 南征更新計劃第七百零二章蜀國亡第二百二十一章 選拔人才第二百七十五章軍議第四百四十二章感慨第六百七十章圍困第三百一十八章 使者第六百五十七章各方反應第六百八十九章半渡而擊第四百四十八章戰場初見第七十章 蘇州之圍(三)第四百零八章疑雲第五百五十九章北方亂象第三百零四章 郭崇韜第五百八十五章轉機第一百章 嘉興之戰(三)第二百二十章 政策落實第六百八十章激戰第一百六十二章 攔截第二百六十章 一場混戰第五百一十六章憤怒第二百三十二章 通敵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二百三十二章 通敵第二百一十四章 劉仁規第二百六十六章 科舉結束第二百八十七章軍號更新計劃第六百七十二章主動進攻第三百六十六章大計劃第二百八十六章 擴軍第四百七十五章變革第七百一十三章突入城中第五百一十五章擔憂第四百二十三章奪取建州第七百零六章開疆拓地第六百七十八章危急第二百七十二章 病倒第二百三十九章 撤退第六百九十八章三請第七百一十五章盛世第六百一十八章襲取亳州第二百四十九章 父與子第四百六十四章步步爲營第五百一十七章處置第四百六十一章無奈第六百四十四章擊契丹第四百零一章吳國最大的敵人第二百九十八章淮南軍的撒手鐗第三百九十章潞州之戰第五百六十九章洛陽兵變第五百七十八章意驚訝第三百二十一章 魏州之變第六百三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四百二十五章就擒第三百三十五章鍾延規第一百二十六章 宣州第六百一十章託付後方第六百七十六章渡河(下)第四十五章 不安第三百四十一章危全諷的野心第五百二十章攻破第三百一十一章 興兵第三百零八章第二百二十二章 戰事再起第六百七十九章鼓動士氣第二百九十五章追擊第四百四十六章黎求第五百九十五章劉龑入朝第四百九十章同意
第二百九十八章淮南軍的撒手鐗第二百九十九章 反擊第四百八十二章勸降第二百三十六章 出征第四十七章 練兵第二百八十二章 接位第一百三十章 兵變(下)第六百三十九章攻陷鄆州第三十四章 驚喜(下)第二百九十章調兵遣將第二百五十七章 錢鏐的驚喜第三百九十五章教訓馬殷第五百七十八章意驚訝第四百四十一章密探第三百二十八章大戰連起第四百五十章馮道第四十六章 楊渥的新手下第六百二十一章衝突第一百四十六章 矛盾第二百四十九章 父與子第七百一十章兵圍興唐府第三百零三章撤軍第三百五十章江西大局第六百三十章突襲第四百五十四章救援第二百九十七章漏洞第四百六十章原因第六百九十一章大獲全勝第二十一章 出征第九十七章 南征更新計劃第七百零二章蜀國亡第二百二十一章 選拔人才第二百七十五章軍議第四百四十二章感慨第六百七十章圍困第三百一十八章 使者第六百五十七章各方反應第六百八十九章半渡而擊第四百四十八章戰場初見第七十章 蘇州之圍(三)第四百零八章疑雲第五百五十九章北方亂象第三百零四章 郭崇韜第五百八十五章轉機第一百章 嘉興之戰(三)第二百二十章 政策落實第六百八十章激戰第一百六十二章 攔截第二百六十章 一場混戰第五百一十六章憤怒第二百三十二章 通敵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二百三十二章 通敵第二百一十四章 劉仁規第二百六十六章 科舉結束第二百八十七章軍號更新計劃第六百七十二章主動進攻第三百六十六章大計劃第二百八十六章 擴軍第四百七十五章變革第七百一十三章突入城中第五百一十五章擔憂第四百二十三章奪取建州第七百零六章開疆拓地第六百七十八章危急第二百七十二章 病倒第二百三十九章 撤退第六百九十八章三請第七百一十五章盛世第六百一十八章襲取亳州第二百四十九章 父與子第四百六十四章步步爲營第五百一十七章處置第四百六十一章無奈第六百四十四章擊契丹第四百零一章吳國最大的敵人第二百九十八章淮南軍的撒手鐗第三百九十章潞州之戰第五百六十九章洛陽兵變第五百七十八章意驚訝第三百二十一章 魏州之變第六百三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四百二十五章就擒第三百三十五章鍾延規第一百二十六章 宣州第六百一十章託付後方第六百七十六章渡河(下)第四十五章 不安第三百四十一章危全諷的野心第五百二十章攻破第三百一十一章 興兵第三百零八章第二百二十二章 戰事再起第六百七十九章鼓動士氣第二百九十五章追擊第四百四十六章黎求第五百九十五章劉龑入朝第四百九十章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