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九章北方亂象

六月初,楊渥正式從金江陵啓程返回金陵,而在此期間,北方的局勢再次發生改變。

朱友珪畢竟不是傻子,他也知道自己現在的位置還沒有坐穩,需要用心拉攏朝中文武大臣才行。

在韓勍的建議下,他將宮中府庫的金銀財帛取出來,大量賞賜給各軍將士們以及文武大臣,以期望取得他們的支持。

但即便如此,也沒有多少人站出來支持他。

相比於洛陽城中暫時的平靜,地方上的變亂反而來得更快一些。

許州城中的軍士幾乎天天都有人奏報說,城中將要發生動亂,但匡國節度使韓建既不檢查,也不做防備。

結果,六月十一日這天,城中的馬步軍都指揮使張厚發動兵變,將韓建殺死。

消息傳到洛陽後,朱友珪擔心引發更大的動亂因而不敢追究。

當然,即便他想要追究也難以有所作爲,因爲朝中大臣都不怎麼聽他的,當他向衆臣尋求對策時,那些大臣們一個個都在冷眼旁觀着,心中或許還在盤算着看熱鬧。

至於那些武將更是對此沒什麼意見,唯一支持出兵平叛的也就韓勍一人,但在現在這種時候,朱友珪根本不敢讓韓勍領兵離開洛陽。

無奈之下,朱友珪在幾天後只好下令任命張厚爲陳州刺史。

這個決定固然在沒有動用軍隊的情況下就平息了許州的動亂,但在無形之中卻是鼓勵了那些暗中包含野心的人,讓他們更加放心大膽的起事。

在張厚之後第一個發難的,不是別人,竟然是如今樑國的第一名將楊師厚!

五月時,楊師厚受命領兵南下,試圖穩固南方瀕臨崩潰的防線,不過在楊師厚抵達之前,吳軍就已經停止了攻勢,並且開始撤軍。

相比於南方的局勢,朱溫更加擔心北方晉國會不會趁火打劫,所以在確認吳軍已經退去後,朱溫又下令楊師厚返回北方邢州駐守。

然而還不等他到達邢州,朝中朱溫身死和朱友珪登位的消息就已經傳來。

和這個時代大多數將領一樣,楊師厚的心中同樣有着自己的野心,同樣希望自己能做一方節度使。

他曾經雖然做過山南東道節度使,不過時間並不長,甚至來不及在當地形成自己的勢力,就再次被朱溫徵調,隨即率軍東征西討。

在近十年之內,樑國最爲有名的將領,也是最能震懾他國的將領,也就是楊師厚和劉知俊兩個而已。

劉知俊鎮守長安,多次領兵以弱勝強,大敗李茂貞,威震關中。

楊師厚同樣領兵東征西討,功勳卓著,威名赫赫;敵國將領,只要聽到他的名字就會感到緊張。

便是周德威、李存勖等人,同樣爲他威名所懾服。

可以說劉知俊和楊師厚兩個,就是近幾年樑國的頂樑柱。

其他將領,包括劉鄩、牛存節、王彥章、寇彥卿等人,雖然也號稱名將,但不管是威名還是領兵能力,與楊師厚和劉知俊兩人都差了一籌。

不過楊師厚需要值得慶幸的是,他雖然沒能做上地方節度使,但也正因此,他才能得到朱溫的重用。

而另一位大將劉知俊的運氣就差遠了,因爲長期鎮守關中、擔任匡國節度使的緣故,他受到朱溫的猜忌,最終被迫逃亡岐國。

不過楊師厚雖然有一個宣義節度使的頭銜在身,但他實際上並沒有自己的地盤。

在之前,因爲有朱溫震懾着,即便是楊師厚有自己的野心也不敢輕舉妄動。

但在聽說朱溫身死和朱友珪上位的消息之後,這個唯一的顧慮也就消失了。

於是楊師厚決定自行下手,奪取一方藩鎮自己來當家做主。

他選定的目標正是天雄軍節度使,也就是之前有名的魏博節度使。

當初魏博節度使羅紹威主動投靠朱溫,在樑國建立後被封爲鄴王。

兩年前,羅紹威病死,節度使的位置就落到了羅紹威的年幼的兒子羅周翰的頭上。

因爲年幼的關係,節度使府的大小事物實際上都是由親軍都指揮使潘宴負責。

楊師厚這兩年因爲長期駐守在魏州附近的緣故,對魏博節度使得到位置早就垂涎不已,如今看到了機會,他自然不會放過。

六月中旬,楊師厚率軍返回邢州的途中,路過魏州,在銅雀驛借住。

楊師厚不僅是樑國赫赫有名的大將,同時也是北面都招討使,附近大小將官都由他統轄。

如今他既然在銅雀驛借住,身爲地主的潘宴自然要去見上一面。

而楊師厚卻趁機發難,將潘宴逮捕並且直接殺掉。

接着,他又出兵攻佔魏州牙城,對魏州造成事實上的佔領,並且宣佈自己今後將在這裡辦理公務。

消息傳到洛陽後,當即在朝中引起軒然大波。

身爲如今樑國的頂樑柱,楊師厚的影響力可比之前區區一個張厚要大多了,如今連他都突然發動兵亂,樑國局勢的動盪可想而知。

當然,對於朱友珪來說,之前張厚作亂的時候他都不敢出兵鎮壓,此時面對楊師厚他自然更加不敢用兵。

幾天後,朱友珪下令冊封楊師厚爲新的天雄節度使,而將他之前的宣義節度使頭銜則換給了羅周翰。

同時,朱友珪兌現他之前的承諾,下令冊封韓勍爲新的匡國節度使。

六月底,駐守懷州的三千名神捷軍將士在他們的指揮使劉重遇的率領下突然發動兵變,並且向北方逃離,一路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消息傳來,朝中文武這下再也坐不住了,便是朱友珪也不敢再容忍。

因爲之前張厚的變亂髮生在許州,距離洛陽尚遠,楊師厚的兵變更是遠在魏博,而且大家也不敢得罪楊師厚,但這一次的懷州兵變卻是不同。

懷州距離洛陽太近了,連這裡都發生了變亂,朝中之人哪裡還敢繼續觀望。

所以這一次朱友珪終於下令以東京馬步軍都指揮使霍彥威、左耀武指揮使杜宴球二人爲將,率軍前去討伐。

這一次的懷州兵亂,與其說是一次兵亂,不如說是一次暴動更加貼切些。

那些暴亂的將士們除了燒殺搶掠外,實際上並沒有什麼大的目的和野心,更沒有什麼行動計劃,只不過臨時起意的行動罷了。

對於這樣的亂兵,討伐起來自然輕而易舉,僅僅兩天之後,亂軍就被擊敗,其頭領劉重遇被抓住,押送洛陽斬首示衆。

相比於之前張厚之亂、楊師厚的突然發難,以及這一次的懷州兵亂,另外一次變亂造成的影響就要大得多了。

這一次兵亂的主角乃是駐守河中的護國軍節度使、冀王朱友謙。

朱友珪在發動兵變奪取帝位之後,雖然極力拉攏那些功勳老將,又是封官加爵,又是提高賞賜,雖然暫時穩住了局勢,但那些功勳老將心中依舊不滿意。

冀王朱友謙身爲朱溫的養子,對於朱友珪殺父自立之舉更是深感厭惡,在河中公開大罵朱友珪殺父惡行。

朱友珪一面派人加封其爲侍中兼中書令,一面下達詔書爲自己辯解,可惜朱友謙完全不吃這一套,反而聲稱要去洛陽向朱友珪問罪。

無奈之下,朱友珪下令以韓勍爲西面行營招討使,督率諸軍前往討伐。

面對韓勍氣勢洶洶的大軍,朱友謙自感難以抵擋,一怒之下便投降了晉國,並向晉王李存勖求援。

前面三次動亂,雖說對樑國同樣造成了重大影響,但那些影響都只限於樑國內部,只要花點時間調理,這些影響還是能夠逐漸消弭的。

而這一次朱友謙卻是直接投降晉國,將晉軍牽扯進來,這影響可就大了。

尤其是河中之地極爲重要,晉國曾經多次出兵南下,試圖佔領這附近地區,都被樑軍挫敗企圖。

這一次若是真的讓晉軍站穩腳跟,那麼整個關中河南之地都將受到晉軍的威脅,這顯然是樑國不能接受的。

所以很快樑國就增加兵力,並且下令以剛剛從南方返回的大將寇彥卿爲將,領兵討伐朱友謙,並以韓勍爲其副將。

顯然在領兵打仗方面,朱友珪還是更加信任寇彥卿這位大將,即便是寇彥卿剛剛在南方大了個大敗仗也沒有讓他改變主意。

除了派兵討伐叛亂的冀王朱友謙外,朱友珪的另一個重大舉動就是解除了敬翔的崇政院使的職務,以原戶部尚書李振爲新的崇政院使。

再怎麼說,敬翔都是朱溫的心腹之臣,朱友珪自然會擔心他會對自己不利。

所以在稍微站穩腳跟後,他就設法對敬翔下手,罷免了他的職位。

不過,朱友珪雖然罷免了敬翔的崇政院使的位置,但也不敢做得太過,又任命他爲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不過敬翔原本就不願爲朱友珪效力,如今更是稱病在家,通常不參加朝政。

當然,北方的這些局勢變亂雖然讓人看得眼花繚亂,但與南方吳國暫時卻沒有什麼關係。

在六月底的時候,楊渥就已經抵達金陵,並且在朝中文武大臣的熱烈歡迎下進入城中。

第二百九十八章淮南軍的撒手鐗第三百四十六章審判第四百三十五章商議第五十八章 對峙第五百七十六章劉鄩第五百五十一章大獲全勝第五十章 悠閒第五百一十章抵達鄂州第五百二十七章軍情第三百二十三章軍議第六十三章 武勇都之亂(四)第四百八十九章心中冰涼第二百二十八章 應對第六百一十三章風起第三十章 田覠的憤怒第六百零八章換個地方?第四百八十八章繼續出兵第二百四十章 伏擊與被伏擊第一百一十八章 商議第六百零五章朝議第三百一十一章 興兵第一百八十八章 楊行密的安排第八十七章 投石機的威力第五百九十四章晉與樑第一百五十五章 臺濛之計第四百一十六章迎接第五百九十三章議和第九十六章 朱全忠第五百七十五章遷都之議第二百九十二章 進軍方略第三百三十九章第六百一十七章霍彥威第三百五十五章混亂第一百六十九章 擊潰第二百八十六章 擴軍第八十五章 奪軍(下)第五十二章 楊行密的反常第二百二十章 政策落實第六百四十六章大舉西進第一百二十章 火藥第六百七十六章渡河(下)第六百一十二章討伐張文禮第六百四十三章襲營第六百二十章冒險第六百四十七章追擊第五百零八章監國之爭第五百九十四章晉與樑第四百九十五章勸進第六百七十九章鼓動士氣第六十章 武勇都之亂(一)第三百五十七章安排第六百七十九章鼓動士氣第五百一十五章擔憂第四百一十六章迎接第三百一十四章 好消息第四百六十章原因第二十五章 任家莊之戰(下)第一百零四章 嘉興之戰(七)第五百六十九章洛陽兵變第六百七十一章募兵第二百三十章 應對(再續)第一百七十五章 緣由第四百八十二章勸降第二百八十七章軍號第三百零八章第四百八十八章繼續出兵第六百零五章朝議第五百八十二章朝議第四百一十七章福州之變第四百二十八章擇婿第五百五十五章朱溫之死第五百七十六章劉鄩第三百零八章第二百一十五章 劉金的告誡第四百五十章馮道第六百八十九章半渡而擊第六十五章 說服(下)第二百六十三章 科舉第六百零三章張文禮第三百九十八章議和第八十三章 蘇州之圍(十六)第四章 朱廣德第五百零六章逃離第三百九十五章教訓馬殷第三十五章 月色第二百五十四章 洞房第四百八十一章宋齊丘的驚恐第三百四十四章 王審知的安排第四百六十六章奔潰的右翼第四十七章 練兵第一百五十一章 混戰 (上)第一百七十五章 緣由第六百六十章鄆州失陷第五百三十四章壞消息第三百四十九章對王審知的態度第二百一十一章 將領安排第三百六十八章大舉調兵第六十五章 說服(下)第四百五十四章救援
第二百九十八章淮南軍的撒手鐗第三百四十六章審判第四百三十五章商議第五十八章 對峙第五百七十六章劉鄩第五百五十一章大獲全勝第五十章 悠閒第五百一十章抵達鄂州第五百二十七章軍情第三百二十三章軍議第六十三章 武勇都之亂(四)第四百八十九章心中冰涼第二百二十八章 應對第六百一十三章風起第三十章 田覠的憤怒第六百零八章換個地方?第四百八十八章繼續出兵第二百四十章 伏擊與被伏擊第一百一十八章 商議第六百零五章朝議第三百一十一章 興兵第一百八十八章 楊行密的安排第八十七章 投石機的威力第五百九十四章晉與樑第一百五十五章 臺濛之計第四百一十六章迎接第五百九十三章議和第九十六章 朱全忠第五百七十五章遷都之議第二百九十二章 進軍方略第三百三十九章第六百一十七章霍彥威第三百五十五章混亂第一百六十九章 擊潰第二百八十六章 擴軍第八十五章 奪軍(下)第五十二章 楊行密的反常第二百二十章 政策落實第六百四十六章大舉西進第一百二十章 火藥第六百七十六章渡河(下)第六百一十二章討伐張文禮第六百四十三章襲營第六百二十章冒險第六百四十七章追擊第五百零八章監國之爭第五百九十四章晉與樑第四百九十五章勸進第六百七十九章鼓動士氣第六十章 武勇都之亂(一)第三百五十七章安排第六百七十九章鼓動士氣第五百一十五章擔憂第四百一十六章迎接第三百一十四章 好消息第四百六十章原因第二十五章 任家莊之戰(下)第一百零四章 嘉興之戰(七)第五百六十九章洛陽兵變第六百七十一章募兵第二百三十章 應對(再續)第一百七十五章 緣由第四百八十二章勸降第二百八十七章軍號第三百零八章第四百八十八章繼續出兵第六百零五章朝議第五百八十二章朝議第四百一十七章福州之變第四百二十八章擇婿第五百五十五章朱溫之死第五百七十六章劉鄩第三百零八章第二百一十五章 劉金的告誡第四百五十章馮道第六百八十九章半渡而擊第六十五章 說服(下)第二百六十三章 科舉第六百零三章張文禮第三百九十八章議和第八十三章 蘇州之圍(十六)第四章 朱廣德第五百零六章逃離第三百九十五章教訓馬殷第三十五章 月色第二百五十四章 洞房第四百八十一章宋齊丘的驚恐第三百四十四章 王審知的安排第四百六十六章奔潰的右翼第四十七章 練兵第一百五十一章 混戰 (上)第一百七十五章 緣由第六百六十章鄆州失陷第五百三十四章壞消息第三百四十九章對王審知的態度第二百一十一章 將領安排第三百六十八章大舉調兵第六十五章 說服(下)第四百五十四章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