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吳國最大的敵人

“諸位一直都在擔心朱溫實力強大,晉王李存勖難以抵擋;不過諸位難道就沒想過,朱溫如今已經年老,他已經不是以前那個橫行天下的朱溫了嗎?”華蓋殿中,楊渥打斷了衆人的討論,沉聲說道。

“大王這是何意?難道說大王覺得朱溫已經打不過晉王了嗎?”聽了楊渥的話,衆人都有些驚訝,連忙向楊渥詢問。

正所謂勝敗乃兵家常事,潞州之戰雖說以樑軍失利告終,但大家都沒有覺得這一戰就能決定晉國與樑國之間的實力對比。

“朱溫打不打得過晉王,這個還不好說;不過他想要像前幾年那樣徹底壓制晉王的勢力,甚至是一舉消滅晉王,諸位覺得這有可能嗎?”

“這個……”高勗等人不自覺的便與搖了搖頭:“應該辦不到!”

前些年朱溫實力最爲強盛之時,對晉王李克用的優勢那麼大,甚至一年之內兩次大敗晉軍,將晉陽都包圍起來了,打得李克用差點都準備放棄晉陽逃往雲州。

但在那個最爲強盛的時候,朱溫都未能做到的事情,如今樑軍實力下降,而晉軍實力逐漸恢復了,朱溫再想要消滅晉國,就更不可能做到了。

“這就是了,既然朱溫已經沒法徹底統一北方了,那麼我們與朱溫暫時停火,先集中力量統一南方,這不是對我國更加有利嗎?”楊渥笑道。

此時宋齊丘已經匆匆趕來,告罪之後在最後面立定,一個侍衛上前將朱溫的手速呈給他看。

宋齊丘今年還只有二十一歲,這麼年輕就擔任金陵府尹,這對他來說已經是超拔恩典了,所以宋齊丘如今心中滿是惶恐,不管什麼時候都小心謹慎的對待每一件事情,生怕出了什麼亂子。

此時聽了楊渥的話後,不由得在心中沉思起來。

“大王,雖說朱溫想要消滅晉王已不可能,但朱溫畢竟還是我國將來最大的敵人,實力強大,即便我軍一統南方,想要消滅朱溫也不是容易的事情;那麼爲什麼不現在聯合晉王,儘量削弱朱溫的實力,這豈不是更好的選擇嗎?”周隱有些疑惑的問道。

“最大的敵人?”楊渥聽了之後不由得笑了起來。

在他看來,如今已經在走下坡路的朱溫,將來他的實力只有一天比一天衰落的,想要恢復實力已經不可能。

他已經失去了作爲吳國最大敵人的資格。

“諸位依舊將朱溫當做我國最大的敵人,但以孤看來,我國最大的敵人,並不是諸位想的朱溫,而是我國如今的那位盟友,晉王李存勖啊!”笑完之後,楊渥突然臉色一沉,以極爲嚴肅的口吻說道。

“什麼?晉王?大王不會是開玩笑吧?”衆人一片譁然,即便是足智多謀,深有遠見如郭崇韜、嚴可求等人,同樣不能理解楊渥爲什麼會覺得晉王李存勖纔是最大的敵人。

“你們看孤像是開玩笑的樣子嗎?晉王的實力,遠超你們的想象,同時樑國將來衰落的速度同樣會超過你們的想象!如今看上去是晉弱而樑強,但孤敢說,要不了幾年時間,到時候局勢必然會變成晉國強而樑國弱!”

衆人之所以依舊覺得朱溫實力強大,需要打壓,主要的原因就在於此時的樑國,依舊控制着中原最富庶,同時也是人口最多的地區;而李存勖所掌控的,只有經濟凋敝,百姓困頓,人口稀少的北方苦寒之地。

可以說,雙方的整體實力上樑國依舊遠遠強於晉國,甚至連如今的吳國都有些比不上。

在這個時代,各大勢力的地盤已經基本上穩固了,除非是實力相差巨大的情況下,否則一方勢力想要攻佔另一方勢力的一州之地,往往都需要花費不小的代價和較長的時間。

比如朱溫,他想要從李存勖手中奪回潞州,已經先後動用十多萬大軍,經過一年多時間的苦戰,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而晉軍趁勝發起的反攻,同樣在澤州城下被樑軍輕易的擊退了。

從這一點來看,即便晉王李存勖再怎麼能征善戰,即便晉軍騎兵再怎麼驍勇,但想要徹底的擊敗樑軍,奪取樑國的大片領地,徹底改變晉弱樑強的局面,這也是很難的事情。

最大的可能還是雙方沿着如今的戰線對峙,誰都奈何不得誰。

而樑國因爲根基更加雄厚,所以在這種對峙之中更加能夠持久。

至於這一次潞州之戰的失敗,那不過是一次小小的失利而已,對於根基雄厚的樑軍來說算不得什麼大事,要不了多久就能恢復過來。

即便是楊渥,若他不是來自後世,知道朱溫到了晚年的各種倒行逆施,使得樑國人心潰散,軍隊更是屢戰屢敗,士氣低落;再加上朱溫死後,他的繼承人更加無能,樑國的人才也迅速凋落,若非如此,他也不敢相信李存勖有機會一舉消滅樑國。

當然,這些事情目前都沒有發生,所以目前就不能以這些爲理由來勸衆人相信晉強而樑弱。

“李存勖的實力如何,郭參軍久在晉國,想必比孤更加清楚,諸位不妨聽他來說一說!”這時楊渥突然提議道。

郭崇韜沒想到楊渥突然要他來介紹晉國的實力,愣了一下才反應過來。

“臣雖然在晉國待了很長一段時間,不過因爲所處位置不高的緣故,對晉國的瞭解也不夠充分,若是說得不對,還請大王和諸位同僚體諒!”

郭崇韜謙遜了一番後纔開口道:“先說晉王本人,臣與當今晉王接觸得不多,但從一些過往來看,晉王的才能只怕還在其父之上!尤其是領兵打仗的能力,更是極爲突出,乃是一個天生的統帥!”郭崇韜以極爲讚賞的語氣評價道。

當初在晉陽時,郭崇韜便非常看好李存勖,曾經一度想要投入其門下效力。

若不是後來楊渥賞識他,極力拉攏挽留,再加上那時李克用身體還很強壯,距離李存勖上位的時間還遠,這讓郭崇韜擔心自己在短時間內都沒有出頭的機會,所以纔會離開晉陽投入吳國。

聽了郭崇韜的評價,衆人不由得對李存勖更加看重起來。

“除了晉王之外,李存勖、周德威、李嗣昭、李嗣源、符存審等,這些都是晉軍中有名的將領,這些人的領兵能力都極爲不凡,再加上晉軍騎兵衆多,士兵勇敢善戰,可以說晉軍的戰力還是很強的……”

郭崇韜儘量以公允的態度來評價着晉國的實力。

在他看來,晉國或許在整體上比不上樑國,但僅僅算軍隊的話,晉軍的實力不在樑軍之下;唯一缺乏的,就是人口基礎較差,若是打了敗仗的話,恢復起來要比不上樑軍。

聽了郭崇韜的介紹,衆人對晉國更加重視起來。

楊渥又接着說道:“晉國軍力強大,這一點不需要孤多說,郭參軍剛剛已經說過了。而樑國一方,如今朱溫還在,或許他還能與李存勖相持不下;但等到朱溫死了之後呢?諸位可別忘了,朱溫如今也是五十七歲的人了!”

朱溫若是死了,樑國會如何?

這一點很明顯,朱溫的幾個兒子沒有一個有那個能力繼承朱溫的基業,並與李存勖相抗衡。

這就意味着戰爭的天平將徹底倒入晉王一方!

想到這裡,衆人終於明白過來楊渥的意思。

“大王是說,如今朱溫還在時,他最多隻能與晉王相持;等到朱溫不在了,樑國就有覆滅的危險。而樑國覆滅之後,晉王就會一統整個北方,他的的實力就會迅速壯大,成爲我國將來最大的敵人?”嚴可求皺眉道。

“不錯,孤就是這個意思!而且孤覺得,距離這個時間的到來,不會太久,或許最多也就十多年時間!在這段時間內,我國不僅要統一南方,還要做好與一個有統一整個北方的實力的晉國對抗的準備!”

“所以孤認爲現在不僅不能繼續削弱朱溫,反而還要儘可能的設法幫助樑國增加對抗李存勖的實力,以使李存勖統一北方的時間來得更晚一點!”楊渥最後說出了他的想法。

聽到李存勖將來有可能統一北方,這個結論無疑是很令人震驚的,但是仔細想來,卻又有這種可能。

理解了楊渥的想法後,衆人回想起來這才明白爲何楊渥對於和談的興趣會這麼濃,同時也明白了爲什麼楊渥沒有在之前潞州之戰後對樑國趁火打劫,這一切都是爲了不至於將樑軍削弱得太多。

“大王深謀遠慮,臣等佩服!”高勗等人明白了楊渥的意思後,紛紛拜服。

楊渥在心中小小得意了一下後,立即便嚴肅起來。

他知道,李存勖固然是他將來最大的敵人,不過在北方,除了李存勖以外,卻還有另一個強敵正在逐步崛起,而且這個敵人,如今已經具備了相當強大的實力,並且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乃是比李存勖更將難以對付的敵人。

這個敵人,就是契丹!

第六百零三章張文禮第一百八十七章 宣州平定第五百八十二章朝議第四百一十章酒館喝酒第二百零九章 捷報第六十四章說服(上)第二百三十章 應對(再續)第四百一十八章爭奪建州第六百八十九章半渡而擊第六百一十六章出兵(續)第三百六十一章登陸第二百四十六章 陳璋第四百六十三章王彥章第四百三十一章騎兵與北方局勢第七百零七章離心第四百零八章疑雲第一百五十章 臨陣脫逃第三百二十八章大戰連起第六百五十三章五日滅樑(中)第三百零七章 歡呼第五百零三章清理佛門第三百一十九章濟州島第六百六十一章商議軍情第五十三章 腹黑第五百章盧枇第二百一十五章 劉金的告誡第三百零一章後路已斷第四百二十七章平定福建第四章 朱廣德第三百三十四章 馬殷的喜悅第二百零九章 捷報第五十四章 婚事第三十五章 月色第四百四十九章晉與燕第六百三十七章張全義第六百五十三章五日滅樑(中)第二百九十章調兵遣將第二百七十四章 震驚第五百八十八章襲擊第一百九十六章 討論(續)第四百三十七章勾結第四百六十九章決斷第五百九十五章劉龑入朝第四百七十二章提醒第一百二十三章 發動第五百零四章鑄幣之論第六百二十章冒險第六十五章 說服(下)第七百零六章開疆拓地第五百二十五章下戰書第三百三十七章彈劾第五百三十章襲擊第三百四十四章 王審知的安排第三百三十二章 接位與篡位第六百七十二章主動進攻第一百章 嘉興之戰(三)第二百七十三章 虛驚一場第一百八十一章 各地反應第五百五十四章朱友珪第三百二十四章北上第三百八十三章確立制度第六百七十四章晉國的困擾第五百章盧枇第二百六十章 一場混戰第三百零四章 郭崇韜第二百四十五章 逃脫第五百八十章燕國滅亡第二百一十五章 劉金的告誡第三十章 田覠的憤怒第五百七十五章遷都之議第六百六十八章禍不單行第六百五十五章後續安排第六百五十八章擴編軍隊第六百三十七章張全義第二百四十七章 鍾傳的提議第四百八十六章必要條件與重要條件第二百零六章 徐溫的上書(續)第二百三十一章 幕後之人第一百一十五章 使者(上)第四百四十八章戰場初見第六百零一章劉崇景案第四百二十四章絕望第九十九章 嘉興之戰(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召回第五百三十一章求援第六百八十二章夜攻第五十八章 對峙第一百六十一章 整軍再戰第四百一十四章請求覲見第四百九十四章憂慮第二百零二章 新軍第三百四十四章 王審知的安排第一百一十五章 使者(上)第三百三十四章 馬殷的喜悅第四百五十三章騎兵的優勢第一百零五章 嘉興之戰(八)第四百三十章內閣變動第三百零三章撤軍第三百八十二章勸進(下)第六百七十四章晉國的困擾
第六百零三章張文禮第一百八十七章 宣州平定第五百八十二章朝議第四百一十章酒館喝酒第二百零九章 捷報第六十四章說服(上)第二百三十章 應對(再續)第四百一十八章爭奪建州第六百八十九章半渡而擊第六百一十六章出兵(續)第三百六十一章登陸第二百四十六章 陳璋第四百六十三章王彥章第四百三十一章騎兵與北方局勢第七百零七章離心第四百零八章疑雲第一百五十章 臨陣脫逃第三百二十八章大戰連起第六百五十三章五日滅樑(中)第三百零七章 歡呼第五百零三章清理佛門第三百一十九章濟州島第六百六十一章商議軍情第五十三章 腹黑第五百章盧枇第二百一十五章 劉金的告誡第三百零一章後路已斷第四百二十七章平定福建第四章 朱廣德第三百三十四章 馬殷的喜悅第二百零九章 捷報第五十四章 婚事第三十五章 月色第四百四十九章晉與燕第六百三十七章張全義第六百五十三章五日滅樑(中)第二百九十章調兵遣將第二百七十四章 震驚第五百八十八章襲擊第一百九十六章 討論(續)第四百三十七章勾結第四百六十九章決斷第五百九十五章劉龑入朝第四百七十二章提醒第一百二十三章 發動第五百零四章鑄幣之論第六百二十章冒險第六十五章 說服(下)第七百零六章開疆拓地第五百二十五章下戰書第三百三十七章彈劾第五百三十章襲擊第三百四十四章 王審知的安排第三百三十二章 接位與篡位第六百七十二章主動進攻第一百章 嘉興之戰(三)第二百七十三章 虛驚一場第一百八十一章 各地反應第五百五十四章朱友珪第三百二十四章北上第三百八十三章確立制度第六百七十四章晉國的困擾第五百章盧枇第二百六十章 一場混戰第三百零四章 郭崇韜第二百四十五章 逃脫第五百八十章燕國滅亡第二百一十五章 劉金的告誡第三十章 田覠的憤怒第五百七十五章遷都之議第六百六十八章禍不單行第六百五十五章後續安排第六百五十八章擴編軍隊第六百三十七章張全義第二百四十七章 鍾傳的提議第四百八十六章必要條件與重要條件第二百零六章 徐溫的上書(續)第二百三十一章 幕後之人第一百一十五章 使者(上)第四百四十八章戰場初見第六百零一章劉崇景案第四百二十四章絕望第九十九章 嘉興之戰(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召回第五百三十一章求援第六百八十二章夜攻第五十八章 對峙第一百六十一章 整軍再戰第四百一十四章請求覲見第四百九十四章憂慮第二百零二章 新軍第三百四十四章 王審知的安排第一百一十五章 使者(上)第三百三十四章 馬殷的喜悅第四百五十三章騎兵的優勢第一百零五章 嘉興之戰(八)第四百三十章內閣變動第三百零三章撤軍第三百八十二章勸進(下)第六百七十四章晉國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