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中計

鍾匡時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想法已經引起了劉楚和陳象二人的警覺,若是自己堅持要投降的話,這兩人只怕就要聯起手來對付他了。

不過聽了劉楚的話後,他還是有些驚慌的說道:“不會吧?本帥怎麼說也是吳王的內兄,難道他就絲毫不顧及這份情誼嗎?”

“情誼?節帥卻是有些天真了!正所謂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在徹底掌控江西,以杜絕後患這種大是大非上,吳王又怎麼會因爲一個女人而耽誤了他的大事呢?別忘了,吳王除了你的妹妹外,可是還有其他幾個夫人的!”陳象冷笑道。

“這……”鍾匡時頓時有些驚懼起來,他本來就是個沒什麼主見的人,被劉楚和陳象這兩人聯手起來一嚇唬,心中那份投降的念頭便頓時消失無蹤了。

“那就打吧!我洪州兵力不多,但也有四萬大軍!我鍾氏在江西立足已經有近三十年時間,根基深厚,府庫充盈。真打起來,未必沒有機會擊敗淮南軍!”猶豫了一會兒後,鍾匡時重新堅定了打的信念。

事到如今,不打一仗就投降,心中始終還是有些不甘心。

見了他這番表態,劉楚和陳象二人終於鬆了口氣,能夠用言語勸得鍾匡時放下投降的念頭這自然是最好的結果。

當然,他們心中的戒備卻絲毫沒有減少。

“看來今後得留個心眼了,不然若是節帥突然哪天再次有了投降的想法,直接將洪州給賣了那我二人就完蛋了!”

雖然鍾匡時的意見再次轉回了與淮南軍打上一場,但究竟是該按照劉楚的意見出城與淮南軍決戰,還是應該聽從陳象的意見,堅守城池,等待時機變化,這一點卻依舊不能拿出一個決斷出來。

就在這時候,有侍衛匆匆進來道:“節帥,陳司馬,劉將軍,這是斥候新打探到的消息,是關於淮南軍安營紮寨的情況!”

“拿過來看看!”

劉楚作爲軍中主將,毫不客氣的接過侍衛帶來的文書,打開來細細觀看。

“哈哈哈哈!這真是天助我江西也!這淮南軍的統兵將領根本不知兵法,這種上好的安營紮寨的地點他都不知道去佔領,吳王派這麼將領統兵,看來他也沒有我想的那麼英明嘛!”

剛看完情報,劉楚卻是哈哈大笑起來,把鍾匡時和陳象二人弄得一頭霧水。

“劉將軍,到底是什麼事情讓將軍這般欣喜?不妨說出來讓本帥也聽聽!“鍾匡時頓時來了興趣,向劉楚詢問道。

“是啊,到底是什麼好消息?“陳象同樣有些好奇。

劉楚將洪州周邊的地圖展開,指着上面的一處地方道:“節帥,陳司馬,二位請看,這裡這個位置地勢險要,依山傍水,乃是安營紮寨的上好之處。本將原本以爲淮南軍到了之後定會選擇這裡安營,誰知他們竟然沒有,而是選擇了這裡!”

劉楚用手指着另外一處地方道:這處地方雖然也是一處不錯的安營之地,但與之前說的那一處相比就要差了許多。”

劉楚臉上滿是笑意,但陳象和鍾匡時二人聽了之後卻依舊沒有搞明白劉楚的想法,心中還是有些疑惑。

這兩人畢竟對具體的軍務不熟悉,自然不知道劉楚說的兩處不同的安營點的選擇意味着什麼。

“節帥,陳司馬,淮南軍的統帥沒有選擇那處更好的安營之點,卻選擇了一處相對較差的,這說明淮南軍的統帥統兵的能力一般,這就是我軍主動出擊,一舉擊敗淮南軍的機會啊!”劉楚有些興奮的說道。

相比於李神福、王茂章這些已經名動天下的大將,秦裴的名氣相對就小了許多,他在此之前除了攻打光州的那次外,基本沒有單獨統領大軍取得的戰果,名氣自然有所不夠。

而且即便是光州的那次,雖然淮南軍在幾天之內就攻破了嚴加防守的光州城,不過在那一戰中更加出名的卻是淮南軍的火藥,而不是秦裴的指揮,所以劉楚有些瞧不上秦裴也很正常。

“聽說這個秦裴乃是吳王的心腹將領,看來這一次攻打我江西的重任之所以能落到這個秦裴的頭上,不過是吳王想要給自己的親信立功的機會啊!”劉楚笑道。

聽了他的解釋,陳象和鍾匡時這纔有些明白劉楚的意思。

“你是說出城攻擊淮南軍,我軍有機會取得勝利?”鍾匡時有些將信將疑的問道。

“不錯,我軍出城之後,可以駐紮在這處最適合安營的地方。在這裡,我們不僅能卡住敵軍進攻洪州的道路,更是能尋找機會擊敗敵軍!此外,敵軍定然會覺得我軍會堅守城池,從而對我軍主動出戰不做防備,這也是我軍的機會!”劉楚充滿信心的說道。

陳象畢竟不是領兵將領,對於這些具體的戰術他就不怎麼清楚了,至於鍾匡時就更加不懂這些。

不過,聽上去似乎很有道理!

尤其是在之前,陳象和劉楚兩人相互爭執,誰都說服不了對方,鍾匡時同樣難以做出決定;而到了此時,這個剛剛獲得的情報就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既然如此,那劉將軍就率軍出城與淮南軍決戰吧!至於具體的細節,這些本帥也不怎麼懂,就有勞將軍來做出決斷了!”鍾匡時最終說道。

陳象見此也只能搖搖頭,暗自嘆了口氣,畢竟他提出的堅守城池的建議也有不少漏洞,到了此時也只能相信劉楚的判斷了。

此時的淮南軍中,秦裴正召集衆將部署軍令。

這支人數多達四萬多的大軍,除了建制完整的鎮武軍外,其餘兩萬人都是從各軍中抽調出來,臨時組成的。

此外,在這支軍中還有三千多江州軍隊,乃是由鍾延規統領的。

鍾延規的身份畢竟是楊渥的內兄,所以淮南衆將也給他一個面子,在軍議時,讓他坐在了僅次於秦裴的位置上,與招討副使朱思勍並列。

不過此時的鐘延規也知道自己不懂軍務,所以在淮南衆將熱烈討論時,他卻顯得興趣寥寥。

“都督,之前去看的那處位置,很明顯是比咱們現在所處的位置更適合安營的地方,都督爲什麼棄之不用呢?這豈不是將此地白白讓給了洪州軍隊?”

就如同當初剛剛聽到楊渥的指點時,秦裴等人都有些不明白一樣,此時在坐的衆多淮南年輕將領同樣不明白秦裴這樣做的道理。

即便是秦裴讓他們認真想想,最後也還是沒有一個能想明白。

從這一點來看,這些年輕將領們與李神福、周本等老將還是很有差距的。

當然,有這種差距也很正常,畢竟一羣是久經沙場的老將,而另一羣則還是些新嫩;此外,他們所處的層次地位也有不同,李神福等人已經是高層將領了,而這些年輕將領卻多數是中層將領,所處的層次不同,看到的自然也有不同。

不過當秦裴說出這是楊渥親自做出的部署時,這些年輕將領卻各個露出興奮的模樣:他們或許還不能想明白其中的好處,但他們卻知道,既然是楊渥親自做出的部署,那麼一定就是好的部署。

這麼幾年來,楊渥親自領兵征戰,在這些年輕將領之中已經成了不敗的代名詞,甚至年輕將領已經覺得,只要是楊渥做出的決斷,那就一定是正確的。

一旁,鍾延規沒有想到自己這位妹夫竟然在淮南將領中有這麼高的威望,一時間又是驚訝,又是興奮。

不過在驚訝與興奮之外,更多的卻是好奇,楊渥雖然這些年來創下了極大的名聲,又貴爲吳王,威震天下,不過說到底他今年也纔剛剛滿二十歲而已。

而鍾延規今年卻已經三十多歲了,這讓他不由得感嘆,同樣是出身富貴人家,但差距怎麼這麼大呢?

主位之上,秦裴卻沒有這麼多的感慨,雖說楊渥親自做出了部署,而且這個部署還得到了李神福等衆將的認同,不過洪州守軍到底會不會上當他心中卻沒有底。

好在,沒過多久就有消息傳來:有至少三萬守軍在劉楚的率領下已經出城了,而他們的目標,正是楊渥留給劉楚的那處地點!

“大王到底是大王,遠在千里之外做出的部署竟然都能讓劉楚乖乖中計,單憑這一點我便不如啊!”秦裴心中暗喜。

楊渥的計劃就是讓劉楚率軍出城,以便於在野外擊敗他們,如今劉楚已經中計,秦裴自然不會客氣。

第五百六十七章封賞第五十四章 婚事第五百九十二章朱廣德第一百九十二章 回到原點第六十六章 出兵(上)第三百七十二章遲疑不決第五百四十七章轟擊第四百四十章朱溫的決定第一百八十二章 商議第五百四十六章蜀軍出擊第三百八十三章確立制度第五百二十六章推斷第二百零二章 新軍第三百一十章 北伐第一百四十四章 騎兵突擊(上)第三百九十六章奪取辰州第二百九十一章 渡河第一百零五章 嘉興之戰(八)第四百二十三章奪取建州第二百三十一章 幕後之人第四十六章 楊渥的新手下第三百六十四章議和第一百七十七章 戰(中)第七百一十四章末日第三百六十三章再戰第五百九十六章六年變化(上)第六百九十七章商議第四百九十四章憂慮第五百六十章馮道的悲劇第八十四章 奪軍(上)第四百四十九章晉與燕第一百八十一章 各地反應第四百三十八章求情第六十一章 武勇都之亂(二)第五百零七章謀劃江陵第三百九十章潞州之戰第六百四十九章全勝第六百二十一章衝突第五百三十八章決心第一百七十四章 廣德第二百九十五章追擊第三十六章 行刺(上)第一百零二章 嘉興之戰(五)第九十章 夜戰(上)第二百六十三章 科舉第四百一十章酒館喝酒第一章 節度使府人家第四百五十六章機會第四百二十二章平叛第二百一十七章 各處戰局第三百八十五章封官與擴軍第三百一十三章 海堤第一百九十一章 初步設想第五百五十三章安排第二百五十六章 朱全忠的怒火第七百零二章蜀國亡第七百一十一章炮擊第三百三十八章勸說第三百六十八章大舉調兵第三百四十六章審判第三百三十五章鍾延規第一百八十四章 田覠的突襲第二百一十九章 光州平叛(續)第二百一十三章 人事安排第二百章 柴克宏第三百六十八章大舉調兵第三百四十四章 王審知的安排第六百六十三章攻打楊劉第五百九十七章六年變化(中)第六百零六章敬翔的建議第六百九十七章商議第二百三十八章 援軍抵達第三百六十一章登陸第五十九章 殺人第四百一十五章密謀第三百六十八章大舉調兵第二百五十四章 洞房第六百一十六章出兵(續)第二百二十章 政策落實第二百五十六章 朱全忠的怒火第三百一十九章濟州島第五百零六章逃離第三百九十七章戰局第六百九十八章三請第三十八章 行刺(下)第六百九十八章三請第三百三十六章決定第九十七章 南征第六百一十八章襲取亳州第五百四十一章使者第三百六十一章登陸第四百章朱溫的手書第一百七十四章 廣德第一百二十三章 發動第三百九十三章兵敗與連鎖反應第一百二十九章 兵變(中)第五百二十四章戰前佈置第三百三十二章 接位與篡位第三百零五章 挖牆腳第六百七十八章危急
第五百六十七章封賞第五十四章 婚事第五百九十二章朱廣德第一百九十二章 回到原點第六十六章 出兵(上)第三百七十二章遲疑不決第五百四十七章轟擊第四百四十章朱溫的決定第一百八十二章 商議第五百四十六章蜀軍出擊第三百八十三章確立制度第五百二十六章推斷第二百零二章 新軍第三百一十章 北伐第一百四十四章 騎兵突擊(上)第三百九十六章奪取辰州第二百九十一章 渡河第一百零五章 嘉興之戰(八)第四百二十三章奪取建州第二百三十一章 幕後之人第四十六章 楊渥的新手下第三百六十四章議和第一百七十七章 戰(中)第七百一十四章末日第三百六十三章再戰第五百九十六章六年變化(上)第六百九十七章商議第四百九十四章憂慮第五百六十章馮道的悲劇第八十四章 奪軍(上)第四百四十九章晉與燕第一百八十一章 各地反應第四百三十八章求情第六十一章 武勇都之亂(二)第五百零七章謀劃江陵第三百九十章潞州之戰第六百四十九章全勝第六百二十一章衝突第五百三十八章決心第一百七十四章 廣德第二百九十五章追擊第三十六章 行刺(上)第一百零二章 嘉興之戰(五)第九十章 夜戰(上)第二百六十三章 科舉第四百一十章酒館喝酒第一章 節度使府人家第四百五十六章機會第四百二十二章平叛第二百一十七章 各處戰局第三百八十五章封官與擴軍第三百一十三章 海堤第一百九十一章 初步設想第五百五十三章安排第二百五十六章 朱全忠的怒火第七百零二章蜀國亡第七百一十一章炮擊第三百三十八章勸說第三百六十八章大舉調兵第三百四十六章審判第三百三十五章鍾延規第一百八十四章 田覠的突襲第二百一十九章 光州平叛(續)第二百一十三章 人事安排第二百章 柴克宏第三百六十八章大舉調兵第三百四十四章 王審知的安排第六百六十三章攻打楊劉第五百九十七章六年變化(中)第六百零六章敬翔的建議第六百九十七章商議第二百三十八章 援軍抵達第三百六十一章登陸第五十九章 殺人第四百一十五章密謀第三百六十八章大舉調兵第二百五十四章 洞房第六百一十六章出兵(續)第二百二十章 政策落實第二百五十六章 朱全忠的怒火第三百一十九章濟州島第五百零六章逃離第三百九十七章戰局第六百九十八章三請第三十八章 行刺(下)第六百九十八章三請第三百三十六章決定第九十七章 南征第六百一十八章襲取亳州第五百四十一章使者第三百六十一章登陸第四百章朱溫的手書第一百七十四章 廣德第一百二十三章 發動第三百九十三章兵敗與連鎖反應第一百二十九章 兵變(中)第五百二十四章戰前佈置第三百三十二章 接位與篡位第三百零五章 挖牆腳第六百七十八章危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