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四章戰前佈置

不管是秦裴領軍,還是王茂章領軍,說實話楊渥都不是完全的放心。

秦裴雖然也算得上名將,不過嚴格來說,他的統兵能力應該也就和寇彥卿相當,要想擊敗寇彥卿只怕不是什麼易事。

至於王茂章,他雖然在整個天下都有很大的名氣,而且立下的戰功也極大,統兵能力較強,又驍勇善戰,但真要說起來,他的能力若是與寇彥卿對上,只怕也難以完全佔到上風。

當然,即便是楊渥本人親自領兵前往,他自己也不敢說就一定能擊敗寇彥卿。

但相對來說,寇彥卿並不是那種光靠勇猛取勝的將領,而是一位有勇有謀的將領,像王茂章和秦裴這種勇猛多餘智謀的將領,只怕難以取得好處。

而自己的領兵風格,顯然是以智謀取勝,再加上朱瑾和郭崇韜這兩個合格的“參謀”在一旁幫助他謀劃,說不定能在寇彥卿與蜀軍匯合之前就將其擊敗。

可惜,自己這番病情加重,卻是難以領兵征戰了,只能將領兵的任務交給他人來完成。

在秦裴和王茂章之間,楊渥實在是難以作出選擇,而二人又相互爭執不下,誰都不肯服誰,最後楊渥無奈之下,只能採取抓鬮的辦法。

在擔當如此重任的將領選擇上,最終卻是以抓鬮的辦法來作出決定,這個決定楊渥剛一說出來,就讓大帳裡的衆將一個個下巴都快要驚掉了。

不過大家也不得不承認,在難以作出選擇的情況下,用這種方式來作出選擇反而是最合適的辦法,否則讓二人繼續爭下去,反而可能失了和氣。

最後,經過抓鬮,卻是王茂章得到了這個職位,這下可把他給喜得嘴巴都合不攏了。

而秦裴也只好悻悻的怪自己的運氣不佳,卻是沒有繼續再鬧下去。

決定了以王茂章領兵之後,接着就是要確定具體的用兵方略了。

雖說兵無常勢,誰都不能保證將來會發生什麼,最好的辦法就是隨機應變;不過一些必要的準備卻是需要提前做好的。

這次樑軍南下,按照打探到的消息來看,敵軍共有四萬大軍;而蜀軍那邊具體的兵力卻尚未打探清楚,不過估計應該不下於五萬。

要想在兩支敵軍匯合之前迅速擊敗樑軍,那麼吳軍的兵力就不能太少。

不過一來江陵這邊高季昌手中應該還有兩萬左右的軍隊,所以吳軍必須留下一定的軍隊來牽制高季昌。

而蜀軍那邊更是兵力衆多,需要留下足夠的兵力防備蜀軍。

吳軍沒有和蜀軍交過手,不知道蜀軍的具體戰力如何,不過從蜀軍的戰績來看,他們的戰力應該不低,至少不會比樑軍差,與吳軍相比也不會差多少。

若是派出太多的軍隊去對付樑軍的話,那麼蜀軍這邊就有可能長驅直入,直撲江陵城下,與高季昌一同擊敗留守的吳軍。

即便蜀軍不能擊敗留守的吳軍,但只要蜀軍進入江陵城中,江陵的防禦就會得到極大的增強,到時候吳軍想要攻破的城池的難度可就大大提高了。

所以在設法擊敗樑軍的同時,吳軍還要設法攔截蜀軍,至少不能讓蜀軍輕易抵達江陵,更不能讓他們輕易和樑軍匯合。

有了這麼多限定之後,在具體的兵力分配上,楊渥能做的選擇就不多了。

郭崇韜更是很快就分析出了一個大致的兵力分配方案。

“大王,臣以爲若是要達到剛纔說的這些條件,那麼前去攻打樑軍的兵力就不能低於四萬人,而且還需要將三千騎兵也帶上才行。”

“而去攔截蜀軍的兵力應該答道三萬以上纔有可能實現;至於留下來牽制高季昌的兵力反而不需要太多。”郭崇韜簡單的說着自己的看法。

當初出兵的時候,吳軍共有八萬禁軍步兵,三千羽林軍,三千驍騎軍,以及八千水軍,共是九萬四千兵力。

而在奪取復州之後,吳軍留下了五千禁軍鎮守。

不過經過這麼多天的調整,如今已經有一支五千人的廂軍進駐復州,接過了守城的任務,所以這五千人已經來江陵城下與主力匯合了。

這十多天的攻城之戰,吳軍的損失,也就是戰死的將士和受傷之後尚未痊癒的兵力,共有三千餘人。

此外,當初劉彥英還帶走了一千羽林軍去虔州。

這樣一來,吳軍可以動用的兵力就在九萬人左右,當然,其中包括了八千人的水軍。

“王茂章將軍負責攻打樑軍,秦裴將軍負責牽制蜀軍,而孤則留下來牽制高季昌。”楊渥很快就做出了第一個決定。

他如今感冒嚴重,不能再去淋雨,不過留在營地裡坐鎮指揮,牽制一下高季昌還是沒什麼任務的。

對於這個安排,衆將同樣沒有什麼意見。

不過接下來楊渥的一個決定,卻是讓衆人大驚失色。

“此戰,孤這裡只要留下一衛,五千禁軍,再加上孤的兩千羽林軍,就足以牽制高季昌了。”楊渥首先對留守的兵力做出了安排。

“什麼?五千禁軍,加上兩千羽林軍,也不過是七千人?這麼一點兵力怎麼足夠?若是高季昌趁機反擊怎麼辦?”

“大王萬金之軀,身邊怎能只有七千人護佑,而且還是面對兩萬敵軍的情況下,這也太過冒險了。臣不同意大王這麼安排!”

“是啊,只留下這麼一點兵力實在太過冒險,還請大王收回成命!”

……

衆將一致請求着,楊渥卻是無動於衷。

他笑着看向衆人道:“怎麼?你們是看不起孤還是怎樣?孤有七千人,又只是負責牽制一下高季昌,這又有什麼難度?”

“倒是擊敗樑軍和牽制蜀軍纔是極有難度,不容輕視!所以留守的兵力不用太多,七千人就足夠了!”

楊渥態度堅定,衆將卻是依舊苦勸着,畢竟上次楊渥親自冒雨督戰,結果病倒了,這本來就讓衆將心中擔憂不已,如今怎麼敢再讓楊渥去冒險呢?

但楊渥顯然已經是下定了決心,任憑衆將怎麼勸說也是無法改變他的態度。

“諸位不必再勸,孤決心已定,不容更改!”

“這一次,孤倒是要看看,在孤親自領兵鎮守的情況下,那高季昌是不是有膽量發起反擊!”他提高了聲音向衆人宣佈着自己的決定。

衆將默然,最後也只能認可了此事,不過大家臉上的擔憂卻是絲毫未減少。

見此,楊渥笑着說道:“諸位將軍可不要小看孤,你們應該知道,如今咱們攻佔的三座衛城其實可以將北城的那一座直接放棄,這樣我軍就只需要堅守住兩座衛城就可以了。”

“在大軍離去之前,孤會將營地向南方轉移五里,在那裡設置新的營地,既能夠更加方便的支援剩下的兩座衛城,同時也能更好的防守。”

“以高季昌的那羣烏合之衆,難道他還敢拼盡全力出城來攻打孤嗎?”

一連說了這麼話,或許是引動了病情的緣故,楊渥劇烈咳嗽起來,半晌都沒有好轉。

他感覺自己的肺都快要被咳出來了一般,忍不住心中苦笑。

“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感冒而已,就鬧出這麼大的問題,如今感覺都有可能引發了支氣管炎。怪不得古代人壽命都不長,的確是醫療技術不足啊!”

咳嗽了一陣,喝了一點熱水,楊渥總算停了下來。

衆將見了這才鬆了口氣,他們聽了楊渥之前的話後,此時也漸漸冷靜下來,知道自己之前是有些關心則亂了。

以七千精銳將士堅守,而高季昌雖然有兩萬兵力,但戰力顯然遠遠不如吳軍,而且就像楊渥剛纔說的那樣,高季昌不可能將全部兵力都調出城來攻打吳軍營地。

這樣一來,吳軍實際上要面對的敵軍也不算太多,想要堅守住,的確不是什麼太難的事情。

衆將想清楚了其中的細節,於是各自平靜下來,開始思考對付樑軍和牽制蜀軍需要用到的兵力。

戰爭從來都不是容易的事情,而在三個方向,王茂章的任務又是最重的,畢竟他需要的是擊敗樑軍,而不是牽制樑軍。

要擊敗樑軍,比牽制樑軍的難度大了不知道多少倍,所以給王茂章的兵力必然不能少了。

經過一番商議後,最終楊渥決定以王茂章爲主帥,柴再用、侯瓚二人爲副帥,以郭崇韜爲隨軍參軍,統領四萬八千兵力前去對付樑軍。

這四萬八千兵力中,除了王茂章本部和柴再用本部的兩個軍四萬人外,還有呂世周右武驤軍的一個衛五千人,以及侯瓚統領的三千騎兵。

蜀軍那邊,則是由秦裴爲主帥,呂世周爲副帥,統領三萬五千兵力前去牽制。

這三萬五千兵力,其中就包括了司馬福統領的八千水軍,他們在必要的時刻也可以登岸作戰。

這樣一來,各部的分工都已經明確,接下來就是具體實施的時候。

秦裴那邊,畢竟只是負責牽制,所以兵力雖然少了一點,但問題應該不大。

而王茂章那邊,爲了儘可能的保證成功,楊渥不僅給他安排了衆多的兵力,更是讓郭崇韜前去出謀劃策,可以說是極爲重視。

ps:推薦一本書友寫的書,書名“元末行”,顧名思義,講元朝末年的書,作者是閱非嶽。

文筆還行,有些慢熱,新書粉嫩登場,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

第一百二十九章 兵變(中)第三百五十八章風暴第二百六十四章 鬧事第四百一十九章設伏第一百三十三章 震驚第三百五十九章到達第三百三十章 條件第二百零八章 應對第一百零三章 嘉興之戰(六)第五百一十六章憤怒第十五章 六月的雨第二百六十章 一場混戰第四百五十章馮道第五百零五章紙幣第二百三十七章 水戰第六百一十二章討伐張文禮第二百二十章 政策落實第五百二十八章寇彥卿第二百零八章 應對第五百章盧枇第四百三十二章生財有道第二百八十四章 風波第六百八十三章朱虔佑死於此第一百三十三章 震驚第五十四章 婚事第四百二十七章平定福建第二百七十二章 病倒第六百四十八章倒戈第四百四十章朱溫的決定第一章 節度使府人家第一百六十二章 攔截第七百零八章兵亂第四百一十七章福州之變第六百四十二章生擒第四百五十八章謹慎第六百三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四百四十四章高鬱的主張第四百七十六章起誓第五百五十八章威權與仁德第四百四十八章戰場初見第五百五十章鎖定勝局第六百九十章攻破防線第四百一十四章請求覲見第六百四十七章追擊第二百五十五章 巡視第一百五十四章 率軍西進第六章 家宴(下)第二百八十二章 接位第六百二十一章衝突第三百七十六章完勝第三百八十六章軍銜與封爵第一百四十五章 騎兵突擊(下)第一百五十八章 全軍進攻(上)第二百一十五章 劉金的告誡第三十七章 行刺(中)第五百六十七章封賞第二百五十八章 王令謀第六百七十六章渡河(下)第七百一十六章傳位(大結局)第三百五十四章中計第四百一十五章密謀第六十四章說服(上)第十七章 升州之叛第六百九十四章李嗣源之死第六百八十八章渡河第一百一十章 謀劃(三)第二百二十二章 戰事再起第四百四十一章密探第二百七十六章 投降條件第一百一十九章 定計第六百八十一章死戰第四百一十六章迎接第三百一十一章 興兵第一百七十四章 廣德第四百二十章伏擊第一百五十一章 混戰 (上)第二百四十二章 德清第三百六十二章擊潰第四百五十一章戰前調動第二百一十四章 劉仁規第六百一十六章出兵(續)第一百七十三章 潤州平定第四十四章 劉氏的擔憂第三百九十四章探病第二百五十九章 艱難的決定第五百四十九章騎兵出動第六十八章 蘇州之圍(一)第四百零二章議和第一百七十九章 截斷第七十七章 蘇州之圍(十)第二百四十章 伏擊與被伏擊第一百九十六章 討論(續)第二百五十四章 洞房更新計劃第四百七十九章準備議和第八十章 蘇州之圍(十三)第三百一十五章 樑軍出動第四百四十二章感慨第三百九十章潞州之戰第二百一十二章 正式施行
第一百二十九章 兵變(中)第三百五十八章風暴第二百六十四章 鬧事第四百一十九章設伏第一百三十三章 震驚第三百五十九章到達第三百三十章 條件第二百零八章 應對第一百零三章 嘉興之戰(六)第五百一十六章憤怒第十五章 六月的雨第二百六十章 一場混戰第四百五十章馮道第五百零五章紙幣第二百三十七章 水戰第六百一十二章討伐張文禮第二百二十章 政策落實第五百二十八章寇彥卿第二百零八章 應對第五百章盧枇第四百三十二章生財有道第二百八十四章 風波第六百八十三章朱虔佑死於此第一百三十三章 震驚第五十四章 婚事第四百二十七章平定福建第二百七十二章 病倒第六百四十八章倒戈第四百四十章朱溫的決定第一章 節度使府人家第一百六十二章 攔截第七百零八章兵亂第四百一十七章福州之變第六百四十二章生擒第四百五十八章謹慎第六百三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四百四十四章高鬱的主張第四百七十六章起誓第五百五十八章威權與仁德第四百四十八章戰場初見第五百五十章鎖定勝局第六百九十章攻破防線第四百一十四章請求覲見第六百四十七章追擊第二百五十五章 巡視第一百五十四章 率軍西進第六章 家宴(下)第二百八十二章 接位第六百二十一章衝突第三百七十六章完勝第三百八十六章軍銜與封爵第一百四十五章 騎兵突擊(下)第一百五十八章 全軍進攻(上)第二百一十五章 劉金的告誡第三十七章 行刺(中)第五百六十七章封賞第二百五十八章 王令謀第六百七十六章渡河(下)第七百一十六章傳位(大結局)第三百五十四章中計第四百一十五章密謀第六十四章說服(上)第十七章 升州之叛第六百九十四章李嗣源之死第六百八十八章渡河第一百一十章 謀劃(三)第二百二十二章 戰事再起第四百四十一章密探第二百七十六章 投降條件第一百一十九章 定計第六百八十一章死戰第四百一十六章迎接第三百一十一章 興兵第一百七十四章 廣德第四百二十章伏擊第一百五十一章 混戰 (上)第二百四十二章 德清第三百六十二章擊潰第四百五十一章戰前調動第二百一十四章 劉仁規第六百一十六章出兵(續)第一百七十三章 潤州平定第四十四章 劉氏的擔憂第三百九十四章探病第二百五十九章 艱難的決定第五百四十九章騎兵出動第六十八章 蘇州之圍(一)第四百零二章議和第一百七十九章 截斷第七十七章 蘇州之圍(十)第二百四十章 伏擊與被伏擊第一百九十六章 討論(續)第二百五十四章 洞房更新計劃第四百七十九章準備議和第八十章 蘇州之圍(十三)第三百一十五章 樑軍出動第四百四十二章感慨第三百九十章潞州之戰第二百一十二章 正式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