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逃

朱廣德從沒想到自己會有這麼狼狽的一天。昨晚他隨着顏建去攻打任家莊時,一開始局勢非常順利,當時他手舞足蹈的,彷彿已經看到了楊渥跪在自己腳下求饒的情景。

誰知道接下來局勢急轉直下,不僅莊子內的亂兵被平息了下去,正面進攻也被朱思勍牢牢擋住了。要不是顏建親自去督戰,只怕當時升州軍就被擊潰了。

後來顏建鼓舞士氣,重新發起衝擊,楊渥一方岌岌可危,這讓朱廣德又重新看到了勝利的曙光;誰知道接下來局勢再一次突變,顏建突然間被敵人給伏殺了,升州軍有如土崩瓦解般,迅速崩潰。幸好當時朱廣德離戰場有短距離,見勢不妙就溜之大吉了。

一番狼狽逃跑後,朱廣德肥胖的身子在馬背上已經顛簸的不行了。

“不行了,我要休息一下…”他氣喘吁吁的對身邊侍衛道。

在他的身邊,原本的六個侍衛此刻已經只剩下兩人了,其他四人在一晚上的奔逃後不是失散了,就是被追兵殺死了。

“停不得啊公子,這裡還不安全。前面就是大江了,那裡有我們的船隻停靠在岸邊,只有上了船,渡過江去,咱們才能安全的坐下來休息。”侍衛趕緊勸道。

朱廣德無奈,只好繼續逃亡。他發誓,以後就和楊渥卯上了,只要有機會,一定要讓他好看。

******

同一時間的葛山,升州刺史馮弘鐸也在狼狽的逃跑。

前些日子他採用顏建、馮暉二人的建議,對外聲稱要去攻打洪州,暗中卻率領軍隊南下襲擊宣州。

可是宣州刺史田覠也不是好惹的。宣州乃是吳王楊行密的根基之地,當年他就是從這裡起兵渡江,經過艱苦奮戰最終擊敗了孫儒,得到淮南。在楊行密升爲淮南節度使後,爲他立下大功的田覠就被留在宣州任刺史,後來又進一步加封爲寧國軍節度使。

此地多年未經過戰亂,民衆富足,在田覠的經營下,兵強馬壯,四處出擊。對於夾在宣州和廣陵之間的升州,他早就垂涎已久。

前段時間他四處招募工匠,準備打造戰船,進攻升州。

有工匠對他說,“當初升州的馮使君到很遠的地方去求取堅固的木材來打造戰船,所以升州的戰船非常堅固而且能使用很久;如今您這裡卻沒有,只怕造出來的戰船用不了多久就會損壞。”

田覠笑着回答道,“你儘管造出來,我只需要使用一次就夠了。”

他對於自家大軍還是很自信的,馮弘鐸的水軍雖強,但他覺得自己只要一戰就能擊敗馮弘鐸,而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他並非狂妄。

不過也正是這次對話不知怎麼讓馮弘鐸知道了,才讓他猜到了田覠的野心,於是決定先發制人。

奈何人算不如天算,馮弘鐸雖然搶先發動襲擊,但當他率領主力在葛山遇到田覠的主力時,僅僅是一上午的戰鬥,他的軍隊就潰不成軍了。

隨他出徵的馮暉當場戰死,手下兩萬多人幾乎全軍覆沒,現在還在身邊的只有尚公乃統領的兩千人的牙軍。

“逃,拼命的逃,逃得越遠越好!”馮弘鐸狼狽的想着,“升州估計回去也守不住了,李神福的大軍此刻應該已經到達升州城下了。等我這邊戰敗的消息傳過去,只怕升州也要投降了,所以升州去不得。”

一旁的尚公乃問道,“主公,咱們現在去哪裡?”

馮弘鐸望着身邊殘留的數千敗軍,心中慘然,“是啊,去哪裡?咱們還能去哪裡呢?”

“主公,雖然我軍戰敗了,但兩萬升州將士並非都被消滅了,大部分人都是被打散了。末將懇請主公重新振作起來,收攏餘衆,將來定能東山再起。”尚公乃見他神情萎靡,完全不像以前那個意氣風發的主公,趕緊激勵他。

馮弘鐸勉強打起精神,今天的敗仗對他的打擊實在太大了,他多年的籌謀都在今日付之東流。

“不錯,我還有本錢,手下大軍還有許多殘部分散在各處,我要振作起來,收攏敗軍。尚公乃,你向來多智謀,如今我心中焦慮,難以想出辦法,你說說看,我們將來該怎麼辦?”

“主公,以末將之見,我升州向來水軍強大,如今雖然戰敗,但水軍主力還在。末將懇請主公沿途收容敗軍,然後沿着大江入海。末將聽聞海外有海島無數,島民也有不少。主公到那裡可以休養生息,以圖將來東山再起。”尚公乃建議道。

“出海?”馮弘鐸有些猶豫。他知道尚公乃說的好聽,但海外貧瘠,海上又風高浪急,非常危險,根本不是什麼好地方。到了那裡想要東山再起,幾乎不可能。

更何況,他的手下士兵都是升州本地人,不說他們對家鄉的留戀,就說他們的家人朋友都在此地,讓他們與自己一起出海,這些部下願意嗎?

“不錯,出海。主公,如今這江淮一帶,陸地上是吳王楊行密的天下,但海外之地,他楊行密總管不到吧?所以主公只有逃到海外去才能安全。”尚公乃見他還在猶豫,連忙又勸道。

馮弘鐸沉默不語。他當年並不是楊行密的部下,只是後來見楊行密勢大,這才舉州投靠他的。後來馮弘鐸依仗自己水軍強大,對楊行密多有不服,前些日子都還派尚公乃去求取潤州;這一次他起兵攻打宣州之前,楊行密也曾派人來勸阻他,但被他拒絕了,如今兵敗,即便再去投靠楊行密,對方又會放過他嗎?

他覺得可能性不大,至少如果自己在楊行密的位置上的話,他是絕對不會放過這樣一個“逆臣”的。

這樣一想,投靠楊行密也不可能了,留給他的選擇還真只有沿江出海一條路了。

“好,就依你所言。”馮弘鐸最後咬咬牙作出決定。

廣陵城淮南節度使府,楊行密接到李神福發來的捷報,大喜過望。

“我楊家後繼有人,這是上天庇佑我楊氏啊!”楊行密有些手舞足蹈,激動的道。

“長公子臨危不懼,有大將之風。末將等在此恭喜大王后繼有人!”衆多將領也都紛紛道喜。

楊渥的這次勝利雖然規模並不大,但他畢竟是初次上戰場就能有如此表現,自然讓諸將高看一眼。

楊行密聽了先是非常高興,但隨即臉色一肅道,“雖說渥兒立下了一點小小的功勞,不過畢竟年輕,你們不要過多誇讚,免得讓他驕縱起來。”

他臉色雖然嚴肅,但語氣中的那股子得意卻怎麼都藏不住。此刻他不是什麼吳王,他只是一個普通的父親,在他人誇讚自家兒子優秀時連連謙遜。

隨後不久,楊行密又收到兩份新的捷報,一份同樣是李神福發來的,說是升州已經不戰而下了;另一份消息卻是田覠傳來的捷報,說他今日上午在葛山擊敗了馮弘鐸的主力,目前正在追擊殘敵。

收到捷報,楊行密更加高興,當衆對大家宣佈了這兩個消息。

“如今的情況你們都知道了,現在商議一下該怎麼對待馮弘鐸的殘部。”楊行密話語還是那麼簡潔。

“大王,末將以爲,馮弘鐸舉兵反叛,應該徹底將他剿滅,以絕後患。”王茂章還是第一個站出來道,其餘衆將也紛紛贊同。

唯獨戴友規站出來道,“諸位將軍的意見,在下以爲不妥。升州雖敗,但水軍還在。若是馮弘鐸率領水軍出海,我軍只怕難以徹底剿滅他,到時候必爲我淮南的後患。所以在下以爲,大王應當派人安撫他,重新將他收爲麾下。”

“那若是他不從,執意要出海該怎麼辦?”有將領問道。

“海外之地太過險惡,我想只要還有別的去路,馮弘鐸肯定也不願逃出海去。就算馮弘鐸想要逃出海,他的那些部下也肯定不願出海。”戴友規一臉自信的答道。

“那如果他重新投靠大王,卻暗地蟄伏下來,以後再次背叛大王又該如何?”

“大王,如今馮弘鐸已經山窮水盡了,以屬下之見,只要不給他兵權,讓他擔任個虛職就是,如此何愁他再次叛我?”

楊行密點頭道,“戴先生所言甚是,如此就請戴先生爲使節,去馮弘鐸軍中犒勞他的殘部。”

“屬下領命。”

馮弘鐸收攏殘部,登高而望,只見他當初的數萬大軍如今只剩下不到五千人了,一時間悲憤不已。

就在他望着左右殘兵欲哭無淚時,手下來報說,有使者從廣陵而來,想要拜訪他。

“廣陵來的使者?”馮弘鐸有些疑惑,不知道楊行密在打什麼主意。

不久,戴友規入見馮弘鐸。

“原來是戴先生,不知吳王派先生來此所爲何來?”馮弘鐸一眼就認出了戴友規,當下問道。

戴友規拱拱手笑道,“我奉吳王之命,前來勞軍。”說完他讓隨從將禮單遞給馮弘鐸,只見上面寫着“酒若干,布匹若干,錢物若干……”

馮弘鐸放下禮單,沉吟一陣,有些疑惑的道,“我乃敗軍之將,又曾經背叛過吳王。不知吳王爲何要派遣先生來勞軍?”

戴友規笑了笑,看了看周圍馮弘鐸的手下將士們,大聲道,“吳王讓我對你說,勝敗乃兵家常事,如今使君的部下尚且強盛,不過是一戰之敗罷了,何苦自棄到海外去呢?我的府宅雖然狹小,但也足夠容納使君和您的部下了,讓使君的將吏們各得其所,豈不更好?”

馮弘鐸頓時一愣,“這,難道大王還願意接納我這個叛臣?”

他實在難以相信,至少若他是楊行密的話,即便不將對方趕盡殺絕,但也絕不會再去接納對方。

“自然願意!”戴友規點了點頭,繼續說道:“大王還說,若是使君想要揚州,那便將揚州讓給使君又有何妨?”

“大王真、真這麼說?”馮弘鐸的聲音都有些發顫。雖然知道楊行密說的將揚州讓給他的話不足爲信,但他還是感動萬分。

而旁邊衆多士兵們先前只以爲無路可走,只能逃往海外了。但如今他們聽吳王的意思,竟是想要重新接納他們,頓時衆多將士紛紛拜倒在地,嚎嚎大哭起來。

畢竟,沒有誰願意捨棄故土,拋下自己的家人朋友,去往未知的海外。

戴友規又連連安撫衆人,最後馮弘鐸總算決定不再出海,而是跟着戴友規前往揚州東塘。

第七十八章 蘇州之圍(十一)第七百零四章財政崩潰第一百七十九章 截斷第五百一十七章處置第五百七十四章憂慮第六百二十六章寧陵第五十九章 殺人第三百六十九章內閣的雛形第一百六十三章 誘敵第一百一十九章 定計第四百四十五章虔州第六百八十五章援軍到來第六百二十三章回援第六百零七章決斷第七百一十一章炮擊第三百五十章江西大局第六百九十六章李氏當亡,楊氏當興第四百二十八章擇婿第三百六十二章擊潰第八十章 蘇州之圍(十三)第五百零九章各方備戰第五百一十六章憤怒第三章 招攬第三百六十一章登陸第四百三十三章商船隊第五百二十二章朱溫的羞憤第三百一十章 北伐第四百五十九章夜襲第四百五十六章機會第四百一十七章福州之變第七百零二章蜀國亡第五百四十六章蜀軍出擊第六百一十六章出兵(續)第五百八十九章潰敗第二百二十八章 應對第五百七十七章康懷貞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罪第五十七章 鬧事第三百二十七章耀武揚威第一百三十六章 壽州(下)第四百五十章馮道第四百三十九章商議第五百九十八章六年變化(下)第三百五十五章混亂第三百七十三章兵貴神速第六百零四章樑國局勢第五百四十一章使者第三百九十四章探病第四百四十章朱溫的決定第六百一十五章出兵第六百二十四章發現敵軍第二百一十一章 將領安排第七十章 蘇州之圍(三)第五百八十九章潰敗第三百四十九章對王審知的態度第三百零六章 楊渥的震驚第五百九十六章六年變化(上)第四百四十四章高鬱的主張第五百五十一章大獲全勝第四百五十七章得逞第六百五十章勸說第六百四十章悲憤第六百三十三章宋州投降第一百五十九章 全軍進攻(中)第五百四十九章騎兵出動第四百二十九章高勖病倒第六百七十八章危急第二百九十五章追擊第四百六十二章戰柏鄉第七百章伐蜀(上)第五百八十四章追封第五百五十一章大獲全勝第四十四章 劉氏的擔憂第三百七十五章半渡而擊第十八章 成功招攬第五百一十一章傷病第一百五十章 臨陣脫逃第四百四十章朱溫的決定第四百二十五章就擒第五十九章 殺人第二十五章 任家莊之戰(下)第一百八十四章 田覠的突襲第五十八章 對峙第四百七十八章任命第六十五章 說服(下)第二百九十六章嚴陣以待第七百一十四章末日第四百三十七章勾結第一百四十八章 夾崗第一百三十六章 壽州(下)第九十七章 南征第一百八十八章 楊行密的安排第五百零二章慈禪寺第二百一十章 軍隊整編第四百一十二章禁佛第二百四十章 伏擊與被伏擊第二百零九章 捷報第五十六章 甜蜜第三百七十四章決戰象牙潭第三百四十七章赦免
第七十八章 蘇州之圍(十一)第七百零四章財政崩潰第一百七十九章 截斷第五百一十七章處置第五百七十四章憂慮第六百二十六章寧陵第五十九章 殺人第三百六十九章內閣的雛形第一百六十三章 誘敵第一百一十九章 定計第四百四十五章虔州第六百八十五章援軍到來第六百二十三章回援第六百零七章決斷第七百一十一章炮擊第三百五十章江西大局第六百九十六章李氏當亡,楊氏當興第四百二十八章擇婿第三百六十二章擊潰第八十章 蘇州之圍(十三)第五百零九章各方備戰第五百一十六章憤怒第三章 招攬第三百六十一章登陸第四百三十三章商船隊第五百二十二章朱溫的羞憤第三百一十章 北伐第四百五十九章夜襲第四百五十六章機會第四百一十七章福州之變第七百零二章蜀國亡第五百四十六章蜀軍出擊第六百一十六章出兵(續)第五百八十九章潰敗第二百二十八章 應對第五百七十七章康懷貞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罪第五十七章 鬧事第三百二十七章耀武揚威第一百三十六章 壽州(下)第四百五十章馮道第四百三十九章商議第五百九十八章六年變化(下)第三百五十五章混亂第三百七十三章兵貴神速第六百零四章樑國局勢第五百四十一章使者第三百九十四章探病第四百四十章朱溫的決定第六百一十五章出兵第六百二十四章發現敵軍第二百一十一章 將領安排第七十章 蘇州之圍(三)第五百八十九章潰敗第三百四十九章對王審知的態度第三百零六章 楊渥的震驚第五百九十六章六年變化(上)第四百四十四章高鬱的主張第五百五十一章大獲全勝第四百五十七章得逞第六百五十章勸說第六百四十章悲憤第六百三十三章宋州投降第一百五十九章 全軍進攻(中)第五百四十九章騎兵出動第四百二十九章高勖病倒第六百七十八章危急第二百九十五章追擊第四百六十二章戰柏鄉第七百章伐蜀(上)第五百八十四章追封第五百五十一章大獲全勝第四十四章 劉氏的擔憂第三百七十五章半渡而擊第十八章 成功招攬第五百一十一章傷病第一百五十章 臨陣脫逃第四百四十章朱溫的決定第四百二十五章就擒第五十九章 殺人第二十五章 任家莊之戰(下)第一百八十四章 田覠的突襲第五十八章 對峙第四百七十八章任命第六十五章 說服(下)第二百九十六章嚴陣以待第七百一十四章末日第四百三十七章勾結第一百四十八章 夾崗第一百三十六章 壽州(下)第九十七章 南征第一百八十八章 楊行密的安排第五百零二章慈禪寺第二百一十章 軍隊整編第四百一十二章禁佛第二百四十章 伏擊與被伏擊第二百零九章 捷報第五十六章 甜蜜第三百七十四章決戰象牙潭第三百四十七章赦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