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一章募兵

“這位老兄,咱們潞州已經很久沒有這麼大規模的募兵了,這一次到底是怎麼回事,難道說是因爲與吳軍交戰不利的緣故嗎?”周圍人羣之中,一個身材魁梧、相貌堂堂的青年男子眼神一閃,向身旁一個相貌儒雅的中年男子問道。

那中年男子穿着較爲講究,一看就知道其身份不簡單,至少在潞州城中應該有一定的地位。

這人原本準備敷衍幾句,不過見周圍衆人都有些好奇,便開口道:“是有這方面的原因,最近大王與吳軍在河南交戰,戰況不怎麼順利,據說折損了不少將士;此外鎮州、衛州等地的戰事同樣沒有進展,尤其是鎮州那邊,咱們節帥就戰死在那裡;所以咱們昭義軍當然要擴軍。”

身旁衆人聽了紛紛點頭,在他們看來,昭義軍就是晉軍的一部分,既然晉軍最近戰事不利,那麼昭義軍擴軍就再正常不過。

唯有之前那青年人卻是目光閃動,裝作好奇的樣子繼續問道:“若真是如此倒也說得過去,不過在下聽說,節帥戰死以後大王原本是打算讓節帥在晉陽安葬,但幾位公子卻違背大王的命令,將節帥安葬在潞州。爲了這事聽說大王發了很大的火啊;而且除了咱們昭義軍外,其他各藩鎮卻沒有聽說擴軍的,不知老兄可知道這又是爲何?”

李繼韜等兄弟幾人堅持要將李嗣昭迎回潞州安葬,這件事原本就不是什麼秘密,在場衆人基本都聽說過。

不過地方節度使一向桀驁不馴,違背朝廷令旨的事情在這個時代並不是什麼奇事,所以衆人之前都沒有在意此事,只覺得李繼韜等人雖然違背了晉王的令旨,但他們的行爲卻還在正常範圍之內。

但現在被青年人這麼一提,一些有心人頓時就察覺到這其中不正常的地方了。

別的地方都沒有大規模擴軍,偏偏剛剛和晉王鬧得不愉快的昭義軍卻在擴軍,而且還是在原來的節帥李嗣昭剛剛戰死,新的節帥尚未任命的時候擴軍,這裡面的問題可就不簡單了。

中年儒士大有深意的看了青年人一眼,道:“在下不過是一介小民,哪裡知道這其中的緣由?而且就算知道,在下也不敢隨便亂說啊。我看大家也別討論此事了,反正現在天下大亂,正是英雄用武之地;諸位若是自認是勇武有力之人,大可應募爲兵;或許將來能出人頭地,成爲一方節帥呢?”

“可惜在下一介讀書人,這舞刀弄槍的事情實在是做不來,否則早就去應募爲兵,搏一搏前程了!”中年人感嘆道。

衆人被他這一番鼓動,不少人頓時意動起來。

尤其是那青年人更是大爲心動,他原本就身材魁梧,富有勇力,若是不應募爲兵實在太可惜了。

更何況這個亂世之中,像他這種平民出身的人要想成爲人上人,唯一的途徑就是沙場征戰。

至於說李繼韜這麼大規模募兵是不是有什麼別的企圖,這與他又有何干?只要能給他一個建功立業的機會,就算是追隨李繼韜起兵造反又何妨?

想到這,青年人當機立斷,加入了應募的隊伍之中;而在他的身前卻還有數百人正在排隊等待。

……

“二公子,下午前來應募的兵士比上午還多,到現在爲止已經有八百人成功通過選拔;估計等到今天晚上,最終通過選拔的兵士應該有一千五百人左右。”

軍營之內,一個身穿黑色鎧甲、臉上帶着一道傷疤的年輕將領恭敬的對前來巡視的李繼韜介紹着。

這年輕將領乃是李嗣昭的親軍將領,同樣也是李繼韜的心腹,名爲申蒙;當初護送李嗣昭靈柩回到潞州的就是此人。

這次募兵的行動也是申蒙一手操辦。

“一個下午就能募兵一千五百人,再加上上午募兵的一千人,也就是說咱們今天就能招募到兩千五百人;而咱們募兵的截止時間還有好幾天,看來要招募到一萬軍隊都不是難事啊。”李繼韜面帶喜色道。

在李繼韜的身旁,幕僚魏琢則開口道:“二公子,咱們潞州很久沒有大規模募兵,這一次能招募到這麼多兵士倒也正常。不過募兵畢竟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卻是儘快取得大義名分,不知道在下之前的建議二公子考慮得如何了?”

李繼韜皺了皺眉,道:“你說的我自然明白,不過你也知道,整個昭義鎮上下反對我的人還有不少,不管是監軍張居翰,還是節度判官任圜,還有澤州刺史裴約,這些都是反對我的。他們的威望你也知道,想要讓他們服從我只怕很難啊!”

他頓了頓,又遲疑道:“更重要的是我那位哥哥,他畢竟是長子,又兼任着潞州刺史之位,別的不說,光是對付我這位哥哥就不那麼容易。若是咱們貿然行動,萬一失敗的話……”

李繼韜的哥哥李繼儔擔任潞州刺史,此人性格軟弱,在昭義軍中沒什麼威嚴,不過再怎麼說他也是長子,就算是子承父業,其名分也比李繼韜要足。

之前李繼韜的幕僚魏琢就建議他,讓他直接發動兵變將李繼儔囚禁起來,然後以衆將士的名義上書晉王,請求晉王立李繼韜爲節度留後。

如今晉軍正三面開戰,北方的契丹人連年入侵,河北的鎮州尚未平定,南方的吳國又虎視眈眈,在這種情況下魏琢相信晉王一定會妥協的,通過一紙詔令來安撫昭義鎮。

不過這樣一來也意味着與晉國徹底決裂,李繼韜如今還下不了這個決心。

“二公子,正所謂富貴險中求。如今監軍張居翰在魏州,節度判官任圜在鎮州,若是等這兩人回到潞州,只怕二公子想要多得大權會更難。而且二公子別忘了,之前二公子堅持讓節帥回潞州安葬,這已經讓大王心懷不滿。若是二公子現在還猶豫的話,將來大王清算起來……”魏琢勸說道。

“這個……”李繼韜有些遲疑,不過心中卻已經偏向於接受魏琢的建議。

他雖然不願和晉國決裂,但他更知道,只要自己還想繼承昭義鎮的大權,那麼與晉國決裂就是遲早的事情。

更何況這次昭義軍募兵實際上就是他自己下的命令,並沒有得到晉王的許可。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他現在已經與晉王貌合神離了。

魏琢接着道:“反過來,若是二公子能繼承昭義鎮的話,以咱們昭義軍的實力,即便大王想要清算也不敢隨意動手;更何況只要咱們有實力,咱們完全可以另謀出路嘛。”

雖然魏琢沒有明說,但李繼韜卻明白他的意思,這另謀出路,當然就是借吳國的力量來抵擋晉國。

相信只要他願意投靠,吳國一定會欣然接受他的。

正當李繼韜心中懷着心事時,軍營外面突然傳來一陣喝彩聲。

“好!”

“厲害!”

聽着這些喝彩之聲,李繼韜心中一動,連忙向申蒙問道:“這是怎麼回事?”

申蒙連忙出去詢問,不一會兒便返回,道:“二公子,剛纔我軍募兵的選拔過程中,有個青年人表現神勇,所以引來衆人喝彩。”

“哦?此人有何表現?”李繼韜頓時來了興趣。

“此人剛纔拉一石弓,在百步之外連射六箭,皆中靶心,所以引來衆人喝彩!”申蒙道。

“還有這等人,帶他來見我!”李繼韜當即下令。

他知道,按照以前李嗣昭還在時定下的昭義軍的選拔標準,只要能開一石弓,在五十步外射六箭中三箭的,就是極爲優秀的士兵,可以加入昭義軍。

不過也正因爲選拔標準有些高,所以能通過選拔的兵士數量一直都不多,所以這一次募兵李繼韜特意將選拔標準降低了。

但當下卻有人能在百步之外六射六中,這可比當初的標準還要強不少,這樣的勇武之人,就算在李嗣昭時代都極爲罕見,李繼韜當然想要好好拉攏一番。

不一會兒,申蒙帶着一個身材魁梧的青年人走進來。

李繼韜一見之下頓時露出欣賞的目光,直接開口道:“你是何人?我打算讓你在我身邊擔任一個親兵,你意下如何?”

那青年人正是之前在街邊向那儒雅中年詢問之人,他此時已經知道眼前這貴公子的身份,聽說對方要自己擔任親兵,頓時心中一喜,道:“在下郭威,堯山人,願意擔任公子的親兵,爲公子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郭威?好,好一個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只要你忠心爲我辦事,本公子保你個富貴前程!”李繼韜大笑起來。

……

幾天後,李繼韜在潞州發動兵變,亂軍衝入刺史府,將李繼儔囚禁起來;又讓士兵們做了一場戲,假意將其劫持,要求立其爲昭義節度留後。

正如同之前預料的一樣,晉王李存勖在得知消息後雖然怒火沖天,但在當前局勢下也不得不與李繼韜妥協,改昭義軍爲安義軍,以李繼韜爲節度留後。

至此,昭義軍這個之前爲晉國東征西討、立下巨大功勞的藩鎮開始走向獨.立;而吳國在未來也將多一個進攻晉國的突破口,這將會對晉吳爭霸帶來重大影響。

第一百零二章 嘉興之戰(五)第三百六十二章擊潰第四百四十六章黎求第四百九十二章稱帝之議第二百四十五章 逃脫第六百八十二章夜攻第二百零八章 應對第五百一十六章憤怒第七百零六章開疆拓地第一百四十四章 騎兵突擊(上)第四百五十四章救援第二百六十四章 鬧事第一百八十一章 各地反應第五百九十章戰後第一百七十五章 緣由第一百四十一章 常州第五百一十四章攻城第六百三十七章張全義第二百九十一章 渡河第四百八十六章必要條件與重要條件第三百七十三章兵貴神速第六百八十七章撤退與追擊第三百三十七章彈劾第四百七十九章準備議和第五百九十四章晉與樑第四百三十一章騎兵與北方局勢第五百一十一章傷病第一百四十三章 行動第四百二十八章擇婿第十章 王茂章第三百三十二章 接位與篡位第五百一十三章進兵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婚第二十五章 任家莊之戰(下)第三百五十章江西大局第五百六十六章封賞名單第四百八十章使者第六百二十三章回援第二百四十九章 父與子第五百七十七章康懷貞第二百三十四章 怒火第六百四十九章全勝第三百零九章 郭崇韜的理由第八十六章 攻城第六百六十三章攻打楊劉第六百五十三章五日滅樑(中)第三百七十八章撤兵第三百六十七章大計劃(續)第五百一十一章傷病第四百二十二章平叛第三百五十章江西大局第一百七十四章 廣德第四百七十五章變革第二十八章 逃第五百六十八章密謀第六百六十五章正面交戰第一百三十章 兵變(下)第一百五十章 臨陣脫逃第三百九十八章議和第七十二章 蘇州之圍(五)第四百一十七章福州之變第九十三章 李儼第四百八十九章心中冰涼第六百四十六章大舉西進第六百八十一章死戰第二百七十一章第二百二十章 政策落實第六百零三章張文禮第三百六十二章擊潰第五百九十五章劉龑入朝第一百零四章 嘉興之戰(七)第三百九十五章教訓馬殷第二百一十九章 光州平叛(續)第一百三十章 兵變(下)第三百六十七章大計劃(續)第七百一十一章炮擊第六百一十八章襲取亳州第六十二章 武勇都之亂(三)第二十一章 出征第三百零三章撤軍第三百六十一章登陸第二百三十八章 援軍抵達第八十九章 應對第五百二十章攻破第三百七十一章盧光稠與譚全播第五百七十六章劉鄩第一百五十八章 全軍進攻(上)第三百九十一章第一次換防第四百六十六章奔潰的右翼第五百八十六章商議軍務第三百六十四章議和第六百五十八章擴編軍隊第十二章 合議第五百四十八章中路突破第二百零七章 問題第四百四十五章虔州第三百零九章 郭崇韜的理由第三百七十一章盧光稠與譚全播第三百二十一章 魏州之變第三百八十一章勸進(上)
第一百零二章 嘉興之戰(五)第三百六十二章擊潰第四百四十六章黎求第四百九十二章稱帝之議第二百四十五章 逃脫第六百八十二章夜攻第二百零八章 應對第五百一十六章憤怒第七百零六章開疆拓地第一百四十四章 騎兵突擊(上)第四百五十四章救援第二百六十四章 鬧事第一百八十一章 各地反應第五百九十章戰後第一百七十五章 緣由第一百四十一章 常州第五百一十四章攻城第六百三十七章張全義第二百九十一章 渡河第四百八十六章必要條件與重要條件第三百七十三章兵貴神速第六百八十七章撤退與追擊第三百三十七章彈劾第四百七十九章準備議和第五百九十四章晉與樑第四百三十一章騎兵與北方局勢第五百一十一章傷病第一百四十三章 行動第四百二十八章擇婿第十章 王茂章第三百三十二章 接位與篡位第五百一十三章進兵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婚第二十五章 任家莊之戰(下)第三百五十章江西大局第五百六十六章封賞名單第四百八十章使者第六百二十三章回援第二百四十九章 父與子第五百七十七章康懷貞第二百三十四章 怒火第六百四十九章全勝第三百零九章 郭崇韜的理由第八十六章 攻城第六百六十三章攻打楊劉第六百五十三章五日滅樑(中)第三百七十八章撤兵第三百六十七章大計劃(續)第五百一十一章傷病第四百二十二章平叛第三百五十章江西大局第一百七十四章 廣德第四百七十五章變革第二十八章 逃第五百六十八章密謀第六百六十五章正面交戰第一百三十章 兵變(下)第一百五十章 臨陣脫逃第三百九十八章議和第七十二章 蘇州之圍(五)第四百一十七章福州之變第九十三章 李儼第四百八十九章心中冰涼第六百四十六章大舉西進第六百八十一章死戰第二百七十一章第二百二十章 政策落實第六百零三章張文禮第三百六十二章擊潰第五百九十五章劉龑入朝第一百零四章 嘉興之戰(七)第三百九十五章教訓馬殷第二百一十九章 光州平叛(續)第一百三十章 兵變(下)第三百六十七章大計劃(續)第七百一十一章炮擊第六百一十八章襲取亳州第六十二章 武勇都之亂(三)第二十一章 出征第三百零三章撤軍第三百六十一章登陸第二百三十八章 援軍抵達第八十九章 應對第五百二十章攻破第三百七十一章盧光稠與譚全播第五百七十六章劉鄩第一百五十八章 全軍進攻(上)第三百九十一章第一次換防第四百六十六章奔潰的右翼第五百八十六章商議軍務第三百六十四章議和第六百五十八章擴編軍隊第十二章 合議第五百四十八章中路突破第二百零七章 問題第四百四十五章虔州第三百零九章 郭崇韜的理由第三百七十一章盧光稠與譚全播第三百二十一章 魏州之變第三百八十一章勸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