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九章消息

結果,剛剛行軍到半路上,便傳來消息說吳軍已經搶佔了荊門縣,守城的樑軍不戰而降。

得到這個消息後,寇彥卿氣得差點罵娘。

他原本就擔心荊門被吳軍佔領,所以還特意下令派兵增援,讓當地守軍堅守住,等待他的到來。

結果沒想到的是,守軍竟然在吳軍抵達之後就投降了。

其實他不知道的是,這兩年樑與晉的交戰接連失利,尤其是這一次朱溫親征河北,結果竟然無比荒謬的遭受慘敗。

這不僅對樑國高層官員的打擊極大,對於下層官員的震動同樣不小。

許多官員已經沒有了作爲“正統王朝”的傲氣,反而對樑國的前途極度失望起來。

而王茂章在領兵抵達荊門後,僅僅是派了一個使者進去勸降,告訴那守城的將領,若是投降的話可以讓他在吳軍禁軍之中擔任一個指揮使。

那守將在樑軍中不過統領兩千餘人,職位還比不上吳國的指揮使,如今得了王茂章的保證,再加上吳軍大軍壓境,給他造成極大的壓迫,所以那守將便乖乖的投降了。

兵不血刃的拿下荊門之後,吳軍再次出兵準備去拿下距離荊門不遠的長林縣。

可惜這一次卻沒有那麼好的運氣,長林守軍不僅拒絕了吳軍的勸降,還率軍堅持抵抗。

吳軍派去的兵力雖然有一萬大軍,但因爲行軍匆忙,並沒有來得及攜帶重型攻城器械。

僅僅依靠那些臨時打造的長梯攻城,短時間也難以取得突破。

寇彥卿得知消息後,這才鬆了口氣,當即率領大軍加快行軍速度,準備儘快趕去爲長林解圍。

而王茂章在得知未能攻破長林的消息後,同樣領兵前去,打算趕在樑軍抵達之前攻破長林縣城。

……

荊門以東三十多裡,一支三千人的騎兵正在快步奔馳着,引得地面都出現一絲絲顫動。

這支騎兵自然就是由侯瓚統領的吳國騎兵,準備繞路前往樂鄉。

此時,領頭的兩個人,各自都穿着一身精良的黑色鎧甲。

“以咱們現在的行軍速度,大概在明天就能趕到樂鄉。不過在抵達樂鄉之前三十里,咱們就要全部下馬步行了。這一點,本將教過你,你可還記得?”其中那個年紀看上去面色有些疲倦的中年人,轉頭向旁邊那年輕將領說着。

“末將記得,這是爲了保持馬力,在與敵軍交戰之前,不能讓馬疲憊,否則衝鋒起來沒有力氣,就會衝不動敵軍的!”年輕將領恭恭敬敬的答道。

這中年將領,自然就是侯瓚,而一旁的年輕將領,則是吳軍之中如今最被看好的一個騎兵將領,柴再用的長子柴克宏。

隨着史儼和侯瓚這兩個優秀的騎兵將領逐漸老去,吳國自然也要培養新的騎兵將領,不然將來有騎兵卻沒有合適的將領,那就真是浪費了。

“不錯,馬匹的體力在騎兵衝鋒之中最爲重要,像那晉王李存勖,聽說他就下過命令,所有的騎兵必須在接敵之前儘量步行,以保持馬力;等到靠近敵軍五里之後才能上馬。”侯瓚點點頭,接着說道。

“不過,咱們這一次的任務和衝鋒陷陣又有不同;平時衝鋒陷陣,那是在敵軍已經知道咱們已經到達的情況下的做法,但這一次咱們要做的卻是突襲敵軍城池。”

“要做到突襲,首要的就是一個‘快’字!這時候就沒有必要再搞什麼步行接敵了,因爲咱們在靠近敵軍之後,耽擱的時間越久,就越容易被敵軍發現,突襲敵軍成功的可能就越小。”

……

侯瓚不厭其煩的向柴克宏傳授着自己多年領兵的經驗。

經過這幾年的接觸,他也發現柴克宏在統領騎兵上的確有天賦,將來或許自己和史儼等人再也無法踏上戰馬後,吳國的騎兵就要交給柴克宏來統領了。

“老了,真的是老了!”看着身旁策馬疾馳了這麼久,臉上卻絲毫不見疲倦的年輕人,侯瓚也不得不在心中感嘆。

當年的他,也能像柴克宏這樣,策馬奔馳好幾個時辰卻依舊神采奕奕;但如今的他雖然還不到五十歲,但已經遠遠比不上當年了。

尤其是他身上的舊傷,更是時不時的復發,讓他備受煎熬。

正當他暗自感嘆時,在最前方負責開道的一支騎兵小隊,有了新的發現。

“將軍,前方發現一支敵軍,人數不多,大概只有三百來人,對方已經發現了咱們的人。”前來彙報的士兵彙報着。

“三百來人的隊伍?難道是巡查的?”侯瓚皺眉思考着,但他並沒有下達命令,而是向柴克宏看去。

柴克宏當即會意過來,下達命令道:“章元凱,你率領一都騎兵去前面看看,先別忙着發起進攻,但一定要保證沒有一個敵軍逃離!其餘大隊,放緩速度前進!”

“是,末將領命!”那個叫章元凱的將領領命前去。

騎兵的編制一般都只有步兵的一半,也就是說,步兵中的一都有一千人,而騎兵的一都卻是隻有五百人。

不過敵軍的數量也就只有三百人而已,派五百騎兵前去就足夠將敵軍包圍起來了。

侯瓚聽了他的應對,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頭。

這些不怎麼重要的突發情況,正好可以用來考驗柴克宏的應對能力,所以侯瓚之前都沒有發令,而是讓柴克宏代爲指揮。

不久,二人便率領主力趕到前面,只見果然有一支人數不到三百的敵軍,正組成一個環形的陣型,以長槍手在外,以弓箭手在內,試圖抵抗敵軍。

這些人一開始見包圍他們的敵軍僅僅五百騎兵,雖然感到心驚,但也還能穩重的保持陣型;但等到吳軍大隊趕到之後,在絕對的力量面前,他們就沒有那個膽量繼續堅持了。

“派人去勸降,告訴他們,若是半炷香時間內不投降,攻破之後,就將他們全部斬殺!”柴克宏向侯瓚看了一眼,見他還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樣子,當即下令道。

在勸降之人喊話之後沒過多久,敵軍先是一陣騷動,但隨即就有一個軍官模樣的人,戰戰兢兢的走了出來。

他們降了!

這個結果很正常,畢竟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他們逃又逃不掉,打又打不過,若是不降的話,對方又明說了,戰後會將他們全部殺光。

這樣一來,他們除了投降也沒有別的選擇了,畢竟大家都不想死。

一番打聽後,侯瓚二人這才得知,原來這支敵軍乃是在附近巡查的。

隨着天下大亂,各地盜匪橫行,尤其是在戰亂的地區更是如此。

而最近樂鄉縣這邊就出了一支近百人的盜匪,四處劫掠,前段時間更是將一支樑軍的運糧小隊給打劫了。

而他們這支小隊的任務就是前去圍剿那些盜匪,沒想到最終卻碰上了大隊吳軍騎兵。

侯瓚二人並沒有去管那些盜匪的事情,反而問起了樂鄉城中的情形。

那些投降的樑軍,自然是有什麼說什麼,不敢有絲毫隱瞞;沒過多久,侯瓚便知道了自己想要知道的消息。

“寇彥卿留下了三千人守樂鄉,而且還下令時刻關閉城門,果然很謹慎啊!”他輕聲自語道。

“將軍,敵軍既然留下這麼多的兵力守城,而且平時還不打開城門,要突襲他們,只怕很難啊!”柴克宏臉上也露出難色。

騎兵本來就不善於攻城,若是敵軍防備不嚴,沒有時刻關閉城門,那麼他們還可以想辦法,說不定能夠將城門奪取過來。

但敵軍明顯防備森嚴,那麼奪取樂鄉的機會就不大了。

騎兵在怎麼厲害,也不可能飛進城去。

侯瓚贊同的點了點頭,笑着說道:“能否攻取樂鄉,這本來就只是一個嘗試罷了,即便不能也沒多少關係。咱們只要不斷襲擾他們的運糧隊就行了!”

戰場瞬息萬變,誰也不能完全料到會發生什麼;所以對於沒有攻佔樂鄉的機會,二人也不感到失望。

“將軍,這些俘虜怎麼處理?要不要把他們……”得到了想要得到的消息後,柴克宏低聲向侯瓚問道。

侯瓚猶豫了片刻,隨即答道:“不必了,不過是一些手無寸鐵的俘虜,沒必要趕盡殺絕。將他們的兵器鎧甲,還有身上的衣服全部扔山谷裡去,再把他們中的軍官全部帶走就是。想來這樣也不會有什麼了。”

“是,末將遵命。”柴克宏躬身答道,同時心中也鬆了口氣。

吳軍軍紀嚴格,雖然在特殊情況下也會有殺俘虜的時候,但一般情況下,大家還是不會那樣做。

此時,若是樂鄉防備鬆弛,他們還打算突襲的話,那麼爲了防止消息泄露,他們也只能做出類似殺俘的事來;但既然樂鄉防備森嚴,基本沒有突襲的機會,那麼他們也就不必去殺俘虜了,畢竟二人都不是嗜殺之人。

一番商議後,全軍繼續前進;當天晚上,他們在一處偏僻之地休整了一夜後,第二天一大早,終於趕到了樂鄉。

第四百八十八章繼續出兵第二百九十八章淮南軍的撒手鐗第六百零七章決斷第四百九十三章憤怒第二百五十四章 洞房第五百三十五章壞消息(續)第二百二十五章 科舉第一百八十九章 駱知祥第一百五十四章 率軍西進第二百一十四章 劉仁規第一百二十四章 安仁義第六十章 武勇都之亂(一)第二十一章 出征第一百四十二章 蘇州炮第二十八章 逃第五百七十七章康懷貞第六百四十三章襲營第六百九十四章李嗣源之死第五百一十八章恐嚇第三百零六章 楊渥的震驚第三百四十七章赦免第一百三十四章 壽州(上)第三百七十五章半渡而擊第五百九十二章朱廣德第六十二章 武勇都之亂(三)第九十九章 嘉興之戰(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商議第四百九十二章稱帝之議第三十四章 驚喜(下)第六百九十五章班師回洛陽第二百三十章 應對(再續)第八十七章 投石機的威力第五百五十八章威權與仁德第三百四十章鍾匡時第四百一十八章爭奪建州第五百零六章逃離第四百二十三章奪取建州第四百七十章蔡州之亂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風第四百一十三章王審知的決定第一百七十六章 戰(上)第五十六章 甜蜜第七百一十五章盛世第六百一十二章討伐張文禮第二百六十章 一場混戰第九十一章 夜戰(下)第一百七十三章 潤州平定第七百一十四章末日第五百四十章步步緊逼第一百八十四章 田覠的突襲第九十九章 嘉興之戰(二)第五百三十七章降雨第五百六十五章蔡州兵亂第五百七十章謀劃徐州第一百三十一章 張灝第七十三章 蘇州之圍(六)第四十四章 劉氏的擔憂第五百六十七章封賞第三百九十六章破局的關鍵第六百八十七章撤退與追擊第十八章 成功招攬第一百三十三章 震驚第三百六十章佔領第八十七章 投石機的威力第四百二十一章朝議第四十四章 劉氏的擔憂第九十三章 李儼第三百七十三章兵貴神速第一百七十三章 潤州平定第二百三十六章 出征第六百九十八章三請第三十七章 行刺(中)第七章 我服了第六百一十六章出兵(續)第十五章 六月的雨第二百一十九章 光州平叛(續)第七百一十章兵圍興唐府第五百三十一章求援第五百九十章戰後第四百三十一章騎兵與北方局勢第一百五十一章 混戰 (上)第六百零三章張文禮第七十二章 蘇州之圍(五)第三百七十章醒悟第六百五十九章屯田第三百三十七章彈劾第五百四十九章騎兵出動第四百三十章內閣變動第六百五十五章後續安排第三百一十五章 樑軍出動第五百八十五章轉機第五十一章迎接第五百一十一章傷病第五百零五章紙幣第二百七十一章第二百三十五章 國債第五百三十九章取勝的關鍵第五十五章 第三次相遇第三百一十八章 使者第十一章 背誦軍紀
第四百八十八章繼續出兵第二百九十八章淮南軍的撒手鐗第六百零七章決斷第四百九十三章憤怒第二百五十四章 洞房第五百三十五章壞消息(續)第二百二十五章 科舉第一百八十九章 駱知祥第一百五十四章 率軍西進第二百一十四章 劉仁規第一百二十四章 安仁義第六十章 武勇都之亂(一)第二十一章 出征第一百四十二章 蘇州炮第二十八章 逃第五百七十七章康懷貞第六百四十三章襲營第六百九十四章李嗣源之死第五百一十八章恐嚇第三百零六章 楊渥的震驚第三百四十七章赦免第一百三十四章 壽州(上)第三百七十五章半渡而擊第五百九十二章朱廣德第六十二章 武勇都之亂(三)第九十九章 嘉興之戰(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商議第四百九十二章稱帝之議第三十四章 驚喜(下)第六百九十五章班師回洛陽第二百三十章 應對(再續)第八十七章 投石機的威力第五百五十八章威權與仁德第三百四十章鍾匡時第四百一十八章爭奪建州第五百零六章逃離第四百二十三章奪取建州第四百七十章蔡州之亂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風第四百一十三章王審知的決定第一百七十六章 戰(上)第五十六章 甜蜜第七百一十五章盛世第六百一十二章討伐張文禮第二百六十章 一場混戰第九十一章 夜戰(下)第一百七十三章 潤州平定第七百一十四章末日第五百四十章步步緊逼第一百八十四章 田覠的突襲第九十九章 嘉興之戰(二)第五百三十七章降雨第五百六十五章蔡州兵亂第五百七十章謀劃徐州第一百三十一章 張灝第七十三章 蘇州之圍(六)第四十四章 劉氏的擔憂第五百六十七章封賞第三百九十六章破局的關鍵第六百八十七章撤退與追擊第十八章 成功招攬第一百三十三章 震驚第三百六十章佔領第八十七章 投石機的威力第四百二十一章朝議第四十四章 劉氏的擔憂第九十三章 李儼第三百七十三章兵貴神速第一百七十三章 潤州平定第二百三十六章 出征第六百九十八章三請第三十七章 行刺(中)第七章 我服了第六百一十六章出兵(續)第十五章 六月的雨第二百一十九章 光州平叛(續)第七百一十章兵圍興唐府第五百三十一章求援第五百九十章戰後第四百三十一章騎兵與北方局勢第一百五十一章 混戰 (上)第六百零三章張文禮第七十二章 蘇州之圍(五)第三百七十章醒悟第六百五十九章屯田第三百三十七章彈劾第五百四十九章騎兵出動第四百三十章內閣變動第六百五十五章後續安排第三百一十五章 樑軍出動第五百八十五章轉機第五十一章迎接第五百一十一章傷病第五百零五章紙幣第二百七十一章第二百三十五章 國債第五百三十九章取勝的關鍵第五十五章 第三次相遇第三百一十八章 使者第十一章 背誦軍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