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章蔡州之亂

王建等人之所以沒有想到李茂貞可能主動與他開戰的可能,主要還是他們下意識的有些看不上李茂貞。

畢竟這麼多年以來,李茂貞進行的對外戰爭基本都是戰敗;若不是因爲朱溫被其他各方牽制了太多兵力,只怕李茂貞早就被朱溫給滅了。

即便如此,李茂貞的勢力也大爲降低,如今全部兵力加起來都未必有十萬人。這點兵力在蜀國面前自然算不得什麼。

所以王建等人下意識的都會覺得李茂貞在與朱溫爲敵的同時,應該不會再與蜀國爲敵。

不過李茂貞這人本來就極爲桀驁,即便是朱溫在最強勢的時候都不能將他馴服,其他藩鎮自然也沒有被他看在眼中。

如今朱溫實力大減,不僅是蜀國感受到的壓力減少了,李茂貞受到的壓力自然更加減少了,再加上劉知俊的投靠,更是使得李茂貞有了一員統兵名將。

總之,在得到張格的提醒之後,王建最終下定決心要向關中擴張。

當然,對於荊襄王建也不可能就此完全放棄。

即便他不打算進軍荊襄,但高季昌的主動來投他也不會拒絕,甚至將來若是吳國主動進攻荊南的話,他也會派兵救援。

在他的打算中,高季昌將會被他作爲一個藩籬,用於阻止吳國的擴張;這一切,就如同之前與李茂貞的聯盟一樣。

下定決心後不久,王建派人告訴普慈公主,讓她以其母病重爲理由,請求返回成都探病。

李繼崇果然沒有懷疑,當即允許普慈公主回成都。

等她回來之後,王建當即將其留在了成都。

而李茂貞知道消息之後果然如同王建的預料一般,暴怒的岐王當即下令派兵圍攻興元府。

岐、蜀這兩個仇家再次開戰,讓剛剛平靜了不到五年的兩國邊境再次陷入戰火之中。

當然,這一切都是後話,兩家即便要開戰也不是說打就打的,一些必要的準備還是需要時間來完成的。

壽州城中。

雖然隨着楊渥與朱溫二人暗中達成默契,開始罷兵休戰,但兩家之間的對立卻絲毫沒有減少。

畢竟一來這種默契也就僅僅是默契而已,且不說沒有正式的文書,就算有,若是真的要開戰的話,這所謂的默契也是絲毫不管用的。

更何況,這個停戰的默契也只限於朱溫和楊渥之間,也就是說兩人都不會主動發兵對對方發起進攻;不過若是底下人要搞摩擦,那就不是二人能管的。

所以此時壽州城中的戒備依舊沒有放鬆,那些負責巡視的廂軍士兵們依舊排列着整齊的隊列在街道上來回巡查。

過往的商販等依舊被嚴格的監視着,以防止有敵國的細作滲透進來。

唯一與之前不同的地方,就在於城中比以前要顯得繁盛了一些,街道兩旁出現了許多商鋪,道路上的行人也多了起來,整個城中總算有了一點和平時期的的氣象。

當然,此地能治理得這麼好,其功績可不是駐守壽州的左天武軍都督李簡,而是壽州刺史江夢孫的功勞。

作爲淮南第一屆科舉的狀元,江夢孫這些年在吳國還是混得非常不錯的。

短短几年時間就做到壽州這個北方重鎮的刺史之位,這在他那一屆中自然不能算最突出的一個。

但要知道他以前可是一個沒有任何背景的書生,而且他又不像宋齊丘那樣在歷史上有較大名氣,能夠讓楊渥對他另眼相看。

江夢孫的升遷完全在於他的個人能力,這一點讓高勖、陳彥謙等人都極爲看重。

當然,在壽州做刺史雖然容易出政績,但同時也少不得要受到同樣在壽州城中的李簡的制約。

此時,刺史府中,江夢孫正爲了一起涉及到幾個禁軍士兵的案子而與李簡爭執着。

左天武軍兩萬禁軍,自然不可能全部駐守在壽州城中,在光州、濠州也有部分兵力駐守,不過即便如此,駐守壽州的禁軍將士也多達一萬人。

這麼多的士兵,雖然平日裡大部分時間都在待在軍營了,不過或多或少的還是會與城中百姓發生糾葛。

李簡這人雖然殘忍好殺,對於軍紀要求也不算嚴格,不過他對手下的將士們卻是極爲護短。

有時候有士兵與百姓鬧了矛盾,即便是他的人理屈而受到官府的嚴懲,但他也會來刺史府大鬧一通。

對此,江夢孫也是無可奈何。

正當二人爭吵鬧得有些不歡不喜之時,突然有廂軍的軍官匆匆進來。

“啓稟江使君,李都督,有個從蔡州來的商販,自稱是蔡州右廂指揮使劉行琮所派,說是這位指揮使有意歸順我國,特意派其來聯絡!”

“什麼?主動來歸順!”李簡、江夢孫二人頓時愣住了。

吳國這些年雖然聲勢浩大,甚至福建的王審知都在吳軍的威壓之下不得不選擇投降;但在吳、樑邊境,那些普通的士人或許有一些主動來投的,但那些地方將領卻是沒有一個主動歸順的。

若是這個自稱劉行琮的使者帶來的消息爲真,那就會給樑國官員將領開一個主動南投的先例,這自然是一件大事。

二人顧不得再爭吵,連忙命人將那使者帶來詢問。

原來,去年的時候朱溫就將蔡州刺史張慎思召到了洛陽,不過之後卻一直沒有讓他回鎮蔡州,又沒有派遣新的蔡州刺史前去接任。

時間一久,下面那些掌握了兵權的將領們自然就開始動起了小心思。

不過之前樑國聲威尤在,即便那些將領們有什麼野心也不敢輕易表露出來。

但如今,隨着高邑大敗的消息傳來,尤其是李存勖接着又率領晉軍南下猛攻河北,使得整個樑國朝野震動。

在這種情況下,蔡州的右廂指揮使劉行琮就沒有了顧慮,開始籌謀着發動兵變,自己來當刺史。

不過劉行琮也知道,即便如今樑軍衰微,實力大減,但就憑他自己手中這點實力想要與樑國對抗顯然是找死,所以劉行琮決定投靠吳國,引吳軍來對抗樑軍。

聽完來使的目的之後,江夢孫還在暗自沉思,李簡卻已經喜形於色了。

如今的壽州沒有大的戰事發生,相比於南方的激烈戰事,這裡想要立功實在是不容易,所以李簡自然是非常重視這次機會。

“李都督,本官覺得劉行琮突然來降,此事真僞未知,也有可能是敵軍故意設計引誘我軍,然後暗中設下伏兵。所以在下還請都督謹慎行事!”

見了李簡的神色,江夢孫連忙勸道。

雖然說如今的吳國文武分離,而且武將也不再論品級,只論軍銜,但大多數人還是會下意識的將兩者進行對比。

一般來說,刺史的級別大致與都指揮使相當,而巡撫的職務才能與都督相當。

所以江夢孫的職務應該比李簡還要低了一點,再加上他的資歷威望更是遠遠不如,所以說話時自然對李簡極爲客氣。

“謹慎行事?江使君不知兵,所以還是不要摻合到軍務中來吧!”李簡不悅道。

“都督,在下雖然只是一介書生,卻也讀過一些兵書,懂得行軍打仗需要謹慎行事的道理。”

李簡搖搖頭道:“兵家之事,有時候固然需要謹慎,但更多的時候卻要果斷出手,若是一味的謹慎小心,再好的戰機都會失去,那樣還指望打勝仗嗎?”

江夢孫無奈,他畢竟只是一個文官,最多能管到廂軍,對於禁軍的行動他卻是沒法干涉的,更不要說李簡在吳國的地位還在他之上。

“那麼都督想怎麼做?”

“還能如何,直接出兵蔡州,若是有劉行琮的幫助,我軍能夠輕易控制蔡州!到時候就算要給劉行琮一些好處,甚至是任命他爲蔡州刺史也沒什麼大不了的。”李簡道。

“都督不打算向大王請示嗎?”

“來不及請示,行事必須要快,蔡州那邊的局勢十分複雜,有野心的可不是劉行琮一個人,若是不盡快出兵,誰能知道蔡州最終會變成什麼樣子?”李簡鄭重說道。

雖說如今吳國重視軍法,要採取軍事行動之前應該向樞密院請示,不過一些緊急情況自然要臨機決斷。

“既然李都督已經決定了,那麼本官也就在此祝都督一切順利吧!”江夢孫道。

李簡點點頭:“從壽州出兵的話還是太慢了,本將準備發軍令,讓駐守光州的王安直接領兵前往蔡州,尋機奪取蔡州!”

……

蔡州位於淮西,乃是溝通江淮與河洛的交通要地。

不過此地民風彪悍,當地的節度使更是桀驁不馴,叛服不定,在中唐時期就是朝廷大患;爲禍之烈,更在河朔三鎮之上。

當年中唐名將李愬雪夜襲取蔡州,擒獲吳元濟之役,就發生在這裡。

到了晚唐時期,著名的吃人魔王秦宗權同樣以蔡州爲老巢,爲禍各方,使得中原、江淮等各地深受其害,更是極大的影響了唐末天下大局的發展。

隨着朱溫擊潰秦宗權,徹底佔領蔡州,此地纔算是平靜了不少。

不過或許是蔡州風水不好的緣故,駐守蔡州本地的將領依舊繼承了他們“祖輩”叛服不定的傳統。

如今朱溫的勢力不過是稍微出現了一些頹勢,那些心懷大野心的將領便開始各懷鬼胎起來。

在前刺史張慎思前往洛陽覲見朱溫後,如今蔡州城中的軍隊主要是在右廂指揮使劉行琮和順化軍指揮使王存二人手中。

不過相比於粗人一個,滿腦子只想着打打殺殺的劉行琮,王存這人卻要有心計得多。

“確認了嗎?那劉行琮是不是已經暗中派人與吳軍聯繫了?”順化軍駐地,王存向自己的副將詢問着。

“是的,將軍,可以確認,劉行琮已經派人前往壽州了。若是吳軍得到消息後就立即出兵的話,想來要不了幾天他們就能抵達蔡州!”副將道。

王存點了點頭,皺眉沉思了片刻,這才接着問道:“劉行琮沒有發現什麼吧?本將的實力不如那劉行琮,想要擊敗他就必須小心謹慎!”

“應該沒有發現!我們的人在劉行琮身邊很久了,深受他的信任。以那劉行琮的榆木腦袋,又怎麼可能識破?”副將有些不屑的道。

從官位上來說,劉行琮的官位甚至還在王存之上,在蔡州城中掌握的實力也是劉行琮戰佔據優勢。

不過相比於劉行琮,王存的優勢就在於他頭腦更加冷靜,更加有心機,甚至在不知不覺之中就將劉行琮身邊的心腹給收買了。

可以說,劉行琮看上去不可一世,但王存自信,若是他想要取其性命,那也只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

不過,王存雖然有這種自信,卻沒有輕易發動。

他知道,雖說如今樑國聲威大減,不過也遠遠沒有到任由其他勢力欺負的時候。

如今朱溫畢竟還在,有他幾十年的威名鎮着,即便是有人謀反,也不會得到太多人的響應。

所以在王存看來,首先出來造反的人,未必能得到什麼好處,反而可能成爲衆矢之的。

此外,吳國的制度也是王存不怎麼滿意的,他就算將劉行琮殺死,進而投靠吳國,將來也可能在吳國被邊緣化。

但是反過來,若是劉行琮先行造反,並且勾結吳軍,那麼他再出手殺掉劉行琮的話,到時候他就不是罪人,而是平定叛亂的功臣。

朱溫在如今面臨李存勖進攻的壓力下,除了順勢任命他爲蔡州刺史想必也沒有別的辦法可行。

面色陰鬱的王存在仔細思考一番,發現自己的謀劃並沒有什麼缺漏之後,他站起身來道:

“傳令給王行,叫他設法讓劉行琮提前發動,不要等到吳軍到來。”

“至於理由,可以讓王行告訴劉行琮,就說若是等到吳軍到達蔡州後才發動的話,他們就沒有時間搶東西了。要知道吳軍的軍紀是很嚴的!”

王行就是他收買的劉行琮身邊的心腹,對劉行琮有極大的影響力。

副將聽了王存的謀劃後,眼神一亮,出言讚道:“將軍此計甚妙!那劉行琮向來貪鄙不堪,肯定不會放過這個趁機劫掠的機會的!”

第一百七十章 潤州第六百四十五章休整第六百八十章激戰第三十七章 行刺(中)第四百三十二章生財有道第四百七十二章提醒第三百九十九章學兵法第四百一十七章福州之變第八十七章 投石機的威力第一百二十八章 兵變(上)第三十七章 行刺(中)第三百六十一章登陸第三百九十三章兵敗與連鎖反應第七百零八章兵亂第一百二十七章 安排第五百二十八章寇彥卿第六百零五章朝議第一百三十八章 退隱第五百八十三再議遷都第一百五十二章 混戰(下)第二百一十章 軍隊整編第二百零四章 後續反應第四百三十二章生財有道第三百四十章鍾匡時第二百七十一章第二十九章 升官第六百五十八章擴編軍隊第五百二十三章三個消息第一百一十二章 召回第一百五十四章 率軍西進第六百三十七章張全義第五百零三章清理佛門第三百九十五章教訓馬殷第三章 招攬更新計劃第二百七十五章軍議第六百一十九章溫韜第五百九十二章朱廣德第二百九十三章 榴彈第二百九十四章康懷貞第一百四十八章 夾崗第二百零三章 同意第六百七十三章遷都洛陽第一百二十章 火藥第三百二十二章 叛亂第五十八章 對峙第四百八十一章宋齊丘的驚恐第三百五十三章爭論第一百二十三章 發動第五百八十四章追封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婚第三百七十九章虔州歸順第一百七十四章 廣德第二十六章 任家莊之戰(終)第六百八十一章死戰第三百六十七章大計劃(續)第七十五章 蘇州之圍(八)第四百七十七章潭州城破第四百五十五章墮落第三百七十四章決戰象牙潭第三十三章 驚喜(上)第五百七十四章憂慮第三百六十四章議和第四百零二章議和第二百六十九章 攻與守第四百四十三章戰前第十七章 升州之叛第六百八十三章朱虔佑死於此第二百六十七章 杭州攻略第二百四十一章 追擊第一百七十一章 爆破(上)第二百五十四章 洞房第五百八十八章襲擊第六百三十八章親征鄆州第一百一十二章 召回第五十三章 腹黑第一百三十六章 壽州(下)第三百四十四章 王審知的安排第五百二十四章戰前佈置第一百三十四章 壽州(上)第三百三十三章 江西第五百三十二章樑軍的反常第十二章 合議第四百五十二章沙盤推演第四百八十章使者第三百零一章後路已斷第二百八十四章 風波第一百四十章 南下第六百九十二章震動四方第三百一十六章兵敗第三百九十六章破局的關鍵第三百三十一章薨第三百九十六章破局的關鍵第一百二十二章 奇襲第五百二十九章消息第六章 家宴(下)第六十四章說服(上)第二百八十一章 父子第二百六十五章 平息第一百三十六章 壽州(下)
第一百七十章 潤州第六百四十五章休整第六百八十章激戰第三十七章 行刺(中)第四百三十二章生財有道第四百七十二章提醒第三百九十九章學兵法第四百一十七章福州之變第八十七章 投石機的威力第一百二十八章 兵變(上)第三十七章 行刺(中)第三百六十一章登陸第三百九十三章兵敗與連鎖反應第七百零八章兵亂第一百二十七章 安排第五百二十八章寇彥卿第六百零五章朝議第一百三十八章 退隱第五百八十三再議遷都第一百五十二章 混戰(下)第二百一十章 軍隊整編第二百零四章 後續反應第四百三十二章生財有道第三百四十章鍾匡時第二百七十一章第二十九章 升官第六百五十八章擴編軍隊第五百二十三章三個消息第一百一十二章 召回第一百五十四章 率軍西進第六百三十七章張全義第五百零三章清理佛門第三百九十五章教訓馬殷第三章 招攬更新計劃第二百七十五章軍議第六百一十九章溫韜第五百九十二章朱廣德第二百九十三章 榴彈第二百九十四章康懷貞第一百四十八章 夾崗第二百零三章 同意第六百七十三章遷都洛陽第一百二十章 火藥第三百二十二章 叛亂第五十八章 對峙第四百八十一章宋齊丘的驚恐第三百五十三章爭論第一百二十三章 發動第五百八十四章追封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婚第三百七十九章虔州歸順第一百七十四章 廣德第二十六章 任家莊之戰(終)第六百八十一章死戰第三百六十七章大計劃(續)第七十五章 蘇州之圍(八)第四百七十七章潭州城破第四百五十五章墮落第三百七十四章決戰象牙潭第三十三章 驚喜(上)第五百七十四章憂慮第三百六十四章議和第四百零二章議和第二百六十九章 攻與守第四百四十三章戰前第十七章 升州之叛第六百八十三章朱虔佑死於此第二百六十七章 杭州攻略第二百四十一章 追擊第一百七十一章 爆破(上)第二百五十四章 洞房第五百八十八章襲擊第六百三十八章親征鄆州第一百一十二章 召回第五十三章 腹黑第一百三十六章 壽州(下)第三百四十四章 王審知的安排第五百二十四章戰前佈置第一百三十四章 壽州(上)第三百三十三章 江西第五百三十二章樑軍的反常第十二章 合議第四百五十二章沙盤推演第四百八十章使者第三百零一章後路已斷第二百八十四章 風波第一百四十章 南下第六百九十二章震動四方第三百一十六章兵敗第三百九十六章破局的關鍵第三百三十一章薨第三百九十六章破局的關鍵第一百二十二章 奇襲第五百二十九章消息第六章 家宴(下)第六十四章說服(上)第二百八十一章 父子第二百六十五章 平息第一百三十六章 壽州(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