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八章擇婿

馬殷的立國對於其他勢力來說影響並不大,畢竟在此之前其他勢力就已經將其看作成一個獨.立的王國了,現在不過是多了一個名份而已。

不過雖然只是多了一個名份,但依舊觸動了吳國某些人的心思。

隨着福建的併入,如今的吳國如果只算地盤大小的話,其實際控制的地盤已經在樑國之上了。

雖說吳國現在的地盤很多都處於未開發狀態,人口和州縣的數量也還比不上朱溫,但論整體實力已經完全是不輸於朱溫了。

再加上嶺南劉隱、虔州盧光稠以及海外的泰封國,百濟國等小國紛紛來朝,奉吳國爲正統,現在的吳國已經有了一點正統王朝的氣象。

在這種情況下,馬殷這個素來不肯臣服的勢力,如今竟然還敢開府建國,設立百官,這就使得吳國的某些以正統自居的文臣們大爲不滿,紛紛上書請求討伐馬殷。

此外,還有人認爲嶺南劉隱雖然名義上臣服,但實際上卻獨領一方,乃吳國之敵。

他們覺得如今吳軍既然沒有費多少力氣就將福建給拿下了,那麼不妨繼續乘勝進兵,將嶺南也一舉拿下。

看着這些亂糟糟的上書,楊渥不由得有些苦笑。

這就是打了勝仗的不良反應,大家都有些飄飄然了,以爲吳國如今已經能橫掃天下了。

誠然,這次征伐福建的確沒有費多少力氣,將士們除了行軍以外,並沒有打什麼仗,只需要稍微休整一番,就能繼續用兵。

然而若是大家都是這麼一副高高在上的心態,只怕距離一場大敗就不遠了。

驕兵必敗,這一點不管如何強大的軍隊都是適用的。

好在那些上書之人,都只是一些沒有掌握核心權利的年輕人,內閣的重臣們一個個都很謹慎,沒有忘記步步爲營的根本策略。

所以那些上書請戰之人,在受到楊渥的一番訓斥後便偃旗息鼓了。

這天,王宮之內。

“王兄,抱抱,抱抱。”御花園中,一個粉妝玉琢的小丫頭,身着粉紅色宮裝,正張開一雙粉嫩的雙手,朝一個英朗的年輕人抱了過去,樣子顯得十分可愛。

這時,另一個年紀更小,不久前纔剛剛學會走路的小姑娘,同樣張開雙手,奶聲奶氣的說道:“父王,我也要抱抱!”

“好好!都過來,小寧兒,小舒兒,都過來讓我抱抱!”楊渥笑呵呵的放下手中的文書,伸出雙手將兩個小丫頭抱了起來。

這兩個小傢伙,大一點的乃是楊渥年紀最小的妹妹楊寧,當初楊行密留下的遺腹女。

她的母親乃是王氏,她今年還不到四歲,卻是非常喜歡粘着楊渥。

她本來就因爲年紀最小而楊渥的寵愛,加上她又長得與楊渥的姐姐楊靜非常像,這就更加讓楊渥喜愛。

至於年紀小的則是楊渥自己的女兒楊舒,今年才一歲多。

不過她雖然年紀還小,但性格極爲淘氣,天天跟在她那小姑姑身後四處玩耍,惹是生非,是宮裡面的惹事精。

“快下來,你們王兄和父王,現在正忙着公務呢,你們都到一邊去玩,不要鬧了!”一旁,陪在身邊的王后周夢潔趕緊上前準備接過二人。

聽了周夢潔的話,兩個小傢伙頓時嘴巴一撇,眉毛一皺,做出一副可憐巴巴的樣子看着楊渥。

在後宮之中,這兩小傢伙誰都不怕,唯獨怕了周夢潔,這也是一件奇事。

楊渥連忙讓過去,將兩人護住道:“好了,正好我也要休息一下,沒必要這麼嚴肅的。”

“大王可不要太寵着她們,免得將來大了之後太過驕縱,不好嫁人!”周夢潔小聲勸道。

“瞧你說的,這才幾歲的小姑娘,你就想着將來嫁人的事情了!”楊渥頓時樂了。

“怎麼就不能想了?你看當初五妹也就幾歲大,也只是一個小姑娘而已,但這才幾年時間,如今就已經是一個待字閨中的少女了!這時間過得很快的!大王現在不急,將來可就來不及了!”周夢潔有些不滿的說道。

她提起的五妹,乃是楊渥的妹妹楊沁,在她的諸多姐妹中排第五,所以被周夢潔稱爲五妹。

楊沁今年已經十五歲及笄,被楊渥正式冊封爲永寧公主。

正所謂長兄如父。對於楊渥來說,如今楊行密已經不在了,他這幾個年紀還小的妹妹自然就由他來照看。

按照後世人的眼光,才十五歲的小姑娘不過剛剛上高一而已,身體遠遠沒有長成,距離嫁人還有很長一段時間。

不過按照這個年代的規矩卻是已經可以嫁人了。

不管是她的母親,還是周夢潔等,都在催促着幫她找一門好親事。

這一點楊渥也沒法改變,只能儘量拖延時間。

見周夢潔提起,楊渥便笑着問道:“上次你不是說要給五妹找一個讀書人爲駙馬嗎?怎麼樣,現在有什麼新的想法嗎?”

楊沁的母親李氏,只是楊行密的十幾個妾室中的一個,因爲育有一個女兒,所以同樣被尊爲太妃,不過地位比起史氏和王氏來要低的多。

史氏且不說,爲楊行密生下了楊渥和楊隆演以及最小的楊澈這三個兒子,如今又被尊爲太后,自然是地位最尊崇的。

而王氏同樣爲楊行密生下了楊濛和楊溥這兩個兒子,此外還有楊靜、楊寧等幾個女兒,如今被尊爲太妃,地位同樣很尊崇。

至於楊渥另外的一個弟弟楊潯,他的生母在幾年前就過世了。

所以爲楊行密生下兒子的妾室中,就只有史氏和王氏二人,自然是她們的身份最高,便是周夢潔也要對她們極爲禮敬。

而楊沁的母親李氏的地位就要差多了,所以即便楊沁是她的女兒,但她對楊沁的婚事也不能做主,只能由周夢潔說了算。

此時,聽楊渥提起,周夢潔在一旁坐下來道:“想法倒是沒變,如今還是想給她找一個讀書人,而且她自己也很願意!只是要找到合意的只怕不易!”

“不久之後不是又要開始科舉了嗎?到時候各地考生都會來金陵參加考試,難道還找不到一個合適的不成?”楊渥有些不以爲意的道。

如今吳國的科舉也逐漸走上正軌,每隔兩年就會舉行一次,每次錄取的人數少則數十人,多則上百人,比以前唐朝科舉的錄取人數要多得多。

不過相應的,這麼多的錄取人數,也就意味着他們在授官時,大部分人都只能授予八品甚至九品的官職,只有前幾名的考生才能直接以七品官入仕。

此外,吳國科舉又規定所有考生一旦考中,就不得再次參加考試,其結果就是許多人爲了考中前幾名,在沒有把握的時候都不會來參加科舉。

結果最近幾年科舉的考生質量相對都不高,與前面兩屆科舉差了不少。

當然,這也與前面兩屆考生都是經過之前很長一段時間積累有關。

在淮南舉行科舉之前,許多士子科舉無門,等淮南開始科舉之後,這些人自然一窩蜂的都來參加了。

結果就使得那兩屆的人才似乎特別多一般。

而今年又是大比之年,各地通過了之前考覈的考生不久後就會匯聚在金陵參加由禮部舉行的會試。

“說到今年的會試,還真有兩個年輕士子非常不錯,都是允文允武之才,妾身還專門派人去打聽過,這兩人現在都沒有成親。所以若是他們今年能考中,或許妾身就會在他們兩人中選擇一個作爲五妹的駙馬了!”周夢潔笑道。

“嗯,是嗎?”楊渥來了興趣,他將兩個小丫頭放下來,打發她們去一邊玩,然後笑着對周夢潔道:“今年會試的情況,我現在都不怎麼清楚,沒想到你倒是提前打聽了!”

“你還說!五妹可是你的妹妹,你卻一點都不關心,妾身只好幫你打聽了。”

“好好,那你說說看,都是哪兩個士子,讓你覺得不錯?”楊渥連忙打斷她的話。

“這兩個士子,一個就是剛剛上任的福建巡撫徐溫的養子徐知誥,據說當初他還被父王收養過一段時間,你應該對他很瞭解纔對!”

“是他啊!”楊渥臉色頓時有些不自然。

對於徐知誥,他已經很久沒有關注了,甚至都不知道他現在在走科舉之路。

過了這麼多年,曾經的所謂仇恨,現在自然不會再有了,最多隻有一絲警惕之心,告誡自己不能忘了守業艱難,尤其是在這個人心難測的時代,若是稍有不注意,或許歷史上的那一幕就有可能重演。

當然,仇恨雖然已經放下,但要將自己妹妹嫁給他,楊渥說什麼都不會願意的。

“他今年不是已經二十歲了嗎?難道還沒有成家嗎?”

“據說他爲了考中前三甲,這些年一心苦讀,所以沒有成家!”

楊渥點點頭,若有所思,接着又問道:“那麼你說的另外一個不錯的人選呢?他又是什麼情況?不會也是某個大臣的公子吧?”

周夢潔聽了不由得有些奇怪,聽楊渥的語氣,似乎不想將楊沁嫁給徐知誥。

不過這些她也管不了,她笑着說道:“另外一人名叫蔣廷徽,今年十八歲,文武雙全,可做五妹的良配!”

第一百一十一章 謀劃(四)第一百三十七章 斃命第四十一章 發難(中)第三百七十三章兵貴神速第三百五十八章風暴第四百五十四章救援第二百六十七章 杭州攻略第四百三十七章勾結第六百八十九章半渡而擊第一百三十章 兵變(下)第五十一章迎接第四百四十六章黎求第三百六十四章議和第三百零三章撤軍第四百一十五章密謀第五百六十八章密謀第三百二十三章軍議第一百六十九章 擊潰第六百八十章激戰第四百八十六章必要條件與重要條件第七章 我服了第三百二十一章 魏州之變第七十八章 蘇州之圍(十一)第三百四十四章 王審知的安排第二百一十四章 劉仁規第四百二十五章就擒第一百七十一章 爆破(上)第三百三十五章鍾延規第四章 朱廣德第四百九十六章謀劃虔州第八十七章 投石機的威力第一百五十一章 混戰 (上)第一百一十八章 商議第四百五十四章救援第一百九十章 封賞第五十章 悠閒第五百七十四章憂慮第五百四十五章初戰第五百九十七章六年變化(中)第一百四十四章 騎兵突擊(上)第五百八十四章追封第一百零七章 湖州之變(續)第一百零四章 嘉興之戰(七)第六百九十六章李氏當亡,楊氏當興第二百二十章 政策落實第二百二十八章 應對第七十九章 蘇州之圍(十二)第三十一章 討伐朱全忠第二百零二章 新軍第四十五章 不安第二百零七章 問題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風第二百六十一章 保守與激進第五百九十一章入城第一百三十二章 撤退第三百九十九章學兵法第四百三十二章生財有道第五百一十二章軍議第四百六十五章意外的決戰第一百零八章 謀劃(一)第六百七十二章主動進攻第三百八十二章勸進(下)第六百四十一章遭遇第二百七十章 嶽州之敗第六百一十二章討伐張文禮第七十五章 蘇州之圍(八)第四百六十四章步步爲營第二百零二章 新軍第三百二十八章大戰連起第五百三十八章決心第六百四十七章追擊第四百九十九章希望第四百六十三章王彥章第五百四十五章初戰第二百八十七章軍號第五十八章 對峙第三百一十九章濟州島第五百五十章鎖定勝局第二百五十二章 科舉第四百八十六章必要條件與重要條件第三百八十六章軍銜與封爵第一百七十二章 爆破(下)第六百九十二章震動四方第五百二十一章風寒第四百七十二章提醒第五百一十章抵達鄂州第五百零三章清理佛門第二百九十二章 進軍方略第二百二十六章 鍾傳的決定第四百七十七章潭州城破第六百八十六章反擊第一百三十八章 退隱第三百五十二章洪州第四百三十七章勾結第二百四十一章 追擊第三百九十章潞州之戰第四百零八章疑雲第八十四章 奪軍(上)第六百三十三章宋州投降第一百三十五章 壽州(中)
第一百一十一章 謀劃(四)第一百三十七章 斃命第四十一章 發難(中)第三百七十三章兵貴神速第三百五十八章風暴第四百五十四章救援第二百六十七章 杭州攻略第四百三十七章勾結第六百八十九章半渡而擊第一百三十章 兵變(下)第五十一章迎接第四百四十六章黎求第三百六十四章議和第三百零三章撤軍第四百一十五章密謀第五百六十八章密謀第三百二十三章軍議第一百六十九章 擊潰第六百八十章激戰第四百八十六章必要條件與重要條件第七章 我服了第三百二十一章 魏州之變第七十八章 蘇州之圍(十一)第三百四十四章 王審知的安排第二百一十四章 劉仁規第四百二十五章就擒第一百七十一章 爆破(上)第三百三十五章鍾延規第四章 朱廣德第四百九十六章謀劃虔州第八十七章 投石機的威力第一百五十一章 混戰 (上)第一百一十八章 商議第四百五十四章救援第一百九十章 封賞第五十章 悠閒第五百七十四章憂慮第五百四十五章初戰第五百九十七章六年變化(中)第一百四十四章 騎兵突擊(上)第五百八十四章追封第一百零七章 湖州之變(續)第一百零四章 嘉興之戰(七)第六百九十六章李氏當亡,楊氏當興第二百二十章 政策落實第二百二十八章 應對第七十九章 蘇州之圍(十二)第三十一章 討伐朱全忠第二百零二章 新軍第四十五章 不安第二百零七章 問題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風第二百六十一章 保守與激進第五百九十一章入城第一百三十二章 撤退第三百九十九章學兵法第四百三十二章生財有道第五百一十二章軍議第四百六十五章意外的決戰第一百零八章 謀劃(一)第六百七十二章主動進攻第三百八十二章勸進(下)第六百四十一章遭遇第二百七十章 嶽州之敗第六百一十二章討伐張文禮第七十五章 蘇州之圍(八)第四百六十四章步步爲營第二百零二章 新軍第三百二十八章大戰連起第五百三十八章決心第六百四十七章追擊第四百九十九章希望第四百六十三章王彥章第五百四十五章初戰第二百八十七章軍號第五十八章 對峙第三百一十九章濟州島第五百五十章鎖定勝局第二百五十二章 科舉第四百八十六章必要條件與重要條件第三百八十六章軍銜與封爵第一百七十二章 爆破(下)第六百九十二章震動四方第五百二十一章風寒第四百七十二章提醒第五百一十章抵達鄂州第五百零三章清理佛門第二百九十二章 進軍方略第二百二十六章 鍾傳的決定第四百七十七章潭州城破第六百八十六章反擊第一百三十八章 退隱第三百五十二章洪州第四百三十七章勾結第二百四十一章 追擊第三百九十章潞州之戰第四百零八章疑雲第八十四章 奪軍(上)第六百三十三章宋州投降第一百三十五章 壽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