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老劉:不差錢兒,他要多少我給多少!

第124章 老劉:不差錢兒,他要多少我給多少!“明公是希望布留下高順在徐州,訓練新兵麼?”

呂布張口問。

劉備頷首,答:

“備無甚才德,卻佔據大州,手中乏人管理。”

“久聞高將軍統兵有方,治軍有道。”

“若能得高將軍訓練徐州新銳,誠乃天邀之幸。”

呂布微一沉吟,他知道高順此人有能力,而且對他很忠心。

但呂布並不喜歡高順,反而常常疏遠他。

史書叫,“布知其忠,然不能用”。

這話聽起來就很矛盾。

呂布這什麼腦回路,明明知道高順能力強還忠心。

卻不肯用他?

其實這很好理解,

高順品德高尚,就像是一面鏡子,與呂布形成了鮮明對比。

高順經常勸諫呂布,說那些國破家亡的人,不是說麾下沒有忠臣智者。

只是他們不能用人。

呂將軍您做事輕率,懶得思考。

動不動就說自己犯錯了,那您犯的錯也太多了。

這滿是說教的語氣,爹味兒太濃了。

衆所周知,呂布最不喜歡的就是爹味兒太濃的人。

他的心胸是何等的寬廣,聽了這話能高興嗎?

你了不起,你清高!

是我呂布耽誤了你行不行?

這就好比有一位經常批評你的老師,雖然人家說的句句在理,但你是想躲著他還是親近他呢?

高順其實也是一個不懂職場的耿直人,跟關羽很像。

但又沒關羽那麼高的魅力,到哪都有老闆哄著慣著。

作爲對比,張遼在職場上就圓滑的多,呂布也是比較喜歡張遼的,願意跟他親近。

至於高順,呂布直接奪走了他的部隊,交給了魏續帶領。

等打仗的時候,再把它還給高順。

仗打完了再交回來。

高順對此始終毫無怨言。

史書叫,“順亦終無恨意。”

而諷刺的是,呂布喜歡的張遼、魏續都投降了曹操。

魏續是直接綁了陳宮、高順,舉城投降。

張遼當時是魯相,也是看呂布大勢已去,直接帶領部隊主動投降的。

反倒是高順寧死不降。

呂布對不起高順,而高順絕對對得起呂布。

“是否是隻要借用高順一人?”

呂布試探著問。

雖然他不喜歡高順,但高順手上可是有著七百陷陣營。

若是劉備還想把陷陣營給拿了去,那他送的那點錢糧是根本不值一提的。

“備只想借高將軍一人,別無他意。”

劉備打消了呂布心中的疑慮,沒有想搶奪陷陣營的意思。

反正有了高順在,何愁訓練不出陷陣營來?

“好。”

呂布再無所顧慮,轉頭面向一旁的高順說道,“高將軍,你便留在徐州,替使君訓練新兵罷!”

“喏。”

高順拱手領命,未想其他。

劉備見此大喜,即命麋竺將承諾好的錢糧,如數交割給呂布。

又帶高順前往校場,檢閱新兵。

沿途所見,令高順也不由一嘆:

“我聞劉使君在徐州廣聚糧草,調練兵馬,遠近之士多歸之。”

“今日得見,可見所言不虛。”

劉備點頭笑道:

“備本愚陋,起於草野,後值天下大亂,羣雄並起。”

“遂聚志同道合之義士,共商起兵,專欲爲國家討賊立功。”

“若能得社稷安定,海宴清平,備平生之願足矣。”

好志向……

高順暗自感慨,劉備有雄才,無怪能在徐州收衆人之心。

“高將軍可能將這支兵馬演練一陣?”

劉備指著這隊新兵,向高順示意。

“樂意之至。”

高順領命,即至校場訓練新兵。

三令五申過後,軍士已能進行基本的調度佈陣。

又過半個時辰,新兵已經能夠聽從高順調度,列陣攻守。

列陣整齊,張弛有度,威風凜凜。

劉備及關羽、趙雲在內,無不驚訝連連。

他們平生尚未見過如此陣勢。

“這便是陷陣營的威力麼?”

劉備主動發問,感慨不愧是軍師力薦的人。

一羣新兵蛋子,才半個時辰,愣是能夠被高順調教的虎虎生風。

像是征戰了多年的老兵似的。

徐州乃是四戰之地,三面環敵。

除了北面琅琊有些山嶺可以阻擋敵軍之外,剩下地方皆是一馬平川。

所以只能靠戰士的血肉之軀,築成一道道高牆,用來防範敵人的進攻。

“陷陣營健兒善於攻堅,我等自立徐州以來,多爲防守戰,鮮少攻城略地。”

李翊在一旁爲劉備耐心解釋,“有此陷陣先登之士,日後攻城略地,將大有裨益。”

史書記載高順的陷陣營是,“每所攻擊無不破者,名爲陷陣營。”

說起來,歷史上老劉就被高順擊敗過。

當時在小沛,呂布派高順來攻打,老劉沒擋住。

然後曹操又派夏侯惇過來幫老劉一把,結果又沒打贏。

可見高順不止會練兵,指揮作戰也是相當不錯的。

劉備不覺喜上眉梢,拉著李翊的手,感慨道:

“軍師費了良多心思,爲我徐州謀劃,備實在感激不盡!”

少時,

高順走了過來,向劉備拱手一禮。

“使君,這支新銳可以訓練。”

劉備微微一怔,“原來高將軍適才是爲試煉人手。”

高順點了點頭,非常實誠地答道:

“兵者,生死之地,非勇者不能任爾。”

“若欲訓練陷陣健兒,須選勇猛者,出列受命。”

“然使君這批健兒,皆壯士勇猛,可充先鋒。”

高順說這話時,雖然平靜,但內心實則波濤洶涌。

暗歎劉備在徐州已擁重兵,竟還能招募到這麼多精壯之士。

其人在徐州是多有名望?

其實,這羣新兵是劉備準備了很久,才湊齊的。

他們的父母親人大多死於戰亂,現下無依無靠。

這些人皆懷著對仇敵的痛恨,有著堅韌不拔的意志力。

同時,也有跟隨劉備南征北戰多年的戰士,他們的孩子,有的也被選了進來。

劉備在這些人身上投入了大量的心血。

之所以個個龍精虎猛,身強體壯,除了每日的訓練外,他們的伙食也是最好的。

每日每天可分配到一升的口糧供應。

並且不時會有魚、蝦、肉禽類的賞賜。

之所以敢這麼搞,主要得益於李翊推行的屯田政策。

徐州並不缺水,大量的水田非常適合種植水稻,更有利曲轅犁的發揮。

光是在廣陵,就能夠做到一年三熟。

後世所謂的只有宋朝占城稻出現時,水稻纔有一年三熟。

其實占城稻並不是宋代的。

它甚至都不是東漢纔有的。

早在西漢時期它可能就已經存在了。

2007年11月,在對荊州被盜的謝家橋一號漢墓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時,就從中出土了一批西漢古稻。

在對古稻進行分析後,發現古稻性狀與野稻、早期古稻和粳稻都不相同。

而比較接近秈稻,因此被認爲屬於傾秈稻類型的栽培古稻羣。

包括《本草綱目》的作者李時珍也認爲,宋代以前便已經有秈稻了。

所以在徐州推廣水稻的種植,如不出意外,是可以使糧食產量翻個三五倍的。

等到明年春天,徐州便能收穫一大批糧食。

得益於此,劉備除了大肆購買戰馬,擴建騎兵之外。

也開始擴軍,給關羽、張飛、趙雲等人的部曲都各自擴充了一千人。

然後,在李翊的建議下,挑選一些敢死之士,重點培養。

訓練好之後,用來先登陷陣。

好巧不巧,呂布來了。

他麾下剛好就有一位能夠訓練陷陣之士的名將。

在李翊等人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幫高順留在了徐州,讓他幫忙訓練陷陣營。

“若要順替使君訓練陷陣健兒,倒也不難。”

“可若要將這些人皆練做陷陣營,卻難吶。”

高順向劉備如實彙報,表示自己訓練不了這麼多人。

“哦?”

劉備眉毛一揚,“高將軍可是覺得力有不逮?”

劉備暗想這羣新兵也才三千人,高順不至於連這麼點人都訓練不好吧?“非也。”

高順搖了搖頭。

“若只是將這羣人練做陷陣先登,敢於衝陣,倒是不難。”

“可若要使他們發揮出陷陣營的真正威力,卻誠難辦到。”

“非是順不盡心竭力,而是恐使君有心無力。”

跟我有關?

劉備更加疑惑,暗思這跟我有什麼關係?

李翊站出來替劉備解惑,道:

“想來高將軍所指的,是陷陣營的裝備。”

“正是如此。”

高順點了點頭。

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無一錯版本!

陷陣營既然攻無不克,戰無不取,可爲何高順自己手裡才七百人呢?

呂布明知道陷陣營強,爲什麼不擴建呢?

因爲史書原話叫,陷陣營是“鎧甲鬥具皆精煉齊整。”

這個是百分百的披甲率,在當時屬於頂配。

漢末諸侯混戰時,士兵的披甲率是非常低的。

別說鐵甲,很多士兵連皮甲都湊不出來。

呂布之所以能夠武裝出一支千來人的陷陣軍士,是因爲他之前在朝廷當過奮威將軍。

既然是軍官,從武庫裡搞一千件裝備出來不是難事。

等他離開京城後,再想搞一套全副武裝的精甲,就沒地兒搞了。

所以麾下的陷陣營,始終只是“號爲千人”。

“哈哈哈……”

聽到高順表明的難處,劉備卻從容一笑。

“我道是甚事,原來是鎧甲鬥具不足。”

“此易事耳。”

劉備轉頭問一旁的別駕麋竺,道:

“子仲,你家裡的鐵營,可產鐵多少斤?”

麋竺對自己家裡的產業是非常清楚的,只是微一沉吟,就回答道:

“臣老家朐縣有處鐵營,只要給足原料,可日產生鐵五百斤,一歲可產二十萬斤。”

東漢在天下一共設置了34個鐵官營。

而其中徐州就是產鐵大戶。

除了麋竺老家朐縣外,彭城、下邳、廣陵等地都有著官營鐵匠鋪。

當然了,由於漢末皇綱失統,這些鐵官營基本上都被本地的豪強大族給兼併了。

麋竺家裡就壟斷了徐州的鹽鐵官營,不可不謂豪強。

如今劉備五郡一統,手裡已經控制了七座鐵官營。

而原料就更不缺了,除了徐州本土生產之外。

隔壁豫州的魯、沛兩國,也是產鐵大國。

劉備已經遙控了這兩個地方,當地生產的鐵礦直接通過泗水水路運送到下邳來。

除此之外,北邊兒的青州同樣有六處鐵官營。

而劉備早就和袁譚達成和解,互通貿易。

通過販售精鹽,來換取青州的生鐵。

甚至都不用加工生產,直接就能夠得到現成的鐵。

有了充足的鐵料,徐州的鐵匠鋪可謂是火力全開。

除了打造兵器甲冑之外。

劉備撥了三萬斤鐵,命人打造一萬把鋤頭,用作屯田之用。

又撥兩萬斤鐵,用來打造兩千架曲轅犁,輔以水稻耕種。

在李翊等人的共同努力下,徐州已經有了鋼鐵軍工企業。

這也是爲什麼,李翊力薦劉備開始屯田,休養生息,莫起兵戈。

因爲糧食、裝備、人口都在高速增長,這不屯田發育一波太浪費了。

等這些數量堆積起來,那真的是可以對外重拳出擊了。

見誰打誰,一拳一個。

“子仲,你便命鐵匠按照高將軍的需求,如數打造三千副鎧甲鬥具來。”

“中間需費多少鐵料,多少金錢,可一併從府庫裡支出。”

劉備大手一揮,吩咐麋竺按照高順的標準,嚴格打造這陷陣營所需用到的裝備鎧甲。

高順暗自感嘆,這劉徐州不單出手豪橫,更是做事果決,能成大事。

他幾次諫言呂布,可以擴建陷陣營,增加全軍實力。

但都被呂布以成本過高爲由,給拒絕了。

唉,人比人真的會氣死人。

“劉玄德乃人中之龍也,生平未嘗得水。”

“今得徐州,正是困龍入大海矣,前途不可估量。”

高順如此想道。

“將軍在想什麼?”

見高順出神,劉備上前關切詢問。

唔。

高順趕忙回過神來,躬身道:

“竊聞曹操二伐徐州之時,生民不遺,雞犬聲不聞。”

“然自使君至徐州後,白土復有炊煙,賊寇已然俯首。”

“此皆州牧之文治武功,使順好不歎羨。”

劉備聞言,握住高順的手,道:

“將軍不必豔羨,大丈夫立於世,何患無建功立業的機會?”

“將來若有機會,備當與將軍同上戰場,一起建立不朽功勳。”

並肩作戰,馬革裹屍而還。

這是一個男人的浪漫。

高順鼻頭微酸,再次拜道:

“善!若能與使君並肩作戰,誠爲幸事。”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高順跟著呂布長期顛沛流離,一直沒什麼機會建功立業。

如今客居徐州,來到了更大的舞臺。

或許會有更多的機會展示自己,打出身價。

也算是全了自己的一個心願罷。

隨後,劉備將這批新兵交給高順訓練。

與衆人回了州府,人又報荊州又來使。

原來劉先自回荊州向劉表彙報了劉備的心意之後,劉表大喜過望。

急忙再次派出使者,去往徐州,商議荊徐二地互通貿易的具體細節。

劉備不擅長錙銖必較,委託麋竺來和荊州使者交談。

最終商議出結果來。

荊州賣給徐州糧食。

粟米、麥子、稻穀,兩百錢一石。

大豆、黍米三百錢一石。

而像樑米這種優質小米,則賣三百五十錢一石。

而徐州這邊,如果一時拿不出現銀也沒關係。

可以用等價的食鹽來交換。

徐州這邊將精鹽賣給荊州,以兩千錢爲一石出售。

荊州方面,願意在一年之內,向徐州輸送至少一百萬石糧食。

徐州方面,則要保證不少付荊州至少三億錢。

並且劉表特別要求,這些錢裡,至少得保證有三分之一用真金白銀來換。

這個價格算是相當公道的了。

徐州方面肯定是獲利的。

畢竟亂世之中,糧食有時候甚至比黃金都寶貴。

劉備曾使人探聽過隔壁老曹的兗州,目前糧食的價格。

每石糧食竟炒到了恐怖的一萬錢。

而劉表賣給劉備的糧食,最便宜的也才一石兩百錢。

所以劉備對這個結果是欣然接受的。

這都多虧了李翊交好劉表的荊州政策。

劉表輸血式的交易,就是希望未來在揚州問題上,能夠參與進來。

並且瓜分到廬江、豫章兩地,以此作爲荊州的屏障。

而劉備則會對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默許劉表兼併這兩地。

望著商議好的協議條款,劉備不得不感慨李翊深謀遠慮。

若無他當時全力主張交好劉表,他劉備的徐州又哪能如此輕鬆的獲得這麼多糧食呢?

只要荊州不單方面撕毀協議,有了它的輸血。

徐州不僅可以安心搞屯田,擴軍,養馬。

甚至在廣陵河道上,也能增加人力規模修建,加快成建速度,提高徐州境內的運輸效率。

徐州現在的局勢,是真正的勃勃生機,萬物競發。

現在劉備望著徐州的一片大好形勢,自己的心情也是大好。

又去找李翊去城外賞雪。

這是兩人難得的忙裡偷閒。

“軍師,昨晚你與張文遠交流了許久,不知都聊了些什麼?”

路上,劉備騎在馬背上,出聲詢問李翊。

李翊彎脣笑道:

“倒也無甚大事,無非就是給他說了些豫州事務的細節。”

“望他能在與曹操對峙之時,儘量減少損失。”

劉備頷首,凝起眸子問道:

“文遠雖然勇烈,但手中郡兵只五千人。”

“郭貢那裡雖有萬餘衆,但是否能和文遠合的來,還是個未知數。”

“不知這二人聯手,能否退了曹操。”

……

第151章 李翊一怒,山川化焦土,彈指繁華百年歸諸第108章 荀攸來了,甘寧還會遠嗎?(求訂閱!)第327章 劉備: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第130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第155章 君臣相得,遙相顧,道是帝業未可知第206章 蓋用韓 白之奇策,破袁軍於烏巢,不亦奇士乎?第178章 北方一統,袁神啟動!第380章 秦以白起對趙括,我漢爲何不能替換掉敵國的廉頗?第246章 周郎英姿取廬江,曹操腹背受強敵第343章 李翊的大手,重塑國家經濟,發行新第227章 天樞 臥龍 鳳雛,拉動天下的三駕馬車第317章 劉玄德再得一子第37章 搶人才的時候到了(求追讀!)第277章 齊國政場風雲變,幾多官吏下河南?第85章 劉備軍難道是長翅膀飛過來的?(求訂閱!)第60章 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同(求追讀!)第376章 天下英雄如過江之鯽,何其多也!第271章 名不虛傳,李相智激周郎第209章 劉備 李翊俱得一子,本初用兵再圖南下第136章 大丈夫既知黎庶苦痛,豈可困坐終老?第160章 軍事我管,農事我管,醫療衛生我還第242章 曹操新得冢虎,李翊初試度田第262章 關羽三觀受擊,不想人情世故有這麼第148章 鼓角轟轟,看誰一念之差蠢蠢欲動(說一下之後的更新計劃)第370章 李關張趙陳,誰是天下第一大姓?第164章 那就各自粉墨亮相,看誰的演技驚豔全場第118章 劉備:老李,你要老婆不要?第310章 算才華,總是我勝人,今勝昨。於往第6章 百折不撓,終不為下(求追讀!)第183章 李翊督四州兵馬,節制司隸,大丈夫當如是第316章 曹魏爆兵,與齊國的殊死一搏第79章 兄弟相爭,我要看到血流成河(求首訂!25)第52章 軍師真是奸真是足智多謀!(求追讀!)第334章 順天應人,劉協禪位;炎劉不絕,劉第173章 黃忠:李輔導劉輔導,能教好我兒子的就是好輔導!第155章 君臣相得,遙相顧,道是帝業未可知第36章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求追讀!)第74章 劉曄的人生十字路口(求追讀!)第150章 看你欲造的城邦,在白骨之上第201章 李子玉五路出兵平汝南第3章 人活一世不能白來一趟(求追讀!)第297章 劉備賜婚,李翊感慨:大王真是害苦第22章 我料二人此去必回!(求追讀!)第227章 天樞 臥龍 鳳雛,拉動天下的三駕馬車第157章 強中更有強中手,一士可擋百萬兵第243章 劉表僭位楚公,李翊發明餃子,使昭第202章 劉備一則先生,二則先生,昔桓公呼管仲亦未必至此也第317章 劉玄德再得一子第108章 荀攸來了,甘寧還會遠嗎?(求訂閱!)第308章 人心是最好的一課,劉禪與李治的成第128章 劉備感動垂淚,寧使子玉負我,毋使我有負子玉!第184章 反袁同盟正式形成第81章 三路出兵,劉備這福氣能小了?(求首訂!45)第207章 賈詡歎服,李翊之軍略,竊謂樂毅 田穰苴未必過此第207章 賈詡歎服,李翊之軍略,竊謂樂毅 田穰苴未必過此第41章 壯士前行,所向披靡(求追讀!)第87章 壯士快意無經緯,丈夫當流英雄淚第209章 劉備 李翊俱得一子,本初用兵再圖南下第109章 一天是劉營人,一輩子是劉營人第124章 老劉:不差錢兒,他要多少我給多少!第190章 益德巧計破張郃,雄風浩蕩震山川第316章 曹魏爆兵,與齊國的殊死一搏第180章 何謂袁神?第294章 天下女子不少,大丈夫何患無妻?第341章 李翊出任內閣首相第170章 神醫來徐州,外贈一神將?第258章 世事雖變,主公猶是主公,翊亦猶是第252章 劉備:李相完人,臨書依依,不勝眷第302章 《一剪梅墨染更籌夜未央》第83章 袁譚敢來,定叫他有來無回!(爆更,求訂閱!)第339章 相爺要做的事,是足以影響後世千年第263章 曹操:只要曹仁堅持住,一切都會好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320章 中原大戰:翊歷戰至今,不下六十餘第347章 夙興夜寐,司馬治蜀第104章 張良計,李翊謀第184章 反袁同盟正式形成第375章 進則亢龍有悔,退則蒺藜生庭第36章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求追讀!)第128章 劉備感動垂淚,寧使子玉負我,毋使我有負子玉!第88章 劉備震驚,難不成我真是天命所歸?(求訂閱!)第226章 去了子玉,來了孔明,老劉臥龍鳳雛集齊矣第277章 齊國政場風雲變,幾多官吏下河南?第198章 曹操羨慕麻了,劉備的張良怎麼還能充當魯班?第90章 劉備的恩情還不完,根本還不完!(求訂閱!)第153章 一廂情願的傾慕,萬人之上的孤獨第75章 大漢魅魔第331章 漢中之戰:曹劉爭霸第244章 昭姬歸漢,匈奴降齊,楚魏同盟,東第72章 淮南劉子揚(求追讀!)第371章 男追女不少見,女倒貼追男,其人必有“霸道”第179章 五千鐵騎入徐州,騎戰二寶終見用第105章 關公不僅是武神,更是財神(求訂閱!)第49章 走過最長的路,是你的套路(求追讀!)第90章 劉備的恩情還不完,根本還不完!(求訂閱!)第240章 劉備進位齊王,李翊受封丞相第69章 劉備:“誰還有夢想?”第201章 李子玉五路出兵平汝南第38章 東萊豪傑,使命必達(求追讀!)
第151章 李翊一怒,山川化焦土,彈指繁華百年歸諸第108章 荀攸來了,甘寧還會遠嗎?(求訂閱!)第327章 劉備: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第130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第155章 君臣相得,遙相顧,道是帝業未可知第206章 蓋用韓 白之奇策,破袁軍於烏巢,不亦奇士乎?第178章 北方一統,袁神啟動!第380章 秦以白起對趙括,我漢爲何不能替換掉敵國的廉頗?第246章 周郎英姿取廬江,曹操腹背受強敵第343章 李翊的大手,重塑國家經濟,發行新第227章 天樞 臥龍 鳳雛,拉動天下的三駕馬車第317章 劉玄德再得一子第37章 搶人才的時候到了(求追讀!)第277章 齊國政場風雲變,幾多官吏下河南?第85章 劉備軍難道是長翅膀飛過來的?(求訂閱!)第60章 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同(求追讀!)第376章 天下英雄如過江之鯽,何其多也!第271章 名不虛傳,李相智激周郎第209章 劉備 李翊俱得一子,本初用兵再圖南下第136章 大丈夫既知黎庶苦痛,豈可困坐終老?第160章 軍事我管,農事我管,醫療衛生我還第242章 曹操新得冢虎,李翊初試度田第262章 關羽三觀受擊,不想人情世故有這麼第148章 鼓角轟轟,看誰一念之差蠢蠢欲動(說一下之後的更新計劃)第370章 李關張趙陳,誰是天下第一大姓?第164章 那就各自粉墨亮相,看誰的演技驚豔全場第118章 劉備:老李,你要老婆不要?第310章 算才華,總是我勝人,今勝昨。於往第6章 百折不撓,終不為下(求追讀!)第183章 李翊督四州兵馬,節制司隸,大丈夫當如是第316章 曹魏爆兵,與齊國的殊死一搏第79章 兄弟相爭,我要看到血流成河(求首訂!25)第52章 軍師真是奸真是足智多謀!(求追讀!)第334章 順天應人,劉協禪位;炎劉不絕,劉第173章 黃忠:李輔導劉輔導,能教好我兒子的就是好輔導!第155章 君臣相得,遙相顧,道是帝業未可知第36章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求追讀!)第74章 劉曄的人生十字路口(求追讀!)第150章 看你欲造的城邦,在白骨之上第201章 李子玉五路出兵平汝南第3章 人活一世不能白來一趟(求追讀!)第297章 劉備賜婚,李翊感慨:大王真是害苦第22章 我料二人此去必回!(求追讀!)第227章 天樞 臥龍 鳳雛,拉動天下的三駕馬車第157章 強中更有強中手,一士可擋百萬兵第243章 劉表僭位楚公,李翊發明餃子,使昭第202章 劉備一則先生,二則先生,昔桓公呼管仲亦未必至此也第317章 劉玄德再得一子第108章 荀攸來了,甘寧還會遠嗎?(求訂閱!)第308章 人心是最好的一課,劉禪與李治的成第128章 劉備感動垂淚,寧使子玉負我,毋使我有負子玉!第184章 反袁同盟正式形成第81章 三路出兵,劉備這福氣能小了?(求首訂!45)第207章 賈詡歎服,李翊之軍略,竊謂樂毅 田穰苴未必過此第207章 賈詡歎服,李翊之軍略,竊謂樂毅 田穰苴未必過此第41章 壯士前行,所向披靡(求追讀!)第87章 壯士快意無經緯,丈夫當流英雄淚第209章 劉備 李翊俱得一子,本初用兵再圖南下第109章 一天是劉營人,一輩子是劉營人第124章 老劉:不差錢兒,他要多少我給多少!第190章 益德巧計破張郃,雄風浩蕩震山川第316章 曹魏爆兵,與齊國的殊死一搏第180章 何謂袁神?第294章 天下女子不少,大丈夫何患無妻?第341章 李翊出任內閣首相第170章 神醫來徐州,外贈一神將?第258章 世事雖變,主公猶是主公,翊亦猶是第252章 劉備:李相完人,臨書依依,不勝眷第302章 《一剪梅墨染更籌夜未央》第83章 袁譚敢來,定叫他有來無回!(爆更,求訂閱!)第339章 相爺要做的事,是足以影響後世千年第263章 曹操:只要曹仁堅持住,一切都會好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320章 中原大戰:翊歷戰至今,不下六十餘第347章 夙興夜寐,司馬治蜀第104章 張良計,李翊謀第184章 反袁同盟正式形成第375章 進則亢龍有悔,退則蒺藜生庭第36章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求追讀!)第128章 劉備感動垂淚,寧使子玉負我,毋使我有負子玉!第88章 劉備震驚,難不成我真是天命所歸?(求訂閱!)第226章 去了子玉,來了孔明,老劉臥龍鳳雛集齊矣第277章 齊國政場風雲變,幾多官吏下河南?第198章 曹操羨慕麻了,劉備的張良怎麼還能充當魯班?第90章 劉備的恩情還不完,根本還不完!(求訂閱!)第153章 一廂情願的傾慕,萬人之上的孤獨第75章 大漢魅魔第331章 漢中之戰:曹劉爭霸第244章 昭姬歸漢,匈奴降齊,楚魏同盟,東第72章 淮南劉子揚(求追讀!)第371章 男追女不少見,女倒貼追男,其人必有“霸道”第179章 五千鐵騎入徐州,騎戰二寶終見用第105章 關公不僅是武神,更是財神(求訂閱!)第49章 走過最長的路,是你的套路(求追讀!)第90章 劉備的恩情還不完,根本還不完!(求訂閱!)第240章 劉備進位齊王,李翊受封丞相第69章 劉備:“誰還有夢想?”第201章 李子玉五路出兵平汝南第38章 東萊豪傑,使命必達(求追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