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冢虎降臨,司馬懿的進化

卻說張衛在河北傳教,因拒不配合將五斗米教納入官府管控,從而開罪了相府。

相府下達最後通牒,

要麼接受河北政府的領導,要麼五斗米教徹底在齊國內部禁止傳播。

因爲河北地區靠近關中,米教要想從齊國傳入,自然得先進入河北。

然後纔是劉備所在的河南地區。

對此,河北片區的米教負責人展開了激烈討論。

內部分作兩派,一派認爲米教要想得到傳播,離不開當地政府的支持。

我們不應該和相府作對。

另一派卻覺得,一旦讓官府的人插手,米教的教義就變味了。

它便有了官方性質,這與他們初入河北傳教的初心有所不同。

就在兩派爭執不下之時,張衛忽然開口了:

“諸位祭酒不必再吵了。”

“貧道以爲,教不能不傳。”

шωш●ttKan●¢O

“河北丁戶百萬,是人口大宗。”

“吾既奉師君之命在此傳教,豈能夠半道而廢?”

一名祭酒當即問,“那師君打算與相府合作?”

“不。”

張衛搖了搖頭,“誠如貧道方纔所言。”

“我米教之教義,唯導人向善而已。”

“若附官衙於,則道染吏氣。”

“異日傳經佈道,必爲其所制。”

“強宣非我之訓之言,此斷不可受!”

一名祭酒又問,“那既不願相府合作,又要在河北傳教,如何兼得啊?”

張衛站起身來,謂衆人道:

“吾且回雒陽一趟,與師兄商議。”

“期間,爾等只管與貧道保持聯繫。”

“相府不會這麼快對米教動手的,畢竟河北教衆龐大,相府肯定不忍將之遽爾拔除。”

張衛做出精準的分析,既然李翊願意妥協讓步。

說明他還是看上了米教背後的教義傳播價值,既然如此,就還有迴旋的餘地。

“善!師君宜快去快回。”

衆祭酒恭送張衛離開。

後果不出張衛所料,河北官方雖然催得緊,但並沒有採取強制手段,將米教直接拔除。

這期間,留在河北的一衆高級治頭大祭酒,便與河北的行政人員們周旋。

主打一個“拖”字訣,全力爲張衛爭取時間。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卻說張衛星夜馳歸雒陽。

這裡是米教的教會中心。

時值清明,道觀內桃李紛落,張魯正於三官殿前主持“謝罪法會”。

張衛不及更衣,直入內堂。

燭影搖紅間,但見他道袍染塵,額角帶汗:

“師兄,河北李翊欲設'‘民監'於各郡道觀,凡授籙、佈道皆需報備!”

“如若不答應,他便禁止我等在河北傳教。”

哦?

張魯眉梢一揚,手指微顫,問,“可有迴轉餘地?”

聲音如古井無波。

“相府長史甄堯持劍傳令。”

張衛從懷中取出一卷被割裂的經幡,面上猶懷憂色。

“言稱若不應允,便效當年鎮壓太平道舊事。”

見張魯不答,面露爲難之色,張衛急道:

“師兄,現在該怎麼辦?”

“我等並無武裝力量,斷不是河北官府敵手。”

“如果退出河北,那麼齊國之內,都傳不得米教了。”

齊國疆域幅員遼闊,橫跨南北。

兼之齊國內一直推崇的是大國海納百川的包容之風,放棄這樣一塊優良的傳教聖地。

對於張氏兄弟而言,是不能接受的。

嘶……

張魯倒吸一口涼氣,沉吟半晌,緩聲道:

“或可妥協相商?”

“不妨答應李翊的要求,只要其不干涉二十四治,我等或可……”

話音未落,階下忽傳來一聲冷笑:

“張天師何其天真也!”

衆人循聲望去,乃雒陽令司馬懿也。

司馬懿自從河內逃出來以後,就下定決心要報仇雪恨。

期間,他死死抱緊曹操的大腿,認爲世間只有曹操能與齊國抗衡了。

曹操欣賞司馬朗,輕視司馬懿。

所以將司馬朗提拔去了長安佈政,而留司馬懿在雒陽當雒陽令。

看起來司馬懿的官職比其兄要高一些。

但此地畢竟是曹魏的戰略緩衝帶之一,司馬懿接受的依然是一項高風險的工作。

“原來是雒陽令,貧道有禮了。”

張魯見司馬懿來到,跟着弟弟一起,起身施禮。

人畢竟是雒陽的一把手長官,在人家的地盤,張魯肯定對其客客氣氣。

曹魏對待張氏家族算是非常好的,幾乎是允許其在魏國內部任何一個地方傳教。

並且下令,教傳到哪裡,便由哪裡的最高長官出面配合。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爲張魯兵敗前幹了一件非常政治正確的事。

那就是封存了府庫,沒有動裡面的任何財物。

等於魏兵一到,便得到了一個漢中國庫大禮包。

這令曹操十分滿意。

另一方面,米教畢竟不是太平道教,它的教義是有利於社會穩定的。

但凡是個有追求的統治者,沒有不希望社會不穩定的。

“適才不知雒陽令所言何謂?”

張魯一本正經地問道。

哼。

司馬懿輕哼一聲,獬豸般的身軀在日光的照耀下森然欲動。

“我深諳李翊爲人,此人權力薰心,心狠手辣。”

“如果你們不配合他,他勢必會誅你們滿門!”

這……

張衛與張魯對視一眼,怔怔道:

“雒陽令此言是否有欠妥當,李翊性子雖然霸道強勢了些。”

“但畢竟出於齊國,我兄弟聞齊人多以仁義治人,”

“斷還不至於便要誅我等滿門吧?”

“汝道我爲戲言乎!”

司馬懿面目忽然猙獰,勃然大怒,箭步上前,大吼:

“我河內司馬氏傳承四百年,一朝全滅,此非李賊所爲乎!”

張魯、張衛對視一眼,面面相覷。

漢中閉塞,消息傳播緩慢。

自到雒陽以後,他們又專心於傳教,倒還真沒怎麼聽說過此事。

倘若司馬懿所言是真,那這李翊的膽子也確實不小。

傳承了四百年的世家大族,說滅就滅,不怕搞得天下豪強人心惶惶嗎?

“其他世家若何?”張魯問。

“雖未遭屠滅,但亦有不少被官府侵佔了田產的,日子也不好過。”

“至少據我所知,河北衆世家豪強,大多人人自危,渴望尋求援助。”

“這豈非是兩位天師的好機會麼?”

“……什麼機會?”

兩兄弟異口同聲地問。

“若是能夠聯絡河北衆世家豪強,趁機推翻李翊在河北的統治。”

“汝兄弟二人,便能夠將五斗米教傳遍河北大地,將其發揚光大了。”

司馬懿眼睛微眯,意味深長地說道。

這……

兩兄弟面色慘白,對司馬懿的這個提議皆是一驚。

他們只想安心傳教,顛覆河北政權的統治,這就有些駭人聽聞了。

況且五斗米教嚴格意義上講,都是依附於曹魏的。

而你曹魏就是從河北被趕出來的。

居然讓我們去顛覆河北的政權,這未免就太強人所難了。

司馬懿看出兩兄弟的猶豫之色,便道:

“兩位天師不必疑惑,李翊自上任河北以來,對當地的世家豪強,一直採取打壓政策。”

“只不過其拿捏的恰到好處,並不止於逼反衆世家。”

“但河北豪強們也苦其高壓統治久矣,一旦有一個合適的契機。”

“他們一定樂於襄助。”

張衛連忙開口,“雒陽令的意思——”

“這個契機就是我們?”

“正是。”

司馬懿不假思索地點了點頭,揹着手,緩緩走上階來。

“如今爾等在河北傳教,已有百萬教衆。”

“只要振臂一呼,羣起響應,推翻李翊相府不難也。”

此言一出,底下有祭酒當即出聲反駁:

“雒陽令此話未免太過華而不實,空口大言了!”

“當年張角三兄弟,麾下黃巾軍何止百萬?”

“不也照樣被大漢朝廷給滅了麼?”

“如今河北兵強馬壯,百姓豐衣足食,何必跟着我們去造反?”

司馬懿嘴角微微翹起,冷聲笑道:

“此言差矣!”

“民者,愚也。”

“其教衆既然信奉爾等,只要你們用教義去感化他們,未嘗不能成功。”

言外之意,就是在暗示你們該蠱惑人心了。

畢竟在建立起了一個龐大的組織後,煽動叛亂並不困難。

“師兄,您覺得如何?”

張衛拿不定主意,轉而去問張魯的意見。

張魯闔上雙目,深吸一口氣,沉聲道:

“……唉,吾傳教本義,是爲了引人向善。”

“非是要多造殺孽,此意斷不可行。”

“殺孽?”

司馬懿眉梢一揚,憤然道:

“那李賊所造的殺孽難道還少?”

“我敢保證,自李賊隨劉備起兵以來,其所造之殺孽。”

“天下無出其右!”

話鋒一轉,司馬懿接着說道:

“只要張天師答應,我怕是使人聯絡河北衆世家。”

“他們苦李賊久矣,你們兩家合力,推翻其統治,並不困難。”

“縱然掀不倒,河北亦必然生亂,此如斷劉備一臂。”

“到時候魏公也已拿下西川,到時候合關中之兵,克復中原之地。”

“天下終爲魏公所有也。”

“屆時,以你二兄弟的功績,少說也得封個三公之位。”

“說不定五斗米教還能成爲我大魏的國教,此非美事乎?”

然而,任憑司馬懿說的如何天花亂墜,張魯都不爲之所動。

堅決不肯煽動河北米教教徒反叛,去與官府作對。

反倒是張衛有些心動了,見司馬懿面露不悅之色,乃小聲地在張魯耳邊說道:

“師兄,我等教會尚在雒陽,多少給司馬仲達一些面子。”

“不然,我米教可當真沒有立足之地了。”

張魯瞥他一眼,淡淡回道:

“汝哪裡曉得?”

“李子玉在河北深得人心,想憑藉我等傳播不到一年的米教。”

“便煽動其民,與官府作對,這無疑是癡人做夢。”

“況司馬懿與李子玉有滅族之仇,吾等斷不可爲其所利用。”

司馬懿見張魯堅決不肯答應,憤怒地走了出來,望一眼身後的牌匾,氣道:

“張魯鬼兒竟如此無禮,吾早晚殺之。”

隨行而來的侍者,小心翼翼地問道:

“莫非張魯他不肯麼?”

“……嗯。”

司馬懿點了點頭。

“唉,可惜。”

“張魯在河北已有百萬教衆,若他肯配合我等,說不定真有機會重奪冀州。”

“……哈哈。”

聽到這話,司馬懿反倒笑了。

“汝未免太小看李翊了!”

“啊?雒陽令這話是什麼意思?”

“李賊雖然可惡,但其在河北深耕多年,豈是靠幾隻螻蟻便能撼動河北根基的?”

“螻蟻之所以爲螻蟻,就是因其眼界低,目光狹隘。”

“終其一生,也不外乎如是!”

一聽這話,那侍者更加不明所以。

“既然如此,雒陽令爲何還要煽動其在河北滋事。”

“嗯?”

司馬懿睨他一眼,並不說話。

那侍者“哦”了一聲,馬上閉嘴。

對於司馬懿而言,眼下心中只有復仇二字。

雖然曹魏還在猥瑣發育,往西川方向苟,司馬氏的復仇機會只能往後遷延。

但並不代表這期間,司馬懿不能在河北給李翊找不痛快。

不錯,

以李翊對河北的控制力,其對權力的把控。

司馬懿認爲即便米教真的掀起叛亂來,最終依然會以失敗告終。

可哪怕是亂一下,能給李翊製造麻煩,增加他的工作量,消耗他的身體。

那也算成功!

“……哈哈。”

念及此,司馬懿反倒是釋懷的笑了。

他捻鬚,輕輕哂道:“我聞李翊旦暮居於相府,事無鉅細,鹹決於己。”

“今又復親課子女,形勞神弊,豈能持久乎?”

復正色對身旁侍者說道:

“夫謀國者,當養浩然之氣,活得長久。”

“昔戲志才夭,郭奉孝歿,皆短祚之鑑也。”

“足以見,非壽考無以成非常之功。”

司馬懿認爲長壽纔是一個政治人物成功的終極秘訣。

這話其實話粗理不粗。

就比如說張郃。

歷史上的張郃,作爲曹魏外姓將領。

之所以在後期能夠成爲五子良將之首,曹魏武將第一人,甚至不遜色曹魏宗室將領。

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爲他能活。

畢竟其他四子都給熬死了嘛,又趕上曹丕執政打壓宗室。

所以張郃後期成爲了魏國第一將,這跟他能活能熬是脫不開關係的。

如果不是張郃膝蓋中了一箭,甚至有可能影響到司馬家族的運作。

“……李翊啊李翊。”

司馬懿捏了捏手上的扳指,冷笑到:

“吾還欲待親自手刃於汝。”

“汝可千萬別走在我前面吶……”

侍者見此,忙道:

“那今晚可還是吃雞麼?”

“當然。”

司馬懿心情大好,“每天吃一隻雞,這是雷打不能動的。”

“我可不會像李賊那樣將身子給熬壞了,呵呵。”

次日,一大早。

司馬懿早早起牀,他再次找到張魯、張衛兄弟。

他並沒有放棄說服二人的打算,而是換了一種方式。

“兩位天師希望在齊國傳教,可要傳於齊國,必先過河北。”

“若無李翊首肯,我大漢半部疆域都無人肯信五斗米教。”

“懿之所言是否?”

張魯、張衛對視一眼,不置可否。

司馬懿緩步近前,影子如黑雲壓頂。

“懿竊以爲,天師斷不可答應李翊開出的條件。”

“一旦許其今日設監,明日便會派祭酒。”

“後日就要修改米教教義。”

突然抓起案上茶盞,將殘茶潑灑於地。

“屆時——不你們過是他馴民牧衆的傀儡!”

“供奉於廟上的泥塑木偶罷了。”

司馬懿的話迴盪於廊間,張魯、張衛皆是面色沉重。

這時,一名教衆急匆匆地跑了進來。

“不好了師君!”

教衆慌不迭地拜道,“河北、河北已經開始抓人了!”

“什麼?”

聽聞此言,張魯、張衛驚得同時起身。

看來李翊不是說說而已,他是真的雷厲風行。

“如何啊?”

“兩位天師想清楚沒有。”

司馬懿抓住機會,再次發問。

張魯蹙起眉頭,問:

“既如此,未聞雒陽令有甚妙計?”

司馬懿目視殿外甲士,冷笑道:

“惟當以正合,以奇勝。”

“吾昨日已經言明,我米教絕不效張角故事!”

張魯一揮衣袖,案上經卷翻動。

司馬懿冷笑一聲,壓低聲音說道:

“張天師寬心,倒不必非要造反。”

“只肖正常佈道即可。”

說着,以手指蘸茶,在案上畫出一“示”字,然後有條不紊地分析。

“彼若強設靖民監,汝便稱病。”

“若改經文,便停授。”

“若捕教徒,則率老弱婦孺環衙哭泣。”

“總之,只要不以暴力對抗河北官府,便不算造反。”

“反之,若是河北官府以暴力驅逐爾等,反而落了下乘,有失民心。”

“劉備向來看重治下民心,倘若河北民心動盪,他在下邳肯定也要問責。”

“到時候李翊迫於壓力,也會允許爾等繼續在河北傳教。”

“如此一來,汝等既能夠保住河北的基本盤,又能夠逼迫李翊妥協。”

“此豈非兩得之計乎?”

聽完司馬懿的分析,張魯、張衛都覺得有理。

又問司馬懿具體該怎麼做。

司馬懿乃接着分析:

“齊國最重‘憐弱’二字。”

“昔年李翊增加鹽稅,不過幾個老嫗婦孺擋道哭訴,三日即罷。”

“汝等大可效仿之。”

“記住——要如喪家之犬般可憐,卻不可真成死狗。”

張衛看向張魯,問道:

“師兄,你覺得這個主意如何?”

張魯沉吟半晌,才緩緩點頭:

“現在看來,已無更好的辦法。”

“只能是如此了……”

……

冀州,鄴城。

這日,李翊忙完工作後,難得得閒。

於相府後園,設一家宴。

這次是純家宴了,沒有任何外人蔘與,

海棠初綻,新柳垂絲。

袁瑩命侍女以紅綢繫上花枝,圖個喜慶。

李翊居主位,閉目養神。

李治與劉禪皆是正襟危坐。

李平卻在一旁,偷扯幼妹李儀的小辮,惹得嬰孩啼哭大叫。

甄宓忙抱過輕哄,麋貞乃笑罵:

“平兒再鬧,罰你抄十遍功課。”

唬得李平趕忙將手收好。

待都坐畢以後,麋貞才轉過頭來問李翊道:

“夫君,是否可以命庖人上菜了?”

李翊點了點頭,麋貞拍拍手。

庖人漸次有序地開始上菜。

劉禪捧食案趨前,李翊親爲其佈菜:

“阿斗近日習字甚勤,當再接再厲……”

話未說完,忽見侍從捧酒具入,當即擺手:

“撤下。”

袁瑩嘟嘴,“夫君,這是妾新釀的梅子酒……”

李翊正色:“爾等忘吾家訓乎?”

衆人皆沉默不言。

這提到的家訓,就是李翊除了外邊應酬,或者打了勝仗之外。

私下裡是滴酒不沾的。

雖然我們常說喝酒傷身,故不暴飲這很合理。

但亦有說法,適當飲酒對身體好。

但李翊不同意這個說法,他認爲酒精會加速人體的老化。

並且如果酒醉,也會影響自身的思考和判斷。

往往需要睡很長一段時間才能恢復。

可李翊覺得人一天的時間是有限的,不應該被外物所耽誤,應該每日都提前規劃好。

所以,李翊只在重要場合飲酒。

並且規定平時家宴時,也不得飲酒,以此表明自己的態度。

當然,這其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酒是糧食釀的。

糧食在古代十分寶貴,李翊呼籲少喝酒,也是希望儘量節省一些糧食。

正如劉備入蜀時,遇上大旱,也曾嚴令禁酒。

宴席氛圍一度沉悶,麋貞見此,乃溫言解圍道:

“夫君在外勞心,歸家確該養生。”

李翊頷首,表明自己的看法:

“酒乃刮骨鋼刀,最催人老。”

“平日大宴同僚時,吾方飲酒。”

“卿等可少飲,勿要整日醉生夢死,誤了正事。”

話落,舉起茶盞,以茶代酒,敬衆人道:

“家和之道,不在觥籌。”

“吾願爾等皆壽考,共見太平。”

衆人紛紛舉杯,還禮。

宴席方酣之時,忽聞階下靴聲橐橐。

只見甄堯汗透重衣,疾趨入內:

“相爺,城外生變!”

李翊手中茶盞一頓,“何事驚慌?”

“前日所頒《闢米教檄》,今有妖衆聚於南門。”

“焚稿毀榜,嚷着要我冀州官府收回成命!”

甄堯袖中落出半片焦黃紙頁,正是被撕毀的官文殘片。

原來,李翊爲了打擊五斗米教,不僅開始抓人。

並開始頒佈類似於官方通告的文章,對米教進行批判。

說他非法的,破壞公共良序的。

正如李翊當初承諾的那樣,我能扶持米教起來,也能將你一夜之間覆滅。

機會已經給你了,你不抓住,就休怪我心狠手辣。

所以無論是抓人,還是頒佈檄文。

都是從精神上、身體上,雙重打擊。

誓要將米教在河北的底子,連根拔起。

絕不慣着!

“啪!”

李翊拍案而起,案上杯盤震跳。

袁瑩急抱幼子退避,麋貞手中湯勺險些墜地。

衆人都望着李翊,看他要如何發落。

“可去傳命鄴城令魏延,叫他帶人叫鬧事的頭目抓起來,押入詔獄!”

又一指甄堯,“汝爲左監,當嚴加審訊。”

“凡領頭者,皆按‘惑衆滋事’治罪!”

得了李翊的命令,甄堯即刻去辦。

魏延即刻率兵去將在南門鬧事的教衆給圍住。

但見刀戟如林映日寒,旌旗似火灼春殘。

魏延辦事效率極高,雷厲風行。

不到半個時辰,四十三名爲首鬧事的人便被鐵鏈鎖拿,餘者盡散。

城門血跡未乾,消息已傳至張衛耳中。

張衛急召衆祭酒於密室商議。

室內青燈如豆,照得衆人面色陰晴不定。

“李翊此獠,竟真敢動手!”

一名治頭大祭酒猛捶桌案,震翻茶盞。

張衛卻沉吟不語,忽道:

“取我名刺,備車駕,夜訪司馬府。”

時近三更,司馬懿已經入睡。

被吵醒之後,本是十分生氣,可聽說是張衛連夜造訪。

乃不顧是深夜,慌忙穿好衣服接見。

張衛見着司馬懿,將鄴城發生的事如實說了。

司馬懿微作沉吟,取蘸墨在絹上畫出兩策。

“可先組織老弱婦孺百人,白衣素冠,跪於相府前三丈之地。”

“切記——”

筆鋒一頓,“切不可以武力相逼,不可傷害過往平民,尤其不可與河北官兵發生衝突”

“他們若是打罵,任由他們打罵。”

“爾等只捧《道德經》,吟誦‘民不畏死’章,另舉血書‘還我親人’四字即可。”

司馬懿這招就是讓米教擺出一副“受害者”的模樣,引起河北百姓的同情。

如果李翊採取強硬措施,肯定會一定程度的影響他的風評。

如果李翊服軟,那米教可以故技重施,接着傳教。

時間一長,相府的威信自然會降低。

這個計策可以說是相當歹毒。

但這還不算完,

司馬懿洋洋灑灑,又獻出來一計:

“爾等另組織一批人,到徐州下邳去跪求齊王。”

“就說河北被抓的都是你們的親人,他們並未犯法。”

“李相或許是一時失察,請求齊王下令,讓河北放人。”

司馬懿還搞出來“告御狀”這一招。

教唆衆人到劉備那裡去告狀。

同時也專門強調,千萬別“威脅”劉備。

一定要擺出一副受害者的模樣裝可憐,以劉備的性子肯定會摻和此事。

一旦劉備參與了,本是一件小事,就不得不變成大事了。

“備素以仁義自居,必遣使過問。”

“爾等可速速組織人手,去往下邳……”

司馬懿望着張衛,意味深長地說道。

……

第244章 昭姬歸漢,匈奴降齊,楚魏同盟,東第349章 加稅!加稅!制裁!制裁!第231章 呂布 馬超:“郯侯在上,受我二人一拜!”第135章 打黃巾能致富,曹劉打了都說好第280章 曹操挾民渡江第331章 漢中之戰:曹劉爭霸第279章 臨江仙赤壁懷李子玉第62章 我們需要一個新的軍製!(求追讀!)第291章 曹操:十年了,被劉備壓制十年,蒼第41章 壯士前行,所向披靡(求追讀!)第340章 設立內閣,羣相併治第311章 亂世被髮好人卡,何嘗不是一種悲哀第270章 一時瑜亮,周郎見孔明第116章 一飯之恩,魚水相顧第99章 李先生是我許攸的知心朋友啊!(求訂閱!)第132章 天下英雄聚陳地,訴衷情,覓封侯第51章 臧霸:“劉備有高人相助啊!”第314章 臥龍戰略:四路集團軍,給曹操來個第318章 天下誰人不投齊?第177章 十萬哥:為河南規劃戰略的人,一定是一個天才第76章 李翊的威風今非昔比了啊(求追讀!)第85章 劉備軍難道是長翅膀飛過來的?(求訂閱!)第277章 齊國政場風雲變,幾多官吏下河南?第361章 神龜壽盡,魏武謝幕第280章 曹操挾民渡江第222章 袁氏故吏:李翊弄曹瞞如嬰兒,我等誓死追隨劉將軍第120章 利用好手牌,專克曹賊第58章 徐盛歸附,孔融接到(求追讀!)第26章 鞭撻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求追讀!)第388章 英雄們戰勝了長江,百萬雄師過大江!第76章 李翊的威風今非昔比了啊(求追讀!)第203章 曹操 劉備兩雄之命運,竟悉數繫於李翊之一言一語第40章 徐州最後一個大患(求追讀!)第75章 大漢魅魔第19章 趙雲 田豫要走啊(求追讀!)第138章 那種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境界,猶在眼前第188章 曹操初戰袁本初,關公威震白馬津第47章 惶恐不安的曹豹第330章 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第64章 未見其人,便識破其圖謀(求追讀!)第60章 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同(求追讀!)第58章 徐盛歸附,孔融接到(求追讀!)第37章 搶人才的時候到了(求追讀!)第348章 關羽 張飛 趙雲 許褚算個什麼東西?第372章 關家有女初長成,力拔山兮氣蓋世第30章 休說草魚甚膾(求追讀!)第105章 關公不僅是武神,更是財神(求訂閱!)第388章 英雄們戰勝了長江,百萬雄師過大江!第33章 一個穩定的金主爸爸(求追讀!)第99章 李先生是我許攸的知心朋友啊!(求訂閱!)第273章 荊州關公來投第18章 聰明人最瞭解聰明人(求追讀!)第388章 英雄們戰勝了長江,百萬雄師過大江!第306章 李翊:我又當爹了?還是個七歲的兒第375章 進則亢龍有悔,退則蒺藜生庭第197章 三萬對十一萬,官渡之戰正式打響!第314章 臥龍戰略:四路集團軍,給曹操來個第337章 開兩漢之先河,最高權力的合法漢相第84章 李子玉瞞天過海,太史慈渡水繞襲(爆更!求訂閱!)第61章 曹操:“他劉備一介匹夫,哪裡來的如此膽識白嫖我!”(求追讀)第143章 朝天上放兩箭,也算對得起吃得餉了第280章 曹操挾民渡江第74章 劉曄的人生十字路口(求追讀!)第134章 史冊間,一筆書,萬民哭第193章 袁紹盡起大軍南下,曹劉合兵一處拒強敵第239章 李翊 徐庶 諸葛亮:請我主進位稱王!第136章 大丈夫既知黎庶苦痛,豈可困坐終老?第122章 君臣相得,萬能套路屢試不爽第34章 劉備的心腹重臣(求追讀!)第259章 關公水淹七軍第366章 龍生龍,鳳生鳳,劉備哪個兒子會打第329章 讓你守一年的雄關,你一天就丟了?第15章 徐州的水太深,很難把握(求追讀!)第257章 老黃忠陣斬夏侯,錦馬超渡河破曹第289章 你的名字:曹操與劉備互換命運第165章 我比老劉先有子第35章 合作共贏,三七分成(求追讀!)第56章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砍人頭(求追讀!)第240章 劉備進位齊王,李翊受封丞相第86章 天不絕炎漢,劉郎再逢張良(求訂閱!)第243章 劉表僭位楚公,李翊發明餃子,使昭第234章 一身轉側絕域,曉譬諸國,不負班超之志第239章 李翊 徐庶 諸葛亮:請我主進位稱王!第27章 士人豪族沒有想象的那麼可怕(求追讀!)第171章 原來跟著徐州躺贏的感覺是這樣的第56章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砍人頭(求追讀!)第116章 一飯之恩,魚水相顧第354章 歷史證明,惹誰都別惹漢使第14章 徐州要有大事發生了(求追讀!)第209章 劉備 李翊俱得一子,本初用兵再圖南下第150章 看你欲造的城邦,在白骨之上第39章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求追讀!)第37章 搶人才的時候到了(求追讀!)第316章 曹魏爆兵,與齊國的殊死一搏第9章 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的張飛(求追讀!)第247章 曹操夜夢三馬食槽,劉備舉國動員兵第378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兒輩們皆已成婚,元老們終究是真的老了第139章 李翊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第388章 英雄們戰勝了長江,百萬雄師過大江!
第244章 昭姬歸漢,匈奴降齊,楚魏同盟,東第349章 加稅!加稅!制裁!制裁!第231章 呂布 馬超:“郯侯在上,受我二人一拜!”第135章 打黃巾能致富,曹劉打了都說好第280章 曹操挾民渡江第331章 漢中之戰:曹劉爭霸第279章 臨江仙赤壁懷李子玉第62章 我們需要一個新的軍製!(求追讀!)第291章 曹操:十年了,被劉備壓制十年,蒼第41章 壯士前行,所向披靡(求追讀!)第340章 設立內閣,羣相併治第311章 亂世被髮好人卡,何嘗不是一種悲哀第270章 一時瑜亮,周郎見孔明第116章 一飯之恩,魚水相顧第99章 李先生是我許攸的知心朋友啊!(求訂閱!)第132章 天下英雄聚陳地,訴衷情,覓封侯第51章 臧霸:“劉備有高人相助啊!”第314章 臥龍戰略:四路集團軍,給曹操來個第318章 天下誰人不投齊?第177章 十萬哥:為河南規劃戰略的人,一定是一個天才第76章 李翊的威風今非昔比了啊(求追讀!)第85章 劉備軍難道是長翅膀飛過來的?(求訂閱!)第277章 齊國政場風雲變,幾多官吏下河南?第361章 神龜壽盡,魏武謝幕第280章 曹操挾民渡江第222章 袁氏故吏:李翊弄曹瞞如嬰兒,我等誓死追隨劉將軍第120章 利用好手牌,專克曹賊第58章 徐盛歸附,孔融接到(求追讀!)第26章 鞭撻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求追讀!)第388章 英雄們戰勝了長江,百萬雄師過大江!第76章 李翊的威風今非昔比了啊(求追讀!)第203章 曹操 劉備兩雄之命運,竟悉數繫於李翊之一言一語第40章 徐州最後一個大患(求追讀!)第75章 大漢魅魔第19章 趙雲 田豫要走啊(求追讀!)第138章 那種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境界,猶在眼前第188章 曹操初戰袁本初,關公威震白馬津第47章 惶恐不安的曹豹第330章 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第64章 未見其人,便識破其圖謀(求追讀!)第60章 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同(求追讀!)第58章 徐盛歸附,孔融接到(求追讀!)第37章 搶人才的時候到了(求追讀!)第348章 關羽 張飛 趙雲 許褚算個什麼東西?第372章 關家有女初長成,力拔山兮氣蓋世第30章 休說草魚甚膾(求追讀!)第105章 關公不僅是武神,更是財神(求訂閱!)第388章 英雄們戰勝了長江,百萬雄師過大江!第33章 一個穩定的金主爸爸(求追讀!)第99章 李先生是我許攸的知心朋友啊!(求訂閱!)第273章 荊州關公來投第18章 聰明人最瞭解聰明人(求追讀!)第388章 英雄們戰勝了長江,百萬雄師過大江!第306章 李翊:我又當爹了?還是個七歲的兒第375章 進則亢龍有悔,退則蒺藜生庭第197章 三萬對十一萬,官渡之戰正式打響!第314章 臥龍戰略:四路集團軍,給曹操來個第337章 開兩漢之先河,最高權力的合法漢相第84章 李子玉瞞天過海,太史慈渡水繞襲(爆更!求訂閱!)第61章 曹操:“他劉備一介匹夫,哪裡來的如此膽識白嫖我!”(求追讀)第143章 朝天上放兩箭,也算對得起吃得餉了第280章 曹操挾民渡江第74章 劉曄的人生十字路口(求追讀!)第134章 史冊間,一筆書,萬民哭第193章 袁紹盡起大軍南下,曹劉合兵一處拒強敵第239章 李翊 徐庶 諸葛亮:請我主進位稱王!第136章 大丈夫既知黎庶苦痛,豈可困坐終老?第122章 君臣相得,萬能套路屢試不爽第34章 劉備的心腹重臣(求追讀!)第259章 關公水淹七軍第366章 龍生龍,鳳生鳳,劉備哪個兒子會打第329章 讓你守一年的雄關,你一天就丟了?第15章 徐州的水太深,很難把握(求追讀!)第257章 老黃忠陣斬夏侯,錦馬超渡河破曹第289章 你的名字:曹操與劉備互換命運第165章 我比老劉先有子第35章 合作共贏,三七分成(求追讀!)第56章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砍人頭(求追讀!)第240章 劉備進位齊王,李翊受封丞相第86章 天不絕炎漢,劉郎再逢張良(求訂閱!)第243章 劉表僭位楚公,李翊發明餃子,使昭第234章 一身轉側絕域,曉譬諸國,不負班超之志第239章 李翊 徐庶 諸葛亮:請我主進位稱王!第27章 士人豪族沒有想象的那麼可怕(求追讀!)第171章 原來跟著徐州躺贏的感覺是這樣的第56章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砍人頭(求追讀!)第116章 一飯之恩,魚水相顧第354章 歷史證明,惹誰都別惹漢使第14章 徐州要有大事發生了(求追讀!)第209章 劉備 李翊俱得一子,本初用兵再圖南下第150章 看你欲造的城邦,在白骨之上第39章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求追讀!)第37章 搶人才的時候到了(求追讀!)第316章 曹魏爆兵,與齊國的殊死一搏第9章 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的張飛(求追讀!)第247章 曹操夜夢三馬食槽,劉備舉國動員兵第378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兒輩們皆已成婚,元老們終究是真的老了第139章 李翊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第388章 英雄們戰勝了長江,百萬雄師過大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