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聯匈奴,袁本初全力一搏;見長子,李子玉榮歸故里

賈詡一語道破李翊的心事。

李翊眉頭蹙起,佩服之餘,也不由感慨道:

“先生慧眼,洞若觀火。”

“眼下官渡之圍雖解,然危機卻並未解除。”

官渡之戰,本質上只是一場保衛戰。

它的勝利,也僅僅只是意味着暫時打退了袁紹而已。

袁紹的大軍雖然潰敗了,但就如同沮授說的那句話一般,

——“父母、兄弟俱懸命於袁氏。”

袁氏勢力龐大,樹大根深。

這些潰散的袁軍將士,是離不開袁紹的。

只要他們還活着,早晚會回到袁紹的身邊。

如此一來,袁紹很快又能組建出一支新的大軍。

所以說,不把袁紹的這支主力殲滅了。

那天下形勢永遠都是,北攻南守,河北強,河南弱。

“君既知我所愁之事,願即教我以良策。”

李翊現在躊躇難決的點,便是到底是馬上乘勝追擊,滅了袁紹的主力。

還是先暫時撤兵,休養生息,等到明年開春再與袁紹決戰。

馬上追擊,勝率肯定會更高,但將士們已經憋了太久了。

大夥兒都盼着回去領賞,跟父母妻兒團聚,要是告訴他們還要接着打。

必會使得人心躁動不寧,甚至有可能引起兵變。

如果暫時撤兵回去,好處也顯而易見。

既可以撫定軍心,也能使得疲敝的河南之地得到休整。

等拖到明年再戰,糧草問題也能得到解決。

但壞處就是,給了袁紹喘息的機會。

雖然袁紹不至於馬上恢復到巔峰期的實力,但無疑會給之後的決戰增加難度。

現在,李翊還沒能做好決定,只得徵詢賈詡的意見。

“……呵呵。”

賈詡撫須一笑,並未明確告訴李翊該怎麼做。

只是自顧自地感慨道:

“袁本初一時之傑,得收英雄之謀,假士民之力。”

“東苞巨海之實,西舉全晉之地。”

“南阻白渠黃河,北有勁弓胡馬。”

“地方二千里,衆數十萬,可謂威矣。”

“當此之時,無敵於天下,視霸王易於覆手。”

“如此雄傑,亦敗於君侯之手。”

“君侯尚問我該何時戰定乎?”

賈詡的性格就是這樣,你問我意見,我只發表自己的看法,不教你做事。

用不用是你自己的事,事後別來找我就行。

李翊聞言,心中已有計較,便道:

“袁紹新敗,病疾加重,必求速戰。”

“我聞其不能抑遏愚妻,顯別嫡庶,獨寵子以貌。”

“長此下去,必生內變。”

“故我願先暫時休整,明年再與袁紹決戰。”

賈詡闔上雙眸,對李翊的決定不予置評。

李翊見此,也避席離開,轉而來到曹操、劉備面前。

趁着衆人酒興正濃之時,告知他們自己的想法。

曹操巴不得馬上停戰,故立馬同意了撤兵的建議。

“袁紹新敗,吾正欲回去安頓豫州軍民。”

“若能暫時停戰,再好不過。”

劉備向來對李翊言聽計從,當下也頷首道:

“……也好,子玉離家一年有餘,也該回家看看了。”

“若備未記錯,令郎今已一歲矣。”

說到這兒,李翊心念一動。

早在徵青州時,他便收到孩兒出生的消息。

由於一直領兵在外,都沒能回家看看妻兒。

青州戰事結束後,領兵自徐州來兗州時,李翊也未曾回家看過。

也算是二過家門而不入了。

這樣做,只是想向將士們表達自己的決心。

若不然,他這個大領導整天都放不下親人,手下人還怎麼專心於戰事?

現在戰事終於告一段落了。

李翊捫心自問,他已對河南殫精竭慮,盡心竭力了。

只是袁瑩母子……

李翊知道自己肯定不是一個稱職的丈夫,也不是一個合格的父親。

“……善,說來,主公回去,也該好好陪陪自家夫人。”

“翊比主公年少幾歲,主公至今卻膝下無子。”

“須知我等浴血拼殺數年,纔有今日,不可不慎吶。”

李翊提醒劉備,也該好好重視一下後代問題了。

他這也不算越俎代庖,古代臣子就是有權過問主公的家事。

尤其你作爲創一代,拼死打下的家業,總不能沒有繼承人接手吧?

劉備聽到李翊這話,纔想起來,今年自己已經四十歲了。

四十而不惑,時間真如白駒過隙,一閃即逝也。

“……善,備回去會和夫人好好商量此事。”

老劉原先也是有兒子的,不過早夭。

兼之工作又忙,導致他一直沒能想那方面的事情。

現在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劉備也可以靜下來,好好考慮一下生孩子的事兒了。

次日,一大早。

曹營、劉營各自收整行囊輜重,各自領兵回家。

戰事結束,河南百姓也終於不用整日提心吊膽。

各郡、縣百姓,紛紛出門慶賀戰事結束。

一時間,百姓歡騰,軍民皆悅。

不表。

……

卻說袁紹幅巾單衣,引八百餘騎,一路向北奔逃。

奔至黎陽北岸時,大將蔣義渠出寨迎接。

袁紹遂將官渡戰敗一事,盡數告知蔣義渠。

蔣義渠便道:

“主公勿憂,勝敗乃兵家常事。”

“昔日高祖與項羽爭天下時,也曾數敗於項羽。”

“後於垓下一戰功成,終開四百年基業。”

“今主公不過敗了一場,再整軍與曹劉一戰,勝負猶未可知也。”

言訖,便將黎陽的軍權全部交還給了袁紹。

黎陽所有駐軍,俱由袁紹一人指揮。

袁紹暗想,自己當初帶着十餘萬大軍南下,今日兵敗。

有何面目回去?

索性留在黎陽,一面收攏殘軍敗將,一面自鄴城催督糧草。

待整備好軍隊後,再南下與曹劉一決勝負亦未嘗不可。

思量已定,袁紹便下令,讓小分隊出去招諭離散之衆。

全軍就在黎陽歇息,期待明年再戰。

此前潰散的袁軍士兵,聞說袁紹在黎陽,於是紛紛往黎陽而去

一夜之間,黎陽守軍驟增數萬人。

夜半之時,山內外哭喊聲震天。

袁紹被哭聲驚醒,忙問:

“誰人半夜啼哭?”

他心中自覺不安,適才還在做噩夢。

夢到有鬼卒來向他索命,不想遠遠便有哭聲傳來。

少時,侍從回報說:

“稟袁公,這是敗軍相聚,訴說喪兄失弟,棄伴亡親之苦。”

“這才各各捶胸大哭。”

袁紹聞言,慨嘆道:

“吾舊時不聽田豐之言,兵敗將亡。”

“今回去,有何面目見之耶!?”

這侍從便是此前爲郭圖所收買的,將袁紹暗叫醫者的消息泄露出去。

今見袁紹內疚,便將郭圖所教之言獻出:

“小人聽聞,田豐在獄中時聞主公兵敗,撫掌大笑。”

“言道,‘若袁公肯用我之計,焉有遭此之禍’!”

袁紹大怒:

“豎儒怎敢笑我!我必殺之!”

遂命這侍從齎寶劍,即刻去往鄴城,於獄中殺田豐。

侍從領命,星夜兼程赴鄴。

時鄴城袁紹不在,故有其幼子袁尚代爲理政。

袁尚,字顯甫。

生的形貌俊偉,最像袁紹。

故袁紹甚爲寵愛,將其餘諸子遣散至外州,獨將幼子留在冀州。

幾乎走到哪裡都將袁尚帶在身邊。

但此次出征河南,袁紹卻一反常態的沒有帶袁尚去。

袁尚只道父親離去,須有人助他處理鄴城政事,故不以爲意。

袁紹之妻劉氏亦愛幼子,便對袁尚說道:

“汝父歸來,何不前往侍奉照看?”

袁尚一怔,忙解釋道:

“父親留我守鄴城,代理政事,故未曾想過此事。”

劉氏跌足嘆道:

“糊塗!”

“汝父身染疾恙,爲子者豈可不在側侍奉?”

“今顯思在黎陽獨侍汝父,文武諸臣亦在黎陽。”

“一旦有失,擁戴汝之羣臣,皆因汝不在側,難以主持大局。”

“待大軍自黎陽歸來之後,汝尚能繼承大位否?”

袁尚頓時醒悟,忙道:

“既如此,孩兒即刻啓程,前往黎陽,侍奉父親!”

“且慢!”

劉氏叫住袁尚,“此茲事體大,我當與汝同去黎陽。”

袁尚知道母親向來是支持自己的,遂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下來。

母子二人,將政事暫時託付給審配後,便往黎陽而去。

袁紹待在黎陽,心煩意亂,不理政事。

人報三公子來了,袁紹大喜,頓時引之來見。

袁尚一見着父親,便撲通跪下來,痛哭流涕。

紹問其故,袁尚答曰:

“父親身染病疾,孩兒卻未能在身側侍奉。”

“是故,近日心緒不寧,食不知味。”

“想是心中思念的緊,故暫置鄴城政事,來此看望父親。”

袁紹聞言,心中大爲感動,將袁尚扶起,嘆道:

“難得汝一片孝心。”

“這幾日多是顯思在我身側侍奉,倒也未有過錯。”

“汝既然來了,便與汝兄一同在此罷。”

“見着汝,孤心中鬱結方得稍解。”

袁尚擦了擦眼淚,道:

“孩兒自知才具不及兄長,今兄長在此。”

“孩兒當竭力輔佐,凡事以兄長爲先。”

袁紹眉頭蹙眉,但並未多說什麼。

劉氏見此,便趁機對袁紹說道:

“夫君,妾一婦道人家,本不該多問政事。”

“然顯思、顯甫,俱吾子也。”

“吾深知此二人爲人。”

“今外患未息,內事不可不早定。”

“宜早議立後嗣,免得生亂。”

“妾身以爲,顯思爲人性剛易怒,欠缺穩重。”

“熙兒雖非吾親生,然此子柔懦難成大器,不可委以重任。。”

“唯有顯甫,獨具英雄之表,禮賢敬士,深得人心。”

“夫君宜當早定大事,以免使河南之賊,趁隙而入。”

劉氏希望袁紹立袁尚爲嗣的想法溢於言表。

她不是不愛自己的大兒子,只是哪個母親不是更愛小的呢?

在劉氏看來,讓小兒子繼承大位,袁譚這個當哥哥的就安心輔佐他就行了。

反正作爲親弟弟,還能虧待了你這個親哥哥嗎?

“……這。”

袁紹見劉氏忽然提起議立後嗣的事,一時躊躇難決。

忽聽得帳外傳來一道喊聲:

“萬萬不可!”

衆人視之,乃監軍郭圖也。

郭圖適才在帳外,聞得帳內談話,當下也顧不得禮節。

冒死趕進來諫言。

“稟袁公,自古廢長立幼便是取亂之道。”

“況大公子至今,並未有過,何以廢之?”

“今軍威稍挫,河南賊軍虎視眈眈,敵兵壓境在即。”

“豈可復使父子兄弟自相爭亂耶?”

“主公且理會拒敵之策,立嗣之事,毋容多疑。”

郭圖乃是堅定的袁譚派,他爲此賭上了身家性命,可不能在此時功虧一簣。

劉氏眼見大事將成,卻被郭圖給叫黃了。

一雙鳳目凝視着他,獰聲冷笑道:

“郭監軍,好大的威風。”

“爾一介掌軍之人,竟來干預吾等家事。”

郭圖忙躬身向劉氏賠禮,然態度依然堅定不移。

“夫人此言,郭某不敢苟同。”

“立嗣大事,不可不慎,臣子爲主分憂,亦是分內之事。”

“郭某一心爲主,豈能不過問此事?”

哼~

劉氏悶哼了一聲,正欲再言。

袁紹卻道:

“好了,公則此言有理。”

“今大敵當前,吾當先滅取河南,再議定身後之事。”

“汝便先帶顯甫下去罷!”

“夫君!”

劉氏嬌哼一聲,還想爭取。

袁紹卻已闔上雙眸,衝她揮了揮手。

劉氏知此事再難爭取,只得作罷。

一經出營,立馬找到了擁戴袁尚的大臣逄紀。

“今吾等已至黎陽,適才欲要議立立嗣之事,不想被郭圖狗賊攔阻。”

“汝有何策,可使顯甫繼位?”

逄紀忙躬身道:

“夫人勿憂,吾自有計,可使三公子繼承大位。”

劉氏大喜,即命逄紀去辦理此事。

逄紀即入營去見袁紹。

袁紹問及緣由,逄紀便獻策道:

“主公,今我軍軍威新挫,不可馬上再戰。”

“愚以爲,可先遣審公於鄴城籌辦糧草,以備軍需。”

“然後再與曹劉決戰,爭奪中原。”

袁紹點了點頭,沉聲道:

“吾已有此意,汝可爲孤道其詳。”

逄紀便道:

“吾軍雖然新敗,然大勢仍在我河北。”

“冀州尚有二十萬可徵調男丁……”

話還未說完,袁紹立馬打斷道:

“戰起年年,百姓苦不堪言。”

“昨日審配向我稟報說,冀州諸多郡縣皆有叛亂之兆,此必因百姓疲於戰事之故。”

“是以,不宜再從冀州徵召衆多壯丁,否則農事盡廢,必生禍端。”

按照曹操給《孫子兵法》的註解,

一支十萬人的軍隊,只要是遠征,至少需要三十萬的民夫才能供養。

也就說官渡之戰期間,袁紹看似只出動了十萬人馬。

事實上,大後方也有大量的人員流動。

這當然會造成生產力脫節。

所以截至目前,冀州不少郡縣都發生了叛亂。

尤其以黑山軍首領張燕爲首,

這廝趁着官渡戰事,大量煽動百姓叛亂,加入他的黑山軍。

雖然聽說了張燕已暗中與徐州簽訂同盟條約,但這波戰事,無疑使他發了波橫財。

雖然張燕人數龐大,但也只是打打游擊,對袁氏的統治構不成太大威脅。

不過光是放他在那兒,就很膈應人。

逄紀連忙解釋說道:

“主公寬心,倒不必盡徵冀州男丁。”

“俱吾估算,吾等尚可從冀州徵召兩萬民衆,以備來年戰事。”

再從冀州抽調兩萬成年男性,是冀州目前所能夠承受的極限了。

再多徵一點,都會爆發大量的叛亂。

“高幹將軍在幷州尚兩萬人馬,今可使人聯絡匈奴單于呼廚泉,相約攻取關中之地。”

“以制曹劉西線之兵。”

幷州高幹的人馬雖然不多,但戰力彪悍。

而高幹本人作爲袁紹的外甥,也是文武雙全,頗有才能。

最重要的是,南匈奴的單于欒提呼廚泉與袁氏的關係不錯。

甚至嚴格意義上講,呼廚泉本身就是袁氏的半個臣子。

只有袁紹一聲令下,呼廚泉極大概率會出兵襄助。

之前袁紹優勢極大,僅冀州之兵就有十餘萬衆。

故而壓根沒有考慮過幷州,還有匈奴僱傭兵。

何況袁紹本人性格自負,也不屑於用蠻夷之兵。

但官渡一場大火,將袁紹的優勢打盡。

爲了儘可能多的彌救找補,袁紹也只能低下他高傲的頭,讓匈奴人配合他們出兵了。

“……善,就傳我令。”

“命高元才即刻聯絡匈奴人,配合吾來年進兵,攻取關中之地。”

“以制曹劉西線之兵。”

按袁紹的構想,幷州高幹配合匈奴僱傭兵,少說能夠出動個五萬人。

這五萬人還大多是騎兵爲主,戰力不可不謂彪悍。

曹劉不可能不設重兵來守禦關中,不然西線守備就會全面陷落。

袁紹甚至認爲,爲了守禦關中之兵,曹操甚至沒辦法配合劉備來抵擋自己的主力。

如果曹操跑去關中迎戰高幹了,那就只剩下劉備一人跟自己打了。

袁紹的壓力會消減很多。

“明公,吾等盡出幷州之兵,繞襲河南西路。”

“須要防河南賊軍,亦派兵繞襲我軍後背。”

逄紀的聲音再次傳來。

袁紹眉梢一揚,立馬明白了他說的是哪個地方。

那就是已經被李翊攻下的青州。

黃河以南的青州之地,已盡數爲劉備所有。

青州毗鄰他的冀州大本營,現在只剩下平原、樂安兩郡作爲緩衝帶。

一旦徐州軍大量北上,就有可能直接繞襲袁紹後背偷家。

所以逄紀才說必須慎重。

“……不錯。”

袁紹一頷首,對逄紀的話深以爲然。

逄紀趁勢說道:

“既然青州防務至關緊要,須派遣心腹之人鎮守。”

“不可再遣如張郃、高覽之流前往,徒然將土地拱手讓與他人。”

一聽張郃、高覽兩人的名字,袁紹頓時大怒。

“孤早看出此二賊有反意,待孤滅取河南之後,勢要手刃二賊!”

“……不過。”

話鋒一轉,袁紹又道:

“元圖所言頗有道理,先前正是因青州戰事失利,方引發此一連串變故。”

“故而此次鎮守青州之人選,確需慎之又慎。”

如果不是青州丟的太快,李翊就不可能騰出手來,協助曹劉鎮守官渡。

如果曹劉少了李翊這一路兵馬,就不可能抗自己半年之久。

如果不是河南人扛了半年,自己也不會因爲烏巢失火而缺糧。

……唉,可惜世間沒有如果。

“此前大公子爲青州都督,威震齊地。”

“今何不使大公子前去鎮守青州?”

逄紀圖窮匕見,他想借着這次機會把袁譚調離袁紹身邊。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袁紹身體快不行了,一旦他哪天突然嗝屁。

那就在他身邊的兒子,無疑會是最有機會繼承大位的人。

袁紹未疑有他,只想着袁譚雖然性剛好殺,但軍事才能還算出色。

當年正是他北排田楷,南驅孔融,佔據了大半個青州。

最重要的是,這是自己親兒子,信得過。

不會再出現張郃、高覽那樣的通敵行徑了。

果然,還是得用親信吶。

“……善,就依照元圖的意思。”

“可傳命顯思,讓他即刻去往平原,守禦青州,不得有誤。”

“……喏。”

逄紀脣角微微翹起,心中已知大事將成。

很快,袁譚便接到了命令,以爲是袁紹直接下達。

袁譚不好違背,當即便起身出發,去往青州了。

待郭圖聞說後,打算出面勸阻。

想教袁譚,可以父親染疾,兒不能遠離爲由,不去青州赴任。

但等郭圖到時,袁譚已經出發。

“唉!”

郭圖氣得直跺腳,暗罵一聲豎子不足與謀。

辛評同爲嫡長子派,急問郭圖,是否去追。

郭圖道:

“若大公子尚未離去,我等尚可勸說其留下。”

“今已遠離,縱是追上,又如何好再回來?”

辛評分析道:

“若是中有變故,爲之奈何?”

郭圖沉吟半晌,道:

“我等且先留在此處,觀察動向。”

“萬一有變,權且按住,然後秘密通知大公子回來繼位。”

言外之意,萬一袁紹死了。

他們這幫人就先把袁紹的死訊封鎖,然後派人通知袁譚趕快從青州回來。

咱河南幫,高低得把你擡上位去。

辛評覺得有理,現在他們留在這裡纔是最好的做法。

於是,便將這個想法一併告知了其餘的袁譚長子派。

衆人皆表示,若當真有變故,大家都一定會全力助袁譚上位。

一場聯盟,悄然在黎陽建立。

……

戰事告一段落,徐州軍總算得以卸甲回鄉。

大家都離開家很久了,一經回徐州,便迫不及待回去和妻兒團聚。

劉備也認真思考李翊的建議,回到府邸跟袁瑛商量生孩子的事。

至於李翊,他第一時間沒有回府。

而是先去了一趟治所。

因爲他知道,自家將領的封賞,都是曹營、劉營各自的老闆決定。

但河北降將,卻必須謹慎安撫。

於是寫了篇表文,請求冊封河北的“有功之臣”。

許攸表奏爲議郎。

張郃拜爲偏將軍,封都亭侯。

高覽拜爲偏將軍,封東萊侯。

至於兩人所帶來的部曲兵馬,仍舊由自己統領。

待把三位河北重臣安撫好以後,李翊這才安心回到家。

郯侯府早就知道了李翊將要回府的消息。

將近一年未見,麋貞親自帶着全府上下所有人,出府門外迎接。

李翊身着錦衣玉帶,風光無限地回府。

麋貞站在府門外,遙望見李翊的一瞬。

眸光微閃,忍不住要上前。

只是將要邁出步子的一瞬,卻又不想失了禮儀,只得強忍着停駐在原地。

“恭迎君侯回府!”

待李翊走至近前,衆人齊聲行禮。

李翊頷首,示意衆人起身。

先走至麋貞跟前,啓聲道:

“吾並無大礙,賢妻安心便是。”

一年未見,麋貞也沒想到再次見面,聽到的會是這句話。

強忍淚水在眼珠裡打轉,有些許沉默,別開目光,柔聲道:

“我豈能安心?”

李翊鮮少見着麋貞情緒這般波動,一向口燦如蓮的他,竟一時也找不到話說。

或許,這正因了蘇軾的話,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麋貞頓了頓,兀自道:

“夫君不在君侯府,妾身自會打理府上事務,夫君不必操心。”

“辛苦了。”

李翊回了一句。

麋貞搖了搖頭,“妾知夫君遠征一年,盡與刀兵相伴。”

“所食者,征塵耳;所飲者,血水耳。”

“常年營旅之中,飽經風霜之苦。”

“比之夫君,妾身這點苦累算不得什麼。”

“……只要夫君開口,我定會竭盡所能。”

說完,目光不覺與李翊相撞,卻又倏然止了聲息。

眼底隱隱閃過一瞬慟切,而後復又垂下眼眸。

李翊執其手,輕輕拍了拍,目光逡巡一圈,問道:

“……怎不見瑩妹?”

說來,李翊最爲內疚的,還是袁瑩母子。

爲此,他還在回徐州的街道上,買了些小物什。

雖不算貴重,但是自己親自挑選,權表一番心意。

麋貞掩脣一笑:

“瑩妹妹知夫君要回來,親自下廚,要給夫君做一道菜。”

“哦?”

李翊揚眉一笑,“我倒不記得瑩妹什麼時候學過做菜了。”

“凡事都有第一次,夫君請進府說話。”

李翊便跟着麋貞等衆,一併回了府邸。

一進門,李翊徑直先往廚房去了。

到時也不叫下人通報,徑直便走了進去。

正見着袁瑩與桃紅皆在此處。

……

第258章 世事雖變,主公猶是主公,翊亦猶是第37章 搶人才的時候到了(求追讀!)第11章 張飛震驚,張良人物被我們三兄弟遇上了?(求追讀!)第146章 光陰不解蒼生願,誰來論功過?第125章 以弱勝強,可往也!第142章 天下健者,豈獨袁氏一家?第314章 臥龍戰略:四路集團軍,給曹操來個第154章 曹孫劉三家聯合,抗袁紹?第257章 老黃忠陣斬夏侯,錦馬超渡河破曹第70章 曹操:“大耳賊欺我太甚!”(求追讀!)第328章 武廟十哲必須有軍事理論貢獻:李翊第284章 臥龍得水,孔明掌權第83章 袁譚敢來,定叫他有來無回!(爆更,求訂閱!)第224章 劉備:子玉必不負我,願舉北國之事,盡付先生第278章 御人術劉備獨斷,西陵口李翊借風第17章 願合步騎十萬,為君匡君濟民(求追讀!)第208章 聯匈奴,袁本初全力一搏;見長子,李子玉榮歸故里第278章 御人術劉備獨斷,西陵口李翊借風第197章 三萬對十一萬,官渡之戰正式打響!第176章 只要對方不用核武器,我徐州絕不出動大漢魅魔第38章 東萊豪傑,使命必達(求追讀!)第57章 鐵蹄降臨,嘎嘎亂殺(求追讀!)第122章 君臣相得,萬能套路屢試不爽第299章 李文侯罵昏司馬懿,王朗再現名場面第264章 李翊出使宣大國國威,曹魏賠款籤喪第40章 徐州最後一個大患(求追讀!)第126章 天子王駕,東歸何處?第153章 一廂情願的傾慕,萬人之上的孤獨第315章 劉備:河北居然這麼富,李相這幾年第228章 老劉扎心,原來李翊跟孔明纔是心意相通的“天生一對”第257章 老黃忠陣斬夏侯,錦馬超渡河破曹第318章 天下誰人不投齊?第326章 馬謖這一死,比他一生的貢獻都要大第19章 趙雲 田豫要走啊(求追讀!)第40章 徐州最後一個大患(求追讀!)第261章 劉備已非昔日那個阿備,關羽仍是那第263章 曹操:只要曹仁堅持住,一切都會好第118章 劉備:老李,你要老婆不要?第175章 李翊是大善人吶,怎麼會擺鴻門宴呢?第102章 江東傑瑞,李翊弄之如嬰兒(求訂閱!)第203章 曹操 劉備兩雄之命運,竟悉數繫於李翊之一言一語第84章 李子玉瞞天過海,太史慈渡水繞襲(爆更!求訂閱!)第11章 張飛震驚,張良人物被我們三兄弟遇上了?(求追讀!)第248章 曹操:劉備有的,孤不能沒有第69章 劉備:“誰還有夢想?”第288章 劉備:丞相是寡人之蕭何,卻不須爲第329章 讓你守一年的雄關,你一天就丟了?第132章 天下英雄聚陳地,訴衷情,覓封侯第251章 子龍斬將建首功,興霸百騎劫魏營第198章 曹操羨慕麻了,劉備的張良怎麼還能充當魯班?第19章 趙雲 田豫要走啊(求追讀!)第206章 蓋用韓 白之奇策,破袁軍於烏巢,不亦奇士乎?第72章 淮南劉子揚(求追讀!)第257章 老黃忠陣斬夏侯,錦馬超渡河破曹第314章 臥龍戰略:四路集團軍,給曹操來個第53章 老劉啊,半場香檳開不得(求追讀!)第213章 半渡而擊,馬超一戰降幷州;袁神謝幕,兄弟之爭起腥風第154章 曹孫劉三家聯合,抗袁紹?第289章 你的名字:曹操與劉備互換命運第115章 劉備我的軍師可比蘇秦張儀第126章 天子王駕,東歸何處?第256章 夏侯淵:爺們兒就愛修鹿角第113章 劉備:我就離開幾天,先生便乾出這麼大的事來?(求追訂!)第74章 劉曄的人生十字路口(求追讀!)第283章 李翊:這都是我跟我主玩爛的戲碼第236章 觀李翊用兵,虛實相生,奇正相合,頗得孫吳之法第216章 李翊佈局,天下諸侯皆爲棋矣第60章 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同(求追讀!)第187章 不是隻有你曹劉會叫外援第78章 待上濃妝,好戲開場(求首訂!15)第326章 馬謖這一死,比他一生的貢獻都要大第226章 去了子玉,來了孔明,老劉臥龍鳳雛集齊矣第49章 走過最長的路,是你的套路(求追讀!)第92章 李翊乃青雲之士,可比留侯(求訂閱!)第181章 今天下英雄惟玄德與操耳第8章 曹豹第一層,曹操第二層,誰在第三層?(求追讀!)第71章 三路兵馬共伐徐州第202章 劉備一則先生,二則先生,昔桓公呼管仲亦未必至此也第173章 黃忠:李輔導劉輔導,能教好我兒子的就是好輔導!第251章 子龍斬將建首功,興霸百騎劫魏營第171章 原來跟著徐州躺贏的感覺是這樣的第258章 世事雖變,主公猶是主公,翊亦猶是第196章 建安三神醫獨佔其二,老劉這福氣能小?第282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第129章 天下諸侯齊發兵,保駕勤王第247章 曹操夜夢三馬食槽,劉備舉國動員兵第180章 何謂袁神?第291章 曹操:十年了,被劉備壓制十年,蒼第14章 徐州要有大事發生了(求追讀!)第31章 好你個李子玉,在這裡等我呢(求追讀!)第18章 聰明人最瞭解聰明人(求追讀!)第12章 天生職場聖體(求追讀!)第124章 老劉:不差錢兒,他要多少我給多少!第13章 長歎息以掩涕兮(求追讀!)第264章 李翊出使宣大國國威,曹魏賠款籤喪第119章 呂布是張好牌,不要浪費了第214章 蘇秦配六國相印,李翊將六諸侯之兵(附當前勢力圖)第83章 袁譚敢來,定叫他有來無回!(爆更,求訂閱!)第264章 李翊出使宣大國國威,曹魏賠款籤喪第119章 呂布是張好牌,不要浪費了
第258章 世事雖變,主公猶是主公,翊亦猶是第37章 搶人才的時候到了(求追讀!)第11章 張飛震驚,張良人物被我們三兄弟遇上了?(求追讀!)第146章 光陰不解蒼生願,誰來論功過?第125章 以弱勝強,可往也!第142章 天下健者,豈獨袁氏一家?第314章 臥龍戰略:四路集團軍,給曹操來個第154章 曹孫劉三家聯合,抗袁紹?第257章 老黃忠陣斬夏侯,錦馬超渡河破曹第70章 曹操:“大耳賊欺我太甚!”(求追讀!)第328章 武廟十哲必須有軍事理論貢獻:李翊第284章 臥龍得水,孔明掌權第83章 袁譚敢來,定叫他有來無回!(爆更,求訂閱!)第224章 劉備:子玉必不負我,願舉北國之事,盡付先生第278章 御人術劉備獨斷,西陵口李翊借風第17章 願合步騎十萬,為君匡君濟民(求追讀!)第208章 聯匈奴,袁本初全力一搏;見長子,李子玉榮歸故里第278章 御人術劉備獨斷,西陵口李翊借風第197章 三萬對十一萬,官渡之戰正式打響!第176章 只要對方不用核武器,我徐州絕不出動大漢魅魔第38章 東萊豪傑,使命必達(求追讀!)第57章 鐵蹄降臨,嘎嘎亂殺(求追讀!)第122章 君臣相得,萬能套路屢試不爽第299章 李文侯罵昏司馬懿,王朗再現名場面第264章 李翊出使宣大國國威,曹魏賠款籤喪第40章 徐州最後一個大患(求追讀!)第126章 天子王駕,東歸何處?第153章 一廂情願的傾慕,萬人之上的孤獨第315章 劉備:河北居然這麼富,李相這幾年第228章 老劉扎心,原來李翊跟孔明纔是心意相通的“天生一對”第257章 老黃忠陣斬夏侯,錦馬超渡河破曹第318章 天下誰人不投齊?第326章 馬謖這一死,比他一生的貢獻都要大第19章 趙雲 田豫要走啊(求追讀!)第40章 徐州最後一個大患(求追讀!)第261章 劉備已非昔日那個阿備,關羽仍是那第263章 曹操:只要曹仁堅持住,一切都會好第118章 劉備:老李,你要老婆不要?第175章 李翊是大善人吶,怎麼會擺鴻門宴呢?第102章 江東傑瑞,李翊弄之如嬰兒(求訂閱!)第203章 曹操 劉備兩雄之命運,竟悉數繫於李翊之一言一語第84章 李子玉瞞天過海,太史慈渡水繞襲(爆更!求訂閱!)第11章 張飛震驚,張良人物被我們三兄弟遇上了?(求追讀!)第248章 曹操:劉備有的,孤不能沒有第69章 劉備:“誰還有夢想?”第288章 劉備:丞相是寡人之蕭何,卻不須爲第329章 讓你守一年的雄關,你一天就丟了?第132章 天下英雄聚陳地,訴衷情,覓封侯第251章 子龍斬將建首功,興霸百騎劫魏營第198章 曹操羨慕麻了,劉備的張良怎麼還能充當魯班?第19章 趙雲 田豫要走啊(求追讀!)第206章 蓋用韓 白之奇策,破袁軍於烏巢,不亦奇士乎?第72章 淮南劉子揚(求追讀!)第257章 老黃忠陣斬夏侯,錦馬超渡河破曹第314章 臥龍戰略:四路集團軍,給曹操來個第53章 老劉啊,半場香檳開不得(求追讀!)第213章 半渡而擊,馬超一戰降幷州;袁神謝幕,兄弟之爭起腥風第154章 曹孫劉三家聯合,抗袁紹?第289章 你的名字:曹操與劉備互換命運第115章 劉備我的軍師可比蘇秦張儀第126章 天子王駕,東歸何處?第256章 夏侯淵:爺們兒就愛修鹿角第113章 劉備:我就離開幾天,先生便乾出這麼大的事來?(求追訂!)第74章 劉曄的人生十字路口(求追讀!)第283章 李翊:這都是我跟我主玩爛的戲碼第236章 觀李翊用兵,虛實相生,奇正相合,頗得孫吳之法第216章 李翊佈局,天下諸侯皆爲棋矣第60章 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同(求追讀!)第187章 不是隻有你曹劉會叫外援第78章 待上濃妝,好戲開場(求首訂!15)第326章 馬謖這一死,比他一生的貢獻都要大第226章 去了子玉,來了孔明,老劉臥龍鳳雛集齊矣第49章 走過最長的路,是你的套路(求追讀!)第92章 李翊乃青雲之士,可比留侯(求訂閱!)第181章 今天下英雄惟玄德與操耳第8章 曹豹第一層,曹操第二層,誰在第三層?(求追讀!)第71章 三路兵馬共伐徐州第202章 劉備一則先生,二則先生,昔桓公呼管仲亦未必至此也第173章 黃忠:李輔導劉輔導,能教好我兒子的就是好輔導!第251章 子龍斬將建首功,興霸百騎劫魏營第171章 原來跟著徐州躺贏的感覺是這樣的第258章 世事雖變,主公猶是主公,翊亦猶是第196章 建安三神醫獨佔其二,老劉這福氣能小?第282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第129章 天下諸侯齊發兵,保駕勤王第247章 曹操夜夢三馬食槽,劉備舉國動員兵第180章 何謂袁神?第291章 曹操:十年了,被劉備壓制十年,蒼第14章 徐州要有大事發生了(求追讀!)第31章 好你個李子玉,在這裡等我呢(求追讀!)第18章 聰明人最瞭解聰明人(求追讀!)第12章 天生職場聖體(求追讀!)第124章 老劉:不差錢兒,他要多少我給多少!第13章 長歎息以掩涕兮(求追讀!)第264章 李翊出使宣大國國威,曹魏賠款籤喪第119章 呂布是張好牌,不要浪費了第214章 蘇秦配六國相印,李翊將六諸侯之兵(附當前勢力圖)第83章 袁譚敢來,定叫他有來無回!(爆更,求訂閱!)第264章 李翊出使宣大國國威,曹魏賠款籤喪第119章 呂布是張好牌,不要浪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