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劉備大宴玉龍臺,李翊吟詩抒情懷

劉備平靜地詢問衆人。

衆人面面相覷,跟劉備共事這麼許多年。

大夥兒也瞭解他的脾性。

雖然劉備的性格是喜怒不形於色,但當他問政時,多是表現出虛心求教的態度。

而當劉備臉上平靜如水時,就說明他心中已有計較。

問大夥兒意見,完全就是走個過場。

見衆人遲遲不發言,劉備這纔開口:

“……善,諸卿既無良策,寡人當獨斷之。”

“那寡人就自行決定了。”

“寡人觀李翊新政,實乃增殖人口之善政。。”

“曹魏雖行此策而失於苛暴。”

“然正宜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取其利民之髓,去其虐民之弊。”

“至於具體該如何實施麼……”

劉備微微一頓,緩聲道:

“寡人將親赴河北,與李丞相詳議施行之方。”

衆人一怔,齊王竟想親自去一趟河北?

有不解其意者,或諫曰:

“即是丞相提出方案來,而大王又欲推行新政。”

щшш.тTk án.C○

“只管讓丞相給出具體章程來即可。”

“大王千金之軀,又何必親自去一趟河北?”

劉備乃解釋道:

“寡人離開河北已有許多年歲,今正好去巡縣視察那裡的民生,看看具體如何。”

“一來可考察河北政績,二來與李相商議新政具體事宜,三來與李相敘舊。”

“有此三便,寡人當有此行。”

歷史上的劉備是一個巡縣狂魔,特別喜歡實地考察官員政績。

爲此,龐統、蔣琬都差點兒被埋沒。

這可能也跟劉備的出身有關係,從底層上來,所以也喜歡回到底層中去。

計較已定,劉備乃以齊王命令下詔,王駕將幸河北。

留王世子劉禪監國。

當然,此時的劉禪年僅七歲。

七歲自是監不了國的,故由太傅魯肅輔之。

劉備此舉,亦是想早早培養劉禪獨當一面的能力。

……

建安十三年春,劉備王駕正式起行。

張飛率徐州軍三千精銳,隨行護駕。

陳到掌管禁軍一千,一同護駕。

此前掌管禁軍的本是翊軍將軍趙雲,自趙雲去了荊州後,便由陳到接領此任。

許褚領虎賁衛三百人,貼身保護劉備安危。

簡雍、王朗爲隨行參贊。

王駕浩浩湯湯向北,中間路過青州。

劉備順道還考察了一下青州的政績。

武備有關羽主持,自無差池。

而文治,又有孔融當差。

孔融本就是青州舊人,回到青州後,也是修復城邑。

崇學校,設庠序,舉賢才,顯儒士。

青州作爲齊魯舊地,被孔融打造成了禮儀之邦,士大夫的樂園。

劉備一一勉之,重賞各級官員,繼續向北。

早有人報知李翊,李翊聞訊後,即通知了河北一衆文武高級官員。

武將者,包括張郃、高覽、徐晃、張遼等輩。

文官者,包括荀攸、徐庶、甄堯、辛評等輩。

這一項文武名單,勢力分配相當均勻。

武官如張郃、高覽都是河北本土將領。

徐晃、張遼則是徐州舊將。

文官如荀攸是徐州舊臣,徐庶則是新提拔起來的後起之秀。

甄堯是本地豪族出身,辛評則是河北舊臣。

李翊在河北的用人,大抵使各方勢力均衡,以方便自己統治。

待得知王駕將至以後,李翊乃下令使清河至南皮一帶,以黃土墊道。

百里內張燈結綵,老幼皆授《迎駕禮冊》。

使專門的官員,教授這些人禮儀。

使其知道等劉備到來時,該如何歡迎王駕。

中間有不少百姓,都暗自埋怨,說李相此舉未免太過繁瑣。

迎王駕,直接跪地叩拜不就行了麼?

用得着這麼麻煩嗎?

但繼承官吏紛紛言道:

“丞相之意,勿使爾等驚擾王駕。”

“故令我等來教授爾等禮儀,汝等宜好生配合。”

“若是延誤了相府工作,當拿爾等問罪。”

衆人喏喏稱是,雖心中有些怨言,但也能勉強接受。

約過了一月。

比及王駕至清河畔時,劉備忍不住下了車輦來走路。

“……自滅袁紹以後,寡人已許久不曾來河北了。”

“李相所治之地,果非他郡可比。”

於是,繼續向前。

但見道旁農夫獻新麥於道左。

劉備便蹲下身子來,親切地握着那名農夫的手,詢問今年收成如何?

農夫乃躬身答道:

“有賴大王洪福庇佑,去歲我鄉里六百畝地,共得粟兩千餘石。”

“今歲,鄉里不復有饑荒之虞矣!”

老者少說已年近六十,但精神狀態絕佳。

顯然是爲今年的收成感到高興。

劉備聽到這話,也非常高興,謂下人道:

“賞這名老者一緡錢。”

一緡錢雖然不多,但由於李翊基本穩住了河北物價。

那也夠買一石粟米,讓全家人吃好長一段時間了。

老人得了賞,連連謝過。

又走一段路,遙望見李翊領着河北衆文武在河畔等候。

見着劉備王駕到來,李翊領銜衆人,上去施禮。

劉備執李翊手笑道:

“卿治下竟如此歸心!令寡人觀之,好不讚嘆。”

劉備也感到有些意外,他鮮少來河北。

萬沒想到河北百姓竟會如此歡迎自己。

此前過青州時還好,但劉備以前在青州當過官,又有恩於青州人。

那裡的人歡迎自己還算情理之中。

可連離得更遠的河北人都是如此,令確實頗感差矣。

此次行縣,真正做到了所到之處,百姓皆竭誠歡迎。

李翊乃道:

“大王人雖不在河北,然河北百姓皆感念大王恩德。”

“今大王幸駕於此,蓋有此景光也。”

劉備大喜,賞賜了李翊百匹絹布。

李翊謝過,將提前準備好的奏報交給劉備看。

裡面記錄了河北去年的收支。

其中比較亮眼的有,

糧倉粟積如山,實報存糧八十萬斛。

由於河北管制燕代、遼東,同時還要爲幷州輸血。

所以光是還能盈餘,這個數據就已經相當可觀了。

此外,新增蒙館三百所。

因爲李翊重視教育,他希望打破世家壟斷讀書人的局面。

便開設“小學”,由國家出錢供孩童讀書。

至少能讓他們學會習文斷字。

由於開支過高,兼之怕完全得罪衆豪強,李翊只設了三百所。

可饒是如此,依然很難招到平民子弟。

理由很簡單,

尋常人家,寧可讓自家孩子幫忙在田地裡幹活,或者幫地主放放牛,也不會讓他去讀書的。

即便它是免費。

在孩子們的父母看來,即便你讀了書,有了學問。

但你沒有背景的話,也無法被舉孝廉。

舉不了孝廉,那就當不了官。

所以爲什麼要讀書呢?

李翊很難去一一跟這些孩子父母解釋,在這個時代會識字是很有用的。

爲了鼓勵窮苦人家讀書,李翊又出臺相關政策。

讓送孩子去蒙館讀書的家庭,每月可以領到一定份額的補償。

這才使該問題得到解決。

看完李翊上交的工作報告,劉備滿意地點了點頭。

執李翊手,表揚道:

“卿有心矣!”

於是,李翊乃邀請劉備進城飲宴。

爲了迎接劉備的到來,李翊斥巨資,征伐民夫徭役,搭建了兩座高臺。

左邊一座名玉龍臺,右邊一座名金鳳台。

各高十丈,上橫二橋相通。

千門萬戶,金碧交輝。

劉備望着這兩座高臺,眉頭微皺,問李翊道:

“……今天下尚未定,丞相便搭此高臺,以享受乎?”

李翊乃躬身答:

“因大王到此,權設此高臺,以供大王歡樂。”

劉備又道:

“設此臺,中需費頗多錢糧人力。”

“丞相又何至於此乎?”

李翊乃低頭認錯:

“大王教訓的是,臣願從俸祿中自行扣除搭臺費用。”

此時河北官員與徐州官員都跟在二人身後,聽着兩人的一唱一和。

衆人無不感慨,“高手”對決就是不一樣。

於李翊而言,

劉備可以不享受這個高臺,但李翊不能不搭。

於劉備而言,

高臺已經搭成,他只管上去便好,但他不能不問。

這一來一回,

劉備既享受到了高臺,又體現了自己身爲君主對民力的關心。

所以當面對李翊提出的,用俸祿來抵高臺搭建費用的請求時,劉備只淡淡道:

“……念在丞相多年以來,勞苦功高的份上。”

“此次權且作罷。”

李翊連忙謝恩。

劉備乃拉着李翊的手,邀他一起登臺。

“眼下天色尚早,距午宴做好,尚有時日。”

“今徐州諸將與河北諸將都在,寡人慾使兩家比試一番,以助興爲樂。”

“不知公等以爲如何?”

張飛爲首的徐州將領紛紛摩拳擦掌,齊聲道:

“甚好!甚好!尚不知衆河北弟兄,武藝可曾有落下否。”

張郃等人聽了,都在那裡想:

“這幫徐州人是何意思?”

“今來我河北之地,欲在齊王面前搶我等風頭乎?”

徐州將由於跟劉備直接接觸,最受王恩。

平日如河北等衆離得遠的,是很少有露臉機會的。

今日機會難得,衆人都不願落於人後。

齊齊在劉備面前拱手:

“有何不敢!”

“吾等正欲使大王,觀我河北兒郎武藝。”

劉備大喜,即命侍從取來西川紅錦戰袍一領,掛於垂楊枝上。

下設一箭垛,以百步爲界。

分武官爲兩隊:河北諸將皆穿綠色,徐州諸將俱穿紅色。

各帶雕弓長箭,跨鞍勒馬,聽候指揮。

劉備使人傳令:

“有能射中箭垛紅心者,即以錦袍賜之。”

“如若射不中,只罰水一杯即可。”

說完,劉備一臉悠閒地回頭看向李翊。

“丞相覺得,哪隊能勝?”

李翊沉吟半晌,緩聲答:

“不論哪隊勝了,他們都是大王的將士。”

劉備喜,繼續往臺下看去。

當先走出的,是一員穿紅袍的將領。

衆視之,乃泰山諸將首領臧霸也。

臧霸飛馬往來,奔馳三次。

扣上箭,拽滿弓,一箭射去,正中紅心。

一時間,金鼓齊鳴,衆人無不喝采。

劉備見此,亦忍不住讚歎道:

“彩!臧將軍神勇不減當年吶!”

方欲使人將錦袍賜給臧霸,只見綠袍隊中又衝出來一將。

“齊王錦袍,當有我河北人一領!”

衆視之,乃高覽也。

高覽是河北四庭柱之一,武藝不俗。

只見他拈弓縱馬一箭,亦中紅心。

衆皆喝采,金鼓亂鳴。

高覽洋洋得意,大聲呼道:

“噫!我中了。”

“快取袍來給我!”

只見紅袍隊中,又一將飛馬而出,厲聲叫道:

“適才叫汝等先射了,看吾與爾等射來!”

拽滿弓,一箭射去,正中兩箭中心。

衆人齊聲喝彩,視之,乃陳到也。

陳到正欲取袍,只見綠袍隊裡又一將出,揚弓叫道:

“你三人射法,並不爲奇!看我射來!”

衆視之,乃張郃也。

張郃飛馬翻身,背射一箭,也中紅心。

四枝箭齊齊的攢在紅心裡。衆人高呼,“好射法!好射法!河北兒郎名不虛傳。”

紅袍武將中,昌豨見此情景,情知自己的箭法比不過張郃。

自己若是出面,斷難勝他。

可若就此認輸,便在劉備面前失了面子。

於是湊到張飛跟前,小聲對他說道:

“……三將軍,這幫河北人有意在齊王面前買賣弄。”

“您身爲咱徐州武將魁首,可別丟了份兒!”

張飛會意,當即縱身出馬,大叫:

“汝這翻身背射之法何足爲奇?”

“看俺與爾等射一紅心來!”

話落,催馬奔至界口。

扭回身一箭射去,正在四箭當中。

衆人大呼,金鼓再次齊鳴。

張飛勒馬按弓,聲若洪鐘:

“如何?汝等箭術有過此者乎!”

饒是劉備作爲觀衆,又都是自己的武將,見着張飛射中,還是忍不住極大地站起身來。

拍案叫好,“吾三弟真乃熊虎之將也!”

見劉備都出聲誇讚了,張飛更加得意,催馬便想去取錦袍。

只見綠袍隊裡,一將應聲而出,大叫:

“且留下錦袍與我徐晃!”

張飛乃勒馬,擰眉問:

“汝更有何射法可以勝我,奪我錦袍?”

徐晃高叫道:

“汝奪射紅心,不足爲異。”

“看我單取錦袍!”

於是拈弓搭箭,遙望柳條射去,恰好射斷柳條,錦袍墜地。

徐晃飛馬而出,正好接住錦袍,披於身上。

又驟馬至臺前聲唱喏:

“謝大王賜袍!”

嘿,這幫河北人玩賴!

見此,許褚猛然躍出,大呼道:

“你將錦袍那裡去?早早留下與我!”

徐晃乃道:

“袍已在我身上,汝怎敢違規強奪!”

許褚叱道:

“大王只教射紅心,汝射柳條,先違規在前!”

“趁早將錦袍留下於我!”

不管徐晃是個什麼性格的人,但作爲一個武將。

在比武場上,當衆被人勒令,那任誰也是不可能答應的。

尤其現在情緒上頭,徐晃也忍不住厲聲叱道:

“汝若能拿去,便是汝的。”

許褚大怒,飛馬便來奪袍。

兩馬相近,徐晃便把弓打許褚。

許褚一手按住弓,把徐晃拖離鞍鞽。

徐晃乃急棄了弓,翻身下馬。

許褚亦下馬,兩個人揪住廝打在一處。

衆官員大驚,全都看傻了眼。

劉備、李翊二人更是同時起身。

李翊剛喝進嘴裡的一口水,都給馬上吐在了手絹上。

劉備慌忙道:

“快!叫人拉住這二人!”

侍者趕忙往下走。

而就是走的這一段時間。

徐晃與許褚二人已經拳腳相交。

許褚扯碎了徐晃絛甲,徐晃拉破許褚胸襟。

眼見兩人越打越兇,河北武將與徐州武將都各自下了馬,上去勸架。

張遼最先上前,見兩人扭打的兇,乃一把抱住許褚。

陳到後至,見此大怒,一把將張遼推開。

張遼本是上去勸架的,被這莫名其妙的一推,頓時火上心頭。

掄起拳頭便要來打陳到。

原來,在陳到看來,你張遼上去勸架可以。

但別拉我們這邊的人,要拉拉你們隊裡的。

你拉我們這邊的人,那就是在拉偏架。

見張遼揮拳打來,陳到全然不懼。

架住張遼的拳頭,便與之扭打在一處。

本來只是兩個人打架,因張遼與陳到的加入,場面變得愈發混亂。

剛走下臺準備拉架的兩名侍者,頓時懵了,一時間竟不知該怎麼拉好。

只能迷迷糊糊的上前,喊一句:

“諸位將軍別打了!”

結果拳腳無眼,放一近前,便捱了兩眼炮。

那率先捱打的侍者,靈機一動,頓時佯裝重傷,倒地不起。

另一名侍者見他倒地,忍不住暗罵道:

“你倒滑頭!”

原來,拉架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稍有差池,便容易兩邊得罪。

衆將軍在河北、徐州又都是位高權重的,誰也得罪不起。

正好藉着捱打的機會,假裝倒地。

如此一來,不盡能體現自己的盡責,然後還受了“工傷”,回頭劉備必厚賞自己。

剩下那名侍者見了,也往人羣裡轉。

果不其然,捱了一鐵肘。

比那名挨眼泡的侍者要倒黴的是,這一肘直接把他門牙給肘飛了兩顆。

那侍者暗罵一句,“倒黴!”

便直接倒地,長睡不起。

見此情景,李翊、劉備也坐不住了。

各自走下臺。

李翊上前,一把抓住張遼的手。

由於還在扭打,險些打到李翊身上。

李翊鬚眉倒豎,厲聲喝斥:

“混帳!”

“想對我動手麼!”

張遼見是李翊,趕忙停了手。

陳到見李翊來了,自然也馬上停手。

劉備也大聲喝斥:

“還不住手!”

劉備的話還是比較有分量的。

最先打起來的徐晃、許褚聞言,也各自停了手。

原本鮮紅的西川錦袍,早已撕扯的粉碎。

劉備先把犯事的四人都叫上臺去。

見四人皆是睜眉怒目,切齒咬牙,仍有相鬥之意。

劉備只微微一笑,道:

“寡人到此臺來,命擺下箭垛,權爲試公等武藝耳。”

“今公等各有勇力,俱是社稷之臣,又很惜一錦袍哉?”

於是把剩下諸將都叫上了臺,各賜錦袍一領。

幽州毳貨十匹,每人百緡錢。

這才皆大歡喜,各自謝恩。

恰好庖人將飯食做好,端將上來。

劉備乃邀衆官飲宴,命各自依位次而坐。

樂聲競奏,水陸並陳。

文官武將輪次把盞,獻酬交錯。

劉備許久不曾聚集這麼多官員飲宴了,一時興致上頭,說道:

“遙想寡人起業之時,亦未料想有今日之局面。”

“此多賴李丞相出力,寡人敬你一杯!”

說着,劉備竟當着衆文武的面,向李翊敬酒。

李翊慌忙舉杯還禮。

衆人見此,各自停著擱盞,靜靜地看着

國家的領導人與二把手碰杯喝酒,誰敢在這時候動筷子?

一輪酒過後,劉備又顧謂衆文官說道:

“武將既以騎射爲樂,足顯威勇矣。”

“公等皆飽學之士,登此高臺,何不進佳章以紀一時之勝事乎?”

衆官皆躬身而言道:

“願從鈞命!”

時有王朗、華歆等一班文官,皆是文采出衆之輩。

抓住劉備高興的機會,各自施展才華,進獻詩章。

詩中多有稱頌劉備功德巍巍、合當受天命之意。

劉備逐一覽之,笑道:

“諸公佳作,過譽甚矣。”

“孤本愚陋,乃涿郡一白身。”

“後值天下大亂,與雲長、益德、憲和等衆,共同舉事。”

“討黃巾、伐董卓,不期在徐州助陶恭祖時,使寡人與李相相遇。”

“後來之事,諸公皆知。”

“寡人得丞相,正如周得呂望,漢得張良也。”

“十二年來,除袁術、收呂布、滅袁紹、定劉表,遂平天下。”

“蒙諸位託舉,天子不棄,封我爲王,受鎮於東。”

“寡人在此,謝過諸位。”

劉備再次起身,向衆人作揖施禮。

衆人趕忙起身還禮。

有好事者,忽然進言道:

“衆官員都已進獻了文章。”

“丞相乃天下士人之冠冕,如何不做一文章來,爲大王助興?”

此言一出,立馬招來人們的附和。

“是也,是也,丞相之才吾等皆望塵莫及。”

“不如也作一詩章,好令我等開開眼界罷!”

衆人的起鬨聲越來越多,彷彿今日李翊不作詩便是掃興。

對李翊而言,作一詩章其實不難。

畢竟都穿越了十幾年了,他每天至少讀一到兩個時辰的書。

只是,衆官適才都做了詩,大多以歌頌劉備功德爲主。

李翊再去歌頌劉備功德,未免落了下乘。

可若不歌頌,那自己這個國家二把手也太不會來事兒了。

“……善,寡人每讀丞相諫章,便覺文采斐然。”

“倒鮮少見着丞相作詩章,不妨趁着今日盡興,便作一篇來給大家,也給寡人開開眼。”

李翊此刻已經想了許久,見劉備提及,乃拱手說道:

“既是大王與諸位同僚相請,那翊便獻醜了。”

說着,站起身來。

緩步向前走,遙遙看見前方的清河水。

便一指河水,道:

“我等既是在清河飲宴,願作《清河頌》一篇,爲諸公助興。”

言罷,緩步沉吟,徐徐開口誦道:

“清水湯湯,王師煌煌。”

“芟夷羣兇,六合重光。”

“昔我草莽,今着冠裳。”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屯田千頃,廩粟充樑。”

“匠營百工,器利兵強。”

“童叟絃歌,巷陌稻香。”

“此非我謀,實賴賢王。”

“願追少伯,舟泛五湖。”

“效法子房,雲遊四方。”

(此爲後世中學生語文必背古詩文之一)

李翊這篇四言詩,主要闡述了自己與劉備多年來一起共事的點點滴滴,打感情牌。

在羅列了各項政績的同時,又不忘強調,“此非我謀,實賴賢王”。

把功德都歸到了劉備身上去。

而最後兩句,堪稱點睛之筆。

你們都說我貪權好專,那我偏要借詩抒情,表達自己事了拂衣去的情懷。

正是:

十年礪劍安天下,半世經綸定四方。

待見金甌無缺處,獨披風雪釣寒江。

劉備眸中一動,欲待開口,終是將那話到嘴邊的話又給嚥了下去。

“……好,善!丞相此詩賦,真乃字字珠璣,非世間俗子可及。”

“寡人今日始知,何爲‘咳唾成珠’也。”

“哈哈哈。”

劉備誇讚兩句之後,便開始切入正題。

“好了,今日酒宴也飲了,文武諸官各自顯能,也都盡了興。”

“咱們現在就來談談李相新政的問題罷。”

說着,劉備目光在徐州衆人身上逡巡一圈。

“丞相之政,徐州諸輩之中,不乏有非議者。”

“寡人本是想幹綱獨斷,奈何恐使人謂我不能納諫。”

“故今日專程來到河北,使諸位與李相面議。”

“爾等有誰有異議的,不妨站出來,與李相辯論。”

劉備將皮球踢到李翊處,兩人多年的默契,使得李翊立馬起身。

走至徐州衆官身前,朗聲說道:

“初齊王至時,我以爲新政事宜已經確定。”

“原來仍有心存疑慮者,罷!”

“李某絕非固執之人,只有爾等能夠說服我。”

“我馬上將這新政作廢,絕不再提。”

說着,李翊目光一凜,正視衆人。

“有異議者,站起來,上前一步!”

聲音洪亮,氣勢如虹,每一個人都聽得真切。

別的不說,李翊首先在氣勢上就已經壓了衆人一頭了。

徐州諸官員中分作兩派。

舊官支持新政,新官持反對意見。

面對李翊的“責問”式的邀請,舊官們全都一言不發。

反倒幸災樂禍地看向一衆新官。

良久,終於有一名官員站了出來。

衆視之,乃王朗也。

……

第250章 說過多少遍了,工作的時候稱職務!第20章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求追讀!)第112章 遙想李翊當年,雄姿英發,鶴氅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第387章 君不見,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溼聲啾啾。第34章 劉備的心腹重臣(求追讀!)第249章 李翊:徐州科技院的院長非孔明莫屬第119章 呂布是張好牌,不要浪費了第65章 袁術:他劉大耳也配與我同列?第33章 一個穩定的金主爸爸(求追讀!)第382章 司馬懿出師北伐,諸葛亮總制雍涼第283章 李翊:這都是我跟我主玩爛的戲碼第214章 蘇秦配六國相印,李翊將六諸侯之兵(附當前勢力圖)第157章 強中更有強中手,一士可擋百萬兵第146章 光陰不解蒼生願,誰來論功過?第102章 江東傑瑞,李翊弄之如嬰兒(求訂閱!)第177章 十萬哥:為河南規劃戰略的人,一定是一個天才第356章 魏國出了個百年奇才,正是相爺敵手第324章 我既輔劉三興炎漢,當第三任丞相也第13章 長歎息以掩涕兮(求追讀!)第247章 曹操夜夢三馬食槽,劉備舉國動員兵第72章 淮南劉子揚(求追讀!)第240章 劉備進位齊王,李翊受封丞相第259章 關公水淹七軍第295章 劉備:爲什麼不學曹操?爺們要臉第368章 劉備:朕不想當高祖,也不想讓阿斗第57章 鐵蹄降臨,嘎嘎亂殺(求追讀!)第25章 現在起,李先生就是我們的軍師了!(求追讀!)第377章 李相已經做得足夠好了,你到底還想要什麼呢?第189章 李子玉生子麒麟兒,猛張飛鏖戰張儁乂第128章 劉備感動垂淚,寧使子玉負我,毋使我有負子玉!第200章 若向三國覓君臣,李郎才氣配劉君第277章 齊國政場風雲變,幾多官吏下河南?第54章 泰山幫兄弟以後跟玄德公混了!(求追讀!)第285章 東吳滿盤皆輸,諸葛亮治楚益齊第308章 人心是最好的一課,劉禪與李治的成第132章 天下英雄聚陳地,訴衷情,覓封侯第208章 聯匈奴,袁本初全力一搏;見長子,李子玉榮歸故里第262章 關羽三觀受擊,不想人情世故有這麼第201章 李子玉五路出兵平汝南第331章 漢中之戰:曹劉爭霸第323章 泗水,請別爲我哭泣第287章 雪遼東溫侯建功,慕齊王蜀人來投第98章 反客為主,挖我牆角,我也挖曹操你的牆角(求訂閱!)第277章 齊國政場風雲變,幾多官吏下河南?第222章 袁氏故吏:李翊弄曹瞞如嬰兒,我等誓死追隨劉將軍第134章 史冊間,一筆書,萬民哭第107章 支援劉備,這是一個忠厚人!(求訂閱!)第268章 周瑜:李翊若不來,荊州勢在必得。第236章 觀李翊用兵,虛實相生,奇正相合,頗得孫吳之法第344章 如果你們父親不是皇帝,不是首相,第100章 與李翊之才,相差一個邗溝(求訂閱!)第285章 東吳滿盤皆輸,諸葛亮治楚益齊第101章 單刀赴會?李翊也幹了!第179章 五千鐵騎入徐州,騎戰二寶終見用第234章 一身轉側絕域,曉譬諸國,不負班超之志第294章 天下女子不少,大丈夫何患無妻?第386章 諸葛亮出任雍涼總督,司馬懿加封蜀地丞相第55章 幸虧沒與老劉為敵(求追讀!)第123章 六馬十二兵,高順陷陣營第244章 昭姬歸漢,匈奴降齊,楚魏同盟,東第221章 若有李郎憐花意,洛水宓神也垂眸第332章 半生起落,換詩中幾許。滿腹風雲何第133章 烽煙起,尋愛似浪淘沙第384章 漢軍來了,青天就有了!吳地易主,陰霾就散了!第353章 張遼威震逍遙津,江東鼠輩得其名第201章 李子玉五路出兵平汝南第348章 關羽 張飛 趙雲 許褚算個什麼東西?第178章 北方一統,袁神啟動!第320章 中原大戰:翊歷戰至今,不下六十餘第307章 相父!相父!相父!第269章 劉備知道,李翊知道,所以早早地在第319章 呂布:公若不棄,布願與相爺聯姻第361章 神龜壽盡,魏武謝幕第53章 老劉啊,半場香檳開不得(求追讀!)第168章 夫略不世出,能總英雄以撥亂反正者,李翊也第161章 君臣組合連擊,龐統直呼頂不住第287章 雪遼東溫侯建功,慕齊王蜀人來投第109章 一天是劉營人,一輩子是劉營人第92章 李翊乃青雲之士,可比留侯(求訂閱!)第9章 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的張飛(求追讀!)第3章 人活一世不能白來一趟(求追讀!)第176章 只要對方不用核武器,我徐州絕不出動大漢魅魔第43章 孔融該不該救?(求追讀!)第248章 曹操:劉備有的,孤不能沒有第177章 十萬哥:為河南規劃戰略的人,一定是一個天才第328章 武廟十哲必須有軍事理論貢獻:李翊第104章 張良計,李翊謀第281章 王牌對王牌,天樞臥龍對周郎第280章 曹操挾民渡江第276章 世人皆知,赤壁乃李翊之謀,幹孔明第338章 劉備:朕剛當上皇帝,你便要抗旨嗎第370章 李關張趙陳,誰是天下第一大姓?第379章 本就是在做逆天改命的事,又何惜一身臭皮囊?第15章 徐州的水太深,很難把握(求追讀!)第260章 羽,威震華夏第75章 大漢魅魔第204章 賈文和料算人心,李子玉忘履相迎第222章 袁氏故吏:李翊弄曹瞞如嬰兒,我等誓死追隨劉將軍第305章 曹操失愛子,李翊得凰女,劉備父子第219章 李翊使妖法,呼神兵鬼卒?
第250章 說過多少遍了,工作的時候稱職務!第20章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求追讀!)第112章 遙想李翊當年,雄姿英發,鶴氅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第387章 君不見,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溼聲啾啾。第34章 劉備的心腹重臣(求追讀!)第249章 李翊:徐州科技院的院長非孔明莫屬第119章 呂布是張好牌,不要浪費了第65章 袁術:他劉大耳也配與我同列?第33章 一個穩定的金主爸爸(求追讀!)第382章 司馬懿出師北伐,諸葛亮總制雍涼第283章 李翊:這都是我跟我主玩爛的戲碼第214章 蘇秦配六國相印,李翊將六諸侯之兵(附當前勢力圖)第157章 強中更有強中手,一士可擋百萬兵第146章 光陰不解蒼生願,誰來論功過?第102章 江東傑瑞,李翊弄之如嬰兒(求訂閱!)第177章 十萬哥:為河南規劃戰略的人,一定是一個天才第356章 魏國出了個百年奇才,正是相爺敵手第324章 我既輔劉三興炎漢,當第三任丞相也第13章 長歎息以掩涕兮(求追讀!)第247章 曹操夜夢三馬食槽,劉備舉國動員兵第72章 淮南劉子揚(求追讀!)第240章 劉備進位齊王,李翊受封丞相第259章 關公水淹七軍第295章 劉備:爲什麼不學曹操?爺們要臉第368章 劉備:朕不想當高祖,也不想讓阿斗第57章 鐵蹄降臨,嘎嘎亂殺(求追讀!)第25章 現在起,李先生就是我們的軍師了!(求追讀!)第377章 李相已經做得足夠好了,你到底還想要什麼呢?第189章 李子玉生子麒麟兒,猛張飛鏖戰張儁乂第128章 劉備感動垂淚,寧使子玉負我,毋使我有負子玉!第200章 若向三國覓君臣,李郎才氣配劉君第277章 齊國政場風雲變,幾多官吏下河南?第54章 泰山幫兄弟以後跟玄德公混了!(求追讀!)第285章 東吳滿盤皆輸,諸葛亮治楚益齊第308章 人心是最好的一課,劉禪與李治的成第132章 天下英雄聚陳地,訴衷情,覓封侯第208章 聯匈奴,袁本初全力一搏;見長子,李子玉榮歸故里第262章 關羽三觀受擊,不想人情世故有這麼第201章 李子玉五路出兵平汝南第331章 漢中之戰:曹劉爭霸第323章 泗水,請別爲我哭泣第287章 雪遼東溫侯建功,慕齊王蜀人來投第98章 反客為主,挖我牆角,我也挖曹操你的牆角(求訂閱!)第277章 齊國政場風雲變,幾多官吏下河南?第222章 袁氏故吏:李翊弄曹瞞如嬰兒,我等誓死追隨劉將軍第134章 史冊間,一筆書,萬民哭第107章 支援劉備,這是一個忠厚人!(求訂閱!)第268章 周瑜:李翊若不來,荊州勢在必得。第236章 觀李翊用兵,虛實相生,奇正相合,頗得孫吳之法第344章 如果你們父親不是皇帝,不是首相,第100章 與李翊之才,相差一個邗溝(求訂閱!)第285章 東吳滿盤皆輸,諸葛亮治楚益齊第101章 單刀赴會?李翊也幹了!第179章 五千鐵騎入徐州,騎戰二寶終見用第234章 一身轉側絕域,曉譬諸國,不負班超之志第294章 天下女子不少,大丈夫何患無妻?第386章 諸葛亮出任雍涼總督,司馬懿加封蜀地丞相第55章 幸虧沒與老劉為敵(求追讀!)第123章 六馬十二兵,高順陷陣營第244章 昭姬歸漢,匈奴降齊,楚魏同盟,東第221章 若有李郎憐花意,洛水宓神也垂眸第332章 半生起落,換詩中幾許。滿腹風雲何第133章 烽煙起,尋愛似浪淘沙第384章 漢軍來了,青天就有了!吳地易主,陰霾就散了!第353章 張遼威震逍遙津,江東鼠輩得其名第201章 李子玉五路出兵平汝南第348章 關羽 張飛 趙雲 許褚算個什麼東西?第178章 北方一統,袁神啟動!第320章 中原大戰:翊歷戰至今,不下六十餘第307章 相父!相父!相父!第269章 劉備知道,李翊知道,所以早早地在第319章 呂布:公若不棄,布願與相爺聯姻第361章 神龜壽盡,魏武謝幕第53章 老劉啊,半場香檳開不得(求追讀!)第168章 夫略不世出,能總英雄以撥亂反正者,李翊也第161章 君臣組合連擊,龐統直呼頂不住第287章 雪遼東溫侯建功,慕齊王蜀人來投第109章 一天是劉營人,一輩子是劉營人第92章 李翊乃青雲之士,可比留侯(求訂閱!)第9章 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的張飛(求追讀!)第3章 人活一世不能白來一趟(求追讀!)第176章 只要對方不用核武器,我徐州絕不出動大漢魅魔第43章 孔融該不該救?(求追讀!)第248章 曹操:劉備有的,孤不能沒有第177章 十萬哥:為河南規劃戰略的人,一定是一個天才第328章 武廟十哲必須有軍事理論貢獻:李翊第104章 張良計,李翊謀第281章 王牌對王牌,天樞臥龍對周郎第280章 曹操挾民渡江第276章 世人皆知,赤壁乃李翊之謀,幹孔明第338章 劉備:朕剛當上皇帝,你便要抗旨嗎第370章 李關張趙陳,誰是天下第一大姓?第379章 本就是在做逆天改命的事,又何惜一身臭皮囊?第15章 徐州的水太深,很難把握(求追讀!)第260章 羽,威震華夏第75章 大漢魅魔第204章 賈文和料算人心,李子玉忘履相迎第222章 袁氏故吏:李翊弄曹瞞如嬰兒,我等誓死追隨劉將軍第305章 曹操失愛子,李翊得凰女,劉備父子第219章 李翊使妖法,呼神兵鬼卒?